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 of Sigmoid-Shaped Interventricular Septum on 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 by Two-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Echocardiography
1
作者 Zhifan Zhang Wei Xu +2 位作者 Yudong Peng Hong Zhang Qi Zhang 《Yangtze Medicine》 2020年第1期62-69,共8页
Objective: To evaluate left ventricular regional and global systolic function by measuring left ventricular longitudinal strain (LS)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 with sigmoid-shaped interventricular septum (SIS) by two-di... Objective: To evaluate left ventricular regional and global systolic function by measuring left ventricular longitudinal strain (LS)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 with sigmoid-shaped interventricular septum (SIS) by two-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2D-STE);in order to explore whether the sigmoid-shaped interventricular septum affects the 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Methods: Routine echocardiographic parameters were measured in 30 hypertensive patients with SIS (SIS group) and 30 hypertensive patients without SIS (non-SIS group). The left ventricular segments and global LS were measured by 2D-STE, and the two sets of parameter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value of the thickness of the basal segment of the interventricular septum (IVSBT), the thickness of the middle segment of the interventricular septum (IVSMT) and the ratio of the basal segment of the ventricular septum to the middle segment of the interventricular septum (IVSBT/IVSMT) in SIS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non-SIS group. However, the value of lef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diameter (LVOTD) in SIS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non-SIS group.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ll P Conclusion: SIS affects left ventricular regional systolic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2D-STE can early evaluate left ventricular longitudinal systolic function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 with 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gmoid-Shaped INTERventricular septum Hypertension 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Function Two-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ECHOCARDIOGRAPHY ECHOCARDIOGRAPHY
下载PDF
Refinement of total 12-lead QRS voltage criteria for diagnosing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2
作者 Deepti Kumar Rishi Bajaj +1 位作者 Lovely Chhabra David H. Spodick 《World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2013年第2期210-214,共5页
Objective: We sought to test the hypothesis that the total QRS voltage without either set of the limb leads (I, II, III) or (R, L, F) may be a better indicator of LVH as compared to the total QRS voltage. Background: ... Objective: We sought to test the hypothesis that the total QRS voltage without either set of the limb leads (I, II, III) or (R, L, F) may be a better indicator of LVH as compared to the total QRS voltage. Background: The total 12 lead QRS voltage has been a validated electrocardiographic criterion for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LVH), with an upper limit of175 mm. However, there is some redundancy in this measurement as the output of the limb leads is repeated because leads I, II, III, and R, L, F use the same three electrodes. Methods: 43 