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Comparative Study of English Transitional Light Verb Morpheme“-ize”and Chinese“化”
1
作者 陈晓丽 《海外英语》 2020年第9期261-262,共2页
English transitional light verb morpheme"-ize"and Chinese"化"have been discussed in English and Chinese languages from different research perspectives.Based on English-Chinese Equivalence Translati... English transitional light verb morpheme"-ize"and Chinese"化"have been discussed in English and Chinese languages from different research perspectives.Based on English-Chinese Equivalence Translation,Contrastive Analysis and CodeSwitching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the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ir differences in equivalence translation,word class and pragmatic translation.The nouns,adjectives and verbs investigated respectively are realized by adding morpheme"化",which are equal to English transitional light verb"-ize"and its derivations information.However,from the contrastive analysis expression,there is word class difference between morpheme"-ize"and Chinese"化"in semantic view.In Chinese language,"X+化"is regarded as noun while"X+ize"verb in English.On the top of that,influenced by code-switching strategies,the two morphemes have distinctions in pragmatic translation according to grammatical rules and cultural diversiti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glish transitional light verb morpheme ize Chinese化 comparative analysis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下载PDF
Language Transfer and the Acquisition of English Light Verb + Noun Collocations by Chinese Learners 被引量:4
2
作者 汪冬瑾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2011年第2期107-125,128,共20页
Transfer has been a controversial issue in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This study concerns language transfer at the lexical level and focuses on the transfer phenomena existing in Chinese college student... Transfer has been a controversial issue in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This study concerns language transfer at the lexical level and focuses on the transfer phenomena existing in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acquisition of English light verb + noun collocations.