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4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velopment of a Rapid and Simultaneous Detection Method for Buprenorphine, Norbuprenorphine and Naloxone in Human Plasma Using 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er with Solid-phase Extraction 被引量:1
1
作者 Guo, Qiaozhen Du, Zhenxia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9期1922-1926,共5页
A simultaneous method was successfully established and validated for the separation and determination of bu- prenorphine (BP), its primary metabolite, nor-buprenorphine (NBP) and a proposed co-formulate, naloxone ... A simultaneous method was successfully established and validated for the separation and determination of bu- prenorphine (BP), its primary metabolite, nor-buprenorphine (NBP) and a proposed co-formulate, naloxone (NLX) in human plasma. The method used buprenorphine-d4 (BP-D4), nor-buprenorphine-d3 (NBP-D3), naltrexone (NTX) as internal standards (ISs). 100 μL of plasma sample fortified with the ISs was cleaned up by solid-phase extraction (SPE), and was then separated on a Waters AcquityTM BEH C18 column with gradient elution using methanol and water (containing 0.2% formic) at a flow rate of 0.25 mL·min^-1. The mass spectrometer was used for detection and was operated in the positive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with 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 (MRM) mode. The three compounds were effectively separated in 5 min. The linear ranges of the compounds were 0.1--25, 0.25--25 and 0.05--25 ng·mL^-1 for BP, NBP and NLX, respectively, with r≥0.9935. The method had high sensitivity (the lim- its of detection were 0.02, 0.1 and 0.01 ng.mL-1 for BP, NBP and NLX, respectively) and high recoveries (≥97.6%). The result was shown to be linear and satisfactorily met current acceptance criteria for validation of bio- analytical method: intra and inter assay precisions within the required limits of ≤25% RSD. The LOQs fulfilled the LOQ requirements: precision≤25% RSD, and was fully validated according to the Stat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SFDA) regulations.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er (UPLC-MS/MS) with SPE was a powerful detection tool and contributed to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in biological matri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er BUPRENORPHINE naloxone norbuprenorphine human plasma
原文传递
Ultra-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 with Triple-Quadrupole Mass Spectrometer Quantitation of Twelve Phenolic Components in Different Parts of Sarcandra glabra 被引量:1
2
作者 Jing-Guang Lu Cai-Yun Wang +5 位作者 Da-Xin Chen Jing-Rong Wang Kai-Si Che Ming Zhong Wei Zhang Zhi-Hong Jiang 《World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21年第1期86-96,共11页
