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DICTION OF HEAT TRANSFER OF AIR-WATER TWO PHASE FLOW IN A SMALL TUBE
1
作者 刘振华 《Journal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Science)》 EI 1997年第2期47-52,共6页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y has been performed on heat transfer of airwater two phase laminar annular flow through a uniformly heated vertical small tube. Analysis ascertains that the mechanism of heat transfer...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y has been performed on heat transfer of airwater two phase laminar annular flow through a uniformly heated vertical small tube. Analysis ascertains that the mechanism of heat transfer is the evaporation of a very thin liquid film attached on the tube wall. The predictions of analytical solutions are quite good compared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lm evaporation TWO PHASE FLOW 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convection liquid film laminar FLOW
下载PDF
水平管降膜换热器性能规律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王乃继 朱承磊 李美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79-896,共18页
水平管降膜换热器具有热质传递效率高、阻力小、结构简单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化工等传统领域及能源利用的节能减排领域。降膜换热器内部发生复杂的流动及传热传质相互耦合过程。介绍了实验及模拟研究手段的进展,综述了不同操作参数(气... 水平管降膜换热器具有热质传递效率高、阻力小、结构简单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化工等传统领域及能源利用的节能减排领域。降膜换热器内部发生复杂的流动及传热传质相互耦合过程。介绍了实验及模拟研究手段的进展,综述了不同操作参数(气体温度、流向及流量,溶液流量、温度及浓度,内部媒介流量及温度等)与结构参数(管径、管间距等)对水平管降膜管间流型、液膜厚度与润湿性等流动特性的影响规律,以及对蒸发传热特性、吸收传热传质特性等换热器性能的影响规律,包括整体性能和局部微细特征,为水平管降膜换热器的性能优化提供理论支撑。指出在不同气流特征以及多因素相互作用下多维度的局部流动与传热传质性能的耦合影响规律以及强化换热手段会是水平管降膜换热器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管降膜 管间流型 液膜厚度 润湿性 传热传质
下载PDF
V形沟槽纳米线团簇表面的毛细抽吸-补液蒸发传热特性研究
3
作者 王禹丹 徐晨 +2 位作者 阮达 春江 马学虎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424-3436,共13页
利用V形沟槽纳米线团簇表面的毛细抽吸和补液特征,结合实验观测和建模分析对表面的薄液膜蒸发进行研究。探究了表面结构参数和沟槽液位对蒸发性能的影响,建立薄液膜蒸发模型求解纳米线团簇和V形沟槽中的液膜轮廓方程并分析传热性能。结... 利用V形沟槽纳米线团簇表面的毛细抽吸和补液特征,结合实验观测和建模分析对表面的薄液膜蒸发进行研究。探究了表面结构参数和沟槽液位对蒸发性能的影响,建立薄液膜蒸发模型求解纳米线团簇和V形沟槽中的液膜轮廓方程并分析传热性能。结果表明,随着纳米线直径减小和高度增大,薄液膜蒸发传热系数增大,最高可达369kW/(m_(2)·K)。团簇内液膜在毛细力驱动下具有极高的爬升速度,使得小持液量下液膜仍位于团簇顶端蒸发。沟槽液膜完全润湿沟槽且与团簇顶端液膜相连通,为团簇蒸发补液,沟槽液位下降不影响团簇顶端蒸发,能够延伸薄液膜长度并减薄沟槽侧壁液膜厚度,进一步强化传热。纳米线团簇中液膜宏观传热系数显著高于沟槽,证明了团簇在整体蒸发中的决定性贡献,阐明了V形沟槽纳米线团簇表面薄液膜蒸发微观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线团簇 毛细抽吸 V形沟槽 薄液膜 微尺度 蒸发 传热
下载PDF
高雷诺数下洗涤冷却管内垂直环状降膜流动传热
4
作者 王亮 王亦飞 +3 位作者 黄悬悬 李婷婷 曾杰 于广锁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4-403,共10页
为了研究高雷诺数(R_(e)=1.81×10^(4)~4.23×10^(4))下洗涤冷却管内降液膜的传热特性与机理,对管内液膜厚度分布与传热过程进行模拟计算。研究结果表明,槽缝宽度与液膜Re越大,液膜越厚;液相出口温度随壁面温度而上升,最大传热... 为了研究高雷诺数(R_(e)=1.81×10^(4)~4.23×10^(4))下洗涤冷却管内降液膜的传热特性与机理,对管内液膜厚度分布与传热过程进行模拟计算。研究结果表明,槽缝宽度与液膜Re越大,液膜越厚;液相出口温度随壁面温度而上升,最大传热系数约为3.7×10^(3)W·(m^(2)·K)^(-1);传热系数随进口温度上升而下降,最大传热系数约为8.3×10^(3)·W(m^(2)·K)^(-1);液膜Re的增加使传热系数上升,最大传热系数约为9.4×10^(3)W·(m^(2)·K)^(-1);表征传热系数h+与液膜Re近似于正比例关系;通过研究气液两相传热发现,传热过程在液膜入口段0~0.1 m处最剧烈;传热系数随气相温度上升而先升高后降低,最大传热系数约为899 W×(m^(2)·K)^(-1);计算数据与试验关联式的最小误差约在10%之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降膜 高雷诺数 液膜分布 对流传热 气液相变
