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酶法合成Levan多糖的过程调控与机理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黄双霞 侯殿志 +4 位作者 陈华磊 于玥 蓝蔚冰 王帅静 陈山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45-152,共8页
Levan是一种主链由大量呋喃果糖基团以β-(2,6)糖苷键连接,少量支链以β-(2,1)糖苷键连接的胞外多糖。作为一种功能性多糖,Levan具有益生元、降血脂及抗肿瘤等重要的生理功能,在医药和食品行业具有巨大应用前景。就Levan多糖的制备方法... Levan是一种主链由大量呋喃果糖基团以β-(2,6)糖苷键连接,少量支链以β-(2,1)糖苷键连接的胞外多糖。作为一种功能性多糖,Levan具有益生元、降血脂及抗肿瘤等重要的生理功能,在医药和食品行业具有巨大应用前景。就Levan多糖的制备方法、酶法合成Levan多糖的机理研究及过程调控几方面进行了综述,对酶法合成Levan多糖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对未来酶法合成Levan多糖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van多糖 酶法合成 levan蔗糖酶 合成机理 过程调控
下载PDF
Levan果聚糖的应用与生产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2
作者 陆娟 唐俊 +1 位作者 肖敏 屈长青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6期86-90,共5页
Levan是一类果聚糖,由大量的果糖单元以β-(2,6)果糖苷键连接构成聚糖主链并含有少量β-(2,1)果糖苷键连接的支链组成。部分微生物来源的Levan具有抗肿瘤、抗病毒、降血糖、降血脂、免疫增强等重要的生物活性,在医药和功能性食品方面具... Levan是一类果聚糖,由大量的果糖单元以β-(2,6)果糖苷键连接构成聚糖主链并含有少量β-(2,1)果糖苷键连接的支链组成。部分微生物来源的Levan具有抗肿瘤、抗病毒、降血糖、降血脂、免疫增强等重要的生物活性,在医药和功能性食品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能。微生物发酵液提取和酶法合成是目前大量获得Levan果聚糖的两种方法,其中微生物发酵液提取的Levan果聚糖产量和蔗糖转化率一般较低,且发酵液中同时存在的其他高聚物不利于Levan的规模化纯化;而利用Levan蔗糖酶以蔗糖为底物转果糖基合成的Levan果聚糖产量已经高达200g/L、蔗糖转化率高达50%,并且Levan蔗糖酶合成Levan过程中酶的活性受到pH值、温度、螯合剂、金属离子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可以通过控制反应条件促进多糖合成反应的进行。因此,酶法合成将是工业化获得Levan果聚糖的主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van 应用 生产 酶法合成
下载PDF
地衣芽孢杆菌产Levan果聚糖发酵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13
3
作者 陆娟 肖敏 卢丽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83-187,共5页
通过单因素试验(培养基用水、碳源、氮源、培养温度和培养基初始pH值)和正交试验对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8-37-0-1发酵产生Levan果聚糖的培养基组成及培养条件进行优化,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结果表明:以蔗糖100... 通过单因素试验(培养基用水、碳源、氮源、培养温度和培养基初始pH值)和正交试验对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8-37-0-1发酵产生Levan果聚糖的培养基组成及培养条件进行优化,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结果表明:以蔗糖100g/L、牛肉膏1.0g/L、酵母粉0.6g/L、K2HPO4 3.0g/L、KH2PO4 3.0g/L、NaCl1.0g/L、MgSO4.7H2O 0.2g/L、FeSO4.7H2O 0.001g/L,自来水配制,培养基初始pH5.0,30℃培养8-37-0-1菌株24h,Levan果聚糖产量达到最高值41.7g/L,约是未优化时的5.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CILLUS LICHENIFORMIS 8-37-0-1 levan 发酵条件 优化
下载PDF
Levan型低聚果糖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养分消化率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敖翔 周建川 +2 位作者 张立泰 李元凤 何健 《养猪》 2018年第1期25-27,共3页
