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略论白居易的家园意识 被引量:3
1
作者 李晓明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30-135,共6页
本文通过对白居易家园意识的分析 ,解析白居易在一生中不同时期的精神世界和一以贯之的价值理念 ,并由若干具象物看其精神寄托 ,论述其思想和行为的文化含义。
关键词 文学评论 唐代 诗歌 文化 价值理念 白居易 家园意识 精神生活 时空观念 思想 行为
下载PDF
走向日常生活的人道化——论卢卡奇与赫勒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 被引量:2
2
作者 杜红艳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5-19,共5页
20世纪以来,日常生活作为哲学研究的对象进入了研究的视野,在对人类生活现状的忧虑与反思中,处于不同生存背景和文化差异下的许多哲学家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聚集到了这一领域。其中,卢卡奇与赫勒都试图通过实现日常生活的人道化来克服人... 20世纪以来,日常生活作为哲学研究的对象进入了研究的视野,在对人类生活现状的忧虑与反思中,处于不同生存背景和文化差异下的许多哲学家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聚集到了这一领域。其中,卢卡奇与赫勒都试图通过实现日常生活的人道化来克服人类存在的危机,然而他们理论的视角却存在着差异,并且呈现出一种逻辑递进关系。卢卡奇试图运用科学和艺术打破日常生活自在的合类性,从而克服人性分裂的危机;而赫勒把日常生活批判从审美视野推向了生存视阈,她更关注日常生活结构的改变,旨在实现人的生存方式的变革。二人对日常生活的分析和批判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微观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卡奇 赫勒 审美视野 生存视阈 日常生活 人道化
下载PDF
“工农兵小说”:通俗外观下的生活隐喻——从赵树理《小二黑结婚》说起 被引量:3
3
作者 董之林 《长江学术》 2013年第4期5-14,共10页
在赵树理的小说创作中,《小二黑结婚》并不是一部"为政治服务"的样板之作。那些绵密的细节描写,作家对其讽喻色彩浓淡的把握,基层乡土社会人士对社会转型期微妙的感受,以及这感受所包含的生活隐喻,均有别于"工农兵小说&q... 在赵树理的小说创作中,《小二黑结婚》并不是一部"为政治服务"的样板之作。那些绵密的细节描写,作家对其讽喻色彩浓淡的把握,基层乡土社会人士对社会转型期微妙的感受,以及这感受所包含的生活隐喻,均有别于"工农兵小说"所倡导的政治品格。而赵树理对人物焦点的细致叙述和对写实小说现代含义的深入理解,也造成了理论界对其作品的某种政治误读。更为重要的是,一旦当我们承认理论概念的系统性、连贯性和因果性,并用这些概念来讲述现当代文学史的话,那么叙述就再也无法囊括和解释作品的多元性、差异性与增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农兵小说 视界 生活隐喻 文学史叙述
下载PDF
儒家“天人合一”观之价值意蕴的多重性 被引量:7
4
作者 李明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61-65,69,共6页
传统命题总是需要从时代角度,给予不断地重新挖掘和阐释而发现其“活”的精神。通过对“天”的破解和天人相“合”之条理与层面的梳理,可以揭示传统儒家“天人合一”观所隐涵的和合思维方式,以及由此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 传统命题总是需要从时代角度,给予不断地重新挖掘和阐释而发现其“活”的精神。通过对“天”的破解和天人相“合”之条理与层面的梳理,可以揭示传统儒家“天人合一”观所隐涵的和合思维方式,以及由此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心灵三大基本关系中形成的和谐的生态伦理价值、至善的社会道德价值和圆满的人生境界价值,从而能够为现代人揭开“天人合一”观古典、神秘的面纱把握其多重性价值意蕴,并藉此领悟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的基本精神与理论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 中国哲学 天人合一 生态伦理 社会道德 人生境界 思维方式
下载PDF
“视界融合”中的生命之流——中国20世纪新文学现代品格的动态考察 被引量:1
5
作者 黄曼君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0-109,共10页
本文将中国新文学看成是新文化的生命之流,并运用“视界融合”的阐释学观点,从本体特征、阐释形态与当下语境对新文学的生命系统进行了动态考察。论文认为,由于生命观具有本源性、容涵性、开放性和超越性的特点,因而便于克服中国新文学... 本文将中国新文学看成是新文化的生命之流,并运用“视界融合”的阐释学观点,从本体特征、阐释形态与当下语境对新文学的生命系统进行了动态考察。论文认为,由于生命观具有本源性、容涵性、开放性和超越性的特点,因而便于克服中国新文学研究中长期存在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形成多元共生、交融开放的视野。文章对新世纪到来前后几年间新文学研究的多种观点和建构进行了辨析,并提出了自己对新文学作为生命系统的建构和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界融合” 生命系统 立人 立美 经典联络
下载PDF
翻译中的期待视野 被引量:2
6
作者 汪小祥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14-17,共4页
