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保留颈椎后部棘突肌肉韧带复合体的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陈少明 邱玉金 +1 位作者 刘亚 刘文华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52-54,共3页
目的探讨保留颈椎后部棘突肌肉韧带复合体的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在维持颈椎的稳定性、减少颈椎疾患术后轴性症状发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脊髓型颈椎病(CSM)19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16例,随机分为2组,A组共18例接受保留颈... 目的探讨保留颈椎后部棘突肌肉韧带复合体的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在维持颈椎的稳定性、减少颈椎疾患术后轴性症状发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脊髓型颈椎病(CSM)19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16例,随机分为2组,A组共18例接受保留颈椎后部棘突肌肉韧带复合体的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B组共17例接受传统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对两组患者术后1年的JOA评分改善率、颈椎曲度指数、颈椎活动度及轴性症状严重程度进行比较评估。结果JOA评分恢复率A组为(52·0±21·4)%,B组为(52·7±19·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术后有明显轴性症状者的比例为22·2%,B组为5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颈椎曲度指数丢失(2·87±2·32)%,B组患者术后颈椎曲度指数丢失(5·51±2·11)%,两组患者手术前后颈椎曲度指数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患者术后颈椎活动度丢失(7·58±3·65)%,B组患者术后颈椎活动度丢失(5·51±2·1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保留颈椎后部棘突肌肉韧带复合体对于其发挥维持颈椎生理曲度和颈椎的稳定性、减少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棘突韧带复合体 单开门椎管成形术 轴性症状 生理曲度
下载PDF
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 被引量:4
2
作者 陈星 万趸 +4 位作者 梅国龙 石华刚 邓轩赓 顾韬 熊小明 《临床骨科杂志》 2021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探讨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TLI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将108例行TLIF治疗的腰椎滑脱症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术中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55例)和对照组(术中不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53例)。比较两组术... 目的探讨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TLI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将108例行TLIF治疗的腰椎滑脱症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术中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55例)和对照组(术中不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53例)。比较两组术后24个月椎间融合情况、术后各时间点腰椎JOA评分、末次随访时邻椎退变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6~47(40.2±5.3)个月。术后24个月椎间融合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JOA总分术后3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对照组均低于观察组(P<0.05)。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对照组为24.53%,观察组为10.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邻椎退变发生率对照组为15.09%,观察组为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的TLIF治疗腰椎滑脱症不影响椎间融合率,且对于中后期腰骶部术后功能恢复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突韧带复合体 经椎间孔腰椎间植骨融合术 腰椎滑脱症
下载PDF
X线片和CT影像对胸腰椎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45
3
作者 唐一村 林本丹 +4 位作者 林慰光 胡奕山 郑干轩 罗勤瑜 洪笃开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01-806,共6页
目的:评价X线片和CT影像在评估胸腰椎骨折中后方韧带复合体(PLC)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7月期间我院脊柱外科诊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纳入标准:(1)胸椎或腰椎骨折病例;(2)有明确外伤史;(3)5d内完... 目的:评价X线片和CT影像在评估胸腰椎骨折中后方韧带复合体(PLC)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7月期间我院脊柱外科诊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纳入标准:(1)胸椎或腰椎骨折病例;(2)有明确外伤史;(3)5d内完成X线片、CT和MRI检查。排除标准:(1)病理性骨折;(2)陈旧性椎体骨折;(3)伤椎或其邻近椎体合并有棘突骨折;(4)典型或非典型Chance骨折;(5)骨折合并椎体明显脱位或旋转;(6)2个及以上椎体骨折;(7)先天性或退变性脊柱侧凸。以MRI诊断作为参考标准,将PLC完整或部分损伤患者与PLC完全断裂患者的X线片或CT影像学征象进行比较,对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的参数进行组合,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以预测概率为分析指标,应用ROC曲线分析,评价不同组合对PLC损伤的诊断价值,找出诊断价值最高组合,在不同截止点上行平行、系列诊断试验。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的胸腰椎骨折患者120例,其中男78例,女42例;年龄16-67岁(43.4±16.2岁)。交通伤62例,高处坠落伤40例,压砸伤18例。骨折部位:胸椎30例,胸腰段64例.腰椎26例。X线片上测量的上下终板角(SIEA。)、椎体高度下降百分比(LOVBHX)和CT影像上测量的棘突间距差值(1SDFCT)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参数组合中,SIEAX±ISDFCr的组合诊断效能最好.ROC曲线面积为0.844(0.746~0.942),与三参数组合无显著性差异,其截止点处Youden指数为0.675。选取该组合行平行诊断试验,在X线片上SIEA〉20。或CT影像上ISDF大于2mm时,其灵敏度为953%,特异度为62.8%,Youden指数为0.581。结论:X线片上测量SIEA〉20。或CT影像上测量ISDF〉2mm可作为PLC完全断裂的初筛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方韧带复合体 脊柱骨折 上下终板角 棘突间距 Logistic模型 X线
