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0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 for Oxygen-enriched Combustion Engine Using Liquid Oxygen to Solidify CO2 被引量:5
1
作者 LIU Yongfeng JIA Xiaoshe +3 位作者 PEI Pucheng LU Yong YI Li SHI Yan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1期188-194,共7页
For capturing and recycling of CO2 in th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Rankle cycle engine can reduce the exhaust pollutants effectively under the condition of ensuring the engine thermal efficiency by using the techni... For capturing and recycling of CO2 in th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Rankle cycle engine can reduce the exhaust pollutants effectively under the condition of ensuring the engine thermal efficiency by using the techniques of spraying water in the cylinder and optimizing the ignition advance angle. However, due to the water spray nozzle need to be installed on the cylinder, which increases the cylinder head design difficulty and makes the combustion conditions become more complicated. In this paper, a new method is presented to carry out the closing inlet and exhaust system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The proposed new method uses liquid oxygen to solidify part of cooled CO2 from exhaust system into dry ice and the liquid oxygen turns into gas oxygen which is sent to inlet system. The other part of CO2 is sent to inlet system and mixed with oxygen, which can reduce the oxygen-enriched combustion detonation tendency and make combustion stable. Computing grid of the IP52FMI single-cylinder four-stroke gasoline-engine is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hape of the combustion chamber using KIVA-3V program. The effects of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EGR) rate are analyzed on the temperatures, the pressures and the instantaneous heat release rates when the EGR rate is more than 8%. The possibility of enclosing intake and exhaust system for engine is verified. The carbon dioxide trapping device is designed and the IP52FMI engine is transformed and the CO2 capture experiment is carried out.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when the EGR rate is 36% for the optimum EGR rate. When the liquid oxygen of 35.80-437.40 g is imported into the device and last 1-20 min, respectively, 21.50-701.30 g dry ice is obtained. This research proposes a new design method which can capture CO2 for vehicula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nal combustion Rankle cycle engine CO2 emission reduction carbon-sequestration with liquid oxygen KIVA-3V program oxygen-enriched combustion numerical simulation experiments
