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njugated linoleic acid isomers and their precursor fatty acids regulate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subtypes and major peroxisome proliferator responsive element-bearing target genes in HepG2 cell model 被引量:1
1
作者 Sailas BENJAMIN Silke FLOTHO +1 位作者 Torsten BRCHERS Friedrich SPENER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2期115-123,共9页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induction profiles (as judged by 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 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RT-PCR)) of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PPAR) α,β,...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induction profiles (as judged by 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 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RT-PCR)) of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PPAR) α,β, y subtypes and major PPAR-target genes bearing a functional peroxisome proliferator responsive element (PPRE) in HepG2 cell model upon feeding with cis-9,trans-11-octadecadienoic acid (9-CLA) or trans-10,cis-12-octadecadienoic acid (10-CLA) or their precursor fatty acids (FAs). HepG2 cells were treated with 100 pmol/L 9-CLA or 10-CLA or their precursor FAs, viz., oleic, linoleic, and trans-11-vaccenic acids against bezafibrate control to evaluate the induc- tion/expression profiles of PPAR (α, β, γ subtypes and major PPAR-target genes bearing a functional PPRE, i.e., fatty acid transporter (FAT), glucose transporter-2 (GLUT-2), liver-type FA binding protein (L-FABP), acyl CoA oxidase-1 (ACOX-1), and peroxisomal bifunctional enzyme (PBE) with reference to β-actin as house keeping gene. Of the three housekeeping genes (glyceraldehyde 3-phosphate dehydrogenase (GAPDH), β-actin, and ubiquitin), β-actin was found to be stable. Dimethyl sulfoxide (DMSO), the common solubilizer of agonists, showe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induction of genes analyzed, qRT-PCR profiles of CLAs and their precursor FAs clearly showed upregulation of FAT, GLUT-2, and L-FABP (-0.5-.0-fold). Compared to 10-CLA, 9-CLA decreased the induction of the FA metabolizing gene ACOX-1 less than did PBE, while 10-CLA decreased the induction of PBE less than did ACOX-I. Both CLAs and precursor FAs upregulated PPRE-beadng genes, but with comparatively less or marginal activation of PPAR subtypes This indicates that the binding of CLAs and their precursor FAs to PPAR subtypes results in PPAR activation, thereby induction of the target transporter genes coupled with downstream lipid metabolising genes such as ACOX-1 and PBE. To sum up, the expression profiles of these candidate genes showed that CLAs and their precursor FAs are involved in lipid signalling by modulating the PPAR a, 13, or ~ subtype for the indirect activation of the PPAR-target genes, which may in turn be responsible for the supposed health effects of CLA, and that care should be taken while calculating the actual fold induction values of candidate genes with reference to housekeeping gene and DMSO as they may impart false positive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jugated linoleic acid HepG2 cell model QRT-PCR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Peroxisome proliferator responsive element-bearing genes lipid agonists