为研究Levan型低聚果糖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养分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选择18日龄体重(5.5±0.15)kg的240头健康杜长大三元杂种断奶仔猪,按体重相近、公母各半的原则,随机分为3个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阿美拉霉素组在对照组饲粮中添... 为研究Levan型低聚果糖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养分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选择18日龄体重(5.5±0.15)kg的240头健康杜长大三元杂种断奶仔猪,按体重相近、公母各半的原则,随机分为3个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阿美拉霉素组在对照组饲粮中添加阿美拉霉素165 g/t、Levan组在对照组饲粮中添加Levan型低聚果糖1 000 g/t。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仔猪,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1)0~14 d对照组和Levan组的料重比显著高于阿美拉霉素组(P<0.05);2)15~28 d阿美拉霉素组的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料重比显著低于对照组和Levan组(P<0.05);3)15~28 d Levan组的料重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0~28 d阿美拉霉素组和Levan组的料重比显著低于对照组;5)对照组的腹泻频率显著高于阿美拉霉素组和Levan组(P<0.05);6)与对照组相比,Levan组提高第14天和第28天的干物质、氮和总能的消化率(P>0.05)。总之,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断奶仔猪饲粮中添加1 000 g/t Levan型低聚果糖降低了料重比和腹泻频率,但未达到添加阿美拉霉素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奶仔猪 levan型低聚果糖 生长性能 消化率
下载PDF
Levan型低聚果糖对生长肥育猪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肉品质和粪便有害气体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敖翔 周建川 +2 位作者 张立泰 李元凤 何健 《养猪》 2018年第4期17-20,共4页
为研究Levan型低聚果糖对生长肥育猪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肉品质和粪便有害气体的影响,试验选择体重(73.2±2.1)kg的200头健康杜长大三元杂种生长猪,按体重相近、公母各半的原则,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Levan组饲喂在对... 为研究Levan型低聚果糖对生长肥育猪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肉品质和粪便有害气体的影响,试验选择体重(73.2±2.1)kg的200头健康杜长大三元杂种生长猪,按体重相近、公母各半的原则,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Levan组饲喂在对照组饲粮中添加Levan 10 kg/t的饲粮。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生长猪。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Levan组的料重比比对照组显著低5.20%(P<0.05);2)与对照组相比,Levan组显著提高了干物质和总能的表观消化率(P<0.05);3)肉品质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4)与对照组相比,Levan组显著降低粪便中第3天和第5天氨气浓度,第3天、第5天和第7天硫化氢浓度以及第3天和第5天总硫醇浓度(P<0.05)。试验结果表明在该试验条件下,在生长肥育猪饲粮中添加10 kg/t的Levan型低聚果糖通过提高养分消化率,从而降低了料重比和粪便有害气体浓度,但对肉品质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肥育猪 levan型低聚果糖 生长性能 消化率 肉品质 有害气体
下载PDF
基于发酵优化和动力学建立Levan果聚糖生产的数字化模型 被引量:4
6
作者 于晓萌 张京良 +4 位作者 孙永超 姜言晖 沈照鹏 王鹏 江晓路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0-25,共6页
利用自动发酵罐对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GJT321生产Levan果聚糖的发酵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发酵动力学进行研究,采用Logistic方程、Luedeking-Piret方程和底物消耗的物料平衡方程分别建立菌体生长、产物合成和底物消耗动... 利用自动发酵罐对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GJT321生产Levan果聚糖的发酵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发酵动力学进行研究,采用Logistic方程、Luedeking-Piret方程和底物消耗的物料平衡方程分别建立菌体生长、产物合成和底物消耗动力学的数字化模型,应用MATLAB软件进行模型拟合,获得模型的参数、方程和曲线。模型的拟合值与发酵测定的实验值拟合良好,该模型能较好地反映Bacillus megaterium GJT321生产Levan果聚糖发酵过程中菌体生长、Levan果聚糖合成和蔗糖消耗的变化规律,为发酵过程的在线控制和预测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模型 发酵优化 levan果聚糖 巨大芽孢杆菌
