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传统土地法律文化中的思想意蕴
1
作者 柴荣 陈泽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 2023年第6期17-28,共12页
土地是中国传统社会至关重要的生产资料,它在国家发展和百姓生活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围绕土地而产生的社会关系不断复杂化、多样化,土地法律制度不断演进和完善,中国传统社会逐渐形成了以“限田均地”“重农敬天”“恤孤扶弱... 土地是中国传统社会至关重要的生产资料,它在国家发展和百姓生活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围绕土地而产生的社会关系不断复杂化、多样化,土地法律制度不断演进和完善,中国传统社会逐渐形成了以“限田均地”“重农敬天”“恤孤扶弱”为代表的思想维度的土地法律文化。这些传统土地法律文化中的优秀思想意蕴是新时代法治建设深厚的思想文化根基,对构建和完善相关土地法律制度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因此,只有深入挖掘中国传统土地法律文化中的思想价值并实现其创造性转化,才能为当代土地法律体系的完善和法治建设提供长久、稳定的本土文化给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法律文化 限田均地 重农敬天 恤孤扶弱 土地法律制度
下载PDF
在校大学生帮信行为的犯罪心理学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张保强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64-69,共6页
帮信罪的出台是对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引发电信诈骗犯罪激增这一社会现实的法治回应。在校大学生逐渐成为帮信罪的高发人群,在校大学生的帮信行为主要呈现案件牵涉面广及涉案金额大、学生的帮信行为复杂多样、行为人多被所谓“熟人”利... 帮信罪的出台是对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引发电信诈骗犯罪激增这一社会现实的法治回应。在校大学生逐渐成为帮信罪的高发人群,在校大学生的帮信行为主要呈现案件牵涉面广及涉案金额大、学生的帮信行为复杂多样、行为人多被所谓“熟人”利用、行为人案发后悔罪意识明显等特征。从犯罪心理学角度分析,在校大学生的帮信行为主要受逐利心理、侥幸心理、享乐心理、极端利己心理以及法不责众心理影响。高校预防大学生帮信犯罪,要在强化“三观”教育、破除“侥幸”心理,提升法律思维、纠正“法不责众”错误认识,重塑法律信仰、形成法律敬畏之心,织密预防监管大网、消除大学生犯罪意向四个方面着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帮信罪 犯罪心理学 在校大学生 法律思维 法律信仰
下载PDF
《民法典》第1177条在讨债类警情处置中的价值探析--兼论民事自助行为的构成与法律边界
3
作者 刘剑军 《山西警察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50-55,共6页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由债权债务纠纷引发的讨债类警情也随之增多。在公安机关不得介入债权债务和经济纠纷的“铁律”下,民警对于该类警情的处置常常感到无所适从。《民法典》第1177条关于民事自助行为的规定,对于讨债类警情的正确...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由债权债务纠纷引发的讨债类警情也随之增多。在公安机关不得介入债权债务和经济纠纷的“铁律”下,民警对于该类警情的处置常常感到无所适从。《民法典》第1177条关于民事自助行为的规定,对于讨债类警情的正确处置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文章从正义、秩序、自由、效率,法的目的价值的四个维度评析了《民法典》第1177条的立法意义,认为该条文是对法的目的价值的阐释与遵循。在此种判断的前提下,文章探讨了对讨债类警情中民事自助行为构成要件的正确把握,以及该行为与相关违法犯罪行为的法律边界,力求为民警正确处置此类警情提供理论帮助与方法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讨债类警情处置 民事自助行为 价值探析 法律边界
下载PDF
完善教师权益法律救济制度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7
4
作者 梁明伟 《继续教育研究》 2005年第6期140-143,共4页