下载PDF
Study on fluid-structure interaction in liquid oxygen feeding pipe systems using finite volume method
2
作者 Xin Wei Bing Sun 《Acta Mechanica Sinica》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5期706-712,共7页
The fluid-structure interaction may occur in space launch vehicles,which would lead to bad performance of vehicles,damage equipments on vehicles,or even affect astronauts' health.In this paper,analysis on dynamic beh... The fluid-structure interaction may occur in space launch vehicles,which would lead to bad performance of vehicles,damage equipments on vehicles,or even affect astronauts' health.In this paper,analysis on dynamic behavior of liquid oxygen (LOX) feeding pipe system in a large scale launch vehicle is performed,with the effect of fluid-structure interaction (FSI)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The pipe system is simplified as a planar FSI model with Poisson coupling and junction coupling.Numerical tests on pipes between the tank and the pump are solved by the finite volume method.Results show that restrictions weake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axial and lateral vibrations.The reasonable results regarding frequencies and modes indicate that the FSI affects substantially the dynamic analysis,and thus highlight the usefulness of the proposed model.This study would provide a reference to the pipe test,as well as facilitate further studies on oscillation suppres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uid-structure interaction · liquid oxygen · Finite volume method
下载PDF
INTERACTION OF PLASMA—LIQUID IN AN OXYGEN GLOW DISCHARGE Ⅲ.OXIDATION DESULFURIZATION OF ETHYL—THIOETHER
3
作者 Wan Ying LIU Wei LU Zheng Lan LEI Jin Kun WANG Chengdu Institute of Organic Chemistry,Academia Sinica Chengdu 610015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1993年第10期883-884,共2页
