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脏磁共振结合心脏超声对左心室功能评价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杨向峰 董光 +2 位作者 耿海 葛敏 方龙江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171-173,共3页
目的应用心脏磁共振(CMR)评价左心室功能,并通过对比UCG探讨CMR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行CMR检查患者22例,采用SiemensMagnetom Skyra3.0T超导型磁共振仪进行扫描,均进行MR平扫、电影扫描,所有检查者行CMR前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 目的应用心脏磁共振(CMR)评价左心室功能,并通过对比UCG探讨CMR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行CMR检查患者22例,采用SiemensMagnetom Skyra3.0T超导型磁共振仪进行扫描,均进行MR平扫、电影扫描,所有检查者行CMR前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对比CMR和超声心动图测量所得EDV,ESV,EF值,CMR测量EDV,EF值较超声心动图略低,ESV值高于超声心动图。两组间EDV,ESV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EF值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MR在评价左心室功能方面准确性及可靠性好,评价指标全面,可应用于各种复杂疾病心脏功能的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左心室功能 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定量组织多普勒对糖尿病患者早期左室心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刘江 余耀鸣 +4 位作者 舒丽清 韩建荣 钱娜 许志辉 毕小春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0期2524-2526,2528,共4页
目的应用定量组织多普勒技术评价糖尿病患者早期左室局部心肌的收缩及舒张功能变化。方法运用QTVI对40例正常人及42例糖尿病患者的左室中段各心肌节段的速度曲线进行分析,测量舒张期左室心肌的收缩期运动速度(Vs),舒张早期的运动速度(V... 目的应用定量组织多普勒技术评价糖尿病患者早期左室局部心肌的收缩及舒张功能变化。方法运用QTVI对40例正常人及42例糖尿病患者的左室中段各心肌节段的速度曲线进行分析,测量舒张期左室心肌的收缩期运动速度(Vs),舒张早期的运动速度(Ve),舒张晚期的运动速度(Va),并计算Ve/Va。常规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结果糖尿病组与正常对照组的LVEF等值均在正常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舒张期室壁Vs低于正常组,Ve低于正常组,Ve/Va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Va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QTVI技术可定量评价糖尿病患者的早期左室心肌运动异常,表现为收缩及舒张功能减低,提示早期可能存在左室心肌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组织多普勒 糖尿病 左室心功能
下载PDF
全方向M型超声心动图左室径向心肌运动速度梯度评价局部心肌功能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3
作者 郭薇 陈斌 叶振盛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65-568,共4页
目的 应用全方向M型超声心动图的左室径向心肌运动速度梯度评价局部心肌功能.方法 32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20例高血压病伴左室壁增厚患者,36例健康自愿者,应用LEJ-2型全方向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并计算左室短轴上16节段的心肌运动速度梯度.... 目的 应用全方向M型超声心动图的左室径向心肌运动速度梯度评价局部心肌功能.方法 32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20例高血压病伴左室壁增厚患者,36例健康自愿者,应用LEJ-2型全方向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并计算左室短轴上16节段的心肌运动速度梯度.结果 对照组左室短轴的心肌速度梯度从基底部至心尖部呈递减趋势(P〈0.05).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与高血压病伴左室壁增厚患者的左室径向心肌速度梯度比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 全方向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的左室径向心肌运动速度梯度直接反映了与厚度有关的局部心肌运动信息,对评价心肌肥厚患者的左室局部心肌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心肌病 肥厚性 高血压 心室功能
原文传递
超声微泡预处理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缺血心肌归巢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陈龙 童嘉毅 +3 位作者 沈祥波 卞叶萍 徐艳娟 马根山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4-69,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微泡(UM)预处理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缺血心肌归巢及梗死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冠脉结扎法制备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随机分为PBS组、干细胞治疗(SCT)组、超声+干细胞治疗(USCT)组及uM+干细胞治疗... 目的探讨超声微泡(UM)预处理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缺血心肌归巢及梗死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冠脉结扎法制备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随机分为PBS组、干细胞治疗(SCT)组、超声+干细胞治疗(USCT)组及uM+干细胞治疗(UMSCT)组,分别经尾静脉注入PBS、干细胞、US预处理后的干细胞(USCT)和UM预处理后的干细胞(UMSCT)。48h后共聚焦显微镜检测BMSCs向缺血心肌的归巢情况;4周后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Masson染色观察局部梗死面积,免疫组化检测局部新生毛细血管密度(cD31)等。结果①归巢情况:BMSCs移植48h后,uMsCT组心肌缺血区荧光阳性细胞数显著多于USCT组和SCT组;②后期心功能:BMSCs移植4周后,uMSCT组的左室收缩功能强于USCT组和SCT组,而后二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显著强于PBS组;③病理学检查:Masson染色显示USCT组的梗死面积百分比[(35.9±1.1)%]与SCT组[(36.5±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显著小于PBS组[(45.2±1.4)%,P〈0.05]。UMSCT组的梗死面积百分比[(25.8±1.O)%]显著小于USCT组和SCT组(P〈O.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USCT组的新生毛细血密度(25.9±1.3)与SCT组(25.2±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显著多于PBS组(17.6±1.1,P〈0.05)。UMSCT组的新生毛细血密度(33.2±1.6)显著多于USCT组和SCT组(P〈0.05)。结论UM预处理可促进经静脉移植的BMSCs向心肌缺血区的归巢,进一步促进毛细血管的新生,减少梗死面积,改善AMI后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处理 微气泡 间质干细胞 心肌梗死 心室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