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彝族《指路经》“崇生拒死”的生命美
1
作者 白伟伟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24-35,共12页
彝族《指路经》蕴含一种“崇生拒死”的生命美。死亡与死亡意识是《指路经》“崇生拒死”生命美的现实起点与逻辑起点。《指路经》对“本源”生命的珍视是其“崇生拒死”生命美的重要表征。《指路经》“崇生拒死”生命美的核心表征是去... 彝族《指路经》蕴含一种“崇生拒死”的生命美。死亡与死亡意识是《指路经》“崇生拒死”生命美的现实起点与逻辑起点。《指路经》对“本源”生命的珍视是其“崇生拒死”生命美的重要表征。《指路经》“崇生拒死”生命美的核心表征是去往“祖界”。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与文化的交流融合,《指路经》拓展出“崇生拒死”生命美的“功绩”“延寿”“化生”“转世”和“存名”等多重向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指路经》 “崇生拒死” 生命美
下载PDF
藏族大学生精神信仰现状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宋兴川 乐国安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136-139,共4页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1100名藏族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藏族大学生精神信仰存在如下特点:藏族大学生社会信仰占优势,其次为超自然信仰,最后是实用信仰。藏族大学生二级信仰由高到低依次排列为生命崇拜、国家主义、民族主义、宗教信仰、政...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1100名藏族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藏族大学生精神信仰存在如下特点:藏族大学生社会信仰占优势,其次为超自然信仰,最后是实用信仰。藏族大学生二级信仰由高到低依次排列为生命崇拜、国家主义、民族主义、宗教信仰、政治信仰、家庭主义、家族崇拜、神灵崇拜和金钱崇拜。这说明藏族大学生更重视生命崇拜,金钱崇拜则处于次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大学生 精神信仰 社会信仰 超自然信仰 生命崇拜
下载PDF
生之意志的最后温存——论岜沙苗寨的生命教育 被引量:7
3
作者 陈发政 元晓雁 倪进春 《贵州文史丛刊》 CSSCI 2011年第1期97-101,共5页
在地球某个角落,生活在林荫中的一群人用他们的行动和习俗演绎着对神的虔诚,对祖先的眷念及对生命的特殊理解。他们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个枪族部落,大树的民族。他们过着大部分中国人所向往的桃源生活,享受着现代人已久违的那份清淡与宁静... 在地球某个角落,生活在林荫中的一群人用他们的行动和习俗演绎着对神的虔诚,对祖先的眷念及对生命的特殊理解。他们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个枪族部落,大树的民族。他们过着大部分中国人所向往的桃源生活,享受着现代人已久违的那份清淡与宁静。这就是至今仍信仰着人树同体的贵州从江县岜沙苗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岜沙苗寨 神树崇拜 生命 教育
下载PDF
论楚淮文化对道家生命观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李霞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5-29,共5页
生命观念是道家文化的核心观念,道家生命观的形成与楚淮文化的影响密不可分。道家文化发源地淮河流域独特的自然环境决定了老子等道家奠基者特有的理论兴趣和致思方向,这就是对生命的产生和存在颇为关注,从而为其生命观的形成提供了必... 生命观念是道家文化的核心观念,道家生命观的形成与楚淮文化的影响密不可分。道家文化发源地淮河流域独特的自然环境决定了老子等道家奠基者特有的理论兴趣和致思方向,这就是对生命的产生和存在颇为关注,从而为其生命观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土壤。从文化背景来看,淮河流域在春秋战国时期属于楚文化圈。楚淮文化的根本特征之一是具有浓厚的生命意蕴,这在其宗教信仰、风俗习尚和文化特质中均有明显反映。这种文化的长期浸染使得老子等道家代表人物具有浓烈的生命关怀,由此而导致了道家生命观念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流域 楚淮文化 道家 生命观 太一崇拜
