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3篇文章
< 1 2 5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pplication of Multivariate Methods in the Investigation of Literary Style: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1
作者 WU Xiao-fei HU Dan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20年第3期183-192,共10页
This study attempts to construct a comprehensive and multivariate quantitative investigation path of literary style,and verify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path with the English text of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Relevant v... This study attempts to construct a comprehensive and multivariate quantitative investigation path of literary style,and verify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path with the English text of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Relevant variables include text interactivity,pointed clarity,standardized type-token ratio,moving-average type-token ratio,entropy and relative repeat rate.The verified investigation not only supports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path,but also establishes the style of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with high colloquialism and small vocabulary change in various aspe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VARIATE analysis CORPUS literary style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下载PDF
On Embedding Literary Stylistic Awareness in English Grammar Teaching
2
作者 赵娟 《海外英语》 2015年第17期225-228,共4页
The quality of language use is mainly evaluated at the levels of correctness,appropriateness and creativeness.Stylisticfeatures are manifested at the levels of appropriateness and creativeness.In traditional English g... The quality of language use is mainly evaluated at the levels of correctness,appropriateness and creativeness.Stylisticfeatures are manifested at the levels of appropriateness and creativeness.In traditional English grammar teaching,much effort isput on the correctness.Appropriateness is treated in part and creativeness is largely ignored.Isolated from concrete contexts,lin-guistic materials used for grammar teaching tend to be inefficient to ensure effective communication.The teaching of dry grammati-cal rules may lead to monotony and boredom in grammar learning.If the linguistic materials used in grammar teaching address cor-rectness,appropriateness and creativeness in language use simultaneously and are closer to life,grammar learning may be morefruitful.As literary texts are characterized by both the social discourses under multiple contexts and personal tastes,their styles arerich and lively.Therefore,to embed literary texts in English grammar teaching will not only create a more concrete,meaningful andinteresting context for the learning of grammatical rules but also be beneficial for the cultivation of stylistic awaren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terary style GRAMMAR TEACHING GRAMMAR LEARNING a