A few factors affecting plasma oxidation desulfurization of ethyl- thioether were investigated.Under the typical conditions,the conversion and degree of desulfurization of ethyl-thioether can be achieved up to 88% and... A few factors affecting plasma oxidation desulfurization of ethyl- thioether were investigated.Under the typical conditions,the conversion and degree of desulfurization of ethyl-thioether can be achieved up to 88% and 79%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C OXIDATION DESULFURIZATION OF ETHYL THIOETHER INTERACTION OF PLASMA liquid IN AN oxygen GLOW DISCHARGE
下载PDF
诱导轮对高速液氧泵空化流场影响研究
4
作者 窦唯 蒋文山 +2 位作者 李超群 高永新 姚程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80-286,共7页
高抗空化诱导轮可以改善液氧泵的空化特性,提高大推力火箭的可靠性。基于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建立了高速液氧泵的流动仿真模型,通过三组试验工况验证了模型准确性,研究了诱导轮叶片数对液氧泵性能和空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诱导轮... 高抗空化诱导轮可以改善液氧泵的空化特性,提高大推力火箭的可靠性。基于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建立了高速液氧泵的流动仿真模型,通过三组试验工况验证了模型准确性,研究了诱导轮叶片数对液氧泵性能和空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诱导轮可以减小离心轮空化面积,代偿离心轮的汽蚀,提高液氧泵扬程;在入口流量和出口压力不变的条件下,增加诱导轮叶片数,液氧泵的效率增加,扬程降低,离心轮空化面积增加,诱导轮代偿离心轮汽蚀能力削弱。综合考虑液氧泵性能参数和空化特性,三叶片诱导轮能够满足大推力液体火箭的高可靠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液氧泵 诱导轮 空化特性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液氧甲烷重复使用运载器关键技术发展研究
5
作者 郑平军 赵胜 +1 位作者 王飞 蔡巧言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9,23,共5页
基于液氧甲烷发动机的重复使用运载器在重复使用和使用维护方面具有优良的性能,成本更低。世界各国正在加速开展相关研究及工程研制,典型代表包括火神运载火箭、朱雀二号运载火箭等。对基于液氧甲烷发动机的重复使用运载器的技术特点、... 基于液氧甲烷发动机的重复使用运载器在重复使用和使用维护方面具有优良的性能,成本更低。世界各国正在加速开展相关研究及工程研制,典型代表包括火神运载火箭、朱雀二号运载火箭等。对基于液氧甲烷发动机的重复使用运载器的技术特点、面临的技术挑战进行分析,并基于此提出后续重点研究内容,包括重复使用总体设计与评估技术、上升再入返回着陆一体化制导导航与控制技术、大尺寸轻质结构与制造技术、重复使用液氧甲烷发动机技术、健康管理预测与重复使用运行维护技术、重复使用热防护技术等,为后续开展液氧甲烷重复使用运载器工程研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使用运载器 液氧甲烷 关键技术
下载PDF
液氧液氢发动机领域知识图谱构建与应用
6
作者 陈潇萍 王剑锋 +1 位作者 张虹 胡庆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21-830,共10页
液氧液氢发动机作为航天领域的关键分系统,为有效开展其研制过程的智能化转型工作,针对液氧液氢发动机领域构建知识图谱,在储备领域知识的同时,提高科研生产人才的培养能力。针对液氧液氢发动机领域特点,对领域语料标注、领域知识识别... 液氧液氢发动机作为航天领域的关键分系统,为有效开展其研制过程的智能化转型工作,针对液氧液氢发动机领域构建知识图谱,在储备领域知识的同时,提高科研生产人才的培养能力。针对液氧液氢发动机领域特点,对领域语料标注、领域知识识别、实体关系识别3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领域知识图谱的构建,并从领域知识搜索、知识推荐、探索式分析3个角度梳理了其业务应用模式。形成了液氧液氢发动机领域知识体系,并提出构建方法和应用模式。研究结果为航天领域智能化转型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氧液氢 发动机 领域知识图谱 知识实体 关系抽取
下载PDF
面向池塘圈养模式的气液混合泵的参数优化及增氧试验
7
