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ross the chasm from the immediate execution of death penalty to the death sentence with a reprieve --- Interpretation of the "not to execute immediately"
1
作者 Xiao Yuqin 《International English Education Research》 2015年第1期57-60,共4页
Retaining the death penalty and strict restricting the application of the death penalty is now a basic criminal policy in China, and from the judicial level, the key to the restriction of the death penalty is to study... Retaining the death penalty and strict restricting the application of the death penalty is now a basic criminal policy in China, and from the judicial level, the key to the restriction of the death penalty is to study what lenient sentencing discretion the criminal has to constitute "not to execute immediately" when he has reached the standard of the immediate execution of the death penalty, to cross the chasm from the immediate execution of the death penalty to the death sentence with a reprieve. The basic process of the sentencing is to establish a baseline punishment on the basis of the social harmfulness of the activities of the criminal, and then measure the profits and losses according to the offender's personal danger. Therefore, although the social harmfulness of the activities of the criminal reaches the standard of the "most heinous crimes", due to the existence of the fault of the victim, active compensation for the victim, and the motives of the small blames and other lenient sentencing discretions, the criminal's danger has not reached the degree of "flagrance". Apply the death sentence with a two-year reprieve and even the life imprisonment generally. If there are some strict sentencing discretions, such as "the crime means is extremely cruel", carefully consider the use of the immediate execution of the death penalty. Under the circumstances of the concurrence of the sentencing, carry on the overall consideration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measurement of various circumstances of the sentenc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mit the immediate execution of the death penalty the discretionary circumstances of sentencing individualization of the criminalpenalty
下载PDF
《刑法修正案(十二)》对行贿罪的修改与行贿罪的量刑 被引量:1
2
作者 马乐 《中国应用法学》 CSSCI 2024年第2期37-52,共16页
《刑法修正案(十二)》对行贿犯罪的修改旨在对“受贿行贿一起查”的刑事政策作出立法回应。新增的从重处罚条款是酌定量刑情节的法定化,其必要性与合理性值得商榷。司法工作人员应当谨慎把握从重幅度并对部分从重情节作出适当的限缩解... 《刑法修正案(十二)》对行贿犯罪的修改旨在对“受贿行贿一起查”的刑事政策作出立法回应。新增的从重处罚条款是酌定量刑情节的法定化,其必要性与合理性值得商榷。司法工作人员应当谨慎把握从重幅度并对部分从重情节作出适当的限缩解释。行贿罪特别从宽规定不是特别自首制度或特别坦白制度。在适用从重处罚条款和特别从宽条款时,司法工作人员应当注意避免重复评价和评价不足。从重处罚条款所列举的情节不可以同时作为法定刑升格条件和从重处罚情节。当行贿案件中存在多个从重情节或从轻情节时,裁判者应当选择重上加重、轻上加轻的量刑方式,以保证对量刑情节的充分评价。为全面落实“受贿行贿一起查”的刑事政策,需要对不合理的执法观念进行纠正,同时引入多样性的非刑罚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修正案(十二)》 行贿罪 从重情节 酌定量刑情节 特别从宽规定
