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article flux through the Huanghai Sea cold water mass 被引量:1
1
作者 GUO Xuewu ZHANG Yansong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5期78-88,共11页
Settling particulate matter (SPM) was collected by using sediment traps at four stations in a survey section from Qingdao to Cheju-do, across the Huanghai Sea cold water mass (HSCWM), in August 2002. The sediment ... Settling particulate matter (SPM) was collected by using sediment traps at four stations in a survey section from Qingdao to Cheju-do, across the Huanghai Sea cold water mass (HSCWM), in August 2002. The sediment traps were planted in three layers: the upper layer of the thermocline (ULT) above the HSCWM, the lower layer of the thermocline (LLT), and the bottom layer of water column (BL). To determine the particle flux, the contents of organic carbon (POC), organic nitrogen (PON), total carbon (PC), and total phosphorous (PP) in SPM were analyzed, and two flux models (Ⅰ and Ⅱ) were improved to calculate the resuspension ratio, with an assumption in Model Ⅰ that the vertical flux of SPM in the LLT equals the net vertical flux of SPM in the whole water column. An X value, i.e., the fraction of the resuspension flux originating from the surficial sediments nearby the sampling station, was deduced from Model Ⅰ to estimate the contribution of lateral currents to the total resuspension flux.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organic particles, fecal pellets, and miscellaneous aggregates were the major types of SPM in the HSCWM, and the contents of POC, PON, PC, and PP all decreased with water depth. A great deal of fecal pellets found in the LLT indicates that the main space producing biogenic SPM is the thermocline, and especially the LLT, where the C/N ratio i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ULT. The resuspension ratios, 90%-96% among stations, imply strong impact ofresuspension on particle flux in the BL. These value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two flux models, suggesting that the hypothesis in Model Ⅰ that the flux in the LLT equaling the net flux to the bottom is acceptable for shallow waters with stratification like the HSCWM. The POC export ratio from the HSCWM ranges from 35% to 68%. It benefits from the short sinking distance in shallow water. The upwelling in the HSCWM enhanced the POC flux through the water mass, and the lateral currents provides up to being greater than 50% ofresuspension flux in the BL according to evaluation of the X val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ttling particulate matter particle flux model resuspension ratio THERMOCLINE Huanghai Sea Cold Water mass
