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2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倾斜管不同黏度气液两相段塞流持液率实验及预测方法
1
作者 刘自龙 钱萧 +3 位作者 刘超 管桐 王伟 廖锐全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6-162,共7页
准确预测持液率可为井筒中的流型判断和压降预测提供重要依据,段塞流为稠油井筒中最常见流型,井筒高黏流体将加重气液两相滑脱,导致现有持液率模型应用于高黏流体的预测精度变差。为此,基于多相管流实验平台,在内径为60 mm的测试管段内... 准确预测持液率可为井筒中的流型判断和压降预测提供重要依据,段塞流为稠油井筒中最常见流型,井筒高黏流体将加重气液两相滑脱,导致现有持液率模型应用于高黏流体的预测精度变差。为此,基于多相管流实验平台,在内径为60 mm的测试管段内开展段塞流持液率实验,获取了不同黏度、不同倾角段塞流流型及持液率数据,研究了黏度对持液率和流型转变的影响规律,并结合实验现象和理论推导,提出了倾斜管不同黏度气液两相段塞流持液率新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液相黏度的增加,会增加液相与管壁之间的黏滞力,导致持液率增加;黏度对持液率的影响会改变段塞流与其他流型的转变界限。以Kora液塞区持液率关系式为基础,建立了用混相黏度代替液相黏度的倾斜管气液两相段塞流持液率新模型,并利用实验数据和文献数据进行了验证,证实新模型具有更高的精度。该研究可为预测稠油井井筒压降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段塞流 持液率 气液两相流 倾斜管 稠油
下载PDF
煤层气水平井筒倾斜-水平耦合流动规律影响分析
2
作者 张亚飞 王滨 +3 位作者 贾云林 胡皓 梁萧磊 张芬娜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6-95,共10页
精确掌握煤层气水平井井筒内气液流动规律,对煤层气水平井的合理开发工艺和设备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气液两相流理论采用Fluent软件模拟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煤层气水平井段倾斜-水平耦合条件下变状态流动规律。分析结果表明:水平段井... 精确掌握煤层气水平井井筒内气液流动规律,对煤层气水平井的合理开发工艺和设备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气液两相流理论采用Fluent软件模拟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煤层气水平井段倾斜-水平耦合条件下变状态流动规律。分析结果表明:水平段井筒中,上倾斜段井筒内的流动会加剧井筒内气液两相界面的波动。高气、液量下水平段井筒内持液率在流体流动方向上不断增大,低气、液量下水平段井筒内持液率在流体流动方向上不断减小。上倾段倾斜角小于20°时,倾斜角对水平段平均持液率影响较大;下水平段井筒中,倾斜段井筒的长度和倾斜角会影响水平井筒中假想断面的位置,同一流动条件下,出口上倾井筒的倾斜角越大、长度越大,假想断面位置越远离出口端上倾井筒。研究结果可为煤层气水平井下泵深度等排采工艺设计和优选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水平井 上水平段 下水平段 变状态流动 影响因素 持液率
下载PDF
气液两相段塞流在裂隙中流动规律实验
3
作者 倪小明 赵彦伟 +3 位作者 郭盛强 何庆宏 闫晋 宋金星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8-105,共8页
针对储层裂隙中段塞流流动规律认识不清、控制因素不明确的问题,利用气液两相运移产出微观流动模拟实验装置,研究了段塞流在裂隙中的流动规律,分析了裂隙直径、气液两相流量等对段塞流流动关键参数的影响及流量波动特征。研究表明:气液... 针对储层裂隙中段塞流流动规律认识不清、控制因素不明确的问题,利用气液两相运移产出微观流动模拟实验装置,研究了段塞流在裂隙中的流动规律,分析了裂隙直径、气液两相流量等对段塞流流动关键参数的影响及流量波动特征。研究表明:气液两相段塞流在裂隙中呈现周期性特征,从形成到消失可分为气塞形成、气塞扩大、气塞主导3个阶段;裂隙直径与段塞频率呈线性负相关,与气液相流量波动幅度呈线性正相关;当液相流量为15.00、20.00、25.00、30.00 cm^(3)/min时,随着气相流量的增加,段塞频率的变化速率分别为0.130、0.012、0.009、0.007,持液率变化速率分别为1.503、1.175、0.918、0.820。该研究结果对煤层气开发过程中段塞流机理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两相流 周期性 段塞流 持液率 裂隙直径
