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60篇文章
< 1 2 8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utational Analysis of Centrifugal Pump Delivering Solid-liquid Two-phase Flow during Startup Period 被引量:13
1
作者 ZHANG Yuliang LI Yi +1 位作者 ZHU Zuchao CUI Baoling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1期178-185,共8页
The transient behavior of centrifugal pumps during transient operating periods, such as startup and stopping, has drawn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recently because of urgent needs in engineering. Up to now, almost all th... The transient behavior of centrifugal pumps during transient operating periods, such as startup and stopping, has drawn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recently because of urgent needs in engineering. Up to now, almost all the existing studies on this behavior are limited to using water as working fluid. The study on the transient behavior related to solid-liquid two-phase flow has not been seen yet.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transient characteristics of a high specific-speed centrifugal pump during startup period delivering the pure water and solid-liquid two-phase flow, the transient flows inside the pump are numerically simulated using the dynamic mesh method. The variable rotational speed and flow rate with time obtained from experiment are best fitted as the function of time, and are written into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 code-FLUENT by using a user defined function. The predicted heads are compared with experimental results when pumping pure wat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ifference in the transient performance during startup period is very obvious between water and solid-liquid two-phase flow during the later stage of startup process. Moreover, the time for the solid-liquid two-phase flow to achieve a stable condition is longer than that for water. The solid-liquid two-phase flow results in a higher impeller shaft power, a larger dynamic reaction force, a more violent fluctuation in pressure and a reduced stable pressure rise comparing with water. The research may be useful to tmderstanding on the transient behavior of a centrifugal pump under a solid-liquid two-phase flow during startup peri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ntrifugal pump solid-liquid two-phase flow STARTUP transient performance
下载PDF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Analysis of Solid-liquid Two-phase Flow in Centrifugal Pump 被引量:57
2
作者 ZHANG Yuliang LI Yi +2 位作者 CUI Baoling ZHU Zuchao DOU Huashu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1期53-60,共8页