下载PDF
死刑案件中刑事和解的正当性探究 被引量:6
3
作者 王志祥 张伟珂 《北方法学》 2011年第4期40-57,共18页
刑事和解与刑法理论相契合,与法治环境相融合,与多元化的利益需求和和谐社会的构建相吻合,并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以及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存在功能上的互补。据此,刑事和解制度具有普遍正当性。死刑案件中的刑事和解与"以钱... 刑事和解与刑法理论相契合,与法治环境相融合,与多元化的利益需求和和谐社会的构建相吻合,并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以及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存在功能上的互补。据此,刑事和解制度具有普遍正当性。死刑案件中的刑事和解与"以钱买命"存在的本质区别决定了二者不能混为一谈。刑事和解与司法腐败没有必然联系。刑事和解是限制死刑适用的有效途径。"重罪不和解"的观念存在正当性缺失。据此,死刑案件中的刑事和解具有特殊正当性。在刑事和解制度被法律明文规定之前,死刑案件中的刑事和解应被视为限制死刑适用的酌定量刑情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责任 刑事和解 酌定量刑情节
下载PDF
酌定量刑情节的泛化现象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周金刚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 CSSCI 2010年第1期170-182,共13页
当前,以死刑案件为突出代表的酌定量刑情节在司法实践中出现了泛化现象,影响了司法的公正性。这种泛化主要表现为量刑情节的事实和证据宽泛,量刑事实与犯罪事实关系松散,量刑目的与刑罚的目的产生冲突。就我国司法而言,酌定量刑情节的... 当前,以死刑案件为突出代表的酌定量刑情节在司法实践中出现了泛化现象,影响了司法的公正性。这种泛化主要表现为量刑情节的事实和证据宽泛,量刑事实与犯罪事实关系松散,量刑目的与刑罚的目的产生冲突。就我国司法而言,酌定量刑情节的适用仍应遵循法定性原则,符合酌定量刑情节构成要件要求;酌定量刑事实还应符合刑罚的目的要件,酌定量刑情节与犯罪事实应当存在直接的影响关系;法官收集酌定量刑情节证据行为不得背离其中立地位。规治酌定量刑情节泛化现象必须从程序正义的角度设计酌定量刑情节适用的程序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酌定量刑情节 刑罚目的 法定性 程序正义
下载PDF
酌定量刑情节在暴力犯罪死刑司法控制中的规范化适用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光明 武景磊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2022年第2期52-67,共16页
酌定量刑情节是我国目前控制暴力犯罪死刑最行之有效的手段,因其自由裁量空间较大,不利于严格控制死刑。实践中,犯罪后果的严重程度、犯罪手段的残忍程度以及犯罪动机卑劣情况,都无统一认定标准;被害人过错和民间矛盾的内涵不清导致认... 酌定量刑情节是我国目前控制暴力犯罪死刑最行之有效的手段,因其自由裁量空间较大,不利于严格控制死刑。实践中,犯罪后果的严重程度、犯罪手段的残忍程度以及犯罪动机卑劣情况,都无统一认定标准;被害人过错和民间矛盾的内涵不清导致认定混乱。为规范酌定量刑情节的适用,合理限制法官的自由裁量权,犯罪后果严重程度应严格按照具体死亡人数和其他侵害后果来认定。手段残忍程度的界定应综合实质意义和形式标准来把握。只有随意选择作案对象,滥杀无辜,以达到反社会、反人类犯罪目的而产生的动机才可以认定为卑劣犯罪动机。被害人过错影响刑罚裁量的法理依据在于其使被告人的可谴责性降低。民间矛盾影响刑罚裁量的法理依据是被告人的预防必要性小。在暴力犯罪死刑裁量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酌定量刑情节的规范意义和法理依据来认定,并综合全案量刑情节慎重考虑是否有必要判处死刑立即执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酌定量刑情节 暴力犯罪 死刑 司法控制
下载PDF
犯罪被害人过错立法与司法规制 被引量:3
6
作者 雍自元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4-218,224,共6页
在我国,犯罪被害人过错属于酌定量刑情节,法官在适用这一情节时自由裁量权较大,各地法院对犯罪被害人过错案件的审判结果差异性明显,这种现状要求我们对犯罪被害人过错进行规范化。在立法上,明确规定犯罪被害人过错行为的内涵为违法或... 在我国,犯罪被害人过错属于酌定量刑情节,法官在适用这一情节时自由裁量权较大,各地法院对犯罪被害人过错案件的审判结果差异性明显,这种现状要求我们对犯罪被害人过错进行规范化。在立法上,明确规定犯罪被害人过错行为的内涵为违法或者违背道德且侵害了被告人正当权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将犯罪被害人明显过错和重大过错作为从轻或者减轻处罚量刑情节在刑法总则中设置;在司法文件中统一规定犯罪被害人过错从宽量刑的幅度,出台司法解释、发布指导性案例,对犯罪被害人过错进行细化规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被害人过错 法定量刑情节 立法规制 司法规制
下载PDF
量刑情节的适应性调整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于阳 《行政与法》 2016年第1期96-103,共8页
