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igh Cr white cast iron/carbon steel bimetal liner by lost foam casting with liquid-liquid composite process 被引量:10
1
作者 Xiao Xiaofeng Ye Shengping +2 位作者 YinWeixin Zhou Xiaoguang Xue Qiong 《China Foundry》 SCIE CAS 2012年第2期136-142,共7页
Liners in wet ball mill for mineral processing industry must bear abrasive wear and corrosive wear, and consequently,the service life of the liner made from traditional materials,such as Hadfield steel and alloyed ste... Liners in wet ball mill for mineral processing industry must bear abrasive wear and corrosive wear, and consequently,the service life of the liner made from traditional materials,such as Hadfield steel and alloyed steels,is typically less than ten months.Bimetal liner,made from high Cr white cast iron and carbon steel,has been successfully developed by using liquid-liquid composite lost foam casting process.The microstructure and interface of the composite were analyzed using optical microscope,SEM,EDX and XRD.Micrographs indicate that the boundary of bimetal combination regions is staggered like dogtooth,two liquid metals are not mixed,and the interface presents excellent metallurgical bonding state.After heat treatment,the composite liner specimens have shown excellent properties,including hardness>61 HRC,fracture toughnessα k >16.5 J·cm-2 and bending strength >1,600 MPa.Wear comparison was made between the bimetal composite liner and alloyed steel liner in an industrial hematite ball mill of WISCO,and the results of eight-month test in wet grinding environment have proved that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bimetal composite liner is three times as long as that of the alloyed steel lin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metal liner liquid-liquid composite process lost foam casting high Cr white cast iron
下载PDF
Study on an improved rotating microchannel separator in the intensification for demulsification and separation process
2
作者 Chunxin Fan Zini Guo Jianhong Luo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3期181-191,共11页
An improved rotating microchannel(IRM) separator was further explored in the intensification for demulsification and separation process. Oil-in-water(O/W) emulsion system of 2-ethylhexyl phosphoric acid-2-ethylhexyl e... An improved rotating microchannel(IRM) separator was further explored in the intensification for demulsification and separation process. Oil-in-water(O/W) emulsion system of 2-ethylhexyl phosphoric acid-2-ethylhexyl ester(P507)–water without emulsifier was