下载PDF
On the Resurrection of Humanity in the Literature of the Jian'an Period
3
作者 Jiang Haijun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93-297,共5页
Humanity is the main theme in the development of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It has been the basic factor in Chinese literature since its birth. This theme always lies in the confliction betw een the literature concep... Humanity is the main theme in the development of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It has been the basic factor in Chinese literature since its birth. This theme always lies in the confliction betw een the literature concepts of Confusion and Taoism. It was integrated in the structure of humanity and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by "restrained literary expression"in the period of Jian'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发展 人类 复活 中国 人性化
下载PDF
GAO Jian's Theoretical Thoughts in Translation
4
作者 区沛仪 《海外英语》 2016年第20期119-,121,共2页
As an experienced translator and theorist, GAO Jian has translated numerous English works into Chinese and published a series of theoretical thoughts concerning the most fundamental problems in translation studies. He... As an experienced translator and theorist, GAO Jian has translated numerous English works into Chinese and published a series of theoretical thoughts concerning the most fundamental problems in translation studies. He has formed a unique style in translation and proposed some theoretical concepts with great expertise. Gao represents the translators' spirit of the time. His theories are highly comprehensive and pragmatic. His discussion of translatability of style, relativity and the Language Characteristics Theory reflect the academic thinking among translators in China, which inspires many young translators and theori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O jian translatability of style RELATIVITY language characteristics theory
下载PDF
“语录不可阑入古文”说的生成及现代省思 被引量:1
5
作者 余祖坤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0-149,共10页
唐宋以降,禅宗语录和儒家语录大行于世,流风所及,许多文士在古文写作中也自觉或不自觉地效仿语录形式,或者掺入语录中的常见用语。这种做法相当普遍,但也有不少反对的声音。迄至清代前中期,“语录不可阑入古文”成为一种集体认同。在此... 唐宋以降,禅宗语录和儒家语录大行于世,流风所及,许多文士在古文写作中也自觉或不自觉地效仿语录形式,或者掺入语录中的常见用语。这种做法相当普遍,但也有不少反对的声音。迄至清代前中期,“语录不可阑入古文”成为一种集体认同。在此过程中,方苞个人思想和文学实践所起的推动作用不容忽视。这一古文观念对于端正学风、维护古文体性、推动清代古文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它有绝对化的倾向,因而又有其局限性。古文发展的事实证明,在合适的场合适当借鉴、采用语录形式,不仅不会伤害古文之体,相反会给古文的表达带来别样的趣味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录 古文 语体 方苞 桐城派
下载PDF
苏轼“诗书一体”观:内涵、机理与成因 被引量:1
6
作者 司新丽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96-104,共9页
