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氧化碳驱动用储层微观界限研究 被引量:25
1
作者 邓瑞健 田巍 +2 位作者 李中超 赵良金 戴厚柱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33-137,共5页
为深入研究CO2驱动用储层的微观界限,采用微观可视化模型与岩心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分别研究了CO2驱的微观驱替特征和微观作用孔喉范围,进一步验证了CO2驱是老油田效益开发可行的技术手段。研究表明:CO2具有较高的洗油效率,并具有扩大波... 为深入研究CO2驱动用储层的微观界限,采用微观可视化模型与岩心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分别研究了CO2驱的微观驱替特征和微观作用孔喉范围,进一步验证了CO2驱是老油田效益开发可行的技术手段。研究表明:CO2具有较高的洗油效率,并具有扩大波及体积的作用,CO2可将孔道中的原油驱替采出,能将孔道中的剩余油抽提采出;在水驱的基础上CO2将动用储量微观空间降低一个数量级,使孔喉半径大于10-2μm以上的原油储集空间都成为CO2驱可动用空间,增加了可动用储量范围。采用CO2驱新增可动用储量达20. 00个百分点以上,渗透率越低,水驱后采用CO2驱新增可动用储量越多。研究成果为CO2驱的实施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也为老油田效益开发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用储量 剩余油 孔喉空间 饱和度 微观界限
下载PDF
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层系优化组合技术经济界限 被引量:12
2
作者 方艳君 孙洪国 +3 位作者 侠利华 张雪玲 姜祥成 王天智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1-85,共5页
三元复合驱已经成为大庆油田持续稳产的主要接替技术,为了满足其工业化推广的要求,需进一步明确一、二类油层剩余潜力及层系组合方法。三元复合驱与聚合物驱相比具有提高采收率大、投入高的特点,加之目前一、二类油层处于"双特高&q... 三元复合驱已经成为大庆油田持续稳产的主要接替技术,为了满足其工业化推广的要求,需进一步明确一、二类油层剩余潜力及层系组合方法。三元复合驱与聚合物驱相比具有提高采收率大、投入高的特点,加之目前一、二类油层处于"双特高"开发阶段,剩余油少且分散,为了保证三元复合驱的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首次将剩余储量丰度作为衡量层系组合合理性的指标,并建立了数学模型,根据实际开发情况建立了经济界限图版;依据油藏工程理论和井筒多相管流理论,推导出了均质多层油藏油井总产量与层系组合跨度之间的数学模型,结合数值模拟研究确定了大庆油田一、二类油层层系组合跨度经济界限;另外,综合多种研究手段研究确定了层系组合厚度下限、渗透率级差以及隔层经济界限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复合驱 层系组合 技术经济界限 剩余储量丰度 组合跨度
下载PDF
河南油田SEC上市储量评估经济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显路 龙卫江 +3 位作者 余小红 杨菲 余强 刘军红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18-521,526,共5页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特别是中国石化在境外成功上市以来,根据SEC储量评估新规则,储量观念已由原本的地质储量向剩余经济可采储量转变。经济因素在上市储量评估的过程当中已经占据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该文通过河南油田储量评估...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特别是中国石化在境外成功上市以来,根据SEC储量评估新规则,储量观念已由原本的地质储量向剩余经济可采储量转变。经济因素在上市储量评估的过程当中已经占据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该文通过河南油田储量评估中各种经济因素对剩余经济可采储量的影响分析研究,把握经济因素对剩余经济可采储量的影响规律,可对储量评估工作起到预见指导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极限 操作成本 油价 剩余经济可采储量 SEC储量 河南油田