下载PDF
沈从文与“战国策派”关系考辨 被引量:5
5
作者 李扬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1-48,共8页
沈从文与"战国策派"的关系问题一直困扰着现代文学研究界:1949年,他因"战国策派"的身份而受到不公正对待;1980年后,却又被诸多研究者排除在该流派之外。虽然沈从文与"战国策派"成员在"文化形态史观&... 沈从文与"战国策派"的关系问题一直困扰着现代文学研究界:1949年,他因"战国策派"的身份而受到不公正对待;1980年后,却又被诸多研究者排除在该流派之外。虽然沈从文与"战国策派"成员在"文化形态史观"、"英雄崇拜"和"五四运动"的评价诸问题上存在着明显的分歧,但在思想、创作层面又有着很多相通的地方。他不但是《战国策》的一个比较活跃的编者和作者,同时在"国家至上"、"文化反思"与"生命崇拜"等问题上,也与这一流派成员的核心理念有着诸多内在一致之处。在这个意义上讲,沈从文应该被看作是"战国策派"的一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战国策派 文化反思 生命崇拜
下载PDF
娱神与娱人的想象性情感表现——审美人类学视野中的东巴舞 被引量:12
6
作者 陈正勇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3-37,共5页
东巴舞蕴涵着丰富的图腾文化、巫术文化、神话文化,欲寻找其源头,不应仅仅局限于其"近亲"——民间舞蹈和其"近邻"——本教、佛教、道教等宗教舞蹈,而应该走得更深更远,到先民们朦胧的意识深处去寻找。因此,运用文... 东巴舞蕴涵着丰富的图腾文化、巫术文化、神话文化,欲寻找其源头,不应仅仅局限于其"近亲"——民间舞蹈和其"近邻"——本教、佛教、道教等宗教舞蹈,而应该走得更深更远,到先民们朦胧的意识深处去寻找。因此,运用文化人类学、审美人类学、美学等方法,从图腾文化的视阈探寻蕴涵丰富的东巴舞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从共时和历时两个维度探寻它的起源并探究它如何从实际活动的、文化的舞蹈转化成神性的、审美的舞蹈,也将对我们窥视纳西先民的心灵世界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人类学 东巴舞 生命意识 敬仰意识 图腾审美
下载PDF
沪上外来流动穆斯林群体的精神生活——关于上海周边区县伊斯兰教临时礼拜点的考察与反思 被引量:6
7
作者 葛壮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48-157,共10页
目前沪上临时礼拜点所具有的共同特征,表明了流动穆斯林群体构成的民族性和职业的相对单一性;而相关设施的简陋和局促,暴露出相应的弊端和隐患。至于缺乏政府认可的特点,又随时令这些临时礼拜点面临遭到取缔的可能性。近年来上海市伊斯... 目前沪上临时礼拜点所具有的共同特征,表明了流动穆斯林群体构成的民族性和职业的相对单一性;而相关设施的简陋和局促,暴露出相应的弊端和隐患。至于缺乏政府认可的特点,又随时令这些临时礼拜点面临遭到取缔的可能性。近年来上海市伊斯兰教发展的轨迹和变化主要有重心转移、反客为主、外宾渐增、社群之别、遍地开花等情况。而由西北各省来沪的流动穆斯林融入都市主流社会后,在文化适应、城市管理、子女教育、宗教信仰、社会维稳等层面上的隐患有待消弭。了解都市伊斯兰教文化在嬗变过程中衍生的社会现象,以及探索在管理实践中妥善地处理好问题,能更好地促进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及维护社会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穆斯林 精神生活 临时礼拜点
下载PDF
以生命为神明——戴·赫·劳伦斯的生命哲学思想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程悦 邹静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321-325,共5页
主要研究劳伦斯的三部非文学类著作,即《天启》《心理分析与无意识》与《无意识幻想曲》,认为这三部著作的总体思想是其独特的生命哲学,并归纳出该生命哲学的四个基本要点:生命的核心地位、生命的有机性、生命的个体性、生命的开放性。