Objective:The study objective was to determine phenolic components for the quality control(QC)of cultivated Sarcandra glabra(Thunb.)Makino(S.glabra).Materials and Methods:A sensitive,ultra-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 Objective:The study objective was to determine phenolic components for the quality control(QC)of cultivated Sarcandra glabra(Thunb.)Makino(S.glabra).Materials and Methods:A sensitive,ultra-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ic method for the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12 phenolic components has been developed.Six caffeoylquinic acids,two caffeoylshikimic acids,and four flavanonol glucosides were selected for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distribution in different parts(root,stem,and leaf).Results:Twelve phenolic components were linear in the concentration range of 0.005–5.0μg/mL(R^(2)>0.995).The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of intra-day and inter-day precision across three validation runs over the entire concentration range was<5%.The recovery determined was within 5%in terms of relative error.Our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12 phenolic compounds we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leaves and stems far more than those in roots.Conclusions:This study provided an ultra-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 with triple-quadrupole mass spectrometer quantitative method of 12 phenolic components for the QC of cultivated S.glabra.It was found that the phenolic components were significantly accumulated in the aerial parts(stems and leaves)of cultivated S.glab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ltivation QUANTITATION Sarcandra glabra ultra-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 with triple-quadrupole mass spectrometer
原文传递
不同干燥方式八角果实挥发性化合物代谢组分析
3
作者 李玉祥 黄兴粉 +4 位作者 王灿 滕娟 杨玉玲 王晓静 孙宏伟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6期1-12,共12页
【目的】探明不同干燥方式对八角果实挥发性成分的影响,筛选出适宜八角果实干燥的处理方式,为八角后期深加工、保存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新鲜八角果实为材料,采用自然晾晒、40℃、50℃、60℃、70℃、80℃和90℃烘干7种处理方式进... 【目的】探明不同干燥方式对八角果实挥发性成分的影响,筛选出适宜八角果实干燥的处理方式,为八角后期深加工、保存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新鲜八角果实为材料,采用自然晾晒、40℃、50℃、60℃、70℃、80℃和90℃烘干7种处理方式进行干燥,通过液相色谱-质谱(LC-MS)技术检测分析八角果实代谢产物,阐明八角果实不同温度干燥与自然晾晒处理的代谢物差异。【结果】与自然晾晒相比,八角果实40℃干燥差异代谢产物有11类17种,其中,萜类、醇类和醛类3类代谢物上调;50℃干燥差异代谢物有10类25种,其中,上调代谢物6类(萜类、醇类、酯类、酮类、卤代烃类、酚类);60℃干燥差异代谢物有8类13种,其中,醇类和烃类代谢物上调;70℃干燥差异代谢物为13类40种,其中,醇类、萜类和酯类3类代谢物上调;80℃干燥差异代谢物有13类38种,仅醇类代谢物上调;90℃干燥差异代谢物有13类52种,其中,上调代谢物4类(萜类、醇类、酮类、卤代烃类)。40℃、50℃和60℃干燥的八角果实与自然晾晒差异代谢物较少,上调代谢物主要是苯甲醛、醋酸植物醇、茴香脑、6-异羟基樟脑、乙酸异丁香酚酯和甲基丁香酚等挥发性化合物,提升了八角浓厚的香味。70℃、80℃和90℃干燥的八角果实与自然晾晒差异代谢物较多,且与八角香味相关的许多代谢物下调表达,主要有香芹酮、茴香脑、E-氧化玫瑰、4-蒈烯、对薄荷脑1,5,8-三烯、苯甲醛、芳樟醇、3-甲基苯并噻吩、2-甲基-2-四氢呋喃和2-乙酰基-5-甲基呋喃等挥发性化合物,减弱了八角香味。【结论】不同干燥处理八角果实的挥发性化合物种类均存在一定差异。40℃、50℃和60℃干燥八角果实,苯甲醛、醋酸植物醇和茴香脑等上调表达的挥发性化合物提升了八角香味。八角果实经50℃干燥后,上调表达的代谢物有萜类、醇类、酯类、酮类、卤代烃类和酚类6类,果实独特香气保持最好,宜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角 干燥温度 干燥 自然晾晒 液相色谱-质谱 挥发性化合物
下载PDF
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线性离子阱质谱法检测水中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4