下载PDF
基于高速摄像法的气液段塞流特性参数测量
4
作者 赵宁 马天壮 +2 位作者 卜鹏越 刘伟光 董芳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35-1643,共9页
在气-液两相段塞流中,液膜段的湿壁分数和弹头倾角是研究气弹段持液率和气弹特性的关键.文章基于光学成像技术设计了高速摄像法的视觉传感器测试系统,实现了气液两相段塞流气弹特性参数测量.基于图像分析技术,优化边缘检测算子,精确定... 在气-液两相段塞流中,液膜段的湿壁分数和弹头倾角是研究气弹段持液率和气弹特性的关键.文章基于光学成像技术设计了高速摄像法的视觉传感器测试系统,实现了气液两相段塞流气弹特性参数测量.基于图像分析技术,优化边缘检测算子,精确定位边缘位置,高质量提取了轮廓分布,将机器学习模型作为预测多相流特征参数的一种新方法,对气弹弹头倾角进行数据建模研究,分析了适用于分层平滑流、波浪和环状流的表观粗糙表面(modified apparent rough surface,MARS)模型以及段塞流气弹区和液膜区流动状态机理,在MARS模型基础上进行了参数优化,使其适用于段塞流液膜处的湿壁分数和持液率求解.结果表明:通过数据拟合的多项式模型弹头倾角α的模型预测结果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为8.87%,94.6%预测结果处于相对误差±20%的范围内.通过修正MARS模型提出的水平管段塞流液膜处湿壁分数预测结果的MAPE为9.42%,96.1%预测结果处于相对误差±20%的范围内.液膜持液率预测模型结果的MAPE约为8.04%,93.4%预测结果处于相对误差±20%的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像技术 段塞流 气弹倾角 MARS模型 持液率
下载PDF
基于GA的RBF神经网络气液两相流持液率预测模型优化
5
作者 廖锐全 李龙威 +2 位作者 王伟 马斌 潘元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91-100,共10页
为了提高气液两相流持液率预测精度,针对传统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预测气液两相流持液率网络拓扑结构困难和收敛速度慢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遗传算法(GA)优化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的气液两相流持液率预测模型。通过系统聚类算法和灰色... 为了提高气液两相流持液率预测精度,针对传统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预测气液两相流持液率网络拓扑结构困难和收敛速度慢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遗传算法(GA)优化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的气液两相流持液率预测模型。通过系统聚类算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GRA)对收集的实验数据进行处理,优选出最优模型特征,同时结合遗传算法确定了RBF神经网络结构参数。基于室内实验数据进行训练,并与常用于持液率预测的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GA-BP神经网络及RBF神经网络进行对比,评估了模型的准确性及可行性。结果表明:GA-RBF神经网络模型均方误差为0.0017,均方根误差为0.0416,平均绝对误差为0.0281,拟合度为0.9483。相较于其他神经网络模型,该预测模型表现出更高的计算精度和更强的泛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液率 气液两相流 RBF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数据清洗
下载PDF
钛椭圆低肋横槽管外降膜蒸发流热特性
6
作者 彭德其 谢禹凡 +4 位作者 蒋卫东 俞天兰 吴淑英 谭卓伟 王志奇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0-178,共9页
