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9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SEMI-SOLID Al-Si ALLOY IN SOLID-LIQUID ZONE
1
作者 Chen Xiaoyang, Mao Weimin, Zhong Xueyou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Beijing 100083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会刊:英文版》 CSCD 1997年第4期31-34,共4页
RHEOLOGICALPROPERTIESOFSEMISOLIDAlSiALLOYINSOLIDLIQUIDZONE①ChenXiaoyang,MaoWeimin,ZhongXueyouSchoolofMate... RHEOLOGICALPROPERTIESOFSEMISOLIDAlSiALLOYINSOLIDLIQUIDZONE①ChenXiaoyang,MaoWeimin,ZhongXueyouSchoolofMaterialsScienceand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mi SOLID Al Si ALLOY SOLID liquid zone RHEOLOGICAL property
下载PDF
SIMULATION OF GAS AND LIQUID TWO-PHASE FLOW THROUGH THE BLAST FURNACE DROPPING ZONE
2
作者 谢裕生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1985年第1期63-76,共14页
A three-dimensional mathematical model,based on differential balances of mass and momentum,hasbeen developed to describe the two-phase flow of gas and liquid through the dropping zone of the blast fur-nace.Agreement b... A three-dimensional mathematical model,based on differential balances of mass and momentum,hasbeen developed to describe the two-phase flow of gas and liquid through the dropping zone of the blast fur-nace.Agreement between observed and calculated values verifies the validity of this model.On the basis of this model,various parameters for the surrounding of the dry zone of Blast FurnaceNo.I-BF of the Beijing Iron and Steel Company have been computed,from which a diagram for demar-cation of fluidization of coke and flooding of slag has been propo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MULATION OF GAS AND liquid TWO-PHASE FLOW THROUGH THE BLAST FURNACE DROPPING zone
下载PDF
Ionic Liquid and HP-β-CD Modified Capillary Zone Electrophoresis to Separate Hyperoside, Luteolin and Chlorogenic Acid 被引量:1
3
作者 Yue Ling WANG Zhong Bo HU Zhuo Bin YUAN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2期231-234,共4页
Ionic liquid (1-ethyl-3-methylimidazolium tetrafluoroborate, 1E-3MI-TFB) and HP-β- CD as modifier was added to the buffer to separate hyperoside, luteolin and chlorogenic acid. Experiments explored the effect of co... Ionic liquid (1-ethyl-3-methylimidazolium tetrafluoroborate, 1E-3MI-TFB) and HP-β- CD as modifier was added to the buffer to separate hyperoside, luteolin and chlorogenic acid. Experiments explored the effect of concentration of 1E-3MI-TFB and HP-β-CD on separation.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1.0 mmol/L HP-β-CD and 1%0 (v/v) 1E-3MI-TFB added to the buffer simultaneously could achieve a good compromise of resolution and analysis time. Capillary experiments and UV spectra indicated that there was interaction between 1E-3MI-TFB and analy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onic liquid 1-ethyl-3-methylimidazolium tetrafluorobomte capillary zone electrophoresis lute.olin HYPEROSIDE chlorogenic acid.