苏轼将诗书画引向深度结合,“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皆诗之余”是苏轼“诗书一体”观的核心表达,其内涵是以“德”为灵魂,以诗意为统领的综合艺术论。破体为文、体兼众妙、形式相连、书卷气息构成了苏轼不同文体、书体之间以及文... 苏轼将诗书画引向深度结合,“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皆诗之余”是苏轼“诗书一体”观的核心表达,其内涵是以“德”为灵魂,以诗意为统领的综合艺术论。破体为文、体兼众妙、形式相连、书卷气息构成了苏轼不同文体、书体之间以及文学与书法两种不同艺术形式之间的内在机理,“书卷气”是苏轼书法人文化、文学化的典型表现。苏轼的“吾所谓文,必与道俱”“慧之生定,速于定之生慧”以及“笔墨之迹,托于有形,有形则有弊”等文艺思想和哲学观念,乃是形成其“诗书一体”观以及文学与书法在求道之途上存在统一性、多样性、层次性和差异性的主要缘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诗书一体 破体为文 体兼众妙 形式相连 书卷气息
下载PDF
名学遗风与词法本位:章士钊“甲寅文体”的传统底色
7
作者 常方舟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4-125,共12页
在文学史的叙述中,章士钊的“甲寅文体”被称作“政论文”“逻辑文”“欧化的古文”,这些指称侧重从清末民初古典文章发生新变的角度揭示章文的写作特点。事实上,章士钊的文学观念深受章太炎的影响,在思维方式上汲取了墨学和《论衡》等... 在文学史的叙述中,章士钊的“甲寅文体”被称作“政论文”“逻辑文”“欧化的古文”,这些指称侧重从清末民初古典文章发生新变的角度揭示章文的写作特点。事实上,章士钊的文学观念深受章太炎的影响,在思维方式上汲取了墨学和《论衡》等传统学术思想资源,和近代西洋逻辑学存在目的悖反的倾向。在文学实践方面,章士钊倡导子学笔体的名家之文,并依托《甲寅》施行复归诸子之文的文体实验。伴随本土修辞学的兴起,章士钊奉行以词法为本位的文法修辞,展现了古典文学固有的修辞技巧。探究以章士钊“甲寅文体”为代表的应用类古文在新旧之间的变与不变,或为重新审视中国古典文章的杂文学属性提供更加本土化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士钊 《甲寅》 甲寅文体
下载PDF
张謇的早期现代化探索及其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启示
8
作者 杨伟 《南通职业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5-19,共5页
清末民初状元实业家张謇是学界公认的“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前驱”。张謇对中国早期现代化的探索和贡献主要体现在实业、教育和公益等方面。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理论维度和实践路径,提出张謇的早期现代化探索对中国式现代化形成... 清末民初状元实业家张謇是学界公认的“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前驱”。张謇对中国早期现代化的探索和贡献主要体现在实业、教育和公益等方面。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理论维度和实践路径,提出张謇的早期现代化探索对中国式现代化形成有益启示,主要体现于:必须基于中国国情,必须具备开放胸襟,必须坚持创新引领,必须凸显以人为本,必须做到文明和谐,必须加强系统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 张謇 南通
下载PDF
宋代科举试论程式化之演进与成因——兼谈科举文体的程式迁移与定型
9
作者 林岩 覃若涵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59-69,共11页
宋代科举试论程式化进程始于北宋熙丰年间,而非传统看法中的南宋初年。这一转变与王安石科举改革引经义入科场密切相关。试论程式中的官题与论腰两部分直接源于经义程式,试论的程式化实乃经义程式迁移的结果。而这种迁移最早发生于北宋... 宋代科举试论程式化进程始于北宋熙丰年间,而非传统看法中的南宋初年。这一转变与王安石科举改革引经义入科场密切相关。试论程式中的官题与论腰两部分直接源于经义程式,试论的程式化实乃经义程式迁移的结果。而这种迁移最早发生于北宋后期的太学,之后随时文刊本的传播而普及。试论程式虽始终未被官方制度化,但因便于考生仿效且为考官阅卷提供了便利,故在应举人数增加、试论篇幅渐长的南宋同时受到考生和考官的青睐,最终成为双方心照不宣的试论写作与评判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论 程式化 经义 科举文体 程式迁移
下载PDF
文学地理空间视域与“吴蔡体”的形成
10
作者 于东新 康奥博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7-15,共9页
吴激、蔡松年由宋仕金的人生际遇及其随之而来的上京、燕山文学地理空间转换,是“吴蔡体”形成的关键进路,吴激肇其始,蔡松年定其型。具体而言,身处上京、燕山文学地理空间的吴激承袭苏轼以词书写士人情志的词学理念,融前人诗句入词,以... 吴激、蔡松年由宋仕金的人生际遇及其随之而来的上京、燕山文学地理空间转换,是“吴蔡体”形成的关键进路,吴激肇其始,蔡松年定其型。具体而言,身处上京、燕山文学地理空间的吴激承袭苏轼以词书写士人情志的词学理念,融前人诗句入词,以词来抒发孤臣孽子的故国之思,引起了其他由宋入金词人的广泛共鸣,“吴蔡体”得以创建。稍后的蔡松年,尽管同样流落天涯异域,然其道德背负较轻,遂于清壮洒落之中寄寓乡关之思,将吴激词的故国之念创造性地转化为归乡和隐逸,建构了异域文学地理空间内入金宋人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回应了金代词坛新的生活方式、文化心理、艺术境界的追求与理想,使得“吴蔡体”具有开辟一代词风的情感内容、艺术模式、审美趣味和生命意义,金词的艺术格局由是得以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蔡体” 文学地理空间 金词体貌 审美走向
下载PDF
19世纪初俄国文学的新旧语体之争
11