因为文学作品的模糊性及读者生活经历不同,人们会对同部文学作品产生不同的期待视野。原作作者的真正意图,原作读者的期待视野和译作读者的期待视野三者之间的融合是判断译文好坏的一项重要标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努力摆脱期待视野的... 因为文学作品的模糊性及读者生活经历不同,人们会对同部文学作品产生不同的期待视野。原作作者的真正意图,原作读者的期待视野和译作读者的期待视野三者之间的融合是判断译文好坏的一项重要标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努力摆脱期待视野的束缚,重塑原作的模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待视野 生活经历 模糊性 翻译
下载PDF
智能生活视域下体验设计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洁 张瑢 田佳慧 《工业工程设计》 2022年第2期85-92,共8页
探索智能技术可能引发的社会问题,提出面向智能生活世界的体验设计原则。基于现象学“视域”和“生活世界”概念对比传统生活世界与智能生活世界中人与自然、社会、技术的关系,通过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探寻智能生活体验范式。智能生活世... 探索智能技术可能引发的社会问题,提出面向智能生活世界的体验设计原则。基于现象学“视域”和“生活世界”概念对比传统生活世界与智能生活世界中人与自然、社会、技术的关系,通过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探寻智能生活体验范式。智能生活世界形成了技术视域特征下的生活体验范式,交互过程逐渐表现出自然缺失、情感虚拟、行为固化、文化同化等现象,针对问题提出面向智能生活世界的体验设计原则,促进智能生活向善向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验设计 视域 生活世界 智能产品
下载PDF
朱子思想中的内在困境——由朱子哲学向阳明哲学衍化的可能性分析
8
作者 林丹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2-110,共9页
朱子思想原本有着对于生活境域、对于"形而上"与"形而下"之间的活境的深刻感受。然而,朱子终不能抵挡思想史上常有的现成化倾向,最终造成思想与生活、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割裂。王阳明思想的一个重大意义就是克服朱子... 朱子思想原本有着对于生活境域、对于"形而上"与"形而下"之间的活境的深刻感受。然而,朱子终不能抵挡思想史上常有的现成化倾向,最终造成思想与生活、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割裂。王阳明思想的一个重大意义就是克服朱子思想中这种内在的不协调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而上 形而下 生活境域 现象学
下载PDF
受众文化心理视域下的当代大片——以《英雄》、《画皮》为例
9
作者 方明星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66-72,共7页
中国大片于新世纪异军突起,在赢得越来越高票房收入的同时,其美誉度的每况愈下与之恰成对比。创作者的主观创造与受众主体接受之间构成了巨大矛盾;只有以受众为中心,从他们的文学期待视域与生活期待视域出发,才能创造出真正为受众喜闻... 中国大片于新世纪异军突起,在赢得越来越高票房收入的同时,其美誉度的每况愈下与之恰成对比。创作者的主观创造与受众主体接受之间构成了巨大矛盾;只有以受众为中心,从他们的文学期待视域与生活期待视域出发,才能创造出真正为受众喜闻乐见的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大片 审美期待视域 生活期待视域
下载PDF
人道主义中的视域融合——力冈《生活与命运》译本研究
10
作者 管玲玲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2-106,共5页
力冈译作《生活与命运》展示译者对原作核心精神之人道主义的理解及视域融合过程。在与他人的关系层面,译者性格及对读者前理解的兼顾等使译文以情入,以"去蔽"法揭示作者"把人当作人"的人道精神,因此译文富有感染... 力冈译作《生活与命运》展示译者对原作核心精神之人道主义的理解及视域融合过程。在与他人的关系层面,译者性格及对读者前理解的兼顾等使译文以情入,以"去蔽"法揭示作者"把人当作人"的人道精神,因此译文富有感染力。在与自我的关系层面,力冈的人生遭遇、译文序中所流露出的理性洞察力及"做一个人"的呼吁等前见因素,与原作人道主义精神之理性反思达至视域融合,故译文精准深刻。在与世界的关系层面,力冈的人生体验及其与上世纪80年代时代话语相一致的翻译实践与原作悲悯的宗教情怀化境融合,使译文悲凉抒情。译者对人道主义精神的理解及其翻译策略可以为大数据时代的文学翻译提供参照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冈 生活与命运 人道主义 视域融合
下载PDF
文学课接受——读者反应批评理论探究——以《生死场》为例
11
作者 周洁琼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第11期62-,64,共2页
汉语言文学专业中,文学课所占的比重很大。通过文学课的学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们在今后学习工作中的竞争力,面对人生时有一个积极乐观的态度。接受——读者反应批评理论是文学课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本文以《生死... 汉语言文学专业中,文学课所占的比重很大。通过文学课的学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们在今后学习工作中的竞争力,面对人生时有一个积极乐观的态度。接受——读者反应批评理论是文学课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本文以《生死场》为例,展示理论在文学课上的实际应用以及学生学习该理论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受——读者反应批评 《生死场》 期待视野 召唤结构