下载PDF
谷氨酸棒状杆菌全细胞催化合成Levan果聚糖条件优化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吴昕雨 严琳 伍红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474-3483,共10页
试验旨在探究微生物合成Levan果聚糖的新途径并优化其合成条件。利用转入果聚糖蔗糖转移酶基因的重组谷氨酸棒状杆菌进行全细胞催化合成Levan果聚糖,并采用响应面法以Levan果聚糖产量为响应值优化催化合成条件。首先设计Plackett-Burma... 试验旨在探究微生物合成Levan果聚糖的新途径并优化其合成条件。利用转入果聚糖蔗糖转移酶基因的重组谷氨酸棒状杆菌进行全细胞催化合成Levan果聚糖,并采用响应面法以Levan果聚糖产量为响应值优化催化合成条件。首先设计Plackett-Burman试验从7个相关因素(蔗糖浓度、菌体浓度、转化时间、转化pH、PBS中Ca^2+和Mg^2+浓度、Levan果聚糖提取时的乙醇终浓度)中筛选出影响Levan果聚糖产量的3个主要因素(蔗糖浓度、乙醇终浓度和Ca^2+浓度);再用筛选出的3个最重要因素进行最陡爬坡试验逼近最大响应值区域;最后运用BBD响应面法优化确定3个主要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和最佳合成条件。结果显示,初始试验中Levan果聚糖平均产量为0.069 g/mL。经过响应面试验优化对利用重组谷氨酸棒状杆菌进行全细胞催化合成Levan果聚糖产量影响最大的因素为蔗糖浓度,其次为提取时的乙醇终浓度,最后是转化液中的Ca^2+浓度。当蔗糖浓度为52.71%、乙醇终浓度为85.31%、Ca^2+浓度为0.04 g/L时,利用重组谷氨酸棒状杆菌进行全细胞催化合成的Levan果聚糖产量平均值为0.238 g/mL,与模型预测最大值0.233 g/mL相近,转化率约为44%,转化率较初始试验提高了约1.9倍,产量亦较初始试验提高了约3.4倍。研究结果为Levan果聚糖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依据,并为其在动物医学和营养方面的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棒状杆菌 果聚糖蔗糖转移酶 levan果聚糖 全细胞催化 响应面优化
下载PDF
微生物levan果聚糖及其益生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姜静 刘丽娜 +1 位作者 张鑫 赵丹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343-349,共7页
Levan果聚糖是一种主要以β-(2,6)糖苷键作为主链,少量β-(2,1)糖苷键作为支链的天然同型多糖。自然界中果聚糖主要来源于微生物果聚糖蔗糖酶催化蔗糖聚合而成。由于levan具备很多重要的生物学性能,如抗肿瘤、降血糖、降血脂等,从而在... Levan果聚糖是一种主要以β-(2,6)糖苷键作为主链,少量β-(2,1)糖苷键作为支链的天然同型多糖。自然界中果聚糖主要来源于微生物果聚糖蔗糖酶催化蔗糖聚合而成。由于levan具备很多重要的生物学性能,如抗肿瘤、降血糖、降血脂等,从而在生物医学、食品和制药等领域的开发利用具有巨大的潜力。本文介绍了levan的性质以及levan利用果聚糖蔗糖酶催化的生物合成途径,对包括促进益生菌增殖、抑制有害菌生长、激活免疫因子、降血糖、降血脂、抗肿瘤以及抗氧化的益生功能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目前levan存在的挑战,为后续levan潜在的商业化价值提供科研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聚糖 果聚糖蔗糖酶 生物合成 益生功能
下载PDF
Levan蔗糖酶及其在Levan果聚糖合成中的应用 被引量:8
9
作者 陆娟 卢丽丽 肖敏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01-607,共7页
Levan果聚糖是一类分子中含有大量β-(2,6)果糖苷键主链和少量β-(2,1)果糖苷键支链的聚糖。部分微生物来源的Levan果聚糖具有抗肿瘤、抗糖尿病、免疫增强、降血脂等重要的生物活性,在医药和功能食品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能。由于微生... Levan果聚糖是一类分子中含有大量β-(2,6)果糖苷键主链和少量β-(2,1)果糖苷键支链的聚糖。部分微生物来源的Levan果聚糖具有抗肿瘤、抗糖尿病、免疫增强、降血脂等重要的生物活性,在医药和功能食品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能。由于微生物发酵液提取法产量相对较低,而化学法合成过程繁琐,Levan果聚糖的酶法合成备受关注。Levan蔗糖酶(Levansucrase,EC 2.4.1.10)属于糖苷酶家族GH68,是一类β-螺旋桨家族蛋白,其催化糖类合成遵循non-Leloir糖基转移酶机制,以蔗糖为底物转果糖基合成Levan果聚糖。部分微生物Levan蔗糖酶的分子结构及基因的表达调控已经得到阐明,Levan果聚糖的酶法合成得到广泛研究。本文综述了Levan蔗糖酶的催化机制、酶分子结构、酶基因表达调控以及酶在合成Levan果聚糖中的应用,以促进微生物Levan蔗糖酶及Levan果聚糖的研究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van蔗糖酶 levan果聚糖 酶法合成