下载PDF
颈椎棘突骨折累及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对羊颈椎生物力学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吴荣 闵继康 +6 位作者 黄曙峰 朱建祥 李强 王朝阳 沈彦 张文 杨惠林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22-426,共5页
目的通过体外羊标本模拟颈椎棘突骨折累及后方韧带复合体(posterior ligamentous complex,PLC)损伤对颈椎生物力学稳定性的影响,探讨颈椎后方结构在维持颈椎稳定性中的作用。方法将新鲜羊颈椎C3~6标本24具随机平均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A... 目的通过体外羊标本模拟颈椎棘突骨折累及后方韧带复合体(posterior ligamentous complex,PLC)损伤对颈椎生物力学稳定性的影响,探讨颈椎后方结构在维持颈椎稳定性中的作用。方法将新鲜羊颈椎C3~6标本24具随机平均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A组);单纯颈椎棘突骨折组(B组);颈椎棘突骨折合并PLC损伤组(C组)。在1.5 N·m力矩加载下,分别测量各组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和左右旋转6种工况下颈椎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之间的ROM差异。结果单纯颈椎棘突骨折对羊颈椎稳定性影响不大,各工况下ROM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棘突骨折合并PLC损伤组在前屈、后伸及左右旋转工况下ROM显著增加,同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棘突骨折合并PLC损伤组在左右侧弯工况下同正常对照组比较ROM变化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颈椎棘突骨折本身并不影响颈椎整体稳定性,但颈椎棘突骨折伴有PLC损伤时可造成颈椎不稳,需要手术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棘突骨折 后方韧带复合体 颈椎不稳 生物力学
下载PDF
棘突悬吊式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K线阴性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远期疗效 被引量:1
5
作者 郑乐宇 任航 +8 位作者 池辉 于泰隆 马妮娅 Subedi Dipendra Prajapati Ravi Kumar 祖佳宁 徐公平 闫景龙 由长城 《医学综述》 CAS 2021年第24期4951-4957,4963,共8页
目的观察棘突悬吊式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K线阴性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脊柱外科接受颈后路棘突悬吊式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101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患者... 目的观察棘突悬吊式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K线阴性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脊柱外科接受颈后路棘突悬吊式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101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侧位X线片分为K线阴性组(36例)和K线阳性组(65例)。测量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颈椎曲度指标[Cobb角、C_(2)~C_(7)矢状面轴向距离(SVA)、T_(1)倾斜角]、C_(2)~C_(7)脊髓矢径和椎管矢径。记录术前及末次随访时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结果①术前与末次随访时Cobb角、SVA、T_(1)倾斜角的主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Cobb角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VA、T_(1)倾斜角的主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各指标的时点间与组间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两组间JOA评分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JOA评分均有显著提高。②K线阳性组末次随访JOA评分改善率优于K线阴性组[83.3(68.5,100.0)%比75.7(50.0,90.0)%](P<0.05),两组末次随访时Cobb差值、SVA差值、T_(1)倾斜角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术前及末次随访时C_(2)~C_(7)脊髓矢径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所有节段脊髓矢径均较术前增加(P<0.05);两组间C_(2)~C_(3)脊髓矢径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线阳性组C_(2)、C_(3)节段改善明显优于K线阴性组;C 6~C_(7)脊髓矢径的时点间与组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K线阳性组变化更明显。④术前及末次随访时C_(2)~C_(7)椎管矢径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C_(2)~C_(7)椎管矢径均较术前增加(P<0.05)。⑤两组末次随访C_(2)~C_(7)脊髓后移距离和椎管矢径扩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线阳性组C 6脊髓膨胀程度高于K线阴性组(P<0.05)。结论颈后路棘突悬吊式颈椎管扩大成形术能够有效保持颈椎的曲度和稳定性,可以安全有效扩大椎管矢径,使受压脊髓充分减压,为受压脊髓提供康复条件,并可显著改善K线阳性及无明显颈椎后凸的K线阴性颈椎OPLL患者的JOA评分,远期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颈后路棘突悬吊式椎管扩大成形术 K线 脊髓后移 潜式减压 肌肉韧带复合体
