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翁(Cleistocalyx operculatus)幼苗对淹水的反应初报 被引量:37
1
作者 靖元孝 程惠青 +4 位作者 彭建宗 陈兆平 莫熙穆 郑中华 许大彬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810-813,共4页
研究了水翁在生理和形态上对 3个月淹水期的反应。在潮湿或淹水条件下水翁能存活并保持一定的净光合速率和生长速率 ,全淹条件下存活期为 60 d,水翁对淹水的适应包括 :( 1 )淹水的茎部产生肥大皮孔和不定根 ,( 2 )不定根系的活力比正常... 研究了水翁在生理和形态上对 3个月淹水期的反应。在潮湿或淹水条件下水翁能存活并保持一定的净光合速率和生长速率 ,全淹条件下存活期为 60 d,水翁对淹水的适应包括 :( 1 )淹水的茎部产生肥大皮孔和不定根 ,( 2 )不定根系的活力比正常根系的活力高 ,有不定根的植株的气孔传导率和蒸腾速率比没有不定根的植株高得多。水翁是一种耐淹植物 ,可在河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翁 肥大皮孔 不定根 淹水 水库 水间带 耐淹植物
下载PDF
轮纹病菌在苹果枝干上侵入途径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35
2
作者 李广旭 高艳敏 +3 位作者 杨华 刘秀春 孙凌俊 王佳军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9-171,共3页
对富士苹果枝干轮纹病在不同部位发生频率进行了调查,并用轮纹病菌(Botryosphaeria berengriana f.piri- cola)对富士苹果一年生枝条进行室内接种,保湿处理,在接种后不同时期采样通过扫描电镜对轮纹病菌在苹果枝条 上的侵入途径进行观... 对富士苹果枝干轮纹病在不同部位发生频率进行了调查,并用轮纹病菌(Botryosphaeria berengriana f.piri- cola)对富士苹果一年生枝条进行室内接种,保湿处理,在接种后不同时期采样通过扫描电镜对轮纹病菌在苹果枝条 上的侵入途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枝干轮纹病病斑在皮孔部位发病频率为92%,非皮孔部位为8%。扫描电镜观察 表明,保湿条件下轮纹病菌接种4 h后即可萌发形成侵染菌丝侵染苹果枝条,其可通过枝条皮孔、表面伤口及表皮缝 隙进行侵入,但皮孔是最主要的侵入途径;24 h内分生孢子基本可完成从吸附、萌发到侵入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纹病菌 扫描电镜 侵入途径 皮孔
下载PDF
皮孔组织结构及密度与苹果枝干粗皮病发生的关系 被引量:28
3
作者 李广旭 沈永波 +4 位作者 高艳敏 李兴超 高胜华 王佳军 孙凌俊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50-353,共4页
通过对轮纹病菌(Botryosphaeria berengriana f.piricola)引起的枝干粗皮病不同感病程度的3个苹果品种富士、国光、鸡冠的树皮皮孔组织结构和密度的研究,发现高感品种富土、中感品种国光和免疫品种鸡冠在皮孔组织结构及密度上存在显著... 通过对轮纹病菌(Botryosphaeria berengriana f.piricola)引起的枝干粗皮病不同感病程度的3个苹果品种富士、国光、鸡冠的树皮皮孔组织结构和密度的研究,发现高感品种富土、中感品种国光和免疫品种鸡冠在皮孔组织结构及密度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富士和国光的皮孔结构基本相似,均是先期开口,皮孔下无木栓组织,中后期开口加大,其下形成木栓组织。而鸡冠则是先期不开口,其下有木栓组织,中后期逐渐开口。鸡冠皮孔组织结构的这种特异性是其对枝干粗皮病免疫的主要原因。富士皮孔密度最大,国光次之,鸡冠最低。相关分析表明树皮皮孔密度与枝干粗皮病的病情指数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枝干粗皮病 皮孔密度 皮孔组织结构 苹果
下载PDF
Botryosphaeria dothidea在苹果果实上的侵染过程(英文) 被引量:12
4
作者 李广旭 沈永波 +2 位作者 高艳敏 陈杰 严在烈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9-72,F0003,共5页
