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7篇文章
< 1 2 5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街道场所到城市区域:美国城市宜居性的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1
1
作者 蒋敏 刁游 卢峰 《中国城市林业》 2024年第2期152-158,共7页
“宜居性”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人本主义城市设计中的重要议题。区别于现代主义带有浓重乌托邦色彩的宏大城市构想,宜居性理论重点关注微小叙事和日常生活。文章通过详细梳理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宜居性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发展历程发现... “宜居性”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人本主义城市设计中的重要议题。区别于现代主义带有浓重乌托邦色彩的宏大城市构想,宜居性理论重点关注微小叙事和日常生活。文章通过详细梳理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宜居性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发展历程发现:1996年以前的宜居性研究聚焦于街道—场所尺度,包含两条研究脉络,即从安全的街道到复合型林荫大道和从交往的场所到公共领域的重塑;1996年以后,新城市主义理论的发展推动了“街道—社区—城市—区域”多尺度融合的宜居性研究和实践。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的宜居城市建设提出3点启示:以人为本,优化步行和公交系统;关注日常生活,鼓励公共参与;注重多尺度空间要素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宜居性 街道生活 人本主义城市设计 公共空间
下载PDF
论毕肖普诗歌中异化的日常生活及其救赎
2
作者 马红旗 张羽西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53,共10页
伊丽莎白·毕肖普的诗歌多以日常生活为主题。诗人通过对生活空间和生活实践的细致描写,揭示现代化对日常生活造成的异化。以毕肖普诗歌中呈现的日常生活为切入点,结合亨利·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有助于探究诗歌中异化... 伊丽莎白·毕肖普的诗歌多以日常生活为主题。诗人通过对生活空间和生活实践的细致描写,揭示现代化对日常生活造成的异化。以毕肖普诗歌中呈现的日常生活为切入点,结合亨利·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有助于探究诗歌中异化的日常生活及其救赎方式。毕肖普在诗歌中揭露并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与现代工业社会存在的种种虚伪与不公,并将艺术化的生活风格以及来自生活的梦境、想象与记忆作为可能救赎异化生活的途径。毕肖普在诗歌中塑造了一种崭新的理想生活秩序,试图重建现代人得以栖息的精神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丽莎白·毕肖普 日常生活 异化 救赎 空间
下载PDF
省域共同富裕水平测度、差异特征与空间收敛分析——基于PROMETHEE评价法的广东省城市数据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时朋飞 王梦君 +3 位作者 龙荟冰 田子业 李星明 杨毅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130,共19页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对于整体发展水平高且内部板块发展差距大的省市进行共同富裕水平评估与分析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在基于三生空间理论重新解构共同富裕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PROMETHEE评价法、泰尔指数、收敛模型对广东省...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对于整体发展水平高且内部板块发展差距大的省市进行共同富裕水平评估与分析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在基于三生空间理论重新解构共同富裕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PROMETHEE评价法、泰尔指数、收敛模型对广东省共同富裕水平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共同富裕水平处于上升态势,整体上呈现由珠三角向外围降低的半圆形空间格局,粤东、粤西、粤北的多数城市处于低低集聚区;广东省共同富裕水平的提升具有区域不均衡性,差距主要来源于区域间,但差距呈逐渐减小趋势,同时粤东、粤西组内差距明显;广东省共同富裕水平存在σ收敛、绝对与条件β收敛,4个区域的绝对β收敛速度与条件β收敛速度的位序格局具有迥异性,省域内部板块间追赶效应显著;广东省城市间共同富裕水平存在显著的正空间相关性,产业结构与基础设施对周边城市共同富裕水平具有提升作用,而对外开放程度抑制邻域城市共同富裕水平提升.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培育不同层级增长极+强化区域网络关联度,抑制负向作用+强化正向作用(外生变量),以此促进广东省尽快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三生空间理论 偏好顺序结构评估法 泰尔指数 空间收敛 广东省