作者 范素素 蔡萌 +2 位作者 方烨渟 王丽婕 石健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3-299,共7页
采用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线性离子阱质谱技术(SPE-UPLC-QTRAP MS)建立了环境水样中阿奇霉素、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红霉素及替米考星5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检测方法。调节水样pH为10后经HLB固相萃取柱净化、富集,然后用K... 采用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线性离子阱质谱技术(SPE-UPLC-QTRAP MS)建立了环境水样中阿奇霉素、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红霉素及替米考星5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检测方法。调节水样pH为10后经HLB固相萃取柱净化、富集,然后用Kinetex F5色谱柱进行分离,用0.1%甲酸水溶液和0.1%甲酸乙腈溶液进行洗脱,采用电喷雾正离子源(ESI+),多反应监测(MRM)-信息依赖采集(IDA)-增强子离子(EPI)扫描模式对样品进行检测,用多反应监测(MRM)进行定量,增强子离子(EPI)谱图库辅助定性。结果表明:5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2;检出限为0.01~0.30μg·L^(-1),定量限为0.10~0.50μg·L^(-1);3种不同浓度的水样加标回收率为71.60%~111.05%,相对标准偏差均在10%以内,EPI谱库比对纯度值均大于90%。该方法将传统的MRM扫描模式结合EPI谱图库检索,实现了同时定性和定量分析,对未知物准确定性定量检测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固相萃取 线性离子阱 液质联用 残留检测
下载PDF
液液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水质中的环氧氯丙烷
5
作者 史殿龙 史双昕 +3 位作者 张辉 李斯明 王赛 郑宇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4年第15期75-77,共3页
比较了不同前处理方法进行水质中环氧氯丙烷的测试,其中液液萃取的前处理方法简单可靠,方便易行,适合复杂基质水样的测定。同时比较了气相色谱仪不同检测器对环氧氯丙烷(ECH)的响应值,其中质谱检测器对ECH的响应值最高。液液萃取-气相... 比较了不同前处理方法进行水质中环氧氯丙烷的测试,其中液液萃取的前处理方法简单可靠,方便易行,适合复杂基质水样的测定。同时比较了气相色谱仪不同检测器对环氧氯丙烷(ECH)的响应值,其中质谱检测器对ECH的响应值最高。液液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水质中的环氧氯丙烷,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6μg/L,测定下限为2.4μg/L。对海水、地表水、工业污水样品加标浓度为0.001 mg/L、0.02 mg/L、0.2 mg/L进行平行6次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6.9%、2.7%和6.3%,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3.5%、99.0%和99.6%,非常适合各类水质ECH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液萃取 环氧氯丙烷 气相色谱质谱法 工作曲线法
下载PDF
QuEChERS EMR-Lipid净化结合同位素稀释-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蜂房及其制剂中10种真菌毒素
6
作者 胡珀 卜媛媛 +2 位作者 金鹏 何晓希 赵祥杰 《食品与药品》 CAS 2024年第4期316-322,共7页
目的 建立一种Qu ECh ERS EMR-Lipid净化结合同位素稀释-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UPLC-MS/MS)同时测定蜂房及其制剂中10种真菌毒素的检测方法。方法 样品经80%乙腈水溶液提取,Qu ECh ERS EMRLipid净化,采用UPLC-MS/MS,在多反应监测... 目的 建立一种Qu ECh ERS EMR-Lipid净化结合同位素稀释-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UPLC-MS/MS)同时测定蜂房及其制剂中10种真菌毒素的检测方法。方法 样品经80%乙腈水溶液提取,Qu ECh ERS EMRLipid净化,采用UPLC-MS/MS,在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进行测定,内标法定量。结果 10种真菌毒素含量在各自质量浓度范围内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r>0.999),目标化合物在低、中、高3个质量浓度下的平均回收率为83.8%~107.1%(RSD<6.5%),定量限(LOQ)为0.18~129μg/kg。结论 该法前处理步骤简便,净化效果良好,提高了样品检测效率,内标法定量精准可靠,适用于蜂房及其制剂中10种真菌毒素的同时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EChERS EMR-Lipid 蜂房 真菌毒素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同位素内标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检测液态乳中41种磺胺及喹诺酮类化合物
7
作者 黄珊 欧阳小艳 范云燕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7-74,共8页
