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5篇文章
< 1 2 5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Peak Perforation on Flow Past A Conic Cylinder at Re=100:Drag,Lift and Strouhal Number 被引量:2
1
作者 LIN Li-ming ZHONG Xing-fu WU Ying-xiang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17年第3期330-340,共11页
A flow past a circular-section cylinder with a perforated conic shroud, in which the perforation is located at the peak of the conic disturbance as the shroud installed on the cylinder and uniformly distributed with s... A flow past a circular-section cylinder with a perforated conic shroud, in which the perforation is located at the peak of the conic disturbance as the shroud installed on the cylinder and uniformly distributed with several circular holes, is numerically simulated at a Reynolds number of 100. Two factors in the perforation are taken into account, i.e. the attack angle relative to the direction of incoming flow and diameter of holes. The effect of such perforation on the drag, lift and vortex-shedding frequency is mainly investigated. Results have shown that variation of the attack angle has a little effect, especially on the drag and vortex-shedding frequency, except in certain cases due to the varied vortex-shedding patterns in the near wake. The increasing hole diameter still exhibits a little effect on the drag and frequency of vortex shedding, but really reduces the lift, in particular at larger wavelength, such as the lift reduction reaching almost 66% 68% after introducing the perfo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rtex-induced vibration PERFOratioN conic disturbance drag lift Strouhal number
下载PDF
Drag Reduction Effect for Hypersonic Lifting-Body Vehicle with Counterflowing Jet 被引量:2
2
作者 Dong Hao Deng Fan +2 位作者 Xie Feng Geng Xi Cheng Keming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EI CSCD 2018年第5期789-799,共11页
This study takes the novel approach of using a counterflowing jet positioned on the nose of a lifting-body vehicle to explore its drag reduction effect at a range of angles of attack.Numerical studies are conducted at... This study takes the novel approach of using a counterflowing jet positioned on the nose of a lifting-body vehicle to explore its drag reduction effect at a range of angles of attack.Numerical studies are conducted at a freestream Mach number of 8 in standard atmospheric conditions corresponding to the altitude of 40 km.The effects of jet pressure ratio and flying angles of attack on drag reduction of the