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综合比较法确定生料酿酒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3
1
作者 吴延东 《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4期62-65,共4页
为了探讨在苏北地区进行生料酿酒的可行性,通过正交试验,在直观结果的基础上经综合比较分析,得出pH、发酵时间、曲料比、发酵温度和水料比等5因素对出酒率的影响逐渐减小,当 pH为5、发酵时间为10 d、曲料比为1.0%(质量分数)、发酵温度... 为了探讨在苏北地区进行生料酿酒的可行性,通过正交试验,在直观结果的基础上经综合比较分析,得出pH、发酵时间、曲料比、发酵温度和水料比等5因素对出酒率的影响逐渐减小,当 pH为5、发酵时间为10 d、曲料比为1.0%(质量分数)、发酵温度为32℃、水料比为300%(质量分数)时,生料酿酒的出酒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料酿酒 影响因素 出酒率 比较
下载PDF
浓香型白酒传统封窖方式与新型封窖方式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赵扬扬 张良 +7 位作者 霍丹群 杨平 秦辉 侯长军 敖宗华 胡晓燕 蔡小波 涂荣坤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99-104,共6页
通过对比浓香型白酒传统封窖方式与新型封窖方式,研究了发酵过程中面糟与中下层糟醅的理化指标(酸度、淀粉、还原糖、乙醇残留量)和微生物数量变化情况及原酒总酸、总酯变化规律。发现传统封窖方式与新型封窖方式窖内微生物和理化指标... 通过对比浓香型白酒传统封窖方式与新型封窖方式,研究了发酵过程中面糟与中下层糟醅的理化指标(酸度、淀粉、还原糖、乙醇残留量)和微生物数量变化情况及原酒总酸、总酯变化规律。发现传统封窖方式与新型封窖方式窖内微生物和理化指标变化趋势明显不同,且各指标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同一窖池中细菌、酵母、霉菌数量变化趋势不相同,两种封窖方式窖内微生物变化趋势相似。同一窖池内相同发酵时期不同层次糟醅之间理化指标及微生物含量不同,同一发酵时期不同封窖方式糟醅理化指标及微生物含量亦存在细微差异。实验结果表明:新型封窖方式与传统封窖方式相比能够有效地降低乳己比,减少原酒中杂醇油含量,提高窖池出酒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化指标 出酒率 杂醇油 乳己比 生物因子
下载PDF
直接比较法确定生料酿酒的工艺条件
3
作者 吴延东 《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4期40-42,62,共4页
探讨了生料酿酒的最佳工艺条件,以原料出酒率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的方法得出生料酿酒出酒率最高时的工艺条件是:pH值为5、发酵时间为10d、曲料比为1.0%、发酵温度为32℃、水料比为300%。
关键词 生料酿酒 出酒率 工艺条件 比较
下载PDF
合成循环比对黑液气化制备混合醇的性能影响
4
作者 王逊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10,共6页
为了研究了合成循环比及合成副产物CO2脱除对黑液气化制备混合醇的合成单元及系统性能的影响,基于合成反应详细机理和动力学参数建立了固定床反应器模型,分析了CO转化率、产物选择性、总醇产率、C2+醇含量和合成尾气参数的变化规律。... 为了研究了合成循环比及合成副产物CO2脱除对黑液气化制备混合醇的合成单元及系统性能的影响,基于合成反应详细机理和动力学参数建立了固定床反应器模型,分析了CO转化率、产物选择性、总醇产率、C2+醇含量和合成尾气参数的变化规律。对黑液气化合成混合醇系统进行流程模拟与物流能流分析,得到了混合醇产量、能量利用效率、蒸汽产量/消耗随循环比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以混合醇产率为评价指标,适宜的循环比为3~3.5;循环气体脱碳可显著提高混合醇产率、减少总醇选择性随循环比的下降;调节循环比,可匹配燃气轮机发电与合成混合醇参数、实现混合醇与电力的联产;对气体净化过程损失的有效气进行回收可望将联产系统总能利用效率提高至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液气化 混合醇合成 循环比 产物选择性 混合醇产率 能量利用效率
下载PDF
杂交糯高粱新品种引种试验 被引量:4
5
作者 任健 朱建忠 +5 位作者 宋其龙 梁明清 郭声楷 魏新琦 罗莹 夏万国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19期50-51,共2页
引进了多个杂交糯高粱新品种,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泸糯8号、泸糯10号产量比常规高粱增产50%以上,出酒率提高0.6个百分点,适宜在川南地区推广种植。
关键词 杂交糯高粱 新品种 引种试验 农艺性状 产量 出酒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