下载PDF
双液滴同时撞击液膜流动及换热过程数值模拟
5
作者 吴寒旭 朱发兴 +4 位作者 赵可 蒋彦龙 董月 黄博阳 罗家琪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63-969,共7页
液滴撞击液膜对换热特性及液膜形态变化具有较大影响,对其研究有助于提高机载喷雾冷却性能,促进航空工业应用与发展。采用CLSVOF方法模拟了双液滴同时撞击液膜的现象,在不同液膜厚度、液滴水平间距和重力加速度工况下,研究了液膜形态演... 液滴撞击液膜对换热特性及液膜形态变化具有较大影响,对其研究有助于提高机载喷雾冷却性能,促进航空工业应用与发展。采用CLSVOF方法模拟了双液滴同时撞击液膜的现象,在不同液膜厚度、液滴水平间距和重力加速度工况下,研究了液膜形态演变过程及特性,探索了双液滴撞击液膜后中心射流的发展规律,分析总结了液膜与高温壁面的换热特性。结果表明,液膜厚度越大,中心射流上升速度越慢,射流发生断裂时刻越晚,撞击后产生的液膜回缩对壁面换热影响较大;液滴水平间距越大,中心射流上升速度越慢,增大液滴间距不改变壁面热流密度变化的趋势;重力加速度越大,中心射流上升速度越慢,射流发生断裂时刻越早,重力加速度对壁面换热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液滴 CLSVOF 液膜 中心射流 换热
下载PDF
CO_(2)化学吸收系统的垂直管式降膜再沸器传热传质研究
6
作者 许利华 邓峰 +3 位作者 吕勋 李蓝茜 王涛 方梦祥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64-972,共9页
针对CO_(2)化学吸收系统中存在的高再生耗能和吸收剂长时间高温受热产生热降解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管式降膜再沸器。通过对降膜流动特性分析,开展了液体分布器结构优化设计研究,并且在200m^(3)/h烟气CO_(2)化学吸收中试平台进行了系... 针对CO_(2)化学吸收系统中存在的高再生耗能和吸收剂长时间高温受热产生热降解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管式降膜再沸器。通过对降膜流动特性分析,开展了液体分布器结构优化设计研究,并且在200m^(3)/h烟气CO_(2)化学吸收中试平台进行了系统热工实验,以验证降膜再沸器的传热传质性能并寻找最优操作参数。通过降膜流动实验发现,优化接管开孔和分布槽孔径后的液体分布器不均匀度可显著降低至0.026。结果表明,随着管内液相流速的增加及层流与湍流状态的转变,降膜再沸器总传热系数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同时,随着蒸汽质量流量由60kg/h增加至70kg/h和80kg/h,再生率可由10%左右上升至20%左右,最高可达到24.7%,从而促进了胺溶液的二次解吸。增加蒸汽流量和胺溶液进口温度,降膜再沸器热流量逐渐增大,整体传热性能逐渐增强,总传热系数随之增加。所开发的CO_(2)化学吸收管式降膜再沸器,实现了降低吸收剂在再沸器内停留时间,同时提升了再沸器传热效率及胺溶液CO_(2)再生率,有望显著降低碳捕集再生热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膜再沸器 液体分布器 碳捕集 传热性能 解吸性能
下载PDF
新型旋流布液器成膜性能实验研究
7
作者 盛维武 程永攀 +3 位作者 陈强 李欣昊 魏嘉 陈险峰 《石油化工设备技术》 CAS 2024年第3期7-10,I0001,共5页
布液器是降膜蒸发器的关键部件。文章针对现有布液器存在的不足,开发了一种新型旋流布液器。该布液器为切向开槽结构,槽一侧与管内壁相切,另一侧延伸一定长度与管内壁形成导流结构,下端与换热管通过螺纹连接。在有机玻璃实验装置内对新... 布液器是降膜蒸发器的关键部件。文章针对现有布液器存在的不足,开发了一种新型旋流布液器。该布液器为切向开槽结构,槽一侧与管内壁相切,另一侧延伸一定长度与管内壁形成导流结构,下端与换热管通过螺纹连接。在有机玻璃实验装置内对新型旋流布液器和切向槽型布液器形成液膜等性能进行了系统的对比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只要合理控制流量,两种布液器均能连续稳定成膜,不会出现“干管”现象;新型旋流布液器的最小成膜流量更小,成膜的流量范围更广,说明其操作弹性更大;在相同流量下,新型旋流布液器比切向槽型布液器形成的液膜厚且流速小,因此液膜稳定性更好,同时液膜在换热管内的停留时间更长,换热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液器 降膜蒸发器 成膜流量 液膜厚度 传热
下载PDF
Effects of Blowing Ratio Measured by Liquid Crystal on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of Trailing Edge Cutback 被引量:5
8
作者 Yuan Hepeng Zhu Huiren Kong Manzhao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SCIE EI CAS CSCD 2008年第6期488-495,共8页