下载PDF
4~5 K铟片填充下无氧铜材料接触热阻实验研究
4
作者 遆元博 卫昭夏 +4 位作者 陈志超 蒋珍华 刘少帅 吴亦农 董德平 《真空与低温》 2024年第2期166-171,共6页
在陆续开展的深空探测任务中,高精度光学探测设备需要长期稳定的深低温工作环境。传热界面由于传热介质的热阻而存在一定的传热温差,为确保设备的工作环境,避免探测效率下降、精度下降和噪声干扰增加等严重后果,对无氧铜和不锈钢两种深... 在陆续开展的深空探测任务中,高精度光学探测设备需要长期稳定的深低温工作环境。传热界面由于传热介质的热阻而存在一定的传热温差,为确保设备的工作环境,避免探测效率下降、精度下降和噪声干扰增加等严重后果,对无氧铜和不锈钢两种深低温温区常用的固体导热材料的界面接触热阻进行了实验测试。在真空、4~5.2 K、压力为3 077 N、铟片为填充物的条件下,测量了粗糙度为Ra=3.2的不锈钢-无氧铜接触热阻。结果表明:无氧铜界面间接触热阻在10^(-5)~10^(-4) m^(2)·K/W量级,且随温度的升高和粗糙度的减小而减小;无氧铜和不锈钢间的接触热阻在10^(-2) m^(2)·K/W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热阻 液氦温区 无氧铜 粗糙度
下载PDF
地下水低渗透区重非水相液体(DNAPL)的增渗增移技术综述
5
作者 黄霄伊 代朝猛 +3 位作者 游学极 李思 童汪凯 李继香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0-247,共8页
重非水相液体(DNAPL)是一种物化性质稳定且毒性较强的有机污染物,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存在极大威胁。由于其密度较大、穿透性强,DNAPL渗入地下后易在低渗透区积聚,形成长期污染源。低渗透区流速慢、传质难的特点使得常用地下水污染修... 重非水相液体(DNAPL)是一种物化性质稳定且毒性较强的有机污染物,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存在极大威胁。由于其密度较大、穿透性强,DNAPL渗入地下后易在低渗透区积聚,形成长期污染源。低渗透区流速慢、传质难的特点使得常用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难以奏效,而目前针对该问题的系统性研究尚显不足,因此亟需梳理并总结通过增渗增移DNAPL实现低渗透区污染增效修复的方法,为后续研究提供一定参考价值。本文首先通过控制方程描述了增渗增移的原理;其次综述了两种分别以表面活性剂和电动为核心的增渗增移方法:表面活性剂通过胶束增溶和降低吸附实现增渗增移,电动则通过电渗和电迁移增移DNAPL;同时介绍了实际应用中耦合其他技术的案例,总结优缺点;最后对DNAPL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非水相液体(DNAPL) 低渗透区 增渗增移 表面活性剂 电动
下载PDF
基于碳排放的石化场地气相自然衰减定量研究
6
作者 关俊杰 熊峰 +10 位作者 蒋雨 乔建平 马志远 黄杰锐 万雨若 李正芳 林梦源 包育文 闫京瑞 费文博 马杰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64-1070,共7页
使用动态通量箱法测量CO_(2)通量,对某石化场地污染源区的轻非水相液体(LNAPL)自然衰减速率进行了定量测定.结果显示,在污染区10万m^(2)的面积内,石油烃生物降解产生的CO_(2)空间平均通量为0.59μmol/(m^(2)·s),对应的LNAPL自然衰... 使用动态通量箱法测量CO_(2)通量,对某石化场地污染源区的轻非水相液体(LNAPL)自然衰减速率进行了定量测定.结果显示,在污染区10万m^(2)的面积内,石油烃生物降解产生的CO_(2)空间平均通量为0.59μmol/(m^(2)·s),对应的LNAPL自然衰减速率为31.1t石油烃/a,测量值在其他场地报道的自然衰减速率范围内.这一结果表明污染源区存在活跃的石油烃自然衰减过程.LNAPL自然衰减速率受温度和气压的影响,因此如需获得更精准的年平均自然衰减速率,需要进行季节性测量.本场地一年自然衰减的碳排放量为85t,达到了某农药厂风险管控5a碳排放量的19%,由自然衰减造成的碳排放量应加入到污染场地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核算中.本研究结果可为自然衰减速率评估以及碳排放核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场地 轻非水相液体 石油 自然衰减速率 二氧化碳通量
下载PDF
近距离煤层群联合开采火区“三位一体”治理技术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帅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0-126,共7页