关键词 生命哲学 《天启》 《心理分析与无意识》 《无意识幻想曲》
下载PDF
论仫佬族民歌的黑暗意识及其文化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苏桂宁 吴静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4-130,共7页
仫佬族民歌的黑暗意识具体表现为对黑暗事物尤其是对死亡的忧惧,对光明的崇拜与向往,以及将黑暗视为具有生命属性的时空。它的形成与仫佬族的诗性思维、非理性生命观以及独特的自然环境与居住空间有关。黑暗意识是仫佬族人的心灵习性,... 仫佬族民歌的黑暗意识具体表现为对黑暗事物尤其是对死亡的忧惧,对光明的崇拜与向往,以及将黑暗视为具有生命属性的时空。它的形成与仫佬族的诗性思维、非理性生命观以及独特的自然环境与居住空间有关。黑暗意识是仫佬族人的心灵习性,是民族文化的根与魂,它不仅使仫佬族人面对黑暗与恶劣生存条件时实现了诗意的栖居,还提升了仫佬族民歌的审美格调,使其自然意象和道德意象都表现出崇高的审美个性。对黑暗意识的追寻正是一次仫佬族古老精神文明的寻根之旅,是当前该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仫佬族现代文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仫佬族 黑暗意识 诗性思维 生命崇拜 崇高
下载PDF
中西蛇文化的神话解读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艳 黄瑛 《科教文汇》 2013年第1期98-99,共2页
虽然中西方具有两种不同地域特征、不同生产方式与经济方式,中西方对蛇仍具有相似的神话表达,这是因为特定条件下人类思维方式的一致性:寄希望透过动物实现对自身力量的提升,而对这种动物品行的解读,则是当时人们为当时自身认识和环境... 虽然中西方具有两种不同地域特征、不同生产方式与经济方式,中西方对蛇仍具有相似的神话表达,这是因为特定条件下人类思维方式的一致性:寄希望透过动物实现对自身力量的提升,而对这种动物品行的解读,则是当时人们为当时自身认识和环境条件所限,对自身无法实现的愿望的神话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文化 神话 生殖崇拜 生命崇拜
下载PDF
宪法认识论批判 被引量:1
11
作者 江国华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5-70,共6页
宪法认识论是人们对于宪法现象的认知视角、评判逻辑和思维方式的总称。自近代以来,受科学认识论的支配,求真主义成为宪法认识论的唯一诉求。伴随着回归生活世界的时代呼唤,科学认识论主宰宪法认识世界的时代宣告瓦解,回归于人的生活世... 宪法认识论是人们对于宪法现象的认知视角、评判逻辑和思维方式的总称。自近代以来,受科学认识论的支配,求真主义成为宪法认识论的唯一诉求。伴随着回归生活世界的时代呼唤,科学认识论主宰宪法认识世界的时代宣告瓦解,回归于人的生活世界,在认识论上实现从物本主义到人本主义、从理论逻辑到实践逻辑、从一元独立到多元并存的三重转变也因此成为当代宪法学的基本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认识论 生活认识论 人本主义 物本主义
下载PDF
撮泰吉:祭祀化的祖先崇拜与形象化的彝族生命史诗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祯 苏涛 《遗产与保护研究》 2016年第6期62-67,共6页
撮泰吉在彝族文化事项中是一种古老而神秘的祭祀表演,它产生于贵州威宁县洛戛彝寨。撮泰吉祭祀活动,是一种集祭祀、祖先、神灵、迁徙、耕作、种子、生殖、丰收、史诗、欢庆、祭扫等信仰与一体的文化混合体。同时撮泰吉祭祀活动的古老性... 撮泰吉在彝族文化事项中是一种古老而神秘的祭祀表演,它产生于贵州威宁县洛戛彝寨。撮泰吉祭祀活动,是一种集祭祀、祖先、神灵、迁徙、耕作、种子、生殖、丰收、史诗、欢庆、祭扫等信仰与一体的文化混合体。同时撮泰吉祭祀活动的古老性和传承沿袭,又透露出作为戏剧表演的古老,它与祭祀活动的紧密相偎,可以看出彝族戏剧发生的轨迹,这也是不同民族戏剧发生所经历的共生过程和普遍性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撮泰吉 祭祀 祖先崇拜 戏剧 生命史诗
下载PDF
伦理学的二次根本性转折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梅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20-24,共5页
