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线T淋巴瘤诊断的探讨 被引量:7
1
作者 周建华 林丛 +1 位作者 杨向东 沈明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1997年第4期229-232,共4页
目的:探讨中线恶网的诊断及其临床病理意义,与其他一些疾病的鉴别诊断。方法:对中线恶网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和免疫表型标记。结果:50例中线恶网中,T细胞淋巴瘤43例,B细胞淋巴瘤2例,余5例尚不能分类。结论:结果表明本病多... 目的:探讨中线恶网的诊断及其临床病理意义,与其他一些疾病的鉴别诊断。方法:对中线恶网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和免疫表型标记。结果:50例中线恶网中,T细胞淋巴瘤43例,B细胞淋巴瘤2例,余5例尚不能分类。结论:结果表明本病多数是T细胞淋巴瘤(即所谓的中线T淋巴瘤)。认为本病的临床、病理特点结合免疫标记技术有助于中线T淋巴瘤的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芽肿 诊断 免疫表型 病理学 面中线部位 t淋巴瘤
下载PDF
大蒜素对致死型约氏疟原虫鼠疟模型CD4^+活化/凋亡T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冯永辉 朱晓彤 +1 位作者 单风平 曹雅明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3期59-64,共6页
探讨大蒜素对致死型约氏疟原虫(Plasmodium yoelii 17XL,P.y 17XL)感染BALB/c小鼠T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P.y 17XL感染后第0~2天每日口服给予不同浓度大蒜素(3 mg/kg或9 mg/kg)处理;动态监测各组小鼠原虫血症水平和生存期;感染后第0天、... 探讨大蒜素对致死型约氏疟原虫(Plasmodium yoelii 17XL,P.y 17XL)感染BALB/c小鼠T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P.y 17XL感染后第0~2天每日口服给予不同浓度大蒜素(3 mg/kg或9 mg/kg)处理;动态监测各组小鼠原虫血症水平和生存期;感染后第0天、第3天和第5天无菌提取小鼠脾细胞,FACS检测小鼠活化T细胞(CD4^+CD69^+)、凋亡CD4^+T细胞(7AAD^-Annexin V^+)数量变化;ELISA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和TNF-α的水平。结果显示:与NC组相比,大蒜素处理组能降低感染小鼠的原虫血症水平,延长生存期。大蒜素处理能提高感染小鼠活化T细胞的数量,降低凋亡T细胞数量,并能提高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和TNF-α的水平。大蒜素能在感染早期促使宿主建立有效的Th1免疫应答,从而抑制红内期P.y 17XL疟原虫感染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死型约氏疟原虫 大蒜素 免疫应答 t细胞
下载PDF
中线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与形态定量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周建华 曾庆富 +2 位作者 杨元华 李景和 沈明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2期137-140,共4页
应用系列抗体对122例中线恶网作免疫组化染色,证实112例为T细胞源性,4例B细胞性,余6例尚不能分类,支持本病大多数是T细胞淋巴瘤的观点。本病可分为肉瘤样型和肉芽肿样型两种组织学类型,经形态定量发现前者光镜下可再分... 应用系列抗体对122例中线恶网作免疫组化染色,证实112例为T细胞源性,4例B细胞性,余6例尚不能分类,支持本病大多数是T细胞淋巴瘤的观点。本病可分为肉瘤样型和肉芽肿样型两种组织学类型,经形态定量发现前者光镜下可再分为大、中、小细胞亚型。对随访病例作临床病理分析表明,不同组织类型者其临床表现有所不同并与其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t细胞淋巴瘤 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芝麻素对人外周血中γδT细胞体外增殖及杀伤胃癌细胞株BCG-823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增慧 张传祯 +7 位作者 吴倩 刘焕 汤琳琳 胡超 冯均军 陈复兴 周忠海 朱云 《广西医学》 CAS 2021年第5期595-599,共5页
目的探讨芝麻素对人外周血中γδT细胞体外增殖及杀伤胃癌细胞株BCG-823作用的影响。方法分离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GT-T551无血清培养基(含诱导γδT细胞的细胞因子)诱导培养10 d后,采用异硫氰酸荧光素进行标记,流式细胞仪检... 目的探讨芝麻素对人外周血中γδT细胞体外增殖及杀伤胃癌细胞株BCG-823作用的影响。方法分离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GT-T551无血清培养基(含诱导γδT细胞的细胞因子)诱导培养10 d后,采用异硫氰酸荧光素进行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γδT细胞的表型。用不同浓度(0μg/mL、0.156μg/mL、0.313μg/mL、0.625μg/mL、1.250μg/mL、2.500μg/mL、5.000μg/mL、10.000μg/mL、20.000μg/mL、40.000μg/mL、80.000μg/mL、100.000μg/mL)的芝麻素诱导γδT细胞48 h,采用细胞计数法检测γδT细胞增殖情况;选择增殖效果较好的芝麻素浓度诱导γδT细胞48 h,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γδT细胞中穿孔素、颗粒酶B及CD107a的表达水平;采用乳酸脱氢酶法检测γδT细胞对胃癌细胞株BCG-823的杀伤活性。