model are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Considering the reverse thrust generated from the counterflowing jet,the drag on the nose at hypersonic speeds could be reduced up to 66%.The maximum lift-to-drag ratio of the model is obtained at 6°;meanwhile,the counterflowing jet produces a drag reduction of 8.8%for the whole model.In addition to the nose,the counterflowing jet influences the drag by increasing the pressure drag of the model and reducing the skin friction drag of the first cone within 8°.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otential of the counterflowing jet as a means of active flow control for drag reduction is significant in the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on hypersonic lifting-body vehic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PERSONIC lifting-body counterflowing JET drag NUMERICAL SIMULATION
下载PDF
THE RESEARCH OF INCREASING LIFT ANDREDUCING DRAG FOR WING-TIP SAILS
3
作者 Chen Mingyan QiMengbu(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Nanjing, China, 210016)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SCIE EI CAS CSCD 1994年第4期231-240,共10页
ased on Quasi-Vortex-Lattiee method, a program is presented to com-pute the aerodynamic forces for nonplanar wing with wing-tip sails. By using thisprogram, the aerodynamic force is calculated and the sails are design... ased on Quasi-Vortex-Lattiee method, a program is presented to com-pute the aerodynamic forces for nonplanar wing with wing-tip sails. By using thisprogram, the aerodynamic force is calculated and the sails are designed for an aircraftwith rectangular wing of 8.6 aspect ratio.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osewing-tip sails, whose total area is 3. 1 percent of the aircraft’s basic wing area, will haveremarkable effect on reducing induced drag, and the lift-dependent drag factor can bereduced by about 18.5 to 21 .5 percent. Wind tunnel tests are conducted in NH-2 windtunnel of Nanjing Aeronautical and Astronautical University, and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correctness of the above calculation results. The influences of sail parameterson performance and handling qualities of aircraft are also analyz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g tips SAILS lift augmentation drag reduction OPTIMIZATIONS windtunnel test
下载PDF
On Aircraft Lift and Drag Reduction Using V Shaped Riblets
4
作者 Zihai Geng Jinsheng Cai +1 位作者 Yubiao Jiang Weiguo Zhang 《Fluid Dynamics & Materials Processing》 EI 2021年第5期899-915,共17页