下载PDF
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6
作者 罗杰多 罗雨桥 +2 位作者 黎伟文 黎全猛 钟小荣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第4期93-96,共4页
目的探讨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4年12月采取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治疗腰椎退变性病变的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术前与末次随访的VAS、JOA以及ODI评分;分析融合邻近节段UCLA分型... 目的探讨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4年12月采取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治疗腰椎退变性病变的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术前与末次随访的VAS、JOA以及ODI评分;分析融合邻近节段UCLA分型的进展情况。结果随访6~36个月,VAS评分术前为(8.00±0.75)分,末次随访为(1.10±1.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JOA评分术前为(7.45±5.73)分,末次随访为(23.10±3.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ODI评分术前为(30.10±10.40)分,末次随访为(5.10±3.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临床结果以Mac-Nab标准评定,优22例,良2例,可2例,优良率为92.3%。26例患者中,24例融合邻近节段UCLA分型无进展,1例患者由术前B级进展为C级,1例患者由术前C级进展为D级,无一例需要手术治疗。结论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在有效减压、松解神经根、融合手术节段的同时,可有效保护腰椎的稳定性,减少邻近节段退变(ASD),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退变性疾病 棘突韧带复合体 椎弓根钉 腰椎融合术 内固定 邻近节段退变 手术效果
下载PDF
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的双侧椎板开窗联合椎间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 被引量:5
7
作者 孙保安 王予治 +1 位作者 刘其明 孙羽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7期885-887,共3页
目的:观察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的双侧椎板开窗、复位、椎间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选取31例患有腰椎滑脱症病人,随机分成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组(A组)14例和全椎板切除组(B组)17例,分别行双侧椎板开窗减压、椎弓根钉固... 目的:观察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的双侧椎板开窗、复位、椎间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选取31例患有腰椎滑脱症病人,随机分成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组(A组)14例和全椎板切除组(B组)17例,分别行双侧椎板开窗减压、椎弓根钉固定复位椎体间融合手术和全椎板切除减压、复位椎体间融合手术。对2组病人手术前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变化值、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3个月融合率进行比较。结果:A组手术前后JOA评分变化值显著高于B组(P<0.05),术后引流量显著低于B组(P<0.05)。2组术后3个月融合率、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的双侧椎板开窗椎间融合手术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一种满意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症 棘突韧带复合体 椎管减压 椎体间融合 腰痛
下载PDF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4
8
作者 王锋 龙耀武 +3 位作者 赵睿 刘湘 袁智锐 赵晓东 《临床骨科杂志》 2021年第4期457-460,共4页
目的比较颈椎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并ARCH钛板内固定术和颈椎后路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椎板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94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采用颈椎后路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椎板成形术治疗,47例)和... 目的比较颈椎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并ARCH钛板内固定术和颈椎后路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椎板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94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采用颈椎后路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椎板成形术治疗,47例)和观察组(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并ARCH钛板内固定术治疗,47例)。以JOA评分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选取影响临床疗效的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观察组随访时间14~48(31.5±15.4)个月,对照组随访时间14~50(32.5±17.6)个月。(1)临床疗效:两组JOA评分术后3个月均明显高于术前(P <0.05);术后3个月JOA评分及末次随访时JOA改善率、治疗效果优良率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2) ADL评分:两组术后均明显高于术前(P=0.01),且术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3)术前颈椎活动度、椎管侵占率、致压物最大直径、术后3个月JOA评分等因素与JOA改善率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并ARCH钛板内固定术和颈椎后路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椎板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均能获得满意疗效,但颈椎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并ARCH钛板内固定术可使颈椎术后获得即刻稳定,患者能获得更佳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同时能有效避免门轴侧下陷、颈椎生理曲度进一步丢失等情况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 ARCH钛板内固定 颈椎病