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light verb systems in Mandarin Chinese and English respectively, analyzes the different situations of light verb use in collocation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and classifies these different situations into seven types. Then it uses three collocation tests as the experimental materials to examine the L1 influence on the students’ acquisition of English light verb + noun collocations in relation to these seven types of situations. At last, the paper stresses the importance of transfer in SLA and presents some pedagogical implications for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and some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stud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guage transfer light verbs light verb noun collocations
原文传递
日语间接被动句中「られ」的轻动词特性分析
3
作者 蔡金成 刘琛琛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4年第4期49-52,共4页
先前研究对日语间接被动句中如何指定主语论元角色一直存在争议。本文从生成语法的角度,基于Chomsky(1995)的轻动词理论和Lin(2001)的事态谓语理论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本文的研究表明,日语间接被动句中的「られ」具有一定的轻动词特... 先前研究对日语间接被动句中如何指定主语论元角色一直存在争议。本文从生成语法的角度,基于Chomsky(1995)的轻动词理论和Lin(2001)的事态谓语理论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本文的研究表明,日语间接被动句中的「られ」具有一定的轻动词特性,可以视作轻动词中表达“经验者”的事态谓语,在这种观点下生成的句法结构能有效排除井上(1999)的句法结构中动词对论元指定的干扰,并且达到自主指定论元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动词 间接被动 生成语法 内论元 外论元
下载PDF
致使结构“X人”的句法生成机制研究
4
作者 胡思琪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06-112,共7页
现代汉语“X人”属于致使结构,具备致使结构所需的语义成分。其致使义一是固定在词义中,二是在句法上临时生成。以轻动词与词项分解为理论基础,证明不同致使义来源的“X人”在句法生成上有不同路径。前者基于表始动词提升而生成,后者基... 现代汉语“X人”属于致使结构,具备致使结构所需的语义成分。其致使义一是固定在词义中,二是在句法上临时生成。以轻动词与词项分解为理论基础,证明不同致使义来源的“X人”在句法生成上有不同路径。前者基于表始动词提升而生成,后者基于零形式轻动词吸引而生成。除此之外,后者的“感觉义”是由X词义分解得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动词 词项分解 致使 “X人”
下载PDF
论汉语使役句 被引量:51
5
作者 何元建 王玲玲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9,共9页
本文从生成语法的角度探讨汉语使动句和役格句之间的语义和语法关系。结论是 :汉语没有役格动词 ,作格动词直接用为使动 ,通过句法结构来表达使役义。具体来说 ,役格句的结构跟使动句相同 ;不同的是 ,使动句中的使役动词是一个实实在在... 本文从生成语法的角度探讨汉语使动句和役格句之间的语义和语法关系。结论是 :汉语没有役格动词 ,作格动词直接用为使动 ,通过句法结构来表达使役义。具体来说 ,役格句的结构跟使动句相同 ;不同的是 ,使动句中的使役动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词 ,而役格句中的使役动词是零形式。致事的句法位置高于其它论元成分 ,施事或客事改作致事时 ,要移位到致事的位置 ,才不违背“题元阶层”和“题元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使役句 轻动词 汉语句法 生成语法
下载PDF
新兴非典型被动式“被XX”的句法与语义结构 被引量:30
6
作者 黄正德 柳娜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25-241,共17页
文章讨论新兴非典型"被XX"结构的句法、语义特征及历史来源并进行跨语言的比较研究。文章认为这种"新生"结构不是一个将不及物动词被动化的特殊句法结构,而是隐含了使动、意动或施动成分的轻动词结构。受到被动化... 文章讨论新兴非典型"被XX"结构的句法、语义特征及历史来源并进行跨语言的比较研究。文章认为这种"新生"结构不是一个将不及物动词被动化的特殊句法结构,而是隐含了使动、意动或施动成分的轻动词结构。受到被动化的动词不是XX本身,而是其所隐含的无声轻动词。类似的隐含动词结构也大量见于古汉语、英语等语言;不同的是,现代汉语的"被XX"结构不能还原为主动形式。文章将这一不同归因于综合性语言与分析性语言之间的不同,并以"派生时机参数"为基础的参数理论对此作出解释。从语言演变角度来看,"被XX"结构在现代汉语的出现反映了语言演变遵循"……综合→分析→综合……"的循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典型被动 被XX 轻动词 意动结构 差异与演变 参数理论
下载PDF
轻动词移位与古今汉语的动宾关系 被引量:98
7
作者 冯胜利 《语言科学》 2005年第1期3-16,共14页