Reducing drag during take-off and nominal(cruise)conditions is a problem of fundamental importance in aeronautical engineering.Existing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v-shaped symmetrical riblets can effectively be us... Reducing drag during take-off and nominal(cruise)conditions is a problem of fundamental importance in aeronautical engineering.Existing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v-shaped symmetrical riblets can effectively be used for turbulence control,with those with dimensionless depth h+=15 and dimensionless width s+=15 having the best drag reduction effect.In the present study,experimental tests have been conducted considering two models of the same size,one with smooth surface,the other with v-shaped riblets of the h+=15 and s+=15 type.The results show that for an angle of attack in the 8°~20°range(take-off stage),the maximum lift coefficient can be increased by 22%.For angle of attack between 8°and 14°,a drag reduction effect can be produced using riblets,which increases with the Reynolds number,leading to a decrease in the drag coefficient maximum of 36%.Flow visualization experiments have been carried out by means of Laser Induced fluoresc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port model V-shaped riblet lifting drag reduction flow visualization
下载PDF
Drag and Lift Force Acting on a Rotational Spherical Particle in a Logarithmic Boundary Flow
5
作者 XU Wei-jiang CHE De-fu XU Tong-m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nt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2006年第2期111-118,共8页
The drag and lift forces acting on a rotational spherical particle in a logarithmic boundary flow are numerically studied. The effects of the drag velocity and rotational speed of the sphere on the drag force are exam... The drag and lift forces acting on a rotational spherical particle in a logarithmic boundary flow are numerically studied. The effects of the drag velocity and rotational speed of the sphere on the drag force are examined for the particle Reynolds number from 50 to 300 and for the dimensionless rotational angular speed of 0≤Ω≤1.0. The influence of dimensionless roughness height Z0 of the wall is also evaluated for z0 ≤ 10.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rag forces on a sphere both in a logarithmic flow and in a uniform unsheared flow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drag velocity. For 50≤Rep≤300, -↑CD increases with decreased roughness height z0. The time-averaged drag coefficient is also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rotational speed of the sphere and roughness height zo. The lift coefficient -↑CL increases with increased rotational speed and decreases with increased roughness heigh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tational sphere drag coefficient lift coefficient VORTEX roughness height