针对近距离煤层群开采期间的自然发火防治难题,以新维煤矿2110、3108工作面断层区域火点处置为例,通过实验研究与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手段,开展隐蔽火点的探测与综合治理技术研究。3号煤层自然发火模拟实验结果表明:CO、C_(2)H_(4)体积分... 针对近距离煤层群开采期间的自然发火防治难题,以新维煤矿2110、3108工作面断层区域火点处置为例,通过实验研究与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手段,开展隐蔽火点的探测与综合治理技术研究。3号煤层自然发火模拟实验结果表明:CO、C_(2)H_(4)体积分数与煤温呈二次函数关系,可用于煤层自然发火预测预报;氧气体积分数的降低可以有效抑制煤自燃氧化进程,氧气体积分数为7%时最为明显,因此将其设为3号煤层自然发火的临界氧气体积分数。通过自燃隐患分析结合钻孔探查划定了3110轨道巷以西长80 m、宽10 m的F9断层区域为自然发火隐患区域,并提出以注浆降温为先导,以注胶堵漏为核心,以注氮阻爆为手段的液-胶-气“三位一体”的火区治理思路,累计向隐患区域注浆180 t、注胶504 m^(3),2110工作面采空区注氮流量保持在810 m^(3)/h,实现了火区的有效治理,保障了2个工作面的顺利启封与安全回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距离煤层 自然发火 火区精准探查 火区治理 液-胶-气“三位一体” 无机复合胶体
下载PDF
泰兴市非饱和带与饱和带间固液界面传质模型的推导
8
作者 高琪 王海芳 +2 位作者 吕溥 李金惠 李鑫 《环境保护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154-160,共7页
非饱和带与饱和带紧密相联,建立两者交界处的固液界面传质模型,可以为非饱和带耦合饱和带模型提供一定理论基础,对更好地预测地下水污染趋势也非常有意义。文章以江苏省泰兴市为研究对象,将吸附与解吸、颗粒薄膜扩散、分配作用、稀释作... 非饱和带与饱和带紧密相联,建立两者交界处的固液界面传质模型,可以为非饱和带耦合饱和带模型提供一定理论基础,对更好地预测地下水污染趋势也非常有意义。文章以江苏省泰兴市为研究对象,将吸附与解吸、颗粒薄膜扩散、分配作用、稀释作用4种固液界面反应和非饱和带、饱和带的特性结合,推导出将非饱和带与饱和带联系在一起的固液界面传质模型。使用Matlab模拟模型参数改变时,地下水中污染物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该模型是可行的,但是污染场地、污染物种类可能会对模型模拟结果造成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液界面 传质模型 非饱和带 饱和带 模型参数
下载PDF
停输及泄放工况下超临界CO_(2)管输瞬态特性研究
9
作者 丁晓勇 徐恒元 +3 位作者 贾占功 崔佳健 马庆凯 马敬伟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24年第8期16-20,共5页
针对超临界CO_(2)管输过程中面临的安全技术问题,在分析含杂质CO_(2)相图和物性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实验和模拟工况下泄放参数的变化,对OLGA模型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对停输和泄漏工况进行瞬态模拟,考察了不同初始温度、初始压力下管道沿线... 针对超临界CO_(2)管输过程中面临的安全技术问题,在分析含杂质CO_(2)相图和物性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实验和模拟工况下泄放参数的变化,对OLGA模型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对停输和泄漏工况进行瞬态模拟,考察了不同初始温度、初始压力下管道沿线各节点的参数敏感性,得到了停输过程引发气流脉动和泄漏过程引发相变的时间。结果表明:停输工况下,初始温度分别为45、50、55℃时,安全停输时间分别为14、15、15.5 h,初始压力分别为14 MPa和8.5 MPa时,安全停输时间分别为14 h和13 h;泄漏工况下,初始温度分别为45、50、55、60℃时,泄漏口产生干冰的时间分别为3、3.5、4.1、4.7 h,初始温度越低,干冰的形成时间越短;初始压力分别为14 MPa和8.5 MPa时,产生干冰的时间分别为3 h和4.6 h。研究结果可为CCUS管道的应急抢险和安全运行提供实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停输 泄漏 超临界CO_(2) 瞬态 气液两相区
下载PDF
华北一次层状云系暖区水汽和液态水分布特征
10