The flow with solid-liquid two-phase media inside centrifugal pumps is very complicated and the relevant method for the hydraulic design is still immature so far. There exist two main problems in the operation of the ... The flow with solid-liquid two-phase media inside centrifugal pumps is very complicated and the relevant method for the hydraulic design is still immature so far. There exist two main problems in the operation of the two-phase flow pumps, i.e., low overall efficiency and severe abrasion. In this study, the three-dimensional, steady, incompressible, and turbulent solid-liquid two-phase flows in a low-specific-speed centrifugal pump are numerically simulated and analyzed by using a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 code based on the mixture model of the two-phase flow and the RNG k-~ two-equation turbulence model, in which the influences of rotation and curvature are fully taken into account. The coupling between impeller and volute is implemented by means of the frozen rotor metho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predicted indicate that the solid phase properties in two-phase flow, especially the concentration, the particle diameter and the density, have strong effects on the hydraulic performance of the pump. Both the pump head and the efficiency are reduced with increasing particle diameter or concentration. However, the effect of particle density on the performance is relatively minor. An obvious jet-wake flow structure is presented near the volute tongue and becomes more remarkable with increasing solid phase concentration. The suction side of the blade is subject to much more severe abrasion than the pressure side. The obtained results preliminarily reveal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olid-liquid two-phase flow in the centrifugal pump, and are helpful for improvement and empirical correction in the hydraulic design of centrifugal pum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ntrifugal pump solid-liquid two-phase particle property hydraulic performance ABRASION numerical simulation
下载PDF
诱导轮对高速液氧泵空化流场影响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窦唯 蒋文山 +2 位作者 李超群 高永新 姚程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80-286,共7页
高抗空化诱导轮可以改善液氧泵的空化特性,提高大推力火箭的可靠性。基于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建立了高速液氧泵的流动仿真模型,通过三组试验工况验证了模型准确性,研究了诱导轮叶片数对液氧泵性能和空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诱导轮... 高抗空化诱导轮可以改善液氧泵的空化特性,提高大推力火箭的可靠性。基于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建立了高速液氧泵的流动仿真模型,通过三组试验工况验证了模型准确性,研究了诱导轮叶片数对液氧泵性能和空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诱导轮可以减小离心轮空化面积,代偿离心轮的汽蚀,提高液氧泵扬程;在入口流量和出口压力不变的条件下,增加诱导轮叶片数,液氧泵的效率增加,扬程降低,离心轮空化面积增加,诱导轮代偿离心轮汽蚀能力削弱。综合考虑液氧泵性能参数和空化特性,三叶片诱导轮能够满足大推力液体火箭的高可靠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液氧泵 诱导轮 空化特性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等温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研究综述 被引量:2
