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道法自然,静默无为:社会运行的另类思路——春秋战国时期道家的社会思想 被引量:3
1
作者 郑杭生 胡翼鹏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5-141,共7页
道是超越天地、万物的创生之源和最高存在,是个人存在、社会运行的终极根据。与其他先秦诸子的有为取向不同,道者以另类的逆向性思维,赋予大道退让、处后、谦卑、柔弱、清静、淳朴等无为特性,但大道无为而无不为,人心、世道必须遵从道... 道是超越天地、万物的创生之源和最高存在,是个人存在、社会运行的终极根据。与其他先秦诸子的有为取向不同,道者以另类的逆向性思维,赋予大道退让、处后、谦卑、柔弱、清静、淳朴等无为特性,但大道无为而无不为,人心、世道必须遵从道的轨迹和运转方式。个人取法大道而返璞归真,摆脱一切文化的羁绊,摒弃巧智、情欲和价值观念,如此则杜绝了人与人之间的争斗倾轧;社会管理者取法大道而实施无为之政,抛弃儒家规划的仁义、礼等人伦情感和社会规范,放弃任何可能扰民、虐民的政令,从而使社会在一种自然天成的状态中运行。因此,人遵道而无为,社会就会形成一种自然和谐的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 无为 社会运行 社会秩序
下载PDF
人文自然与天地自然 被引量:11
2
作者 刘笑敢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1-12,共12页
提出“人文自然”的概念 ,分析老子“自然”的三个层次 ,即“道法自然”、“百姓皆谓我自然”、“辅万物之自然”。论述老子“自然”原则在现代社会中 ,在最高价值与理想原则、处理社会群体关系和个体生存发展三个层面上的运用 ,分析了... 提出“人文自然”的概念 ,分析老子“自然”的三个层次 ,即“道法自然”、“百姓皆谓我自然”、“辅万物之自然”。论述老子“自然”原则在现代社会中 ,在最高价值与理想原则、处理社会群体关系和个体生存发展三个层面上的运用 ,分析了作为实现“人文自然”之方法的“无为”。多侧面考察“人文自然”原则 ,论述“人文自然”的工具意义和价值毅义。探究“人文自然”与“天地自然”的衔接 ,以及由“人文自然”的提倡和实践走向“天地自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自然 人文自然 天地自然 无为
下载PDF
《道德经》对建立现代生态型园林的启示 被引量:1
3
作者 夏繁茂 季孔庶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81-184,共4页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哲学典籍,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它包含的朴素的生态观对现代生态园林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文章在解析《道德经》与中国古典园林关系的基础上,对现代园林中违反生态,过分强调"有为"的错...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哲学典籍,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它包含的朴素的生态观对现代生态园林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文章在解析《道德经》与中国古典园林关系的基础上,对现代园林中违反生态,过分强调"有为"的错误思潮进行了批判,从而在生态型园林、节约型园林、当代园林新思潮、园林保健功能区四个方面,给出了《道德经》对建立现代生态型园林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经》 现代园林 生态 节约 无为
下载PDF
论词的闲适境界 被引量:3
4
作者 杨柏岭 《学术界》 CSSCI 1999年第4期42-46,共5页
在人类文明的时间长河中,流动着一个不变的主题——闲适。在中国诗歌史上,就表现闲适主题而言,词体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闲适的实质是一种顺其自然的自由态度和状态,其中蕴涵着作为人之最高价值的诸多思想;闲适又是审美关系的产物... 在人类文明的时间长河中,流动着一个不变的主题——闲适。在中国诗歌史上,就表现闲适主题而言,词体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闲适的实质是一种顺其自然的自由态度和状态,其中蕴涵着作为人之最高价值的诸多思想;闲适又是审美关系的产物,有闲、适、真等诸多审美特征,以闲适为审美对象的闲适境界是一种“审美的审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闲适 词体 顺其自然 自由 审美 真实
下载PDF
哲学视域中黄老道家的理政之术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新春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6-51,共6页