下载PDF
日常生活实践视野下旅游型传统村落有机更新策略研究——以板梁村公共空间为例
4
作者 李伯华 任威 窦银娣 《华中建筑》 2024年第7期111-115,共5页
乡村振兴背景下,旅游开发成为传统村落发展的重要路径,但在旅游空间生产过程中也造成了日常生活异化等问题。该文阐释了日常生活实践视野下旅游型传统村落的有机更新逻辑,并通过参与观察和半结构式访谈对板梁村公共空间进行实证分析,提... 乡村振兴背景下,旅游开发成为传统村落发展的重要路径,但在旅游空间生产过程中也造成了日常生活异化等问题。该文阐释了日常生活实践视野下旅游型传统村落的有机更新逻辑,并通过参与观察和半结构式访谈对板梁村公共空间进行实证分析,提出了系列有机更新策略,以期为旅游型传统村落的更新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有机更新 日常生活实践 公共空间
下载PDF
日常的温暖:“为人”的公共空间
5
作者 庄宇 吴景炜 吴睎 《城市规划》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8-56,共9页
后疫情时代背景下,我国城市建设中尤其需要重视“以人为本”的规划设计,实现环境品质的精细化提升。文章针对快速建设中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重宏大叙事、轻日常使用的现象,通过问题和症结解析,强调公共空间营造需顺应时代发展下的新... 后疫情时代背景下,我国城市建设中尤其需要重视“以人为本”的规划设计,实现环境品质的精细化提升。文章针对快速建设中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重宏大叙事、轻日常使用的现象,通过问题和症结解析,强调公共空间营造需顺应时代发展下的新需求新动向,突出“为人”的初心,成就“日常温暖”的公共场所,并提出了“径、空、用、场”四项关键原则,即“步行力可及、空间好体验、日常多功用、场所有归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共空间 公共生活 以人为本 步行可达 空间品质 功能使用 场所营造
下载PDF
城市更新的参与式治理:从物质空间到社会空间
6
作者 张俊 《上海城市管理》 2024年第2期12-19,共8页
从全生命周期关注城市更新已引起政策和实践的重视,但现有研究多关注城市更新的空间建设和实现阶段,对于城市更新空间的后续维护和使用阶段却相对较少关注。通过对上海社区层面的微更新、街区层面的生活圈建设、城市层面的滨江滨河空间... 从全生命周期关注城市更新已引起政策和实践的重视,但现有研究多关注城市更新的空间建设和实现阶段,对于城市更新空间的后续维护和使用阶段却相对较少关注。通过对上海社区层面的微更新、街区层面的生活圈建设、城市层面的滨江滨河空间贯通等三个层次案例的分析发现,城市更新是否带来期待的社会效果不仅取决于物质空间建设,还取决于是否通过参与式治理形成了有序的社会空间。物质空间的建设可在短时间内完成,但有序社会空间的形成需要较长时间的磨合和探索。从城市更新到美好生活需要重视物质空间供给后引发的社会空间问题,以参与式治理推动城市更新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参与式治理 物质空间 社会空间 全生命周期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时空维度下管窥冰心现代散文中女性的生命体验
7
作者 段俊 赵晓霞 《昌吉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7-72,共6页
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是冰心散文创作逐渐走向成熟的阶段。这一时期冰心的散文创作寄予了她对于现代女性命运和生命体验的关注与思索。女性作家的身份使得冰心在思考时间与空间时,呈现显著的性别视点。冰心的散文体现了个体的性别经验,... 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是冰心散文创作逐渐走向成熟的阶段。这一时期冰心的散文创作寄予了她对于现代女性命运和生命体验的关注与思索。女性作家的身份使得冰心在思考时间与空间时,呈现显著的性别视点。冰心的散文体现了个体的性别经验,同时也触及了时代浪潮下女性的群体经验。从时空维度出发,可以窥探到冰心对于女性生命存在、生存处境等方面的深度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心 散文 时空 女性 生命体验
下载PDF
高品质校园学习空间的构建:生活世界的视角 被引量:2
8
作者 程建坤 严从根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60,共10页