作者 聂皓浩 王婉 +3 位作者 杨洋 林晓萌 郭晓军 李晓波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6-210,共15页
基于机载微波辐射计、地基微波辐射计和Ka波段云雷达3种遥感资料,结合FY-4A气象卫星、气象观测站、天气雷达及再分析资料,研究2021年5月15日一次华北降水性层状云系暖区的水汽和液态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水汽和液态水的水平分布不均,... 基于机载微波辐射计、地基微波辐射计和Ka波段云雷达3种遥感资料,结合FY-4A气象卫星、气象观测站、天气雷达及再分析资料,研究2021年5月15日一次华北降水性层状云系暖区的水汽和液态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水汽和液态水的水平分布不均,飞机平飞时机载微波辐射计探测的积分水汽含量和液态水路径起伏变化,最大值分别为4.00 cm和1.87 mm,随着暖区云顶高度和云层厚度降低,二者分别降至0.89 cm和0.13 mm。随着降水发生发展,地基微波辐射计探测的积分水汽含量和液态水路径均出现跃增,峰值分别为8.62 cm和3.85 mm,水汽变化滞后于液态水,垂直方向上液态水含量的累积区厚度、最大值及所在高度均随降水先增后减,液态水的时空演变对暖区降水及增雨作业时机和部位的判识有重要指示意义。云雷达探测的液态水含量也出现跃增,在1 km高度以下反射率因子较大、粒子下落速度及离散程度较大时段,液态水丰富,对应降水量较大,粒子碰并是暖区降水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遥感 华北层状云 暖区 水汽和液态水 分布特征
下载PDF
Formation process of liquid in interface of Ti/Cu contact reaction couple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铭方 余春 +1 位作者 于治水 李瑞峰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会刊:英文版》 CSCD 2005年第1期125-129,共5页
By using the Ti/Cu contact reaction couples, the dissolution behavior of Ti and Cu in the eutectic reaction process was investigated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ormation of eutectic liquid p... By using the Ti/Cu contact reaction couples, the dissolution behavior of Ti and Cu in the eutectic reaction process was investigated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ormation of eutectic liquid phase has a directional property, i.e. the eutectic liquid phase forms first at the Cu side and then spreads along the depth direction of Cu. The width of the eutectic liquid zone when Ti is placed on Cu is wider than that when Ti is placed under Cu. The shape of the upside liquid zone is wave-like. This phenomenon indicates that the formation process and spreading behavior in the upside are different from those in the underside, and there exists void effect in the Cu side of underside liquid zone, this will result in the delaying phenomenon of the contact reaction between Ti and Cu, and distinctly different shapes of the both liquid zones. The formation process of Ti/Cu eutectic liquid zone is similar to that of the traditional solid-state diffusion layer,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width of liquid zone and holding time obeys a square root la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反应 液体区域宽度 溶解性质 共晶体