下载PDF
逆向射流对高超声速升力体构型的减阻特性研究
6
作者 王林 王宇楠 +3 位作者 罗振兵 周岩 谢玮 刘强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81-892,共12页
在高超声速飞行过程中,飞行器往往会面临巨大的阻力,严重限制了其飞行性能,并增加了飞行器表面的热负荷和材料应力。针对这一问题,通过数值模拟系统地分析了射流孔数量、位置和攻角对升力体减阻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射流孔数... 在高超声速飞行过程中,飞行器往往会面临巨大的阻力,严重限制了其飞行性能,并增加了飞行器表面的热负荷和材料应力。针对这一问题,通过数值模拟系统地分析了射流孔数量、位置和攻角对升力体减阻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射流孔数量的增加,整体减阻率显著提高,有效降低了升力体头部的高压区域,但也导致四周流场的不稳定性增强。射流孔位置对激波脱体距离和“气膜”厚度具有重要影响。此外,增大攻角会导致整体减阻率下降,但对局部减阻率影响较小,同时会增加上下壁面之间的压差。进一步比较研究发现,在20 km和55 km高空条件下,这3种因素对减阻性能的影响规律保持一致。研究结果为设计高效减阻方案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向射流 减阻 升力体 高超声速飞行器 激波
下载PDF
亚临界雷诺数下串列双波浪锥柱绕流数值模拟
7
作者 邹琳 吴伟男 +2 位作者 刘健 柳迪伟 王家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06-715,共10页
针对风力俘能结构布局问题,基于大涡模拟(LES)方法,在亚临界雷诺数下(Re=3900)研究有限长串列双波浪锥柱的升阻力特性及其流动结构随间距比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由于上游波浪锥柱的影响,下游波浪锥柱的脉动升力系数大幅增大,当间距比为... 针对风力俘能结构布局问题,基于大涡模拟(LES)方法,在亚临界雷诺数下(Re=3900)研究有限长串列双波浪锥柱的升阻力特性及其流动结构随间距比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由于上游波浪锥柱的影响,下游波浪锥柱的脉动升力系数大幅增大,当间距比为3时,表面时均压力系数分布形式呈反向分布;随间距比增加,上游波浪锥柱尾流充分发展,并产生大量肋状涡撞击在下游波浪锥柱表面,下游波浪锥柱产生大的脉动升力,相较于单直圆柱提升约15.3倍,阻力系数降低约0.172。所得结果可为风力俘能结构布局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列双波浪锥柱 间距比 升阻力特性 流动结构 大涡模拟
下载PDF
边界层和压力滞后对翼型动态失速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李治国 陈猛 +2 位作者 张雅静 高志鹰 汪建文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6-243,共8页
为优化动态失速模型经验常数,提升动态失速发生时翼型气动性能预测精度,该文基于B-L动态失速模型,结合内蒙古工业大学风能太阳能利用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风洞实验数据,探究压力滞后及边界层滞后时间常数对翼型动态失速性能的影响。主... 为优化动态失速模型经验常数,提升动态失速发生时翼型气动性能预测精度,该文基于B-L动态失速模型,结合内蒙古工业大学风能太阳能利用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风洞实验数据,探究压力滞后及边界层滞后时间常数对翼型动态失速性能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压力滞后与边界层滞后时间常数对动态升力系数的影响较大且与平均攻角有关。当平均攻角相对较小且气流处于附着流动与分离流动之间时,适当减小时间常数可使动态失速模型计算结果更接近实验值;当平均攻角相对较大,气流处于分离流动与完全分离流动时,可适当增大时间常数值。压力滞后与边界层滞后时间常数对动态阻力系数的影响不显著。动态升力系数仅在攻角逐渐减小的完全分离流动过程中,随着边界层滞后时间常数的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简化模型 风洞试验 动态失速 动态升力系数 动态阻力系数 时间常数
下载PDF
螺旋扭曲升阻复合型垂直轴风力机气动性能分析
9
作者 杜深慧 谢奇龙 +1 位作者 赵龙 孙仲淳 《电力科学与工程》 2024年第7期70-78,共9页