employed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new equipment. In this experiment, the influence on demulsification separation process was explored by changing the geometrical structure and channel height of the microchannel and combining the liquid–liquid two-phase flow pattern, and the correlation general graph between demulsification efficiency and dimensionless parameters was established. The total demulsification effect of the IRM and the separation capacity of the clear organic phase recovered from demulsification a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In addition, the liquid–liquid two-phase flow pattern of the clear organic phase after demulsification and the remaining emulsion in the IRM are observed and recorded by high-speed photography. The separation ability of organic phase from the upper outlet can b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when the total demulsification rate of IRM is up to 90%. There are 3 types and 6 kinds of flow patterns observed.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suitable demulsification performance is obtained when the liquid–liquid two-phase inside the IRM is in a parallel pattern. Finally, the relation map between total demulsification efficiency and the universal flow is drawn, which provides a basis for the accurate control of the IRM dev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proved rotating microchannel(IRM) Enhanced demulsification and separation process liquid-liquid two-phase flow pattern
下载PDF
余甘子果汁加工工艺优化及理化性质分析
3
作者 宋志姣 闭金贵 +2 位作者 李如霞 李悦 黄佳聪 《保鲜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6-30,36,共6页
为研制余甘子果汁饮料,以余甘子果实为试材,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余甘子果汁加工工艺。结果表明,余甘子果汁最佳工艺参数为:料液比(果肉与水质量比)1∶2(g/g),甜菊糖苷添加量0.080 g/100 g,果胶酶添加量0.03 g/100 g,均质时间60 s,... 为研制余甘子果汁饮料,以余甘子果实为试材,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余甘子果汁加工工艺。结果表明,余甘子果汁最佳工艺参数为:料液比(果肉与水质量比)1∶2(g/g),甜菊糖苷添加量0.080 g/100 g,果胶酶添加量0.03 g/100 g,均质时间60 s,采用该工艺制得的余甘子果汁感官评分最高(88.07分),单宁含量2.39 mg/L,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37%,没食子酸含量1.401 mg/mL。饮料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数、霉菌菌落数均符合国家标准。果汁颜色呈淡黄色,无明显沉淀,带有余甘子的清香,并可保留余甘子特有的回甘特性和风味,口感醇厚,酸涩味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甘子 果汁饮料 天然甜味剂 工艺优化
下载PDF
基于模糊数学评定与响应面法优化杏子与玫瑰花酱复合果丹皮的研制
4
作者 古丽米热·努尔麦麦提 冯作山 +3 位作者 白羽嘉 王晨 张亚征 朱志鹏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7-136,共10页