结果培养前外周血中γδT细胞百分率约为6.14%,培养10 d后外周血中γδT细胞百分率高达90.34%。与对照组(0μg/mL芝麻素组)相比,0.156μg/mL、0.313μg/mL、0.625μg/mL、1.250μg/mL、2.500μg/mL芝麻素组的γδT细胞增殖率均升高(均P<0.05),其中芝麻素浓度为1.250μg/mL时γδT细胞增殖率最高;而当芝麻素浓度达到5.000μg/mL以上时,对γδT细胞的生长起抑制作用。0.625μg/mL、1.250μg/mL、2.500μg/mL芝麻素组γδT细胞的颗粒酶B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0.156μg/mL、0.313μg/mL、0.625μg/mL、1.250μg/mL及2.500μg/mL芝麻素组γδT细胞的穿孔素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0.313μg/mL、0.625μg/mL、1.250μg/mL及2.500μg/mL芝麻素组γδT细胞的CD107a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作用48 h后,0.156μg/mL、0.313μg/mL、0.625μg/mL、1.250μg/mL、2.500μg/mL、5.000μg/mL芝麻素组γδT细胞对胃癌细胞BCG-823的杀伤活性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采用适宜浓度的芝麻素诱导人外周血γδT细胞,可增加γδT细胞的增殖率及其对胃癌细胞BCG-823的杀伤作用,这可能与其上调γδT细胞的颗粒酶B-穿孔素通路和CD107a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素 ΓΔt细胞 杀伤活性 增殖 胃癌细胞 颗粒酶B-穿孔素通路 CD107a
下载PDF
不同化疗方案对早期乳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董力 赵长啸 +1 位作者 郝广旭 王翔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23期26-28,38,共4页
目的探讨FEC方案(5-氟尿嘧啶、表柔比星、环磷酰胺)与EC-P方案(表柔比星、环磷酰胺序贯紫杉醇)对早期乳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杀伤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和NK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早期乳腺癌患者68例,随机分为FEC组和EC-P组,各34例,... 目的探讨FEC方案(5-氟尿嘧啶、表柔比星、环磷酰胺)与EC-P方案(表柔比星、环磷酰胺序贯紫杉醇)对早期乳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杀伤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和NK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早期乳腺癌患者68例,随机分为FEC组和EC-P组,各34例,分别给予FEC方案及EC-P方案化疗。结果 FEC组患者在第5次化疗前及第6次化疗前外周血中淋巴细胞总数显著降低(P<0.01),EC-P组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中淋巴细胞总数无显著变化(P>0.05)。EC-P组患者第6次化疗前辅助性T淋巴细胞比例与化疗前及第5次化疗前比较均显著下降(P<0.01),而NK细胞显著升高(P<0.01)。结论EC-P方案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较FEC方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 乳腺癌 t淋巴细胞 杀伤性t细胞 辅助性t细胞 NK细胞
下载PDF
致死性中线肉芽肿分离的不规则毛霉与米根霉致小鼠非典型增生研究(英文) 被引量:1
6
作者 葛杰 周亚彬 李东明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314-1322,共9页
致死性中线肉芽肿(LMG)与鼻眶脑真菌病(ROCM)均为发生于面中线部位的损毁性溃疡,有时LMG可合并真菌感染,后者常被认为是继发。我们从LMG组织中分别分离出不规则毛霉(PUTH 10050641)和米根霉(PUTH 20111112),病人均经抗真菌治疗获得痊愈... 致死性中线肉芽肿(LMG)与鼻眶脑真菌病(ROCM)均为发生于面中线部位的损毁性溃疡,有时LMG可合并真菌感染,后者常被认为是继发。我们从LMG组织中分别分离出不规则毛霉(PUTH 10050641)和米根霉(PUTH 20111112),病人均经抗真菌治疗获得痊愈,我们因此推测PUTH 10050641和PUTH 20111112可能参与诱导非典型增生及CD-56和Ki-67抗原表达。为论证上述推测,我们用ICR小鼠设计了一项观察研究。方法为小鼠背部皮下接种PUTH 10050641和PUTH 20111112,分别于接种后1周、2周、3周、4周和5周进行皮肤标本培养和组织学分析,包括直接免疫荧光和免疫组化特征。结果成功诱发感染并形成溃疡,病理表现为多形细胞浸润性炎症、血管侵入。此外,一些区域出现非典型增生、CD-56和Ki-67抗原表达,其中Ki-67高表达围绕真菌菌丝周围。上述研究表明不规则毛霉PUTH10050641和米根霉PUTH 20111112参与了诱导非典型增生及NK细胞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规则毛霉 米根霉 毛霉菌病 小鼠模型 非典型增生 致死性中线肉芽肿 鼻眶脑真菌病 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