在教育改革日益深入的当今教育实践中教师权益会受到一些侵犯,而现行教育法律法规对教师权益的救济途径过少,缺乏有效的救济。为了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免受侵害,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完善教育法律法规:把司法救济作为教师法律救济的主要渠道;... 在教育改革日益深入的当今教育实践中教师权益会受到一些侵犯,而现行教育法律法规对教师权益的救济途径过少,缺乏有效的救济。为了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免受侵害,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完善教育法律法规:把司法救济作为教师法律救济的主要渠道;确立教师仲裁制度;加强对教师权益的程序法保护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权益 法律救济 法律制度
下载PDF
法益还是规范:见危不助究竟侵害了什么?——以德国刑法典323条c为基点 被引量:12
5
作者 贾健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8-213,共6页
法益说无法解释德国刑法第323条c"见危不助罪"的可罚性。在当前风险社会与陌生人社会并存的状态下,刑法需要设立一种"团结、互助的义务",而只有在规范论中,才能很好地解释见危不助罪的可罚性,见危不助行为侵犯了一... 法益说无法解释德国刑法第323条c"见危不助罪"的可罚性。在当前风险社会与陌生人社会并存的状态下,刑法需要设立一种"团结、互助的义务",而只有在规范论中,才能很好地解释见危不助罪的可罚性,见危不助行为侵犯了一种历史性、社会性和伦理性形成的"相互救助以保全群体"的制度性期待,也能够自洽地解释实践中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见危不助 可罚性 法益 制度性期待
下载PDF
论公民体育权利的法律化 被引量:15
6
作者 雷金火 《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1-3,共3页
体育权利是公民享有体育运动的权利,由利益、资格、权能和自由四大要素构成,并与生命健康权相互关联。体育权利作为人类追求生命健康的一项独立权利,应该法律化,使其纳入法制保障体系而成为公民权利的重要内容,国际社会、西方主要国家... 体育权利是公民享有体育运动的权利,由利益、资格、权能和自由四大要素构成,并与生命健康权相互关联。体育权利作为人类追求生命健康的一项独立权利,应该法律化,使其纳入法制保障体系而成为公民权利的重要内容,国际社会、西方主要国家和我国对公民体育权利均进行了立法保护;建立体育纠纷化解机制,是体育权利法律救济的有效途径,但我国在解决体育纠纷的方式上还需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 体育权利 法律化 法律救济 立法保障
下载PDF
微博维权行为的实证分析与法律引导——以110个典型案例为中心 被引量:14
7
作者 常健 余建川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0-162,共13页
微博技术的发展以及"权利本位"思想的影响导致以微博为媒介的维权事件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当现有维权渠道不畅或缺乏公信力时,微博维权行为便在"体制外"得以生存发展。通过对2010—2016年全国110个典型的微博维权... 微博技术的发展以及"权利本位"思想的影响导致以微博为媒介的维权事件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当现有维权渠道不畅或缺乏公信力时,微博维权行为便在"体制外"得以生存发展。通过对2010—2016年全国110个典型的微博维权案例研究发现,微博维权行为在维权主体、对象、过程以及结果等方面都表现出与传统维权行为不同的特征。虽然微博维权在社会监督、政治参与、权利救济等方面发挥了积极效用,但它冲击了现有的社会秩序,有违全民守法的内在要求,在某种程度上引发了网络民意与司法独立之间的冲突,加大了依法维权制度化的难度。对此,微博维权行为的法律引导一方面应以全面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为基础,另一方面应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充分发挥司法能动性,着力思考完善依法维权的制度,以实现公民权利保障的法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博维权 网络空间 法治化 全民守法 权利保障
下载PDF
韩国犯罪被害人保护立法考察与借鉴 被引量:2
8
作者 张云鹏 《政法论丛》 CSSCI 2013年第3期81-86,共6页