原文传递
产大分子levan的果糖基蔗糖转移酶的原核表达及酶学性质 被引量:2
10
作者 宋廷富 姜腾飞 +5 位作者 李茜 常斐斐 黄国印 付佳琪 乔代蓉 徐辉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5-200,共6页
Levan型果聚糖是由微生物通过果糖组成的一个均聚物,寻找可以产均一度高的大分子果聚糖的果糖基蔗糖转移酶对其工业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克隆了来自运动发酵单胞菌(Zymomonas mobilis,SCTCC102250)的果糖基蔗糖转移酶基因,并... Levan型果聚糖是由微生物通过果糖组成的一个均聚物,寻找可以产均一度高的大分子果聚糖的果糖基蔗糖转移酶对其工业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克隆了来自运动发酵单胞菌(Zymomonas mobilis,SCTCC102250)的果糖基蔗糖转移酶基因,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成功实现表达.通过His-tag柱层析对表达的果糖基蔗糖转移酶进行纯化,将纯化的酶与底物蔗糖反应,经乙醇沉淀得到多糖样品,利用凝胶色谱法确定了其分子量(Mr)的大小为2×106.多糖酸水解后的样品Rt与果糖标准品的Rt保持一致,表明该聚合物为levan果聚糖.最后,通过研究果糖基蔗糖转移酶的酶学性质,确定其最适温度为40℃,最适pH为6.0,Km值为3.95 mmol/L,Vmax为1 31.58μmol m L-1 min-1.本研究通过酶法合成得到levan果聚糖,为今后制备大分子levan果聚糖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van果聚糖 果糖基蔗糖转移酶 原核表达 蛋白纯化 酶学性质
原文传递
Survival of some food-borne bacteria in kefir produced by microbial levan and pullulan 被引量:2
11
作者 Gökhan Gurur Gökmen Jaroslaw Kowalik Duygu Kışla 《Food Bioscience》 SCIE 2022年第3期1082-1089,共8页
Kefir is a fermented milk product produced by kefir grains traditionally or lyophilized starter culture.Some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kefir produced at 22℃ and 30℃ using kefir grains after addition of microbial le... Kefir is a fermented milk product produced by kefir grains traditionally or lyophilized starter culture.Some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kefir produced at 22℃ and 30℃ using kefir grains after addition of microbial levan and pullulan were investigated for 14 days.Additionally,the survival of different Gram-positive and Gram-negative bacteria strains which were inoculated before and after fermentation were investigated during storage.The pH and titratable acidity were in the ranges of 4.67–4.39 and 1.10–0.87%,respectively.The highest exopolysaccharide values(458.3–465.3 mg/kg)were found in the samples produced with the addition of 1%(w/v)of microbial levan at 30℃.Yeast counts were in the ranges of 6.73–5.11 log CFU/mL while the lactobacilli and lactic streptococci counts were in the ranges of 9.64–7.91 and 9.64–8.69 log CFU/mL,respectively.The microbial polysaccharide addition did not show an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enumeration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in kefir(p>0.05).All Gram-positive and Gram-negative bacteria grew/survived during fermentation however Listeria monocytogenes was the most susceptible test bacterium to metabolites during storage.The highest reduction