提出了一种新型升阻复合型垂直轴风力机。阻力型风轮是由双层典型的萨沃纽斯型风轮组成,而升力型风轮是由螺旋扭曲一定角度的达里厄NACA0018翼型风轮组成。阻力型风轮在内,升力型风轮在外,二者用传动轴和离合器相连接。在低风速时由阻... 提出了一种新型升阻复合型垂直轴风力机。阻力型风轮是由双层典型的萨沃纽斯型风轮组成,而升力型风轮是由螺旋扭曲一定角度的达里厄NACA0018翼型风轮组成。阻力型风轮在内,升力型风轮在外,二者用传动轴和离合器相连接。在低风速时由阻力型风轮带动升力型风轮旋转,高风速时二者各自旋转,互不影响。首先,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软件对其启动及气动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了风轮表面的压力和风速分布。然后,分别对复合型风力机和单达里厄型风力机的启动风速和输出功率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复合型风力机的启动风速要小于单达里厄型的启动风速,而输出功率的差别并不大。最后,探讨了单达里厄风力机不同风速下叶尖速比与转矩系数和风能利用率的关系,确定了在叶尖速比为1.9时可将阻力型风轮和升力型风轮分离,在风速为8 m/s且叶尖速比为3时风力机的风能利用率最高,为4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阻复合型垂直轴风力机 CFD 启动风速 转矩系数 风能利用率
下载PDF
榆树林油田CCUS采油工程方案优化设计与实践
10
作者 才庆 张丹丹 +2 位作者 张华春 孙维娜 刘慧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5-141,共7页
大庆榆树林油田扶杨油层属低孔、特低渗透储层,针对以往开发过程中存在注水困难、压裂有效期短、水驱开发难以有效动用的问题,开展CO_(2)驱油技术现场试验。从经济性、技术适应性、配套工艺成熟性等角度对采油工程方案进行综合评价,优... 大庆榆树林油田扶杨油层属低孔、特低渗透储层,针对以往开发过程中存在注水困难、压裂有效期短、水驱开发难以有效动用的问题,开展CO_(2)驱油技术现场试验。从经济性、技术适应性、配套工艺成熟性等角度对采油工程方案进行综合评价,优选出单、双管分层注入工艺、高气液比举升工艺、注采两端个性化防腐工艺及物理化学组合解冻堵工艺等CCUS采油工程技术。结果表明:试验区投产初期及目前生产情况均达到了油藏预测指标;采出井平均泵效及检泵周期与外围油田平均水平相持平,注气井与采出井腐蚀速率小于行业指标;实现CO_(2)有效埋存108.9×10^(4) t,比水驱预测采出程度提高采收率4.39百分点,取得较好的驱油开发效果。研究成果为CCUS示范区的高效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开辟了大庆油田外围难采储量有效动用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树林油田 CCUS 采油工程方案 分层注气 高气液比举升 防腐 防窜解堵
下载PDF
变体飞行器的气动与多学科设计需求
11
作者 王跃 马建华 +2 位作者 韩忠华 宋文萍 杨宇 《航空科学技术》 2024年第5期15-27,共13页
变体飞行器可以通过局部或整体变形来改变飞行器的外部形状,实时适应多种任务需求,在多种飞行环境下保持气动性能最优,已经成为21世纪航空航天领域的前沿研究热点。本文首先梳理了变体飞行器的气动与总体设计、结构、控制、噪声、隐身... 变体飞行器可以通过局部或整体变形来改变飞行器的外部形状,实时适应多种任务需求,在多种飞行环境下保持气动性能最优,已经成为21世纪航空航天领域的前沿研究热点。本文首先梳理了变体飞行器的气动与总体设计、结构、控制、噪声、隐身之间的联系,然后针对变体飞行器气动设计面临的任务需求,阐述了增升减阻、稳定性和操纵性、降低气动噪声以及增强飞行器隐身性等气动与多学科设计对不同变形方式的需求,最后对变体飞行器关键技术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为变体飞行器气动与多学科设计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体飞行器 气动设计 增升减阻 稳定性和操纵性 降低气动噪声 增强飞行器隐身性
下载PDF
迎风角对跳台滑雪运动员飞行气动性能影响的研究
12
作者 王泽远 刘衎 +2 位作者 柳方园 魏宏伟 刘庆宽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39-345,共7页
以探究迎风角对跳台滑雪运动员与滑雪板组成的多体系统的飞行气动性能的影响为目的,采用CFD数值模拟方法,在风速为29 m/s情况下,研究了多体系统迎风角为15°、20°、25°、30°、35°、40°六种情况下的气动性... 以探究迎风角对跳台滑雪运动员与滑雪板组成的多体系统的飞行气动性能的影响为目的,采用CFD数值模拟方法,在风速为29 m/s情况下,研究了多体系统迎风角为15°、20°、25°、30°、35°、40°六种情况下的气动性能变化情况。并在保证跳台滑雪运动员姿态以及飞行速度不变的情况下,以多体系统的升阻比作为衡量标准,对迎风角对多体系统气动性能的影响情况进行了评估。研究得出:多体系统升阻比随迎风角的增大呈递减趋势,且不同迎风角之间多体系统升阻比差异较大。在多体系统迎风角取为15°时,整个多体系统的升阻比取得最大值,有利于运动员取得良好的气动性能。此外,迎风角对跳台滑雪运动员气动性能影响的研究可为运动员比赛技巧相关的训练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跳台滑雪 迎风角 升阻比 气动性能 计算流体力学