对Botryosphaeria dothidea通过皮孔侵入果实的过程进行了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接种后2d分生孢子完成萌发和附着胞形成过程。接种后10d,菌丝体在皮孔表面缓慢生长。从20 ̄30d菌丝体加速扩展并形成几个分枝,通常从皮孔外围侵入... 对Botryosphaeria dothidea通过皮孔侵入果实的过程进行了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接种后2d分生孢子完成萌发和附着胞形成过程。接种后10d,菌丝体在皮孔表面缓慢生长。从20 ̄30d菌丝体加速扩展并形成几个分枝,通常从皮孔外围侵入果实,但仅限于皮孔表面组织。从40~50d,菌丝体扩展更为繁茂,一些菌丝开始突入皮孔的第2层组织。接种皮孔中可检测到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但活性比对照高。皮孔有3层,第1层为含果胶的死组织,易被病菌侵染降解,底部的第3层非常坚固,是阻止病菌侵染的有效屏障。随果实发育,皮孔大小、数目和裂口均有规律地增加。我们的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苹果轮纹病的潜伏侵染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TRYOSPHAERIA dothidea 苹果轮纹病 侵入过程 皮孔
下载PDF
淹水胁迫下北美鹅掌楸幼苗形态和生长的响应 被引量:7
5
作者 李彦强 高柱 +4 位作者 孙小艳 钟永达 周华 刘腾云 余发新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13,共6页
为探索不同家系北美鹅掌楸的耐淹性差异,采用盆栽苗模拟淹水法对Louis(L),Kent(K)和Penn(P)3个家系的2年生幼苗进行处理,研究皮孔、膝根、绿叶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膝根形成是北美鹅掌楸淹水胁迫的应激反应,同一家系随胁迫水位... 为探索不同家系北美鹅掌楸的耐淹性差异,采用盆栽苗模拟淹水法对Louis(L),Kent(K)和Penn(P)3个家系的2年生幼苗进行处理,研究皮孔、膝根、绿叶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膝根形成是北美鹅掌楸淹水胁迫的应激反应,同一家系随胁迫水位高度的增加膝根长度和粗度分别呈增长和增粗的趋势,不同家系膝根生长量存在差异,L家系膝根最长、最细,P家系增粗最快,K家系居中;通气组织皮孔的形成增高了北美鹅掌楸的耐淹性,皮孔数L家系>K家系>P家系;在淹水条件下植株表现为枯死及绿叶数减少,其中K家系绿叶数最多,不同家系表现存在差异;水中穿孔根的生长提高了地上/地下部分比值,增加吸氧表面积而提高耐淹性能,是一种应激反应。3个家系耐淹性强弱依次为L家系>K家系>P家系,膝根长度和皮孔数量与北美鹅掌楸耐水能力直接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美鹅掌楸 淹水胁迫 膝根 皮孔 耐淹性
下载PDF
‘壶瓶枣’果实表面特征变化及其与吸水和裂果的关系 被引量:7
6
作者 宋宇琴 李洁 +2 位作者 付丽娇 李娜 李六林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52-59,共8页
【目的】枣果实成熟期遇雨易开裂,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明确引起枣果实开裂的水分吸收主要途径,为进一步探明枣裂果机制和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于2013—2015年,以易裂果的‘壶瓶枣’果实为试材,通过染液示踪结合体视镜观测枣果... 【目的】枣果实成熟期遇雨易开裂,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明确引起枣果实开裂的水分吸收主要途径,为进一步探明枣裂果机制和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于2013—2015年,以易裂果的‘壶瓶枣’果实为试材,通过染液示踪结合体视镜观测枣果实不同部位的吸水分布,确定枣果实可能的吸水途径;通过蜡封果实不同部位结合浸水处理,测定枣果实不同部位单位时间内吸水量的差异;利用体视镜和扫描电镜观测枣果实表面结构特征,分析枣果实表面结构特征变化与吸水和裂果的关系。【结果】1)‘壶瓶枣’果实的果面、果梗和梗洼部位均可吸水,在易裂果的果实着色期3个部位的相对吸水量分别占51%~54%、31%~40%和9%~18%。2)枣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果面气孔木栓化形成皮孔,部分皮孔形成微裂隙,果面吸水量成倍增加;水分可以通过开放的皮孔和微裂隙进入果实,吸水途径包括共质体途径吸水和质外体途径吸水。3)自然降雨形成的裂果和浸水试验中的裂果上均普遍观察到宏观裂纹经过2个以上的果点连接成线、交叉裂口的交叉点为果点所在位置,证明枣果实表面气孔是引起果实宏观开裂的诱因。【结论】枣果面气孔在果实成熟进程中形成的皮孔和微裂隙是果实吸水的主要部位,也是枣果实吸水开裂的诱因;果实表面同时存在水分进入果实内部的共质体途径和质外体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水途径 皮孔 微裂隙 裂果