下载PDF
指向核心素养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意蕴辨读与行动路向 被引量:58
12
作者 袁丹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70-77,共8页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明确指出,跨学科主题学习是养成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聚焦核心素养的形成,实现跨学科主题学习,首先,需要关注知识边界的交错。在学科知识选择上,从“纵向知识深挖”走向“横向知识联结”;在知识教学...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明确指出,跨学科主题学习是养成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聚焦核心素养的形成,实现跨学科主题学习,首先,需要关注知识边界的交错。在学科知识选择上,从“纵向知识深挖”走向“横向知识联结”;在知识教学内容上,从“掌握学科知识”走向“获取知识结构化”;在知识教学取向上,从重视“学科知识价值”走向重视“学科育人价值”。其次,需要关注生活视界的聚合。在儿童生活观上,从“区隔的生活”走向“整全的生活”;在教学生活观上,从“虚空的生活”走向“情境的生活”;在个体生活观上,从“离身的生活”走向“具身的生活”。最后,需要关注共同体的教学实践。在实践主体上,从“个体”走向“共同体”;在实践理念上,从“被支配”走向“激活自我”;在实践对象上,从“知识世界”走向“意义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素养 跨学科主题学习 知识边界 生活视界 学习共同体
下载PDF
当代中国生命美学的历史贡献--与潘知常教授对话生命美学 被引量:1
13
作者 余萌萌 潘知常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7-13,共7页
当代中国的生命美学继承的是中国自古迄今的生命美学传统,西方的生命美学则是西方在近一二百年的一个全新美学探索。它们之间既“美美与共”又“各美其美”。西方生命美学始终未能意识到在宗教时代、科学时代之后的美学时代的莅临,当代... 当代中国的生命美学继承的是中国自古迄今的生命美学传统,西方的生命美学则是西方在近一二百年的一个全新美学探索。它们之间既“美美与共”又“各美其美”。西方生命美学始终未能意识到在宗教时代、科学时代之后的美学时代的莅临,当代中国的生命美学对此却已经有了充分的理论自觉;同时,西方生命美学较多关注的只是美学的批判维度,当代中国的生命美学却能够去进而关注美学的建构维度,并且对于在美学时代所亟待“按照美的规律”建构的世界也已经有了充分的理论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美学 生命视界 美学时代 建构维度
下载PDF
从《新原人》看冯友兰的理想人格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亚娟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8-10,共3页
冯友兰先生在《新原人》中所讲的人生的最高境界“天地境界”其实也是理想人格的型态。这里的天地境界是精神的创造,不是自然的的礼物,人必须自觉地用一种工夫,才能得到。这种理想人格的修养不仅需要对宇宙人生有最高的觉解即“致知”,... 冯友兰先生在《新原人》中所讲的人生的最高境界“天地境界”其实也是理想人格的型态。这里的天地境界是精神的创造,不是自然的的礼物,人必须自觉地用一种工夫,才能得到。这种理想人格的修养不仅需要对宇宙人生有最高的觉解即“致知”,还需要对此觉解的常注意即“用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友兰 人生境界 理想人格 修养
下载PDF
考虑车线匹配的电动公交多线路联合优化建模 被引量:1
15
作者 段梦媛 奇格奇 +1 位作者 关伟 徐笑涵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7-154,共8页
为研究电动公交的运营优化问题,本文考虑电池容量损耗,以车辆和线路匹配、车辆和电池的更新、车辆服务的车次数为决策变量,建立电动公交的生命周期成本优化模型。设计基于滚动时域调度优化方法,采用GUROBI软件对模型进行求解。以多条公... 为研究电动公交的运营优化问题,本文考虑电池容量损耗,以车辆和线路匹配、车辆和电池的更新、车辆服务的车次数为决策变量,建立电动公交的生命周期成本优化模型。设计基于滚动时域调度优化方法,采用GUROBI软件对模型进行求解。以多条公交线路运营数据为背景,对模型有效性进行测试。假设决策周期为20年,算例结果分析得出车辆和电池的最优更新方案,车辆和线路的匹配方案,车辆运营的车次数量方案,最优方案的生命周期成本为35.27×10^(7)$,车辆和电池更换次数分别为44和239。针对线路工作负荷大小、车辆与线路匹配策略等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考虑不同线路工作负荷的差异,设计优化的车辆与线路匹配策略可以减少车辆和电池的购置成本,提高电动公交企业运营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车辆线路匹配 电池容量衰减 滚动时域调度 全生命周期
下载PDF
儒学平民化的一次尝试——论泰州学派王艮的“百姓日用之学”
16
作者 杨生照 洪林(校对)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1-4,共4页
