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lectrochemical liftoff of freestanding GaN by a thick highly conductive sacrificial layer grown by HVPE 被引量:1
1
作者 Xiao Wang Yu-Min Zhang +4 位作者 Yu Xu Zhi-Wei Si Ke Xu Jian-Feng Wang Bing Cao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6期531-535,共5页
Separation technology is an indispensable step in the preparation of freestanding GaN substrate. In this paper, a largearea freestanding GaN layer was separated from the substrate by an electrochemical liftoff process... Separation technology is an indispensable step in the preparation of freestanding GaN substrate. In this paper, a largearea freestanding GaN layer was separated from the substrate by an electrochemical liftoff process on a sandwich structure composed of an Fe-doped GaN substrate, a highly conductive Si-doped sacrificial layer and a top Fe-doped layer grown by hydride vapor phase epitaxy(HVPE). The larg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resistivity in the Si-doped layer and Fe-doped layer resulted in a sharp interface between the etched and unetched layer. It was found that the etching rate increased linearly with the applied voltage, while it continuously decreased with the electrochemical etching process as a result of the mass transport limitation. Flaky GaN pieces and nitrogen gas generated from the sacrificial layer by electrochemical etching were recognized as the main factors responsible for the blocking of the etching channel. Hence, a thick Si-doped layer grown by HVPE was used as the sacrificial layer to alleviate this problem. Moreover, high temperature and ultrasonic oscillation were also found to increase the etching rate. Based on the results above, we succeeded in the liftoff of ~ 1.5 inch GaN layer. This work could help reduce the cost of freestanding GaN substrate and identifies a new way for mass pro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chemical etching liftoff hydride vapor phase epitaxy(HVPE) freestanding GaN
下载PDF
双小行星系统表面动力学环境分析
2
作者 王雅平 王悦 +3 位作者 吴晓杰 甘庆波 杨志涛 张耀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40-950,共11页
双小行星系统在太阳系中普遍存在,具有独特的探测价值,揭示其表面动力学环境是实现表面巡游探测的关键。相比于单小行星,双星系统成员间的摄动作用对表面动力学环境存在影响,需要加以专门的分析和研究。以近地双小行星系统(66391)Moshu... 双小行星系统在太阳系中普遍存在,具有独特的探测价值,揭示其表面动力学环境是实现表面巡游探测的关键。相比于单小行星,双星系统成员间的摄动作用对表面动力学环境存在影响,需要加以专门的分析和研究。以近地双小行星系统(66391)Moshup为例,主、次星均采用多面体引力场模型,通过推导质点在主、次星表面附近的动力学方程,计算出主、次星的表面等效重力和表面坡度,以及表面各点处的最小和最大起飞速度,分析分布规律和成因,特别关注次星对高速旋转主星的周期性潮汐力的影响。在此研究结果的基础上,针对主星和次星分析适合探测器着陆和表面巡游的区域。结果表明:由于旋转离心力的影响,主、次星表面的等效重力分布有随纬度减小而降低的趋势,而坡度主要与局部地形相关,主星的北极高纬度区域和次星南北纬80°以上的区域坡度小,且等效重力较大,适合作为探测器的着陆点或开展表面巡游;次星潮汐力对主星表面重力存在周期性影响;主星表面大部分区域的最小起飞速度小于0.3 m/s,次星表面大部分区域的最小起飞速度在0.10~0.25 m/s之间。由于自转影响,主、次星的最小起飞速度方向几乎全部朝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小行星系统 多面体引力场模型 等效重力 表面坡度 起飞速度