This article deals with the effects of a blowing ratio measured with narrowband liquid crystal in transonic experiments on the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of trailing edge cutback.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compa... This article deals with the effects of a blowing ratio measured with narrowband liquid crystal in transonic experiments on the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of trailing edge cutback.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compared and contrasted in terms of available data for traditional experiments with thermocouple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blowing ratio exerts rather significant effects on film cooling effectiveness distribution of the rib center line. As the blowing ratio decreases, similar to the cooling effectiveness distribution curve of the slot center line, that of the rib center line makes a clockwise rotation about the end. When the blowing ratio increases, the regular film cooling effectiveness curve of the surface becomes rather smooth. On the whole measuring surface, the most intensive heat transfer occurs at the extended borderline of the slot and the rib, neither at the rib center line nor at the slot center lin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cooling effectiveness measured with thermocouples are lower than those with liquid crystal. In addition, the transient experiments using narrowband liquid crystal can eliminate the higher errors of Nusselt numbers in measurements with thermocouples at the slot outle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rbine blade trailing edg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film cooling effectiveness thermo-chromic liquid crystal
原文传递
板式蒸发式冷凝器传热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钟振兴 朱冬生 +1 位作者 刘清明 张景卫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8-61,39,共5页
搭建了板式蒸发式冷凝器传热性能试验平台,对影响板式蒸发式冷凝器传热性能的主要因素———喷淋水流量、风速、汽液流向以及工艺流体进出口位置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空气与水并流时传热效果最好、逆流次之、错流最差;板内冷凝压力... 搭建了板式蒸发式冷凝器传热性能试验平台,对影响板式蒸发式冷凝器传热性能的主要因素———喷淋水流量、风速、汽液流向以及工艺流体进出口位置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空气与水并流时传热效果最好、逆流次之、错流最差;板内冷凝压力随冷却循环水喷淋密度、风速的增大而减小;在各自最佳风速,不同汽液流向操作下,蒸汽对角进出时的热流密度均比蒸汽同侧进出时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式蒸发式冷凝器 薄膜 传热 试验研究
下载PDF
液体薄膜流的流动和传热特性 被引量:29
10
作者 阎维平 叶学民 李洪涛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9-65,共7页
液体薄膜流作为一种高效传热传质方式,具有广泛的工业应用价值,其内在流动过程和传热机理十分复杂。通过全面分析液体薄膜流的表面波特征、流动和传热特性的研究现状,总结了目前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并指出其中存在的不足和可供深入研究的... 液体薄膜流作为一种高效传热传质方式,具有广泛的工业应用价值,其内在流动过程和传热机理十分复杂。通过全面分析液体薄膜流的表面波特征、流动和传热特性的研究现状,总结了目前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并指出其中存在的不足和可供深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薄膜 表面波 流动 研究成果 方向 存在 工业应用 波特 全面分析 价值
下载PDF
毛细微槽结构表面的喷雾冷却可视化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东芳 谢宁宁 +1 位作者 胡学功 唐大伟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548-1550,共3页