为提高钛椭圆低肋横槽管外降膜蒸发器传热效率,在试验验证基础上对椭圆系数E在1.0~2.0内管外液膜流热特性进行多相流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管外液膜分布均存在不同程度干斑,且液膜在临近干斑处较其他区域增厚明显,当E为1.2时液膜覆盖率最... 为提高钛椭圆低肋横槽管外降膜蒸发器传热效率,在试验验证基础上对椭圆系数E在1.0~2.0内管外液膜流热特性进行多相流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管外液膜分布均存在不同程度干斑,且液膜在临近干斑处较其他区域增厚明显,当E为1.2时液膜覆盖率最高;液膜沿轴/周向均减速铺展,当E为1.0和1.8时管上端液膜速度在无量纲轴向长度Z*为-0.25~-0.375及0.25~0.375之间骤减,液膜厚度沿轴向从喷淋口正下方位置向喷淋口远端变化趋势为先减小后增大;最大传热系数随着E增大而增大,管壁在液膜与干斑交界区域附近传热系数最高;平均传热系数先增大后减小,相较圆管,E为1.2和2.0时平均传热系数分别增大34.5%和15.7%;槽内汽含率分布与液膜分布呈相反规律,液膜整体汽含率随E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槽内/外平均汽含率差值随E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椭圆低肋横槽管 降膜蒸发 椭圆系数 液膜分布 汽含率
下载PDF
安装水平多孔板的鼓泡床反应器CFD-PBM数值模拟
7
作者 霍莹 付连超 +4 位作者 王娟 车连发 李秀明 阚子建 刘翊辉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27-734,共8页
采用Euler-Euler双流体模型对安装水平多孔板的鼓泡床反应器内气-液两相流动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探究了不同水平多孔板和表观气速条件对鼓泡床反应器内气含率及气泡直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表观气速从0.5 m/s增加到1.0 m/s时,安装水平多... 采用Euler-Euler双流体模型对安装水平多孔板的鼓泡床反应器内气-液两相流动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探究了不同水平多孔板和表观气速条件对鼓泡床反应器内气含率及气泡直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表观气速从0.5 m/s增加到1.0 m/s时,安装水平多孔板的反应器内整体气含率显著增加;安装多孔板后,气泡在中心区域分布范围加宽;轴向液体速度为0时,没有安装多孔板的反应器向上流动的液相径向无量纲分布范围为0~0.57,而安装了多孔板的径向无量纲分布范围为0~0.64;水平多孔板的安装能增强气泡之间的聚并与破碎,使大气泡在反应器中心区域的分散范围更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泡床反应器 CFD-PBM模型 轴向液速 气含率
下载PDF
Maxblend桨和多层组合桨搅拌槽内气液分散特性研究
8
作者 赵阳 谢明辉 +7 位作者 向家伟 刘肖肖 李帅亮 吕世军 吴亮 周国忠 张庆华 杨超 《化工设备与管道》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40,共10页
针对高密度聚乙烯淤浆聚合反应的低黏物料体系,以空气-水为研究对象,研究了Maxblend搅拌桨和利用三叶后掠式搅拌桨HQ150、抛物线圆盘涡轮式搅拌桨BTD170、三宽叶旋桨式搅拌桨KHX170、桨叶安装角度为δ=45°的斜叶圆盘涡轮式搅拌桨ZY... 针对高密度聚乙烯淤浆聚合反应的低黏物料体系,以空气-水为研究对象,研究了Maxblend搅拌桨和利用三叶后掠式搅拌桨HQ150、抛物线圆盘涡轮式搅拌桨BTD170、三宽叶旋桨式搅拌桨KHX170、桨叶安装角度为δ=45°的斜叶圆盘涡轮式搅拌桨ZY160和平直叶圆盘涡轮式搅拌桨PY160构成的3种组合桨搅拌槽内的气液分散与传质特性。结果表明,拟合的气含率、气液相界面积和体积氧传质系数的经验关联式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Maxblend桨的PG/P受通气影响最小,其次是桨型组合3。通气量为0.6 vvm时,相同功耗下桨型组合3的气含率最高,Maxblend桨近壁区域的d32最小,功率较高时,桨型组合1、2、3中的近壁d32最小的是桨型组合3,气液相界面积最大的是桨型组合3,液相氧传质系数最大的是桨型组合1,桨型组合1、2、3的传质性能相当,且优于Maxblend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 功率消耗 气含率 气泡尺寸 气液传质