下载PDF
不同稀释条件下湍流扩散射流火焰推举和吹熄特性研究
3
作者 熊世文 王强 +1 位作者 吕将 胡隆华 《燃烧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9-186,共8页
为了安全高效地利用低污染燃烧技术,使用丙烷作为燃料,通过改变稀释气体种类(He/N_(2)/CO_(2))、燃料摩尔分数(0.5~1.0)和射流速度(1.5~55 m/s),采用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稀释气体下湍流扩散射流火焰推举高度和吹熄极限.研究表明,对于完... 为了安全高效地利用低污染燃烧技术,使用丙烷作为燃料,通过改变稀释气体种类(He/N_(2)/CO_(2))、燃料摩尔分数(0.5~1.0)和射流速度(1.5~55 m/s),采用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稀释气体下湍流扩散射流火焰推举高度和吹熄极限.研究表明,对于完全湍流推举火焰,当燃料摩尔分数由1.0下降至0.5时,射流速度每增加1 m/s,火焰推举高度由增加0.18 cm上升至增加0.34 cm(氦气)、0.45 cm(氮气)和0.59 cm(二氧化碳).通过在预混火焰模型中加入燃料摩尔分数这一表征稀释程度的项,修正了Kalghatgi提出的预混火焰预测推举高度模型.同时,当燃料摩尔分数从1.0下降至0.5时,火焰吹熄速度从55 m/s下降至26 m/s(氦气)、16 m/s(氮气)和10.5 m/s(二氧化碳),验证了Kalghatgi提出的预混火焰模型在预测不同稀释气体和稀释度条件下预测吹熄极限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射流火焰 稀释 推举高度 吹熄速度
下载PDF
A 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 of liftoff velocities in mixed-size wind sand flux 被引量:6
4
作者 ZHENG XiaoJing ZHU Wei XIE Li 《Science China(Physics,Mechanics & Astronomy)》 SCIE EI CAS 2008年第8期976-985,共10页
With the discrete element method(DEM) ,employing the diameter distribution of natural sands sampled from the Tengger Desert,a mixed-size sand bed was produced and the particle-bed collision was simulated in the mixed-... With the discrete element method(DEM) ,employing the diameter distribution of natural sands sampled from the Tengger Desert,a mixed-size sand bed was produced and the particle-bed collision was simulated in the mixed-size wind sand movement. In the simulation,the shear wind velocity,particle diameter,incident velocity and incident angle of the impact sand particle were given the same values a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fter the particle-bed collision,we collected all the initial velocities of rising sand particles,including the liftoff angular velocities,liftoff linear velocities and their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components. By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n the velocity sample for each velocity component,its 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s were obtained,and they are the functions of the shear wind velocity. The liftoff velocities and their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components are distributed as an exponential density function,while the angular velocities are distributed as a normal density fun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ND SAND FLUX mixed-size particle diameter liftoff velocity 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PDF) discrete element method(DEM)
原文传递
Redevelopment of liftoff rates of saltating sand grains based on a simple optimization model 被引量:1
5