下载PDF
逆向喷流技术在高超声速飞行器上的应用 被引量:15
2
作者 邓帆 谢峰 +4 位作者 黄伟 张栋 焦子涵 尘军 柳森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85-495,共11页
高阻力和强烈的气动加热是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设计研究中遇到的两个主要问题。作为一种主动流动控制技术,逆向喷流因其在减阻防热方面的良好效果日益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围绕逆向喷流技术在不同外形飞行器上的应用,梳理了其技术发展情况... 高阻力和强烈的气动加热是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设计研究中遇到的两个主要问题。作为一种主动流动控制技术,逆向喷流因其在减阻防热方面的良好效果日益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围绕逆向喷流技术在不同外形飞行器上的应用,梳理了其技术发展情况,包括逆向喷流的压比、质量流率以及冷却剂等关键参数的研究,逆向喷流可有效应用于高速再入体的防热,钝头体和升力体的减阻。对其自身表现出的典型物理现象,如流动模态转换、自激振荡的机理进行了详细分析,同时介绍了作者所在研究团队在逆向喷流技术应用于高超声速飞行器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包括飞行器升阻比的提升效果以及滑翔状态下逆向喷流的周期性振荡特性,为此技术在未来的进一步工程化应用提供一定参考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向喷流 高速飞行器 压比 质量流率 流动模态转换 减阻 防热
下载PDF
河北平原深部地层的中子注量率、^(36)Cl/Cl地球长期平衡值及地下水年龄的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董悦安 何明 +2 位作者 蒋崧生 武绍勇 姜山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636-640,共5页
为研究河北平原深部地层的中子注量率和3 6 Cl/Cl地球长期平衡值 ,应用中子活化分析技术测量了岩石样品的元素含量数据。根据这些数据 ,计算了河北平原第四系深部地层的中子注量率平均值为 2 .79× 10 - 5cm- 2 s- 1,3 6 Cl/Cl地球... 为研究河北平原深部地层的中子注量率和3 6 Cl/Cl地球长期平衡值 ,应用中子活化分析技术测量了岩石样品的元素含量数据。根据这些数据 ,计算了河北平原第四系深部地层的中子注量率平均值为 2 .79× 10 - 5cm- 2 s- 1,3 6 Cl/Cl地球长期平衡值平均为 1.2 7× 10 - 14 。为研究河北平原深部地层地下水的年龄 ,应用加速器质谱法测量得到保定地区第四系第二、三含水组混合开采井及第四含水组钻孔地下水的3 6 Cl/Cl值分别为 2 4 7× 10 - 15和 2 2 4× 10 - 15,皆为新水 ;沧州地区第三含水组钻孔地下水的3 6 Cl/Cl值为 4 0 .5× 10 - 15,依据其计算的地下水年龄为 2 3万年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子注量率 ^36Cl/Cl地球长期平衡值 加速器质谱法 地下水年龄 河北平原 深部地层 氯同位素 地质学 中子活化分析
下载PDF
最大熵原理预测气流式喷嘴雾化液滴粒径分布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巧红 刘海峰 +1 位作者 李伟锋 于遵宏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5-29,共5页
以最大熵理论为基础,研究了在气流速度一定的条件下,液气质量比的变化对液滴粒径分布的影响。采用归一化条件、比表面积约束条件和大液滴约束条件,提出了适合三通道气流式喷嘴的液滴粒径分布的数学模型。该模型形式简单,模拟液滴体积分... 以最大熵理论为基础,研究了在气流速度一定的条件下,液气质量比的变化对液滴粒径分布的影响。采用归一化条件、比表面积约束条件和大液滴约束条件,提出了适合三通道气流式喷嘴的液滴粒径分布的数学模型。该模型形式简单,模拟液滴体积分布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得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化 液滴粒径分布 最大熵原理 气流式喷嘴 液气质量比
下载PDF
气相色谱-燃烧-同位素质谱仪(GC-C-IRMS)测定游离氨基酸的δ^(13)C值 被引量:7
5
作者 钟其顶 李国辉 +2 位作者 王道兵 熊正河 王敏 《酿酒科技》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10,共4页
