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间值模糊集的粗糙度 被引量:3
1
作者 韩莹 陈森发 陈胜 《系统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5-221,共7页
给出了粗糙区间值模糊集的概念,并研究了一些基本性质.通过引进区间值模糊集水平上、下区域的概念,解决了粗糙集理论中普遍存在的两个集合的交的上近似不等于两个集合的上近似的交(两个集合的并的下近似不等于两个集合的下近似的并)的问... 给出了粗糙区间值模糊集的概念,并研究了一些基本性质.通过引进区间值模糊集水平上、下区域的概念,解决了粗糙集理论中普遍存在的两个集合的交的上近似不等于两个集合的上近似的交(两个集合的并的下近似不等于两个集合的下近似的并)的问题.定义了区间值模糊集的粗糙度,由于区间值模糊集水平上、下区域概念的引进,得到了比普通模糊集的粗糙度更好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间值模糊集 粗糙集 粗糙区间值模糊集 水平上(下)边界区域 粗糙度
下载PDF
扰动模糊集的粗糙度 被引量:1
2
作者 韩莹 陈森发 陈胜 《高校应用数学学报(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98-504,共7页
首先,将扰动模糊集和粗糙集理论相结合,提出了粗糙扰动模糊集的概念并研究了其基本性质.接着,通过引进扰动模糊集水平上、下边界区域的概念,克服了粗糙集理论中普遍存在的两个集合的上近似的交不等于两个集合的交的上近似(两个集合的下... 首先,将扰动模糊集和粗糙集理论相结合,提出了粗糙扰动模糊集的概念并研究了其基本性质.接着,通过引进扰动模糊集水平上、下边界区域的概念,克服了粗糙集理论中普遍存在的两个集合的上近似的交不等于两个集合的交的上近似(两个集合的下近似的并不等于两个集合的并的下近似)的缺陷.最后,定义了依参数的扰动模糊集的粗糙度的定义,讨论了其基本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扰动模糊集 粗糙集 粗糙扰动模糊集 水平上 下边界区域 粗糙度
下载PDF
梅雨期江淮季风暴雨过程分析
3
作者 尤丽钰 王安宇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4年第1期91-97,共7页
本文对梅雨期间江淮流域出现的一次典型的热带季风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发现此次暴雨过程与中纬度环流的经向发展和一次南海台风登陆越南的过程有关,中纬度高原槽前暖气流的东进,其暖平流效应吸引台风外围的低空急流北上、加强。热带... 本文对梅雨期间江淮流域出现的一次典型的热带季风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发现此次暴雨过程与中纬度环流的经向发展和一次南海台风登陆越南的过程有关,中纬度高原槽前暖气流的东进,其暖平流效应吸引台风外围的低空急流北上、加强。热带季风的深入大陆,其湿过程效应促使100hPa层上强辐散中心及其相应的上升运动中心迅速形成,从而导致大暴雨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淮流域 暴雨 季风 分析
下载PDF
咸化湖盆高频湖平面升降特征及地质意义——以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下干柴沟组上段为例 被引量:9
4
作者 乔艳萍 谭秀成 +5 位作者 刘耘 熊鹰 伍坤宇 张永庶 杨勃 任灵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52-1165,共14页
以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下干柴沟组上段(E3^2)为例,基于钻井岩芯、测录井和配套分析等资料发现,英西地区下干柴沟组上段(E3^2)整体为干旱、咸化背景下的湖相混合沉积,但内部岩石组分和结构产状变化频繁,表现为周期性垂向叠置的湖平面升降... 以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下干柴沟组上段(E3^2)为例,基于钻井岩芯、测录井和配套分析等资料发现,英西地区下干柴沟组上段(E3^2)整体为干旱、咸化背景下的湖相混合沉积,但内部岩石组分和结构产状变化频繁,表现为周期性垂向叠置的湖平面升降沉积旋回。旋回界面以层状岩盐、含膏斑块状灰质云岩、块状砂岩等顶部的岩性转换面或局部存在的暴露侵蚀面为典型标志。单个旋回多表现为短暂湖侵—持续湖退的向上变浅和咸化沉积序列,构成薄层状/块状灰质云岩—含膏斑块状灰质云岩、薄层状/块状灰质云岩—含膏斑块状灰质云岩—层状岩盐、薄层状/块状灰质云岩—块状砂岩等旋回结构类型。不同沉积旋回在空间的叠置组合受湖盆水动力能量、湖水盐度及古气候频繁波动的共同控制。通过旋回对比,利用井间旋回厚度差异近似反映相对古地貌起伏,研究区整体具有西高东低的古地貌格局,盆内则为低起伏的凹隆相间特征,自下而上各井区间的旋回厚度和地貌差异逐渐减小,反映湖盆填平补齐、逐渐咸化萎缩的演变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咸化湖盆 高频旋回 湖平面升降 下干柴沟组上段 英西地区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上下互动与资源下沉:资源匮乏型地区何以实现创新激活?——基于一个国家级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示范区的讨论 被引量:10
5
作者 黄六招 罗羽妍 尚虎平 《公共管理评论》 CSSCI 2021年第3期113-140,共28页
既有政府创新研究围绕环境与能动者视角形成了经济发达地区更可能进行创新的基本共识,却无法解释为何在中国语境下资源匮乏型地区同样开展了大量的创新。本文在既有研究基础上从"环境—组织—资源"维度出发构建了"上下... 既有政府创新研究围绕环境与能动者视角形成了经济发达地区更可能进行创新的基本共识,却无法解释为何在中国语境下资源匮乏型地区同样开展了大量的创新。本文在既有研究基础上从"环境—组织—资源"维度出发构建了"上下互动与资源下沉"的研究框架,并透过一个国家级易地搬迁安置示范区建设的全过程,解码资源匮乏型地区实现创新激活的生成逻辑。研究发现,在纵向压力传导与横向政绩竞争所构成的制度环境下,为了打破多重治理任务与本地化资源不适配的矛盾,基层政府采取既契合上级政策要求又回应实际治理需要的创新方案以吸取上级政府的注意力分配,同时在上级政府加速先行标杆的示范创建效应下,凭借示范点吸取上级区别化的政策和特殊性的资源,进而使得资源匮乏型地区实现创新激活。本文对创新激活进行重新解读:其本质上是制度环境、上下互动与资源下沉三个要素组合式生成的结果,同时揭示了创新生成并不局限于本地资源,而是可以借助创新理念获得上级资源再分配。这在实践层面为欠发达地区、发展中国家的实践提供了可能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匮乏型地区 易地搬迁安置区 创新激活 上下互动 资源下沉
下载PDF
上边界煤柱对下采场应力分布规律影响数值模拟 被引量:9
6
作者 许斌 于凤启 +3 位作者 袁安营 田浩 徐文星 马伟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7-80,共4页
以鲍店煤矿六采区3#煤6204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下部采场的应力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得出随着工作面不断接近煤柱边缘超前支承压力峰值会逐渐增加。工作面处于煤柱下时超前支承压力远远大于采空区下的支承压... 以鲍店煤矿六采区3#煤6204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下部采场的应力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得出随着工作面不断接近煤柱边缘超前支承压力峰值会逐渐增加。工作面处于煤柱下时超前支承压力远远大于采空区下的支承压力,因此在有上层煤柱存在的情况下开采时要做好防冲预警和相应的预防措施,以防止冲击地压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部采空区 边界煤柱 下部采场 应力集中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