韩国以《宪法》、《刑事诉讼法》、特别法律和《犯罪被害人保护法》为主要内容,建构起系统而完备的犯罪被害人保护立法体系,对于切实实现犯罪被害人权益的全方位保护意义重大。我国应当借鉴韩国犯罪被害人保护立法的有益经验,确立对犯... 韩国以《宪法》、《刑事诉讼法》、特别法律和《犯罪被害人保护法》为主要内容,建构起系统而完备的犯罪被害人保护立法体系,对于切实实现犯罪被害人权益的全方位保护意义重大。我国应当借鉴韩国犯罪被害人保护立法的有益经验,确立对犯罪被害人宪法层面的观念保护、完善刑事诉讼法中被害人的权利、制定旨在实现犯罪被害人经济救助的专门法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国 犯罪被害人 法律保护 经济救助
下载PDF
未成年被害人之法律援助 被引量:2
9
作者 曾言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58-61,共4页
法律援助制度是现代社会的一种法律保障制度,保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是各国法律援助的宗旨。只有建立未成年被害人法律援助制度,才能真正落实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目标。我国应从扩大未成年被害人法律援助申请人的范围,加大专业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制度是现代社会的一种法律保障制度,保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是各国法律援助的宗旨。只有建立未成年被害人法律援助制度,才能真正落实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目标。我国应从扩大未成年被害人法律援助申请人的范围,加大专业法律援助人才的培养,建立未成年被害人法律援助基金,对具有法律义务的律师建立奖惩制度等方面来构建这一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 被害人 法律援助制度
下载PDF
拒绝的自由?——医疗暴力背景下的医师拒诊权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冯磊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53-56,60,共5页
面对日益严重的医疗暴力,医生采取了以拒诊为代表的自助行为,引发了巨大争议。目前,我国法律对医师拒诊权的规定并不完善,不同解释方法下的法律解释甚至存在冲突,使其在判断拒诊行为合理性上的作用有限。拒诊权的合理性应与权利的道德... 面对日益严重的医疗暴力,医生采取了以拒诊为代表的自助行为,引发了巨大争议。目前,我国法律对医师拒诊权的规定并不完善,不同解释方法下的法律解释甚至存在冲突,使其在判断拒诊行为合理性上的作用有限。拒诊权的合理性应与权利的道德基础相关。在医疗暴力时有发生的特定背景下,民众以道德直觉担心拒诊权被滥用进而使患者利益受损,是缺乏依据的。应当参考国外相关立法和伦理准则,结合中国国情,依照法律和伦理章程对医师拒诊权的条件、方式、内容和界限进行明确的规定,以充分保障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拒诊 医疗暴力 自助 法律解释
下载PDF
地方院校参与农民工法律援助探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何晓红 《襄樊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38-42,共5页
地方院校参与农民工法律援助促进了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同时也为地方院校的法律实践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但地方院校参与农民工法律援助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应成立法律援助中心,为参与农民工法律援助提供组织机构;建立各方... 地方院校参与农民工法律援助促进了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同时也为地方院校的法律实践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但地方院校参与农民工法律援助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应成立法律援助中心,为参与农民工法律援助提供组织机构;建立各方连动机制,为参与农民工法律援助壮大支援声势;完善资金筹措机制,为参与农民工法律援助提供经费保证;推行农民工培训计划,为参与农民工法律援助构建素质保障;开展网络维权活动,为参与农民工法律援助拓宽交流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院校 农民工 法律援助
下载PDF
为了生活使用暴力与暴力对生活的毁灭——暴力性私力救济发生的结构性原因之法律社会学考察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启梁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2006年第2期37-42,共6页
