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ow drift nuclear spin gyroscope with probe light intensity error suppression 被引量:4
1
作者 Wenfeng Fan Wei Quan +2 位作者 Feng Liu Lihong Duan Gang Liu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11期129-133,共5页
A nuclear spin gyroscope based on an alkali-metal–noble-gas co-magnetometer operated in spin-exchange relaxationfree(SERF) regime is a promising atomic rotation sensor for its ultra-high fundamental sensitivity. Howe... A nuclear spin gyroscope based on an alkali-metal–noble-gas co-magnetometer operated in spin-exchange relaxationfree(SERF) regime is a promising atomic rotation sensor for its ultra-high fundamental sensitivity. However, the fluctuation of probe light intensity is one of the main technical error sources that limits the bias stability of the gyroscope. Here we propose a novel method to suppress the bias error induced by probe light intensity fluctuations. This method is based on the inherent magnetic field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yroscope. By the application of a bias magnetic field, the gyroscope can be tuned to a working point where the output signal is insensitive to probe light intensity variation, referred to herein as ‘zero point’, thus the bias error induced by intensity fluctuations can be completely suppressed. The superiority of the method was verified on a K–Rb–21 Ne co-magnetometer, and a bias stability of approximately 0.01°/h was obtained. In addition, the method proposed here can remove the requirement of the closed-loop control of probe light intensity, thereby facilitating miniaturization of the gyroscope volume and improvement of reli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uclear spin GYROSCOPE SPIN-EXCHANGE relaxation-free ERROR SUPPRESSION probe light intensity
下载PDF
Zemax-Based Optimum Structural Design of Probe of an Optical-Fiber Sensor 被引量:1
2
作者 Hang Tianyuan Wang Xiaolei +2 位作者 Liu Feng Ye Song Chen Zhentao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EI CSCD 2018年第2期309-317,共9页
Bubble plumes are important during the process of air-sea exchange,and optical-fiber phase detection is a suitable way to observe bubble plumes entrained by breaking waves.This paper designs a new optical-fiber probe(... Bubble plumes are important during the process of air-sea exchange,and optical-fiber phase detection is a suitable way to observe bubble plumes entrained by breaking waves.This paper designs a new optical-fiber probe(OFP)made of sapphire to overcome the limitations of existing materials(e.g.,high brittleness,poor corrosion resistance,and narrow bandwidth)and thereby enhance the detection performance of the OFP by improving its structure.Based on 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 and light refraction,a simulation model of the probe is established in the Zemax optical design software to optimize the probe tip and matching mode of the two probe tip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ptimum OFP tip is a conical