unselected, consecutive echocardiograms were examined for evidence of LVH by wall thickness. Electrocardiogram (ECG) of these patients within a week of the echocardiogram were then examined for the total 12 leads QRS voltage, minus I, II, III and total minus R, L, F voltages. ECG findings were then compared with corresponding echocardiographic dimensions. Results: A total QRS voltage of123 mmon ECG yielded a sensitivity of 73% and specificity of 67% for diagnosing LVH with 95% CI = 0.59 - 0.89, p = 0.007. Total minus (R, L and F) value of110 mmon ECG appears to give the best sensitivity (73%), specificity (72%), and accuracy (64%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and 82%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for LVH. Conclusion: It appears that total QRS voltage minus either set of the limb leads, especially the total minus R, L and F is a better criterion, with110 mmbeing the best specific, sensitive and accurate index for diagnosing LV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G QRS VOLTAGE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ECHOCARDIOGRAPHY INTERventricular septum
下载PDF
左心室室间隔瘢痕对左束支起搏术实现左束支夺获的影响
3
作者 殷凡 施夏韵 +4 位作者 刘王琰 徐怡 王云飞 王垚 朱晓梅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77-1382,共6页
目的:通过心脏磁共振探索室间隔瘢痕对左束支起搏实现左束支夺获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拟接受左束支起搏的患者,根据是否实现左束支夺获分为失败组和成功组,并通过心脏磁共振对室间隔瘢痕分节段进行评分。结果:上室间隔瘢痕评分... 目的:通过心脏磁共振探索室间隔瘢痕对左束支起搏实现左束支夺获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拟接受左束支起搏的患者,根据是否实现左束支夺获分为失败组和成功组,并通过心脏磁共振对室间隔瘢痕分节段进行评分。结果:上室间隔瘢痕评分是预测左束支夺获成功与否的独立预测因子。当上室间隔的瘢痕<25%,左束支夺获的成功率为100%。而当瘢痕≥50%,左束支夺获的失败率为100%。结论:采用心脏磁共振评估上室间隔瘢痕有助于预测左束支起搏手术成功与否,为手术的顺利实施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束支起搏 瘢痕评分 左室室间隔 左束支夺获 心脏磁共振
下载PDF
慢性肾脏病患者左心室肥厚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巧玲 韦喆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0期48-51,110,共5页
左心室肥厚(LVH)是慢性肾脏病(CKD)患者中最常见的心肌损害,室间隔增厚是评估LVH的重要定量指标。导致CKD患者LVH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容量超负荷、透析方式、贫血、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营养不良、血脂代谢异常及慢性... 左心室肥厚(LVH)是慢性肾脏病(CKD)患者中最常见的心肌损害,室间隔增厚是评估LVH的重要定量指标。导致CKD患者LVH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容量超负荷、透析方式、贫血、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营养不良、血脂代谢异常及慢性炎症反应等,这些因素互相影响,共同作用于心血管系统,导致CKD患者发生心脏结构及功能改变。目前新的危险因素如骨调节蛋白、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对CKD患者LVH的相关发病机制、治疗的研究仍尚少,将来仍需收集大样本量的研究进一步探讨,寻找对应靶点进行干预,改善CKD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左心室肥厚 室间隔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的不同类型完全左束支传导阻滞预测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患者急性反应的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楠 金炫佚 +1 位作者 李光源 马春燕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7期1-5,24,共6页
目的 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E)评价的不同类型完全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预测接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急性反应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36例接受CRT的CHF合并CLBBB患者,分别在CRT关闭和开启状态接受... 目的 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E)评价的不同类型完全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预测接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急性反应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36例接受CRT的CHF合并CLBBB患者,分别在CRT关闭和开启状态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将CRT开启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增加≥5%设为有反应,<5%设为无反应。