氨基酸的δ13C值测定方法是开展13C标记代谢流分析研究的关键技术手段。建立了气相色谱-燃烧-同位素比率质谱仪测定发酵液中游离氨基酸的δ13C比值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稳定性好,氨基酸分离度佳,重复测定标准偏差小于0.5‰,完全满足在... 氨基酸的δ13C值测定方法是开展13C标记代谢流分析研究的关键技术手段。建立了气相色谱-燃烧-同位素比率质谱仪测定发酵液中游离氨基酸的δ13C比值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稳定性好,氨基酸分离度佳,重复测定标准偏差小于0.5‰,完全满足在低丰度同位素标记代谢流分析精度要求,为今后采用大规模低丰度13C标记开展传统白酒和黄酒发酵过程的代谢机理的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燃烧-同位素比值质谱 氨基酸 13C稳定同位素 代谢流分析
下载PDF
稻谷通风阻力特性试验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健民 李长友 马兴灶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91-193,共3页
在干燥通风阻力试验台上,考察稻谷通风阻力特性,在不同风量条件下对比分析粮层厚度、粮层阻力和风量谷物比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不同层厚通风过程中,粮层阻力与粮层风速呈非线性关系,风量的大小与干燥层厚度成负相关,风阻力的大小与... 在干燥通风阻力试验台上,考察稻谷通风阻力特性,在不同风量条件下对比分析粮层厚度、粮层阻力和风量谷物比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不同层厚通风过程中,粮层阻力与粮层风速呈非线性关系,风量的大小与干燥层厚度成负相关,风阻力的大小与干燥层厚度成正相关,粮层阻力随着风量谷物比的减小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谷 干燥 通风阻力 风量谷物比
下载PDF
液体射流直径对大液气质量比双通道气流式喷嘴雾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李伟锋 刘海峰 +2 位作者 曹显奎 王辅臣 于遵宏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72-575,共4页
采用水-空气系统,研究了液体射流直径对双通道气流式喷嘴雾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液气质量比为0.82~5.48时,液体射流直径对雾滴直径有显著影响.在液气质量比一定的条件下,随液体射流直径的增加,雾滴直径呈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 采用水-空气系统,研究了液体射流直径对双通道气流式喷嘴雾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液气质量比为0.82~5.48时,液体射流直径对雾滴直径有显著影响.在液气质量比一定的条件下,随液体射流直径的增加,雾滴直径呈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当液体射流速度为2~4 m/s时,雾滴直径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射流直径 双通道气流式喷嘴 雾化 液气质量比
下载PDF
旋转爆震发动机轴向脉冲爆震模态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马虎 谢宗齐 +2 位作者 邓利 薛赛男 周长省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3-38,64,共7页
实验研究了环形燃烧室中的轴向脉冲爆震现象,结合高频动态压力测量以及尾部高速摄影,对轴向脉冲爆震模态的工作过程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对于氢气与空气混合物,当出口阻塞比大于或等于0.6且出口最小截面积处的质量通量大于200kg/(m... 实验研究了环形燃烧室中的轴向脉冲爆震现象,结合高频动态压力测量以及尾部高速摄影,对轴向脉冲爆震模态的工作过程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对于氢气与空气混合物,当出口阻塞比大于或等于0.6且出口最小截面积处的质量通量大于200kg/(m^2·s)时,燃烧室出现轴向传播的爆震波;爆震波在每个周期内将经历解耦与重新起爆的过程,出口截面反射的激波在燃烧室头部发展成为爆震波,并伴随剧烈发光现象。爆震波在周期内的平均传播速度与燃烧产物声速相当,采用线性声学理论可以对该模态下的工作频率进行较好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爆震发动机 轴向脉冲爆震 出口阻塞比 空气质量通量 工作频率
下载PDF
水平悬浮气力输送在不同约束条件下的临界风速方程及求解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黄远东 陈林兴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7-21,43,共6页