文章建立了使用C18粉末分散固相萃取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仪快速检测液态乳中41种磺胺及喹诺酮类化合物的方法。样品用2%的甲酸乙腈提取,离心后取上清液用C18粉末净化,净化后的样品稀释一倍后用超高效液相色串联三重... 文章建立了使用C18粉末分散固相萃取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仪快速检测液态乳中41种磺胺及喹诺酮类化合物的方法。样品用2%的甲酸乙腈提取,离心后取上清液用C18粉末净化,净化后的样品稀释一倍后用超高效液相色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仪在Scheduled MRM模式下检测,以基质匹配的标准曲线定量。结果表明,41种磺胺及喹诺酮化合物在检测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各化合物标准曲线相关系数r≥0.998,样品加标回收率为78%~116%,RSD为0.5%~9.9%,检出限范围0.05~0.20μg/kg,定量限范围0.15~0.60μg/kg。该方法快速、简单、灵敏度高、稳定性好、检测成本低,适用于液态乳中41种磺胺及喹诺酮类化合物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仪 C18 快速检测 磺胺 喹诺酮
下载PDF
基于LC-MS/MS测定人体类固醇激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万薇 谢洁 +7 位作者 屈子裕 江游 张谛 黄泽建 王一楠 戴新华 方向 叶子弘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1-215,共15页
类固醇激素是一类具有环戊烷多氢菲结构的化合物,由细胞色素P450酶催化形成,在调节机体代谢、促进性器官发育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临床上将类固醇激素水平作为肾上腺疾病、精神类疾病等的诊断指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联用技... 类固醇激素是一类具有环戊烷多氢菲结构的化合物,由细胞色素P450酶催化形成,在调节机体代谢、促进性器官发育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临床上将类固醇激素水平作为肾上腺疾病、精神类疾病等的诊断指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联用技术因具有高灵敏度、高通量和高专属性的特点,已成为类固醇临床测定的首选方法。本文综述了LC-MS/MS在内源性类固醇激素测定中的应用,特别是在样品前处理、色谱条件和质谱条件优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临床上类固醇激素的诊断检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固醇激素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 样品前处理 色谱条件 质谱条件
下载PDF
基于离子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分析木耳、香菇、松茸和茶树菇中砷形态分布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小平 刘忠莹 +8 位作者 钟洋 张定秋 陆阳 朱敏敏 郑红毅 何叶馨 王鑫 黄韬睿 江祖彬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54-260,共7页
为分析木耳、香菇、松茸和茶树菇中砷形态分布,采用离子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on Chromatography-Inductive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er,IC-ICP-MS)法对其砷甜菜碱、二甲基砷、亚砷酸、砷胆碱、一甲基砷、砷酸进行测定,并... 为分析木耳、香菇、松茸和茶树菇中砷形态分布,采用离子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on Chromatography-Inductive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er,IC-ICP-MS)法对其砷甜菜碱、二甲基砷、亚砷酸、砷胆碱、一甲基砷、砷酸进行测定,并进行方法学考察和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方法在5 min内能将6种砷形态全部分离开,且峰型好;方法线性关系良好(标线质量浓度0.5~20μg/L,r>0.999),6种砷形态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不超过0.005、0.017 mg/kg。木耳、茶树菇和香菇中6种砷形态加标回收率在80%~120%范围;对于松茸,适宜加标量(0.05 mg/kg二甲基砷、砷胆碱和砷酸;0.2 mg/kg亚砷酸和一甲基砷;5 mg/kg砷甜菜碱),加标回收率也在80%~120%范围。结合干制品脱水率,所测样品无机砷含量都符合GB 2762-2022要求;松茸总砷含量最高,但是无机砷(亚砷酸+砷酸)占总砷比例最低为3.7%~6.8%,其占比最高为砷甜菜碱(75.8%~87.3%);木耳、茶树菇和香菇中砷主要形式为无机砷,无机砷占总砷比例分别可达58.4%~66.1%、60.0%~66.7%、81.2%~91.7%,提示其总砷高时有食用安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耳 香菇 松茸 茶树菇 离子色谱仪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 砷形态
下载PDF
孜然挥发性香气成分分析及感官评价
10
作者 刘世君 张若琳 +4 位作者 阚启鑫 宋明月 付娟 陈晓丽 苏秋成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58-369,共12页