根据左室后室间隔纵向时间-应变曲线类型,将CLBBB分为Ⅰ型、Ⅱ型、Ⅲ型。将Ⅰ型和Ⅱ型设为研究组1,Ⅲ型设为研究组2,在CRT关闭状态下测量常规超声参数、收缩功能参数、收缩不同步参数。结果 36例患者中,有反应者为29例(80.56%),无反应者为7例(19.44%);CLBBBⅠ型患者20例,Ⅱ型4例,Ⅲ型12例。研究组1有22例患者CRT急性反应有效,应答有效率为91.67%(22/24);研究组2有7例患者CRT急性反应有效,应答有效率为58.33%(7/12);研究组1患者CRT急性反应的应答有效率高于研究组2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左室内径、左室收缩功能、左室舒张功能、室间不同步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1的室间隔整体纵向峰值应变、侧壁整体纵向峰值应变均小于研究组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1的左室18节段峰值应变达峰时间的标准差大于研究组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类型CLBBB急性反应的应答有效率有差异;CLBBBⅠ、Ⅱ型急性反应的应答有效率优于CLBBBⅢ型;CLBBBⅠ、Ⅱ型室间隔及左室侧壁功能优于CLBBB III型;CLBBBⅠ、Ⅱ型左室内收缩不同步性较CLBBBⅢ型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 急性反应 完全左束支传导阻滞 室间隔纵向应变 左室侧壁纵向应变
下载PDF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老年重度退行性主动脉瓣狭窄并高血压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 被引量:7
6
作者 纪淑姣 李玉珍 +1 位作者 袁建军 朱好辉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9,共3页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老年重度退行性主动脉瓣狭窄(AS)并高血压患者左心室心肌收缩功能的改变。方法收集LVEF>54%老年重度退行性AS患者58例,按照是否合并高血压,分为AS组28例和合并高血压组30例,收集健康体检者28例为对照组...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老年重度退行性主动脉瓣狭窄(AS)并高血压患者左心室心肌收缩功能的改变。方法收集LVEF>54%老年重度退行性AS患者58例,按照是否合并高血压,分为AS组28例和合并高血压组30例,收集健康体检者28例为对照组,检测血压和常规超声心动图数据,包括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后壁厚度、室间隔厚度及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量左心室整体收缩期峰值纵向应变(GLS)、圆周应变(GCS)、径向应变(GRS)及扭转角度(Rot)。结果合并高血压组收缩压、舒张压、Rot明显高于对照组和AS组(P<0.01)。对照组、AS组和合并高血压组室间隔厚度、LVMI、GCS逐渐增高,GLS逐渐减低(P<0.01)。AS组和合并高血压组左心室后壁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GRS明显低于对照组[(32.2±12.2)%,(29.2±9.6)%vs (41.7±11.3)%,P<0.01]。结论与LVEF>54%的老年重度退行性AS患者比较,合并高血压的老年重度退行性AS患者左心室心肌功能进一步减低。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是一种评价心肌早期受损的敏感方法,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狭窄 高血压 心室功能 室间隔
下载PDF
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心脏功能与室间隔厚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10
7
作者 何萍 张玉奇 +2 位作者 陆彧 徐惠英 洪向丽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771-774,779,共5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胎儿心脏功能的改变与室间隔厚度的关系。资料与方法以39例GDM胎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有无室间隔肥厚分为室间隔肥厚组(MH组)和无室间隔肥厚组(NMH组)。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胎儿心脏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d),左...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胎儿心脏功能的改变与室间隔厚度的关系。资料与方法以39例GDM胎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有无室间隔肥厚分为室间隔肥厚组(MH组)和无室间隔肥厚组(NMH组)。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胎儿心脏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右心室短轴缩短率(RVFS),二尖瓣E、A峰值速度比值(E/AMV),三尖瓣E、A峰值速度比值(E/ATV),主动脉瓣血流峰值速度(VPAO),肺动脉瓣血流峰值速度(VPPA),左心室心肌工作指数(LV MPI)右心室心肌工作指数(RV MPI),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NMH组VPAO、VPPA、LVEF、LVFS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H组VPAO、VPPA、LVEF、LVFS、RVFS均明显高于对照组,E/AMV、E/ATV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H组LVEF、LVFS、RVFS明显高于NMH组,E/AMV、E/ATV明显低于NM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H组、NMH组LV MPI、RV MPI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H组LV MPI、RV MPI均高于NM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F、LVFS、RVFS、VPAO、VPPA与IVSd呈正相关(r=0.48,0.51,0.45,0.30,0.30,P<0.05)。结论 GDM胎儿心脏功能改变可能与心脏室间隔肥厚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妊娠 超声检查 产前 胎儿 心室功能 心室功能 室间隔
下载PDF