sapphire one with a cone angle of 35°.Tests are then conducted on a bespoke OFP sensor,the results of which are consistent with those predicted theoretically.The simulation results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integrated design of OFP sensors and the optimization of their internal optics.The findings could also be applied to OFPs with multiple ti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BBLE measurement OPTICAL-FIBER probe OPTIMUM design light transmission test ZEMAX OPTICAL simulation
下载PDF
Ultrafast optical beam deflection in a pump probe configuration
3
作者 梁玲亮 田进寿 +4 位作者 汪韬 吴胜利 李福利 王俊锋 高贵龙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9期268-275,共8页
Propagation of a signal beam in an Al Ga As/Ga As waveguide multiple-prism light deflector is theoretically investigated by solving the scalar Helmholtz equation to obtain the dependences of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r... Propagation of a signal beam in an Al Ga As/Ga As waveguide multiple-prism light deflector is theoretically investigated by solving the scalar Helmholtz equation to obtain the dependences of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resolvabl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ltrafast deflector on the material dispersion of Ga As including group velocity dispersion and angular dispersion,interface reflection,and interface scattering of multiple-prism deflector.Furthermore,we experimentally confirm that,in this ultrafast beam deflection device,the deflecting angle of the signal light beam is linear with the pump fluence and the temporal resolution of the ultrafast deflection is 10 ps.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 improvement of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resolvable performances is possible by properly choosing the structural parameters and enhancing the quality of the dev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mp probe ultrafast deflection multiple-prism light deflector temporal resolution
下载PDF
接触式与白光干涉测头复合测量坐标统一与数据融合
4
作者 程真英 徐东见 +2 位作者 张成瑶 刘云龙 李瑞君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698-2707,共10页
针对复合测量中两测头空间坐标系不统一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标定器提供基准点结合单位四元数法求解空间变换矩阵的坐标统一方法,并以均方根误差(RMSE)来评估坐标统一的效果。设计并制作了一种新型标定器,为坐标统一提供稳定可靠的基准点,... 针对复合测量中两测头空间坐标系不统一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标定器提供基准点结合单位四元数法求解空间变换矩阵的坐标统一方法,并以均方根误差(RMSE)来评估坐标统一的效果。设计并制作了一种新型标定器,为坐标统一提供稳定可靠的基准点,并建立了基准点精度与坐标统一精度的关系模型。针对两测头测量数据,提出了空间误差椭球搜索策略结合加权最小二乘法的数据融合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复合测量的坐标统一化配准精度可达1.889μm,所提出的数据融合方法相较传统加权最小二乘法的相对误差减小了16%,重复性精度提高了38%,实现了复合测量的高精度坐标统一与稳定精确的数据融合,提升了对器件的测量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式测头 白光干涉测头 复合测量 坐标统一 数据融合
下载PDF
一维摄像机的线结构光测头标定方法
5
作者 周涛 高承帅 +3 位作者 王建 聂潇乾 王炳琪 吴彬彬 《机电工程技术》 2024年第7期83-86,共4页