人类生存方式所经历的每一次重大转折最终都体现在伦理学层面上。从伦理学创生发展到今天 ,其主要关注的是从人与人的关系角度考虑问题 ,大体走过了敬畏神灵、敬畏人类到敬畏万物这一过程。考察伦理学的整个发展历程并适应现实发展的需... 人类生存方式所经历的每一次重大转折最终都体现在伦理学层面上。从伦理学创生发展到今天 ,其主要关注的是从人与人的关系角度考虑问题 ,大体走过了敬畏神灵、敬畏人类到敬畏万物这一过程。考察伦理学的整个发展历程并适应现实发展的需要 ,必须全面认识伦理学的二次根本性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学 人类中心主义 敬畏生命
下载PDF
《诗经》植物意象与女性关系管窥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琨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39-41,共3页
文章从《诗经》中出现的比兴手法入手,探究诗歌中出现的植物所代表的特殊含义和本质内涵,从而归纳出其中的植物意象与女性之间的内在联系。与此同时,本文还试图从生命意识和生殖崇拜两方面来探究产生这种内在联系的深层原因。
关键词 植物意象 生命意识 生殖崇拜
下载PDF
祖先崇拜:支撑乡村生活秩序的传统宗教内核 被引量:13
15
作者 夏当英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9-128,共10页
祖先崇拜是儒释道等中国传统宗教与乡村社会生活秩序互构的内核。以祖先崇拜为代表的传统宗教伦理一直是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的相对稳定因素,并成为乡村生活秩序的内生性基础力量。在现代乡村生活秩序中,祖先信仰主要体现为:宣扬"祖先... 祖先崇拜是儒释道等中国传统宗教与乡村社会生活秩序互构的内核。以祖先崇拜为代表的传统宗教伦理一直是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的相对稳定因素,并成为乡村生活秩序的内生性基础力量。在现代乡村生活秩序中,祖先信仰主要体现为:宣扬"祖先"和"孝"的理念、以家庭家族为单位完成敬祖仪式、构筑乡村社会的权力场域。对祖先崇拜进行适当制度化建构是协调国家、社会和宗教关系的很好途径,也有利于建立以内生秩序为导向的低成本乡村自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祖先崇拜 乡村生活秩序 中国传统宗教
下载PDF
中国古代的树木崇拜与伐树故事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黎明 崔玺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73-77,共5页
伐树故事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一类作品,集中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直持续到晚清。它们在艺术上较为粗疏,且多有重复之处,但其反映出的古人对"人与物"关系的理解和反思却很值得关注,其中有三点最为突出:树木有灵的信... 伐树故事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一类作品,集中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直持续到晚清。它们在艺术上较为粗疏,且多有重复之处,但其反映出的古人对"人与物"关系的理解和反思却很值得关注,其中有三点最为突出:树木有灵的信仰,这也是一种"推人及物"的情怀;无节制的乱砍乱伐会遭受报应的主旨;体现出强烈的树我一体的生命意识,有些伐树故事突破了单纯的因果报应,投射出一种超越物象的生命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伐树故事 树木崇拜 报应 生命意识
下载PDF
自然崇拜:端木蕻良小说叙事的原始底蕴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寰鹏 张洋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8-61,共4页