4
作者 何青 时金凤 贾明祥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18,共9页
压缩空气储能是一种新型的大型物理储能技术,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介绍了等温压缩空气储能的基本原理,以及关键设备与相关技术的原理及发展现状;对液体活塞、水泵和水轮机进行分析和总结;对等温压缩空气储能的基本原理进行了归纳和说明... 压缩空气储能是一种新型的大型物理储能技术,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介绍了等温压缩空气储能的基本原理,以及关键设备与相关技术的原理及发展现状;对液体活塞、水泵和水轮机进行分析和总结;对等温压缩空气储能的基本原理进行了归纳和说明;分析了现有等温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研究进展情况,对系统中液体活塞技术以及水泵和水轮机技术进行分析和总结;对已有的压缩空气储能电站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等温压缩空气储能技术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可为等温压缩空气储能系统中动力设备的选用以及示范项目的推进提供一定的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温压缩空气储能 液体活塞 水泵 水轮机 可逆式水泵
下载PDF
压水堆主泵及液态金属泵转子动力学研究进展
5
作者 吴大转 曹廷发 +2 位作者 翟立宏 贠莹莹 黄滨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40,共11页
核主泵是核电站的关键设备之一,也是反应堆冷却系统的唯一旋转机械设备,其稳定运转对整个反应堆的正常工作至关重要,因此,针对核反应堆主泵开展转子动力学研究,探究主泵转子部件的模态振型、固有频率和支撑系统的刚度阻尼、液膜厚度十... 核主泵是核电站的关键设备之一,也是反应堆冷却系统的唯一旋转机械设备,其稳定运转对整个反应堆的正常工作至关重要,因此,针对核反应堆主泵开展转子动力学研究,探究主泵转子部件的模态振型、固有频率和支撑系统的刚度阻尼、液膜厚度十分必要。以国内外有关压水堆主泵及液态金属泵的转子动力学研究为重点,围绕压水堆主泵、钠冷快堆主泵、熔盐堆主泵、铅冷快堆主泵4种核主泵类型,从核主泵及其转子部件的结构特点出发,对现阶段主泵导轴承润滑性能和主泵转子结构固有频率、模态分析、临界转速等转子动力学特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和展望,以期对有关核主泵转子动力学特性的计算分析起到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水堆主泵 液态金属泵 轴承 转子动力学 模态分析
下载PDF
化工用低温液氢泵密封相变性能分析及验证
6
作者 郑娆 赵汉元 +3 位作者 李双喜 陈凯放 何猛 毕恩哲 《化工机械》 CAS 2024年第3期402-413,共12页
低温液氢泵在石油、空分等装置中起着输送低温产品的作用,低温泵用机械密封是确保低温泵安全运转、影响低温泵工作性能的关键因素。为满足低温泵用机械密封长期可靠使用的要求,采用动压型非接触式机械密封方案,建立考虑相变的流固热耦... 低温液氢泵在石油、空分等装置中起着输送低温产品的作用,低温泵用机械密封是确保低温泵安全运转、影响低温泵工作性能的关键因素。为满足低温泵用机械密封长期可靠使用的要求,采用动压型非接触式机械密封方案,建立考虑相变的流固热耦合数值分析模型,对低温液氢泵密封的相变和密封特性进行分析,给出密封端面结构的推荐值;并通过试验验证数值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液氢泵 机械密封 数值分析 相变特性 试验验证
下载PDF
结构参数对高速液环泵内流场及水力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张人会 杨鸿德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6-73,共8页
为分析结构参数对高速液环泵内流场及水力性能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某高速液环泵的排气口始端角、转速和偏心距等结构参数对泵内流场及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排气口始端角的增大,进口真空度及效率均呈先... 为分析结构参数对高速液环泵内流场及水力性能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某高速液环泵的排气口始端角、转速和偏心距等结构参数对泵内流场及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排气口始端角的增大,进口真空度及效率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排气口始端角为211°时性能达到最高;排气口始端角过小会导致排气口始端区域产生回流,排气口始端角过大会使泵排气不充分,传统设计方法得到的高速液环泵排气口始端角偏大,无法在进口形成真空度;随着转速的增大,液环内液体的做功能力增强,泵的进口真空度和吸气流量均逐渐增加,叶轮出口线速度低于15 m/s时泵进口无法形成真空度;随着偏心距的增大,进口真空度和最大吸气流量逐渐增大,但过大的偏心距会导致液环旋转不稳定,偏心距为3 mm时运行效果最佳。研究结果可为高速液环真空泵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液环泵 排气口始端角 偏心距 回流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潜液泵效率提升研究