下载PDF
栓皮栎软木的夹砂和夹杂构造特征与化学组分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赵泾峰 冯德君 +2 位作者 雷亚芳 张文辉 张英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19-124,132,共7页
【目的】研究栓皮栎软木中的杂质与纯软木的不同,以有效去除软木中的夹砂和夹杂。【方法】以陕西产栓皮栎软木为材料,分析其杂质的结构及主要化学成分的质量分数,并与纯软木细胞进行比较。【结果】夹砂的细胞排列紧密,细胞壁较厚,为白色... 【目的】研究栓皮栎软木中的杂质与纯软木的不同,以有效去除软木中的夹砂和夹杂。【方法】以陕西产栓皮栎软木为材料,分析其杂质的结构及主要化学成分的质量分数,并与纯软木细胞进行比较。【结果】夹砂的细胞排列紧密,细胞壁较厚,为白色,细胞腔内充有白色物质,其木栓脂、纤维素和木质素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65%,28.57%和26.31%;夹杂的细胞整体上排列比较疏松,细胞间隙发达,其木栓脂、纤维素和木质素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20%,23.61%和24.32%;纯软木细胞为充满空气的薄壁细胞,相邻细胞交错排列,且排列紧密,无细胞间隙,似蜂窝状,其木栓脂、纤维素和木质素的质量分数分别为38.93%,7.89%和21.64%。【结论】栓皮栎软木中夹砂和夹杂与纯软木细胞的结构、主要化学成分的质量分数均不同,因而性能也不同。纤维素和木质素的质量分数高,木栓脂的质量分数低,是软木杂质硬而脆、弹性小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皮栎软木 夹砂 夹杂
下载PDF
苹果砧木杂交后代皮孔性状与抗轮纹病菌侵染的关系 被引量:9
8
作者 于秋香 邵建柱 徐继忠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1-25,共5页
以苹果砧木杂交后代及其父母本为试验材料,通过其皮孔性状的调查和抗轮纹病菌侵染能力的鉴定,对其皮孔性状与抗轮纹病菌侵染能力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杂交后代的皮孔密度及面积在同一杂交组合内及不同的杂交组合间都存在差异,... 以苹果砧木杂交后代及其父母本为试验材料,通过其皮孔性状的调查和抗轮纹病菌侵染能力的鉴定,对其皮孔性状与抗轮纹病菌侵染能力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杂交后代的皮孔密度及面积在同一杂交组合内及不同的杂交组合间都存在差异,表现为偏父遗传、偏母遗传、超亲遗传3种特点;1年生枝条的皮孔密度与面积之积和抗轮纹病菌侵染能力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该积值可作为抗轮纹病菌侵染能力的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砧木 轮纹病 皮孔 抗侵染
下载PDF
‘富士’苹果痘斑病与Ca营养、分布和定位 被引量:9
9
作者 董宇 冯云霄 关军锋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3834-3841,共8页
【目的】研究苹果痘斑病果实和健康果实不同部位Ca、K和Mg含量及离子微区分布,分析Ca定位与痘斑病发生之间的关系,探讨果实产生痘斑病的主要原因。【方法】以‘短枝富士’苹果(Malus domestica cv.Spur Fuji)为材料,用原子吸收法测定患... 【目的】研究苹果痘斑病果实和健康果实不同部位Ca、K和Mg含量及离子微区分布,分析Ca定位与痘斑病发生之间的关系,探讨果实产生痘斑病的主要原因。【方法】以‘短枝富士’苹果(Malus domestica cv.Spur Fuji)为材料,用原子吸收法测定患痘斑病果实(简称病果)与健康果实(简称健果)的顶、中、底部果皮组织中Ca、K和Mg含量。同时,用X射线能谱仪分析果皮和果肉组织中Ca、K和Mg的微区分布,并观察Ca在亚细胞水平上的分布规律。【结果】病果的果皮中Ca含量显著低于健果,而K和Mg含量与健果无显著差别。X射线微区分析证明,健果果皮中Ca和K的X射线峰值显著高于病果的,健果果肉中Ca峰值显著高于病果的,K的峰值相反,但病斑区域K峰值极高。在健果中,Ca颗粒大量存在于果皮或果肉的液泡中,且分布均匀,但在病果中,Ca颗粒分布显著减少,尤其是在病斑区域的果皮细胞中,大量Ca颗粒出现在内陷的液泡膜之外,且其细胞形状不规则,内含物减少,内部形成大小不同的囊泡。【结论】病果的果皮组织中Ca含量明显低于健果的,病斑区果肉中积累大量的K。果皮细胞内Ca外泄,液泡内Ca明显减少。这些揭示细胞内Ca参与苹果果实痘斑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士苹果 痘斑病 Ca营养 元素分布