学习空间的科学化引发了校园学习空间的客体化、空间布局区隔化和空间设计的标准化等问题,导致学生的空间安全感不足,归属感缺乏,获得感弱化。基于生活世界构建高品质的校园学习空间是缓解学习空间科学化危机的有效途径。基于生活世界... 学习空间的科学化引发了校园学习空间的客体化、空间布局区隔化和空间设计的标准化等问题,导致学生的空间安全感不足,归属感缺乏,获得感弱化。基于生活世界构建高品质的校园学习空间是缓解学习空间科学化危机的有效途径。基于生活世界的高品质学习空间,在本体上具有非结构性和动荡性的特点,在关系上让学习者寓于学习空间之中,在功能上致力于筹划并实现学习者生命可能性,为学生提供积极的情感体验。构建高品质的校园学习空间要放弃对空间科学化的迷恋,回归基于生活世界的学习空间;要打破学习空间的边界,增强灵活性和开放性;将空间权利返回给学生,打造个性化学习空间,以增强学生的空间安全感、归属感和获得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世界 学习空间 安全感 归属感 获得感
下载PDF
耦合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南京市“三生”空间多情景模拟
9
作者 陈振 郭杰 +2 位作者 张雪微 何鸿飞 欧名豪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3-394,共12页
[目的]阐明区域景观生态安全格局与“三生”空间多情景模拟的耦合过程,为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提供参考。[方法]将包含防洪、水土保持、生物保护和游憩等重要生态过程的综合景观生态安全格局作为约束条件耦合到FLUS... [目的]阐明区域景观生态安全格局与“三生”空间多情景模拟的耦合过程,为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提供参考。[方法]将包含防洪、水土保持、生物保护和游憩等重要生态过程的综合景观生态安全格局作为约束条件耦合到FLUS模型中,设置农业空间优先、工业和生活空间优先、生态空间优先和三生空间均衡发展4类情景,预测了规划目标年(2025年和2035年)不同情景下“三生”空间结构与布局状况。[结果]南京市低、中、高安全水平生态用地规模分别为1537.41,2576.85,2928.59 km^(2),占比23.34%,39.12%,44.46%;相较其他3种情景,“三生”空间均衡发展情景下,维持中等水平的生态安全,各类空间变化趋势整体较为缓和,到2025年和2035年,生产空间基本维持现有水平,仅增加2.09,2.02 km^(2),生活空间增幅相对有限,分别为28.55,46.27 km^(2),生态空间缩减幅度有所放缓,分别为30.64,48.29 km^(2),该情景在满足经济发展对建设用地需求的同时,也能兼顾粮食安全和生态保护的要求,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结论]以“三生”空间均衡发展为目标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有利于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景观生态安全格局 FLUS模型 情景模拟
下载PDF
空间生命学科发展战略研究
10
作者 赵玉芬 华跃进 +7 位作者 李一良 孙野青 姚伟 郑慧琼 郝记华 应见喜 陈宇综 田兵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7-399,共13页
空间生命学科是一门致力于研究在空间环境条件下生命起源、演化及其分布,生命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该学科从理论和实验两个层面深入探讨生命起源和早期演化机制,同时也探索地外天体生命的宜居性、存在形式等基本科学问题.随着中国空间站... 空间生命学科是一门致力于研究在空间环境条件下生命起源、演化及其分布,生命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该学科从理论和实验两个层面深入探讨生命起源和早期演化机制,同时也探索地外天体生命的宜居性、存在形式等基本科学问题.随着中国空间站、嫦娥工程和天问系列等大科学计划的实施,中国空间生命科学研究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阶段.本文对空间生命领域的发展态势进行了梳理,提炼出了中国未来空间生命学科的重点发展领域,并针对学科布局进行优化,旨在推动空间生命科学研究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生命 生命起源 生命探索 发展态势 战略规划
下载PDF
“三生空间”视角下古黄村空间实证研究
11
作者 张炜怡 许璟 +2 位作者 罗稳涛 周争光 曹灵 《山西建筑》 2024年第6期25-28,共4页
以黟县古黄村为例,利用GIS技术和实地调查走访、拍照记录等方式进行调研,收集信息并将当前的土地利用分类现状与“三生空间”理论相结合,对古黄村的三生空间进行分类识别,构建传统村落“三生空间”用地的分类体系,有助于描绘传统村落“... 以黟县古黄村为例,利用GIS技术和实地调查走访、拍照记录等方式进行调研,收集信息并将当前的土地利用分类现状与“三生空间”理论相结合,对古黄村的三生空间进行分类识别,构建传统村落“三生空间”用地的分类体系,有助于描绘传统村落“三生空间”格局,针对我国目前不同的传统村落类型提出相应的空间保护的发展经验和策略,并从侧面论述了村落“三生空间”体系的构建在传统村落保护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古黄村 传统村落保护
下载PDF