作者 CHENG Hong & ZOU XueYong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Earth Surface Processes and Resource Ecology,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 100875,China MOE Engineering Center of Desertification and Blown-sand Control,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 100875,China Key Laboratory of Environmental Change and Natural Disaster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China,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 100875,China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0年第4期568-574,共7页
This paper is a redevelopment result of liftoff rates of saltating sand grains based on our previous work.Aeolian sand flow is a complex multi-phase flow because of a special two-phase gas-solid flow near ground surfa... This paper is a redevelopment result of liftoff rates of saltating sand grains based on our previous work.Aeolian sand flow is a complex multi-phase flow because of a special two-phase gas-solid flow near ground surface.Despite extensive research on the movement of blowing sand,no model fully characterizes aeolian sand flow,and large differences often exist between simulations of aeolian sand movement and field observations.One key problem is a few of sufficient research on liftoff rates of saltating sand grains(also called the number of liftoff sand grains per unit time and per unit bed area).It is necessary to re-search in advance liftoff rates of saltating sand grains.We redeveloped liftoff rates of saltating sand grains by establishing an optimization model based on the flux of aeolian sand flow at different heights of the sampler in wind tunnel and the simulated capture of saltating sand grains by different heights of the sampler that are from different liftoff position(distance from the sampler) in order to revise previous inversion condition of liftoff rates of saltating sand grains.Liftoff rates increased rapidly with increasing wind speed.For frictional wind velocities of u=0.67,0.77,0.82,0.83,and 0.87 m s-1,liftoff rates were 3840,954502,5235114,5499407,and 7696291 sand grain s-1 m-2,respectively.These rates could be expressed as the square of the instantaneous frictional wind velocity and a constant(0.663) that differs from the critical(threshold) frictional wind velocity at which saltation begins.Although our results require additional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and the simple optimization model must be improved,they nonetheless provide a strong basis for future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ftoff rates of saltating SAND grains optimization model wind TUNNEL TWO-PHASE GAS-SOLID flow
原文传递
稳态风沙流沙粒起跳速度概率分布模型 被引量:1
6
作者 蒋缠文 王晓艳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382-1390,共9页