该研究在果丹皮传统配方工艺的基础上对复合果丹皮的辅料添加量配方进行了优化,以杏子和玫瑰花酱为主要原料,以酸味剂、凝胶剂、防腐剂为辅料,研制一款低糖复合果丹皮。采用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优化法得到杏子与玫瑰花酱复合... 该研究在果丹皮传统配方工艺的基础上对复合果丹皮的辅料添加量配方进行了优化,以杏子和玫瑰花酱为主要原料,以酸味剂、凝胶剂、防腐剂为辅料,研制一款低糖复合果丹皮。采用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优化法得到杏子与玫瑰花酱复合果丹皮的感官评分和杏子与玫瑰花酱的质量比、柠檬酸添加量、复合胶添加量、苯甲酸钠添加量的模型,经验证,模型合理可靠。通过模型系数显著性检验,得到以感官评分为响应值的主效应关系均为柠檬酸添加量>复合胶添加量>杏子与玫瑰花酱的质量比>苯甲酸钠添加量。得出最佳配方为杏子与玫瑰花酱的质量比2∶1、柠檬酸添加量0.2%、复合胶添加量3%、苯甲酸钠添加量0.04%,此配方下得到的感官评分为90.33分,与模型预测值较一致。结果表明,此数学模型较好地预测了杏子与玫瑰花酱复合果丹皮的配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子与玫瑰花酱复合果丹皮 配方工艺优化 响应面试验 感官评分 数学模型
下载PDF
苹果-火龙果复合果丹皮加工工艺研究
5
作者 魏丽 帕丽·毕山汗 +2 位作者 陈红梅 刘静 蔡俊玲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2期150-153,共4页
为了充分利用早熟、不耐贮的苹果资源,以苹果为原料、火龙果为辅料,研制苹果-火龙果复合果丹皮,以提高产值,助力产业发展。研究以感官评价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并优化了加工工艺:白砂糖添加量为10%,烘干温度为70℃,烘... 为了充分利用早熟、不耐贮的苹果资源,以苹果为原料、火龙果为辅料,研制苹果-火龙果复合果丹皮,以提高产值,助力产业发展。研究以感官评价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并优化了加工工艺:白砂糖添加量为10%,烘干温度为70℃,烘干时间为11 h,摊片厚度为3 mm。在此加工工艺参数下制作的苹果-火龙果复合果丹皮感官评价品质最佳,其色泽均匀且透亮,表面光滑平整,细腻有韧性,不黏牙,酸甜可口,果味浓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火龙果 果丹皮 加工工艺 感官评价
下载PDF
Carbon dioxide induced degradation of diethanolamine during absorption and desorption processes 被引量:1
6
作者 Md.Sakinul Islam Kotaiah Naik Dhanavath +3 位作者 Nhol Kao Pradipto K.Bhattacharjee Brahim Si Ali Rozita Yusoff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2期293-302,共10页
Alkanolamines are widely used in the purification of the sourgas sweetening process. During the sour gas absorption process, CO_2 significantly degrades the amine solvent and creates enormous problems for plant operat... Alkanolamines are widely used in the purification of the sourgas sweetening process. During the sour gas absorption process, CO_2 significantly degrades the amine solvent and creates enormous problems for plant operation. In this work, CO_2 induced degradation of aqueous diethanolamine(DEA) solution was conducted in a 1.25 L jacketed glass reactor that functioned as an absorber and stripper at atmospheric conditions. Pure CO_2 was bubbled through the reactor until the solution became saturated. In this study, the concentrations of DEA used were in the range of concentrations between 2 mol·L^(-1) and 4 mol·L^(-1). In the degradation experiment, six generic cycles were conducted for each run. Each cycle was configured with the absorption and desorption of carbon dioxide at 55 ℃ and 100 ℃, respectively.