形成于战国时期的黄老道家,以其基于自觉的天人无隔的整体大宇宙意识下的强烈家国天下之情怀,创造性地成功诠释、转化了老子的“自然无为”理念,推出了高标自然而然的终极最高价值的“无为”、“贵因”的理政之术。“无为”昭示了治世... 形成于战国时期的黄老道家,以其基于自觉的天人无隔的整体大宇宙意识下的强烈家国天下之情怀,创造性地成功诠释、转化了老子的“自然无为”理念,推出了高标自然而然的终极最高价值的“无为”、“贵因”的理政之术。“无为”昭示了治世理政上的“不干涉主义”;“贵因”则倡言君王遥契道而包容所有人,涵纳其一切个性,真切看重并善于因顺和凭借臣下及众民的智慧、才能和力量,以圆满完成治国平天下的大业。由此昭示出黄老道家既不同于老子“自然的理想主义”、又不同于正统儒家“道德的理想主义”的可贵理性、现实性品格,至今仍有不可低估的借鉴价值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老道家 理政之术 无为 贵因
下载PDF
现代欣赏趣味下的《小二黑结婚》情节解读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建辉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89-92,共4页
从欣赏趣味入手来解读金旺兄弟将小二黑、小芹押送到区公所这一情节,我们就会看到《小二黑结婚》这一主要情节的设计不够合理,金旺兄弟没必要也不该把小二黑、小芹押送到区公所,犯了牵人就事的毛病;因押送区公所而导致冲突的解决由代表... 从欣赏趣味入手来解读金旺兄弟将小二黑、小芹押送到区公所这一情节,我们就会看到《小二黑结婚》这一主要情节的设计不够合理,金旺兄弟没必要也不该把小二黑、小芹押送到区公所,犯了牵人就事的毛病;因押送区公所而导致冲突的解决由代表政府的区长亲办,把男女主人公晾在一边,犯了喧宾夺主的毛病。现有的情节处理既显得简单,又违反常理,还对人物的塑造产生了负面作用。其原因在于赵树理自觉地把自己作为党的干部而非纯粹的作家,企望用艺术设计来解决工作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树理 小二黑结婚 牵人就事 喧宾夺主
下载PDF
庄子的三重理想人生境界 被引量:1
7
作者 杨柳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2-17,共6页
以往论者大都没有注意庄子的理想人生境界有层次之分,只是笼统地将庄子人生思想标注上某某主义了事。通过考察,可以知道,庄子的人生理想包含三重境界:游于方外、游于有间、游于心或艺。这三重人生理想境界基本上与绝对自由、相对自由和... 以往论者大都没有注意庄子的理想人生境界有层次之分,只是笼统地将庄子人生思想标注上某某主义了事。通过考察,可以知道,庄子的人生理想包含三重境界:游于方外、游于有间、游于心或艺。这三重人生理想境界基本上与绝对自由、相对自由和精神自由相对应,都因为合乎无为的精神而臻于道的境地,也即通过无为而回归天人合一的和谐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理想人生境界 无为
下载PDF
“成己成物”——人本教育家颜钧审美教育论 被引量:1
8
作者 沈玲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108-111,121,共5页
泰州学派二传弟子颜钧在生活中执著追求"孔仁颜乐"的人格审美理想,并通过审美教育这一方式进行积极的实践。他提出"成己成物"的观点来推行他的理想。首先,他认为"己"是"人生堪舆,身根大本",这... 泰州学派二传弟子颜钧在生活中执著追求"孔仁颜乐"的人格审美理想,并通过审美教育这一方式进行积极的实践。他提出"成己成物"的观点来推行他的理想。首先,他认为"己"是"人生堪舆,身根大本",这是对"己"的存在和重视。他同时又认为"人为贵",可见,在进行审美教育时,他始终以人为本,将个体的人视为教育的中心。他认为应该重视人心灵的力量,以便在与物世界亲近的过程中完成道的理解,从而走向对内心的省视与自身的改造,完成理想人格的塑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钧 审美教育 孔仁颜乐 成己 成物
下载PDF
析《老子》中的“无为”“无不为”
9
作者 蒋意春 《宜春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24-26,共3页
“无为”是老子学说中的主要内容。在老子的体系中,“无为”是一种手段,“无不为”是目的。“无为”是通向“无不为”的途径,“无不为”是“无为”的目的。
关键词 老子 无为 无不为
下载PDF
先秦道家君主论的发展:从无为无君到清静有为
10
作者 池桢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79-82,共4页