颗粒起跳速度概率分布函数是泥沙输运和粉尘释放模型中的重要输入参数。然而,为了可靠描述这种分布函数,需要准确测量近地层风沙流内起跳颗粒的运动轨迹。本文使用高速摄影系统和颗粒轨迹检测算法相结合测量了风洞沙床面附近部分溅射颗... 颗粒起跳速度概率分布函数是泥沙输运和粉尘释放模型中的重要输入参数。然而,为了可靠描述这种分布函数,需要准确测量近地层风沙流内起跳颗粒的运动轨迹。本文使用高速摄影系统和颗粒轨迹检测算法相结合测量了风洞沙床面附近部分溅射颗粒、没有引起溅射的反弹颗粒以及引起1个溅射的反弹颗粒的轨迹,通过分析三种起跳模式对应的起跳速度概率分布构建稳态风沙流跃移颗粒起跳速度的概率分布模型。结果表明:(1)三种起跳模式的起跳角度和起跳速度均服从Lognormal概率分布。(2)所有起跳颗粒的起跳角度概率分布方程几乎不受起跳模式影响。(3)所有起跳颗粒的起跳速度概率分布方程主要受溅射颗粒数与反弹颗粒数比值的控制,预示着风沙流发育过程或湍流波动将会对起跳速度概率分布函数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我们的研究结果提供了关于近床面风沙跃移过程的新认识,并对模拟风沙输运中的粒-床相互作用和地貌动力学模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跳速度 反弹颗粒 溅射颗粒 粒-床碰撞过程 高速摄影技术
下载PDF
跃移层中沙粒浓度分布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24
7
作者 武建军 何丽红 郑晓静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5-21,共7页
对于不同的沙粒起跳初速度分布函数 ,利用数值方法模拟了沙粒浓度沿高程的分布规律 ,发现风沙流强度沿高程具有“递增 -饱和 -衰减”的按层分布的规律 .进一步详细研究了影响风沙流结构的主要因素 ,如风速分布、地表粗糙度、沙粒粒径等... 对于不同的沙粒起跳初速度分布函数 ,利用数值方法模拟了沙粒浓度沿高程的分布规律 ,发现风沙流强度沿高程具有“递增 -饱和 -衰减”的按层分布的规律 .进一步详细研究了影响风沙流结构的主要因素 ,如风速分布、地表粗糙度、沙粒粒径等对风沙流结构的影响方式和规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跃移层 沙粒浓度 分布特征 风沙流结构 数学模拟 初速度分布函数 分布规律 沙粒跃移 沙漠化
下载PDF
地面效应对舰载机起飞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张乃平 林国锋 何植岱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451-457,共7页
众所周知,地面效应(以下简称“地效”)对近地飞行时飞机的迎角、升力、阻力和洗流场都有明显影响,而尤以升力效应对起飞特性的影响最为严重。舰载机在飞离甲板瞬间地效升力突然损失,可能导致“下沉”现象,直接影响到飞机的安全。本文的... 众所周知,地面效应(以下简称“地效”)对近地飞行时飞机的迎角、升力、阻力和洗流场都有明显影响,而尤以升力效应对起飞特性的影响最为严重。舰载机在飞离甲板瞬间地效升力突然损失,可能导致“下沉”现象,直接影响到飞机的安全。本文的工作包括两个主要方面:1.在总结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提出在不同离陆高度时全机气动参数的计算方法。2.研究舰载机在飞离甲板瞬间因突然失去地效而导致起飞特性的变化,特别是下沉问题。算例表明,地效使得甲板起飞和地面起飞特性有明显区别,是舰载机设计中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舰载飞机 地面效应 甲板起飞
下载PDF
可控活化热氛围下柴油喷雾自燃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邓俊 吴志军 +2 位作者 李理光 黄成杰 张旭升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15-319,共5页
利用可控活化热氛围燃烧试验系统,结合连续喷射系统对柴油燃料在高温热氛围下的自燃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利用高速摄影技术,得出柴油燃料喷雾在不同协流温度下的滞燃期、自燃点位置以及稳定火焰起升高度。结果表明,随协流温度的升高,柴油... 利用可控活化热氛围燃烧试验系统,结合连续喷射系统对柴油燃料在高温热氛围下的自燃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利用高速摄影技术,得出柴油燃料喷雾在不同协流温度下的滞燃期、自燃点位置以及稳定火焰起升高度。结果表明,随协流温度的升高,柴油喷雾滞燃期减小,自燃点位置至喷嘴口距离减小。协流温度低于1022K时,不能形成稳定的起升火焰;协流温度处于1022~1074K范围内,火焰起升高度随温度升高急剧降低,而起升高度的均方差也较大。温度继续增加时,起升高度变化趋缓,火焰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器 可控活化热氛围 自燃 起升高度
下载PDF
火箭动态弯矩测量的频响特性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马斌捷 洪良友 +2 位作者 王国庆 吴军 刘合锋 《强度与环境》 2012年第5期1-6,共6页
介绍了火箭动态弯矩测量的方法和原理,利用横向弯曲振动梁理论,首次推导了悬臂梁和自由梁的端面弯矩动态放大倍数表达式,对箭体结构偏保守地计算了不同边界条件的载荷动态放大倍数。动态弯矩测量的频响范围可达到100Hz,测量部段的壳体... 介绍了火箭动态弯矩测量的方法和原理,利用横向弯曲振动梁理论,首次推导了悬臂梁和自由梁的端面弯矩动态放大倍数表达式,对箭体结构偏保守地计算了不同边界条件的载荷动态放大倍数。动态弯矩测量的频响范围可达到100Hz,测量部段的壳体响应频率(约150Hz)不影响30Hz以下的截面载荷测量结果,箭体动态弯矩测量方法的频响特性满足测量要求。另外分析了箭体直径变化的影响,比较了箭体动态弯矩测量与风洞测力天平的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箭 动态弯矩 竖立 飞行 动态放大倍数 频响特性