在刑罚制定环节,量刑情节的规制是其重要内容之一。量刑情节既包括法定量刑情节和酌定量刑情节,也包括法定刑以下减轻处罚情节,而各种量刑情节的竞合是在具体案件的司法适用中应予重点考虑的内容。刑罚适应性机制要在刑罚制定环节有所... 在刑罚制定环节,量刑情节的规制是其重要内容之一。量刑情节既包括法定量刑情节和酌定量刑情节,也包括法定刑以下减轻处罚情节,而各种量刑情节的竞合是在具体案件的司法适用中应予重点考虑的内容。刑罚适应性机制要在刑罚制定环节有所体现乃至完全实现,就必须对量刑情节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相关的适应性调整,并以此满足刑罚适用的司法现实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刑情节 刑罚适应性 法定量刑情节 酌定量刑情节
下载PDF
酌定减轻处罚制度司法适用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李芳芳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3期33-44,共12页
《刑法》第63条第2款规定的酌定减轻处罚制度,其价值在于激活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实现个案量刑公正。但实证研究发现,该制度的实践运用远未达到立法创设的初衷。一方面,该制度的适用率极低,且适用的案件类型相当有限;另一方面,法官对适用... 《刑法》第63条第2款规定的酌定减轻处罚制度,其价值在于激活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实现个案量刑公正。但实证研究发现,该制度的实践运用远未达到立法创设的初衷。一方面,该制度的适用率极低,且适用的案件类型相当有限;另一方面,法官对适用标准理解不一,造成同案不同判、量刑不均衡的情形大量存在。制度实践不理想的根源在于立法对适用实体的规定含糊其辞,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权缺乏明确的标准规则。在此背景下,有必要在实践基础上进行理论反思,明确制度适用的实体标准。为激活制度的适用,应从立法和司法两个层面寻找出路,即在立法层面将部分酌定量刑情节法定化以及细化减轻处罚的具体幅度;在司法层面进一步加强量刑说理,颁布指导案例,以规范、引导法官的自由裁量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情况 减轻幅度 酌定量刑情节 自由裁量权
下载PDF
环境犯罪轻刑化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世进 林静 《治理现代化研究》 2023年第5期88-96,共9页
近些年有不少环境犯罪案件存在罪责刑不相适应、同案不同判的问题,引发了社会舆论的高度关注。从环境犯罪案件的特殊性出发,分析轻刑化趋势中出现的困境来源于环境犯罪的行政从属性定位错误和过度强调刑罚预防功能。环境犯罪轻刑化趋势... 近些年有不少环境犯罪案件存在罪责刑不相适应、同案不同判的问题,引发了社会舆论的高度关注。从环境犯罪案件的特殊性出发,分析轻刑化趋势中出现的困境来源于环境犯罪的行政从属性定位错误和过度强调刑罚预防功能。环境犯罪轻刑化趋势具有理论依据和现实需要。以提高环境法治效果为目标,环境刑事司法中应当明确环境法益、坚持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增加法律解释检视程序、重视环境犯罪酌定量刑情节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犯罪 量刑情节 轻刑化 法益保护 生态环境保护
下载PDF
定罪情节抑或量刑情节:加重情节之刑法定位考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佳 《辽宁警察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16-20,共5页
对于诸如轮奸等"加重情节"到底是定罪情节还是量刑情节,在理论与实践中均存争议,并带来对其认定应否考察主观罪过、因果关系等疑难问题。基于现行刑法为守护罪刑法定原则的人权保障机能而拒绝加重量刑情节存在这一点,刑法立... 对于诸如轮奸等"加重情节"到底是定罪情节还是量刑情节,在理论与实践中均存争议,并带来对其认定应否考察主观罪过、因果关系等疑难问题。基于现行刑法为守护罪刑法定原则的人权保障机能而拒绝加重量刑情节存在这一点,刑法立法和司法中的加重情节只能是定罪情节,具体为加重犯的犯罪构成要件要素。立法上,定罪情节与(法定)量刑情节的界分在于立法给该情节的刑罚配置不同。其中,对于定罪情节,立法给其配置的是相应的具体法定刑,而对于(法定)量刑情节,立法给其配置的是从轻、从重、减轻、免除处罚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重情节 罪刑法定 定罪情节 量刑情节
下载PDF
立法与司法的互敬:对刑法酌定量刑情节的双重规范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扬 《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年第1期95-98,共4页
刑事司法领域的改革翔实地反映出一定阶段人们对立法成果的实践情况。刑事诉讼中审判方式变革的直接产物就是1996年《刑事诉讼法》的修订。当下量刑规范化的提倡,推进了量刑程序的改革。量刑情节作为萦绕量刑始终的关键因素,其重要性不... 刑事司法领域的改革翔实地反映出一定阶段人们对立法成果的实践情况。刑事诉讼中审判方式变革的直接产物就是1996年《刑事诉讼法》的修订。当下量刑规范化的提倡,推进了量刑程序的改革。量刑情节作为萦绕量刑始终的关键因素,其重要性不容小觑。从20世纪90年代刑事审判方式改革到如今的量刑规范化的提倡,都是一种司法实践对立法规定的回应,立法及时又将产生良性的互动。这种互敬的对话模式是立法层面的反思,更是司法角度的自省。针对目前集中反映在立法与司法中存在的酌定量刑情节问题,在有限思索的方寸间试以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酌定量刑情节 量刑规范化 刑罚 规范
下载PDF
酌定量刑情节争议问题研究
12
作者 王利宾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40-43,共4页