原文传递
STUDY ON THE FREE RADICALS PRODUCED FROM PHOTOLYSIS OF PEROXIDIZED LINOLEIC ACID BY ESR SPIN TRAPPING TECHNIQUE
2
作者 赵保路 张建朝 忻文娟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91年第23期2004-2007,共4页
Lipid peroxidation of polyunsaturate fatty acid i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production of toxic materials in putrid food oil. The free radicals and other products produced from the peroxidation process can damage the m... Lipid peroxidation of polyunsaturate fatty acid i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production of toxic materials in putrid food oil. The free radicals and other products produced from the peroxidation process can damage the membrane, protein and DNA and may induce cancer and other brain, myocardial and vascular diseases. Lipid peroxidation is also an important reason for aging. So it has raised a wide interest and attention of biological a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ee RADICALS linoleic acid ESR lipid PEROXIDE
原文传递
大豆异黄酮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及其机制初探 被引量:50
3
作者 闫祥华 顾景范 +2 位作者 孙存普 丛建波 何传民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 :观察大豆异黄酮对脂质过氧化作用的特点并探索其机制。方法 :在亚铁离子(Fe2 + )诱导亚油酸脂质过氧化体系中用电子自旋共振波谱法和比色法检测体系中脂质自由基、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质 (TBARS)和共轭双烯水平变化。结果 :无论在... 目的 :观察大豆异黄酮对脂质过氧化作用的特点并探索其机制。方法 :在亚铁离子(Fe2 + )诱导亚油酸脂质过氧化体系中用电子自旋共振波谱法和比色法检测体系中脂质自由基、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质 (TBARS)和共轭双烯水平变化。结果 :无论在脂质过氧化启动前还是启动后向体系中加入 5~ 2 0 0 μmol大豆异黄酮均显著抑制TBARS的生成 ,但对体系中共轭双烯水平无影响。大豆异黄酮的作用特点类拟α -维生素E ,只是作用强度弱一些。电子自旋共振波谱分析显示 ,5~ 2 0 0 μmol大豆异黄酮对脂质过氧化体系中产生的脂质自由基具有显著的清除效果 ,此作用随大豆异黄酮浓度升高而增强。大豆异黄酮与体系中诱导剂铁离子间未观察到螯合现象。结论 :大豆异黄酮清除脂质过氧化体系中的脂质自由基是抑制过氧化链式反应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异黄酮 亚油酯 脂质过氧化
下载PDF
小麦胚活性肽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陈英 朱科学 +3 位作者 彭伟 刘洪涛 顾耀兴 周惠明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6-19,共4页
在还原能力、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螯合亚铁能力和抑制亚油酸自氧化能力4种体系下比较了工业生产的小麦胚活性肽与工业生产的其他植物源活性肽的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工业生产的小麦胚活性肽的还原能力和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 在还原能力、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螯合亚铁能力和抑制亚油酸自氧化能力4种体系下比较了工业生产的小麦胚活性肽与工业生产的其他植物源活性肽的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工业生产的小麦胚活性肽的还原能力和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都高于其他几种植物源活性肽,其中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的IC50达到1.36 mg/mL;在质量浓度为1 mg/mL时,对亚铁离子的螯合率为40%;抑制亚油酸自氧化能力和其他几种活性肽相差不大。总体来说,工业生产的小麦胚活性肽有很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胚活性肽 抗氧化活性 还原能力 清除[DPPH.]能力 螯合亚铁能力 抑制亚油酸自氧化能力
下载PDF
