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raditional Chinese Translation Discourses in Translation of Buddhist Texts--A Case Study on the Sūrangama Sūtra
1
作者 PAN Lifei 《Cultural and Religious Studies》 2019年第8期433-445,共13页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of the?ūra?gama Sūtra—Dafoding rulai miyin xiuzheng liaoyi zhu pusa wanhang shoulengyan jing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is a unique classical work that articulates a specific B...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of the?ūra?gama Sūtra—Dafoding rulai miyin xiuzheng liaoyi zhu pusa wanhang shoulengyan jing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is a unique classical work that articulates a specific Buddhist worldview,its recondite principles,and ways of practice.Unsurprisingly,it has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almost every school of Buddhism.The first full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sūtra was published by the Buddhist Text Translation Society(BTTS)in the 1970s—a decade when a number of newly established institutions embarked on the project of translating Buddhist texts into English for the first time.By contrast,China has been translating Buddhist scriptures for more than 1,000 years,which has given rise to a variety of translation discourses.Therefore,it makes sense to utilize these discourses when analyzing the recent translation of Buddhist texts into English.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three traditional Chinese translation discourses—Yan Fu’s three principles of fidelity,fluency,and elegance;Sengrui’s matching term and meaning;and Xuanzang’s five guidelines for not translating a term,this paper discusses translation issues by comparing the Chinese and English versions of the?ūra?gama Sūtra.This analysis reveals that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translation discourses are valuable resources that should be respected in the 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of Buddhist texts into Englis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ūrangama sūtra fidelity FLUENCY and elegance matching phrase and meaning five guidelines for not translating a term
下载PDF
自度曲与咏物词:论曾巩《赏南枝》词的创作选择
2
作者 涂育珍 骆紫怡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508-514,共7页
曾巩词作存世仅一首《赏南枝》,在两宋辉煌灿烂的词作中显得有些平平无奇。从词体的发展历程来看,曾巩这首以咏梅为主题创制的自度曲,其创调、咏物、用典、议论化手法等都呈现明显的文人化特点,体现了北宋词文体观念、创作方式和审美理... 曾巩词作存世仅一首《赏南枝》,在两宋辉煌灿烂的词作中显得有些平平无奇。从词体的发展历程来看,曾巩这首以咏梅为主题创制的自度曲,其创调、咏物、用典、议论化手法等都呈现明显的文人化特点,体现了北宋词文体观念、创作方式和审美理想的转向,在北宋中期文人创作中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折射出这一时期词体雅化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巩 《赏南枝》 文人词 复雅
下载PDF
在高雅与世俗之间对自由人格理想的追寻——晚明文人心态新论 被引量:4
3
作者 俞香云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6-70,共5页
前人所持的晚明文人心态完全是病态人格的观点不够公允,晚明文人追求的是一种自由的人格理想。晚明文人推崇庄子的自由精神,向往禅境的体验,追慕魏晋名士任情纵性的风度,并受了心学、泰州学派、狂禅等启蒙思潮的鼓舞和世俗文化的浸染,... 前人所持的晚明文人心态完全是病态人格的观点不够公允,晚明文人追求的是一种自由的人格理想。晚明文人推崇庄子的自由精神,向往禅境的体验,追慕魏晋名士任情纵性的风度,并受了心学、泰州学派、狂禅等启蒙思潮的鼓舞和世俗文化的浸染,最终选择了将高雅与世俗相融合,在世俗中超越的自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 文人心态 自由 高雅 世俗
下载PDF
元代诗坛的雅集之风 被引量:5
4
作者 查洪德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69-677,共9页