孜然是一种呈现强烈的香甜、辛辣经典气味的香辛料。由于独特的气味特征,其广泛应用于食品调味等方面。该研究从分子层面出发探究孜然的香气成分,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和低温连续相变装置提取富集孜然香气物质、结合定量描述分析法、... 孜然是一种呈现强烈的香甜、辛辣经典气味的香辛料。由于独特的气味特征,其广泛应用于食品调味等方面。该研究从分子层面出发探究孜然的香气成分,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和低温连续相变装置提取富集孜然香气物质、结合定量描述分析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和气相色谱嗅闻仪,深入研究孜然的香气成分组成和特征香气成分,揭示其独特的风味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孜然感官上呈现出明显的孜然风味和咸香风味,通过GC-MS共检测有99种孜然挥发性成分物质,其中以烯烃类成分含量最高。结合气相色谱嗅闻仪分析确定孜然中18种特征挥发性香气成分,其中以α-蒎烯的OAV值最大,呈现出新鲜的樟脑、松脂气息;其次4-异丙基苯甲醛与对伞花烃为孜然风味的关键物质,香气组成整体构成孜然的特征风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孜然 感官评价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气相色谱嗅闻仪 香气物质
下载PDF
7 个品种芒果花的挥发性化合物比较与分析
11
作者 王帅 郑霞林 +2 位作者 罗聪 何新华 王小云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1-563,共13页
花朵挥发物是传粉昆虫和食花害虫定位花朵的嗅觉线索,不同品种间花朵挥发物含量组分的差异影响昆虫的选择行为多有报道。芒果依赖昆虫传粉,且易受食花害虫为害。而不同品种芒果花的挥发性化合物尚无报道,不利于引诱剂/趋避剂的开发。因... 花朵挥发物是传粉昆虫和食花害虫定位花朵的嗅觉线索,不同品种间花朵挥发物含量组分的差异影响昆虫的选择行为多有报道。芒果依赖昆虫传粉,且易受食花害虫为害。而不同品种芒果花的挥发性化合物尚无报道,不利于引诱剂/趋避剂的开发。因此,本研究利用动态顶空吸附法收集四季蜜芒、台农1号、桂热82号、凯特芒、红芒6号、红象牙、金煌芒的花朵挥发物,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鉴定分析其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差异和相似度。结果表明:7个品种芒果花挥发物共鉴定出挥发性成分115种,其中萜烯类44种、烷烃类30种、酯类16种、醇类16种、酮类5种、醛类3种、酚类1种。四季蜜芒、台农1号、桂热82号、凯特芒、红芒6号、红象牙和金煌芒的挥发性成分分别为82、49、46、49、60、49和59种。7个品种芒果花挥发物的共有成分有14种,分别为α-蒎烯、莰烯、β-蒎烯、β-月桂烯、3-蒈烯、α-萜品烯、D-柠檬烯、β-罗勒烯、萜品油烯、1-石竹烯、大牛儿烯D、邻-异丙基苯、苯甲酸乙酯和2-丙基-1-戊醇;特异性成分有33种,其中四季蜜芒有24种,台农1号有4种,金煌芒有2种,桂热82号、红芒6号和凯特芒各有1种。7个品种芒果花的挥发物中以萜烯类(46.15%~89.41%)、醇类(2.01%~23.58%)、酯类(3.34%~14.67%)、烷烃类(2.27%~13.75%)的相对含量较多。其中萜烯类含量较高的有α-蒎烯、3-蒈烯和萜品油烯,醇类含量最高的是芳香醇,酯类中含量最高的是苯甲酸乙酯,烷烃类中含量最高的是环己硅氧烷。7个品种芒果花挥发物间的关系最近的是四季蜜芒和金煌芒,相似度达0.862,最远的是四季蜜芒与红象牙,相似度为0.255。本研究结果为后续花朵挥发性气味介导的传粉昆虫和食花害虫对芒果不同品种的选择偏好性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花 动态顶空吸附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 挥发性成分
下载PDF
氧诱导视网膜病变模型小鼠肾组织代谢组学研究
12
作者 董利军 祁慧 +4 位作者 杨宇航 毛星星 张国明 张少冲 雷和田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28,共10页
目的探讨高氧环境对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模型小鼠肾脏代谢物的影响,了解病理性视网膜血管新生和肾损伤之间的潜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6只健康SPF级C57/B6J新生小鼠随机分为OIR组与正常对照组,每组8只。小鼠自出生后标准饲... 目的探讨高氧环境对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模型小鼠肾脏代谢物的影响,了解病理性视网膜血管新生和肾损伤之间的潜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6只健康SPF级C57/B6J新生小鼠随机分为OIR组与正常对照组,每组8只。小鼠自出生后标准饲养至第7天(P7),OIR组小鼠和母鼠置于(75±2)%的高氧箱中饲养至P12,然后正常饲养;正常对照组一直在正常环境下饲养。各组小鼠在饲养P17时采用二氧化碳安乐死,取视网膜组织铺片并行血管异凝集素(IB4)染色,观察视网膜血管形态、中央无灌注区及病理性新生血管情况;另取小鼠肾组织进行液相色谱-质谱分析,取其对应小鼠的全血进行抗凝处理,通过离心沉淀,获得不含细胞成分的血浆,对血浆进行靶向代谢组学分析。使用代谢组学数据处理软件Progenesis QI v2.3对质谱信息进行解析,用无监督的主成分分析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分析(OPLS-DA)来区分各组间代谢轮廓的总体差异,比较2个组间代谢物的倍数变化。以变量权重值>1且P<0.05为条件筛选出差异代谢物。基于KEGG数据库对差异代谢物进行代谢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视网膜铺片IB4染色结果显示,P17时正常对照组小鼠视网膜血管分布均匀;OIR组小鼠视网膜周边血管迂曲、紊乱,中央可见大面积无灌注区域形成,在视网膜无灌注区和血管区交界处形成大量新生血管簇,呈强荧光染色。OIR组小鼠视网膜无灌注区相对面积为(25.16±3.50)%,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的(0.63±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07,P<0.001)。