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风积新月形沙丘的电磁散射特性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郑帆 郭立新 刘伟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2-139,共8页
利用风积沙丘理论模拟了新月形沙丘,应用基于离散面元的基尔霍夫近似计算了电磁波分别沿单个沙丘的迎风坡、背风坡和两侧坡面入射时的电磁散射系数,比较了这4个坡面方向入射时的单、双站散射系数.数值结果表明:对于单站背风坡入射,同极... 利用风积沙丘理论模拟了新月形沙丘,应用基于离散面元的基尔霍夫近似计算了电磁波分别沿单个沙丘的迎风坡、背风坡和两侧坡面入射时的电磁散射系数,比较了这4个坡面方向入射时的单、双站散射系数.数值结果表明:对于单站背风坡入射,同极化散射系数在休止角出现局部峰值;当入射角接近休止角时,背风坡入射交叉极化双站散射系数在后向附近增强;当从两侧坡入射时,双站散射系数以入射面为中心在散射方位角内对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月形沙丘 迎风坡 背风坡 电磁散射
下载PDF
沙丘背风坡的静力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建成 武生智 +1 位作者 马崇武 慕青松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z1期84-86,共3页
将沙丘背风坡的稳定性问题等价于一个双参变量函数的待定边界的泛函极值问题。利用变分原理得到相应的欧拉方程和横截性条件 ,在考虑边界条件后 ,确定了沙丘背风坡滑移面的形状函数及相应的安全系数 ;同时研究了沙丘的宽度效应 ,成功地... 将沙丘背风坡的稳定性问题等价于一个双参变量函数的待定边界的泛函极值问题。利用变分原理得到相应的欧拉方程和横截性条件 ,在考虑边界条件后 ,确定了沙丘背风坡滑移面的形状函数及相应的安全系数 ;同时研究了沙丘的宽度效应 ,成功地给出了沙丘背风面落沙坡形成新月形形状的力学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丘背风坡 稳定性分析 变分法
下载PDF
地方性沙地植物生态恢复和景观营造初探——以萨拉乌苏国家湿地公园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姣 《绿色科技》 2013年第10期84-88,共5页
指出了沙地景观营造因兼有沙地生态恢复的特殊性而日益受到景观设计者的关注,以萨拉乌苏国家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从生态恢复性、使用功能性和景观地方性三个方面出发,在GIS分析的基础以及沙地植物的大体演替规律上,进行了沙地立地条件... 指出了沙地景观营造因兼有沙地生态恢复的特殊性而日益受到景观设计者的关注,以萨拉乌苏国家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从生态恢复性、使用功能性和景观地方性三个方面出发,在GIS分析的基础以及沙地植物的大体演替规律上,进行了沙地立地条件的划分,分析了不同坡向植物群落结构。并从国家湿地公园的角度,进一步规划了场地的空间分区和游线组织,布置了结合地方性和功能性的景点,以期使沙地植物景观不仅满足功能性的游览需求,也满足了防风保育的生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拉乌苏 迎风坡 丘间地 背风坡 灌木类群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辽东山区一次高温天气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寇思聪 韩梅 +1 位作者 吴岩 崔曜鹏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1期200-202,共3页
选取2016年8月辽东山区一次典型的高温天气过程,利用高空、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该过程的大气环流形势、物理量场以及地形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强大的副热带高压影响下,低层暖平流持续时间长、前期气温持续升高是本次高温天气的... 选取2016年8月辽东山区一次典型的高温天气过程,利用高空、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该过程的大气环流形势、物理量场以及地形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强大的副热带高压影响下,低层暖平流持续时间长、前期气温持续升高是本次高温天气的环流背景特点,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的叠加作用是高温出现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天气 副热带高压 背风坡 下沉增温 辽东山区
下载PDF
响水河中游右岸沙丘群粒度分布特征 被引量:7
5
作者 王勇 韩广 +2 位作者 杨林 郭宇航 肖涛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6-32,共7页
在野外实地考察和测量的基础上,沿盛行风向,对西辽河平原西部响水河中游右岸普遍发育的新月形沙丘链进行样品采集。经室内激光粒度仪测定,研究了河岸沙丘粒度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响水河右岸沙丘及丘间地以中沙为主,而河谷谷底细沙含... 在野外实地考察和测量的基础上,沿盛行风向,对西辽河平原西部响水河中游右岸普遍发育的新月形沙丘链进行样品采集。经室内激光粒度仪测定,研究了河岸沙丘粒度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响水河右岸沙丘及丘间地以中沙为主,而河谷谷底细沙含量最多,平沙地次之。(2)滨岸沙丘由迎风坡脚到丘顶平均粒径变小,远岸沙丘由迎风坡脚到丘顶平均粒径变大;多数沙丘分选性由两侧坡脚到丘顶变好;多数沙丘丘顶偏度值和峰态值大于两侧坡脚。(3)滨岸沙丘受风、水两相作用,能从较深地层获得沙源;其下风向沙丘主要受风力作用,沙源主要为丘间地沙及上风向风沙流携带的较细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迎风坡 背风坡 粒度组成 粒度参数
原文传递
Structural variations of sand- bearing airflow over dune at southeastern fringe of Tengger Desert 被引量:6
6
作者 Hasi Eerdum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4年第9期942-948,共7页
From the analytical results of observed data on sand transport rates at different positions of dune surface at southeastern fringe of Tengger Desert, 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blown sand flux... From the analytical results of observed data on sand transport rates at different positions of dune surface at southeastern fringe of Tengger Desert, 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blown sand flux exhibits a no-ticeable variation when sand grains move upslope and downslope of dune surface under the action of wind force. Within the height of 20 cm above the sand surface,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mass flux at different positions from toe to dune crest of stoss slope of sand dunes coincides with a single exponentially decaying law; while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mass flux over the lee slope occurs as two variable zones, with the height of 8—12 cm as the dividing line, the sand transport rate below this height exponentially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height, but above this height decreases in a power function law. On the stoss slope, the relative sand transport rate in the upper layer of sand flow tends to decrease with the increasing wind velocity and the total sand transport rate towards the dune crest due to the shortened trajectory length of saltation sand grains moving upslope. On the lee slope, the increase in lift-off height and trajectory length of saltation sand grains moving downslope leads to the increase in rela-tive sand transport rate in the upper layer of sand flo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丘 垂直分布 沙流量 背风坡 迎风坡 转移速率 风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