下载PDF
3种商品茶多酚的表征、抗氧化性及其抑菌效果比较研究
12
作者 刘雅楠 张迅 +3 位作者 单洪雁 赵文鹏 李松南 王君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4-92,共9页
以3种商品茶多酚(CTP)为研究对象,对其儿茶素类化合物组分及其结构进行表征,并探究其抗氧化性和抑菌效果。液相质谱测定结果表明,3种CTP均检出7种儿茶素类化合物,其中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含量最高,CTP1-CTP3含量分别为40.12%... 以3种商品茶多酚(CTP)为研究对象,对其儿茶素类化合物组分及其结构进行表征,并探究其抗氧化性和抑菌效果。液相质谱测定结果表明,3种CTP均检出7种儿茶素类化合物,其中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含量最高,CTP1-CTP3含量分别为40.12%、36.27%和59.13%。SEM图谱分析发现,3种CTP均呈现出大小不一和棱角分明的块状结构。红外光谱分析显示,3种CTP分别在1342~1312和1141 cm^(-1)处出现酚羟基的特征峰,且以CTP3峰值强度最高,依次高于CTP1和CTP2。CTP3对DPPH、·OH、ABTS自由基的半抑制浓度最低,分别为0.0876、0.0605、0.1525 mg·mL^(-1)。CTP3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菌的抑菌效果最佳,其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3.24和11.43 mm。这一研究为CTP作为抗氧化剂和抑菌剂在食品加工中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液相质谱 红外光谱 自由基清除 抑菌圈
下载PDF
复杂铜精矿低温富氧熔炼渣型调控 被引量:4
13
作者 任永专 赵璧 +5 位作者 葸军 刘承飞 王淋川 周世伟 李博 魏永刚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9-78,共10页
合理的渣型是铜火法冶炼顺利进行的关键。低温熔炼可减缓炉衬所受的热应力以及熔体对炉衬的化学侵蚀,延长熔炼炉使用寿命。低温熔炼过程渣中易析出以Fe_(3)O_(4)为主的尖晶石固相,增大熔渣黏度,阻碍冰铜沉降。对铜精矿低温熔炼过程进行... 合理的渣型是铜火法冶炼顺利进行的关键。低温熔炼可减缓炉衬所受的热应力以及熔体对炉衬的化学侵蚀,延长熔炼炉使用寿命。低温熔炼过程渣中易析出以Fe_(3)O_(4)为主的尖晶石固相,增大熔渣黏度,阻碍冰铜沉降。对铜精矿低温熔炼过程进行热力学基础计算,研究了渣中各组分含量对熔炼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渣中Fe/SiO_(2)为1.1,CaO、Al_(2)O_(3)、ZnO含量分别控制在1.5%~4%、3%~6%、3%~10%时,熔渣具有良好流动性。通过控制Fe/SiO_(2)以及熔剂含量,利用实验室规模的富氧顶吹炉对铜精矿在1160℃、55%氧浓度的条件下进行熔炼,喷吹结束后静置沉降60 min,可获得品位为60.86%的冰铜,渣中铜含量为1.60%的熔渣,实现低温熔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熔炼 物相平衡 液相区 黏度 渣型调控
下载PDF
面向机载平台的小型超导单光子探测系统
14
作者 何广龙 薛莉 +14 位作者 吴诚 李慧 印睿 董大兴 王昊 徐迟 黄慧鑫 涂学凑 康琳 贾小氢 赵清源 陈健 夏凌昊 张蜡宝 吴培亨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47-353,共7页
面对宽幅地形测绘和空基大气测量等应用的需求,迫切需要发展能够适应机载平台的低功耗的小型化单光子探测系统.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SNSPD)因性能优异,已被应用到量子信息、深空通信和远程激光雷达等领域.然而,常规SNSPD所需低温系... 面对宽幅地形测绘和空基大气测量等应用的需求,迫切需要发展能够适应机载平台的低功耗的小型化单光子探测系统.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SNSPD)因性能优异,已被应用到量子信息、深空通信和远程激光雷达等领域.然而,常规SNSPD所需低温系统的体积和重量均较大,不易于应用到机载平台.截至目前,国际上还未出现应用于机载平台的SNSPD的相关报道.本文设计并制备了工作温度为4.2 K的SNSPD.超导探测器芯片是光敏面积为60 μm×60 μm的四通道光子数可分辨器件,通过光束压缩系统耦合到直径200 μm的光纤,在温度为4.2 K时量子效率大于50%@1064 nm.最后,测试了单个通道的时间特性,在不同光子数响应的情况下得到了不同的时间抖动,其中四光子响应时的时间抖动最小,半高宽为110 ps.该工作不仅可支撑机载应用,而且对于推动发展通用的小型化SNSPD系统及其应用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 液氦温区 光子数分辨 机载平台