作者 耿海英 《中州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19世纪初的俄国有一场关于新旧语体的论争,非常类似于中国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文白之争。论争一方以希什科夫为代表,坚持俄语的旧斯拉夫语体系,反对引入西方特别是法国的新语言新词汇新概念,且认为这不仅是语言问题,更是保存民族性问题;另... 19世纪初的俄国有一场关于新旧语体的论争,非常类似于中国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文白之争。论争一方以希什科夫为代表,坚持俄语的旧斯拉夫语体系,反对引入西方特别是法国的新语言新词汇新概念,且认为这不仅是语言问题,更是保存民族性问题;另一方以卡拉姆辛和茹科夫斯基为代表,倡导并在创作中实践语言革新,减少旧斯拉夫语的使用,简化语法,引入外来语等。前者支持者集中于“俄语爱好者对话”社,后者形成“阿尔扎马斯”文学社。两派均希望以自己的主张为原则,实现统一的俄语文学语言;而普希金融合了“高级语体”与“低级语体”,“古典”与“现代”风格,逐步实现了现代俄语语言的统一,因而被冠以“现代俄语语言之父”,从而使其后世作家将俄国文学带向了世界文学的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旧语体 论争 “俄语爱好者对话”社 “阿尔扎马斯”文学社
下载PDF
高中古诗词教学渗透爱情观教育策略探赜
12
作者 蒋红艳 王娅雯 《成才之路》 2024年第26期89-92,共4页
高中生正处于情感萌生的特殊时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以及对爱情和婚姻的责任意识,应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部分。语文教材中的爱情题材古诗词就蕴含丰富的爱情教育资源,可作为开展爱情观教育的重要载体。在实践中,教师可从文体特点、... 高中生正处于情感萌生的特殊时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以及对爱情和婚姻的责任意识,应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部分。语文教材中的爱情题材古诗词就蕴含丰富的爱情教育资源,可作为开展爱情观教育的重要载体。在实践中,教师可从文体特点、教学方法、主题意蕴和迁移训练四个方面探究爱情题材古诗词的教学策略,以此帮助学生正确认知和审视爱情,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词 爱情观 文体 主题 意蕴 迁移训练
下载PDF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文体性质论
13
作者 吴怀东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五柳先生传》历来被视作反映陶渊明个人生活与思想的代表作,具有“实录”性质。然而,传主信息的模糊性、行为的传奇性却表明此文并非陶渊明个人生活的如实记录。实际上,汉代以来兴起的史书“杂传”为其提供了基本的文体要素,此文人物... 《五柳先生传》历来被视作反映陶渊明个人生活与思想的代表作,具有“实录”性质。然而,传主信息的模糊性、行为的传奇性却表明此文并非陶渊明个人生活的如实记录。实际上,汉代以来兴起的史书“杂传”为其提供了基本的文体要素,此文人物的类型化、内容的虚构性、精神的娱乐性与思想的寄托性表明其并非典型的“杂传”,而是在“杂传”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具有鲜明的小说因素或小说性质—兼具典型性、叙事性、虚构性和寄托性—是作为现代文体意义上的单篇小说唐传奇的“前身”。陶渊明并非生活在社会主流之外,《五柳先生传》显示了陶渊明复杂深刻的生命体验和强大的文化创新能力及杰出的文学创造力,反映出其与社会主流文化的深刻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五柳先生传》 文体 散文 杂传 小说
下载PDF
论汉末瘟疫对建安文学的影响
14
作者 李鹏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6-44,共9页
汉末瘟疫不仅对政治、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还对建安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汉末瘟疫造成人口锐减、经济衰退,直接影响了战争资源、战争胜负,因此也间接影响了政治格局的形成;汉末瘟疫造成大量文人的死亡,强化了生命意识的自觉,影响了文... 汉末瘟疫不仅对政治、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还对建安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汉末瘟疫造成人口锐减、经济衰退,直接影响了战争资源、战争胜负,因此也间接影响了政治格局的形成;汉末瘟疫造成大量文人的死亡,强化了生命意识的自觉,影响了文学主题的书写,从而刷新了建安时期的文学生态;汉末瘟疫所造成生命意识的强化、忧生之嗟的生成、死亡主题的勃兴,进一步影响了建安文学苍凉风格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末瘟疫 生命意识 死亡主题 文学风格
下载PDF
战时经验与孙犁抗战小说的美学创造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晓航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84-92,共9页
孙犁的文学生涯始于抗日战争时期。抗战时期的生活经验既是孙犁创作的重要资源,也是其抗战小说风格形成的基本背景。孙犁的抗战小说大多关注根据地群众的生活,而较少涉及战争场景,并形成了舒缓的美学风格,这与晋察冀的敌后战斗环境,以... 孙犁的文学生涯始于抗日战争时期。抗战时期的生活经验既是孙犁创作的重要资源,也是其抗战小说风格形成的基本背景。孙犁的抗战小说大多关注根据地群众的生活,而较少涉及战争场景,并形成了舒缓的美学风格,这与晋察冀的敌后战斗环境,以及他在根据地的工作经历有直接关联。战争时期的记者生涯,直接催生孙犁的文学创作,其最初的创作经历了从通讯、速写到小说的演变历程,战时通讯的文体要求也限制、影响了孙犁抗战小说的文本风貌。敌后抗战带来的时空变化影响了作家的主体感知,行军迁移中的空间转换在其小说中形成了平原—山地的叙述结构。而游击战争的夜间活动,促发了孙犁笔下“星月”意象的频繁出现和战时书写。回到作家文学起步时期的原生环境,可以进一步打开孙犁抗战小说的经验脉络和历史细节,理解孙犁文学风格和文本面貌形成的历史与现实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犁 战时经验 抗战小说 文学风格