8
作者 许佳伟 陈举 +2 位作者 代晟辉 邱灶杨 郝思佳 《管道技术与设备》 CAS 2024年第3期48-50,57,共4页
为了提高潜液泵效率并解决潜液泵多部件多参数优化的难题,提出一种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潜液泵效率提升优化设计方法。选取潜液泵效率作为优化的目标函数,以叶轮和诱导轮作为优化的核心部件,以潜液泵叶轮进口角β_(1)、叶轮出口角β_(2)... 为了提高潜液泵效率并解决潜液泵多部件多参数优化的难题,提出一种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潜液泵效率提升优化设计方法。选取潜液泵效率作为优化的目标函数,以叶轮和诱导轮作为优化的核心部件,以潜液泵叶轮进口角β_(1)、叶轮出口角β_(2)、叶片包角ϕ、叶片进口宽度b_(2)、诱导轮进口角β_(3)、诱导轮出口角β_(4)、诱导轮叶片倾角γ作为约束条件,利用遗传算法进行优化,并利用ANSYS Fluent软件进行数值模拟验证。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综合考虑叶轮与诱导轮优化的潜液泵与原泵相比,其工作效率由原来的71.65%提升至80.40%,且增压效果更明显,并且效率提升效果比单一优化叶轮或诱导轮的泵更好。通过遗传算法对LNG潜液泵的叶轮以及诱导轮进行综合优化,显著提高了泵的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液泵 遗传算法 数值模拟 优化设计 诱导轮 叶轮
下载PDF
液环真空泵叶轮与壳体型线的协同优化
9
作者 张人会 徐啸宇 郭广强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6期71-79,102,共10页
为研究液环泵叶轮与壳体型线对其性能的耦合影响关系,采用高阶Bezier曲线和直接自由曲面变形(DFFD)方法对叶轮及壳体型线进行参数化控制,根据拉丁超立方(LHS)抽样方法,建立液环泵叶轮和壳体型线参数与真空度和效率间的径向基函数(RBF)... 为研究液环泵叶轮与壳体型线对其性能的耦合影响关系,采用高阶Bezier曲线和直接自由曲面变形(DFFD)方法对叶轮及壳体型线进行参数化控制,根据拉丁超立方(LHS)抽样方法,建立液环泵叶轮和壳体型线参数与真空度和效率间的径向基函数(RBF)代理模型,基于NSGA-Ⅱ算法实现液环泵叶轮和壳体型线耦合多目标优化。结果表明:叶轮与壳体耦合多目标优化得到的模型K(真空度最优模型)的真空度提高了11.2%,模型J(效率最优模型)的效率提高了4.1%;叶片包角的增大和扩张的吸气段壳体型线有助于提高泵的进口真空度,出口安放角的增大、收缩的吸气段型线以及扩张的排气段型线可降低泵内水力损失,提升效率;叶轮与壳体型线的耦合优化效果明显优于独立优化;在相同代理模型条件下,叶轮与壳体的分步优化与耦合优化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环真空泵 叶轮与壳体型线 径向基函数 多目标优化
下载PDF
MVR低放废液热泵蒸发系统设计及性能分析
10
作者 鄢枭 张生栋 +4 位作者 张昭 赵大鹏 韩一丹 张志良 穆建波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11期98-101,共4页
为了研究MVR技术在低放废液中的可行性,构建了系统热力学数学模型,设计了MVR低放废液热泵蒸发系统工艺路线,并进行了AspenPlus模拟分析,根据模拟结果搭建了试验系统台架,分析了系统性能,研究了压缩机压比、蒸发温度、进料温度对系统蒸... 为了研究MVR技术在低放废液中的可行性,构建了系统热力学数学模型,设计了MVR低放废液热泵蒸发系统工艺路线,并进行了AspenPlus模拟分析,根据模拟结果搭建了试验系统台架,分析了系统性能,研究了压缩机压比、蒸发温度、进料温度对系统蒸发量、传热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设计的MVR热泵蒸发系统连续运行稳定,系统平均蒸发量5.13t/h,每处理1吨模拟料液平均耗电量44.78 kW,净化系数达到1.02×10^(6),净化系数达到;蒸汽压缩机压比较低时有助于提高系统的节能效果,但系统蒸发量下降,会增加系统设备腐蚀的风险;系统蒸发量、制热系数受蒸发温度影响较大,随着蒸发温度的升高呈现上升趋势;随着料液温度的升高,系统中二次蒸汽将进料液加热至沸点所需要的热量降低,在增加系统蒸发量的同时降低了能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放废液 MVR 热泵 蒸发量
下载PDF
旋流泵叶轮流道固液两相流动不稳定性分析
11
作者 李洪彬 易伟 倪福生 《水道港口》 2024年第2期282-290,共9页
由于结构的特殊性以及固液两相存在的密度差,旋流泵在输送固液两相介质过程中,内部会出现多方面的不稳定性特征,基于Particle模型,运用ANSYS CFX软件对额定转速下旋流泵在不同流量下输送不同固相体积分数的多种工况进行了非定常数值模拟... 由于结构的特殊性以及固液两相存在的密度差,旋流泵在输送固液两相介质过程中,内部会出现多方面的不稳定性特征,基于Particle模型,运用ANSYS CFX软件对额定转速下旋流泵在不同流量下输送不同固相体积分数的多种工况进行了非定常数值模拟,分析了叶轮流道内的固相分布、压力脉动和叶轮径向力,从而深入了解叶轮内部不稳定性。结果表明:在C_(v)=5%体积分数下,0.8 Q_(d)、1.0 Q_(d)流量下叶轮流道内固相体积分布均匀,1.2 Q_(d)分布不均匀;在C_(v)=10%体积分数下,0.8 Q_(d)流量下分布均匀,1.0 Q_(d)和1.2 Q_(d)流量下分布不均匀;在C_(v)=20%体积分数下,0.8 Q_(d)、1.2 Q_(d)流量下分布均匀,1.0 Q_(d)分布不均匀;在C_(v)=20%、1.0 Q_(d)工况的一个旋转周期内,叶轮内部始终存在一个条形固相分布区域,且其旋转速度滞后于叶轮旋转速度。在1.0 Q_(d)流量下,随着固相体积分数的增加,各监测点压力系数幅值波动逐步变大;后缩腔监测点叶频处的幅值基本不变,叶轮流道内监测点轴频处的幅值逐步变大;在C_(v)=20%体积分数下,随着流量的增加,各监测点压力系数幅值波动先增后减,后缩腔监测点叶频处幅值逐步增大,流道内监测点轴频处的幅值先增后减。相同固相体积分数下,随着流量的增加,径向力逐步增大;不同固相体积分数下,随着体积分数的增加,0.8 Q_(d)流量下径向力波动不大,1.0 Q_(d)流量下波动逐步变大,1.2 Q_(d)流量下波动逐步变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泵 固液两相 压力脉动 径向力