下载PDF
基于磁弹效应的钢板内应力传感器无损检测系统 被引量:1
11
作者 曾杰伟 张清东 +3 位作者 苏兰海 徐立坪 马翔华 缪存孝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75-78,87,共5页
针对板带钢内应力磁弹式无损检测过程中提离值变化严重影响检测精度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逆磁致伸缩原理的四磁极透射式应力检测方法。采用正弦谐振励磁的供电方案以适应带钢生产现场电磁干扰工况,并在自行研制透射式磁力传感器基础... 针对板带钢内应力磁弹式无损检测过程中提离值变化严重影响检测精度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逆磁致伸缩原理的四磁极透射式应力检测方法。采用正弦谐振励磁的供电方案以适应带钢生产现场电磁干扰工况,并在自行研制透射式磁力传感器基础上,对低碳钢Q235钢板试样进行了实验研究,重点对传感器非接触测量过程中提离影响展开了讨论,提出了解决提离值变化引起的系统稳定性波动的方法。重复性实验结果表明,所研制的透射式磁力传感器可实现对钢板内应力检测的线性响应,测量重复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弹效应 谐振 提离 钢板 内应力
下载PDF
喷射火的双向人工扰流脱火效能研究
12
作者 蒋晓刚 迟卫 +1 位作者 金良安 苑志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6期10871-10876,共6页
针对目前喷射火的施救方法存在效率低、代价高等缺陷,结合燃烧的脱火机理,提出了双向人工扰流脱火施救法。定义了双向人工扰流脱火三原理,并对其技术优势进行了分析;进而专门设计了实验装置并开展了脱火效能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 针对目前喷射火的施救方法存在效率低、代价高等缺陷,结合燃烧的脱火机理,提出了双向人工扰流脱火施救法。定义了双向人工扰流脱火三原理,并对其技术优势进行了分析;进而专门设计了实验装置并开展了脱火效能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双向人工扰流相比单向人工扰流,最大脱火距离明显提高;并且两者呈相同的变化规律。在相同功耗条件下,双向人工扰流的脱火距离大于单向人工扰流。单双向人工扰流入射角度较小时均不能使火焰脱开。入射角度为30°时,火焰脱开距离最大,之后随着入射角度的增大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射火灾脱火法施救 脱火原理 脱火效能 双向人工扰流 入射角度
下载PDF
横向扰流条件下的喷射火脱火高度计算
13
作者 蒋晓刚 金良安 +1 位作者 迟卫 苑志江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4期358-363,共6页
通过对Thornton模型的深入分析,以其风力影响下的火焰抬升高度计算公式为基础,得出了横向风力条件下的喷射火脱火高度计算模型,进而根据扰流和风力产生脱火的本质相同,利用火焰倾角这一关键参数将扰流速度转化为同等条件下的风速,最终... 通过对Thornton模型的深入分析,以其风力影响下的火焰抬升高度计算公式为基础,得出了横向风力条件下的喷射火脱火高度计算模型,进而根据扰流和风力产生脱火的本质相同,利用火焰倾角这一关键参数将扰流速度转化为同等条件下的风速,最终建立了横向扰流条件下的脱火高度计算模型,并设计了同步数据采集实验平台对该模型进行检验及修正,结果表明:模型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变化趋势相同,但在数值上存在一定差别;根据实验数据添加修正系数后,计算模型与实验结果符合良好;脱火发生后,随着横向扰流速度的增大,脱火高度逐渐增大并趋于平缓;相同条件下,扰流喷口半径越大,形成的脱火高度越大.另外实验发现,达到脱火条件时,火焰存在"腾跃"现象,即火焰瞬间脱离燃气喷口上升到一定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射火 Thornton模型 脱火高度 横向扰流 火焰倾角 火焰长度
下载PDF
基于方差分析的航班离地地速影响因素研究
14
作者 陈文瑛 傅佳萍 齐凯 《安全》 2021年第10期42-47,共6页
为降低因飞机离地地速过大导致发生冲偏出跑道事故风险,本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某航空公司2019年7月在昆明机场飞机起飞过程的飞行数据(包括飞机离地地速、飞机重量、温度、抬轮时间差、离地仰角等)进行分析,识别导致飞机离地地速... 为降低因飞机离地地速过大导致发生冲偏出跑道事故风险,本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某航空公司2019年7月在昆明机场飞机起飞过程的飞行数据(包括飞机离地地速、飞机重量、温度、抬轮时间差、离地仰角等)进行分析,识别导致飞机离地地速过大的风险因素。结果表明:机重、人为操纵因素对民航离地地速有显著影响,人为操纵因素中:抬轮时间差、发动机低压转子最大转速百分比偏大、离地时仰角偏小时,容易导致飞机离地地速过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安全 冲偏出跑道 飞机离地地速 单因素方差分析
下载PDF
CH4/CO2非预混射流火焰燃烧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钰方 张孝春 +3 位作者 李星 张京 汪小憨 赵黛青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42-548,共7页