从里坊街巷到完整社区:我国社区的模式演变、规划实践及趋势展望
12
作者 韩帅 袁奇峰 +1 位作者 李如如 王彦开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4-83,共10页
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中国社区历史脉络与现代社区演化路径的纵贯研究较为缺乏,作为新时代城乡社区建设行动指南的完整社区亦尚未建立适切的理论框架。为了更系统地剖析从古至今中国社区发展的历史和特点,基于文献研... 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中国社区历史脉络与现代社区演化路径的纵贯研究较为缺乏,作为新时代城乡社区建设行动指南的完整社区亦尚未建立适切的理论框架。为了更系统地剖析从古至今中国社区发展的历史和特点,基于文献研究与规划实践解读,构建一个理解中国社区演进的综合框架:从国家与社会视角分析古今社区的重要模式演变,从制度与生活视角解析建国以来社区的发展转型,从行为与空间视角剖析近年来社区的规划治理实践。鉴于此,文章进一步提出基于“制度—行为—空间”三位一体的完整社区理论分析框架。研究认为,唐宋之际从里坊制到街巷制,表征为传统基层社会从国家中的社会转向社会中的国家;改革开放以来从单位制到社区制,意味着现代社区从国家全能管控转向社会有限自组织;现代社区从单位大院、居住小区到完整社区的转变,表明社区发展的底层逻辑从制度支配生活转向生活倒逼制度生活化。最后,指出完整社区应是公共服务均等、居民生活满意、治理制度良善三个维度高质均衡的城市社会单元,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社区的一种理想图景,希冀对未来社区的理论建构与规划实践有所助益与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区 国家与社会 制度与生活 行为与空间 完整社区
下载PDF
基于“三生”空间的天长市土地利用时空格局及驱动因素分析
13
作者 刘敬杰 张富申 +2 位作者 周林波 周宇 赵欣雨 《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30-37,共8页
厘清“三生”空间土地利用的时空演变格局,探明驱动因素,为国土空间规划、土地利用转型提供科学依据。以天长市为研究区域,采用2009—2018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借助土地利用转移矩阵、重心迁移等模型,测算研究区土地利用动态度及土... 厘清“三生”空间土地利用的时空演变格局,探明驱动因素,为国土空间规划、土地利用转型提供科学依据。以天长市为研究区域,采用2009—2018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借助土地利用转移矩阵、重心迁移等模型,测算研究区土地利用动态度及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探究土地利用转型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三生”空间总体呈现“一增一稳一减”的特点,生产空间面积增长11.68 km 2,生活空间面积相对稳定,生态空间面积缩减了12.44 km 2,其中,农业生产用地一直保持持续增长态势,主要源于农村生活用地和水域生态用地的转入;2)工矿生产用地和城镇生活用地的空间集聚最为明显,其重心逐步向东南方向迁移;3)以2014年为界,天长市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前期为0.22%,后期为0.13%,其中,工矿生产用地和城镇生活用地的单一动态度增速最为明显,前期分别为2.95%与5.96%,后期分别为2.73%与1.73%,而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增长1.13;4)人口、已建成水库总库容、建成区面积等因素对天长市“三生”空间的土地利用变化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土地利用转型 时空格局 驱动因素
下载PDF
基于类对比簇分配异构迁移学习的空间滚动轴承寿命阶段识别
14
作者 刘峰良 李锋 +2 位作者 汤宝平 汪永超 田大庆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6-266,共11页
针对变工况条件下因样本数据分布差异大、可训练用样本较少以及不同寿命阶段样本数量不均等造成的空间滚动轴承寿命阶段识别准确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无监督迁移学习方法--类对比簇分配异构迁移学习(CAHTL)。在CAHTL中,通过异构迁移学... 针对变工况条件下因样本数据分布差异大、可训练用样本较少以及不同寿命阶段样本数量不均等造成的空间滚动轴承寿命阶段识别准确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无监督迁移学习方法--类对比簇分配异构迁移学习(CAHTL)。在CAHTL中,通过异构迁移学习将历史工况下少量有类标签样本和当前工况的无类标签样本(即待测样本)迁移到公共特征空间内,使得不同工况样本之间的分布差异最小化;利用源域聚类簇点构建目标域样本特征的正负样本实现两域样本的数量再分配,再对两域正负样本进行对比学习以使待测样本分类性更好;通过计算待测样本与聚类簇点的相似度完成待测样本分类,且该分类过程无需参数学习,因此可避免样本不均等情况下对于不同寿命阶段样本识别准确率差距过大和在少有类标签训练样本情况下网络出现过拟合的问题;利用随机梯度下降和动量更新对CAHTL参数进行不同步更新,以保持样本特征的一致性并提高CAHTL的收敛速度。CAHTL可利用空间滚动轴承历史工况下的少量、非均等的已知寿命阶段的训练样本对当前工况的待测样本进行较高精度的寿命阶段识别。空间滚动轴承寿命阶段识别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迁移学习 对比学习 动量更新 空间滚动轴承 寿命阶段识别