为了解决传统的线结构光标定过程步骤繁琐并且准确度不足的问题,提出了把线结构光的光刀平面建立模型为一维摄像机的测头标定方法。首先从线结构光的光条中心提取坐标信息,并计算其在标定靶上的位置坐标,接着依据至少两组姿势下的光条... 为了解决传统的线结构光标定过程步骤繁琐并且准确度不足的问题,提出了把线结构光的光刀平面建立模型为一维摄像机的测头标定方法。首先从线结构光的光条中心提取坐标信息,并计算其在标定靶上的位置坐标,接着依据至少两组姿势下的光条中心的三维坐标点来建立拟合平面方程,最后构建虚拟一维摄像机来表示光刀平面。通过进行迭代摄像机标定和线结构光测头标定,再结合三角测量技术,可获得在立体视觉模型中的被测物的三维点云数据坐标。经实验测试,对两个有高低差异的量块进行了测量,重复10次标定实验,结果显示迭代摄像机标定的平均误差为0.077 220 pixel,光刀平面标定的平均误差为1.415 17 mm,这个试验表明了这种线结构光测头标定的方法有着较高精度,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结构光 测头标定 光条中心 光刀平面
下载PDF
探测几何反射光谱测量系统设计
6
作者 杨恩 《机械研究与应用》 2024年第2期67-70,74,共5页
地物反射光谱是地面遥感的基础,现有的测量装置多基于复杂的机械传动平台与控制系统,整体结构庞大笨重、成本较高、便携性差。为解决上述问题,该文设计了一种探测几何反射光谱测量系统,该系统主要由探测几何支架、光谱采集系统、卤钨聚... 地物反射光谱是地面遥感的基础,现有的测量装置多基于复杂的机械传动平台与控制系统,整体结构庞大笨重、成本较高、便携性差。为解决上述问题,该文设计了一种探测几何反射光谱测量系统,该系统主要由探测几何支架、光谱采集系统、卤钨聚光光源、载物台四个部分组成,探测几何支架采用模块化设计,通过各组成模块的灵活装配定位,可实现较大的角度、距离探测几何范围,该系统采用一分多光纤,可实现较大的光谱波段覆盖范围。通过对该系统的试制与调试,以及地物样品光谱采集测试实验,验证了其探测几何及波段范围。该系统结构简单、互换性好、安装携带方便、实用性较强、满足室内与野外使用需求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物反射光谱 光谱采集系统 探测几何支架 探头光源固定支架 滑轨支架
下载PDF
有机染料作为光散射探针在分析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9
7
作者 王亚婷 赵凤林 +1 位作者 李克安 童沈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1491-1497,共7页
结合本实验室的研究工作 ,对有机染料作为光散射探针在蛋白质、核酸和金属离子测定中的应用进行了系统的评述 .结合光散射原理及有机染料的共振光散射增强理论 ,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作出解释 。
关键词 有机染料 光散射探针 蛋白质 核酸 分析
下载PDF
点光源测头光束方向的标定 被引量:6
8
作者 周会成 曾理湛 +1 位作者 陈吉红 周云飞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88-391,共4页
指出在采用点光源测头测量物面测点坐标时 ,因光束方向相对于机床坐标系的安装偏角而引起的测量误差问题。提出了一种标定光束方向的方法。设计 V形块做标定的靶标平面 ,通过在 V形块随各坐标轴做等距移动时采样 ,实现了点光源测头光束... 指出在采用点光源测头测量物面测点坐标时 ,因光束方向相对于机床坐标系的安装偏角而引起的测量误差问题。提出了一种标定光束方向的方法。设计 V形块做标定的靶标平面 ,通过在 V形块随各坐标轴做等距移动时采样 ,实现了点光源测头光束方向的标定。给出了标定光束方向后的测点坐标计算方法。并设计了仿真程序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仿真结果表明 ,当测头精度为 0 .0 1m m,光栅尺对机床位移的检测精度为 0 .0 0 2 mm时 ,光束方向的标定误差可以控制在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光源测头 光束方向 标定 机床 坐标测量 位移检测
下载PDF
光笔式大视场三维视觉测量系统 被引量:19
9
作者 冯萍 魏振忠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217-2224,共8页
针对先进制造业对大型装备大范围精密尺寸测量需求,根据双目立体视觉测量原理设计了一种光笔式大视场三维视觉测量系统。基于透视投影变换下的时针顺序和共线性不变量设计了光笔特征点空间分布模式,实现了特征点的准确识别与接触探头坐... 针对先进制造业对大型装备大范围精密尺寸测量需求,根据双目立体视觉测量原理设计了一种光笔式大视场三维视觉测量系统。基于透视投影变换下的时针顺序和共线性不变量设计了光笔特征点空间分布模式,实现了特征点的准确识别与接触探头坐标的计算。应用双目立体视觉传感器的透视投影和齐次坐标三维测量模型,以一维基线尺靶标自由移动和基准长度约束为核心,通过本质矩阵E的线性求解结合非线性优化实现了其结构参数的现场精确标定。研制了由光笔、双目立体视觉测量系统、便携式三脚架、一维基线尺靶标和测量软件构成的大视场三维视觉测量系统,完成了机器人本体表面三维数据的稠密测量实验,在7 m×4.7 m测量范围内系统的测量精度优于0.2 mm。实验显示设计的光笔式大视场三维视觉测量系统在光笔结构、发光点识别方法和系统标定方法上均具有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视觉测量 大视场 光笔 标定 光斑识别
下载PDF
单目视觉测量技术研究 被引量:92
10
作者 黄桂平 李广云 +1 位作者 王保丰 叶声华 《计量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14-317,共4页
对单目视觉测量方法进行了研究、分析,其中包括几何相似法、几何形状约束法、结构光法、辅助测量棒法和激光辅助测距法。结合作者最新的研究成果,重点对结构光法和辅助测量棒法测量作了介绍。
关键词 计量学 单目视觉测量 结构光 辅助测量棒
下载PDF
一种新型的测量汽轮机内湿蒸汽两相流的集成化探针系统 被引量:14
11
作者 蔡小舒 汪丽莉 +1 位作者 欧阳新 潘咏志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43-746,共4页
汽轮机内湿蒸汽两相流中一次、二次水滴的参数和流场是密切相关的,但国内外迄今没有能同时测量这些参数的技术和设备。作者成功研制了能同时测量湿蒸汽两相流中一次、二次水滴和流场的集成化探针。该探针已在350MW汽轮机上进行了... 汽轮机内湿蒸汽两相流中一次、二次水滴的参数和流场是密切相关的,但国内外迄今没有能同时测量这些参数的技术和设备。作者成功研制了能同时测量湿蒸汽两相流中一次、二次水滴和流场的集成化探针。该探针已在350MW汽轮机上进行了实测。本文介绍了该测量系统的原理和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脉动法 探针系统 流场测量 湿蒸汽两相流 汽轮机 集成化探针