下载PDF
近壁旋转圆柱流场特性数值模拟分析
13
作者 王宗鹏 刘炳文 +3 位作者 包燕旭 陈威 唐国强 李晓彬 《中国舰船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30,共10页
[目的]为探讨近壁旋转圆柱尾流及流体力特性,对典型间隙比下旋转圆柱绕流进行研究。[方法]对雷诺数Re=200下3种典型间隙比(G/D=0.2,0.8,1.4)的旋转圆柱绕流展开数值模拟,对比不同间隙比和转速比下的圆柱尾流及流体力特性。[结果]结果显... [目的]为探讨近壁旋转圆柱尾流及流体力特性,对典型间隙比下旋转圆柱绕流进行研究。[方法]对雷诺数Re=200下3种典型间隙比(G/D=0.2,0.8,1.4)的旋转圆柱绕流展开数值模拟,对比不同间隙比和转速比下的圆柱尾流及流体力特性。[结果]结果显示:当G/D=0.2时,圆柱表面脱涡会受到显著抑制,圆柱表面升阻力无波动;当G/D=0.8和1.4且转速比较低时,会发生“尾流涡”脱落现象,其结构与2S模式相似,升阻力系数呈正弦周期性波动,振幅较小;当正旋转速较大时,圆柱表面无漩涡脱落,形成稳定的D模式尾流(随转速比增大由D+模式变为D-模式),“尾流涡层”与“壁面涡层”发生分离,“壁面涡”呈现多周期性脱落现象,升阻力系数呈多周期波动,振幅显著增大;当反旋转速较大时,圆柱表面被一层正涡量的涡层包裹,漩涡脱落受到显著抑制,升阻力无波动。[结论]所得结论可为高效流动控制技术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柱绕流 旋转 近壁圆柱 升阻力 涡层分离
下载PDF
LIFT去噪方法在低信噪比资料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崔永福 吴国忱 +2 位作者 郭念民 刘正文 赵锐锐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CSCD 2014年第2期215-221,共7页
传统去噪一般都是通过各种方法将原始数据分离为有效信号和噪声,从而达到去噪目的,在去噪的过程中,忽略了信号保真的处理原则,在去掉噪声的同时有可能也损害了有效信号。这里从传统去噪方法存在的问题入手,通过对传统去噪方法的原理分析... 传统去噪一般都是通过各种方法将原始数据分离为有效信号和噪声,从而达到去噪目的,在去噪的过程中,忽略了信号保真的处理原则,在去掉噪声的同时有可能也损害了有效信号。这里从传统去噪方法存在的问题入手,通过对传统去噪方法的原理分析,研究了LIFT去噪技术。LIFT去噪的核心是首先建立信号模型,然后将原始地震信号和信号模型相减,求得剩余信号。通过对剩余信号进行针对性的去噪处理,去除剩余信号中存在的噪声,然后再与信号模型进行合并重构,得到新的具有高信噪比、高保真的地震信号。将该方法在低信噪比地震资料处理中进行了实例测试,取得了理想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ft去噪 信噪比 保真去噪 叠前地震数据
下载PDF
面向多阶段的无尾飞行器力矩控制分配方法研究
15
作者 王应洋 苏茂宇 +1 位作者 张鹏 韩霖骁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20,共8页
为满足不同飞行阶段对无尾飞行器气动性能的不同要求,提出一种多目标控制分配方法。首先,建立无尾飞行器非仿射舵效模型,对无尾飞行器控制分配问题进行数学描述。然后,提出增量式非线性控制分配方法。其次,对增量形式的次级性能指标与... 为满足不同飞行阶段对无尾飞行器气动性能的不同要求,提出一种多目标控制分配方法。首先,建立无尾飞行器非仿射舵效模型,对无尾飞行器控制分配问题进行数学描述。然后,提出增量式非线性控制分配方法。其次,对增量形式的次级性能指标与加权形式的综合性能指标进行构建。最后,基于有效集二次规划方法对多目标非线性控制分配问题进行求解,并进行仿真验证。在仿真场景中,与最小舵偏算例相比,最小阻力算例平均阻力系数降低了36.96%,最大升力算例平均升力系数增大了7.76%。实验结果证明了控制分配方法能在满足力矩分配误差最小的条件下,有效实现最小舵偏、最小阻力与最大升力等不同次级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尾飞行器 最小舵偏 最小阻力 最大升力 控制分配
下载PDF
基于高速摄像技术的流体作用力试验
16
作者 周双 张根广 许晓阳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0-95,共6页
针对颗粒在动水中的流体作用力问题,采用高速摄像技术对颗粒的运动过程进行观测,通过求解圆球及天然泥沙跃移运动过程中的力学方程,得到拖曳力系数及上举力系数。试验结果表明:①动水中颗粒非匀速运动时的拖曳力系数、静水中颗粒非匀速... 针对颗粒在动水中的流体作用力问题,采用高速摄像技术对颗粒的运动过程进行观测,通过求解圆球及天然泥沙跃移运动过程中的力学方程,得到拖曳力系数及上举力系数。试验结果表明:①动水中颗粒非匀速运动时的拖曳力系数、静水中颗粒非匀速运动时的拖曳力系数与匀速运动时的拖曳力系数均随着雷诺数的增加而减小,颗粒与水流之间的相对运动速度越接近于颗粒沉速,三者间的差异越小;当颗粒与水流之间的相对运动速度等于颗粒沉速时,三者近似相等。②形状对上举力系数的影响较对拖曳力系数的影响更明显,天然泥沙的拖曳力系数大于圆球的拖曳力系数,天然泥沙的上举力系数小于圆球的上举力系数。最后,构建了圆球及天然泥沙的拖曳力系数及上举力系数公式,公式计算值与实测值符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作用力 高速摄像技术 圆球 天然泥沙 跃移 拖曳力系数 上举力系数