下载PDF
腐烂茎线虫对马铃薯块茎危害症状及其线虫分布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宏宝 刘伟中 +3 位作者 郭小山 李茹 熊战之 赵桂东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中旬)》 CAS 2013年第12期1-3,共3页
为了解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块茎上腐烂茎线虫危害症状及线虫的侵染分布情况,通过室内在马铃薯上接种腐烂茎线虫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显示:接种腐烂茎线虫至马铃薯薯块上表现的症状除了马铃薯块茎表皮容易剥离外,其他症状表型如部... 为了解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块茎上腐烂茎线虫危害症状及线虫的侵染分布情况,通过室内在马铃薯上接种腐烂茎线虫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显示:接种腐烂茎线虫至马铃薯薯块上表现的症状除了马铃薯块茎表皮容易剥离外,其他症状表型如部分组织软化、变暗变黑、内陷外等与文献报道的基本一致。镜检块茎坏死组织可见线虫发生量不大,原因可能与坏死组织营养严重流失、生存环境恶化不利于线虫生存有关;镜检块茎表皮层组织发现有大量成虫,大龄幼虫和卵聚集在表皮层和皮孔下的薄皮细胞及组织中,这对解释腐烂茎线虫对环境的适生性有一定意义;同时,在降低线虫数量方面,马铃薯病残体块茎以及表皮坏死组织应彻底清除,以有效降低线虫发生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烂茎线虫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皮孔
下载PDF
五个猕猴桃种的皮孔、气孔器和叶片下表皮微观特征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平平 熊雅兰 +3 位作者 韦宇静 莫权辉 王发明 叶开玉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7-166,共10页
为了探讨不同种类猕猴桃皮孔、气孔器和叶片下表皮特征的差异及其分类学意义,该文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五个猕猴桃种共计9份样品材料的一年生枝条韧皮部上皮孔的形态,结果发现供试猕猴桃皮孔呈长椭圆形或长梭形,不同种皮孔的长×宽、... 为了探讨不同种类猕猴桃皮孔、气孔器和叶片下表皮特征的差异及其分类学意义,该文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五个猕猴桃种共计9份样品材料的一年生枝条韧皮部上皮孔的形态,结果发现供试猕猴桃皮孔呈长椭圆形或长梭形,不同种皮孔的长×宽、皮孔密度、皮孔面积和皮孔面积的百分比值存在差异但与种类划分无明显规律,皮孔的宽可明显区分所选4个中华猕猴桃品种。利用扫描电镜观察气孔器和叶片下表皮特征,结果发现猕猴桃气孔器呈宽椭圆形或椭圆形,仅分布在叶背的叶肉区域,气孔器类型有辐射型、环列型、不规则型和不等型4种。中华猕猴桃的气孔器是辐射型,美味猕猴桃的气孔器是环列型,阔叶猕猴桃和毛花猕猴桃的气孔器是不规则型,长果猕猴桃的气孔器是不等型。保卫细胞围绕气孔器排列,与表皮水平或突起。叶片下表皮细胞一般为不规则形或乳状突起,垂周壁浅波状或深波状;表面覆着颗粒状纹饰和分叉单细胞非腺毛,其中阔叶猕猴桃为不分叉单细胞非腺毛,长果猕猴桃多为双分叉单细胞非腺毛,其余为多分叉单细胞非腺毛。部分具有鳞片状蜡质层。气孔器外拱盖内缘浅波状,纹饰光滑或有颗粒状物。测量猕猴桃气孔器长×宽、气孔长轴、气孔器密度,结果发现不同种之间存在差异但与猕猴桃种类划分无明显规律,其气孔器类型与种类划分一致,4个中华猕猴桃品种可通过气孔器的长、气孔长轴和密度大小来区分。此外,新种长果猕猴桃的微表观形态与其他种类存在明显差异,为其识别提供基本的微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气孔器 皮孔 下表皮 微观特征
下载PDF
基于GMS和Slide的透镜体数值模拟和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邓红卫 叶茂 吴彦霖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1-94,共4页