下载PDF
气液两相条件下叶片开孔对电潜泵性能和内部流场的影响
12
作者 王通 王健 +2 位作者 施卫东 韩勇 周岭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48-555,共8页
为了研究电潜泵内部流动机理,从而改善高含气工况下电潜泵的气液混输性能,文中基于欧拉-欧拉非均相流模型,对不同入口含气率工况下叶片开孔前后的气液两相流动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探究了气液两相流条件下叶片开孔对电潜泵性能和内... 为了研究电潜泵内部流动机理,从而改善高含气工况下电潜泵的气液混输性能,文中基于欧拉-欧拉非均相流模型,对不同入口含气率工况下叶片开孔前后的气液两相流动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探究了气液两相流条件下叶片开孔对电潜泵性能和内部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纯水工况以及低含气率、小流量工况下,叶片开孔会降低电潜泵性能;但是叶片开孔可以改善电潜泵在大流量下的气液混输性能.叶片开孔后会改变叶轮内部压力分布,使电潜泵叶轮内部平均压力升高,进而改善叶轮内部流态.叶片开孔后会冲散气相聚集,使气体分布更加均匀,叶轮流道内涡核分布明显减少,减少了能量耗散.该研究为改善电潜泵气液混输性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潜泵 叶片开孔 气液两相流 数值模拟 涡核分布
下载PDF
多相流阻垢热泵蒸发系统特性研究
13
作者 侯超 李伟钊 +4 位作者 张冲 杨鲁伟 张桂兰 孙椰望 魏娟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6-201,共6页
为验证多相流热泵蒸发系统的在线阻垢及强化换热性能,以蒸氨废液为液相工质、氧化铝及聚甲醛粒子为阻垢颗粒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氧化铝颗粒的加入可有效去除蒸发器已有垢层,换热系数由结垢后的392.5 W/(m^(2)·K)提升至1 712.2 ... 为验证多相流热泵蒸发系统的在线阻垢及强化换热性能,以蒸氨废液为液相工质、氧化铝及聚甲醛粒子为阻垢颗粒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氧化铝颗粒的加入可有效去除蒸发器已有垢层,换热系数由结垢后的392.5 W/(m^(2)·K)提升至1 712.2 W/(m^(2)·K),且连续运行130 h换热系数未降低;蒸发器换热系数受颗粒物性参数影响较大,随着颗粒直径、密度、体积分率增加换热系数逐渐增大,但增加过量时导致流动不畅,换热系数降低;颗粒自身材质导热系数越高强化换热效果越好;循环流量、颗粒分布形式对换热系数也有较大影响,提高循环流量有助于强化换热;不同分布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均可提高换热系数,双层多孔分布器可实现颗粒逐级输运,增加其进入换热管比例,强化换热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相流阻垢 在线防垢 汽动强制循环 热泵蒸发 蒸氨废液
下载PDF
新型液阻式泵阀冲击特性研究
14
作者 莫丽 何任 +1 位作者 冯满 刘傲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4-60,共7页
为了降低阀芯与阀座冲击应力减小二者间冲击磨损,提出一种液阻式新型泵阀。采用数值仿真方法对泵阀液阻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并仿真计算了阀芯与阀座的冲击速度和泵阀碰撞冲击的压力接触情况。对比分析了液阻泵阀和传统泵阀的运动特征及... 为了降低阀芯与阀座冲击应力减小二者间冲击磨损,提出一种液阻式新型泵阀。采用数值仿真方法对泵阀液阻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并仿真计算了阀芯与阀座的冲击速度和泵阀碰撞冲击的压力接触情况。对比分析了液阻泵阀和传统泵阀的运动特征及冲击应力结果,并搭建试验台架对仿真模型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阀芯下落阶段,带液阻结构的泵阀的回落速度明显小于传统泵阀,传统泵阀阀芯与阀座相接触的速度达到了0.118 m/s,而带液阻结构泵阀的阀芯与阀座相接触的速度仅为传统泵阀的1/6左右,约为0.02 m/s;带液阻结构的泵阀只发生了1次碰撞,而传统泵阀发生了2次碰撞,在碰撞时,带液阻结构的泵阀阀芯与阀座上的最大接触应力约为260 MPa,而传统泵阀第1次碰撞为190 MPa,第2次为270 MPa;液阻式泵阀能明显降低阀芯与阀座相接触的速度,降低冲击应力,从而减小泵阀的冲击磨损。研究结果可为液阻式泵阀的设计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泵泵阀 优化分析 数值仿真 液体阻尼 冲击应力
下载PDF
叶轮开孔参数对气液两相高速离心泵的影响
15