下载PDF
旋转水力提升多金属结核运动特性数值模拟
17
作者 陈云 杜燕连 +2 位作者 李萌 梁栋 沈义俊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17,共5页
采用CFD-DEM耦合方法对多金属结核提升进行模拟,研究了垂直管道中不同旋转流场旋流比对水力提升多金属结核输运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旋转流场旋流比增大,旋转强度显著增强,流体流速最大值增大,颗粒群轴向平均速度增大。旋转流场的... 采用CFD-DEM耦合方法对多金属结核提升进行模拟,研究了垂直管道中不同旋转流场旋流比对水力提升多金属结核输运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旋转流场旋流比增大,旋转强度显著增强,流体流速最大值增大,颗粒群轴向平均速度增大。旋转流场的旋转强度明显影响管道内颗粒的速度分布:速度大的颗粒逐步分布在管壁周围,速度较小的颗粒分布在管道中心处。旋转流场可降低颗粒群局部浓度,有利于降低因颗粒滞留效应引起局部浓度升高造成的输送管堵塞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采矿 多金属结核 液固双相流 水力提升 管道输送 旋流比 CFD-DEM耦合
下载PDF
翼身融合飞翼式水下滑翔机的水动力性能研究
18
作者 熊仲营 刘越尧 +1 位作者 雷新桃 樊夏瑞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0-97,共8页
本文依据翼身融合式飞行器的设计理念设计一种飞翼式水下滑翔机,及其主要设计参数。通过计算发现该飞翼式水下滑翔机较传统水下滑翔机拥有更大的升阻比,可达到15以上。流场分布结果显示飞翼式水下滑翔机在特定速度0.1 m/s、0.3 m/s和0.5... 本文依据翼身融合式飞行器的设计理念设计一种飞翼式水下滑翔机,及其主要设计参数。通过计算发现该飞翼式水下滑翔机较传统水下滑翔机拥有更大的升阻比,可达到15以上。流场分布结果显示飞翼式水下滑翔机在特定速度0.1 m/s、0.3 m/s和0.5 m/s下,机翼周围并未出现明显的流动分离,且机翼表面压力较大程度取决于攻角的大小。对比了不同雷诺数下的机翼表面涡脱落情况,发现随着攻角增大涡的脱落急剧增多,且翼梢小翼尾部涡脱落最为严重,极大影响滑翔机的水动力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身融合式 飞翼式水下滑翔机 水动力性能 升阻比 涡量
下载PDF
内锥型空心弹关键参数与阻力特性仿真研究
19
作者 郑艳军 钟建华 +1 位作者 李昌坤 杨慧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2-57,共6页
为了揭示内锥型空心弹关键参数与阻力特性之间的关系,基于30 mm口径内锥型空心弹模型,通过改变锲角和喉径比关键参数,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对空心弹在不同马赫数下进行数值仿真,得到了不同参数下的阻力特性。结果表明:在喉径比... 为了揭示内锥型空心弹关键参数与阻力特性之间的关系,基于30 mm口径内锥型空心弹模型,通过改变锲角和喉径比关键参数,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对空心弹在不同马赫数下进行数值仿真,得到了不同参数下的阻力特性。结果表明:在喉径比为0.2时,空心弹会发生阻塞现象,单独增加马赫数不能消除阻塞;消除阻塞前,在同一马赫数条件下,随着喉径比不断增加,阻力系数数值逐渐减小,尤其在阻塞临界点附近,阻力系数数值会出现骤降;消除阻塞后,随着喉径比不断增加,阻力系数数值变化不明显;消除阻塞现象所需马赫数随喉径比增加逐渐减小,喉径比越大越易于消除阻塞问题。锲角的大小对阻力特性影响较大,锲角越大,越易于造成阻塞现象;在喉径比和马赫数相同条件下,锲角越大阻力系数数值越大。在锲角和喉径比相同时,马赫数越大阻力系数值反而越小。在空心弹及类似弹丸设计时,需同时兼顾锲角、喉径比和马赫数对气动特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锥型空心弹 阻力系数 仿真 阻塞 锲角 喉径比
下载PDF
基于Fluent与Fensap-ice的AIAAC仿真
20
作者 李泽轩 钱瀚文 《计算机仿真》 2024年第6期77-83,317,共8页
无人机机翼结冰严重限制了其操控性。基于Fluent与Fensap ice的数值模拟方法对某无人机机翼结冰过程进行耦合仿真计算,研究了结冰时长、飞行速度、MVD、LWC等结冰参数对翼型结冰过程的影响,并基于结冰后的二维翼型表面对其气动性能进行... 无人机机翼结冰严重限制了其操控性。基于Fluent与Fensap ice的数值模拟方法对某无人机机翼结冰过程进行耦合仿真计算,研究了结冰时长、飞行速度、MVD、LWC等结冰参数对翼型结冰过程的影响,并基于结冰后的二维翼型表面对其气动性能进行分析,发现随着结冰时长的增大、飞行速度的增加、MVD(水滴平均直径)与LWC(云层液态水含量)等参数的增大,飞机结冰对其气动特性的影响越来越恶劣,但结冰大小、气动性能变化程度与产生变化的原因不同。通过分析结冰前后的气动性能变化,可为不同环境下结冰状态选取以及防除冰装置的设计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动特性 机翼结冰 升阻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