老子君主论的核心内容是“无为”。君主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消除有为之心 ,从而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老子君主论和孔孟君主论有两个形似神非。庄子继承了老子的思想 ,但是提出了“无君”的激烈主张。不过庄子的理论中又包含了对现实君主制... 老子君主论的核心内容是“无为”。君主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消除有为之心 ,从而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老子君主论和孔孟君主论有两个形似神非。庄子继承了老子的思想 ,但是提出了“无君”的激烈主张。不过庄子的理论中又包含了对现实君主制度的妥协。散见于《管子》和《吕氏春秋》中的道家思想则主张君主应该用无为的手段 ,来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这就把道家君主论改造成为一种高超的统治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道家 君主论 无为 形似神非 无君 清静无为
下载PDF
试论陆贽的无为政治思想
11
作者 欧德良 《河池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92-95,共4页
陆贽是我国唐代一位杰出的政论家。由于自身及历史的原因,他已涉及到中国君臣之道的关键, 丰富发展了“必先有为而后至于无为“的政治思想,这对研究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陆贽所处的历史背景试加以论述。
关键词 陆贽 无为思想
下载PDF
现代欣赏趣味下的《小二黑结婚》情节解读
12
作者 张建辉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40-43,共4页
从欣赏趣味入手来解读金旺兄弟将小二黑、小芹押送到区公所这一情节,认为《小二黑结婚》这一主要情节设计不够合理,金旺兄弟没必要也不该把小二黑、小芹押送到区公所,犯了牵人就事的毛病; 因押送区公所而导致冲突的解决由代表政府的区... 从欣赏趣味入手来解读金旺兄弟将小二黑、小芹押送到区公所这一情节,认为《小二黑结婚》这一主要情节设计不够合理,金旺兄弟没必要也不该把小二黑、小芹押送到区公所,犯了牵人就事的毛病; 因押送区公所而导致冲突的解决由代表政府的区长亲办,把男女主人公凉在一边,犯了喧宾夺主的毛病。现有的情节处理既显得简单,又违反常理,还对人物的塑造产生负面作用。其原因在于赵树理自觉地把自己作为党的干部而非地道的作家,企望用艺术设计来解决工作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节解读 欣赏趣味 牵人就事 喧宾夺主
下载PDF
庄子生态哲学思想研究
13
作者 孙敏明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55-59,共5页
文章以当代生态哲学思想为参照,审视和发掘庄子哲学思想中的生态哲学思想和生态智慧,具体讨论了三方面的问题:一、生态哲学的思想基础:顺道安道;二、生态哲学的基本特征:自然无为;三、生态哲学的理想境界:以人合天。以期对今天的生态哲... 文章以当代生态哲学思想为参照,审视和发掘庄子哲学思想中的生态哲学思想和生态智慧,具体讨论了三方面的问题:一、生态哲学的思想基础:顺道安道;二、生态哲学的基本特征:自然无为;三、生态哲学的理想境界:以人合天。以期对今天的生态哲学思想研究有所启示,也希望能为中西生态思想智慧的交流和对话提供经典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生态哲学 顺道安道 自然无为 以人合天
下载PDF
中国道家文化在《看不见的人》中的具体体现
14
作者 高灵英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71-74,共4页
美国黑人作家拉尔夫.艾里森的《看不见的人》仿佛是用中国道家文化编制的一幅现代主义的上乘之作,渗透了老子的"静观弱用"、"天道自然无为"和"返璞归真"的观点,反映了主人公在寻找潜在孤独自我本质的过... 美国黑人作家拉尔夫.艾里森的《看不见的人》仿佛是用中国道家文化编制的一幅现代主义的上乘之作,渗透了老子的"静观弱用"、"天道自然无为"和"返璞归真"的观点,反映了主人公在寻找潜在孤独自我本质的过程中所经历的痛苦的心路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看不见的人》 道家文化 静观弱用 天道自然无为 返璞归真 现代主义
下载PDF
庄子与自由主义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红映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3-6,共4页
作者通过个人自由、思想自由、政治自由和经济自由四个方面研究了庄子的自由主义思想 ,肯定了庄子在自由主义史上的地位 。
关键词 自由主义 自由 无为
下载PDF
论《老子》的思想体系
16
作者 韩连武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3期14-18,共5页