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血浆中自噬相关蛋白9a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8
作者 谢文杰 龙海权 +4 位作者 宋代富 区德锦 江岚 陈晞明 黄炯华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86-790,共5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左心室肥厚(LVH)患者血浆中自噬相关蛋白9a(ATG9a)水平与舒张期末室间隔厚度(IVSd)和舒张期末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d)的关系,进一步评估其对高血压患者LVH的临床预测作用。方法:高血压住院患者128例,根据心脏彩色超声结... 目的:探讨高血压左心室肥厚(LVH)患者血浆中自噬相关蛋白9a(ATG9a)水平与舒张期末室间隔厚度(IVSd)和舒张期末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d)的关系,进一步评估其对高血压患者LVH的临床预测作用。方法:高血压住院患者128例,根据心脏彩色超声结果分为LVH组66例和非LVH组62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患者血浆中ATG9a水平,分析高血压LVH患者血浆ATG9a水平与IVSd和LVPWd的相关性,并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高血压LVH组患者血浆中ATG9a水平高于非LVH组(P<0.05);高血压LVH患者血浆中ATG9a平均水平与患者IVSd和LVPWd均呈正相关关系(r=0.774,P<0.01;r=0.685,P<0.01);测定高血压LVH患者血浆ATG9a水平的AUC为0.976(95%CI:0.923~0.996),预测高血压LVH的最佳临界值为1.69μg·L-1,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8%和90.6%。结论:血浆ATG9a可能作为自噬诱导因子参与心肌肥厚的发病。血浆ATG9a水平与高血压LVH患者室壁厚度呈正相关关系,血浆ATG9a水平可预测高血压患者LV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室肥厚 高血压 自噬相关蛋白9a 室间隔厚度 左心室后壁厚度
下载PDF
活血潜阳方预防腹型肥胖性高血压病人早期心脏损害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9
作者 龙敏 姚磊 +6 位作者 符德玉 周训杰 桂明泰 李建华 芦波 韩亚楠 舒婷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24期3593-3596,共4页
目的评价活血潜阳方预防腹型肥胖性高血压病人早期心脏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70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观察,并对其临床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过3个月治疗后,治疗组和对... 目的评价活血潜阳方预防腹型肥胖性高血压病人早期心脏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70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观察,并对其临床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过3个月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体重指数、血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腹围、B型尿钠肽、室间隔厚度、血压左心室质量指数及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未发现安全指标异常病例。结论活血潜阳方联合西药治疗可延缓腹型肥胖性高血压病人早期心脏损害,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腹型肥胖 活血潜阳方 体重指数 血脂 中医证候积分 腹围 B型尿钠肽 室间隔厚度 左心室质量指数
下载PDF
右室间隔起搏与心尖部起搏对左室功能中远期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胡军 李阳 +1 位作者 石水梅 于波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3年第4期343-348,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右室间隔起搏与心尖部起搏对左室功能中远期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及Cochrane图书馆,同时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检索时间截至2012年12月,收集右... 目的系统评价右室间隔起搏与心尖部起搏对左室功能中远期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及Cochrane图书馆,同时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检索时间截至2012年12月,收集右室间隔起搏与右室心尖起搏对左室心功能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并用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质量评价体系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资料提取,采用RevMan5.1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0项研究,164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术后12个月左室射血分数(LVEF,MD=4.00,95%CI:1.87~6.12)、术后12个月以上LVEF(MD=5.28,95%CI:2.53~8.03)、术后12个月血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SMD=-0.89,95%CI:-1.56^-0.22)、术后12月左室收缩末体积(MD=-5.24,95%CI:-9.53^-0.96)、术后12月Tei指数(MD=-0.42,95%CI:-0.18^-0.05)、术后QRS时限(SMD=-1.16,95%CI:-1.64^-0.68)方面右室间隔起搏均优于右室心尖部起搏;而在术后12个月左室舒张末内径(MD=-0.52,95%CI:-1.91~0.87)、术后12个月左室舒张末体积(MD=-1.43,95%CI:-3.72~0.87)方面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相对于心尖部起搏,右室间隔起搏对左室功能影响较小;但受纳入研究质量及样本量的限制,上述结论仍需进行更多多中心、大样本、前瞻性研究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室间隔 右室心尖 起搏 左室功能 META分析