下载PDF
胜一区沙二1-3单元聚合物驱见效规律认识 被引量:2
4
作者 王青青 尹文军 +2 位作者 李永强 尹承棣 冯改玲 《断块油气田》 CAS 2004年第4期60-62,共3页
该文通过分析胜坨油田一区沙二 1 - 3单元聚合物驱以来生产动态变化 ,从油藏静态、动态方面分析聚合物驱油井见效规律。沉积相带、储层条件等油藏静态因素对注聚见效有一定影响作用 ,而注采流线、注聚总量、剩余储量丰度等油藏动态因素... 该文通过分析胜坨油田一区沙二 1 - 3单元聚合物驱以来生产动态变化 ,从油藏静态、动态方面分析聚合物驱油井见效规律。沉积相带、储层条件等油藏静态因素对注聚见效有一定影响作用 ,而注采流线、注聚总量、剩余储量丰度等油藏动态因素对后期注聚开采具有更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 见效规律 沉积相带 注采流线 剩余储量丰度
下载PDF
文15块沙三上特高含水油藏剩余油分布 被引量:3
5
作者 宋子齐 庞振宇 +1 位作者 李伟峰 李文芳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7-53,共7页
针对文15块沙三上特高含水期油藏精细描述及调整挖潜工作,分析了油藏剩余油分布特点,利用统计分析地层混合液电阻率计算分析剩余油储量丰度平面分布,利用吸水剖面动用状况分析剩余油的剖面分布规律。阐述了该区剩余油分布主要受断裂... 针对文15块沙三上特高含水期油藏精细描述及调整挖潜工作,分析了油藏剩余油分布特点,利用统计分析地层混合液电阻率计算分析剩余油储量丰度平面分布,利用吸水剖面动用状况分析剩余油的剖面分布规律。阐述了该区剩余油分布主要受断裂、构造高、构造复杂带与层内河道边缘、相变带二、三类储层及其韵律性控制,以及层问干扰、注采不完善及水驱损失影响。指出该区特高含水油层动用程度高,剩余油分布总体比较零散,平面上主要以豆粒状、豆荚状或团块状、条带状分布富集;纵向上集中分布在部分动用相对较低主力油层中,油层动用不充分,呈现严重的非均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油储量丰度 吸水动用 构造相变带 层间干扰 注采不完善 挖潜方向
下载PDF
古城稠油油田BQ10断块剩余油分布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娇娜 马艳平 +1 位作者 施尚明 关群立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4356-4359,共4页
特超稠油油田进入蒸汽吞吐中后期后,预测剩余油分布是研究的重要内容。以油藏地质建模和数值模拟为核心,根据古城稠油油田储层特征,建立精细的三维地质模型和油藏数值模拟模型,并对区块地质储量、采液量、采油量、注汽量及单井生产历史... 特超稠油油田进入蒸汽吞吐中后期后,预测剩余油分布是研究的重要内容。以油藏地质建模和数值模拟为核心,根据古城稠油油田储层特征,建立精细的三维地质模型和油藏数值模拟模型,并对区块地质储量、采液量、采油量、注汽量及单井生产历史进行了拟合。综合应用剩余油储量丰度、砂岩有效厚度、渗透率和沉积微相类型等4个指标,制定剩余油的分类评价标准。分析BQ10断块中部区块H3Ⅳ9层的剩余油分布状况,为下步调整挖潜提供充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油分布 三维地质建模 油藏数值模拟 储量丰度 分类评价
下载PDF
中高含水期油藏剩余油潜力定量化评价新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8
7
作者 丁帅伟 姜汉桥 +4 位作者 周代余 赵冀 旷曦域 王倩 王平 《复杂油气藏》 2016年第1期41-45,共5页
针对目前中高含水期剩余油定量化表征存在的问题,基于三维精细数值模拟模型,提出了利用优势生产潜力定量化表征中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潜力的方法。该方法计算简单,且考虑了油藏储量丰度、油藏压力、地层渗透性、距边界距离和油气水关系... 针对目前中高含水期剩余油定量化表征存在的问题,基于三维精细数值模拟模型,提出了利用优势生产潜力定量化表征中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潜力的方法。该方法计算简单,且考虑了油藏储量丰度、油藏压力、地层渗透性、距边界距离和油气水关系位置对产能的影响。实例计算表明,相对于剩余油储量丰度法和剩余油优势潜力丰度法,使用该方法能够较为准确地找到剩余油优势潜力部位,制定较好的剩余油调整挖潜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高含水期 剩余油潜力 储量丰度 优势潜力丰度 优势生产潜力