本文讨论汉语中与轻动词有关的句法现象,认为汉语非常规性动宾的复杂关系,是由轻动词移位造成的。文章进而指出:轻动词促发的句法移位现代汉语里有,古代汉语里更普遍;句法运作里有,构词法里同样可见。因此,轻动词句法不仅可以贯古今,而... 本文讨论汉语中与轻动词有关的句法现象,认为汉语非常规性动宾的复杂关系,是由轻动词移位造成的。文章进而指出:轻动词促发的句法移位现代汉语里有,古代汉语里更普遍;句法运作里有,构词法里同样可见。因此,轻动词句法不仅可以贯古今,而且可以通词语,它为汉语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汉语 句法 动词句 动宾关系 古今 现代汉语 移位 文章 词语
下载PDF
汉语双宾结构的构式语法视角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钟书能 石毓智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6,共6页
本文讨论中国语言学界长期争议的一个问题,即"打碎了他一个杯子""这顿饭吃了我八百块钱"这类用例到底属于什么结构。迄今为止,不少学者依据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根据成分的词性和表面语序概括结构类型,普遍把这类用... 本文讨论中国语言学界长期争议的一个问题,即"打碎了他一个杯子""这顿饭吃了我八百块钱"这类用例到底属于什么结构。迄今为止,不少学者依据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根据成分的词性和表面语序概括结构类型,普遍把这类用例看作双宾结构。本文则运用构式语法理论,根据动补结构赋予论元的功能,论证这类句子实际上属于动补结构之一种。由于受补语复杂性的制约,这类结构的宾语只能出现在动词和补语之间。本文也对学界针对这类现象所采用的语言学流派的分析方法进行评说,指出形式语言学派的"轻动词"概念在分析语言现象上的局限性。我们认为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摆脱依据结构主义语言学等理论所形成的某些窠臼,促使我们诉诸新兴语言学理论方法来探寻语言的本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宾结构 动补结构 构式语法 形式语言学 轻动词
下载PDF
论汉语内、外轻动词的分布与诠释 被引量:30
9
作者 蔡维天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62-376,共15页
文章从制图理论(Cartographic Approach)的观点出发,主张汉语的轻动词(light verb)应分内、外两类:外轻动词与事件(event)层次的使事性(causality)有关,而内轻动词则跟动作(activity)层次的与事性(comitativity)有关。这点与疑问状语及... 文章从制图理论(Cartographic Approach)的观点出发,主张汉语的轻动词(light verb)应分内、外两类:外轻动词与事件(event)层次的使事性(causality)有关,而内轻动词则跟动作(activity)层次的与事性(comitativity)有关。这点与疑问状语及反身状语的内外之别有异曲同工之妙,充分反映了所谓诠释高度(the height of interpretation)的理念思维。文章接着进入扩大验证的阶段,将内、外轻动词的用法串连起来,从句法移位的角度探讨使事、与事、被动及蒙事(affectivity)之间密切的互动关系,明确呈现出动词组一路延伸至句子左缘的立体地形图。这不但是汉语类型特色的终极展示,也是以层系结构来分析语法化进程的绝佳素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句法 轻动词 使事性 与事性 制图理论
下载PDF
VP壳理论框架下指向宾语的形容词状语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伟 李哲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4-31,共8页
汉语中有一种在句法上修饰谓语动词、在语义上指向宾语的形容词状语,其句式可表示为NP1+A+VP+NP2。本文运用最简方案的VP壳理论,提出关于此类状语修饰语派生机制的假设,认为这类句式中的状语修饰语处于动词的补语位,在谓语动词加接到轻... 汉语中有一种在句法上修饰谓语动词、在语义上指向宾语的形容词状语,其句式可表示为NP1+A+VP+NP2。本文运用最简方案的VP壳理论,提出关于此类状语修饰语派生机制的假设,认为这类句式中的状语修饰语处于动词的补语位,在谓语动词加接到轻动词时与动词一起移位。这种分析可以解释指向宾语的形容词状语所受的各种语义和句法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向宾语的形容词状语 加接 VP壳假设 轻动词
下载PDF
从轻动词理论角度看汉语方言中的“使感结构” 被引量:11
11
作者 朱秀兰 李巧兰 《兰州学刊》 2007年第8期192-194,共3页
轻动词句法理论是近年来生成语法在原则和参数框架下提出的一个新理论,"轻动词"也是近年来人们研究的热点问题,我们采用这一理论的主要观点,在此基础上对汉语方言中的"使感结构"这一句法现象做一重新审视,从语义表... 轻动词句法理论是近年来生成语法在原则和参数框架下提出的一个新理论,"轻动词"也是近年来人们研究的热点问题,我们采用这一理论的主要观点,在此基础上对汉语方言中的"使感结构"这一句法现象做一重新审视,从语义表现上,它应是一种"使役结构",而不是前人所说的"动宾结构",它的"使……觉得"的附加含义来自于句法生成时深层结构的轻动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动词 方言 使感结构 使役结构
