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ew approach to develop a 3D non-isothermal computational framework for injection molding process based on level set method 被引量:2
1
作者 Xin Zhuang Jie Ouyang +1 位作者 Chuntao Jiang Qingsheng Liu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7期832-842,共11页
The simula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3D) non-isothermal, non-Newtonian fluid filling process is an extremely difficult task and remains a challenging problem, which includes polymer melt flow with free surface coupl... The simula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3D) non-isothermal, non-Newtonian fluid filling process is an extremely difficult task and remains a challenging problem, which includes polymer melt flow with free surface coupled with transient heat transfer. This paper presents a full 3D non-isothermal two-phase flow model to predict the complex flow in melt filling process, where the Cross-WLF model is applied to characterize the rheological behav- ior of polymer melt. The governing equations are solved using finite volume method with SIMPLEC algorithm on collocated grids and the melt front is accurately captured by a high resolution level set method. A domain exten- sion technique is adopted to deal with the complex cavities, which greatly reduces the computational burden. To verify the validity of the developed 3D approach, the melts filling processes in two thin rectangular cavities (one of them with a cylindrical insert) are simulated. The predicted melt front interface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 and commercial software prediction. For a case with a rather complex cavity, the dynamic filling process in a hemispherical shell is successfully simulated. All of the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veloped numerical procedure can provide a reasonable orediction for injection molding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jection moldingNon-isothermalFinite voIume/SIMPLEC methodDomain extension techniqueHigh resolution level set method
下载PDF
庐山变质核杂岩的变质变形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7
2
作者 杨帆 宋传中 +4 位作者 任升莲 李加好 刘欢 黄鹏 王微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52-766,共15页
庐山出露的变质核杂岩的构造层次具有典型的三层结构,即最上面的未变质沉积盖层、中间韧性流变层、核部的变质基底,其间分别以上剥离断层和拆离断层为分界线。上部沉积盖层以脆性变形为主,中间韧性流变层变形程度不一,但远离拆离带变质... 庐山出露的变质核杂岩的构造层次具有典型的三层结构,即最上面的未变质沉积盖层、中间韧性流变层、核部的变质基底,其间分别以上剥离断层和拆离断层为分界线。上部沉积盖层以脆性变形为主,中间韧性流变层变形程度不一,但远离拆离带变质变形逐渐减弱,而核部的变质基底以强塑性变形为特征。对变质核杂岩南北两条地质剖面的分析,得到三个构造层次的岩石变质变形及岩性变化特征。区域动力学分析反映变质核杂岩东部原拆离带在五里正断层附近。拆离带中多硅白云母压力计得出的变质压力为0.6-1.1 GPa;锆石U-Pb年龄测试得到变质核杂岩的隆升时代为早白垩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庐山变质核杂岩 伸展拆离 构造层次 变质变形 多硅白云母压力计 U-PB年代学 庐山
下载PDF
中国阿尔泰山后造山伸展垮塌的地质证据 被引量:9
3