作者 裴凯 王永江 +3 位作者 黄庆兰 朱明 何绪刚 冯耀泽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46,共7页
为探究气液混合泵能否满足在高密度养殖条件下养殖对象对水体溶氧的需求,基于气液(氧气-水)混合泵搭建溶氧试验平台,在不同水温、不同出水压力和不同气水体积比的条件下,测试气液混合泵溶氧性能,并在池塘圈养桶(直径4 m,高2 m,养殖水体... 为探究气液混合泵能否满足在高密度养殖条件下养殖对象对水体溶氧的需求,基于气液(氧气-水)混合泵搭建溶氧试验平台,在不同水温、不同出水压力和不同气水体积比的条件下,测试气液混合泵溶氧性能,并在池塘圈养桶(直径4 m,高2 m,养殖水体体积20 m^(3))内进行增氧试验。溶氧性能测试结果显示:当出水压力为0.25 MPa、气水体积比为0.01~0.05时,在不同水温(5.6、13.5、30.3)条件下出水溶解氧与水温成反比,溶解氧在47.93~20.60 mg/L变化;氧气吸收效率与气水体积比呈反比,氧气吸收效率在91%~33.7%变化;动力效率与气水体积比成正比,动力效率在22.32~55.12 kg/(kW·h)变化。基于圈养桶的增氧试验结果显示,在有鱼耗氧的条件下(黄颡鱼,单个桶内养殖密度为13.19~16.49 kg/m^(3)),使用功率3 kW的气液混合泵为4个圈养桶增氧时,每个桶内水体溶解氧在光照时间内可达11 mg/L,夜间稳定保持在8 mg/L以上。试验结果表明气液混合泵可应用于高密度的水产养殖,并能有效应对夏季高温供氧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养殖 溶氧 气液混合 纯氧增氧 池塘圈养
下载PDF
液氧煤油火箭海上发射基本方案及关键技术分析
8
作者 周鑫 李成 +2 位作者 余延生 许国志 相有桓 《上海航天(中英文)》 CSCD 2024年第2期28-35,共8页
海上发射火箭在提升火箭运载能力、降低残骸坠落风险等方面具有极大优势。我国已成功实施多型固体火箭海上发射任务,相比固体火箭,液氧煤油火箭具有更高的比冲和环保性。根据液氧煤油火箭陆基发射的特点规律和固体火箭海上发射任务流程... 海上发射火箭在提升火箭运载能力、降低残骸坠落风险等方面具有极大优势。我国已成功实施多型固体火箭海上发射任务,相比固体火箭,液氧煤油火箭具有更高的比冲和环保性。根据液氧煤油火箭陆基发射的特点规律和固体火箭海上发射任务流程及实施方案,研究了海射系统港口基地、海上发射船、运载火箭、保障船等运行的基本方案,提出海上发射任务实施流程,分析了牵制释放、连接器零秒脱落和自动对接、无人值守推进剂加注技术在海上发射火箭中的重要意义,以及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氧煤油 火箭 海上发射 实施流程 关键技术
下载PDF
液氧甲烷变推力发动机螺旋槽再生冷却传热特性研究
9
作者 孙郡 李清廉 +2 位作者 成鹏 宋杰 刘新林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4-133,共10页
为探究宽工况范围下螺旋槽再生冷却的传热特性,基于微小通道内低温工质的相变传热模型,采用一维传热计算方法,对5 kN级液氧甲烷变推力发动机开展了螺旋槽再生冷却传热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所采用的传热计算模型可用于传热预估,与试... 为探究宽工况范围下螺旋槽再生冷却的传热特性,基于微小通道内低温工质的相变传热模型,采用一维传热计算方法,对5 kN级液氧甲烷变推力发动机开展了螺旋槽再生冷却传热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所采用的传热计算模型可用于传热预估,与试验结果相比,冷却剂温升误差为4.3%,压降误差为1.1%,喉部处外壁温误差为-11%,在工程计算可接受范围内;相比于直槽,螺旋槽再生冷却能有效降低燃气侧壁温,同时,在宽范围变推力条件下,实际功率水平越低,冷却剂温升、压降越小,喉部燃气侧壁温越低,但“传热恶化区”内的壁温最大值反而越高,当发动机推力由额定工况的75%调整至20%时,燃气侧壁温的最大值由1 351 K增大至1 399 K;综合考虑壁面温度及冷却剂的压力损失,本文对冷却通道开展优化设计,对比四种冷却通道方案的传热性能,其中,方案4为最优方案,20%额定功率水平工况时,冷却剂温升为491 K,压降为0.34 MPa,燃气侧壁温最大值也仅为1 297 K,较初始设计方案降低了102 K,远低于材料的极限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氧甲烷发动机 变推力 再生冷却 螺旋槽 传热特性
下载PDF
含固氧颗粒的液氢传输管路中静电积聚仿真研究
10
作者 田雪皓 刘柏文 +4 位作者 王磊 马原 厉彦忠 雷刚 陈强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6-126,共11页