下载PDF
保留棘突-韧带复合结构手术配合中药辨证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5
9
作者 宋建辉 胡建山 胡永召 《右江医学》 2010年第5期521-524,共4页
目的观察保留棘突-韧带减压手术配合中药辨证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8年6月~2010年1月间将符合腰椎管狭窄症临床诊断标准且具有手术适应证的6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保留棘突-韧带复合结构椎板切除减压手术配合... 目的观察保留棘突-韧带减压手术配合中药辨证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8年6月~2010年1月间将符合腰椎管狭窄症临床诊断标准且具有手术适应证的6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保留棘突-韧带复合结构椎板切除减压手术配合中药辨证施治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保留棘突-韧带复合结构椎板切除减压手术治疗。两组疗效评定采用美国脊柱外科学会的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患者的ODI指数并进行分析。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30例,优19例,良8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90.0%;对照组30例,优18例,良7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83.3%;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ODI分数及症状改善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保留棘突-韧带复合结构椎板切除减压手术配合中药辨证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辨证论治 外科 保留棘突-韧带复合结构手术 腰椎管狭窄症
下载PDF
重建棘突肌肉韧带复合体椎管减压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10
作者 张剑 刘艺 吕游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6年第11期33-37,共5页
目的探讨重建棘突肌肉韧带复合体椎管减压成形术对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我院63例脊髓型颈椎病行颈后路椎管减压成形术的患者,其中33例行重建棘突肌肉韧带复合体椎管减压成形术,即重建组,30例行椎管单开门式减压成形术,即传统组。比较... 目的探讨重建棘突肌肉韧带复合体椎管减压成形术对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我院63例脊髓型颈椎病行颈后路椎管减压成形术的患者,其中33例行重建棘突肌肉韧带复合体椎管减压成形术,即重建组,30例行椎管单开门式减压成形术,即传统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与1年的颈椎活动度、过屈位曲度、中立位曲度与过伸位曲度,颈部VAS疼痛、神经功能JOA评分,同时对比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轴性症状与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术后的颈椎过屈位曲度、神经功能JOA评分、颈部VAS疼痛评分、过伸位曲度等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部疼痛VAS评分、过屈位曲度、中立位曲度与活动度和过伸拉曲度方面、轴性症状和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重建组与传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建棘突肌肉韧带复合体椎管减压成形术能够很好的让神经症状趋于良好,同时维持其运动能力,可减少轴性症状的发生,并减少C5神经根麻痹症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颈椎椎板成形术 棘突肌肉韧带复合体 轴性症状 颈椎运动功能
下载PDF
保留棘上韧带连续性的椎板回植术在治疗腰椎管内良性肿瘤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玉伟 王海蛟 +5 位作者 崔巍 周鹏 李凡 刘源昊 徐静宜 杨恬甜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69-473,共5页
目的探讨保留棘上韧带连续性的椎板回植技术在治疗腰椎管内良性肿瘤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在漯河市中心医院脊柱骨科行保留棘上韧带连续性的椎板回植技术治疗的23例腰椎管内良性肿瘤患者资料。术后所有患者随... 目的探讨保留棘上韧带连续性的椎板回植技术在治疗腰椎管内良性肿瘤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在漯河市中心医院脊柱骨科行保留棘上韧带连续性的椎板回植技术治疗的23例腰椎管内良性肿瘤患者资料。术后所有患者随访12~23个月,采用末次随访时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进行疗效评价。采用X线片、CT及MRI结果进行影像学评价。结果23例患者人均回植椎板数1~4个,平均2.2个。手术时间为(77.2±22.7)min,范围为67~146 min;术中出血量为(127.0±32.6)mL,范围为90~290 mL。所有患者肿瘤均切除完整,术后2例出现脑脊液漏,经补充电解质及切口局部加压处理后切口愈合。未出现脊髓损伤、硬膜外血肿、感染等相关并发症。患者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升至(23.22±2.47)分,与术前[(11.85±1.38)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505,P<0.001)。其中疗效优10例、良9例、中4例,优良率为82.6%。影像学指标方面,末次随访时腰椎前曲角(LLA)为(51.58±2.39)°,与术前[(52.24±3.1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72,P=0.505)。影像学结果示肿瘤未复发,同时腰椎无滑脱不稳、椎板无移位、椎管容积未缩小。结论采用保留棘上韧带连续性的椎板回植技术治疗腰椎管内良性肿瘤可恢复腰椎管的正常解剖结构,具有无骨量丢失、术后腰椎曲度维持良好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管内肿瘤 棘上韧带 棘突韧带复合体 腰椎前曲角