OPLS-DA模型参数R2X cum、解释率R2Y cum、和预测率Q2 cum分别为0.578、0.978和0.857,表明OPLS-DA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共筛选鉴定到26个主要的差异代谢物,其中上调表达17个,下调表达9个,包括甘油磷脂类化合物[PC 20∶4(5Z,8Z,11Z,14Z)/0∶0、PC 22∶6(4Z,7Z,10Z,13Z,16Z,19Z)/0∶0、PC 14∶1(9Z)/20∶2(11Z,14Z)、PE P-18∶0/20∶4(6E,8Z,11Z,14Z)(5OH[S])]、氨基酸类代谢物(精氨酸、鸟氨酸、哌可酸和羟基赖氨酸)、嘌呤类(鸟嘌呤、次黄嘌呤、羟嘌醇)和脂肪酸类(15-棕榈酸甲酯、2,6,8,12-Tetramethyl-2,4-tridecadien-1-ol)等。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于ABC转运蛋白(L-精氨酸、牛磺酸、肌醇、腺苷、N-乙酰基-D-氨基葡萄糖、L-谷氨酰胺)、氨酰-tRNA生物合成(L-异亮氨酸、L-脯氨酸、L-精氨酸、L-组氨酸、L-谷氨酰胺)、精氨酸生物合成(L-精氨酸、L-鸟氨酸、L-谷氨酰胺)等代谢通路。血浆的靶向代谢组学结果显示,差异的氨基酸类代谢产物主要富集于氨酰-tRNA生物合成、精氨酸生物合成代谢以及ABC转运蛋白等代谢通路。结论OIR小鼠的ABC转运蛋白、氨酰-tRNA生物合成、精氨酸生物合成代谢通路可能参与了肾损伤及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形成的病理变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诱导视网膜病变 小鼠 肾脏 液相色谱-质谱 代谢产物分析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下载PDF
肝细胞癌中UBE2S互作蛋白的筛选及预后模型构建
13
作者 王小燕 张豪 +2 位作者 郭泽皓 曹骏 莫之婧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8-177,共10页
目的:筛选泛素结合酶E2S (UBE2S)互作蛋白并构建肝细胞癌(HCC)基于UBE2S互作蛋白的预后模型(UIPM),分析UIPM评估HCC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共沉淀(Co-IP)技术筛选与Flag-UBE2S结合的蛋白复合体,经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 目的:筛选泛素结合酶E2S (UBE2S)互作蛋白并构建肝细胞癌(HCC)基于UBE2S互作蛋白的预后模型(UIPM),分析UIPM评估HCC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共沉淀(Co-IP)技术筛选与Flag-UBE2S结合的蛋白复合体,经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法验证后,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C-MS)分析鉴定UBE2S互作蛋白,并对互作蛋白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采用R软件survival包筛选癌症基因组图谱(TGGA)中HCC预后相关蛋白与UBE2S互作蛋白取交集,通过LASSO回归分析从交集蛋白中获取关键蛋白构建UIPM,并建立预后模型风险评分公式,按照风险评分的中位值将TGGA中HCC患者分为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UIPM的预测准确性,并采用国际癌症基因组联盟(ICGC)数据库对UIPM预测准确性进行再次验证。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评估UIPM风险评分是否为HCC的预后独立危险因素,并进一步构建列线图模型。结果:Co-IP联合LC-MS分析得到97个UBE2S互作蛋白。GO功能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互作蛋白主要与半胱氨酸型内肽酶活性、氧化应激和细胞死亡有密切关联。TCGA筛选出5 163个HCC预后相关蛋白,与UBE2S互作蛋白取交集,获得40个预后相关互作蛋白,LASSO回归分析得到7个关键蛋白,包括UBE2S、热休克蛋白家族A成员8(HSPA8)、异质性胞核核糖核蛋白H1(HNRNPH1)、含TCP1伴侣蛋白亚基3 (CCT3)、真核翻译起始因子2亚基1 (EIF2S1)、活化蛋白C激酶1受体(RACK1)和肌动蛋白相关蛋白2/3复合体亚基4(ARPC4),并构建了UIPM,高和低风险组HCC患者生存率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UIPM预测HCC患者1、2和3年UIPM风险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值均大于0.7,表明预测模型准确度较高。ICGC数据库数据也证实UIPM预测准确度较高。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UIPM风险评分是HCC患者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P<0.05)。列线图预测HCC患者生存率与实际生存率之间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97个互作蛋白与UBE2S相互作用,可能通过氧化应激和铁死亡相关通路的失调促进HCC发生发展。UIPM风险评分是HC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以用于预测HCC患者预后。而UBE2S、HSPA8、HNRNPH1、CCT3、EIF2S1、RACK1和ARPC4有望成为HCC新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素结合酶E2S 肝细胞癌 免疫共沉淀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预后分析
下载PDF
基于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仪的栀子及水栀子中萜类物质鉴定及成分差异研究
14
作者 雒馨怡 饶志 +1 位作者 张帆 魏玉辉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8期16-24,47,共10页