为探究含固态氧颗粒的液氢管道传输中静电积聚规律,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开展了液氢-固氧体系荷电规律仿真预示。采用拉格朗日颗粒轨道法与计算流体动力学分别描述连续液氢流与离散固氧颗粒的运动,采用Materials Studio软件计... 为探究含固态氧颗粒的液氢管道传输中静电积聚规律,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开展了液氢-固氧体系荷电规律仿真预示。采用拉格朗日颗粒轨道法与计算流体动力学分别描述连续液氢流与离散固氧颗粒的运动,采用Materials Studio软件计算获得固氧电学性质,并通过电容器法描述固氧颗粒碰撞起电规律,实现固液两相流与静电场的耦合求解。仿真结果发现,当液氢流速为10 m·s^(-1),固氧颗粒粒径为1000μm时,固氧颗粒比电荷达10μC·kg^(-1),颗粒饱和电量约为84 pC,两相流电荷密度为2.84×10^(-4)C·m^(-3),较纯液氢流静电大8个量级。随着颗粒-壁面碰撞次数增多,颗粒荷电量趋于饱和。管流参数对荷电规律影响显著,颗粒比电荷随颗粒质量流量增加略有降低,随管长增加和管径减小而增大,随液氢流速增加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即存在极小值。颗粒物性也会对荷电量产生影响,颗粒比电荷随粒径增大存在极小值和极大值,颗粒杨氏模量、电阻率、密度等也对荷电规律具有一定影响。研究工作可为液氢传输系统设计与安全防护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氢 固氧颗粒 电荷演化 静电积聚
下载PDF
液氧中水分与二氧化碳冰晶杂质特性可视化实验及分析
11
作者 陈虹 梁益涛 +3 位作者 高旭 陈强 孙庆国 黄永华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89-995,共7页
针对低温推进剂中高沸点杂质过冷结晶可能堵塞滤网影响输送的问题,本文设计并搭建了能够显微观察液氧中冰晶与二氧化碳杂质状态的实验系统。可视化研究了不同温度液氧中微量水、二氧化碳杂质的生成及性状变化特征。发现当水分、二氧化... 针对低温推进剂中高沸点杂质过冷结晶可能堵塞滤网影响输送的问题,本文设计并搭建了能够显微观察液氧中冰晶与二氧化碳杂质状态的实验系统。可视化研究了不同温度液氧中微量水、二氧化碳杂质的生成及性状变化特征。发现当水分、二氧化碳共存于液氧时,部分水分率先形成细密冰晶,并与二氧化碳一同生成松散絮状结构;当该结构内的水冰晶达到饱和态后,其形状基本不再改变,而残余的水分逐渐形成游离态冰晶;絮状结构在90K降温到65 K的过程中发生崩解,杂质的平均尺寸减小了50%以上,有利于含杂质液氧通过滤网。研究所获得的微量杂质冰晶性状变化规律,可为实际应用中火箭充注管路滤网设计和流动阻力计算提供实验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氧 水分 二氧化碳 杂质 结晶 可视化 低温 溶液
下载PDF
液氧液甲烷同温共底贮存瞬态热力特性仿真研究
12
作者 张武杰 胡聪 +4 位作者 蒋文兵 孙培杰 李鹏 许安易 黄永华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1,共10页
针对大面积冷屏保护下的液氧/液甲烷同温共底贮箱,建立了耦合真空多层绝热与主动制冷系统的瞬态传热模型,研究了液氧/液甲烷共底自增压与零蒸发贮存过程中贮箱外部绝热结构与内部气液相的热力参数变化规律,讨论了共底夹层采用不具有绝... 针对大面积冷屏保护下的液氧/液甲烷同温共底贮箱,建立了耦合真空多层绝热与主动制冷系统的瞬态传热模型,研究了液氧/液甲烷共底自增压与零蒸发贮存过程中贮箱外部绝热结构与内部气液相的热力参数变化规律,讨论了共底夹层采用不具有绝热能力的材料对液氧/液甲烷共底零蒸发贮存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适当的冷量输入条件下,大面积冷屏方案可以实现外界漏热的有效阻挡;采用铝合金共底夹层有利于稳定液氧和液甲烷的共底贮存状态,使液氧/液甲烷在20 h内快速达到热平衡;在零蒸发贮存周期内,液氧/液甲烷共底贮存温度波动小于0.2 K,压力波动小于2.46 kPa且具有抗热扰动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蒸发 液氧 液甲烷 共底贮存 热力特性
下载PDF
微重力下火箭推进系统液氧贮箱内气泡脱离半径研究
13
作者 李文韬 黄文昊 梁国柱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132,共11页
研究微重力下液氧贮箱内气泡脱离半径是运载火箭推进系统推进剂在轨沸腾与换热计算的基础.与常重力和低重力环境不同,微重力下Marangoni效应变得突出.为了求解气泡脱离半径,构建包含浮力、惯性力、压差力、表面张力、黏性阻力和Marangon... 研究微重力下液氧贮箱内气泡脱离半径是运载火箭推进系统推进剂在轨沸腾与换热计算的基础.与常重力和低重力环境不同,微重力下Marangoni效应变得突出.为了求解气泡脱离半径,构建包含浮力、惯性力、压差力、表面张力、黏性阻力和Marangoni力的气泡动力学模型.针对现有Marangoni力计算公式适用范围狭窄的问题,依托数值仿真方法,拟合得到了更精确的修正因子计算公式,进而扩充了Marangoni力计算模型的适用范围.使用运载火箭液氧贮箱常规工作压力0.3 MPa下的饱和液氧物性参数,计算得到气泡所受合力随半径的变化关系以及气泡脱离半径随重力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气泡的脱离行为可以由微重力区、过渡区和低重力区三个区域来划分.微重力区内可以形成厘米级甚至米级的大气泡,而低重力区内只能形成0.1 mm级的小气泡.相比之前的模型,本文模型可以同时适用于三个区,更全面地揭示了微重力下液氧贮箱内的气泡脱离特性,可以为液氧贮箱换热特性分析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重力 液氧贮箱 池沸腾 气泡动力学 MARANGONI效应 气泡脱离半径