下载PDF
基于图像的光照模型的研究与实现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骏 顾耀林 倪彤光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67-269,F003,共4页
为了把计算机生成的虚拟物体更好地融入真实场景的实拍照片中,实现光照一致性的效果,提出了一个基于图像的光照模型,它使用光测图作为光源从而实现对场景的照明。在研究基于图像的局部光照模型时,又提出了双向折射率分布函数这一概念,... 为了把计算机生成的虚拟物体更好地融入真实场景的实拍照片中,实现光照一致性的效果,提出了一个基于图像的光照模型,它使用光测图作为光源从而实现对场景的照明。在研究基于图像的局部光照模型时,又提出了双向折射率分布函数这一概念,从而简化了局部光照模型的设计。在实现阶段,采用立方体环境映照来表示场景,采用光测图记录环境映照中光辐射的分布信息,从而提高了绘制效率。实验表明,本模型较成功地实现了光照一致性,在增强现实、图像合成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图形学 光照模型 环境映照 光测图 Witted模型
下载PDF
两种荧光探针法研究三种非甾体抗炎药与DNA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杨昌英 刘义 +3 位作者 曾芳 李静 李强国 李林尉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8期2076-2080,共5页
采用溴化乙锭(EB)和中性红(NR)两种荧光探针分别考察了三种非甾体抗炎药(吲哚美辛、舒林酸和托美丁)与DNA的相互作用,采用荧光发射光谱和共振散射光谱技术得出了基本一致的结论:吲哚美辛和舒林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与DNA结合(舒林酸更强)... 采用溴化乙锭(EB)和中性红(NR)两种荧光探针分别考察了三种非甾体抗炎药(吲哚美辛、舒林酸和托美丁)与DNA的相互作用,采用荧光发射光谱和共振散射光谱技术得出了基本一致的结论:吲哚美辛和舒林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与DNA结合(舒林酸更强),结合方式可能有嵌插作用,也可能有药物分子在DNA双链表面的组装,作用力来源于静电作用.而托美丁几乎不与DNA作用,因为其疏水性弱,与DNA分子结合几率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甾体抗炎药 DNA 荧光发射光谱 共振散射光谱 探针
下载PDF
新型光功能稀土配合物研究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浩 王红宇 +2 位作者 何亮 周亮 邓瑞平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509-1523,共15页
稀土配合物独特的光物理性质决定其在发光器件、荧光探针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前景,因而受到广泛关注。本文总结了光功能稀土配合物研究的相关研究进展,梳理了相关的稀土配合物的光物理性质和发光机理理论,重点总结了近年来稀土配合物在... 稀土配合物独特的光物理性质决定其在发光器件、荧光探针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前景,因而受到广泛关注。本文总结了光功能稀土配合物研究的相关研究进展,梳理了相关的稀土配合物的光物理性质和发光机理理论,重点总结了近年来稀土配合物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荧光探针等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对其未来的应用和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配合物 光物理性质 光功能材料 荧光探针 发光器件
下载PDF
透明软质薄膜的表面形貌测量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淑杰 张元良 张洪潮 《中国光学》 EI CAS 2014年第2期326-331,共6页
为了实现光刻胶表面形貌的广域、高精度测量,对新一代测量理论及测量方法进行了研究。首先分析了被测物件的特性,根据其柔软、透明的特征提出应用光干涉法和机械探针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测量,同时阐明了使用此方法进行表面形貌测量的优点,... 为了实现光刻胶表面形貌的广域、高精度测量,对新一代测量理论及测量方法进行了研究。首先分析了被测物件的特性,根据其柔软、透明的特征提出应用光干涉法和机械探针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测量,同时阐明了使用此方法进行表面形貌测量的优点,并据此原理搭建了光学多探针表面形貌测量装置,光学测量部分采用白光干涉计,探针部分采用拥有8只球型探头的多点悬臂测量探针。然后应用此装置对标准刻槽试件和半透明光造型薄膜试件进行了测量。测量52 nm的标准刻槽试件时得到了测量误差小于2%,标准偏差小于1 nm的结果,表明本装置可以达到高精度测量表面形貌的目的。通过测量高约400 nm的树脂材料证实了此装置可以克服多重反射的影响测量透明薄膜的表面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形貌测量 光刻胶 白光干涉 多点球形探针
下载PDF
基于ZigBee与GSM技术的温室环境监控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鑫鑫 周国平 +3 位作者 封维忠 韩晨燕 黄峰 姚达雯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3-65,68,共4页
介绍了一种基于Zigbee和GSM技术的温室环境监控系统。该系统采用无线数据传输具有低功耗、组网灵活方便、拓展性强的优点,克服了传统方式布线复杂、功耗大、监控不便的困难。重点介绍了自制的光照度传感器和终端节点的设计思路和软硬件... 介绍了一种基于Zigbee和GSM技术的温室环境监控系统。该系统采用无线数据传输具有低功耗、组网灵活方便、拓展性强的优点,克服了传统方式布线复杂、功耗大、监控不便的困难。重点介绍了自制的光照度传感器和终端节点的设计思路和软硬件实施方案。经测试,该系统能实时有效地感知温室的环境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IGBEE GSM CC2530 MSP430F149 光照传感器探头