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fter a predetermined experimental time and analyzed by ion chromatography(IC) to identify unknown ionic degradation products(DGPs). In the IC analysis, three different columns were used for anion, cation and ion exclusion systems, which are Metrosep A Supp 5150/4.0, Metrosep C Supp 4 150/4.0 and Metrosep Organic Acids, respectively. The major identified DGPs of D01 DEA2 M, D02 DEA3 M, and D03 DEA4 M are nitrite, acetate and ammonium. Phosphate product was found in the degraded amine samples which might be due to the contamination of water or chromatographic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吸附作用 吸收过程 二氧化碳 排除系统 阴离子 CO2 亚硝酸根 反应堆
下载PDF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Liquid-liquid phase separation and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of Al-In immiscible alloys during cooling
7
作者 苏彦庆 崔红保 +3 位作者 郭景杰 刘源 贾均 傅恒志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ew Series)》 EI CAS 2002年第2期149-154,共6页
A numerical model has been developed to describe the microstructural evolution of Al In immiscible alloys through the miscibility gap. The model considers the common action of nucleation, diffusible growth, Brownian c... A numerical model has been developed to describe the microstructural evolution of Al In immiscible alloys through the miscibility gap. The model considers the common action of nucleation, diffusible growth, Brownian collision and motion collision between the second phase droplets.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re dynamically visualized and show that the volume fraction, distribution and size of the second phase droplets satisfactorily agree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o the model can be used to predict the microstructural evolution of Al In immiscible alloys during the cooling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In IMMISCIBLE alloy numerical simulation microstructure liquid-liquid phase SEPARATION process VISUALIZATION
下载PDF
几种典型天然甜味剂的功能活性及食品加工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成圆 王宇加 +2 位作者 王婷婷 丁淼 樊梓鸾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26-333,共8页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健康产品的需求,天然甜味剂成为食品加工中重要加工原料,主要原因是其高甜度、低热量、低升糖的特点。消费者认知的提升及企业对产品的不断开发共同促进了天然甜味剂在我国的发展。天然甜味剂不仅可以应用于食品生产...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健康产品的需求,天然甜味剂成为食品加工中重要加工原料,主要原因是其高甜度、低热量、低升糖的特点。消费者认知的提升及企业对产品的不断开发共同促进了天然甜味剂在我国的发展。天然甜味剂不仅可以应用于食品生产,还具有调节肠道菌群、抗氧化、美白、保护神经、抗癌、抗病毒、抗糖化和抗糖尿病等功能活性,但我国对于此方面的开发和利用还不慎广泛。该研究将重点围绕几种典型天然甜味剂的功能活性进行综述,并对其在乳制品、饮料、焙烤食品、海产品等食品加工中的应用现状深入探讨,以期为天然甜味剂的扩大开发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甜味剂 功能活性 糖醇类 甘草甜素 调节菌群 抗糖化 食品加工
下载PDF
复合诱变选育高产赤藓糖醇解脂亚罗酵母及其发酵工艺优化 被引量:2
9
作者 刘芳美 夏凯 +3 位作者 彭艳婷 赵学群 沙如意 黄俊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07-916,共10页