下载PDF
不同高径比下浮区晶体生长熔体内对流不稳定性分析
15
作者 王苗苗 张传成 +4 位作者 任浩 唐绪兵 丁守军 邹勇 黄护林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0-228,共9页
本文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零重力条件下半浮区液桥内熔体热毛细对流的演化规律。在液桥的高度L和温差ΔT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改变液桥的半径R来改变液桥的高径比(Ar=L/R)。随着高径比Ar的变化,液桥内的对流表现出不同的流动特征... 本文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零重力条件下半浮区液桥内熔体热毛细对流的演化规律。在液桥的高度L和温差ΔT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改变液桥的半径R来改变液桥的高径比(Ar=L/R)。随着高径比Ar的变化,液桥内的对流表现出不同的流动特征。在Ar=0.5时,热毛细对流处于三维稳态;在Ar=1时,流场和温度场从稳态模式向非稳态周期多频振荡模式转变,它们之间的频率关系满足倍频关系(f_(n)=nf_(1));在Ar=1.25时,监测点的速度振荡频率增大,表现为较小幅度的振荡模式,且温度振荡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区法晶体生长 液桥 热毛细对流 高径比 数值模拟 熔体
下载PDF
连续蝶形多装卸区油气化工码头改扩建工程平面布置要素
16
作者 王硕 张鹏 田万青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0-86,共7页
连续蝶形多装卸区油气化工码头改扩建工程边界条件复杂,可用岸线长度普遍受限,靠泊船型组合多,系缆布置形式复杂且较为特殊,安全要求高。虽然目前国际石油公司海运协会的《系泊设备指南》基于船舶系缆对码头的平面布置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连续蝶形多装卸区油气化工码头改扩建工程边界条件复杂,可用岸线长度普遍受限,靠泊船型组合多,系缆布置形式复杂且较为特殊,安全要求高。虽然目前国际石油公司海运协会的《系泊设备指南》基于船舶系缆对码头的平面布置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但是对于油气化工码头改扩建工程的平面布置研究目前相对较少。以某码头改扩建工程为例,通过对已建码头进行利旧分析,归纳了改扩建工程的平面布置原则。依托船舶系缆布置图,研究多装卸区码头船舶系缆特点,优化系缆点位布置。运用OPTIMOOR数学模型核实平面布置可行性,并提出离泊控制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扩建工程 平面布置 油气化工码头 多装卸区 蝶形 系泊分析
下载PDF
致密含水气藏气井提高配产对开发效果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郭辉 《非常规油气》 2023年第4期79-85,94,共8页
致密含水气藏具有低压、低孔、低渗、非均质性强、含气饱和度低以及孔喉细小等储层特征。为了研究提高配产对致密含水气藏气井开发效果的影响,对比分析了提高配产前后不同提高配产比例和不同液气比气井的压力、单井最终可采储量(EUR)及... 致密含水气藏具有低压、低孔、低渗、非均质性强、含气饱和度低以及孔喉细小等储层特征。为了研究提高配产对致密含水气藏气井开发效果的影响,对比分析了提高配产前后不同提高配产比例和不同液气比气井的压力、单井最终可采储量(EUR)及阶段累产气等开发参数。研究结果表明:1)提高配产比例及气井液气比越大,气井EUR下降幅度也越大;当气井提高配产比例大于50%或液气比大于5 m^(3)/(×10^(4) m ^(3))时,EUR下降比例可达40%。2)致密含水储层应力敏感程度增幅7%~12%,且含水饱和度越高,应力敏感程度越强,渗透率急剧降低。3)生产压差增大,参与流动的地层水增多,近井地带更易积液且积液范围将扩展至地层中部,造成采收率大幅下降。4)井筒内液滴回落,流体侵入储层容易引起近井地带水锁,造成气相渗流能力大幅下降。该研究成果对同类型含水气藏科学合理开发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含水气藏 提高配产比例 液气比 EUR 储层应力敏感 近井地带水锁