下载PDF
磁纳米探针检测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儒平 刘军涛 +3 位作者 王蜜霞 罗金平 刘春秀 蔡新霞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749-1753,共5页
采用链霉亲和素包被磁纳米粒子,将生物素标记的特异性抗体偶联在磁纳米粒子上,制备出高特异性的磁纳米探针;利用此探针对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进行测定,建立了定量检测蛋白类激素的化学发光分析方法。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透射... 采用链霉亲和素包被磁纳米粒子,将生物素标记的特异性抗体偶联在磁纳米粒子上,制备出高特异性的磁纳米探针;利用此探针对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进行测定,建立了定量检测蛋白类激素的化学发光分析方法。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透射电镜及动态光散射仪对磁纳米探针进行表征,同时对化学发光实验条件进行优化。在2×10-4mol/L鲁米诺、8×10-4mol/L H2O2,pH=13的优化条件下,将磁纳米探针用于HCG的定量检测。结果表明,所测发光强度与待测HCG浓度之间线性相关,相关系数r为0.9924,线性检测范围由常规板式ELISA的5~200μg/L扩展到0.5~250μg/L;相对标准偏差为3.82%。采用本方法和常规ELISA法同时对34份人血清标本HCG进行测试,两者相关性良好。利用制备的磁纳米探针定量测定微量蛋白类激素,具有灵敏、高效、快捷、检测范围宽等优点,有望应用于其它微量蛋白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磁纳米探针 动态光散射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下载PDF
研发光散射探针拓展光谱手性识别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季冬 谭选平 +1 位作者 杨琼 周尚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4年第10期3064-3070,共7页
手性对映体主导着自然的奇妙和生命的奥秘。生命组织中的手性环境能自然开启手性识别和激活手性,而人为介入的手性识别需要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相结合的分析手段。共振瑞利散射(RRS)光谱是一种高灵敏度且简便易行的分析方法,以有机染料... 手性对映体主导着自然的奇妙和生命的奥秘。生命组织中的手性环境能自然开启手性识别和激活手性,而人为介入的手性识别需要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相结合的分析手段。共振瑞利散射(RRS)光谱是一种高灵敏度且简便易行的分析方法,以有机染料、纳米粒子或量子点等作为光散射探针结合高灵敏度的RRS光谱,不仅能增强光散射,提高灵敏度,还能有效提高共振光散射光谱的选择性。而探索合成羟基氨基喹啉类衍生物手性光散射探针试剂与RRS相结合的手性识别则是一项创新工作。须确定羟基氨基喹啉类衍生物手性光散射探针试剂的作用机制以及分类筛选的应用研究,发展以手性光散射探针试剂为主导的识别手性对映体的RRS光谱分析,进一步拓展确立不经分离而同时测定手性对映体的新分析方法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性识别 光谱分析 共振瑞利散射(RRS) 光散射探针
下载PDF
共振光散射方法研究钙存在下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聚集行为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振泉 宋新旺 +4 位作者 严兰 田志铭 刘潇彧 周海平 吴霞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061-1064,共4页
利用共振光散射技术在不引入探针的条件下,建立了室温下直接测定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的临界胶束浓度(CMC)的方法。研究发现:在室温下,SDBS水溶液的共振光散射强度(RLS)随SDBS浓度的增加而增强;且当SDBS接近其临界胶束浓度时,RLS强度... 利用共振光散射技术在不引入探针的条件下,建立了室温下直接测定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的临界胶束浓度(CMC)的方法。研究发现:在室温下,SDBS水溶液的共振光散射强度(RLS)随SDBS浓度的增加而增强;且当SDBS接近其临界胶束浓度时,RLS强度增强显著,共振光散射峰分别位于330和396nm。396nm处的RLS强度与SDBS浓度关系曲线呈S型曲线,本文将曲线突升起点处两条切线的交点对应的SDBS浓度,确定为SDBS的临界胶束浓度(CMC),这与荧光芘探针和电导率等方法测定结果基本一致。并利用此方法分别研究了Ca2+浓度对SDBS及其SDBS-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OP)复配体系聚集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SDBS与OP以1∶3复配时,增强了体系的抗钙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临界胶束浓度 共振光散射 荧光探针 电导率
下载PDF
一种高精度的分光镜分光比测量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靖 黄重庆 元秀华 《现代电子技术》 2002年第1期19-21,共3页
以激光为光源 ,设计了集光、电为一体的分光镜分光比测量系统 ,消除了传统检测显示仪由于光源光强不稳定产生的误差 ,实现了数字化检测显示 ,在实验研究、工艺加工。
关键词 测量系统 分光镜 分光比 光强 光电探测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