下载PDF
2000-2020年莱州湾海岸带“三生”空间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15
作者 刘一凡 王敏 刘淑敏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64-174,共11页
探究“三生”空间时空变化是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依据。选取2000-2020年莱州湾海岸带三期土地利用数据,构建“三生”空间分类体系,采用转移矩阵、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等方法进行探究“三生”空间动态变化过程,运用地... 探究“三生”空间时空变化是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依据。选取2000-2020年莱州湾海岸带三期土地利用数据,构建“三生”空间分类体系,采用转移矩阵、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等方法进行探究“三生”空间动态变化过程,运用地理探测器工具分析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莱州湾海岸带生活空间面积扩张明显,生态空间面积缩减,沿岸滩涂面积呈逐年增加趋势;2)“三生”空间面积转移量递增,以生产空间向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向生产空间转移为主,其时空分布均衡度差异增大,生活和生产空间分布较均衡,生态空间分布相对不均衡;3)莱州湾海岸带“三生”空间格局演变受多因素的共同影响,自然环境因素主要影响生态空间的格局演变,人均GDP、城市绿化覆盖率和第一产业占比对“三生”空间整体变化影响力较强;“三生”空间各因子交互后的影响力大于单因子的单独作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影响因素 地理探测器 时空演变 莱州湾
下载PDF
社区自理老年人生活空间受限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16
作者 任影 于卫华 +6 位作者 张利 张海燕 郑俊俊 汪洋 张雨溪 杨侠 邓曼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0-115,共6页
目的 调查社区自理老年人生活空间受限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68名合肥市社区自理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生活空间测评量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 目的 调查社区自理老年人生活空间受限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68名合肥市社区自理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生活空间测评量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中文版进行调查。结果 社区自理老年人生活空间受限发生率为42.2%。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人格类型、是否使用辅助工具、认知功能是社区自理老年人生活空间受限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社区自理老年人的生活空间受限发生率较高。医护人员应加强对社区自理老年人生活空间受限的早期筛查与识别,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以改善自理老年人的生活空间状况,提升其晚年生活幸福感,促进健康老龄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社区 自理能力 生活空间受限 认知功能 辅助工具 人格类型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主体·空间·行动:民俗主义视角下民俗体育传承的思考
17
作者 李文鸿 赖炳森 李雪 《嘉应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84-90,共7页