原文传递
双开门颈椎板成形术中重建棘突-韧带-肌肉复合体的生物力学意义
12
作者 王渊 张智勇 杨旭东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3年第2期271-274,共4页
目的研究双开门颈椎板成形术中重建棘突-韧带-肌肉复合体(SPLMC)前、后颈椎稳定性的变化。方法新鲜无损伤羊颈椎标本24具,经依次处理后分成三组:A组,完整标本组,保留伸肌,切除前方软组织;B组,传统的双开门颈椎板成形术标本组;C组,在A组... 目的研究双开门颈椎板成形术中重建棘突-韧带-肌肉复合体(SPLMC)前、后颈椎稳定性的变化。方法新鲜无损伤羊颈椎标本24具,经依次处理后分成三组:A组,完整标本组,保留伸肌,切除前方软组织;B组,传统的双开门颈椎板成形术标本组;C组,在A组方法处理基础上行重建棘突-韧带-肌肉双开门颈椎板成形术。在电子万能试验机上进行三点折弯试验、轴向拉伸试验和压缩试验。分析比较三组间的差异性。结果三点折弯试验中标本变直时加载力,B组与A、C二组比较,B组明显小于A、C二组,(P<0.05),A、C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拉伸试验标本变直时的加载力,C组明显小于A组(P<0.05),B组明显小于C组(P<0.05)。压缩试验中,在前方加压10N时,C组位移明显大于A组(P<0.01),B组明显大于C组(P<0.05)。加压50N时,A、B、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开门颈椎板成形术重建棘突-韧带-肌肉复合体(SPLMC)可以有效维持颈椎生理曲度、预防后凸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开门 颈椎板成形术 棘突-韧带-肌肉复合体 生物力学
原文传递
保留与不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的后路椎间融合比较 被引量:2
13
作者 朱建华 高加智 +2 位作者 崔召师 张家富 刘燕燕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1947-1952,共6页
[目的]比较保留与不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的后路椎间融合(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腰椎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2月—2020年12月采用PLIF治疗腰椎不稳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 [目的]比较保留与不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的后路椎间融合(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腰椎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2月—2020年12月采用PLIF治疗腰椎不稳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42例采用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42例术中常规切除棘突韧带复合体。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保留组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和术后切口疼痛VAS评分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两组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腰痛VAS、腿痛VAS、ODI评分和JOA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保留组腰痛VAS评分和JOA评分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而两组间腿痛VA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过程中,保留组无术后持续综合征(postoperative persistent syndrome,POPS)发生,而常规组为8/42(19.05%)发生POPS,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影像方面,末次随访,两组腰椎前凸角、椎间隙高度、滑脱率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Lenke融合评级逐渐显著改善(P<0.001);相应时间点,两组上述影像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与不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的减压融合术均是治疗腰椎不稳的有效方法。但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的术式远期疗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不稳 棘突-韧带复合体 后路椎体间融合术 术后持续综合征
原文传递
内镜下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效果
14
作者 卢志祥 王珏 +2 位作者 原涟靖 王奇 杜文杰 《中国实用医刊》 2019年第8期24-27,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五病区收治的100例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传统后路... 目的探讨内镜下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五病区收治的100例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传统后路椎间融合术(PLIF),观察组行内镜下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的后正中小切口椎间融合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失血量、切口长度、手术耗时、术后卧床时间;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对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的手术失血量小、切口短、手术用时短及术后卧床时间短,术后1周、3个月的VAS评分、ODI评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6个月的VAS评分及ODI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椎间融合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的后正中小切口椎间融合术,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临床效果好,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一种有效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镜 腰椎退行性疾病 小切口 棘突韧带复合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