共轭亚油酸和鱼油组合对雄性肉鸡屠体性状、肌肉脂肪酸组成和脂质过氧化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刘永祥 刘艳丽 +1 位作者 姜东风 朱宽佑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517-2526,共10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同时添加共轭亚油酸(CLA)和鱼油对雄性肉鸡屠体性状、肌肉脂肪酸组成和脂质过氧化状态的影响。120只21日龄雄性爱拔益加(AA)肉仔鸡随机分配到4个组:豆油组(2%)、CLA组(2%)、鱼油组(2%)和混合组(1%CLA+1%鱼油)。每个...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同时添加共轭亚油酸(CLA)和鱼油对雄性肉鸡屠体性状、肌肉脂肪酸组成和脂质过氧化状态的影响。120只21日龄雄性爱拔益加(AA)肉仔鸡随机分配到4个组:豆油组(2%)、CLA组(2%)、鱼油组(2%)和混合组(1%CLA+1%鱼油)。每个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鸡。42日龄屠宰取样。试验结果如下:混合组肉仔鸡的胸肌率和腿肌率与CLA组和鱼油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CLA组、鱼油组和混合组肉仔鸡的腹脂率显著低于豆油组(P<0.05)。鱼油组和混合组肉仔鸡胸肌中脂肪含量均显著低于CLA组(P<0.05)。CLA组和混合组肉仔鸡的胸肌和腿肌中饱和脂肪酸含量均极显著高于鱼油组(P<0.01),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低于鱼油组(P<0.05)。鱼油组和混合组胸肌和腿肌中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UFA)的含量,特别是C20∶5、C22∶5和C22∶6含量,均极显著高于CLA组(P<0.01)。肉仔鸡胸肌和腿肌中C20∶5、C22∶5和C22∶6的含量在鱼油组和混合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混合组肉仔鸡胸肌和腿肌的脂质过氧化水平均显著低于鱼油组(P<0.05)。结果表明,CLA和鱼油在肉仔鸡胸肌和腿肌的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n-3 PUFA的沉积和脂质稳定性方面有一定的互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轭亚油酸 鱼油 肉仔鸡 肌肉 脂肪酸组成 脂质过氧化
下载PDF
紫外辐射对亚油酸的过氧化损伤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朱晓蕊 王卫东 +1 位作者 王俊玲 秦广雍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1期57-60,共4页
以亚油酸制备的薄膜和水溶液为材料,研究不同剂量、剂量率紫外线对亚油酸的过氧化损伤。分别采用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 acid,TBA)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受照样品中丙二醛(MDA)和共轭二烯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剂量率相同时,亚... 以亚油酸制备的薄膜和水溶液为材料,研究不同剂量、剂量率紫外线对亚油酸的过氧化损伤。分别采用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 acid,TBA)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受照样品中丙二醛(MDA)和共轭二烯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剂量率相同时,亚油酸的过氧化程度随紫外照射量增大而增大;总照射量不变时,亚油酸的过氧化程度随着剂量率的增大而减小;膜状态下亚油酸对紫外辐射敏感性比溶液状态下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辐射 亚油酸 脂质过氧化
下载PDF
Cu^(2+),Cu^(2+)/Vit C对亚油酸过氧化起动机理的ESR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建朝 赵保路 +1 位作者 郭尧君 忻文娟 《生物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492-496,共5页
本文直接用亚油酸为材料,利用ESR自旋捕集技术和紫外分光技术,分别检测了脂质过氧化反应过程中产生的中间自由基产物L·和共轭二烯结构,对Cu^(2+),Cu^(2+)/Vit C起动脂质过氧化反应的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Vit C自由基,Cu^(2+),... 本文直接用亚油酸为材料,利用ESR自旋捕集技术和紫外分光技术,分别检测了脂质过氧化反应过程中产生的中间自由基产物L·和共轭二烯结构,对Cu^(2+),Cu^(2+)/Vit C起动脂质过氧化反应的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Vit C自由基,Cu^(2+),Cu^+都不能起动纯的亚油酸的过氧化;Cu^(2+),Cu^+可以使含有部分过氧化成份的亚油酸继续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2+/Vit 过氧化起动 亚油酸 铜离
下载PDF
氢过氧化亚油酸与硒对人内皮细胞的影响
8
作者 杨向红 陈铁镇 +5 位作者 宋继谒 王铁吉 王跃中 张亚加 王殿鸿 马朗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1年第2期81-84,共4页
以氢过氧化亚油酸作为脂质过氧化物,亚硒酸钠作为抗氧剂,作用于培养的人脐带静脉内皮细胞,探讨脂质过氧化与抗氧化作用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氢过氧化亚油酸能引起细胞收缩、生物膜系统损伤及前列环素合成减少;硒可使细胞... 以氢过氧化亚油酸作为脂质过氧化物,亚硒酸钠作为抗氧剂,作用于培养的人脐带静脉内皮细胞,探讨脂质过氧化与抗氧化作用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氢过氧化亚油酸能引起细胞收缩、生物膜系统损伤及前列环素合成减少;硒可使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程度减轻。提示:硒可能通过阻止内皮细胞脂质过氧化反应,起抗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生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过氧化物 内皮细胞
下载PDF
共轭亚油酸对甲醛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9
