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Constitutional Analysis of Human Rights Legislative Protection
1
作者 刘志刚 《The Journal of Human Rights》 2015年第3期286-297,共12页
The paths for applying the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conventions in China should be recognized as follows: On the premise of respecting the Constitution of China, systematic human rights which could coordinate the re... The paths for applying the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conventions in China should be recognized as follows: On the premise of respecting the Constitution of China, systematic human rights which could coordin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stitution of China and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conventions. The source of the human rights legislation obligations of the legislative organs of China is the Constitution of China, not the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conventions. The legislature should understand and grasp the main contents of the human rights legislation obligations of the legislature according to Paragraph 3 of Article 33 of the Constitution while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is clause must be based on the relevant provisions of the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conventions. Human rights legislative obligations of the legislature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wo types: legislative protecting obligations and legislative relief obligations of human rights. The NPC and its Standing Committee should be structurally responsible for the human rights legislation obligation, and the State Council and other organs of the State not for the legislation protection of human rights. A special human rights law should be enacted by the NP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conventions LEGISLATIVE protection human rights constitutional analysis
下载PDF
Protection of the Human Rights of Those Under Guardianship in the General Provisions of the Civil Law
2
作者 夏吟兰 NI Weisi 《The Journal of Human Rights》 2018年第1期43-58,共16页
Based on the guardianship system in the General Principles of the Civil Law, the General Provisions of the Civil Law establish the three concepts of respecting the true will of the ward, benefiting the ward to the gre... Based on the guardianship system in the General Principles of the Civil Law, the General Provisions of the Civil Law establish the three concepts of respecting the true will of the ward, benefiting the ward to the greatest extent, and moderate intervention of public power in guardianship. The three concepts are embodied in the specific provisions of the guardianship system, highlighting respect for and protection of human rights under the spirit of the Constitution as well as the human rights concept of protecting the interests of this vulnerable group, improving the scope of protecting the human rights of minors, the disabled and the elderly in the Chinese guardianship system. The General Provisions of the Civil Law expand the functions and types of the guardianship system, enrich and perfect the guardianship system for minors, and clearly stipulate the conditions and means for disqualifying guardians, and arranging temporary custody and state custody. They expand the scope of guardianship for minors, respond to the reality of increasing guardianship needs and the aging of Chinese society, dovetail with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s concept of respecting and safeguarding the rights of the elderly and adults with disabilities, and reflect the law moving with the times. The Specific Provisions on Marriage and Family under the General Provisions of the Civil Law now being compiled should refine and enrich the guardianship system under the framework of the guardianship system in the General Provisions, so that they become the rules of conduct that is practically feasible and enforceable in judg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UARDIANSHIP legislative ideas MINORS adults with disabilities human rights protection