自然崇拜在端木蕻良小说叙事中占据了特殊的位置。作家注重挖掘古老民族和大地之中的原始潜能。他小说中人物与自然有着密切的联系,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在他的小说中有一种与自然紧密相连的生命意识。图腾意识和人物塑造之间有着密切的... 自然崇拜在端木蕻良小说叙事中占据了特殊的位置。作家注重挖掘古老民族和大地之中的原始潜能。他小说中人物与自然有着密切的联系,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在他的小说中有一种与自然紧密相连的生命意识。图腾意识和人物塑造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英雄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是其小说叙事的显著特征。自然崇拜是端木小说的原始底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崇拜 端木蕻良 小说 生命意识 图腾
下载PDF
生命崇拜与“帝”崇拜——一种对商人形成中的宇宙意识的探寻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洪杏 《殷都学刊》 2010年第1期13-17,共5页
就"帝"字的字形演变来看,"帝"的原型当是花蒂。不过,"帝"崇拜并不是一种普泛地存在于人类早期社会的生殖崇拜。在商人那里,无论是对玄鸟(包括王亥等祖先神)的崇拜,还是对风、云、雷、土(社)、日、月、星... 就"帝"字的字形演变来看,"帝"的原型当是花蒂。不过,"帝"崇拜并不是一种普泛地存在于人类早期社会的生殖崇拜。在商人那里,无论是对玄鸟(包括王亥等祖先神)的崇拜,还是对风、云、雷、土(社)、日、月、星辰、方、水等的崇拜,抑或是对河、岳的崇拜,都发动于对"生"之"命"的眷注,也都辐辏于"帝"崇拜。"帝"崇拜,说到底,是对生命的崇拜。在这种崇拜中,寄托了崇拜者对生命的珍爱和对生命的秘密的眷注。商人崇"帝"的这种生命崇拜意识并没有随着武王伐纣、周取代商而成为一种历史的绝响,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以"生生之谓易"为主题词的《周易》和由此拓辟开来的以生成性、整体性为特征的宇宙论,都可以溯源到"帝"崇拜;这一点反过来又为"帝"的原型乃是花蒂作了绝佳的印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帝”崇拜 生命崇拜
下载PDF
唐代文士崇佛之日常表现 被引量:1
19
作者 马小方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5-80,共6页
佛教发展到唐代,极为鼎盛,上至帝王贵族,下至庶民百姓纷纷礼敬三宝、信奉虔诚。此时的文人士大夫多涉足释教,他们的崇佛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多个层面的表现。或游宿寺院;或与僧交游;或在日常宗教实践中进行斋戒,诵经念佛,抄写佛经;又常有... 佛教发展到唐代,极为鼎盛,上至帝王贵族,下至庶民百姓纷纷礼敬三宝、信奉虔诚。此时的文人士大夫多涉足释教,他们的崇佛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多个层面的表现。或游宿寺院;或与僧交游;或在日常宗教实践中进行斋戒,诵经念佛,抄写佛经;又常有斋僧之举。崇佛文士还与志同道合之僧俗结社;并撰写了大量的释教碑、游记序文等佛教相关作品。其日常崇佛举动一方面是唐代佛教繁荣的反映,另一方面也对佛教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并推动了佛教文学的创新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文士 崇佛 日常生活 表现
下载PDF
论神道生死观的内核与实质 被引量:2
20
作者 范景武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62-67,共6页
日本人关注生死现象与生死规律,把握生死观念与生死文化,确立生死意识与生死理论,提升生命伦理与生存质量等,以期满足现世利益和现实需求。神道是日本民族原有的宗教文化和特殊的生活习俗,神道文化是促进日本社会发展、形成日本人国民... 日本人关注生死现象与生死规律,把握生死观念与生死文化,确立生死意识与生死理论,提升生命伦理与生存质量等,以期满足现世利益和现实需求。神道是日本民族原有的宗教文化和特殊的生活习俗,神道文化是促进日本社会发展、形成日本人国民性的文化基因和思想动因。揭示神道生死观的内核与实质,有利于推进"解日本民族文化之谜"这一事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道生死观 神道文化 清净正直 敬神崇祖 惜生忌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