王艮出身平民,不是完全的学究型学者,所以他对于儒学的思考也是从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入手,提出了他自己的"百姓日用之学",强调圣人之学就是百姓日用之学,人们只需在其日常生活中体贴良知之天理,离却日常生活,无道可明。他的... 王艮出身平民,不是完全的学究型学者,所以他对于儒学的思考也是从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入手,提出了他自己的"百姓日用之学",强调圣人之学就是百姓日用之学,人们只需在其日常生活中体贴良知之天理,离却日常生活,无道可明。他的这一思想是儒学平民化的一次尝试,为儒学从少数精英学者之事向天下百姓皆可为之之事的过渡,为儒学在社会生活尤其是普通民众中的实现和普及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艮 百姓日用 境域 良知
下载PDF
关于“日常生活审美化”论争中的两个问题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明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2-55,共4页
考察关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讨论中的观点,提出两个问题加以讨论。其一,所谓"新的审美原则",其实不过是"快感说"的老调重弹,美并不等于感官快感,仅停留在感官快感层面只是处于人生的低级境界。日常生活审美化讨论中,... 考察关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讨论中的观点,提出两个问题加以讨论。其一,所谓"新的审美原则",其实不过是"快感说"的老调重弹,美并不等于感官快感,仅停留在感官快感层面只是处于人生的低级境界。日常生活审美化讨论中,审美主体在审美中的重要性被忽视了。其二,以"蛋糕上的酥皮"来比喻美与艺术的关系,是有问题的,包含了对于"美"以及美与艺术的关系的误解。这个错误的根源之一在于,对于西方学者的观点和命题缺乏反思和批判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生活审美化 蛋糕上的酥皮 人生境界
下载PDF
水平铅酸蓄电池 被引量:4
18
作者 许艳芳 司凤荣 +2 位作者 钱志刚 彭元亭 郑克文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3-35,共3页
介绍了水平铅酸蓄电池的研究现状、组成和结构特点。初步研究表明:水平铅酸蓄电池具有高比能、高比功率、快速充电的特点,但寿命较短。寿命已成为水平铅酸蓄电池实用化的主要制约因素。报导了40Ah水平铅酸蓄电池的试验结果,讨论了影响... 介绍了水平铅酸蓄电池的研究现状、组成和结构特点。初步研究表明:水平铅酸蓄电池具有高比能、高比功率、快速充电的特点,但寿命较短。寿命已成为水平铅酸蓄电池实用化的主要制约因素。报导了40Ah水平铅酸蓄电池的试验结果,讨论了影响水平电池寿命的3个关键因素———铅布的耐腐蚀性、各单格蓄电池的一致性、蓄电池的失水问题,指出只有突破寿命难关,水平铅酸蓄电池才有可能从研制阶段转为实用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铅酸蓄电池 铅布 循环寿命 铅酸蓄电池 单格蓄电池
下载PDF
前见:从历史走向生命深处——基于对伽达默尔诠释学的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韩苏桐 《昆明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88-94,共7页
在西方诠释学史上,前见曾是理解者获得文本原意的阻碍,是理性发展道路上的批判对象。而前见合法性的恢复则取消了前见与理解、理性的绝对对立,前见作为传统与人的生活相融合的产物,既具有它自身的历史性,又是理性得以发展的基础。前见... 在西方诠释学史上,前见曾是理解者获得文本原意的阻碍,是理性发展道路上的批判对象。而前见合法性的恢复则取消了前见与理解、理性的绝对对立,前见作为传统与人的生活相融合的产物,既具有它自身的历史性,又是理性得以发展的基础。前见合法性的恢复也促成了理解从认识论到生存论的转变:理解者的处境映照其生命现状,它促使理解者通过前见向历史寻求经验智慧,以解决其生存发展问题,理解者也沿着前见走在自我生命的实践道路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达默尔 诠释学 诠释学循环 生命关联 视域融合
下载PDF
探究生活化视界下的小学美术有效教学对策
20
作者 肖珊梅 《数码设计》 2019年第7期226-226,共1页
美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所以,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引领学生感悟生活,让学生们因此感受到美术在生活中的价值。另外,在小学美术教学课堂上,教师还应该积极开展与生活相关的美术活动,以此来增... 美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所以,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引领学生感悟生活,让学生们因此感受到美术在生活中的价值。另外,在小学美术教学课堂上,教师还应该积极开展与生活相关的美术活动,以此来增强美术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这样一来,学生们也能够对美术生活有着更强的熟悉感,进而使学生们能够在美术学习中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促使自身美术素养的有效提升。因此,这篇文章针对生活化视界下的小学美术教学展开了分析和讨论,并提出了相关的教学对策,希望以此来为相关的教育人员提供参考意见,共同促进小学美术教学的良好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化视界 小学美术 有效对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