下载PDF
多孔板鼓泡塔流动与传质特性数值模拟
9
作者 王娟 李秀明 +5 位作者 邵炜涛 丁续 霍莹 付连超 白云宇 李迪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01-814,F0002,共15页
采用Euler-Euler双流体模型对安装不同数量的水平多孔板的鼓泡塔内气液两相流动及传质特性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并探究了不同表观气速条件对鼓泡塔内气含率、气泡直径分布和气液传质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数量的多孔板和不同位置的多... 采用Euler-Euler双流体模型对安装不同数量的水平多孔板的鼓泡塔内气液两相流动及传质特性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并探究了不同表观气速条件对鼓泡塔内气含率、气泡直径分布和气液传质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数量的多孔板和不同位置的多孔板都会影响气含率的分布;随着多孔板的数目增加,鼓泡塔液相上方区域的气含率增加,但影响区域有限;安装多孔板后,鼓泡塔内径向位置的平均气含率变化明显,出现“M”形状的分布。不同表观气速下,未安装多孔板的鼓泡塔内直径为1~2mm的微小气泡占比超过30%;安装多孔板后,微小气泡占比明显增加;气液传质系数在中心区域(径向无量纲为-0.5~0.5)较为平缓,波动不大。最后将模拟计算得到的气液体积传质系数与Akita的关联式计算值进行比较,本文计算结果略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泡塔 CFD-PBM模型 气泡直径 气含率 气液体积传质系数
下载PDF
基于流固耦合传热的液氢管道流动特性仿真研究
10
作者 刘凯 陈叔平 +5 位作者 赵国锋 王鑫 吴宗礼 姚淑婷 王玉洋 马晓勇 《真空与低温》 2024年第5期580-588,共9页
液氢在管道输送过程中极易发生气液两相流现象,严重影响液氢输送系统的安全性和高效性。针对这一问题,建立液氢管道三维数值模型,分析液氢管道主要传热结构,优选合适的支撑与管道接头形式,并探究液氢管道流动特性,着重分析入口流速、入... 液氢在管道输送过程中极易发生气液两相流现象,严重影响液氢输送系统的安全性和高效性。针对这一问题,建立液氢管道三维数值模型,分析液氢管道主要传热结构,优选合适的支撑与管道接头形式,并探究液氢管道流动特性,着重分析入口流速、入口压力等工艺参数对液氢管道截面含气率和温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三角形支撑与Bayonet接头的绝热效果较优;液氢管道输送过程中截面含气率随入口流速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存在最佳入口流速,针对内管Φ32 mm的液氢管道,最佳入口流速为4 m/s;液氢管道入口压力增大,截面含气率减小,也可有效降低液氢温升。在液氢管道工艺设计和工程应用中应确定合理的入口流速和压力,以确保液氢管道安全高效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氢管道 传热 气液两相流 截面含气率 热-流耦合
下载PDF
基于OLGA的不同起伏条件下湿气管道携液规律研究
11
作者 王栋 张友炎 +1 位作者 康俊鹏 张高 《管道技术与设备》 CAS 2024年第4期21-26,共6页
湿天然气输送受外界因素影响,导致液态水和重烃在管道底部沉积,积液降低输送效率,引发流动保障问题。研究携液规律,并采取措施减少危害至关重要。文中利用OLGA软件建立了2种不同的起伏管道模型,分析了地形起伏对湿气管道持液率影响规律... 湿天然气输送受外界因素影响,导致液态水和重烃在管道底部沉积,积液降低输送效率,引发流动保障问题。研究携液规律,并采取措施减少危害至关重要。文中利用OLGA软件建立了2种不同的起伏管道模型,分析了地形起伏对湿气管道持液率影响规律。以不同倾角下的持液率为判别依据,明确了地形起伏湿气管道的研究重点是持液率更大,即更难携带液体的上倾管段,当上倾段的倾角为55°时最难携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液率 OLGA 湿气管道 数值模拟 携液 管道倾角
下载PDF
OLGA在天然气集输工艺调整中的应用
12
作者 于海迎 王柏杨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24年第6期20-25,共6页