分别建立了三种不同约束条件(给定物料质量流量和输料管管径、给定物料质量流量和输送浓度比、给定输料管管径和输送浓度比)下的水平悬浮气力输送临界风速的基本方程,以克服目前确定临界风速的方法中由于未能给定物料输送能力,而与设计... 分别建立了三种不同约束条件(给定物料质量流量和输料管管径、给定物料质量流量和输送浓度比、给定输料管管径和输送浓度比)下的水平悬浮气力输送临界风速的基本方程,以克服目前确定临界风速的方法中由于未能给定物料输送能力,而与设计计算相脱节的缺陷。基于所建立的基本方程,选取面粉、硅石砂和小麦作为典型输送物料,计算分析了不同阻力区的物料在不同输送条件下的临界风速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气力输送 临界风速 物料质量流量 输料管管径 输送浓度比
下载PDF
通道高度对受限长通道流动特性的影响
10
作者 刘海涌 刘松龄 +1 位作者 强洪夫 刘存良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20-324,330,共6页
为更好地掌握涡轮叶片错排射流冲击受限长通道内的流动结构,了解横流对射流作用的影响,获取沿流动方向通道内的流动特性,对包含12个射流孔和1个出流孔的受限通道流场进行了详细的测量,着重研究受限通道和出流孔内的流动特性,同时获得沿... 为更好地掌握涡轮叶片错排射流冲击受限长通道内的流动结构,了解横流对射流作用的影响,获取沿流动方向通道内的流动特性,对包含12个射流孔和1个出流孔的受限通道流场进行了详细的测量,着重研究受限通道和出流孔内的流动特性,同时获得沿通道密流比、侧壁静压以及孔流量系数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通道高度主导着通道和出流孔内的流动特性,但其影响随着通道高度的进一步增加而减弱;通道高度的增加削弱了横流强度,但也增加了射流流程,使其在下游位置无法对靶面形成有效冲击;随通道高度的增加,沿通道流量分配趋于均匀,密流比呈线性分布,沿程压降趋缓,出流孔流量系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排射流 受限通道 冷却 流动特性 密流比
下载PDF
大液气质量流量比双通道气流式喷嘴雾化滴径 被引量:18
11
作者 刘海峰 李伟锋 +4 位作者 陈谋志 秦军 许建良 曹显奎 于遵宏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462-1466,共5页
在气流式雾化过程的有限随机分裂模型基础上,结合液滴分裂时间和液滴运动规律,分析了大液气质量流量比同轴双通道气流式喷嘴的雾化过程,得到了Sauter平均直径(SMD)的一般表达式.实验结果表明,得到的SMD的关系式的形式是合理的,通过实验... 在气流式雾化过程的有限随机分裂模型基础上,结合液滴分裂时间和液滴运动规律,分析了大液气质量流量比同轴双通道气流式喷嘴的雾化过程,得到了Sauter平均直径(SMD)的一般表达式.实验结果表明,得到的SMD的关系式的形式是合理的,通过实验确定相关模型参数后,可以用来预测大液气质量流量比条件下同轴双通道气流式喷嘴的雾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通道 喷嘴 气流式 雾化 液气质量流量比
下载PDF
漏磁探伤机励磁元件分析仿真与优化
12
作者 赵章焰 李钟谷 范晨阳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67-71,共5页
针对目前常见的漏磁探伤机能耗高、发热大、结构复杂笨重等缺点,设计一种用稀土永磁体代替励磁线圈的新型漏磁探伤机。对磁场学基本公式进行推导与分析,得出提高永磁体的利用率以及改善磁场均匀性的一般性规律,利用Maxwell有限元分析软... 针对目前常见的漏磁探伤机能耗高、发热大、结构复杂笨重等缺点,设计一种用稀土永磁体代替励磁线圈的新型漏磁探伤机。对磁场学基本公式进行推导与分析,得出提高永磁体的利用率以及改善磁场均匀性的一般性规律,利用Maxwell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新型漏磁探伤机的励磁回路进行分析仿真与优化,设计出五种参考模型并进行对比。生产出新型漏磁探伤机励磁部件实物样品,利用磁力计验证仿真与优化的正确性,为漏磁探伤机的升级换代提供全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漏磁探伤 无损检测 有限元分析 永磁体 磁质比
下载PDF
斜管内FCC催化剂流态与阀门开度关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创博 石睿捷 +3 位作者 马玲 王乃嘉 严超宇 魏耀东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6-152,共7页
在倾角45°、直径150mm的斜管实验装置上,以FCC催化剂为颗粒物料,研究了颗粒输送流态与阀门开度之间的变化关系。实验中通过改变斜管上的蝶阀开度,观测斜管内颗粒输送过程的流态,并对颗粒质量流率进行实时测量,以此分析蝶阀开度变... 在倾角45°、直径150mm的斜管实验装置上,以FCC催化剂为颗粒物料,研究了颗粒输送流态与阀门开度之间的变化关系。实验中通过改变斜管上的蝶阀开度,观测斜管内颗粒输送过程的流态,并对颗粒质量流率进行实时测量,以此分析蝶阀开度变化对斜管内颗粒质量流率的调控规律。结果表明,蝶阀的开度范围(0~8)可以划分为1个可控制区和2个非可控制区。当开度处于3~7之间时,蝶阀处于可控制区,斜管内流态为波动流和分层流,可以对颗粒质量流率进行有效的调节;当开度小于3或者大于7时,处于非可控制区,斜管内流态分别为蠕动流和满管流化流,不能进行颗粒质量流率的调节。此外,在蝶阀不同开度下,颗粒质量流率存在着波动变化,差异较大。流态为波动流时,颗粒质量流率的波动最为剧烈。实验结果提高了对蝶阀调控机制的认识,为工业循环流化装置中输送斜管及阀门的调控操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 斜管 蝶阀 颗粒质量流率 开度