在刑法学界,对于酌定量刑情节的诸多问题颇有争议。最主要的争议集中在酌定量刑情节的法定性、实体正当性和范围上。综合而言,酌定量刑情节的法定性表现为适用依据上的刑法化;其实体正当性侧重表现为实现刑罚预防性目的;其存在的场域包... 在刑法学界,对于酌定量刑情节的诸多问题颇有争议。最主要的争议集中在酌定量刑情节的法定性、实体正当性和范围上。综合而言,酌定量刑情节的法定性表现为适用依据上的刑法化;其实体正当性侧重表现为实现刑罚预防性目的;其存在的场域包含了内容非法定化的所有量刑因素所依托的空间。为实现其功能性价值,酌定量刑情节的系列制度需要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酌定量刑情节 法定性 实体正当性 范围 完善
下载PDF
绑架罪“情节较轻”的司法适用分析
13
作者 闻志强 李啸飞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109-124,共16页
2009年通过的《刑法修正案(七)》将绑架罪的最低法定刑减档,即情节较轻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这一修改增加了绑架罪的罪质层次,使得罪刑关系更加协调。然而,如何评价、理解和适用"情节较轻"的规定又成了刑法理论和... 2009年通过的《刑法修正案(七)》将绑架罪的最低法定刑减档,即情节较轻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这一修改增加了绑架罪的罪质层次,使得罪刑关系更加协调。然而,如何评价、理解和适用"情节较轻"的规定又成了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亟待解决的难题。实际上,设置"情节较轻"的初衷和目的在于给实施绑架行为但社会危害性以及行为人人身危险性不大的行为人提供一个减轻处罚的契机。认真分析可知,"情节较轻"中的"情节"应当是指绑架罪构成要件事实之外的,所有能够体现行为客观的社会危害性与行为人主观的人身危险性的酌定情节,其本身是与法定减轻情节互相独立、分别评价的。立基于120个生效司法判决的司法实证数据统计、分析,可以正向归纳出"情节较轻"适用的典型情形,但仍然存在概括不足的通病——不周延性。对此,通过认真分析司法实证统计数据,采用逆向思维,可以反向界定"情节较轻"的除斥标准,正反两个维度的评价标准相结合,将更为清晰、准确地界定绑架罪"情节较轻"的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绑架罪 情节较轻 酌定情节 法定减轻情节
下载PDF
论我国刚性最低刑制度的柔性化路径
14
作者 陈银珠 《交大法学》 CSSCI 2022年第4期90-104,共15页
梳理十几年来数起争议性案例发现,刑事司法中量刑僵化问题较为严重。即裁判者严格按照刑法分则及其司法解释做出的裁判,会违背罪刑相适应原则和民众认同的情理。裁判者做出这些裁判的背后受到刚性最低刑制度的制约。刚性最低刑制度的核... 梳理十几年来数起争议性案例发现,刑事司法中量刑僵化问题较为严重。即裁判者严格按照刑法分则及其司法解释做出的裁判,会违背罪刑相适应原则和民众认同的情理。裁判者做出这些裁判的背后受到刚性最低刑制度的制约。刚性最低刑制度的核心是,刑法分则及其司法解释根据定量情节确定了某类案件的最低刑,但是酌定减轻条款的适用又处于保守状态。刚性最低刑制度导致量刑“刚性有余而柔性不足”,在满足刑事司法统一性的同时,会损害刑事司法的公正性。应该系统归纳酌定减轻条款的裁判规则,通过司法解释、量刑指南或者指导性案例的方式激活酌定减轻条款的适用。这有助于增强刚性最低刑制度的柔性,使得量刑在保持统一性、确定性和可预测性的基础上,也具有适当的灵活性,最终实现刑事司法的公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刑僵化 刚性最低刑制度 刑法司法解释 酌定减轻条款的激活
下载PDF
量刑视野下刑事和解的属性与适用
15
作者 赵学军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26-31,共6页
作为刑事诉讼法中特别诉讼程序的刑事和解,由于符合量刑情节的基本特征,因而属于量刑情节的范畴。而量刑情节在本质上属于刑事实体法,所以作为法定量刑情节与酌定量刑情节分类依据的"法定"必须是刑法规定。这也就意味着在当... 作为刑事诉讼法中特别诉讼程序的刑事和解,由于符合量刑情节的基本特征,因而属于量刑情节的范畴。而量刑情节在本质上属于刑事实体法,所以作为法定量刑情节与酌定量刑情节分类依据的"法定"必须是刑法规定。这也就意味着在当前刑事和解并未被刑法规定的情况下,应当将刑事和解归类为酌定量刑情节。刑事和解具有多情节的复合性和多主体的交易性,决定了其在量刑活动中具有功能的多元性和适用的慎重性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和解 量刑情节 酌定情节
下载PDF
对民愤作为酌定量刑情节的分析
16
作者 后宏伟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0年第5期49-51,共3页
民愤是否可以作为酌定量刑情节,是一个如何协调法律与民意关系的问题。立法机关和学者对此持否定态度,而在司法实践中民愤作为酌定量刑情节确实现实地存在着。在我国已经进入新的不稳定期时,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是关... 民愤是否可以作为酌定量刑情节,是一个如何协调法律与民意关系的问题。立法机关和学者对此持否定态度,而在司法实践中民愤作为酌定量刑情节确实现实地存在着。在我国已经进入新的不稳定期时,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是关系全局的大事。将民愤谨慎地作为酌定量刑情节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愤 酌定量刑情节 司法实践 社会稳定
下载PDF
酌定量刑情节的话语分析及其理性反思
17
作者 王玉杰 《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第4期63-66,共4页