下载PDF
BQ57区Ⅲ1、3层剩余油潜力与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卓兴家 范佳乐 张继成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20年第6期32-36,共5页
目前,目标油田BQ57区由于边水活跃造成油层采出程度低,因此需要对BQ57区剩余油分布进行研究,以期在热采过程中获得较好的效果。通过研究BQ57区Ⅲ1、3层纵向及平面上的剩余油分布规律,得到剩余油总量为43.22×10^4 t。纵向上:Ⅲ11层... 目前,目标油田BQ57区由于边水活跃造成油层采出程度低,因此需要对BQ57区剩余油分布进行研究,以期在热采过程中获得较好的效果。通过研究BQ57区Ⅲ1、3层纵向及平面上的剩余油分布规律,得到剩余油总量为43.22×10^4 t。纵向上:Ⅲ11层地质储量为17.76×10^4 t,剩余地质储量为14.72×10^4 t,采出程度为17.19%;Ⅲ12层地质储量最小,为5.79×10^4 t,剩余油较少,为4.86×10^4 t,采出程度为16.09%;Ⅲ31层剩余油最多,为15.4×104 t,采出程度为11.20%;Ⅲ32层剩余油为8.26×10^4 t,采出程度为6.17%。平面上:水下分流河道的剩余地质储量比例为52.87%,由于其分布面积最大,因此其剩余油所占比例最高,储量丰度值也最高;前缘席状砂微相所占剩余油比例为44.98%,其丰度值较高。由于后期井网调整需要结合单井产能,因此井网调整的部位应优先考虑水下分流河道和前缘席状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开发 剩余油分布规律 储量丰度 采出程度
下载PDF
低渗透气田合理井网井距研究 被引量:23
9
作者 李爽 朱新佳 +1 位作者 靳辉 井元帅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10年第5期73-76,共4页
苏里格气田苏53区块盒8、山1段气藏为低渗低丰度岩性气藏。在分析该区块地质特征基础上,结合气井生产动态资料,采用经济极限单井面积法、技术最优单井面积法及数值模拟法探讨了低渗透、低丰度岩性气藏合理井网井距。3种井距设计方案结... 苏里格气田苏53区块盒8、山1段气藏为低渗低丰度岩性气藏。在分析该区块地质特征基础上,结合气井生产动态资料,采用经济极限单井面积法、技术最优单井面积法及数值模拟法探讨了低渗透、低丰度岩性气藏合理井网井距。3种井距设计方案结果表明:采用南北向排距大于东西向井距的600m×1200m近似菱形基础井网能最大限度地提高采收率,并获得最佳经济效益,而且便于后期开发加密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里格气田 苏53区块 低渗、低丰度、岩性气藏 井距优化 经济极限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喇、萨、杏油田高含水期稳产条件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任玉林 陈鲁含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32-38,共7页
本文从喇、萨、杏油田生产出发,以年产原油5000×10~4t为目标,分析研究了油田历年剩余可采储量、新井建成能力、产液量与液油比增长率、措施增产油量的边际成本等稳产条件和所采取的调整技术措施。
关键词 油田 高含水期 稳产 采油
下载PDF
断块油藏油水过渡带油井部署界限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丽 陈民锋 +1 位作者 唐湘明 孙东升 《复杂油气藏》 2015年第4期40-44,60,共6页
断块油藏油水过渡带储量丰度小,井网控制程度低,储量较难有效动用。通过研究断块油藏油水过渡带含油饱和度分布、油井产出规律,考虑经济因素的影响,提出了确定油水过渡带油井投产经济技术界限的方法,理清了油水过渡带产油能力、储量丰... 断块油藏油水过渡带储量丰度小,井网控制程度低,储量较难有效动用。通过研究断块油藏油水过渡带含油饱和度分布、油井产出规律,考虑经济因素的影响,提出了确定油水过渡带油井投产经济技术界限的方法,理清了油水过渡带产油能力、储量丰度等地质条件与投产经济技术界限的关系。基于实际油田特点和开发要求,建立不同条件下油井投产经济技术界限图版。该图版可以指导断块油藏油水过渡带调整井部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块油藏 油水过渡带 产油能力 储量丰度收支平衡法 经济技术界限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台南气田边水水侵影响因素及剩余气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孙永亮 王小鲁 +4 位作者 王玉善 柴小颖 李国良 敬伟 赵坤梅 《录井工程》 2020年第2期106-112,共7页