在某凝析气田试采开发阶段,开采井数少,油气产量低,为了避免管输原油凝固,气田试采初期采用天然气管输及原油汽车拉运的分输方式。随着生产井数增加,气田油气产量逐年上升,导致原油汽车拉运次数增加,已建分输工艺适应性变差。因此,通过... 在某凝析气田试采开发阶段,开采井数少,油气产量低,为了避免管输原油凝固,气田试采初期采用天然气管输及原油汽车拉运的分输方式。随着生产井数增加,气田油气产量逐年上升,导致原油汽车拉运次数增加,已建分输工艺适应性变差。因此,通过采用OLGA软件从管输压降、管输温降、气液流速、持液率、清管液量多方面对已建集输管道开展分输和混输的适应性分析。结果表明,同样输气量时,混相输送比单相输送起点压力高,温降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输气量较低时,混相输送的气速波动大,输气量越大,气速越大,气体挟液能力越高,持液率和通球液量越小,当管输末点温度大于原油凝固点3℃以上,可将已建天然气集输管道由分输工艺调整为混输工艺,并提出了油气处理厂的改造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LGA 油气混输 多相流 清管液量 持液率
下载PDF
煤层气低压采气管线气、液两相流演化分析
13
作者 蒲攀 孟凡华 +3 位作者 陈伟 仝世伟 陈巨标 王利祥 《中国煤层气》 CAS 2024年第2期18-21,共4页
在煤层气田开发的中后期,为保持抽采速率,控制递减率,管网运行压力逐年降低。结合贝克流型分界法进行流型划分并对流型演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煤层气采气管线中两相流发展演化的过程中通常为雾状流、环状流、层状流、波浪流、段塞流... 在煤层气田开发的中后期,为保持抽采速率,控制递减率,管网运行压力逐年降低。结合贝克流型分界法进行流型划分并对流型演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煤层气采气管线中两相流发展演化的过程中通常为雾状流、环状流、层状流、波浪流、段塞流依次出现,影响流型发展的因素包含降温、合并、捕获、叠加、重力作用及特殊管段等。同时因相对流速变化或截流效应,高持液率的相态也会向低持液率的相态转化。对气液两相流的演化过程进行研究有助于系统分析积液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科学的治理对策。为提高冬季管线运行效率,降低煤层气开发的操作成本,在进一步研究中需要深入分析两相流演化的各类影响因素,探索采取干预措施,为管线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两相流 持液率 截流效应
下载PDF
内循环气升式反应器的操作特性与流体力学研究
14
作者 李亮 靳晓霞 +2 位作者 付春明 张成凯 郝润秋 《化学工业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5-141,共7页
气升式反应器在化工和环境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准确预测反应器内气液两相流动与传质行为对于反应器的设计与放大十分重要。论文通过建立稳态条件下内循环气升式反应器内的气液两相流动模型,实现对循环液速vL、气含率εG与气相循环比... 气升式反应器在化工和环境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准确预测反应器内气液两相流动与传质行为对于反应器的设计与放大十分重要。论文通过建立稳态条件下内循环气升式反应器内的气液两相流动模型,实现对循环液速vL、气含率εG与气相循环比β等重要流体力学参数的求解。当提升管高度分别为2和6 m时,模型参数c0取0.65,模型计算的反应器内的vL与εG值与实验结果的相对平均误差小于6.2%。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提升管高度H对平均循环液速和平均气含率的影响规律。模拟结果表明,随着提升管高度的增加,循环推动力增加,循环液速上升,平均气含率略有下降。下降管和提升管内气含率比α与反应器尺寸和表观气速等操作条件相关,取值范围为0.72~0.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升式反应器 稳态模拟 气相循环比 循环液速 气含率
下载PDF
搅拌槽内两种桨型组合固液悬浮的数值模拟
15
作者 邹晨 叶胜康 +2 位作者 杨荣刚 李明锋 林苏奔 《广州化工》 CAS 2024年第3期168-170,184,共4页