作者 汪劲草 夏斌 《桂林工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67-273,共7页
继大规模海西期深层次逆冲推覆之后,阿尔泰造山带南缘发生了后造山伸展,形成了克兰、库尔提、麦兹、阿热勒托别和苏鲁巴依变质核杂岩.变质核由中泥盆统浅变质岩及同构造侵入的碱性花岗岩组成,盖层由逆冲推覆过来的前寒武系中-深变质岩... 继大规模海西期深层次逆冲推覆之后,阿尔泰造山带南缘发生了后造山伸展,形成了克兰、库尔提、麦兹、阿热勒托别和苏鲁巴依变质核杂岩.变质核由中泥盆统浅变质岩及同构造侵入的碱性花岗岩组成,盖层由逆冲推覆过来的前寒武系中-深变质岩或弱变质的上泥盆世、下石炭世地层组成,在变质核的上部发育有绿片岩相顺层韧性剪切带,其变质变形从下往上逐渐增强.剪切带中石英棒拉伸线理的产状集中在110°~125°∠5°~20°,表明伸展平行于造山带方向.剥离断层切削了早期的逆冲推覆构造的部分推覆断层及部分滑动系统,但又与推覆体系一起受到了晚期褶皱与断裂的强烈改造.上述变质核杂岩不仅是阿尔泰造山带后造山伸展垮塌的直接构造证据,而且也是造山带南缘出露的后造山幔源花岗岩、基性-超基性杂岩活动的地质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泰造山带 变质核杂岩 伸展垮塌 深层次推覆 后造山 海西期
下载PDF
传感网中区域覆盖的目标跟测方法 被引量:3
4
作者 蒋维成 李兰英 +1 位作者 刘华春 郭维树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840-1845,共6页
为对随机变化目标进行跟踪和监测,提出区域覆盖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监测方法。通过建立哨兵节点监测事件的出现,在事件发生区域采用伸展等边三角形进行伸展,形成对目标活动范围的完全覆盖;伸展等边三角形内部节点和顶点节点构成二级网络,... 为对随机变化目标进行跟踪和监测,提出区域覆盖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监测方法。通过建立哨兵节点监测事件的出现,在事件发生区域采用伸展等边三角形进行伸展,形成对目标活动范围的完全覆盖;伸展等边三角形内部节点和顶点节点构成二级网络,实现事件监测和数据传输;根据事件边界的伸展等边三角形影响面积变化,采用提前一步监测和滞后一步取消监测对事件的发展变化做出反应。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有利于随机变化事件的监测和能耗的均衡化,延长网络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伸展等边三角形 二级网络 区域覆盖 目标跟测
下载PDF
基于符号学的社交网络研究及产品社交化思考 被引量:1
5
作者 卢孩 蒋晓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157-161,共5页
目的对社交网络符号进行研究分析,为产品社交化提供思考方向。方法以较为成熟的社交网络为研究对象,立足于符号学理论,从符号的语意构成、外延层面与内涵层面进行归纳与符号意义解析。结果从符号分析中得知认知心理、情感化、人际关系... 目的对社交网络符号进行研究分析,为产品社交化提供思考方向。方法以较为成熟的社交网络为研究对象,立足于符号学理论,从符号的语意构成、外延层面与内涵层面进行归纳与符号意义解析。结果从符号分析中得知认知心理、情感化、人际关系和社会文化意义是社交网络的构成要素。结论从社交网络的构成要素中总结产品社交化的必要条件,即在系统模型与用户认知模型相匹配的基础上,引起用户的积极情感,营造参与感;形成具有独自特色的人际关系圈;立足本地文化,探索本地化社交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学 社交网络 外延层面 内涵层面
下载PDF
拉萨地块林周盆地下白垩统塔克那组:新特提斯洋活动陆缘伸展阶段沉积记录
6
作者 刘航宇 石开波 +2 位作者 刘波 宋本彪 刘卓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83-804,共22页
拉萨地块林周盆地下白垩统塔克那组沉积于新特提斯洋壳向拉萨地块俯冲的弧后伸展环境,对重构该时期古地理格局、理解活动陆缘伸展构造对沉积的控制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野外露头描述和薄片观察,总结塔克那组岩石地层、岩石学和古生物... 拉萨地块林周盆地下白垩统塔克那组沉积于新特提斯洋壳向拉萨地块俯冲的弧后伸展环境,对重构该时期古地理格局、理解活动陆缘伸展构造对沉积的控制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野外露头描述和薄片观察,总结塔克那组岩石地层、岩石学和古生物特征,对比同期新特提斯被动陆缘阿拉伯板块Shu’aiba组,讨论塔克那组沉积演化和活动陆缘沉积特征。塔克那组发育碎屑岩、硅质碎屑-碳酸盐混积岩、碳酸盐岩三大类沉积岩十种岩石类型,纵向上划分为四个岩性段,是一个三级相对海平面变化旋回的沉积层系。塔一段砂岩—混积岩—灰岩岩性变化、沉积构造和生物类型均指示潮间-潮下带潟湖环境;塔二段沉积于海平面快速上升期,主要为风暴浪基面之下厚层泥灰岩;塔三段在玛行西剖面首次识别出代表风暴浪基面之上的风暴成因生物富集层,往西南在甲绒东剖面相变为浅滩相生屑/鲕粒颗粒灰岩;塔四段沉积期海平面持续下降,海水逐渐退出盆地,沉积滨岸和泛滥平原环境的泥页岩夹粉砂岩。与阿拉伯板块同期生物种属对比表明,塔克那组沉积期,南拉萨地块林周盆地与新特提斯洋沟通性好。活动陆缘伸展背景下,具有基底快速差异沉降、陆源沉积物持续输入的特征,导致纵、横向相变快,混积岩发育,厚壳蛤、Lithocodium-Bacinella等浅海喜净水生物和深水浮游生物欠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垩系 塔克那组 混积岩 风暴沉积 生物富集层 弧后伸展构造 海平面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