in the counts of L.monocytogenes was determined as 2.39 log units after 24 h of fermentation at 30℃ in the samples which were inoculated before fermentation and produced with the addition of pullulan.Kefir samples produced at 30℃ without polysaccharide addition were considered as the best with respect to appearance,taste,consistency and overall accept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efir grain levan PULLULAN Food-borne bacteria
原文传递
The immunomodulatory activity of levan in RAW264.7 macrophage varies with its molecular weights
12
作者 Pornpun Aramsangtienchai Warisara Raksachue +1 位作者 Sirintip Pechroj Klaokwan Srisook 《Food Bioscience》 SCIE 2023年第3期2023-2029,共7页
Levan is a fructose homopolymer obtained from both plants and microorganisms.Microbial levan is typically produced in a variety of molecular weights(MW).Previou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different MW of levan exhibit d... Levan is a fructose homopolymer obtained from both plants and microorganisms.Microbial levan is typically produced in a variety of molecular weights(MW).Previou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different MW of levan exhibit different biological activities.Though levan was reported for its immunomodulatory effect by increasing nitric oxide(NO)production in RAW264.7 macrophage cells,whether its MW can affect this activity remains unknown.In this study,the effect of different levan MW from Bacillus subtilis on its immunoregulatory properties was investigated.B.subtilis was cultivated using various cultivation parameters to obtain levan of different MW.Three weight average MW of levan,>8×10^(5) Da(M1),1.5×10^(4) Da(M2)and 3.7×10^(3) Da(M3),were selected to test for their effect on modulating NO levels in RAW264.7 cells.Our results showed that M2 increased NO production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and more effectively than that of M1 and M3.Consistent with these findings,M2 significantly stimulated 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and cyclooxygenase-2(COX2)protein expression,while less pronounced effects were observed in the cells treated with M1 and M3.Therefore,our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various MW of levan have varying effects on its immunoregulatory activities in RAW264.7 cells.Furthermore,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size of levan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when employing levan as one of the active ingredients in functional foods and immunomodulatory produ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van Molecular weights Immunomodulatory activities