民俗主义是民俗文化脱离原生环境后,以艺术化、商业化等适应社会之变的现象.民俗体育以草根性、传统性和地方性为核心特征,是以身体运动技艺呈现、为一定区域普通民众所世代传承的民间体育文化形态.因置身当下民俗主义之中,民俗体育传... 民俗主义是民俗文化脱离原生环境后,以艺术化、商业化等适应社会之变的现象.民俗体育以草根性、传统性和地方性为核心特征,是以身体运动技艺呈现、为一定区域普通民众所世代传承的民间体育文化形态.因置身当下民俗主义之中,民俗体育传承应以顺应时变、扩大传承群体和生存空间为旨归,需要在传承的主体—空间—行动框架下予以思考.具体而言:传承主体是由传者、承者和支持者等构建的完整人际生态,担负承续和光大技艺的双重任务,以重新融入当下社会为前提;传承主体需要主动建构适宜生存的新空间,从文化观念、文化符码、文化记忆等方面融入城乡文化共同体;具体行动上,传承主体应以兼职传承再嵌入日常生活,以社会资本的充分利用融入当下社会结构,以实质性传统传续化解传统与现代、城市与乡村等二元对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体育 民俗主义 传承主体 空间 日常生活
下载PDF
日常生活实践视角下的文化消费空间生产机制研究--以厦门沙坡尾为例
18
作者 黄培灿 洪世键 《城市建筑》 2024年第1期122-127,共6页
在消费社会和存量规划时代的双重背景下,我国出现文化消费空间的旧城改造模式。以“空间生产”和“日常生活实践”理论为基础,选取厦门沙坡尾地区作为案例,利用“战略—战术”的理论框架,分析在政府、资本主导下的文化消费空间生产及其... 在消费社会和存量规划时代的双重背景下,我国出现文化消费空间的旧城改造模式。以“空间生产”和“日常生活实践”理论为基础,选取厦门沙坡尾地区作为案例,利用“战略—战术”的理论框架,分析在政府、资本主导下的文化消费空间生产及其背后的规训机制;并探究原住居民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塑造表征性空间,形成对空间表象的反规训机制。研究发现,权力和资本利用空间管控、行为监视、条文纪律的支配手段主导空间的生产,属于“战略”层面;原住居民通过日常生活的嵌入、抵制、反蚀和再生等方式达到反规训的目的,参与到空间生产活动中,属于“战术”层面。但当文化消费空间被大量生产出来时,资本逻辑战胜空间,并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生产 日常生活实践 文化消费空间 战略 战术
下载PDF
制度与生活视角下封建社会时期的街区空间演变研究
19
作者 张洪恩 刘紫玥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47,共6页
街区作为城市空间构成的基本单元,承载着社会治理内涵和居民日常生活。文章以城市空间治理为切入点,通过构建“制度与生活”的分析框架,回顾了封建社会发展中街区空间的演变历程,进一步展开分析了空间变革的3个关键节点,即里坊分区空间... 街区作为城市空间构成的基本单元,承载着社会治理内涵和居民日常生活。文章以城市空间治理为切入点,通过构建“制度与生活”的分析框架,回顾了封建社会发展中街区空间的演变历程,进一步展开分析了空间变革的3个关键节点,即里坊分区空间、厢坊多元空间和街坊复合空间,并归纳总结了传统街区空间变革的技术逻辑、目标导向和运作机制,以期为今后探索适应本土化需求的街区空间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与生活 街区空间 演变 社会治理
下载PDF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居家生活空间纵向变化及潜在剖面分析
20
作者 赵洪 《上海护理》 2024年第6期16-20,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居家生活空间纵向变化特征,并分析其潜在剖面类别和影响因素。方法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收治于上海市浦东新区老年医院心内科的110例住院老年C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居家生活空间纵向变化特征,并分析其潜在剖面类别和影响因素。方法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收治于上海市浦东新区老年医院心内科的110例住院老年C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生活空间评估量表(LSA)对其进行调查,并采用Mplus 8.3软件对其居家生活空间特征进行潜在剖面分析,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CHF患者生活空间潜在类别影响因素。结果老年CHF患者生活空间剖面分为生活空间持续受限组(n=33)、生活空间部分改善组(n=62)和生活空间显著改善组(n=15)3个潜在类别;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独居是老年CHF患者生活空间部分改善的影响因素(均P<0.05),年龄、认知功能障碍是老年CHF患者生活空间显著改善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老年CHF患者居家生活空间存在异质性,可分为3个潜在类别,年龄、独居和认知功能障碍等因素对生活空间的改善有显著影响。医护人员应在老年CHF患者出院前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居家心脏康复方案指导,尤其为独居和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培训,以提升其居家生活空间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慢性心力衰竭 生活空间 纵向变化 潜在剖面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