下载PDF
《教师法》修订:基本理念、教师身份与立法技术 被引量:1
3
作者 程雁雷 隋世锋 《现代教育论丛》 2024年第1期28-37,共10页
权益保障是我国教师立法的基本理念,此次《教师法》修订仍需贯彻和继承。科学定位教师的法律身份是保障教师合法权益的前提。基于义务教育与高等教育的不同特征以及我国教师队伍建设实践诉求,中小学教师宜定位为专业技术类公务员,高校... 权益保障是我国教师立法的基本理念,此次《教师法》修订仍需贯彻和继承。科学定位教师的法律身份是保障教师合法权益的前提。基于义务教育与高等教育的不同特征以及我国教师队伍建设实践诉求,中小学教师宜定位为专业技术类公务员,高校教师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身份宜通过法律予以规定。教师权利义务是教师法律身份的外在表现,相关内容的修订须依据教师的不同法律身份。教师教育惩戒是中小学教师基于专业身份实施的事实行为,本质上属于教师专业自主权,《教师法》应予以确认和规范。围绕教师权益保障,还需从法律规范协调统一、增加程序性规范以及纠正硬法规范软法化等技术层面提高修订的科学性,增强《教师法》的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法 权益保障 法律身份 教师教育惩戒权 立法技术
下载PDF
学位获得权保护的三重困境与制度重构
4
作者 苏雪敏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45-51,共7页
学位获得权虽未在立法层面得到明确规定,但其作为公民受教育权结束阶段的“学习成功权”的重要体现,应当在教育实践中得到社会的充分认可和保护。通过对51份校生学位纠纷裁判文书进行分析,发现学生在维护学位获得权时面临学位授予标准... 学位获得权虽未在立法层面得到明确规定,但其作为公民受教育权结束阶段的“学习成功权”的重要体现,应当在教育实践中得到社会的充分认可和保护。通过对51份校生学位纠纷裁判文书进行分析,发现学生在维护学位获得权时面临学位授予标准不明朗、学位管理程序不规范、权利救济实效不明显等现实困境。为促进学位纠纷的顺利解决和《学位法》与教育法典的有机融合,有必要从立法层面对学位获得权保护进行制度完善,包括学位授予标准的规制化、学位管理程序的合法化以及学位获得权救济机制的多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位获得权 学位纠纷 学位立法 权利保护 教育法典
下载PDF
论我国行政法治中的人权保护问题 被引量:8
5
作者 李侠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2-126,共5页
人权是一个人作为人所享有或应享有的基本权利。它是一种道德观念上的权利。要把它变成现实,在我们这样一个有礼法政治传统的国家里更需法律制度的推动。作为“制约权力”、“保障权利”且有“动态宪法”之称的行政法在保护人权方面承... 人权是一个人作为人所享有或应享有的基本权利。它是一种道德观念上的权利。要把它变成现实,在我们这样一个有礼法政治传统的国家里更需法律制度的推动。作为“制约权力”、“保障权利”且有“动态宪法”之称的行政法在保护人权方面承担着重要责任。改革开放20多年来,人权保障在我国的行政立法、行政执法以及行政权利救济等方面不断得以体现和落实,但还存在着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尚待进一步完善我国行政法治中的人权保护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权 行政法治 人权保护 行政法治现代化
下载PDF
从应然到实然:残疾人受教育权保护之法律形塑 被引量:7
6
作者 陈颖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7-102,共6页
保障残疾人生存发展的关键在于实现残疾人的受教育权,这不仅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更是教育公正的体现,应以全纳教育为核心、国家义务为本位、平等保护为原则、终身教育为理念等四个维度来保护残疾人的受教育权。虽然我国已经初步构... 保障残疾人生存发展的关键在于实现残疾人的受教育权,这不仅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更是教育公正的体现,应以全纳教育为核心、国家义务为本位、平等保护为原则、终身教育为理念等四个维度来保护残疾人的受教育权。虽然我国已经初步构建起宪法、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行政法规四个层次的保护残疾人受教育权的法律法规体系,但是仍然存在立法层级较低体系不完备等一系列问题,建议从专项立法角度推动残疾人教育进步,构建《特殊教育法》为核心的残疾人受教育权的法制保障系统,增强法律条文的操作性,完善家长参与机制及残疾人鉴定评估制度,强化监督惩罚条款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疾人受教育权 法律保护 完善建议
下载PDF
我国刑事人权保障的理念与实践 被引量:7
7
作者 朱丽欣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91-95,共5页
依法治国和建设法治国家的实质就是要从法律和制度上保障人权。这要求我国要牢固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使现有法律框架之下的人权保障内容能够充分、及时地得以实现,并以此为依凭,将刑事人权保障渗透到立法、执法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之... 依法治国和建设法治国家的实质就是要从法律和制度上保障人权。这要求我国要牢固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使现有法律框架之下的人权保障内容能够充分、及时地得以实现,并以此为依凭,将刑事人权保障渗透到立法、执法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之中。人权保障观念的养成和信仰,是刑事人权保障的先导和基础;刑事立法的科学与完善,是刑事人权保障的法律依托和前提;人权保障的司法实现,是刑事人权保障的途径和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人权保障 立法 执法
下载PDF
农民生态权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机制分析及立法设计 被引量:4
8
作者 张安毅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4期5-11,共7页