为准确分析尾矿坝稳定性,充分认识坝内透镜体对尾矿坝的安全影响,确定透镜体对坝体稳定性影响的主要参数,采用条分理论的Slide和有限差分理论的GMS,建立透镜体在尾矿坝的数值仿真模型,通过水位变化,结合水力梯度、浸润线、水压等特征因... 为准确分析尾矿坝稳定性,充分认识坝内透镜体对尾矿坝的安全影响,确定透镜体对坝体稳定性影响的主要参数,采用条分理论的Slide和有限差分理论的GMS,建立透镜体在尾矿坝的数值仿真模型,通过水位变化,结合水力梯度、浸润线、水压等特征因素及各土层力学参数的敏感性分析,确认透镜体对坝体稳定性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透镜体在坝体的位置分布和力学参数对尾矿坝安全系数存在影响;其摩擦角相比凝聚力的敏感度更高;与其他土层相比,透镜体水头损失更剧烈,水头梯度变化更明显,出现浸润线骤变、波动等现象,影响坝体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尾矿坝 透镜体 数值模拟 敏感性分析
下载PDF
栓皮栎软木化学除杂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高萃 王彦丽 +1 位作者 赵泾峰 雷亚芳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9-33,共5页
该研究以产自我国陕西秦巴山区的栓皮栎软木初生皮为原材料,对栓皮栎软木化学除杂技术进行了探索。试验发现,将软木块浸泡于5.82mol/L盐酸溶液与6.12mol/L硫酸溶液体积比4:3的混合溶液中,并在恒温水浴60℃条件下浸泡20h的处理条件下软... 该研究以产自我国陕西秦巴山区的栓皮栎软木初生皮为原材料,对栓皮栎软木化学除杂技术进行了探索。试验发现,将软木块浸泡于5.82mol/L盐酸溶液与6.12mol/L硫酸溶液体积比4:3的混合溶液中,并在恒温水浴60℃条件下浸泡20h的处理条件下软木除杂效果较优;通过扫描电镜对处理前后软木微观构造的对比观察,发现杂质细胞由之前的排列整齐变为杂乱,细胞间隙增大,且质地变疏松,易被剥离,而软木细胞未发生明显变化,表明此除杂工艺能够对软木产生明显的除杂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皮栎软木 石细胞 皮孔 化学除杂
下载PDF
休眠期山楂枝条皮孔、组织解剖构造与抽条的关系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玉兰 徐奇元 +3 位作者 武瑞霞 常战胜 韩桂芹 刘复伟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1年第3期29-38,共10页
山楂幼树抽条与休眠期枝条的皮孔、组织解剖构造有关。枝条上皮孔多,早春皮孔打开的早,皮孔结构不严密的品种易失水抽条。木栓层的细胞层少、木质部组织疏松、木质部导管横截面积大,髓部面积与木质部面积之比大,射线面积与木质部面积之... 山楂幼树抽条与休眠期枝条的皮孔、组织解剖构造有关。枝条上皮孔多,早春皮孔打开的早,皮孔结构不严密的品种易失水抽条。木栓层的细胞层少、木质部组织疏松、木质部导管横截面积大,髓部面积与木质部面积之比大,射线面积与木质部面积之比小的品种易失水抽条,反之,不易抽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条 皮孔 木栓形成层 组织解剖构造 木质部
下载PDF
透镜体砂岩油藏合理注采井网优化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胡兵 欧阳传湘 赵春燕 《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4-39,共6页
透镜体砂岩油藏是一类非均质性油气藏,各种透镜状、条带状或不规则状渗透性储集岩层四周被低(非)渗透岩层所包围。了解和掌握储层非均质性,明确砂体的展布和组合方式有助于合理而正确的开发油藏,选择合理的注采井网。本文结合玛18区块... 透镜体砂岩油藏是一类非均质性油气藏,各种透镜状、条带状或不规则状渗透性储集岩层四周被低(非)渗透岩层所包围。了解和掌握储层非均质性,明确砂体的展布和组合方式有助于合理而正确的开发油藏,选择合理的注采井网。本文结合玛18区块的基本地质情况,针对不同的砂体组合应用eclipse数值模拟软件建立理想模型,对各种情况进行具体注采井网类型的优化研究,从中选出每种砂体分布形态的合理注采井网,以达到提高累产油量,提高油田最终采收率的目的。从而为玛18区块及同类型的油田合理注采井网优化提供详细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18 透镜体 砂体组合 数值模拟 注采井网
下载PDF
苹果梨果实皮孔陷斑病发病原因的探讨──与钙素营养的关系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淑梅 王兴国 +1 位作者 牛广才 宗成文 《北方果树》 2001年第1期9-10,共2页