本文利用高速摄影仪对具有矩形毛细微槽群结构的加热表面进行喷雾冷却的传热特性进行了可视化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喷雾冷却与毛细微槽结构相结合可实现高效率的相变换热过程;随着壁面温度的增加,槽表面经历了槽面完全被水浸没区、... 本文利用高速摄影仪对具有矩形毛细微槽群结构的加热表面进行喷雾冷却的传热特性进行了可视化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喷雾冷却与毛细微槽结构相结合可实现高效率的相变换热过程;随着壁面温度的增加,槽表面经历了槽面完全被水浸没区、薄液膜区、部分干洞区和完全干涸区四个不同阶段;低温区主要是界面蒸发传热方式,高温区主要是沸腾换热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雾冷却 矩形毛细微槽群 薄液膜 沸腾换热
下载PDF
自由表面摩擦和蒸发对过冷下降液膜传热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师晋生 陈玉宙 《热能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83-385,392,共4页
从理论上对下降液膜在自由表面上存在反向剪切力和蒸发散热情况下的换热特性进行了分析 ,得到了膜厚 ,换热系数的无量纲关系式 ,讨论了剪切力、液膜雷诺数、壁面热流、蒸发率对流动和传热的影响。
关键词 下降液膜 逆向流动 传热 自由表面摩擦 蒸发 换热 过冷
下载PDF
竖直降液膜流动在反应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陈世昌 马建平 +1 位作者 张先明 陈文兴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528-2534,共7页
竖直元件上的降液膜流动由于具有传热传质系数高、气液接触面积大和表面更新速度快等优点,因而在化工和聚合反应工程上有着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竖直降膜元件上液膜流动的实验研究、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分别介绍了低黏流体降液膜流动在... 竖直元件上的降液膜流动由于具有传热传质系数高、气液接触面积大和表面更新速度快等优点,因而在化工和聚合反应工程上有着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竖直降膜元件上液膜流动的实验研究、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分别介绍了低黏流体降液膜流动在气体吸收与化学反应等方面的应用和高黏流体降液膜流动在涂覆与聚合物脱挥等聚合物加工中的应用情况。总结表明,目前对于低黏流体在竖直元件上的降液膜流动研究已较为成熟,而高黏流体降液膜流动的大部分研究仅着重于其成膜性能上。最后分析了降液膜流动的研究趋势,指出涉及热质传递与化学反应耦合的高黏流体在竖直结构上的降液膜流动是今后的重点研究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液膜 流动不稳定性 传热 传质 聚合 反应工程
下载PDF
剪切层流蒸发液膜的传热特性 被引量:5
14
作者 叶学民 李春曦 阎维平 《动力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27-930,共4页
为克服理论分析中气液界面对流换热难以计算的问题,基于气相传热模型,建立了在同向或反向切应力作用下层流饱和蒸发液膜的传热模型,推导出无量纲液膜厚度和壁面对流换热系数与流动长度、界面切应力和初始雷诺数间的理论关系式。研究表明... 为克服理论分析中气液界面对流换热难以计算的问题,基于气相传热模型,建立了在同向或反向切应力作用下层流饱和蒸发液膜的传热模型,推导出无量纲液膜厚度和壁面对流换热系数与流动长度、界面切应力和初始雷诺数间的理论关系式。研究表明,受液膜蒸发的影响,液膜厚度沿流动长度不断减小,换热传热系数不断增加;同向切应力具有减薄液膜厚度和增大传热系数的作用;反向切应力则具有相反的作用,其影响更为明显。这一理论模型可以反映层流饱和蒸发液膜的传热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热物理 饱和蒸发 层流 切应力 液膜传热 气相传热
下载PDF
煤油和空气的混合物水平管内冷凝换热 被引量:7
15
作者 顾红芳 陈听宽 孙丹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13-316,共4页
The condensation heat transfer and pressure drop investigation of kerosene-air mixture gas (the range of noncondensable gas mass quantity is 5%-52%) in horizontal tube was carried out.According to the liquid film turb... The condensation heat transfer and pressure drop investigation of kerosene-air mixture gas (the range of noncondensable gas mass quantity is 5%-52%) in horizontal tube was carried out.According to the liquid film turbulent model,both heat conduction and turbulent heat transfer of liquid film at high speed of gas determine the condensation heat transfer of mixture gas.Condensation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could be predicted by Re and Co of liquid film.The correlation of condensation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was establish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膜紊流模型 准则数 冷凝换热 气液两相流 煤油 空气 蒸汽 混合物 水平管