目的建立栀子中萜类物质的高通量分析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栀子与水栀子的成分差异研究。方法结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仪中的全扫描、子离子扫描、母离子监测、中性丢失离子扫描、多反应离子监测、动态多反应离子监测等多种技术提出栀... 目的建立栀子中萜类物质的高通量分析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栀子与水栀子的成分差异研究。方法结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仪中的全扫描、子离子扫描、母离子监测、中性丢失离子扫描、多反应离子监测、动态多反应离子监测等多种技术提出栀子中萜类物质的定性、定量分析策略,进一步应用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等多元变量分析方法研究栀子与水栀子的成分差异。结果共鉴定出并相对定量81种萜类物质,发现栀子与水栀子间萜类物质含量差异显著,其中13种物质可作为鉴别栀子与水栀子的差异标志物。结论所建立的方法操作便捷,结果准确,为栀子药材鉴别及质量评价提供了新思路,并为栀子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 水栀子 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仪 萜类物质 差异标志物
下载PDF
亲脂性匹配色谱分离-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果蔬中21种三唑类杀菌剂 被引量:2
15
作者 孟虎 李源槿 +4 位作者 赵丹妮 张雅婷 张丹 杨琦 冯歆轶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3-301,共9页
为了提高农药残留的色谱分离效率和降低基质效应,本研究提出亲脂性匹配色谱分离,选取三唑类杀菌剂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果蔬中21种三唑类杀菌剂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 为了提高农药残留的色谱分离效率和降低基质效应,本研究提出亲脂性匹配色谱分离,选取三唑类杀菌剂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果蔬中21种三唑类杀菌剂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检测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盐析分相,分散固相萃取净化,选用与三唑类杀菌剂具有相近亲脂性的色谱柱进行分离,探究不同亲脂性烷基键合相对基质效应、回收率以及三唑杀菌剂和基质组分色谱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亲脂性匹配色谱分离能够提高色谱分离效率,改善三唑杀菌剂和基质组分的色谱分离,21种三唑杀菌剂的基质效应为-8.3%~4.7%,在5~250μ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决定系数R2≥0.999,平均回收率为91.4%~108.1%,定量限为0.5~3.5μg/kg。该检测方法能够有效降低基质效应,使用溶剂校准曲线进行定量即可获得满意的回收率,显著提高了检测效率,具有简便、准确、灵敏度高等特点,适用于果蔬中三唑杀菌剂的检测。所述亲脂性匹配色谱分离,为农药残留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析中液相色谱柱的选择和基质效应的降低提供了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脂性匹配色谱分离 基质效应 三唑类杀菌剂 分散固相萃取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下载PDF
液相质谱仪示教实验的虚拟仿真设计制作
16
作者 郝利君 费越 +1 位作者 谈俊 王志刚 《计算机仿真》 2024年第6期339-344,共6页
以液相质谱仪(LC-MS)示教实验的虚拟仿真设计开发为例,介绍本项目团队成员自主设计的虚拟仿真场景应用于我校大型仪器分析示教实验制作过程。项目组运用开源软件Blender构建LC-MS仪器模型;运用虚幻引擎软件构建实验室教学场景,以此加深... 以液相质谱仪(LC-MS)示教实验的虚拟仿真设计开发为例,介绍本项目团队成员自主设计的虚拟仿真场景应用于我校大型仪器分析示教实验制作过程。项目组运用开源软件Blender构建LC-MS仪器模型;运用虚幻引擎软件构建实验室教学场景,以此加深学生对分析仪器的内部结构和相关原理的理解,提升教学效果并延展教学评价体系。经过团队成员近三年摸索实践,虚拟仿真设计制作范围已涉及到我校多学科多个实验内容,希望以此累积逐步构建拟仿真在高校实践类教学实验中应用,也为相关高校提供借鉴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仿真 示教实验 液相质谱仪
下载PDF
蒲黄的挥发油成分及其体外抗炎、抗氧化活性研究
17
作者 王自梁 郑士超 +1 位作者 杨晰淼 安仁波 《海峡药学》 2024年第2期31-35,共5页
目的分析蒲黄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评价其体外抗炎和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乙醚回流提取法结合气流吹扫-微注射器萃取技术(GP-MSE)提取蒲黄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并鉴定,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MTT... 