当人们被迫使用暴力性私力救济的同时,暴力也毁灭了生活。文章从结构的角度对暴力性私力救济进行法律社会学考察,发现政府保护性职能的缺失、司法腐败、不同纠纷解决机制之间的合作缺失严重制约了人们获得有效的公力救济,是引发暴力性... 当人们被迫使用暴力性私力救济的同时,暴力也毁灭了生活。文章从结构的角度对暴力性私力救济进行法律社会学考察,发现政府保护性职能的缺失、司法腐败、不同纠纷解决机制之间的合作缺失严重制约了人们获得有效的公力救济,是引发暴力性私力救济的结构性原因。通过对公力救济系统的完善和改造,可以有效治理暴力性私力救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力性私力救济 结构性原因 法律社会学
下载PDF
律师提前介入问题再探 被引量:2
13
作者 彭海青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年第5期57-59,共3页
为实现律师提前介入之立法意图 ,刑事诉讼法第九十六条关于律师介入侦查程序的具体时间应提前至犯罪嫌疑人被第一次讯问前 ,并应增加规定侦查人员有义务立即告知犯罪嫌疑人有聘请律师提供法律帮助之权利 ,同时将免费律师法律援助制度引... 为实现律师提前介入之立法意图 ,刑事诉讼法第九十六条关于律师介入侦查程序的具体时间应提前至犯罪嫌疑人被第一次讯问前 ,并应增加规定侦查人员有义务立即告知犯罪嫌疑人有聘请律师提供法律帮助之权利 ,同时将免费律师法律援助制度引入侦查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次讯问 律师介入侦查 立即告知 法律援助
下载PDF
刑法框架下见危不助犯罪化的具体考量 被引量:9
14
作者 叶慧娟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08年第2期71-82,共12页
基于刑事一体化的要求,刑事立法也应从"一体化"的要求出发,在研制出法律文本的同时顾及司法与守法的可能。通过对见危不助犯罪化的刑事立法本身及其在法律实践中的实际效果进行分析与研究表明,将见危不助行为犯罪化的做法,无... 基于刑事一体化的要求,刑事立法也应从"一体化"的要求出发,在研制出法律文本的同时顾及司法与守法的可能。通过对见危不助犯罪化的刑事立法本身及其在法律实践中的实际效果进行分析与研究表明,将见危不助行为犯罪化的做法,无法在法益判断上寻求到立法的根据,司法实践中也会遭遇无法解决的困难。将道德纳入刑法体系,未必见得公民便能确立对法律的忠诚,刑法并不是我们在规制见危不助行为方面所能达致的普遍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见危不助犯罪化 法益 刑事司法 公民守法
下载PDF
“AA”制自助游户外运动事故法律争议探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韩飞 于善旭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1-175,共5页
"AA"制自助游户外运动逐渐风靡的同时也带来居高不下的事故发生率,遇难者家属往往会诉诸法律要求活动发起人及同行者承担责任、赔偿损失,法院的判决也不尽相同,由此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学术界的激烈争论。如何判断事故责任,... "AA"制自助游户外运动逐渐风靡的同时也带来居高不下的事故发生率,遇难者家属往往会诉诸法律要求活动发起人及同行者承担责任、赔偿损失,法院的判决也不尽相同,由此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学术界的激烈争论。如何判断事故责任,公平合理地解决此类事故的纠纷,成为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和此类户外运动开展的重要问题。从法律视角梳理"AA"制自助游户外运动的事故争议,理清责任归属的有关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A”制 自助游 户外运动 伤害事故 法律争议 民事责任
下载PDF
论完善合同法中的预期违约制度 被引量:1
16
作者 闫英 《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67-70,共4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颁布是中国法制建设进程中一件大事,它结束了"三足鼎立"的合同立法状况,使具有中国特色的合同法律制度得以完善。新合同法借鉴英美法系国家的合同制度,规定了预期违约制度。我国《合同法》设置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颁布是中国法制建设进程中一件大事,它结束了"三足鼎立"的合同立法状况,使具有中国特色的合同法律制度得以完善。新合同法借鉴英美法系国家的合同制度,规定了预期违约制度。我国《合同法》设置的预期违约制度,为预期的受害方提供了救济基础。在实际中,明确界定、准确把握预期违约的适用条件是充分发挥这一制度功能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期违约 适用 法律救济 合同法