作者 王彦伟 许继洋 李育房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1-77,共7页
为保持高速离心泵在气液两相条件下的性能稳定性,采用CFD数值模拟方法探究不同孔径和位置叶轮开孔对高速离心泵的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开孔泵的性能趋于稳定,随着入口含气率的增大,开孔泵的扬程逐渐降低。而原始无孔泵扬程随着入口含气... 为保持高速离心泵在气液两相条件下的性能稳定性,采用CFD数值模拟方法探究不同孔径和位置叶轮开孔对高速离心泵的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开孔泵的性能趋于稳定,随着入口含气率的增大,开孔泵的扬程逐渐降低。而原始无孔泵扬程随着入口含气率的增大而显著下降。因此,在入口含气率较大的情况下,开孔可以提高高速离心泵的性能;当入口含气率不足时,有孔泵的性能不如原始无孔泵,扬程随着孔径的增大而减小。当孔径为3.5 mm时,扬程衰减超过18%,因此孔径不应>3 mm;随着开孔孔径的增大,叶轮中的气体体积减小,而孔径越大,泵内的水力损失越大。因此在选择孔径时,必须在叶轮中的气体体积和泵的水力损失之间进行权衡;开孔的径向位置值越小,孔越靠近叶轮中心,水力损失越大;开孔的径向位置值越大,叶轮中气体体积就越大,在选择开孔的径向位置时,仍然需要权衡。对于所研究的高速离心泵,仿真结果表明,径向位置为14 mm和孔径为2 mm的选择是可取的,可以很好地平衡叶轮中气体体积和水力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泵 开孔叶轮 数值模拟 气液两相 含气率
下载PDF
不同密度下水力射流泵动态特性方程建立及应用
16
作者 褚英杰 谢双喜 +2 位作者 丁鹏飞 丁程祥 徐浩 《石化技术》 CAS 2024年第6期38-40,共3页
水力射流泵具有无运动部件,产量调节范围广,检泵不动管柱,作业时间短且作业成本低等优点,因次,该设备在海上油田前期排液注水井将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当前水力射流泵选型所用的特性方程是建立在动力液密度和产液密度相同的假设条件... 水力射流泵具有无运动部件,产量调节范围广,检泵不动管柱,作业时间短且作业成本低等优点,因次,该设备在海上油田前期排液注水井将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当前水力射流泵选型所用的特性方程是建立在动力液密度和产液密度相同的假设条件下推导的。该特性方程对流体密度相近的排液井选择出的射流泵型较合适,而对流体密度差异大的排液井,选出的泵型及工作参数与泵实际运行参数差异较大,影响了泵排液效果。为更准确描述流体密度差异对泵特性影响,进一步提高选泵水平。根据能量方程和动量方程,我们建立了不同密度下水力射流泵动态特性方程,并将该方程应用于选泵中,油井排液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射流泵 液体密度差异 泵特性方程 泵选型
下载PDF
Design and analysis of an advanced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for the solar close observations and proximity experiments spacecraft 被引量:1
17
作者 Liu Liu Kangli Bao +4 位作者 Jianchao Feng Xiaofei Zhu Haoyu Wang Xiaofeng Zhang Jun Lin 《Astronomical Techniques and Instruments》 CSCD 2024年第1期52-61,共10页
In this paper,the mission and the thermal environment of the Solar Close Observations and Proximity Experiments(SCOPE)spacecraft are analyzed,and an advanced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ATMS)is designed for it.The relat... In this paper,the mission and the thermal environment of the Solar Close Observations and Proximity Experiments(SCOPE)spacecraft are analyzed,and an advanced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ATMS)is designed for it.The relationship and functions of the integrated database,the intelligent thermal control system and the efficient liquid cooling system in the ATMS are elaborated upon.For the complex thermal field regulation system and extreme space thermal environment,a modular simulation and thermal field planning method are proposed,and the feasibility of the planning algorithm is verifi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A solar array liquid cooling system is developed,and the system simul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temperatures of the solar