原文传递
新疆白猪染色体的比较特征 被引量:1
13
作者 邱家祥 喻春元 《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学报》 CAS 2001年第1期26-31,共6页
运用Levan氏分组方案 ,将新疆白猪染色体的研究结果与其它 10余种家猪的染色体研究结果相比较 ,发现新疆白猪染色体组型有明显的特征 新疆白猪的染色体组型为 2n =38,分为 4组 ,即A组 (Sm)为 1~ 4号染色体 ,B组 (Sr)为 5、6号染色体 ,... 运用Levan氏分组方案 ,将新疆白猪染色体的研究结果与其它 10余种家猪的染色体研究结果相比较 ,发现新疆白猪染色体组型有明显的特征 新疆白猪的染色体组型为 2n =38,分为 4组 ,即A组 (Sm)为 1~ 4号染色体 ,B组 (Sr)为 5、6号染色体 ,C组 (m)为 7~ 12号染色体 ,D组 (t)有 6对端部着丝点染色体 B组及y染色体的臂比与其它品种家猪的相比有较大不同 ,新疆白猪有较高的四倍体检出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van氏分组方案 新疆白猪 染色体组型 臂比 四倍体
下载PDF
拉恩氏菌Rahnella sp. PJT09发酵产胞外多糖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江晓路 郭静 李蓉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6-72,共7页
研究拉恩氏菌(Rahnella sp. PJT09)胞外多糖的发酵条件,并进行多糖结构分析。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确定拉恩氏菌Rahnella sp. PJT09发酵产糖的最适培养基组成为(g/L):蔗糖40,酵母膏3,NaCl 0.5,ZnCl20.3,K2HPO41;最佳发酵条件为每250... 研究拉恩氏菌(Rahnella sp. PJT09)胞外多糖的发酵条件,并进行多糖结构分析。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确定拉恩氏菌Rahnella sp. PJT09发酵产糖的最适培养基组成为(g/L):蔗糖40,酵母膏3,NaCl 0.5,ZnCl20.3,K2HPO41;最佳发酵条件为每250 mL三角瓶装液量为100 mL,接种量为3%(体积分数),初始pH值为6.0,28℃,160 r/min培养54 h。在此条件下,Rahnella sp. PJT09多糖产量可达18.51 g/L。采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技术(HPGPC)测定了多糖的分子量,13C-NMR技术确定多糖的结构。研究表明,Rahnella sp. PJT09多糖为重均分子量320 kDa的-β2→6-D-果聚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恩氏菌Rahnella sp. PJT09 胞外多糖 发酵条件 果聚糖
下载PDF
解淀粉芽孢杆菌果聚糖的化学修饰与抗氧化、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颖 曾艳 +2 位作者 张丽姣 郁鹏 孙媛霞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96-100,共5页
对解淀粉芽孢杆菌果聚糖(L)进行乙酰化、磺酰化、硫酸化修饰,对获得的相应化学修饰产物(YL,HL,SL)进行抗氧化与抗肿瘤活性研究。发现经化学修饰后,解淀粉芽孢杆菌果聚糖的抗氧化性与抗肿瘤活性显著提高(p<0.05),不同化学修饰的影响... 对解淀粉芽孢杆菌果聚糖(L)进行乙酰化、磺酰化、硫酸化修饰,对获得的相应化学修饰产物(YL,HL,SL)进行抗氧化与抗肿瘤活性研究。发现经化学修饰后,解淀粉芽孢杆菌果聚糖的抗氧化性与抗肿瘤活性显著提高(p<0.05),不同化学修饰的影响不同。各果聚糖通过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还原力测试的抗氧性顺序为SL>HL>YL>L,硫酸化修饰产物的抗氧化效果最明显。各果聚糖对对宫颈癌细胞Hela的抑制活性顺序为YL>HL>SL>L,乙酰化修饰产物的抗肿瘤活性效果最明显。上述结果说明化学修饰对微生物多糖的功能活性提升具有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淀粉芽孢杆菌果聚糖 化学修饰 抗氧化性 抗肿瘤活性
下载PDF
果聚糖果糖转移酶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杭华 郑翔宇 +2 位作者 王路思 陈冬冬 鲍士宝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36-141,共6页
果聚糖果糖转移酶(levan fructotransferase,即LFTase)[EC 4.2.2.16]是将果聚糖(levan)催化水解为双果糖酐IV(DFA IV)的酶。文中综述了果聚糖果糖转移酶的制备菌种、发酵工艺、分离纯化、酶学性质、酶解产物(DFA IV)及其生理功能等。
关键词 果聚糖果糖转移酶 果聚糖 双果糖酐IV 酶学性质 生理功能
下载PDF
产左聚糖枯草芽孢杆菌的突变选育及多糖产物的生物物理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辉 李杰民 +4 位作者 余磊 赖祯冬 杜丽琴 韦宇拓 黄日波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67-573,共7页