下载PDF
正常左室构型的汉族高血压患者室间隔基底部的改变情况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良华 何东明 +4 位作者 利冬梅 陈丽媛 陈林 卢伊玲 林丹丹 《广西医学》 CAS 2017年第3期319-321,共3页
目的探讨正常左室构型的汉族高血压患者室间隔基底部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97例汉族高血压正常左室构型患者作为高血压组,选择97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应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心脏常规超声参数、室间隔基底部厚度(BIVS)、室间隔... 目的探讨正常左室构型的汉族高血压患者室间隔基底部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97例汉族高血压正常左室构型患者作为高血压组,选择97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应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心脏常规超声参数、室间隔基底部厚度(BIVS)、室间隔基底部厚度与室间隔厚度比值(BIVS/IVS)、室间隔与升主动脉前壁的夹角(AoSA)。结果两组心脏超声常规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的BIVS、BIVS/IVS分别为(10.2±0.9)mm、1.0±0.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8)mm和0.8±0.1(P<0.05)。高血压组Ao SA<119°者占87.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7.5%(P<0.05)。结论正常左室构型的高血压患者室间隔基底部改变是高血压左室受损的早期表现或另一种表现形式,对临床上指导高血压的干预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左室构型 室间隔基底部 汉族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S状室间隔性别差异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丁明岩 朱芳 赵含章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6年第6期462-465,共4页
目的:利用超声心动图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技术了解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男女不同性别之间室间隔形态的差异,探讨S状室间隔的发生率与性别是否存在相互关联,并分析其对左心室流出道内径( LVOTD)及左心室流出道收缩期血流速度( LVOTS)... 目的:利用超声心动图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技术了解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男女不同性别之间室间隔形态的差异,探讨S状室间隔的发生率与性别是否存在相互关联,并分析其对左心室流出道内径( LVOTD)及左心室流出道收缩期血流速度( LVOTS)的影响。方法对251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像分析,测量室间隔厚度、形态、LVOTD及LVOTS,其中241例确诊为S状室间隔,并按性别分组。结果在241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S状室间隔患者中,女性148例,占61.4%;男性93例,占3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6,P=0.000);男女LVOT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3±3.6) mm 比(21.8±3.0) mm,t =0.092,P =0.008];男女 LVOTS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6.0±37.3)cm/s比(140.5±40.1)cm/s,t=0.334,P=0.221]。结论 S状室间隔的发生率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应进一步了解其原因,指导临床合理预防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S状室间隔 左心室流出道
下载PDF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经酒精室间隔消融术后心脏结构及功能变化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春霞 熊峰 +4 位作者 唐炯 王淑珍 冯坤 张梅 张丽娟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4年第5期622-624,669,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腔内酒精室间隔心肌消融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lcohol septal myocardial ablation,PTSMA)对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HOCM)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06年1月...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腔内酒精室间隔心肌消融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lcohol septal myocardial ablation,PTSMA)对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HOCM)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的HOCM患者24例,比较其PTSMA术前、术后3个月及术后12个月的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左心室短轴缩短率的变化。结果 HOCM患者进行PTSMA术后3个月及术后12个月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左心室短轴缩短率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相比术后3个月,以上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SMA能显著改善HOCM患者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及降低室壁厚度,改善患者心功能,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病 室间隔化学消融术 左心室流出道梗阻 室间隔 心功能