《老子》一书中的“无为”、“清静”,被后世学者们曲解成“就是不要制度、法律、文化、教育等,使人无知无欲,回到原始社会”。其实,从整个思想体系来看,“无为”的意思是不做局部私欲功利之事,“清静”的意思是消除私心杂念,总而言之,... 《老子》一书中的“无为”、“清静”,被后世学者们曲解成“就是不要制度、法律、文化、教育等,使人无知无欲,回到原始社会”。其实,从整个思想体系来看,“无为”的意思是不做局部私欲功利之事,“清静”的意思是消除私心杂念,总而言之,是“大公而无私”。庄子把“无为”、“清静”发挥到了极端,使世人视为逃避现实、洁身自好的警世命题。“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被后世曲解成了具体事物,其哲学意义被抹杀了。《老子》被误解了两千多年,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大遗憾,发扬老子道德思想的光辉是时代所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思想体系 全一性 对立性 道德原理
下载PDF
老子的“自然之道”以及与自然保持和谐的理念
17
作者 姜超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9-11,共3页
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着大量有关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体现着中国古圣先贤的智慧,先秦道家学派的开山鼻祖老子堪称其中的典范,他的"自然之道"思想涉及到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当今社会发展迅速,随之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着大量有关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体现着中国古圣先贤的智慧,先秦道家学派的开山鼻祖老子堪称其中的典范,他的"自然之道"思想涉及到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当今社会发展迅速,随之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威胁,而这些社会问题主要是由于人们没有处理好与自然的关系而造成的。道家老子"自然之道"的内涵是什么?这种思想在当下有什么可以借鉴的地方?这些都是值得考察的问题。通过分析老子的"自然之道"理论,可以看到古人是如何看待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对当下社会发展仍有深远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 无为 虚静
下载PDF
老子思想中的“低调”处世论
18
作者 周铭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101-102,共2页
本文以《道德经》为根据,旨在结合中国传统思想理念,探索老子思想的"低调"。以"道"为根本,阐述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以读书笔记的形式梳理老子思想中"无为"之真所在,展现其深入浅出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关键词 道德经 低调 无为
下载PDF
论老子“无为而无不为”的社会管理思想
19
作者 吕巧英 胡东东 《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2期71-73,共3页
老子以其“道”论哲学为基础,从“自然”之“道”推及社会之“道”,形成特有的管理模式。老子的“道”论,在思维方式上主张和谐性和统一性,在社会管理思想上着眼于自然无为的方法,希望通过返璞归真的“无为而治”使“天下”达到“道治... 老子以其“道”论哲学为基础,从“自然”之“道”推及社会之“道”,形成特有的管理模式。老子的“道”论,在思维方式上主张和谐性和统一性,在社会管理思想上着眼于自然无为的方法,希望通过返璞归真的“无为而治”使“天下”达到“道治”的境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无为 社会管理思想
下载PDF
成己至仁--《大学章句》中“止”的哲学意义
20
作者 钟雨康 习细平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29-35,共7页
在《大学》中,先哲们将“至善”诠释为世界的边界,并将“止”与人的认识活动以及实践活动联系在了一起。作为宋明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将“止”视为“至善”的天理之所在,主张通过“即物穷理”的认识旨趣来认识“止”,再通过“修齐治平... 在《大学》中,先哲们将“至善”诠释为世界的边界,并将“止”与人的认识活动以及实践活动联系在了一起。作为宋明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将“止”视为“至善”的天理之所在,主张通过“即物穷理”的认识旨趣来认识“止”,再通过“修齐治平”的实践旨趣来达到“止”,也就是“行仁”。在这一过程中,作为发问者与践行者的人对“止”的探索与践行展开为一个“成己”与“成物”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章句》 知止 成己 成物 格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