下载PDF
同形删略和离合词、不完整词形成机制——兼论准定语的形成机制 被引量:31
12
作者 郭锐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25-249,共25页
离合词指构词成分可以"分离"的词,不完整词指构词成分可以"部分缺失"的词。表面上看离合词和不完整词都违反了词的完整性,文章认为,违反完整性是假象,离合词的"分离"和不完整词的"部分缺失"都... 离合词指构词成分可以"分离"的词,不完整词指构词成分可以"部分缺失"的词。表面上看离合词和不完整词都违反了词的完整性,文章认为,违反完整性是假象,离合词的"分离"和不完整词的"部分缺失"都是语音层面的同形删略造成的,在结构上并不违反词的完整性。同形删略的方式主要受两端保留原则和核心词性一致原则的限制。从根本上说,离合词其实就是前后出现的两个不完整词。离合词中,最重要的类型是由"隐性轻动词+实义动词"结构发生实义动词拷贝和同形删略而形成的离合词,这种结构与准定语结构实为相同结构。在准定语结构中由于存在重复出现的同形动词而发生动词的删略,造成定语与其修饰的中心语在语义和句法上的"错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合词 不完整词 同形删略 准定语 轻动词
下载PDF
“得”的生成语法研究 被引量:34
13
作者 杨寿勋 《现代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52+51+53-73,共23页
本文以Chomsky(1994,1995)所提出的最简程序为理论背景,提出了一套最简程序的分析方法来解释“得”字句。简述问题提出的理论背景之后,通过“得”的发展指出它的基本语法特点是在句法上与所黏附的中心语呈并列式合... 本文以Chomsky(1994,1995)所提出的最简程序为理论背景,提出了一套最简程序的分析方法来解释“得”字句。简述问题提出的理论背景之后,通过“得”的发展指出它的基本语法特点是在句法上与所黏附的中心语呈并列式合成关系,在语义上表达“既成、达成”。忽略这些特征的分析,比如把“得”分析成标句成分或单纯的补语标志或词缀,都是不恰当的。本文建议把“得”作为泛动词,通过泛动词短语结构来推导各种形式的“得”字句。在理论上试图探索最简程序的泛动词在语义上应该有一定的涵义,在语音上有表征;否则泛动词也应该象功能范畴“一致”那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语法 最简程序 泛动词
下载PDF
与双宾语结构形同质异的两类结构 被引量:17
14
作者 满在江 《语言科学》 2004年第3期79-88,共10页
“打碎了他四个杯子”之类结构和V_(索取)+NP_2+NP_3结构是双宾结构,还是单宾结构?这两类结构因与典型的双宾语句形式相同而引起较大的争议。满在江(2003)认为:双宾语结构是基础生成的;间接宾语和直接宾语的格位分别由一个空介词和一个... “打碎了他四个杯子”之类结构和V_(索取)+NP_2+NP_3结构是双宾结构,还是单宾结构?这两类结构因与典型的双宾语句形式相同而引起较大的争议。满在江(2003)认为:双宾语结构是基础生成的;间接宾语和直接宾语的格位分别由一个空介词和一个空动词赋予。本文从不同的角度对上述两类同型结构进行了研究,认为:“打碎了他四个杯子”之类结构不是双宾语结构,该结构是语法化的结果;又从句法的角度,运用生成语法理论对索取类动词结构进行了分析和论证。通过与“给予”类双宾语结构的比较,本文认为V_(索取)+NP_2+NP_3结构应被看作是单宾语结构,其在句法和语义上都有不同于典型双宾语结构的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宾结构 汉语 间接宾语 直接宾语 生成语法理论 句法
下载PDF
基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的汉语轻动词及其神经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封世文 杨亦鸣 《语言文字应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3-53,共11页
汉语词组中移位的句法动因是在这个词组中存在一个隐性的轻动词"使",然而轻动词本身还缺乏更多的证据支持。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的高空间分辨率测查词组中隐性句法移位的脑加工过程,可以为轻动词的存在与否提供证据。本研究... 汉语词组中移位的句法动因是在这个词组中存在一个隐性的轻动词"使",然而轻动词本身还缺乏更多的证据支持。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的高空间分辨率测查词组中隐性句法移位的脑加工过程,可以为轻动词的存在与否提供证据。本研究结果表明,词组中句法移位的脑机制主要与大脑左侧的额叶等脑区相关,轻动词及其句法加工的过程与大脑左侧额叶中、下回的相关性可以在实验中被证实,从而在神经机制上证明了轻动词假设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动词 词组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额叶
下载PDF
基于轻动词理论的汉语动结式补语指向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大然 周长银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6-51,共6页