下载PDF
论侦查阶段律师法律帮助权的完善 被引量:1
17
作者 傅贤国 《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4期61-64,共4页
赋予犯罪嫌疑人以律师帮助权是出于“平等对抗”的法律考虑。司法实践中,犯罪嫌疑人不能完全地得到律师的法律帮助,同时辩护律师享有的帮助权流于形式,表现在受帮助的主体有限、时段有限、律师的权限受制、与国际刑事辩护司法准则不相... 赋予犯罪嫌疑人以律师帮助权是出于“平等对抗”的法律考虑。司法实践中,犯罪嫌疑人不能完全地得到律师的法律帮助,同时辩护律师享有的帮助权流于形式,表现在受帮助的主体有限、时段有限、律师的权限受制、与国际刑事辩护司法准则不相一致等。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现行立法限制性规定过多,同时缺乏相应的制度支撑。为此,有必要完善立法,对辩护律师的角色重新定位,明确侦查机关的“迅速告知”义务,赋予辩护律师讯问到场权、会见权、全面阅卷权,并完善调查取证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帮助权 侦查阶段 帮助有限性
下载PDF
试论我国民事权利行使过程中自助行为制度的建立——兼评我国《民法典建议稿》的自助规定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宏伟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5年第4期23-26,共4页
民事权利的保护方法包括公力救济和私力救济。对于私力救济,我国现行《民法通则》只规定了自卫行为,而缺少关于实际生活当中已经存在的自助行为的法律规定,与发达国家民法典相比,出现了权利保护的真空。为此,文章从自助行为的制度渊源... 民事权利的保护方法包括公力救济和私力救济。对于私力救济,我国现行《民法通则》只规定了自卫行为,而缺少关于实际生活当中已经存在的自助行为的法律规定,与发达国家民法典相比,出现了权利保护的真空。为此,文章从自助行为的制度渊源及其必要性、要件及其法律效果、相关法律冲突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探析,以兹立法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权利行使 私力救济 自助行为 法律冲突 民法典草案
下载PDF
法学实践教学契合教育功能的一个范式分析
19
作者 李德恩 李长江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129-131,共3页
中国传统的法学教育模式有利于培养理论功底扎实的学生,却与社会对法律专门人才的要求脱节。探索实践教学新模式,加强职业教育成为法学教育改革的方向。送法下乡因其灵活性和独特功能,并且契合高校的教育功能,因而在法学实践教学体系里... 中国传统的法学教育模式有利于培养理论功底扎实的学生,却与社会对法律专门人才的要求脱节。探索实践教学新模式,加强职业教育成为法学教育改革的方向。送法下乡因其灵活性和独特功能,并且契合高校的教育功能,因而在法学实践教学体系里占有一席之地,极具发展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送法下乡 教学模式 教育功能
下载PDF
论法院未履行通知辩护职责的程序性制裁——从刑事辩护全覆盖切入
20
作者 卢少锋 刘妍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5期62-69,共8页
刑事辩护全覆盖的试点为被告人的辩护权引入了新的程序性救济的分析标准,法院未履行通知辩护职责则要承担程序性制裁的后果。以程序性制裁理论为基础,对于法院未履行通知辩护职责的程序性制裁进行内涵的释明和分析。通过试点期间有关该... 刑事辩护全覆盖的试点为被告人的辩护权引入了新的程序性救济的分析标准,法院未履行通知辩护职责则要承担程序性制裁的后果。以程序性制裁理论为基础,对于法院未履行通知辩护职责的程序性制裁进行内涵的释明和分析。通过试点期间有关该程序性制裁所作出的裁定,总结相应司法运行状况,即法院对该程序性制裁适用较为主动、审理以书面为主、制裁率低且适用对象多为普通一审程序,进而得出适用该种程序性制裁的困境。最后,结合前述问题提出完善建议,即以司法解释和指导性案例构建多层次的审查标准、法律援助的互动以及多元化、程序性上诉审理的公开化为探索路径,以期其能够被即将修订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主流化,为被告人辩护权的救济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制裁 辩护全覆盖 法律帮助权 值班律师 法律援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