柴达木盆地台南气田是典型的边水驱动疏松砂岩气田,储集层非均质性强,单砂体非均质水侵现象明显。利用岩心水驱气渗流实验和数值模拟手段,研究气田开发过程中边水水侵的影响因素,包括储集层毛管力、气水粘度差、孔喉半径、采气速度和水... 柴达木盆地台南气田是典型的边水驱动疏松砂岩气田,储集层非均质性强,单砂体非均质水侵现象明显。利用岩心水驱气渗流实验和数值模拟手段,研究气田开发过程中边水水侵的影响因素,包括储集层毛管力、气水粘度差、孔喉半径、采气速度和水体体积。结果显示,在均质储集层中边水水侵近似活塞驱动,在非均质储集层中,随着采气速度增大,边水容易沿高渗带形成局部突进,且自3~5倍渗透率级差开始突进明显。根据剩余气含气面积、含气饱和度、储量丰度的变化规律,将剩余气分为六种类型,剩余气富集区主要分布在未水侵气区构造高部位。边水侵入气藏后水侵区剩余气含气饱和度大幅下降,平均为33%左右,故适当降低配产,有利于提高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南气田 水侵 高渗带 剩余气 储量丰度 饱和度
下载PDF
二类油层水平井潜力界限确定方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国良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54-856,共3页
以往采用剩余油饱和度单一指标来评价剩余油潜力的分布和类型,只能反映、评价某一部位水淹程度,而不能量化潜力大小.为充分挖掘单元剩余油潜力,通过应用渗流力学理论和油藏工程方法确定目的层SII8a含油饱和度和剩余储量丰度经济界限,进... 以往采用剩余油饱和度单一指标来评价剩余油潜力的分布和类型,只能反映、评价某一部位水淹程度,而不能量化潜力大小.为充分挖掘单元剩余油潜力,通过应用渗流力学理论和油藏工程方法确定目的层SII8a含油饱和度和剩余储量丰度经济界限,进而对剩余油潜力区进行分级,并结合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对二类油层剩余油富集区进行优选.该方法既弥补了以往评价剩余油潜力的不足,同时又给出了剩余储量集中程度的量化指标,可操作性强,对方案部署、开发形势分析以及规划部署等均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剩余储量丰度界限 剩余饱和度界限
下载PDF
高台子油层井网调整动用剩余油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朱博敏 《当代化工》 CAS 2018年第4期876-880,共5页
为了进一步地实现对剩余油的有效利用,通过重新组合并调整井网层系,优化并设计井网调整的方案,从而得出了在井网调整前后剩余油储量的分布规律。以中区东部高台子为例,建立了层系重组方案进行井网的加密调整研究,把高台子分为3各层系进... 为了进一步地实现对剩余油的有效利用,通过重新组合并调整井网层系,优化并设计井网调整的方案,从而得出了在井网调整前后剩余油储量的分布规律。以中区东部高台子为例,建立了层系重组方案进行井网的加密调整研究,把高台子分为3各层系进行开采,优化设计了层系重组方案。在进行井网调整后得出,GI组剩余储量丰度在中、良级别较多,占整个油层组的53%,GII组和GIV组在差级别较多,分别占整个油层组的65%和61%。三组的的剩余油储量丰度级别以及占整个油层组的比例与井网调整前均相同,不过随着油田的持续开发,各小层剩余油储量丰度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而GIII组在井网调整前剩余储量丰度在中、良级别较多,占整个油层组的74%,而在井网调整后,该组剩余储量丰度在中等级别的小层所占比例有所下降,说明经过井网加密后累产油量上升较快,储量丰度下降较为明显。结果表明,调整后的剩余油的可动控制程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而且几组剩余储量丰度在各个级别几乎均有分布,剩余油仍然具有一定的挖潜潜力,以实现油田产量和采收率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油 井网调整 层系重组 剩余储量丰度 采收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