下载PDF
文白互参,举体示法:《言文对照作文新范》述论
16
作者 刘岳勇 王逊 《写作》 2024年第4期46-53,共8页
刘铁冷编纂的《言文对照作文新范》是在五四白话文运动的时代背景中诞生的一部写作教科书。以该书为个案,可以考察时代潮流对作者写作教学主张的影响,也可以探析该书的内容和形式反映的时代变化。其中“言文对照”正是适应了推行白话文... 刘铁冷编纂的《言文对照作文新范》是在五四白话文运动的时代背景中诞生的一部写作教科书。以该书为个案,可以考察时代潮流对作者写作教学主张的影响,也可以探析该书的内容和形式反映的时代变化。其中“言文对照”正是适应了推行白话文的主张所做出的教学实践,“举体示法”也显示出时代转型期文体分类与写作教学的变化,如新旧文体并列,“实际文体”与“教学文体”并存。这些都能较具体地反映此期写作教育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话文 文体 写作教育
下载PDF
直面当下与瞻望未来——《江西当代文学史(1978—2018)》研讨会综述
17
作者 杨兆昕 李洪华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28-133,共6页
2023年10月,《江西当代文学史(1978—2018)》研讨会在南昌大学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来自省内外的4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与会学者主要围绕《江西当代文学史(1978—2018)》的思想内容、书写体例和价值意义等方面进行了热烈... 2023年10月,《江西当代文学史(1978—2018)》研讨会在南昌大学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来自省内外的4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与会学者主要围绕《江西当代文学史(1978—2018)》的思想内容、书写体例和价值意义等方面进行了热烈研讨。大家一致认为,该著把江西当代文学纳入中国现当代文学参照系统进行关照,从整体上呈现了丰富而生动的江西当代文学景观,彰显了江西当代文学的质感,继承现代文学传统,勾连江西文学脉络;著者对近50位江西当代作家作品进行了专门阐述,提供了江西文学经验,弘扬了赣鄱地域文化;全书以评论体和史传体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文学史撰述,对文学史书写体例进行了新探索,是近年来中国区域文学史书写的新收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当代文学史(1978—2018)》 江西当代文学 区域文学史 评论体
下载PDF
论北魏前期拓跋氏皇族的儒学素养与文风趋尚 被引量:1
18
作者 许鹤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69-73,共5页
鲜卑拓跋氏建立北魏政权之后,为实现长治久安,迫切需要向更加先进的汉族文化学习,并深刻认识到文化教育对于提升鲜卑贵族自身素养的重要性,通过发展皇室教育培养鲜卑统治人才。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鲜卑皇室的儒学素养,更使得鲜卑... 鲜卑拓跋氏建立北魏政权之后,为实现长治久安,迫切需要向更加先进的汉族文化学习,并深刻认识到文化教育对于提升鲜卑贵族自身素养的重要性,通过发展皇室教育培养鲜卑统治人才。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鲜卑皇室的儒学素养,更使得鲜卑拓跋氏文士化倾向渐趋明显,并逐渐有文学作品产生,其文体风格多偏向于实用,明显带有北魏前期文学质朴文风的影响,代表了一定时期的文学风尚和审美趋向,为北魏后期皇室的儒学接受和文学交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拓跋氏皇族 儒学教育 文士化倾向 文风趋尚
下载PDF
论“建安风骨”之文学内蕴——以建安诗人之创作祈向为中心
19
作者 孙耀庆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39-45,共7页
建安诗歌广泛而深刻地记录了时代乱象,具有浓郁的抒情性,其基调非颓靡消沉、悲戚哀怨,而是充满着壮大郁勃的力量与高迈豪逸的气势,讲究辞藻雕润,言有尽而意无穷,诗风流畅,诗味醇厚,这些铸就了“建安风骨”这一影响深远的理论范畴。“建... 建安诗歌广泛而深刻地记录了时代乱象,具有浓郁的抒情性,其基调非颓靡消沉、悲戚哀怨,而是充满着壮大郁勃的力量与高迈豪逸的气势,讲究辞藻雕润,言有尽而意无穷,诗风流畅,诗味醇厚,这些铸就了“建安风骨”这一影响深远的理论范畴。“建安风骨”的文学内蕴有三:其一,实录历史,缘情而发;其二,崇尚逸气与力量;其三:文辞流丽,含蓄蕴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安风骨 文学内蕴 诗歌创作
下载PDF
从“杂文”到“古文”——宋代总集编选与新体论说文的文体独立
20
作者 邬志伟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4-121,共8页
唐宋古文运动中兴起的原、解、辩、说等新体论说文,在内容上以立意为宗,着眼于思想的论辩与义理的阐释,在命篇与表达上师法经、子、史,呈现重要新变。这种新变既是以韩、柳为代表的古文家的创造与主动选择,也是时代思想嬗变的文体表征... 唐宋古文运动中兴起的原、解、辩、说等新体论说文,在内容上以立意为宗,着眼于思想的论辩与义理的阐释,在命篇与表达上师法经、子、史,呈现重要新变。这种新变既是以韩、柳为代表的古文家的创造与主动选择,也是时代思想嬗变的文体表征。这些新体论说文在进入集部时遭遇如何归类的尴尬处境。宋初总集《文苑英华》以“杂文”一目容纳这些作品,至姚铉编《唐文粹》,特设“古文”一目,将其突显于其他文体之外。从北宋到南宋,各种古文选本的编定,使这些新体论说文从“杂文”中剥离出来,成为古文经典,获得了独立的文体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文 古文 总集 新体论说文 文体独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