为了掌握含杂质生物沼气在工业燃烧装置中非预混射流火焰燃烧特性,对CH4/CO2非预混射流火焰在300 K和600 K伴流空气中的火焰形态、火焰高度以及推举高度进行了实验研究,并与CH4/N2非预混射流火焰燃烧特性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 为了掌握含杂质生物沼气在工业燃烧装置中非预混射流火焰燃烧特性,对CH4/CO2非预混射流火焰在300 K和600 K伴流空气中的火焰形态、火焰高度以及推举高度进行了实验研究,并与CH4/N2非预混射流火焰燃烧特性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工况下,CH4/CO2火焰高度较低,但其推举高度高于CH4/N2火焰;两种火焰推举高度随伴流温度升高而降低.采用预混火焰模型对火焰推举高度进行了理论分析,得到了两种非预混火焰无量纲火焰推举高度与无量纲燃料流速的关联式.基于预混火焰模型的理论分析表明,预混气层流火焰速度及燃料和氧化剂密度比对非预混火焰的推举高度的影响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预混射流火焰 燃料稀释 高温伴流 火焰推举
下载PDF
稀释对射流扩散火焰抬举及吹熄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严野 蒋年鹏 张海涛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46-252,共7页
以低热值气体燃料的燃烧利用为背景,以N_2或CO_2稀释的甲烷或丙烷及内径2mm或3mm的喷管作为多重变量,实验研究了射流扩散火焰的抬举速度及吹熄速度随燃料稀释比的变化规律.结果发现,随着稀释比的增大,火焰抬举速度近似呈线性缓慢减小,... 以低热值气体燃料的燃烧利用为背景,以N_2或CO_2稀释的甲烷或丙烷及内径2mm或3mm的喷管作为多重变量,实验研究了射流扩散火焰的抬举速度及吹熄速度随燃料稀释比的变化规律.结果发现,随着稀释比的增大,火焰抬举速度近似呈线性缓慢减小,吹熄速度近似呈指数快速衰减.分析表明,这主要归因于稀释导致了当量混合层流火焰速度、初始燃料质量分数及燃烧放热的减小,并对低热值气体燃料的燃烧器设计提出了建议.此外,大于临界稀释比时,附着火焰随射流速度的增大不能转变为稳定的抬举火焰而会发生直接吹熄,依据甲烷和丙烷临界稀释比对应的射流雷诺数推测出二者的临界稀释比可能受不同机理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热值气体燃料 射流扩散火焰 稀释 抬举 吹熄
下载PDF
基于温度补偿的水环境重金属检测系统 被引量:1
17
作者 翟文军 黄廷磊 +1 位作者 林科 李德霞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53-56,共4页
针对目前重金属检测操作复杂,成本较高,测量结果随温度变化波动较大的问题,研制一套水环境重金属检测系统。该系统以三电极电化学传感器为感知单元,将无线传感器模块与传感器模块相结合实现实时在线监控。为克服检测过程中温度对测量结... 针对目前重金属检测操作复杂,成本较高,测量结果随温度变化波动较大的问题,研制一套水环境重金属检测系统。该系统以三电极电化学传感器为感知单元,将无线传感器模块与传感器模块相结合实现实时在线监控。为克服检测过程中温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提出一种电化学传感器温度补偿模型,该模型对电化学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和温度传感器数据进行多元回归融合处理,减小了温度对重金属离子监测的干扰。经过多次试验验证了模型精确性高,能够实现重金属的精确稳定的在线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检测 电化学传感器 温度补偿 在线监测
下载PDF
一种用于飞机起飞性能计算的数值仿真模型 被引量:5
18
作者 税清才 王秦华 《飞行力学》 CSCD 2001年第4期70-72,共3页
针对飞机起飞性能计算公式过于简单化的问题 ,提出了一种全量数值仿真模型。该模型包含了起落架系统特性和全机气动力特性 ,根据飞机总体设计参数可仿真给出其起飞性能指标。以某型飞机为例进行了计算 ,结果表明 。
关键词 抬前轮速度 离地速度 起落架系统 数值仿真模型 计算公式 飞机 起飞性能
下载PDF
正癸烷热空气伴流抬举火焰特性研究
19
作者 蒋年鹏 严野 叶桃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94-599,共6页
实验研究了不同伴流温度、不同燃料摩尔分数条件下正癸烷热空气伴流抬举火焰的相关抬举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伴流空气温度低于燃料自点火温度时,正癸烷抬举火焰底部呈现典型的三叉火焰结构.在引入浮力速度后,临界抬举速度和燃料当量比... 实验研究了不同伴流温度、不同燃料摩尔分数条件下正癸烷热空气伴流抬举火焰的相关抬举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伴流空气温度低于燃料自点火温度时,正癸烷抬举火焰底部呈现典型的三叉火焰结构.在引入浮力速度后,临界抬举速度和燃料当量比条件下的火焰传播速度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将临界抬举速度和临界吹熄速度进行无量纲化后,二者都和伴流空气温度具有很好的线性相关性.燃料火焰抬举高度随射流速度增加而增加,随伴流空气温度增加和燃料摩尔分数增加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癸烷 抬举火焰 空气伴流 抬举速度 吹熄速度
下载PDF
CCD芯片金属层脱落失效分析与改进措施
20
作者 刘方 孙晨 张故万 《集成电路应用》 2021年第8期20-22,共3页
在CCD芯片制作中,出现金属层脱落的现象,通过分析金属层脱落的原因,开展工艺验证实验,采取相应改进措施,成功解决了金属层脱落的问题,使得金属层制备的工艺集成能力和芯片成品率得到了显著提升。
关键词 集成电路制造 失效分析 金属层脱落 CCD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