arrays meet the requirements as the spacecraft flies by perihelion and aphelion.The advanced thermal management study support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COPE program and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thermal management in other deep-space exploration progra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ar Close Observations and Proximity Experiments Adaptive thermal control method Thermal field planning method pumped liquid cooling system Advanced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下载PDF
径向间隙对液环真空泵内流场及其性能影响机理研究
18
作者 刘华一 赵国勇 +2 位作者 孟凡瑞 高瑛琦 许书铭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85-891,共7页
现有大型液环真空泵能耗高、运行效率低下、研发周期长且产品失败率较高。为解决以上问题,文章基于FLUENT仿真软件,针对一种通过旋转泵体来实现径向间隙改变的液环真空泵,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外特性测试,验证仿真结果的准确性;探究径向间... 现有大型液环真空泵能耗高、运行效率低下、研发周期长且产品失败率较高。为解决以上问题,文章基于FLUENT仿真软件,针对一种通过旋转泵体来实现径向间隙改变的液环真空泵,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外特性测试,验证仿真结果的准确性;探究径向间隙对液环泵内流场气液两相、压力、速度和进出口回流特性的影响机理;通过数值计算,得出径向间隙和叶片包角对吸气量、轴功率及效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通过调整径向间隙和叶片包角,可以有效地改善泵内的流动情况,提升吸气效率和整体性能,为新型液环泵研发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环真空泵 径向间隙 内流场 回流
下载PDF
吸入涡形成机理及其对离心泵性能的影响
19
作者 高菉浛 冯建军 +3 位作者 樊丞 朱国俊 王李科 李晨昊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38-847,共10页
泵站运行在淹没深度较小工况下进水池内容易产生吸入涡,影响泵站安全稳定运行。为研究离心泵吸入管进口前吸入涡形成机理及其对过流部件的影响,本文采用可视化试验捕捉吸入涡动态发展过程,并结合数值模拟分析了吸入涡的诱因以及对叶轮... 泵站运行在淹没深度较小工况下进水池内容易产生吸入涡,影响泵站安全稳定运行。为研究离心泵吸入管进口前吸入涡形成机理及其对过流部件的影响,本文采用可视化试验捕捉吸入涡动态发展过程,并结合数值模拟分析了吸入涡的诱因以及对叶轮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可视化试验验证了数值模拟吸入涡从初生、发展、强化到保持阶段的准确性。在计算工况下,进水池内会产生贯通吸入涡,空气沿“漏斗形”气柱进入吸入管,并以不断脱落的破碎气囊形式持续进入过流部件;吸入涡形成过程是具有一定周期性的能量聚集-维持-耗散过程,主要受大速度梯度影响;吸入涡携气进入吸入管,造成吸入管内部流动紊乱,流速分布均匀度及速度加权平均角均明显降低,导致叶轮轴向均匀入流假设失效,进而影响叶轮内部流动;吸入涡的发展与叶轮功率、效率有明显相关性,在其携气过程中,气相聚集导致叶轮流道内靠近叶片吸力面侧产生低速区,叶片正背面压差明显降低,叶片载荷分布不均,叶轮做功能力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入涡 离心泵 气液两相流动 能量特性 流动特性
下载PDF
泥浆射流泵冲蚀磨损特性
20
作者 孙坤杰 程怀玉 +2 位作者 张祖提 柴彤山 龙新平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2-99,共8页
为了研究泥浆射流泵的冲蚀磨损特性,基于欧拉-拉格朗日方法对泥浆射流泵内部的固液两相流动开展了数值模拟,重点对泥浆射流泵内部液固两相流的冲蚀磨损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泥浆射流泵喉管进口和喉管中后段是产生冲蚀磨损的主要部... 为了研究泥浆射流泵的冲蚀磨损特性,基于欧拉-拉格朗日方法对泥浆射流泵内部的固液两相流动开展了数值模拟,重点对泥浆射流泵内部液固两相流的冲蚀磨损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泥浆射流泵喉管进口和喉管中后段是产生冲蚀磨损的主要部位,吸入室和扩散管未产生明显冲蚀磨损。颗粒质量流量从1 kg/s增大到1.8 kg/s时,泥浆射流泵最大冲蚀速率增大了93.7%;泥浆流速从2 m/s增大到5 m/s时,最大冲蚀速率增大了11.48倍;颗粒直径从200μm增大到450μm时,最大冲蚀速率先减小后增大。相较于颗粒质量流量和颗粒直径,泥浆流速对射流泵内表面的冲蚀磨损影响更大,但产生冲蚀磨损的主要部位不会随泥浆流速、颗粒质量流量和颗粒直径发生明显改变。研究成果可为射流泵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浆射流泵 液固两相流 数值模拟 离散相模型 冲蚀磨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