下载PDF
焊缝金属硅锰质量比对小电流焊接不锈钢药芯焊丝熔滴过渡及电弧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宁 栗卓新 +1 位作者 TILLMANN Wolfgang 李国栋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3-16,共4页
采用自制熔滴收集装置、高速摄影仪、电弧焊质量分析仪研究了在电流小于100A条件下焊接时焊缝金属中硅锰质量比对E308LT0-1不锈钢药芯焊丝熔滴过渡及电弧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焊缝金属中硅锰质量比的增大,焊接过程中大尺寸熔滴... 采用自制熔滴收集装置、高速摄影仪、电弧焊质量分析仪研究了在电流小于100A条件下焊接时焊缝金属中硅锰质量比对E308LT0-1不锈钢药芯焊丝熔滴过渡及电弧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焊缝金属中硅锰质量比的增大,焊接过程中大尺寸熔滴占比先降后增,小尺寸熔滴占比先增后降,当硅锰质量比为0.311时,小尺寸熔滴占比最大,大尺寸熔滴占比几乎最小;不锈钢药芯焊丝的熔滴过渡形式主要为非轴向短路过渡,当硅锰质量比为0.311时,熔滴过渡最平稳,飞溅程度最低,电弧稳定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锈钢药芯焊丝 熔滴过渡 电弧稳定性 硅锰质量比
下载PDF
超临界压力甲烷异常传热行为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帆 王国付 +3 位作者 姜文全 陈树军 潘斌 陈保东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583-1589,共7页
本文对水平管道内超临界压力下甲烷的流动与传热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5MPa下质量流率范围为200~400 kg/(m^2·s),热流密度范围为100~400 kW/m^2工况下的传热规律。提出了以热质比r(热流密度与质量流率的比值)为判据来预测异常... 本文对水平管道内超临界压力下甲烷的流动与传热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5MPa下质量流率范围为200~400 kg/(m^2·s),热流密度范围为100~400 kW/m^2工况下的传热规律。提出了以热质比r(热流密度与质量流率的比值)为判据来预测异常传热行为(传热强化和传热恶化相继发生):在r>0.5 kJ/kg工况下,传热出现异常行为;在r≤0.5 kJ/kg工况范围内,异常传热行为消失,换热系数沿程呈下降趋势。在此基础上,对典型传热工况进行了深入的机理分析。结果表明:二次环流涡心的偏移是传热异常的主要原因,环流涡心向管壁偏移可使边界层减薄从而强化传热,环流涡心向轴线偏移则使边界层增厚、发生"湍流层流化",从而恶化传热;湍动能的增大是换热系数增大、换热进入恢复区的主要原因,随着二次环流减弱换热进入正常传热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热异常 热质比 二次环流 湍流层流化 湍动能
原文传递
二维沙丘迎风坡沙粒跃移运动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3
16
作者 武生智 郭为进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07-311,共5页
为了研究沙丘迎风坡面上沙粒的跃移运动,本文根据风工程和空气动力学的最新理论,给出了沙丘迎风坡面上风场的空间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对沙粒跃移运动进行了数值计算。由于沙丘周围流场情况较为复杂,各处的风速廓线也不同,故选取不同的... 为了研究沙丘迎风坡面上沙粒的跃移运动,本文根据风工程和空气动力学的最新理论,给出了沙丘迎风坡面上风场的空间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对沙粒跃移运动进行了数值计算。由于沙丘周围流场情况较为复杂,各处的风速廓线也不同,故选取不同的坡面位置进行跃移计算,其中各处的起沙率由已有的实验结果或拟合公式给出。计算结果表明:从坡脚到坡顶,平均风速加速比和摩阻风速逐渐增加,到沙丘顶部达到最大值;同时沿坡面向上,各截面处单宽输沙率和距离当地地面相同高度处输沙浓度逐渐加强,这与已有文献报道的结果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因子 迎风坡 单宽输沙率 输沙浓度
原文传递
超临界压力甲烷异常传热行为的机理研究
17
作者 杨帆 王国付 +3 位作者 姜文全 陈树军 潘斌 陈保东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921-1927,共7页