先前研究对汉语部分动结式的补语指向问题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基于Huang et al.(2009)的轻动词理论对动结式的补语指向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对英汉语结果性结构的形式差异做出了解释。本文的研究表明,动结式补语V2所指向的论元必然是由词根... 先前研究对汉语部分动结式的补语指向问题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基于Huang et al.(2009)的轻动词理论对动结式的补语指向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对英汉语结果性结构的形式差异做出了解释。本文的研究表明,动结式补语V2所指向的论元必然是由词根√V2携带的轻动词Lv1筛选出的事件客体,在句法中投射到内部论元位置,因此汉语的动结式与英语的结果性结构一样,都遵守"Simpson法则"。两种结构在形式上的某些差异归因于只有汉语词库中允许存在光杆性动词词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结式 补语指向 轻动词理论 Simpson法则
下载PDF
轻动词句法属性研究之我见 被引量:4
17
作者 朱乐奇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89-597,共9页
轻动词是一种句法功能特殊的语类,在句法推导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文章从语义、句法和事件等角度阐释轻动词的本质属性,即轻动词的核心功能语类属性、施事和致使性。文章通过分析汉语事实论证了轻动词的适用度。汉语的v可以实现为语... 轻动词是一种句法功能特殊的语类,在句法推导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文章从语义、句法和事件等角度阐释轻动词的本质属性,即轻动词的核心功能语类属性、施事和致使性。文章通过分析汉语事实论证了轻动词的适用度。汉语的v可以实现为语义虚化的动词性词项(如"令、使、搞"等),也可能因为V至v操作,表现为轻动词与主动词合二为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动词 核心功能语类 事件谓词
下载PDF
说put道“放”——汉英动词词汇化对比一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梁锦祥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9-86,共8页
轻动词理论的研究发现,动词的词汇化过程中,轻动词和主要动词的组并等一系列语法过程可能在词汇层面隐性地进行,也可能在句法层面显性地进行。不同层面的词汇化过程造成了英语动词put和汉语“放”对主语等成分的要求宽松不同。汉英之间... 轻动词理论的研究发现,动词的词汇化过程中,轻动词和主要动词的组并等一系列语法过程可能在词汇层面隐性地进行,也可能在句法层面显性地进行。不同层面的词汇化过程造成了英语动词put和汉语“放”对主语等成分的要求宽松不同。汉英之间的这种差异,是由于英语中的轻动词是形态性成分,而汉语的轻动词则是属于语义性成分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动词 论元结构 词汇化
下载PDF
为什么要给语言建造一座宫殿?——从符号系统的转喻本质看语言学的过度附魅 被引量:9
19
作者 袁毓林 《语言战略研究》 2019年第4期60-73,共14页
本文受当代人本主义哲学关于“哲学家建造一座理念的宫殿,却住在茅屋里”等论断的启发,提出问题:“我们在茅屋里说话,为什么要为语言建造一座宫殿?”文章认为,现代语言学竭力堆砌理论、大肆为语言修筑宫殿的附魅行为,主要归咎于它坚信... 本文受当代人本主义哲学关于“哲学家建造一座理念的宫殿,却住在茅屋里”等论断的启发,提出问题:“我们在茅屋里说话,为什么要为语言建造一座宫殿?”文章认为,现代语言学竭力堆砌理论、大肆为语言修筑宫殿的附魅行为,主要归咎于它坚信两个教条:意义的组合性原理和句法-语义同态原理。诸如空语类或轻动词、语壳结构或DP结构等假设概念和相应的理论方案,莫不是为了更好地体现这两个原理。但是,参照人类手势语的形式(结构)与意义(功能)之间的关系及其转喻机制,可以发现人类语言本质上是一种转喻性的符号系统,其形式与意义之间未必具有完全的对应关系和可归约性。因此,不需要为它假设这么多的空语类或轻动词等隐变量,以及语壳结构或DP结构等看不见的句法结构。总之,本文旨在为语言祛魅,希望语言学研究能够让语言呈现出其本来的朴素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念的宫殿 附魅/祛魅 组合性原理 同态原理 空语类/轻动词 语壳结构/DP 结构
下载PDF
形容词带宾的韵律句法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贾林华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1-58,共8页
本文基于当代形式句法学的轻动词理论和汉语韵律句法学理论提出,单音节形容词带双宾语(班主任大她四岁—*班主任大七层的王老师四岁)和双音节形容词带宾语(壮大工厂—*壮大厂)两种句法现象的形成均源于轻动词促发的核心词移位,而这种移... 本文基于当代形式句法学的轻动词理论和汉语韵律句法学理论提出,单音节形容词带双宾语(班主任大她四岁—*班主任大七层的王老师四岁)和双音节形容词带宾语(壮大工厂—*壮大厂)两种句法现象的形成均源于轻动词促发的核心词移位,而这种移位还受制于汉语核心重音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容词 宾语 汉语核心重音 轻动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