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十七年”时期中央文学研究所对文学新人的培养 |
施学云
|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2
|
从认识论到知识型——40年文学理论提问方式之转变 |
邢建昌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0 |
2
|
|
3
|
关于“童心论”与“教育工具论”的再反思 |
钱淑英
|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4
|
论十七年农村小说中的城市书写 |
刘清生
|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 |
1
|
|
5
|
“十七年”时期的笔名发表与当代文学批评生态 |
寇鹏程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0 |
|
6
|
“十二五”时期中国艺术史学研究述略 |
秦佩
|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
2016 |
0 |
|
7
|
戏曲史相关概念在“十七年”时期的确立及其学科史意义 |
黄静枫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2
|
|
8
|
祛除遮蔽与重返文学现场——以“十七年”文学为例谈文学史研究的一种思维方式 |
陈宁
|
《兰州学刊》
CSSCI
|
2010 |
0 |
|
9
|
“十七年文学”中的钱谷融 |
许见军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10
|
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论研究述论 |
胡建次
|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20 |
0 |
|
11
|
1221例女性基础性激素水平及抗苗勒管激素水平不同年龄段变化特征——女子“以七为期”的生殖衰老规律回顾性研究 |
梁婉诗
廖怡茹
付靖涵
胡罗丹
杨洪艳
刘建
成芳平
聂广宁
|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2
|
“十七年”时期的莎学探索——论吴兴华对《威尼斯商人》的解读及其范式意义 |
龚刚
|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2
|
|
13
|
中国“十一五”期间英国文论研究 |
李纲
郭晶晶
李怡
|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0 |
|
14
|
何其芳与中国人民大学“文研班” |
杨伟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