本文对水平管道内超临界压力下甲烷的流动与传热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5 MPa下质量流率范围为200~400 kg/(m^2·s),热流密度范围为100~400 kW/m^2工况下的传热规律。提出了以热质比r(热流密度与质量流率的比值)为判据来预测异... 本文对水平管道内超临界压力下甲烷的流动与传热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5 MPa下质量流率范围为200~400 kg/(m^2·s),热流密度范围为100~400 kW/m^2工况下的传热规律。提出了以热质比r(热流密度与质量流率的比值)为判据来预测异常传热行为(传热强化和传热恶化相继发生):在r>0.5 kJ/kg工况下,传热出现异常行为;在r≤0.5 kJ/kg工况范围内,异常传热行为消失,换热系数沿程呈下降趋势。在此基础上,对典型传热工况进行了深入的机理分析。结果表明:二次环流涡心的偏移是传热异常的主要原因,环流涡心向管壁偏移可使边界层减薄从而强化传热,环流涡心向轴线偏移则使边界层增厚、发生“湍流层流化”,从而恶化传热;湍动能的增大是换热系数增大、换热进入恢复区的主要原因,随着二次环流减弱换热进入正常传热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热异常 热质比 二次环流 湍流层流化 湍动能
原文传递
尾迹对涡轮动叶全表面气膜冷却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陈大为 朱惠人 +2 位作者 李华太 刘海涌 周道恩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1-109,共9页
采用压敏漆(PSP)测量技术研究了尾迹对涡轮动叶气膜冷却效率的影响,测试叶片带有11排圆柱形气膜孔。获得了不同质量流量比和尾迹斯特劳哈尔数(Sr=0,0.12,0.36)条件下全表面气膜冷却效率分布的试验数据,结果表明:随着尾迹Sr数的增加,叶... 采用压敏漆(PSP)测量技术研究了尾迹对涡轮动叶气膜冷却效率的影响,测试叶片带有11排圆柱形气膜孔。获得了不同质量流量比和尾迹斯特劳哈尔数(Sr=0,0.12,0.36)条件下全表面气膜冷却效率分布的试验数据,结果表明:随着尾迹Sr数的增加,叶片前缘区域径向平均气膜冷却效率最大降低幅度达36.5%,吸力面径向平均气膜冷却效率最大降低幅度达53.5%,压力面径向平均气膜冷却效率最大降低幅度达24.2%;尾迹对前缘和吸力面气膜冷却效率的影响大于压力面;随着质量流量比增加,尾迹的影响减小;在进行涡轮动叶表面气膜冷却结构设计时,不考虑尾迹效应会增加设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迹 气膜冷却效率 压敏漆技术 质量流量比 斯特劳哈尔数 涡轮叶片
原文传递
复合冲击和复合旋流冷却特性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范小军 杜长河 +2 位作者 周源远 李亮 丰镇平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627-2633,共7页
针对应用旋流冷却和气膜冷却对涡轮叶片前缘区进行冷却系统设计的科学命题,首次建立了包含冷气腔、冲击/旋流腔、气膜孔和燃气主流通道的复合冲击和复合旋流冷却模型,利用数值方法在相同几何和气动条件下对比了复合冲击和复合旋流冷却... 针对应用旋流冷却和气膜冷却对涡轮叶片前缘区进行冷却系统设计的科学命题,首次建立了包含冷气腔、冲击/旋流腔、气膜孔和燃气主流通道的复合冲击和复合旋流冷却模型,利用数值方法在相同几何和气动条件下对比了复合冲击和复合旋流冷却的流动换热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冲击孔/旋流喷嘴流量沿X方向逐渐增大,吹风比沿X方向先增大后减小.复合冲击冷却的气膜孔流量和吹风比沿X方向略有增大,复合旋流冷却气膜孔流量和吹风比沿X方向减小.复合旋流冷却平均Nu比复合冲击冷却提升13.0%.气膜孔会扰动冷气流动,使附近小范围区域Nu提升.与复合冲击冷却相比,复合旋流冷却气膜孔的冷气流量和速度大,肾型对涡强度高,绝热气膜冷却效率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冲击 复合旋流 流量和吹风比
原文传递
当量比和质量通量对两相旋转爆震波影响数值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马元 邹刚 于光辉 《工业技术创新》 2020年第6期112-116,共5页
采用离散相模型(DPM),对不同当量比和质量通量下的两相旋转爆震波进行二维数值模拟研究,分析当量比和质量通量对非预混、非均匀喷注条件下两相旋转爆震波参数的影响。研究发现:1)爆震波在当量比为1.0附近时,峰值温度取得最大值,高度取... 采用离散相模型(DPM),对不同当量比和质量通量下的两相旋转爆震波进行二维数值模拟研究,分析当量比和质量通量对非预混、非均匀喷注条件下两相旋转爆震波参数的影响。研究发现:1)爆震波在当量比为1.0附近时,峰值温度取得最大值,高度取得最小值,但当量比较低时,燃料利用率较高,综合确定当量比0.3为爆震波自持的当量比下限;2)爆震波峰值压力随质量通量的增加而增加,爆震波高度、峰值温度、传播速度随质量通量的增加而先增加后保持不变;当质量通量为50 kg/(m^2·s)时,燃烧室出口流动基本达到壅塞状态,当质量通量达到100 kg/(m^2·s)时,整个出口截面均为超声速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量比 质量通量 两相旋转爆震波 离散相模型 自持 燃料利用率 非均匀喷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