本文对工业搅拌罐内原搅拌桨型组合和改造的搅拌桨型组合产生的固液两相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对原搅拌方案和改造后的搅拌方案搅拌罐内所形成的流场、固含率分布以及功率消耗等方面的分析,发现改造方案底层桨叶排出流体的倾斜角更大... 本文对工业搅拌罐内原搅拌桨型组合和改造的搅拌桨型组合产生的固液两相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对原搅拌方案和改造后的搅拌方案搅拌罐内所形成的流场、固含率分布以及功率消耗等方面的分析,发现改造方案底层桨叶排出流体的倾斜角更大,形成的搅拌循环更高。原方案搅拌罐内底部固含率很高,从下往上固含率逐渐降低,而搅拌桨型组合改造方案能够形成比较均匀的固含率。改造方案的固液悬浮效果更好,并且改造后的搅拌功率没有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桨型组合 固液两相流 数值模拟 固含率 功率消耗
下载PDF
非饱和矿堆溶液渗流迟滞与毛细扩散行为表征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雷鸣 李希雯 +4 位作者 尹升华 周根茂 李辉 刘培正 邓博纳 《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59-368,共10页
为深入理解非饱和矿堆内溶浸液毛细渗流扩散以及渗流迟滞行为,本文构建适于非饱和矿堆的毛细渗流模型,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有限元数值平台开展毛细渗流可视化模拟研究,并利用时域反射器(Time domain reflector,TDR)实时探测了非饱... 为深入理解非饱和矿堆内溶浸液毛细渗流扩散以及渗流迟滞行为,本文构建适于非饱和矿堆的毛细渗流模型,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有限元数值平台开展毛细渗流可视化模拟研究,并利用时域反射器(Time domain reflector,TDR)实时探测了非饱和堆内持液率变化,探索了基于Design Expert的毛细渗流过程多因素响应规律,讨论了非饱和矿堆持液率、毛细吸力、孔隙率与喷淋强度间的潜在关联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孔隙率对矿堆持液率的影响高于喷淋强度,矿堆持液率随喷淋时间的增长收敛性增加,且孔隙率小的矿堆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达到稳态持液;不考虑溶液喷淋强度影响时,矿堆持液率与孔隙比、水力传导系数呈正相关;特别是在喷淋初期(0~20 s),喷淋强度、水力传导系数和孔隙比对矿堆持液率的影响更为显著;初步构建了考虑气液两相运移的非饱和矿堆溶液毛细渗流模型;毛细吸力的变化对孔隙率较小的矿堆更敏感;喷淋强度较大、孔隙比越小时,矿堆底部的毛细吸力越大,更易达到稳态持液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矿堆 流体流动行为 渗流迟滞 毛细吸力 持液率 COMSOL multiphysics
下载PDF
煤直接液化鼓泡床反应器流场流动特性及强化机制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胜 钱嘉澍 +3 位作者 张园林 吴诗勇 陈剑佩 吴幼青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4-74,共11页
针对大型鼓泡床反应器存在返混增强、物料流场分布不匀匀性趋强以及传质效率低等影响反应器安全稳定高效运行的突出问题,开发了一种径向展开的新型阻尼分布器,在冷模试验平台上探索阻尼分布器对气泡聚并及破碎行为的影响规律,考察大型... 针对大型鼓泡床反应器存在返混增强、物料流场分布不匀匀性趋强以及传质效率低等影响反应器安全稳定高效运行的突出问题,开发了一种径向展开的新型阻尼分布器,在冷模试验平台上探索阻尼分布器对气泡聚并及破碎行为的影响规律,考察大型反应器中不同阻尼分布器组合方式的流场流动特性,探究了阻尼分布器组合在工业反应器放大过程中的流场强化效果。结果表明:设置阻尼分布器后,鼓泡床反应器冷模试验装置中湍流涡尺度减小,气泡破碎概率提高,不同气泡群经阻尼分布器后气泡群平均直径从13.48~24.38 mm降至9.40~20.38 mm,表面积增幅为8.5%~71.9%。设置阻尼分布器可提高反应器局部气含率和液速分布均匀性,适当增加阻尼分布器层数有利于扩大流场的轴向影响范围。增大阻尼分布器直径有利于减小各高度平面间局部液速的差值并提高局部气含率径向分布均匀性,不同高度平面中心液速的差值由0.6 mm/s降至0.3 mm/s,同一高度平面局部气含率方差可降至未设置阻尼分布器时的15%。在反应器放大过程中,流体绕流的径向范围扩大,设置阻尼分布器后局部气含率和液速分布均匀性进一步提高,同一高度平面局部气含率方差可降低至未设置分布器时的7%,局部液速差值由1.3~2.7 mm/s降至1.0~1.1 mm/s。设置1/4倍塔径分布器并以安装间隔∶分布器直径=7∶1的方式设置阻尼分布器组合时,流场强化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直接液化 鼓泡床反应器 阻尼分布器 流场强化 局部气含率 局部液速