为获得赤藓糖醇高产菌株,以解脂亚罗酵母WT5为出发菌株,采用60Co-γ射线和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对其进行复合诱变处理。为进一步提高赤藓糖醇产量,采用单因素筛选结合Plackett-Burman(PB)试验方法优化培养基组成,同时对培养模式进行... 为获得赤藓糖醇高产菌株,以解脂亚罗酵母WT5为出发菌株,采用60Co-γ射线和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对其进行复合诱变处理。为进一步提高赤藓糖醇产量,采用单因素筛选结合Plackett-Burman(PB)试验方法优化培养基组成,同时对培养模式进行改进。结果表明,复合诱变能有效提升解脂亚罗酵母性能,其中60Co-γ射线最佳辐射剂量和ARTP最优处理时间为1200 Gy、60 s。诱变处理后获得优良菌株CA20,其赤藓糖醇产量为60.80 g·L^(-1),是出发菌株WT5的2.41倍。此外,PB拟合结果确认发酵最优培养基组分为:43 g·L^(-1)葡萄糖、1.92 g·L^(-1)酵母浸出粉、2.98 g·L^(-1)蛋白胨、4.70 mg·L^(-1)硫酸铵、6.85 g·L^(-1)氯化钠、3.30 mg·L^(-1)磷酸二氢钾、0.65 mg·L^(-1)维生素B1、49 mg·L^(-1)肌醇六磷酸、193 mg·L^(-1)司班20、7 mg·L^(-1)吐温80、0.42 mg·L^(-1)硫酸镁、0.002 mg·L^(-1)硫酸亚铁,装液量21 mL,初始pH值5.98。该条件下赤藓糖醇产量可达122 g·L^(-1),得率为0.57 g·g^(-1)。最后,在3.7 L发酵罐中,采用两阶段pH值调控的方法可显著提升CA20赤藓糖醇产量和得率,分别为156 g·L^(-1)和0.58 g·g^(-1),显著高于分批发酵中的131 g·L^(-1)和0.54 g·g^(-1)。本研究结果为赤藓糖醇高产菌株的诱变选育提供了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藓糖醇 60Co-γ射线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 甜味剂 发酵工艺
下载PDF
用增溶溶出技术处理一水硬铝石矿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廷安 王艳利 +1 位作者 王一雍 豆志河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667-669,共3页
以氢氧化铝作为后加矿,采用增溶溶出技术处理一水硬铝石矿·研究了一段溶出配料摩尔分数、增溶温度、后加矿加入量、增溶时间对溶出效果的影响·确定了增溶溶出的工艺条件:一段配料摩尔分数控制在1 55~1 60,增溶温度为210~220... 以氢氧化铝作为后加矿,采用增溶溶出技术处理一水硬铝石矿·研究了一段溶出配料摩尔分数、增溶温度、后加矿加入量、增溶时间对溶出效果的影响·确定了增溶溶出的工艺条件:一段配料摩尔分数控制在1 55~1 60,增溶温度为210~220℃,增溶时间为15~20min,后加矿加入量为一段溶出时矿石量的10%~15%·此条件下铝土矿的溶出率达到88 8%以上,溶出液的摩尔分数降至1 4以下·结果表明,此方法可以降低溶出液的摩尔分数,提高氧化铝的溶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水硬铝石矿 增溶溶出技术 氧化铝 溶出率 增溶时间
下载PDF
高含硫天然气脱硫装置操作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17
11
作者 邱奎 吴基荣 +3 位作者 雷文权 梁建伟 邱正阳 何柏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6-174,共9页
采用Aspen Plus流程模拟软件对高含硫天然气脱硫工艺流程进行了模拟和操作条件优化,以脱硫装置年利润为优化目标,主要操作条件为决策变量,净化气中H2S和CO2含量为约束条件,建立稳态优化模型。模拟结果表明,操作条件对脱硫净化效果影响... 采用Aspen Plus流程模拟软件对高含硫天然气脱硫工艺流程进行了模拟和操作条件优化,以脱硫装置年利润为优化目标,主要操作条件为决策变量,净化气中H2S和CO2含量为约束条件,建立稳态优化模型。模拟结果表明,操作条件对脱硫净化效果影响由强至弱顺序为溶液循环量>吸收塔板数>吸收塔压力>吸收塔温度;脱硫装置能耗构成中蒸汽占6.36%,冷却器能耗占25.53%,机泵类电力能耗占8.11%;影响脱硫装置年利润的主要因素是净化气流量和操作费用,受溶液循环量、吸收塔塔板数和吸收塔压力影响,宜采用相对低的吸收塔压力和适当的吸收塔塔板数;在吸收塔塔板数14块、吸收塔压力6 MPa、溶液循环量23.26 Mmol/h的优化操作条件下,脱硫装置年利润最大值为1.01×109元,年操作费用为2.3×107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脱硫 流程模拟 醇胺溶液
下载PDF
活化焙烧一水硬铝石矿增浓溶出过程动力学 被引量:14
12
作者 李小斌 周秋生 +1 位作者 彭志宏 刘业翔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19-221,共3页