下载PDF
玉屏风口服液多糖特征降解谱的建立和应用
18
作者 马梦楠 张钰 +3 位作者 李欣珂 刘进宝 刘丹 郭怀忠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16-623,共8页
建立了玉屏风口服液多糖(YPF-P)的特征降解谱,并基于此完善该制剂的质量控制,通过体积分数70%乙醇溶液沉淀得到YPF-P,同时去除口服液中的辅料蔗糖.优化的YPF-P部分降解条件为0.5 mol/L盐酸溶液,温度80℃,时间4 h,随后采用毛细管区带电泳... 建立了玉屏风口服液多糖(YPF-P)的特征降解谱,并基于此完善该制剂的质量控制,通过体积分数70%乙醇溶液沉淀得到YPF-P,同时去除口服液中的辅料蔗糖.优化的YPF-P部分降解条件为0.5 mol/L盐酸溶液,温度80℃,时间4 h,随后采用毛细管区带电泳法(CZE)对经过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衍生后的YPF-P部分降解产物进行测定.CZE条件为未涂层熔融石英毛细管柱(50 cm×50μm i.d.,有效长度41 cm),运行缓冲液40 mmol/L硼砂缓冲液(pH 10.1),检测波长245 nm,运行电压10 kV,重力进样15 cm×20 s,柱温为室温.根据L 9(34)正交设计组合不同来源的玉屏风处方药材,制备9份玉屏风模拟样品,采用中位数法综合各特征降解谱得到YPF-P特征降解谱对照谱图,并对不同批次样品YPF-P特征降解谱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来源和组合的YPF-P特征降解谱差异显著,证明多糖特征降解谱可用于YPF-P成分的分析,也可为其他中药复方制剂多糖成分质量控制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屏风口服液 多糖 特征降解谱 毛细管区带电泳法 中药复方制剂
下载PDF
基于液氮预冷的20 K低温氦气循环系统设计
19
作者 段罗斌 黄天亮 +3 位作者 胡咸军 张玉健 许红 陈杰 《真空与低温》 2023年第4期387-391,共5页
在低温氦气循环系统设计中,为循环提供动力的方式一般包括常温压缩机和低温离心风机两种。低温离心风机提供循环动力时,工况难以预测;常温压缩机提供循环动力时,换热损失较大。设计了基于液氮预冷的低温氦气循环系统,并对回热器、冷头... 在低温氦气循环系统设计中,为循环提供动力的方式一般包括常温压缩机和低温离心风机两种。低温离心风机提供循环动力时,工况难以预测;常温压缩机提供循环动力时,换热损失较大。设计了基于液氮预冷的低温氦气循环系统,并对回热器、冷头换热器进行了详细的设计,测试了加热负载及循环质量流量对系统稳定运行时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消耗电功率19.7 kW时,能提供质量流量为0.84 g/s,冷量为50 W@19.3 K的低温循环氦气,具有一定的工程实用性,对低温氦气循环系统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 K温区 液氮预冷 低温氦气循环系统 套管换热器
下载PDF
环境压力对气液针栓式喷嘴雾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谢远 聂万胜 +2 位作者 高玉超 苏凌宇 仝毅恒 《火箭推进》 CAS 2023年第3期15-25,共11页
气液针栓式喷嘴在变推力液体火箭中有重要应用。采取实验与数值计算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了不同环境压力下的针栓式喷嘴的液膜破碎过程、喷雾锥角、回流区分布、压力和液滴粒径分布等雾化特性,揭示了环境压力影响液膜破碎的3个因素:气流... 气液针栓式喷嘴在变推力液体火箭中有重要应用。采取实验与数值计算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了不同环境压力下的针栓式喷嘴的液膜破碎过程、喷雾锥角、回流区分布、压力和液滴粒径分布等雾化特性,揭示了环境压力影响液膜破碎的3个因素:气流冲击、环境气体密度和环境压力对液膜挤压作用。结果表明:喷雾锥角会随环境压力增加而增大,但该趋势会随压力的增加而逐渐放缓。喷雾整体形态呈现锥形,喷雾中心区域存在低压回流区,回流区的液滴数目较少,但液滴粒径比较均匀。液滴主要分布在气液作用面,下游的液滴粒径较大,外部的液滴粒径比内部的大。液体火箭在启动的瞬间,燃烧室压力变化剧烈,可能导致喷雾锥角发生大幅变化,引起推进剂空间分布不均匀,对燃烧性能产生影响,因此要避免或减小较差雾化效果的燃烧室设计压力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针栓式喷嘴 环境压力 喷雾锥角 回流区 液滴粒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