作者 贺栋梁 李梓民 +1 位作者 英姿 吴成秋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8年第3期645-647,共3页
目的观察共轭亚油酸(CLA)对甲醛致内皮细胞株(HUVEC-12)损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HUVEC-12体外培养至对数生长期,分别用浓度为0.0、50.0、100.0、200.0μmol/L的CLA预孵12h,再经0.1mmol/L甲醛处理,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分光光度... 目的观察共轭亚油酸(CLA)对甲醛致内皮细胞株(HUVEC-12)损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HUVEC-12体外培养至对数生长期,分别用浓度为0.0、50.0、100.0、200.0μmol/L的CLA预孵12h,再经0.1mmol/L甲醛处理,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分光光度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LDH、MDA和NO的含量变化。结果甲醛可致内皮细胞损伤,导致细胞膜破裂,甲醛损伤组(0.0μmol/LCLA)细胞LDH、MDA和NO释放量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甲醛损伤组比较,50.0μmol/LCLA组内皮细胞LDH释放量低(P<0.01),100.0及200.0μmol/LCLA组LDH、MDA和NO释放量均下降(P<0.01),但100.0及200.0μmol/LCLA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甲醛致内皮细胞损伤与细胞脂质过氧化有关,适当浓度的CLA可减轻这种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轭亚油酸 甲醛 血管内皮细胞 脂质过氧化
下载PDF
亚油酸体系脂质过氧化引起的DNA损伤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晓麟 曹恩华 朱曰荣 《生物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493-497,共5页
用含两个双键的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作为模型化合物,分析其过氧化程度,同时检测了由于脂质过氧化而引起的DNA损伤,结果表明:在脂质过氧化过程中,DNA与亚油酸过氧化产物反应生成一种荧光物质、其最大激发波长315nm最大发射波长410nm并随... 用含两个双键的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作为模型化合物,分析其过氧化程度,同时检测了由于脂质过氧化而引起的DNA损伤,结果表明:在脂质过氧化过程中,DNA与亚油酸过氧化产物反应生成一种荧光物质、其最大激发波长315nm最大发射波长410nm并随着氧化时间增加而增加,与此同时,双链DNA百分含量明显下降,DNA-溴乙锭复合物荧光显著降低,反映了DNA二级结构受到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油酸 DNA 损伤 过氧化脂质
下载PDF
叶酸对硫酸铝钾诱发大鼠脑组织氧化应激损伤及胆碱能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陆洲 宗惠花 周留正 《现代医药卫生》 2017年第21期3255-3257,共3页
目的探讨叶酸对硫酸铝钾诱发大鼠脑组织氧化应激损伤及胆碱能系统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3月龄SD大鼠50只,将其分为对照组、模型组、3.2 mg/kg叶酸治疗组、1.6 mg/kg叶酸治疗组、0.8 mg/kg叶酸治疗组,每组10只。采用灌胃方式给予大鼠十二... 目的探讨叶酸对硫酸铝钾诱发大鼠脑组织氧化应激损伤及胆碱能系统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3月龄SD大鼠50只,将其分为对照组、模型组、3.2 mg/kg叶酸治疗组、1.6 mg/kg叶酸治疗组、0.8 mg/kg叶酸治疗组,每组10只。采用灌胃方式给予大鼠十二水硫酸铝钾100 mg/kg造模,造模同时开始分别给予大鼠不同剂量叶酸连续灌胃4周后处死所有大鼠,取脑组织,测定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乙酰胆碱酯酶(ACh E)、胆碱乙酰转移酶(Ch AT)活性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组织SOD活性明显降低,MDA含量显著升高,GSH-Px活性明显降低,脑组织匀浆的ACh E活性升高,Ch AT活性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叶酸治疗组(3.2、1.6 mg/kg)大鼠脑组织SOD活性升高,MDA含量明显降低,ACh E活性降低,Ch AT活性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叶酸具有清除氧自由基和抗氧化功能,可能通过提高SOD活性,降低MDA含量来改善痴呆,提高脑组织中胆碱能神经递质的活性,从而保护神经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酸 痴呆模型 硫酸铝钾 脂质过氧化 胆碱乙酰转移酶 乙酰胆碱酯酶
下载PDF
黄芪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有效性 被引量:16
12
作者 任非 龚淑英 +1 位作者 智丽敏 韩天顺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49-151,共3页