探讨了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在一定条件下活化焙烧后 ,作为后加矿的增浓溶出过程动力学 .得出焙烧矿在增浓溶出过程中受化学反应控制 ,且为一级反应 .推导出了该过程的动力学方程 ,并求得了相应的表观活化能为1 34 .5kJ/mol.对于更深入研... 探讨了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在一定条件下活化焙烧后 ,作为后加矿的增浓溶出过程动力学 .得出焙烧矿在增浓溶出过程中受化学反应控制 ,且为一级反应 .推导出了该过程的动力学方程 ,并求得了相应的表观活化能为1 34 .5kJ/mol.对于更深入研究这一新的氧化铝生产工艺流程 ,在原有拜耳法流程基础上 ,通过适当改造 ,达到增产降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 增浓溶出 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 活化焙烧
下载PDF
红豆沙加工工艺及功能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3
作者 武晓娟 薛文通 +1 位作者 王小东 张惠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53-455,共3页
豆沙作为具有民族风味的悠久传统食品,富含多种营养素,可用于制作各种主副食品、糕点及饮品。豆沙中蛋白质、淀粉、低聚糖、矿物质及抗氧化成分对于人体有一定的食疗效果。分析豆沙的主要成分的功能特性,有助于开拓国内发展豆沙类食品... 豆沙作为具有民族风味的悠久传统食品,富含多种营养素,可用于制作各种主副食品、糕点及饮品。豆沙中蛋白质、淀粉、低聚糖、矿物质及抗氧化成分对于人体有一定的食疗效果。分析豆沙的主要成分的功能特性,有助于开拓国内发展豆沙类食品的加工思路。在借鉴日本豆沙豆馅加工技术的基础上,依靠自身科技进步并结合我国人民的饮食习惯,大力发展我国豆沙豆馅产业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沙 加工工艺 功能特性
下载PDF
人工甜味剂在污水处理厂和自来水厂的归趋 被引量:11
14
作者 干志伟 孙红文 冯碧婷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250-1256,共7页
研究了7种常用的人工甜味剂〔安赛蜜、三氯蔗糖、糖精、甜蜜素、纽甜、阿斯巴甜和NHDC(新橙皮苷二氢查耳酮)〕在污水处理厂及自来水厂的分布.7种人工甜味剂在污水处理厂进水中均被检出,质量浓度为6.4~31 671.0 ng/L.安赛蜜、三氯蔗糖... 研究了7种常用的人工甜味剂〔安赛蜜、三氯蔗糖、糖精、甜蜜素、纽甜、阿斯巴甜和NHDC(新橙皮苷二氢查耳酮)〕在污水处理厂及自来水厂的分布.7种人工甜味剂在污水处理厂进水中均被检出,质量浓度为6.4~31 671.0 ng/L.安赛蜜、三氯蔗糖、糖精、甜蜜素在污水处理厂的出水中被检出,质量浓度为32.4~11 204.0 ng/L.这些甜味剂将随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排放而进入水环境.安赛蜜、三氯蔗糖、糖精、甜蜜素、纽甜在自来水厂进水中被检出,质量浓度为低于定量限~579.4 ng/L,其中前4种在自来水中被检出,质量浓度为23.3~504.2 ng/L.沉淀、絮凝、氯化消毒作用对人工甜味剂没有明显的去除作用.生物降解能有效去除糖精、甜蜜素、阿斯巴甜、纽甜和NHDC,但对安赛蜜和三氯蔗糖去除率不高,去除率均小于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甜味剂 活性污泥法 自来水处理 去除效率
下载PDF
人工甜味剂环境行为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5
作者 冯碧婷 干志伟 +1 位作者 胡宏伟 孙红文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158-1167,共10页
人工甜味剂是一类人工合成或半合成的蔗糖取代物,由于人们对饮食健康的关注而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食品和饮料中.但是大多数人工甜味剂在人体内几乎不被代谢就随尿液和粪便直接排到生活污水中.近年,几种典型的甜味剂在水体中广泛被检出... 人工甜味剂是一类人工合成或半合成的蔗糖取代物,由于人们对饮食健康的关注而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食品和饮料中.但是大多数人工甜味剂在人体内几乎不被代谢就随尿液和粪便直接排到生活污水中.近年,几种典型的甜味剂在水体中广泛被检出且浓度较高,同时研究发现部分甜味剂难以降解,因此人工甜味剂已被视为新型有机污染物而得到关注.本文就人工甜味剂在水处理设施中的行为及其在环境来源和分布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总结了水处理设施和水环境中甜味剂的污染特征规律,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甜味剂 水环境 水处理设施 污染特征
下载PDF
液化石油气脱硫醇过程中磺化酞菁钴催化剂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田永亮 王玉海 +2 位作者 刘瑞婷 项玉芝 夏道宏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3-125,128,共4页
利用紫外可见光谱方法对磺化酞菁钴催化剂在液化石油气脱硫醇工艺中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氧与磺化酞菁钴形成活性很低的双核二氧聚合物,催化剂在碱液中不稳定,尤其在氧存在下易失活。通过添加甲醇和N,N-二甲基甲酰胺等极... 利用紫外可见光谱方法对磺化酞菁钴催化剂在液化石油气脱硫醇工艺中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氧与磺化酞菁钴形成活性很低的双核二氧聚合物,催化剂在碱液中不稳定,尤其在氧存在下易失活。通过添加甲醇和N,N-二甲基甲酰胺等极性物质,与催化剂的中心金属钴离子形成轴向配位,可以有效地降低催化剂中二聚体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石油气 脱硫醇 磺化酞菁钴 稳定性 碱液