下载PDF
调节阀低温空化流动特性的数值仿真
14
作者 梁文栋 赵梦芸 +1 位作者 刘博 郭文君 《火箭推进》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8-106,共9页
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针对某型液体火箭发动机中液氧调节阀的流场分布和空化流动特性进行了研究。数值计算获得的阀门流通面积与液流实验数据基本吻合,验证了数值模型的准确性。分析了球阀内部流道压力、温度、涡和空穴结构的分布特性及... 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针对某型液体火箭发动机中液氧调节阀的流场分布和空化流动特性进行了研究。数值计算获得的阀门流通面积与液流实验数据基本吻合,验证了数值模型的准确性。分析了球阀内部流道压力、温度、涡和空穴结构的分布特性及不同工况下的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液氧流经球阀,压力变化分为缓慢下降、急剧下降、急剧回升、缓慢下降和缓慢回升这5个阶段。在阀芯流道内部观察到了显著的Q等值面结构。相同压差时,水的空化数大于液氧。空穴结构主要分布在阀芯入口,随着空化数的降低,逐渐向流道内部发展。对于常温水,发生空化的临界空化数为1.38左右。空穴结构的发展受空化数和热力学效应的耦合影响。液氧温度从95 K上升到100 K时,空化数减小,名义温降增加,此时热力学效应影响起主导作用,空穴的发展受到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阀 液氧 空化模型 热力学效应
下载PDF
不同设计参数对液氧甲烷发动机喷管效率的影响
15
作者 刘阳旻 田原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7-63,共7页
为了更好更快地计算喷管性能,采用特征线法加附面层修正的方式开发了一种二维喷管化学动力流场计算程序,针对某液氧甲烷发动机计算了不同设计参数对应的喷管流场,研究了不同设计参数对喷管效率的影响,设计参数包括推力、室压、喷管面积... 为了更好更快地计算喷管性能,采用特征线法加附面层修正的方式开发了一种二维喷管化学动力流场计算程序,针对某液氧甲烷发动机计算了不同设计参数对应的喷管流场,研究了不同设计参数对喷管效率的影响,设计参数包括推力、室压、喷管面积比和喷管出口角等。计算喷管效率时考虑了几何损失、附面层损失、化学动力损失。结果表明使用程序计算能够准确快速获得工程上重视的设计指标,大大提高了仿真效率,可用于喷管型面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氧甲烷发动机 数值仿真 喷管效率 特征线法 附面层修正
下载PDF
液氧加注系统流量计选型及使用
16
作者 王梁 李根 +1 位作者 刘卓然 孙贺 《低温与特气》 CAS 2024年第2期11-13,43,共4页
液氧作为一种清洁高效推进剂广泛应用于国内外主流运载火箭。为保证液氧加注精度及加注过程安全,液氧加注系统设置了流量计对加注流量进行监测。根据液氧加注系统流量测量需求及使用工况,流量计选型主要考虑的因素包括:1.流量计接液部... 液氧作为一种清洁高效推进剂广泛应用于国内外主流运载火箭。为保证液氧加注精度及加注过程安全,液氧加注系统设置了流量计对加注流量进行监测。根据液氧加注系统流量测量需求及使用工况,流量计选型主要考虑的因素包括:1.流量计接液部分材料应满足介质相容性要求,并具有耐低温适应性;2.流量计使用工况存在气液两相流,要求在气液两相流较大流量具有工作安全性和可靠性;3.流量计防爆型式应满足液氧场合使用要求。综合选型要求和行业应用经验,该型号液氧加注系统选用涡街流量计,介绍了流量计使用相关要求和数据采集设置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氧 流量计 选型
下载PDF
液氧致裂爆破技术在露天矿山的应用
17
作者 张太林 于世杰 +2 位作者 杨志彬 徐成岩 曾玉莹 《现代矿业》 CAS 2024年第7期249-251,256,共4页
液化氧气致裂岩体是当今发展的一种新兴爆破技术。采用现场试验的方法,对爆破振动测试数据以及致裂爆破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此技术在露天矿山应用的实际效果。结果表明:液氧致裂爆破技术在实施过程中无任何有害气体产生,对周边永久边... 液化氧气致裂岩体是当今发展的一种新兴爆破技术。采用现场试验的方法,对爆破振动测试数据以及致裂爆破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此技术在露天矿山应用的实际效果。结果表明:液氧致裂爆破技术在实施过程中无任何有害气体产生,对周边永久边帮振动破坏小。爆破后无明显飞石产生,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周边的硬性破坏。该技术适用于对爆破扰动控制要求高的特殊环境下的爆破,具有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氧致裂爆破 露天矿山 爆破振动