下载PDF
右室间隔部与心尖部起搏对心脏功能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吕云 李绍龙 +4 位作者 李易 刘屹 杨锋 张荣华 吴燕 《临床医药实践》 2008年第3期188-190,共3页
目的:对比右室心尖部起搏与右室间隔部起搏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102例病窦综合征和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随机入选右室心尖部起搏组(50例)和右室间隔部起搏组(52例),术后随访患者的心功能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等相关指标。结果:术后随访1... 目的:对比右室心尖部起搏与右室间隔部起搏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102例病窦综合征和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随机入选右室心尖部起搏组(50例)和右室间隔部起搏组(52例),术后随访患者的心功能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等相关指标。结果:术后随访18个月右室间隔部起搏组患者心功能和左室舒张末径较手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右室心尖部起搏组患者心功能较手术前明显降低,左室舒张末径较手术前有增加的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两组相比,右室心尖部起搏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较间隔部起搏组患者低,两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右心室间隔部起搏是安全、有效的,比右心室心尖部起搏更有利于双心室电激动的同步性,且不会给心功能带来明显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室间隔部起搏 右室心尖部起搏 左室射血分数 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下载PDF
右心室间隔部起搏对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荣华 陶四明 +3 位作者 洪云飞 杨锋 李绍龙 李易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76-78,共3页
目的对比观察右心室间隔部与心尖部起搏的起搏及心动功能参数.方法106例安装DDD起搏器的患者随机分为右心室心尖部与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组进行起搏参数、左室射血分数对比.结果两组间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右心室间隔部起搏组左心室... 目的对比观察右心室间隔部与心尖部起搏的起搏及心动功能参数.方法106例安装DDD起搏器的患者随机分为右心室心尖部与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组进行起搏参数、左室射血分数对比.结果两组间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右心室间隔部起搏组左心室射血分数与心尖部起搏组有显著差异.结论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心功能优于右心室心尖部起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 左心室射血分数 右心室间隔部
下载PDF
右心室高位间隔部与心尖部起搏对心功能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妍 郭航远 +3 位作者 裘宇芳 邢杨波 彭放 杨彪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0年第6期411-412,452,407,共4页
目的:对比右心室高位间隔部起搏(right high-interventricularseptum,RHIVS)与右心室心尖部(right ventricular apex,RVA)起搏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植入起搏器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30例行右心室高位间隔部起搏为RHIVS组,30例行... 目的:对比右心室高位间隔部起搏(right high-interventricularseptum,RHIVS)与右心室心尖部(right ventricular apex,RVA)起搏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植入起搏器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30例行右心室高位间隔部起搏为RHIVS组,30例行右心室心尖部起搏为RVA组。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2个月的6分钟步行试验,术前及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 fraction,LVEF)。结果:RHIVS组与RVA组术前6分钟步行试验(six minute corridorwalktest,6-MWT)步行距离及LVEF无统计学差异。术后12个月,RVA组6-MWT步行距离较RHIVS组明显降低(310±95vs 415±103,P<0.01)。术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RVA组LVEF亦较RHIVS组有显著的减低(53.47±3.95 vs 56.25±4.73,P<0.05;52.17±3.68 vs 55.10±4.47,P<0.05;46.97±2.59 vs 53.95±4.84,P<0.01)。结论:右心室高位间隔部起搏防止起搏导致的心功能的恶化,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更接近生理性起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 左心室射血分数 右室高位室间隔部起搏
下载PDF
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常规方法消融困难的线性消融
17
作者 冯金忠 吴峰 +3 位作者 骆合德 邱一华 周巍 俞峰 《心脏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344-346,共3页