目的:对近年来黄芪治疗缺血性脑损伤作以总结,以阐明其在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有效作用。资料来源:检索数据库Medline1966-01/2005-05有关黄芪的药理作用及其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文章,检索词为“astragulus,cerebralischemiainjury”,... 目的:对近年来黄芪治疗缺血性脑损伤作以总结,以阐明其在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有效作用。资料来源:检索数据库Medline1966-01/2005-05有关黄芪的药理作用及其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文章,检索词为“astragulus,cerebralischemiainjury”,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文。同时检索中文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01/2004-12及万方数据库1998-01/2005-11有关黄芪的药理作用及其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文章,检索词为“黄芪,缺血性脑损伤”,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包括黄芪与缺血性脑损伤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文章。质量评价主要考察资料的真实性,实施过程是否严密。关于重复实验的多篇文章,选取样本量较大的文章予以纳入。资料提炼:共检索到72篇中文和94篇英文,选取较新的或经典的探讨黄芪的药理作用及其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文章共25篇。排除重复性研究。资料综合:①黄芪具有清除自由基,降低血浆内皮素含量,防止脂质过氧化,改善脑功能的作用。②黄芪能降低兴奋性氨基酸的含量,抑制热休克蛋白70的表达,减轻缺血性脑损伤。③黄芪能提高脑缺血后Bcl-2的水平,拮抗P53和Caspase-3的表达,有效抑制脑缺血引起的神经元凋亡。④黄芪能降低血管通透性,改善脑缺血后血液流变状态,减轻脑缺血损伤。⑤黄芪能抑制脑缺血早期胶质细胞原纤维酸性蛋白过度表达,减轻海马区锥体细胞损伤,保护缺血后脑损伤。结论:黄芪能显著改善脑缺血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致残率,且安全无副作用,有广阔的临床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综述文献 黄芪 缺血性脑损伤 有效性
下载PDF
新疆两色金鸡菊抗脂质过氧化及清除亚硝酸盐和阻断亚硝胺形成的能力
13
作者 姚新成 刘谢英 +2 位作者 张婷 刘青广 李晓娟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5期495-498,共4页
目的考察新疆两色金鸡菊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提取物抗脂质过氧化及清除亚硝酸盐和阻断亚硝胺形成的能力。方法采用响应面优化工艺条件提取新疆两色金鸡菊。提取物经石油醚萃取后,剩余水相分别用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获得乙酸乙酯提取物(... 目的考察新疆两色金鸡菊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提取物抗脂质过氧化及清除亚硝酸盐和阻断亚硝胺形成的能力。方法采用响应面优化工艺条件提取新疆两色金鸡菊。提取物经石油醚萃取后,剩余水相分别用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获得乙酸乙酯提取物(EAE)和正丁醇提取物(BE)。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提取物的抗脂质过氧化能力;采用盐酸萘乙二胺法测定提取物清除亚硝酸盐和抑制亚硝胺形成的能力。结果在亚油酸反应体系下,测得EAE和BE的抗脂质过氧化能力(SC_(50))分别为443.96±11.24、840.29±16.38μg·m L^(-1)。EAE的抗脂质过氧化能力与阳性对照维生素C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但显著弱于阳性对照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采用大鼠肝细胞匀浆反应体系测得的结果分别为23.59±3.67、60.37±4.27μg·m L^(-1)。EAE的抗脂质过氧化能力强于维生素C;但显著弱于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在清除亚硝酸盐和阻断亚硝胺形成的能力中,EAE和BE清除亚硝酸盐的能力(SC_(50))分别为122.10±1.03、118.23±1.30μg·m L^(-1);阻断亚硝胺形成的能力分别为2.3629±0.0113、2.1828±0.0107 mg·m L^(-1)。两种提取物清除亚硝酸盐和阻断亚胺形成的能力与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但均弱于维生素C。结论新疆两色金鸡菊的EAE具有很强的抗脂质过氧化能力,同时具有一定清除亚硝酸盐和阻断亚硝胺形成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色金鸡菊 乙酸乙酯提取物 正丁醇提取物 硫代巴比妥酸法 清除亚硝酸盐 抗脂质过氧化 阻断亚硝胺形成
原文传递
不同立体构型的虾青素抗脂质过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姚康飞 张瑞莲 +3 位作者 刘晓娟 曹庸 赵力超 贺丽苹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86-94,共9页
目的:制备左旋和和右旋虾青素,明确不同立体构型虾青素抗脂质过氧化能力。方法:从不同原料中分离纯化虾青素,构建亚油酸、肝线粒体和红细胞氧化模型。通过检测不同指标来评价不同立体构型虾青素抗脂质过氧化活性。结果:从雨生红球藻和... 目的:制备左旋和和右旋虾青素,明确不同立体构型虾青素抗脂质过氧化能力。方法:从不同原料中分离纯化虾青素,构建亚油酸、肝线粒体和红细胞氧化模型。通过检测不同指标来评价不同立体构型虾青素抗脂质过氧化活性。结果:从雨生红球藻和红法夫酵母中制备的虾青素分别为左旋和右旋。3种立体构型虾青素对亚油酸自动氧化程度和Fe2+诱导MDA生成、AAPH诱导线粒体MDA生成、线粒体肿胀和蛋白质羰基含量、H2O2诱导红细胞溶血率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左旋和右旋虾青素抗脂质过氧化能力显著高于混合型,高浓度情况下,左旋虾青素在线粒体MDA抑制率和线粒体肿胀抑制率方面显著高于右旋虾青素。3种立体异构体虾青素在氧化条件下的抗氧化酶(SOD和GSH-PX)活力没有显著差异,表明抗氧化酶系统不是造成不同立体构型虾青素抗脂质过氧化能力存在差异的原因。结论:不同立体构型虾青素抗脂质过氧化活性存在差异,为合理开发虾青素功能产品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青素 立体异构体 抗脂质过氧化 亚油酸 线粒体 红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