下载PDF
催化裂化汽油固体碱脱硫-固定床脱臭组合工艺的开发 被引量:7
17
作者 夏道宏 项玉芝 +3 位作者 段永锋 王玉海 管志军 王玉鸣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7-29,共3页
在对活性剂、活化剂等对固体碱脱除硫化氢性能影响研究的基础上,对催化裂化汽油固体碱脱硫-固定床脱臭组合工艺进行了实验室小试,结果表明,固体碱完全可以取代液体碱而用于催化裂化汽油的精制。相对于液体碱洗-固定床脱臭工艺,无论再生... 在对活性剂、活化剂等对固体碱脱除硫化氢性能影响研究的基础上,对催化裂化汽油固体碱脱硫-固定床脱臭组合工艺进行了实验室小试,结果表明,固体碱完全可以取代液体碱而用于催化裂化汽油的精制。相对于液体碱洗-固定床脱臭工艺,无论再生前还是再生后,固体碱脱硫-固定床脱臭组合工艺使装置运转时间延长一倍以上。介绍了该组合工艺的流程设计和工业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汽油 脱臭 组合工艺 硫化氢 固体碱
下载PDF
白酒中甜味剂含量的本底值及来源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陈仁远 冯永渝 +2 位作者 梁桂娟 孙棣 寻思颖 《酿酒科技》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37-41,共5页
本研究重点围绕白酒生产加工环节中的产品因素、人为因素和环境因素,对企业生产工艺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同时设计科学的采样方案进行取样检测,探索识别白酒中甜味剂的本底值及可能来源路径。通过分析验证:所有正常生产过程酒及成品酒中的... 本研究重点围绕白酒生产加工环节中的产品因素、人为因素和环境因素,对企业生产工艺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同时设计科学的采样方案进行取样检测,探索识别白酒中甜味剂的本底值及可能来源路径。通过分析验证:所有正常生产过程酒及成品酒中的4种甜味剂(甜蜜素、糖精钠、安赛蜜、三氯蔗糖)的检出值均分别远低于0.1 mg/kg、1.0 mg/kg、4.0 mg/kg、4.0 mg/kg的国标现行方法检出限。仅甜蜜素可能考虑本底值存在,但超过国家标准检出限,应视为非法添加,不存在误判的问题。深入研究证明白酒中甜味剂的主要来源:在排除人为非法添加的前提下,外购基酒及外购调味酒是引入的主要渠道。同时提出管理建议供白酒生产企业和监管部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 生产加工环节 甜味剂 方法检出限 本底值 来源
下载PDF
高含硫天然气净化技术现状及研究方向 被引量:49
19
作者 陈昌介 何金龙 温崇荣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2-115,共4页
高含H2S和CO2的"双高"天然气净化技术面临天然气气质和尾气排放标准的双重挑战,脱除有机硫,减缓溶剂变质。进一步提高硫磺回收装置总硫回收率是"双高"天然气净化技术面临的主要问题。在回顾国内外高含硫天然气脱硫... 高含H2S和CO2的"双高"天然气净化技术面临天然气气质和尾气排放标准的双重挑战,脱除有机硫,减缓溶剂变质。进一步提高硫磺回收装置总硫回收率是"双高"天然气净化技术面临的主要问题。在回顾国内外高含硫天然气脱硫脱碳和硫磺回收技术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现有高含硫天然气净化技术存在的问题,即硫、碳含量"双高"天然气净化脱硫溶剂循环量大、装置能耗高、脱硫溶液易变质、新标准下硫磺回收尾气排放难以达标和硫磺回收装置效率难以提升等,进而提出了物理溶剂脱硫脱碳技术、天然气脱硫脱碳溶剂变质与复活技术、高效H2S直接氧化工艺技术和天然气中COS水解技术等新的研发方向,以期形成适用于"双高"天然气净化的系列配套技术,助推我国高含硫天然气的高效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硫 天然气 净化 脱硫 脱碳 硫磺回收 物理溶剂法 直接氧化COS水解
下载PDF
催化裂化汽油无碱脱臭II型工业化试验 被引量:4
20
作者 范志明 柯明 +2 位作者 刘溆蕃 谢宗壁 陈晓林 《炼油设计》 2000年第7期17-19,共3页
介绍了 0 .6Mt/a无碱脱臭II型工艺工业试验结果。该工艺采用新型催化剂体系 (AFS 12 ,ZH 2 2 ) ,装置已运转两年半以上。结果表明 ,催化剂体系活性高 ,寿命长 ,脱臭汽油合格率高达 98.9% ,对催化原料适应性好 ,易于操作。此外 ,该工艺... 介绍了 0 .6Mt/a无碱脱臭II型工艺工业试验结果。该工艺采用新型催化剂体系 (AFS 12 ,ZH 2 2 ) ,装置已运转两年半以上。结果表明 ,催化剂体系活性高 ,寿命长 ,脱臭汽油合格率高达 98.9% ,对催化原料适应性好 ,易于操作。此外 ,该工艺不仅本身排污少 (38.3t/a) ,还减少预碱洗废碱排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 脱臭 工艺 催化剂 催化裂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