目的:探讨在常规方法消融困难的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LVT)患者中室间隔左室面线性消融的有效性。方法:18例术中不能诱发持续性心动过速或发作时不能耐受患者,进行室问隔左室面心尖到心底部连线的前l/3~1/2区域,在窦性心律... 目的:探讨在常规方法消融困难的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LVT)患者中室间隔左室面线性消融的有效性。方法:18例术中不能诱发持续性心动过速或发作时不能耐受患者,进行室问隔左室面心尖到心底部连线的前l/3~1/2区域,在窦性心律下首先标到蒲肯野氏纤维电位(PP),向下至室间隔与左室下壁交界、向L至前后间隔中线进行线性消融,术后门诊或电话随访。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即刻均未能诱发}}jILVT。随访3~35(23±13)个月,3例/18例(17%)复发,远期成功率达83%,无l例发生永久性的并发症。结论:对于术中不能诱发持续性心动过速或发作时不能耐受的ILVT患者,室间隔左室面线性消融安全有效,可以作为补救性消融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速 室性 左室 特发性 室间隔 蒲肯野氏纤维电位 导管消融 线性消融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心肌缺血与室间隔及左室壁厚度的相关性研究
18
作者 由天辉 陆亚琴 +2 位作者 周玉兰 田作军 曾昭华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99-702,共4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的心肌缺血与室间隔(IVS)及左心室后壁(LVPW)厚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经查冠脉CTA排除冠心病的高血压患者共76例,根据Holter上有无发作性ST段压低为标准将资料分为有无心肌缺血两组,分析其与IVS及LVPW厚度之间的...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的心肌缺血与室间隔(IVS)及左心室后壁(LVPW)厚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经查冠脉CTA排除冠心病的高血压患者共76例,根据Holter上有无发作性ST段压低为标准将资料分为有无心肌缺血两组,分析其与IVS及LVPW厚度之间的相关性,并比较两组间IVS及LVPW厚度的大小;然后以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筛选心肌缺血的影响因素;最后建立ROC曲线评估IVS及LVPW厚度预测心肌有无缺血的价值。结果高血压患者心肌有无缺血与IVS及LVPW的厚度均呈正相关(r=0.362,P=0.001;r=0.298,P=0.009),伴有心肌缺血组IVS及LVPW厚度与无心肌缺血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13,P=0.002;t=2.369,P=0.020);伴有IVS增厚的高血压患者其心肌缺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IVS增厚的患者(2=9.694,P=0.002);多因素分析中只有IVS厚度被筛选出来(OR=1.710,P=0.002);以IVS厚度预测心肌有无缺血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15±0.067,P=0.002,最佳分界值为10.5 mm,以IVS≥10.5 mm来预测心肌缺血,敏感性为59.3%,特异性为89.8%。LVPW厚度预测心肌缺血的AUC为0.675±0.065,P=0.012。结论高血压患者有无心肌缺血与IVS及LVPW厚度均呈正相关,但与IVS厚度相关性更密切;以IVS厚度预测高血压患者有无心肌缺血的特异性较高,但敏感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心肌缺血 室间隔 左心室后壁
下载PDF
室间隔介入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郭兰燕 邢玉洁 李妍 《心脏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92-96,共5页
肥厚型心肌病(HCM)是一种并非完全因心脏负荷异常引起的心室壁增厚疾病。尽管HCM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但却缺乏大规模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1]。大约70%的HCM患者存在左室流出道梗阻(LVOTO),LVOTO是决定临床症状,如气短、胸痛、心悸和... 肥厚型心肌病(HCM)是一种并非完全因心脏负荷异常引起的心室壁增厚疾病。尽管HCM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但却缺乏大规模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1]。大约70%的HCM患者存在左室流出道梗阻(LVOTO),LVOTO是决定临床症状,如气短、胸痛、心悸和晕厥的一个重要因素;另外,无论是采取药物治疗还是室间隔切除术或室间隔介入治疗,LVOTO都是长期以来治疗的靶点之一。现将室间隔介入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梗阻性 肥厚型 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 室间隔介入 无水酒精室间隔消融术
下载PDF
右室高位间隔部与心尖部VVI起搏对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陈乔 傅春江 +3 位作者 杨立 于长青 王伟 王旭开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2年第1期39-40,共2页
目的探讨高位间隔部(HRVS)与心尖部(RVA)起搏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行VVI起搏并愿随访的患者104例,其中HRVS起搏54例,RVA起搏50例,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周、半年、1年及3年在同一起搏频率下(60次/分)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 目的探讨高位间隔部(HRVS)与心尖部(RVA)起搏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行VVI起搏并愿随访的患者104例,其中HRVS起搏54例,RVA起搏50例,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周、半年、1年及3年在同一起搏频率下(60次/分)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心输出量和监测脑钠肽(BNP)水平。结果HRVS起搏患者LVEF及BNP水平无明显改变;RVA起搏患者LVEF(术后半年、3年分别为0.60±0.15、0.54±0.16)降低及BNP(术后半年、3年分别为96.51±46.41 ng/L、168.33±49.37 ng/L)水平升高。结论 VVI HRVS起搏优于RVA起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高位间隔部起搏 心尖部起搏 心功能 左室射血分数 脑钠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