下载PDF
4~5 K铟片填充下无氧铜材料接触热阻实验研究
18
作者 遆元博 卫昭夏 +4 位作者 陈志超 蒋珍华 刘少帅 吴亦农 董德平 《真空与低温》 2024年第2期166-171,共6页
在陆续开展的深空探测任务中,高精度光学探测设备需要长期稳定的深低温工作环境。传热界面由于传热介质的热阻而存在一定的传热温差,为确保设备的工作环境,避免探测效率下降、精度下降和噪声干扰增加等严重后果,对无氧铜和不锈钢两种深... 在陆续开展的深空探测任务中,高精度光学探测设备需要长期稳定的深低温工作环境。传热界面由于传热介质的热阻而存在一定的传热温差,为确保设备的工作环境,避免探测效率下降、精度下降和噪声干扰增加等严重后果,对无氧铜和不锈钢两种深低温温区常用的固体导热材料的界面接触热阻进行了实验测试。在真空、4~5.2 K、压力为3 077 N、铟片为填充物的条件下,测量了粗糙度为Ra=3.2的不锈钢-无氧铜接触热阻。结果表明:无氧铜界面间接触热阻在10^(-5)~10^(-4) m^(2)·K/W量级,且随温度的升高和粗糙度的减小而减小;无氧铜和不锈钢间的接触热阻在10^(-2) m^(2)·K/W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热阻 液氦温区 无氧铜 粗糙度
下载PDF
环流生物反应器降流区输氧浓度影响因素
19
作者 闫心 王进辉 +4 位作者 何林锟 赵俊光 丁昀 付月宝 杨庆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110-118,共9页
环流生物反应器降流区输氧浓度主要受导流筒直径、导流筒溢流堰口高度及曝气量等因素影响,其对反应器污水脱氮除磷处理效果有重要影响。为考察以上影响因素对降流区输氧能力影响,采用数值模拟与实验结合的方法对环流反应器降流区输氧能... 环流生物反应器降流区输氧浓度主要受导流筒直径、导流筒溢流堰口高度及曝气量等因素影响,其对反应器污水脱氮除磷处理效果有重要影响。为考察以上影响因素对降流区输氧能力影响,采用数值模拟与实验结合的方法对环流反应器降流区输氧能力进行研究,通过自定义程序耦合Higbie传质理论模拟氧传质,对比不同曝气强度下反应器溶解氧浓度及溢流量模拟与实测值,结果显示误差在8%以内,表明数值模拟模型及方法正确可行。随后探究了曝气量、导流筒直径及导流筒溢流堰口高度对降流区输氧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曝气量由20 L/min增至50 L/min时,氧体积传质系数由2.04 h^(-1)增至4.45 h^(-1);导流筒直径由325 mm降至250 mm时,氧体积传质系数由3.99 h^(-1)增至4.42 h^(-1);导流筒溢流堰口高度由10 mm增至25 mm时,氧体积传质系数由4.17 h^(-1)降至4.00 h^(-1);增大曝气量和减小导流筒直径能明显提升降流区输氧能力。总之,可通过调整曝气量,导流筒直径及导流筒溢流堰口高度控制降流区输氧能力,以构建耗缺氧区域。通过响应面分析,得到导流筒直径250 mm、导流筒溢流堰口高度10 mm时,反应器降流区输氧能力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流反应器 气液两相流 输氧能力 溢流量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垂直起降重复使用运载火箭总体设计优化方法研究
20
作者 朱雄峰 周城宏 +5 位作者 雍子豪 王一杉 崔朋 谭胜 刘鹰 刘阳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7-205,共9页
针对垂直起降重复使用运载火箭总体设计多约束耦合问题,通过分析箭体构型、动力类型方案及动力布局类型,提出了优选两级单芯级构型、液氧甲烷动力和液氧煤油动力以及优选中小发动机多机并联方案,并优选5、7、9机并联动力布局。采用齐奥... 针对垂直起降重复使用运载火箭总体设计多约束耦合问题,通过分析箭体构型、动力类型方案及动力布局类型,提出了优选两级单芯级构型、液氧甲烷动力和液氧煤油动力以及优选中小发动机多机并联方案,并优选5、7、9机并联动力布局。采用齐奥科夫斯基公式,对垂直起降重复使用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进行估算,并以一二级间比为优化变量,进行初步总体优化,得到在不同箭体直径、动力类型和动力布局下的基础运载能力,结合长细比分析得出两级单芯级、奇数台发动机并联的垂直起降重复使用运载火箭总体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射运输系统 运载火箭 液氧煤油 液氧甲烷 重复使用 垂直起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