下载PDF
雾化喷射冷却的机理及模型研究 被引量:22
16
作者 芦秋敏 雷树业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17-819,共3页
雾化喷射冷却的换热机理十分复杂,目前其研究还很不成熟。本文从喷射雾滴的特性参数出发,以被冷却表面上形成的喷射液膜为对象,考虑了冷却液体向环境的散热,建立质量、能量守恒方程,得到半经验半解析的雾化喷射换热模型。其中,本文提出... 雾化喷射冷却的换热机理十分复杂,目前其研究还很不成熟。本文从喷射雾滴的特性参数出发,以被冷却表面上形成的喷射液膜为对象,考虑了冷却液体向环境的散热,建立质量、能量守恒方程,得到半经验半解析的雾化喷射换热模型。其中,本文提出真换热系数和显换热系数的概念,认为显换热系数受空间散热影响,而真换热系数只与喷雾动量有关。最后设计了雾化喷射局部换热实验,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地符合实验所得的换热系数及加热面表面温度沿喷射半径的分布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化喷射冷却 换热系数 液膜 散热
下载PDF
非线性表面张力对饱和液膜传热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程友良 叶学民 阎维平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50-53,共4页
用温度的非线性简化式表示液膜表面张力,推导出小扰动的线性稳定性方程,研究等壁温边界条件下,壁温变化时非线性表面张力对饱和液膜传热稳定性的影响。推广了文献[5]所建立的理论和结果。
关键词 非线性表面张力 饱和液膜 传热稳定性
下载PDF
Marangoni凝结表面传热系数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军 董彬 王世学 《热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10年第4期283-287,共5页
对水和酒精混合蒸气在竖直平板上的凝结传热进行了研究。利用液膜覆盖率,分别按考虑和忽略浓度边界层扩散热阻计算了凝结表面传热系数,并将计算结果与实验值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同时考虑液膜导热热阻及浓度边界层扩散热阻的计算值在极... 对水和酒精混合蒸气在竖直平板上的凝结传热进行了研究。利用液膜覆盖率,分别按考虑和忽略浓度边界层扩散热阻计算了凝结表面传热系数,并将计算结果与实验值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同时考虑液膜导热热阻及浓度边界层扩散热阻的计算值在极小酒精质量分数时高于实验值,在较小酒精质量分数时和实验值接近,但是在高酒精质量分数时低于实验值。由此可见计算凝结表面传热系数时,在小酒精质量分数条件下扩散热阻可以忽略,但在高酒精质量分数条件下扩散热阻对整个热阻的贡献较大,必须考虑其对传热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ANGONI凝结 液膜覆盖率 液膜厚度 表面传热系数 表面过冷度
下载PDF
板式升膜蒸发器蒸发换热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高立博 郑志皋 +4 位作者 陶乐仁 薛维超 黄理浩 刘荣 成简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2-45,共4页
升膜蒸发利用被蒸发溶液在受热沸腾汽化产生的蒸气带动料液上升,形成一个稳定的液膜,从而加快蒸发,提高了传热系数。针对蒸发器液位、换热温差、加热蒸气的流量等因素对板式升膜蒸发传热系数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蒸发... 升膜蒸发利用被蒸发溶液在受热沸腾汽化产生的蒸气带动料液上升,形成一个稳定的液膜,从而加快蒸发,提高了传热系数。针对蒸发器液位、换热温差、加热蒸气的流量等因素对板式升膜蒸发传热系数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蒸发器内液位的降低升膜蒸发传热系数明显提高,此外,换热温差、加热蒸气的流量等因素对升膜蒸发换热性能也有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膜蒸发器 液位 换热系数
下载PDF
竖直管内纯蒸汽凝结换热液膜分布及换热特性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慧君 王佩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0-84,96,共6页
管内蒸汽凝结换热过程中,凝结形成的液膜是影响换热效果的主要因素。针对竖直圆管内的蒸汽凝结,基于边界层理论,考虑蒸汽流动引起的剪切力,建立了液膜的物理及数学模型,对于竖直管内纯蒸汽凝结换热液膜分布规律及换热特性进行了研究。... 管内蒸汽凝结换热过程中,凝结形成的液膜是影响换热效果的主要因素。针对竖直圆管内的蒸汽凝结,基于边界层理论,考虑蒸汽流动引起的剪切力,建立了液膜的物理及数学模型,对于竖直管内纯蒸汽凝结换热液膜分布规律及换热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给定初始条件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液膜沿管壁向下流动过程中其厚度逐渐增加,换热性能逐渐降低。同时分析了入口蒸汽流量、入口蒸汽温度、管壁温度及管径等主要参数对换热性能的影响,且计算结果与实验相符,并优于Nusselt模型。为强化凝结换热过程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蒸汽 凝结 液膜厚度 换热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