赋予农民生态权可以使农民成为农村生态建设的权利主体,为农民在环境立法上争取话语权奠定制度基础。然而,生态资源的公共性和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使得个体农民在生态利益中没有明确的权利份额,也无法基于自己的单个权益决策环境事项、救... 赋予农民生态权可以使农民成为农村生态建设的权利主体,为农民在环境立法上争取话语权奠定制度基础。然而,生态资源的公共性和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使得个体农民在生态利益中没有明确的权利份额,也无法基于自己的单个权益决策环境事项、救济生态损害。为了使作为宪法权利的农民生态权得以落实,立法上需要具体规定农民的生态知情权、生态参与权、生态公益诉权,并通过农民环保组织引导农民生态权实现的组织化、理性化和有序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 生态权 人权 生态保护 立法
下载PDF
人权的法律保障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冬梅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79-82,90,共5页
和谐社会应当是依法保障人权的社会,人权不仅需要法律保障,更需要健全而完善的法律体系的保障。因此,有必要从立法、司法等方面完善人权法律保障体系,构建和谐社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人权 人权法律保障体系
下载PDF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人权保障立法评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友南 魏春明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42-46,共5页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政权,在人权保障立法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并取得了瞩目的成就。这些探索和努力,不仅在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的区域内构筑起较为系统的法律体系,也为新中国人权保障立...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政权,在人权保障立法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并取得了瞩目的成就。这些探索和努力,不仅在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的区域内构筑起较为系统的法律体系,也为新中国人权保障立法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人权保障 立法 评析
下载PDF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人权保障事业的成就与发展方向 被引量:2
11
作者 徐亚文 闫立东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0-140,共11页
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人权保障事业的发展,在公民生存、发展、受教育、社会公平、法治保障以及环境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保障理论体系与制度体系,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人权保障道路。随着社会、经济... 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人权保障事业的发展,在公民生存、发展、受教育、社会公平、法治保障以及环境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保障理论体系与制度体系,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人权保障道路。随着社会、经济、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人权保障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出现,面对这些问题,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发展道路,以人权指标作为人权保障未来发展方向的重要参考,结合国外的有益经验与中国的实际情况,深化完善中国的人权保障制度,才能更好地保障人权,确保每一个人都享受到社会发展带来的幸福,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权保障 生存权 发展权 受教育权 环境权
下载PDF
关于我国电子监听的立法构想 被引量:2
12
作者 戴中祥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60-63,共4页
作为现代社会侦查某些犯罪的一种常用技术侦查措施,电子监听在司法实践中的出现和立法上的确认都是必然的。我国在侦查实践中虽已广泛采用了这一技术侦查措施,但在立法上还是一个空白;我国电子监听的立法模式、适用范围、具体实施程序... 作为现代社会侦查某些犯罪的一种常用技术侦查措施,电子监听在司法实践中的出现和立法上的确认都是必然的。我国在侦查实践中虽已广泛采用了这一技术侦查措施,但在立法上还是一个空白;我国电子监听的立法模式、适用范围、具体实施程序等问题应尽快在立法中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监听 立法构想 技术侦查措施 现代社会 司法实践 侦查实践 立法模式 实施程序 犯罪 作为 适用
下载PDF
刑事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构建依据及立法完善 被引量:2
13
作者 袁曙光 杨帆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84-88,共5页
在人权保障的理念之下,包括刑事被害人在内的全体公民的宪法权利都应该得到最为切实和充分的保障。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在我国的构建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学理上的否定和立法上的限制是影响我国刑事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构建的两大障碍... 在人权保障的理念之下,包括刑事被害人在内的全体公民的宪法权利都应该得到最为切实和充分的保障。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在我国的构建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学理上的否定和立法上的限制是影响我国刑事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构建的两大障碍。刑事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构建有着广泛且深刻的法理、法律和社会实践基础,要想实现刑事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科学化、合理化和规范化构建,就必须要从法理、法律和实践中为其寻求依据。刑事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构建需要修改实体法、完善程序法和强化保障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权保障 刑事诉讼 刑事被害人 精神损害赔偿 构建基础 立法规范