本研究对多糖产生菌株sp.54A-42进行了16SrDNA序列比对分析,鉴定其为枯草芽孢杆菌。对发酵所得多糖产物进行了薄层层析、高效液相色谱、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分析,证明发酵产物为左聚糖(β-2,6-果聚糖)。通过紫外-LiCl复合诱变方式选育,... 本研究对多糖产生菌株sp.54A-42进行了16SrDNA序列比对分析,鉴定其为枯草芽孢杆菌。对发酵所得多糖产物进行了薄层层析、高效液相色谱、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分析,证明发酵产物为左聚糖(β-2,6-果聚糖)。通过紫外-LiCl复合诱变方式选育,得到突变株sp.Z-49,多糖产量达到16.1g/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34.2%,经5次传代发酵实验产量稳定,为进一步研究左聚糖的发酵生产打下了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左聚糖 突变选育 生物物理鉴定
下载PDF
类芽孢杆菌BD3526在无氮固体培养基上产胞外多糖的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徐晓芬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95-100,共6页
为了研究Paenibacillus bovis sp.nov BD3526在无氮培养基上产的胞外多糖的结构和生物活性,本文制得了其在无氮培养基平板上分泌的胞外多糖,并用离子交换层析法对此胞外多糖进行分离纯化,得到了一个主要组分的纯品(F1);凝胶渗透色谱(GPC... 为了研究Paenibacillus bovis sp.nov BD3526在无氮培养基上产的胞外多糖的结构和生物活性,本文制得了其在无氮培养基平板上分泌的胞外多糖,并用离子交换层析法对此胞外多糖进行分离纯化,得到了一个主要组分的纯品(F1);凝胶渗透色谱(GPC)的结果显示F1的分子量是3.76×107Da,用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氢谱(1H NMR)表征其化学结构,结果表明F1是直链的左聚糖;热重分析(TGA)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的结果表明左聚糖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动态光散射仪(DLS)测定其在水溶液中形成的聚集体的粒径约为163.2 nm,而透射电镜(TEM)照片表明其在水溶液中呈紧实的球型,粒径在50~100 nm;最后采用细胞实验评价其免疫增强作用,体外实验结果表明此左聚糖在低浓度时即可显著促进脾细胞的增殖,具有很强的免疫增强活性。此左聚糖可以作为免疫增强剂应用于功能性食品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外多糖 左聚糖 热分析 免疫增强
下载PDF
果聚糖的合成与利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兴军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0年第2期23-26,共4页
介绍了富有果聚糖的植物种类及利用蔗糖合成果聚糖的微生物。讨论了果聚糖的特性、菊粉与果聚糖的功能及其利用情况。
关键词 果聚糖 菊粉 莱范 合成机制 生理功能
下载PDF
低分子质量左聚糖对人体肠道菌群调节作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徐晓芬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16年第4期1-6,共6页
采用三氯乙酸(trichloroacetic acid,TCA)法除去Paenibacillus bovis sp.nov BD3526来源的高分子质量左聚糖中蛋白质的同时制备得到低分子质量左聚糖,并用离子交换层析法对低分子质量左聚糖进行分离纯化,用凝胶渗透色谱(gel permeation ... 采用三氯乙酸(trichloroacetic acid,TCA)法除去Paenibacillus bovis sp.nov BD3526来源的高分子质量左聚糖中蛋白质的同时制备得到低分子质量左聚糖,并用离子交换层析法对低分子质量左聚糖进行分离纯化,用凝胶渗透色谱(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GPC)法测定纯化后样品的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用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仪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er,FT-IR)表征其化学结构,用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AFM)表征其在水溶液中的构象,最后采用荷兰应用科学研究(The Netherlands Organization For Applied Scientifi c Research,TNO)组织建立的体外筛选平台评价其对人体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体外实验结果表明,此低分子质量左聚糖能促进双歧杆菌特别是婴儿双歧杆菌和长双歧杆菌的增殖,其促进作用优于低聚果糖(fructooligosaccharide,FO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聚糖 益生元 肠道菌群 双歧杆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