通过对苹果梨果实皮孔陷斑病的发生及其与钙素营养的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苹果梨果实皮孔陷斑病的发生与果实钙含量低、N/Ca比、K/Ca比高有关。
关键词 苹果梨 皮孔陷斑病 钙素营养 烂果
下载PDF
钙处理对苹果梨果实皮孔陷斑病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淑梅 王兴国 +2 位作者 牛广才 曹丽 宗成文 《北方果树》 2001年第2期3-5,共3页
苹果梨果实皮孔陷斑病是一种因缺钙而引起的生理病害,钙处理(生长季叶面喷钙、采后浸钙)可显著地增加果实中的钙含量,降低N/Ca比和K/Ca比,减少苹果梨果实皮孔陷斑病的发生。
关键词 苹果梨 果实皮孔陷斑病 钙缺乏症 生理病害 采后浸钙 防效试验 钙含量 季节变化
下载PDF
甜樱桃果实发育解剖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庆华 王奎玲 +2 位作者 张秀芬 周启河 刘庆芳 《莱阳农学院学报》 1998年第3期184-187,共4页
对甜樱桃果实进行了详细的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甜樱桃果实自开花至成熟约1个月。果皮由外果皮、中果皮及内果皮构成。果皮外面的角质膜极薄,表皮细胞早期呈径向伸展,至果实成熟时则横向伸展。皮孔由表皮母细胞直接分裂形成。气孔... 对甜樱桃果实进行了详细的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甜樱桃果实自开花至成熟约1个月。果皮由外果皮、中果皮及内果皮构成。果皮外面的角质膜极薄,表皮细胞早期呈径向伸展,至果实成熟时则横向伸展。皮孔由表皮母细胞直接分裂形成。气孔由2个肾形保卫细胞组成,果实成熟时仍保留完整的气孔结构。中果皮主要由薄壁组织和分布其中的维管束组成。内果皮的组成成分是石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樱桃 甜樱桃 果实 表皮 皮孔 发育
下载PDF
利用苯胺蓝染色法对苹果果实角质膜发育品质的评价
19
作者 陈柏 杨艳青 +2 位作者 任小林 樊丽 向春燕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20-125,共6页
为探索苯胺蓝染色法与判定苹果果实角质膜发育品质的相关性,对6个不同品种苹果果实进行染色试验,并测定角质膜厚度、果点密度大小、表皮细胞大小和果形指数,通过电镜观察果面皮孔及蜡质裂纹发生情况,最后对染色结果与角质膜结构指标进... 为探索苯胺蓝染色法与判定苹果果实角质膜发育品质的相关性,对6个不同品种苹果果实进行染色试验,并测定角质膜厚度、果点密度大小、表皮细胞大小和果形指数,通过电镜观察果面皮孔及蜡质裂纹发生情况,最后对染色结果与角质膜结构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染色结果与皮孔闭合程度及其周围蜡质裂纹愈合状况以及果面蜡质裂纹的发生情况存在相关性,与角质膜厚度等结构指标相关性不明显。苹果果实贮藏前苯胺蓝染色试验可判定果实皮孔及果面蜡质裂纹发育品质,对贮藏期间由于角质膜发育不完善引起的失水失鲜、呼吸伤害和相关表皮病害等可以提供一个指示,染色结果与品种的耐贮性没有直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苯胺蓝染色 染色级数 皮孔 蜡质裂纹
下载PDF
苹果皮孔斑点病的病原菌分离与鉴定
20
作者 黄思良 于晶晶 +3 位作者 荆新蕊 卢维宏 杨辉辉 陶爱丽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12期33-36,共4页
2010年2月下旬,从南阳市超市购买的苹果中,发现感染皮孔斑点病的病果,从病果上随机采集病斑,经表面消毒后将病斑置于PDA平板上进行病原菌分离.从19个病斑中共分离获得17株形态相同的链格孢属真菌,经单孢纯化后对代表性致病菌株AP-5-3进... 2010年2月下旬,从南阳市超市购买的苹果中,发现感染皮孔斑点病的病果,从病果上随机采集病斑,经表面消毒后将病斑置于PDA平板上进行病原菌分离.从19个病斑中共分离获得17株形态相同的链格孢属真菌,经单孢纯化后对代表性致病菌株AP-5-3进行病原学鉴定.根据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及其核糖体基因内转录间隔区(rDNA-ITS)序列分析,将菌株AP-5-3鉴定为细交链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该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8℃,最适合生长pH为6.5.本文对苹果皮孔斑点病的病因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皮孔斑点病 病原鉴定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