下载PDF
试论大学生权利的法律保护 被引量:10
14
作者 房晋 《高教论坛》 2005年第1期135-137,共3页
大学生权利的保护是实现教育法治的迫切课题,法治精神和权利至上理念要求学校管理尊重和保护大学生个体权利。大学生权利受侵害的突出表现是受教育权、公正评价权、人身权、财产权等权利受到侵害,需要通过行政救济与司法救济途径得到切... 大学生权利的保护是实现教育法治的迫切课题,法治精神和权利至上理念要求学校管理尊重和保护大学生个体权利。大学生权利受侵害的突出表现是受教育权、公正评价权、人身权、财产权等权利受到侵害,需要通过行政救济与司法救济途径得到切实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法 行政法治 大学生权利 法律保护
下载PDF
监察留置措施的立法隙缺及其消解机制 被引量:4
15
作者 马柳颖 黄小龙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78-86,共9页
留置取代“两规”彰显了法治反腐思维,较“两规”而言具有较大的法治进步意义。但是,由于留置措施立法的单一化缺陷,其在理论上与比例原则和人权保障原则有待进一步衔接;同时,监察机关在监察调查实践中也面临权力恣意或者权力萎缩的两... 留置取代“两规”彰显了法治反腐思维,较“两规”而言具有较大的法治进步意义。但是,由于留置措施立法的单一化缺陷,其在理论上与比例原则和人权保障原则有待进一步衔接;同时,监察机关在监察调查实践中也面临权力恣意或者权力萎缩的两难困境。为此,学者提出了留置措施内部控制或强制措施外部借用两种方案,试图化解留置措施面临的理论与实践困境。而基于法治反腐的理论需求与现实考量,监察机关宜在监察解释或实施细则中对留置措施作广义与狭义区分。广义留置具体可包括留置盘问、留置取保、留置监视以及紧急留置,狭义留置则仅指《监察法》第22条规定之情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察留置 立法单一 比例原则 人权保障 消解机制
下载PDF
人权领域之国家豁免规则的新发展——兼论我国的国家豁免立法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萍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4期86-90,共5页
保护人权的国际强行法规则是否可列为国家豁免规则的例外,已成为后者发展中面临的新问题。实践表明,国家豁免规则可以与强行法共存,二者在程序和实体上拥有不同的属性,为此,在违反人权情形下援引国家豁免规则应区分公私行为性质、分清... 保护人权的国际强行法规则是否可列为国家豁免规则的例外,已成为后者发展中面临的新问题。实践表明,国家豁免规则可以与强行法共存,二者在程序和实体上拥有不同的属性,为此,在违反人权情形下援引国家豁免规则应区分公私行为性质、分清损害对象,敦促违反国在诉讼程序外承担"非免责性"后果。在国际交往愈加频繁深刻的时代背景下,国家豁免规则的具体落实更依赖于国内法律制度的完善,而中国进行专门的国家豁免立法是时代的必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辖豁免 人权保护 强行法 国家责任 国家豁免立法
下载PDF
超期羁押问题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兆武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205-208,共4页
论述了目前公安机关超期羁押问题的现状、超期羁押的表现形式及超期羁押的危害,对超期羁押的原因进行了认真地分析,提出了解决超期羁押的途径,着重强调了加强立法和完善司法程序的必要性等,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超期羁押问题,... 论述了目前公安机关超期羁押问题的现状、超期羁押的表现形式及超期羁押的危害,对超期羁押的原因进行了认真地分析,提出了解决超期羁押的途径,着重强调了加强立法和完善司法程序的必要性等,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超期羁押问题,真正实现司法公正,保障人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期羁押 人权保障 途径 立法
下载PDF
美国残疾人教育法中的人权理念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晓光 《绥化学院学报》 2013年第7期140-144,共5页
主要阐述了美国特殊教育立法产生的历史背景、起因和演进的发展历程。透过法案每一次的演进、变化可以获悉美国特殊教育法发展中的人权观改进。吸纳其先进的人权理念,对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和影响作用。
关键词 美国 特殊教育 立法 人权
下载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与地方实施办法的互动 被引量:6
19
作者 邓丽 《人权研究》 2020年第2期60-75,共16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是我国保护妇女权益的基本法,其上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保障人权、男女平等、保护妇女等宪法理念,下启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实施办法,形成国家法律→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是我国保护妇女权益的基本法,其上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保障人权、男女平等、保护妇女等宪法理念,下启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实施办法,形成国家法律→地方法规→妇女权益保障实践的适法链条。近年来,地方立法积极创新,表现出鲜明的综合性、操作性、本土性和前瞻性,但囿于上位法固有的历史局限,在框架结构和规则机制方面受到一定的辖制,渐已形成倒逼国家法省思和完善的态势。于此之际,反向梳理妇女权益保障实践→地方法规→国家法律的传导链条,将实践中产生的制度需求精准反馈至国家立法层面,将地方立法经验及时转化为国家法律修改的经验借鉴,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的价值理念、篇章架构和法律规范进行体系化重构和优化,是完善妇女人权法治的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女人权 《妇女权益保障法》 地方实施办法 互动
下载PDF
我国反恐刑法立法:轨迹、缺陷与展望 被引量:1
20
作者 詹红星 《广西警察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87-94,共8页
为了回应社会现实和公民关切的需要,我国反恐刑法立法是遵循着扩大犯罪圈、刑法处罚的早期化和加重刑罚处罚的轨迹进行的。由于缺乏整体规划,忽视了刑法自身的规律性,存在着应急性、碎片化和滞后性等缺陷。应当保持必要的定力,坚持人权... 为了回应社会现实和公民关切的需要,我国反恐刑法立法是遵循着扩大犯罪圈、刑法处罚的早期化和加重刑罚处罚的轨迹进行的。由于缺乏整体规划,忽视了刑法自身的规律性,存在着应急性、碎片化和滞后性等缺陷。应当保持必要的定力,坚持人权保障、系统性、适度预防性和整体性反恐等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恐怖主义 刑法立法 人权保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