酌定量刑情节制度是刑法理论中应当予以更多观照的制度。酌定量刑情节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有着天然的必然联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要求实质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刑罚的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而民意与社会形势是影响政治效果与社会效果的主要因... 酌定量刑情节制度是刑法理论中应当予以更多观照的制度。酌定量刑情节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有着天然的必然联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要求实质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刑罚的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而民意与社会形势是影响政治效果与社会效果的主要因素,因而,在民意与社会形势能否作为酌定量刑情节这一论争上,似乎应当要给予一定程度的肯定回答,并且也许应该对刑法理论和制度规定作出一定修正,从而给民意和社会形势提供一定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酌定量刑情节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民意与社会形势
下载PDF
酌定量刑情节探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洪淼 张红颖 《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91-93,共3页
酌定量刑是法律赋予法官的自由裁量权,目的是根据个案的情节,作出准确具体的裁量,在司法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酌定量刑法律没有明确其概念和范围,法官在适用时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因而易引发争议。文章通过分析酌定量刑情节的功... 酌定量刑是法律赋予法官的自由裁量权,目的是根据个案的情节,作出准确具体的裁量,在司法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酌定量刑法律没有明确其概念和范围,法官在适用时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因而易引发争议。文章通过分析酌定量刑情节的功能,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酌定量刑情节 自由裁量权 解决对策
下载PDF
酌定量刑情节限制死刑适用问题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蔡方方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0-34,共5页
酌定量刑情节是由人民法院从审判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通过对犯罪人一贯表现、被害人过错、犯罪手段、认罪态度等典型酌定量刑情节的探讨,发挥限制死刑适用的作用。在酌定量刑情节与法定量刑情节竞合或者多个酌定量刑情节竞合时,综合考虑... 酌定量刑情节是由人民法院从审判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通过对犯罪人一贯表现、被害人过错、犯罪手段、认罪态度等典型酌定量刑情节的探讨,发挥限制死刑适用的作用。在酌定量刑情节与法定量刑情节竞合或者多个酌定量刑情节竞合时,综合考虑不同的量刑情节对刑罚裁量的趋轻或趋重影响,慎重选择适用死刑。立法上对部分酌定量刑情节予以法定化,同时在司法实践中充分发挥具有排除死刑适用可能性的消极酌定量刑情节的作用,都是限制死刑适用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酌定量刑情节 死刑 限制适用
下载PDF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刑法回应 被引量:3
20
作者 敦宁 《齐鲁学刊》 CSSCI 2022年第5期81-93,共13页
从刑法角度看,认罪认罚是一种可以反映犯罪人人身危险性的酌定量刑情节。目前,司法机关对该情节的适用有三种模式,即与自首情节结合适用、与坦白情节结合适用和作为独立的酌定量刑情节适用。为了实现刑法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有效衔接,... 从刑法角度看,认罪认罚是一种可以反映犯罪人人身危险性的酌定量刑情节。目前,司法机关对该情节的适用有三种模式,即与自首情节结合适用、与坦白情节结合适用和作为独立的酌定量刑情节适用。为了实现刑法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有效衔接,一些学者主张将认罪认罚情节法定化,并赋予其更大的从宽处罚功能。但从刑法的稳定性与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应然要求来看,这一立法举措既无必要性,也不具合理性。对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刑法立法应当从整体层面作出回应,即通过完善总则中的量刑根据规定,使其能够同时涵盖影响罪行轻重和人身危险性大小的因素,从而作为基本量刑规范来全面地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罪认罚 从宽处罚 酌定量刑情节 法定化 量刑根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