目的分析蒲黄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评价其体外抗炎和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乙醚回流提取法结合气流吹扫-微注射器萃取技术(GP-MSE)提取蒲黄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并鉴定,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MTT法检测蒲黄挥发油对RAW264.7细胞的增殖毒性,通过脂多糖(LPS)诱导RAW 264.7细胞炎症反应,Griess法测定炎症因子一氧化氮(NO)含量,初步评价蒲黄挥发油的体外抗炎作用;通过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Fe^(3+)还原能力测定评价蒲黄挥发油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从蒲黄挥发油中分离出67个化合物,鉴定其中53个,占挥发油总量的96.89%,其主要化学成分包括:亚油酸、棕榈酸甲酯、棕榈酸、亚油酸甲酯、油酸甲酯、(Z)-9-十四碳烯醛和十八烷酸等;药效评价实验表明,在本实验浓度范围内,蒲黄挥发油能显著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炎症细胞中NO的分泌,对DPPH自由基无明显的清除作用,对Fe^(3+)亦无明显的还原作用。结论蒲黄挥发油的成分以脂肪酸及其简单酯为主,蒲黄挥发油具有一定的体外抗炎活性,但不具有显著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黄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抗炎 抗氧化
下载PDF
安息香的合成与表征——一个有机化学综合性实验
18
作者 方绕梁 毛秋平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20期219-222,共4页
安息香缩合反应作为一个发展较为成熟的反应,已经被广泛运用于化学工业中。该实验以苯甲醛为原料,维生素B1作为催化剂,在pH=9~10、乙醇和70℃恒温水浴条件下,苯甲醛经缩合产生安息香。利用薄层色谱法(TLC)监测反应和反应液的核磁共振氢... 安息香缩合反应作为一个发展较为成熟的反应,已经被广泛运用于化学工业中。该实验以苯甲醛为原料,维生素B1作为催化剂,在pH=9~10、乙醇和70℃恒温水浴条件下,苯甲醛经缩合产生安息香。利用薄层色谱法(TLC)监测反应和反应液的核磁共振氢谱定量分析产率。本实验通过红外光谱、气质联用仪、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对产物图谱的分析,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有机化学、仪器分析等课程所学的波谱理论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息香 维生素B1 核磁氢谱定量 红外 气质联用仪
下载PDF
分散固相萃取-三重四极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糙米、小麦和玉米中2,4-滴丁酯残留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枭鹏 许诗尧 《食品安全导刊》 2024年第14期96-100,105,共6页
建立了分散固相萃取-三重四极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糙米、小麦和玉米中2,4-滴丁酯残留的分析方法。试样经水和酸化乙腈提取后,经C_(18)、乙二胺-N-丙基甲硅烷(Primary Secondary Amine,PSA)和硫酸镁净化,吹干后用乙酸乙酯定容,用三... 建立了分散固相萃取-三重四极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糙米、小麦和玉米中2,4-滴丁酯残留的分析方法。试样经水和酸化乙腈提取后,经C_(18)、乙二胺-N-丙基甲硅烷(Primary Secondary Amine,PSA)和硫酸镁净化,吹干后用乙酸乙酯定容,用三重四极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以多反应监测(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MRM)模式分析,采用基质匹配标准曲线,内标法定量。经过对质谱参数、提取净化条件和基质效应的优化,2,4-滴丁酯在0.001~0.500 mg·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大于0.999,方法检出限为0.001 mg·kg^(-1),定量限为0.005 mg·kg^(-1),在0.005 mg·kg^(-1)、0.050 mg·kg^(-1)和0.500 mg·kg^(-1)加标水平下的平均回收率为91.9%~108.0%,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在2.59%~6.35%(n=6)。本方法易于操作,灵敏度高,可有效测定糙米、小麦和玉米中2,4-滴丁酯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4-滴丁酯 分散固相萃取 三重四极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粮谷
下载PDF
基于高分辨液质联用的双标记氨基酸同位素丰度测定方法研究
20
作者 赵雅梦 徐增益 +5 位作者 范若宁 解龙 侯静华 李良君 刘建军 雷雯 《化学试剂》 CAS 2024年第6期83-88,共6页
近年来,稳定同位素标记化合物,尤其是同位素标记氨基酸在合成生物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前沿科学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建立了一种基于高分辨液质联用的双标记氨基酸同位素丰度检测方法,以^(13)C_(2),^(15)N-甘氨酸为例,... 近年来,稳定同位素标记化合物,尤其是同位素标记氨基酸在合成生物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前沿科学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建立了一种基于高分辨液质联用的双标记氨基酸同位素丰度检测方法,以^(13)C_(2),^(15)N-甘氨酸为例,考察了样品浓度、质谱扫描张数等影响因素对同位素丰度计算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所需样品用量少,操作简单,有望成为一种简便、通用的同位素试剂质控方法;也将为代谢组学、海洋学等同位素示踪技术应用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标记氨基酸 同位素丰度 高分辨液质联用仪 质量控制 13 C 2 15 N-甘氨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