下载PDF
基于微气泡强化的浆态床反应器流体力学特性 被引量:1
18
作者 马树刚 卢竟蔓 +3 位作者 苏武 黄正梁 谭青峰 帅云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544-1550,共7页
采用电导探针和Pavlov管研究了微气泡对浆态床反应器内气含率和轴向液速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微气泡进气比(Qg-micro/Qg)的增加,平均气含率先增加后减小,最佳Qg-micro/Qg为0.28,反应器底部中心局部气含率显著增加,壁面局部气... 采用电导探针和Pavlov管研究了微气泡对浆态床反应器内气含率和轴向液速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微气泡进气比(Qg-micro/Qg)的增加,平均气含率先增加后减小,最佳Qg-micro/Qg为0.28,反应器底部中心局部气含率显著增加,壁面局部气含率变化较小;随着Qg-micro/Qg增加,反应器底部中心轴向液速逐渐变大,而壁面附近液速方向始终向下;随着反应器轴向高度的增加,气体分布器对局部气含率和轴向液速的影响逐渐减弱,局部气含率径向极差变小,轴向液速的径向分布曲线更加平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态床 微气泡 气含率 轴向液速 气体分布器
下载PDF
旋转填充床运行过程重要参数预警调控模型
19
作者 赵倩 王峰 +1 位作者 白岩 边靖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3-91,共9页
旋转填充床是实现超重力技术的典型过程强化设备。物料黏附丝网填料会导致转子质量不平衡振动,严重影响设备传质效率和长周期运行,而控制化学反应工艺参数变化可以延缓黏附和减小振动。提出旋转填充床运行过程重要参数调控模型构建方法... 旋转填充床是实现超重力技术的典型过程强化设备。物料黏附丝网填料会导致转子质量不平衡振动,严重影响设备传质效率和长周期运行,而控制化学反应工艺参数变化可以延缓黏附和减小振动。提出旋转填充床运行过程重要参数调控模型构建方法,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模拟,基于正交试验分析多参数变化对目标参数影响的趋势规律,获取影响效应程度排序,并确定构建影响预测模型的关键参数。通过Matlab数据拟合,构建旋转填充床运行过程重要参数预警调控模型。以旋转填充床填料持液量和气相压降两个目标参数为例,计算多参数对两目标参数的影响效应程度,拟合建立基于关键参数耦合的持液量和气相压降预警调控模型,揭示多参数变化对两目标参数的影响规律。计算预警调控误差概率,提出旋转填充床运行过程重要参数预警调控模型构建方法。所得成果的应用将有助于监测预警重要工艺参数,在发现设备异常时及时采取有效调控措施,降低振动效应和物料泄漏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模拟 旋转填充床 填料持液量 气相压降
下载PDF
基于正交试验设计的管线积液规律研究
20
作者 宋佳恒 徐颖 +1 位作者 刘晓燕 刘立君 《当代化工》 CAS 2023年第7期1696-1699,共4页
为研究不同起伏类型天然气集输管线积液形成的主要因素,应用正交试验设计分析倾角、入口温度、出口压力、气液比、管道直径及流量对平均持液率的影响,分析“Ⅴ”型与“∧”型起伏管线的平均持液率变化规律,并确定影响平均持液率的主控因... 为研究不同起伏类型天然气集输管线积液形成的主要因素,应用正交试验设计分析倾角、入口温度、出口压力、气液比、管道直径及流量对平均持液率的影响,分析“Ⅴ”型与“∧”型起伏管线的平均持液率变化规律,并确定影响平均持液率的主控因素,选出最优水平组合。结果表明:两种类型的起伏管线平均持液率变化基本重合。对于“Ⅴ”型起伏管线,持液率的影响程度依次是倾角、出口压力、管道直径、气液比、流量、入口温度;而对于“∧”型起伏管线,对持液率影响最小的是流量。两种不同类型的起伏管线均在A_(4)B_(5)C_(1)D_(5)E_(1)F_(5)时平均持液率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试验设计 起伏管线 平均持液率 OLG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