元代诗坛盛行隐逸之风、游历之风、雅集之风、题画之风,代表着元代文人心态和生活趣味的两种倾向:隐逸与游历,是诗人们走向自然的标志;雅集与题画,则标志着诗人们对文人生活的雅趣的热衷。元代文人在雅集中找到了心灵寄托和充分展示自... 元代诗坛盛行隐逸之风、游历之风、雅集之风、题画之风,代表着元代文人心态和生活趣味的两种倾向:隐逸与游历,是诗人们走向自然的标志;雅集与题画,则标志着诗人们对文人生活的雅趣的热衷。元代文人在雅集中找到了心灵寄托和充分展示自身价值的平台。当他们充分享受了属于自己的生活乐趣,发现了自身的价值以后,便从内心真实地忘怀于世俗的权贵势利。考察元代文人的雅集之凤,对于了解元代文人生活状况,进而透视他们的心灵,把握元代文人精神世界,就成为元代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诗坛 文人雅集 元代文人心态
下载PDF
《更路簿》的历史价值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刘国良 李钊瑾 曾超莲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6期16-25,共10页
《更路簿》作为我国民族海洋遗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所蕴含着更路精神与定量耕海的历史性传承等内容。更路精神既包含宏观的国家海疆意识与海洋文明的历史性精神传承;同时也包含着微观的渔人掌控驾驭海洋的技术内容。而渔人的掌控驾... 《更路簿》作为我国民族海洋遗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所蕴含着更路精神与定量耕海的历史性传承等内容。更路精神既包含宏观的国家海疆意识与海洋文明的历史性精神传承;同时也包含着微观的渔人掌控驾驭海洋的技术内容。而渔人的掌控驾驭海洋也成为海洋文明一个重要内容。因为,此中不仅包含特定的渔人群体,同时也包含士商所辑录的与海有关的所有诗、史、书、志及簿等。民族海洋遗俗的传播途径既有民间的依赖于口耳相传的形式代代相承的,也有官方的通过士人所完成的有关海疆意识的辑录。所有的这些都能在历史性的耕海生产和生活当中不断地赋予新义,并形成一种持续不断的历史性经验累积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人更路簿 文人更路簿 定量耕海 历史性价值
下载PDF
军事哨楼 游宴场所城市地标--黄鹤楼历史文化意蕴探寻 被引量:6
6
作者 梅莉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7-139,共13页
位于武汉武昌蛇山西端黄鹄矶头的黄鹤楼,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223),从位于城西南角瞭望守戍的军事哨楼,到与城垣分离、成为独立的观景建筑而成雄奇壮美的游览楼阁,其旅游功能不断强化,围绕其历史与传说,其周边衍生出许多相关景点,将斯... 位于武汉武昌蛇山西端黄鹄矶头的黄鹤楼,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223),从位于城西南角瞭望守戍的军事哨楼,到与城垣分离、成为独立的观景建筑而成雄奇壮美的游览楼阁,其旅游功能不断强化,围绕其历史与传说,其周边衍生出许多相关景点,将斯楼所涵摄的空间不断延伸扩充,又将文本传统外在化与形象化。自宋代始,黄鹤楼不仅承担旅游胜地的功能,也是官方的接待处和临时的官署,明清时期更是地方文化复兴重要的一部分,还展示了国家危难时期仁人志士的热血与豪情、抗争与信念。在绵延上千年的时间里,黄鹤楼屡毁屡建,一直在长江边发挥着重要的"点景"和"观景"作用,自唐代起(除南宋为南楼代替过一段时间外)就是江城的一个标志,以其高大的形体气势勾勒出城市的轮廓线。黄鹤楼之所以能成为江城的标志,除了得益于它独特的地理位置、自身固有的气质——瑰丽堂皇和形制工艺、民间力量和国家力量的支持外,更与植根于道家道教的传说、千百年来文人墨客、迁客骚人的文化活动存在更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 黄鹤楼 城市地标 仙人传说 文人墨客文化活动
下载PDF
明清别集的著述化 被引量:4
7
作者 何诗海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6-89,206,共15页
明清别集编纂中,有一引人注目的现象,即打破只录单篇辞章和以诗赋为中心的编纂传统,在别集命名、内容收录和编次体例上,都呈现出显著的著述化趋势,甚至涌现出大量以述学为主、完全无涉诗赋辞章的“学人文集”,并伴随着相应的理论自觉。... 明清别集编纂中,有一引人注目的现象,即打破只录单篇辞章和以诗赋为中心的编纂传统,在别集命名、内容收录和编次体例上,都呈现出显著的著述化趋势,甚至涌现出大量以述学为主、完全无涉诗赋辞章的“学人文集”,并伴随着相应的理论自觉。这种变化,体现了明清士人对别集起源、性质、功用及文学观念的独特理解,也透露出诗赋辞章地位的日渐衰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别集 诗赋 著述 学人文集 理论自觉
下载PDF
洪亮吉的京师之行与都下文学生态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淑岩 马铭明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8-148,共11页
乾嘉时期,文人流动极为普遍,流动态势颇为多元,而由家乡到京师的流动当为文人最常态的选择。常州诗人洪亮吉,一生舟车南北,游历四方,曾七入京师,前后寓京八载余,帝都既成就了其人生的巅峰,也将他的仕宦生涯抛到了谷底,京师岁月成为其一... 乾嘉时期,文人流动极为普遍,流动态势颇为多元,而由家乡到京师的流动当为文人最常态的选择。常州诗人洪亮吉,一生舟车南北,游历四方,曾七入京师,前后寓京八载余,帝都既成就了其人生的巅峰,也将他的仕宦生涯抛到了谷底,京师岁月成为其一生最难忘却的记忆。寓京期间,洪亮吉的创作主要收在《卷施阁诗》与《卷施阁文甲集》《卷施阁文乙集》以及部分《更生斋诗》集中,这些创作犹如一组特写镜头,刻录下诗人帝都生活的焦虑、诗酒唱酬的日常以及颂圣纪恩的燃情岁月。此一内容的揭示,在丰富洪亮吉个体研究之同时,亦不失为冰山之一角,由此略可窥见乾嘉时期都下文学生态之一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亮吉 京师文坛 乾嘉文学 文人雅集 文学生态
下载PDF
论唐五代词向北宋词的演变历程——王国维“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之论的反思 被引量:4
9
作者 木斋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3-80,共8页
王国维认为,词至李后主"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但唐五代曲词与两宋词的本质区别,主要是宫廷词与士大夫词、市井词的不同。词体在唐五代时期,其主流始终在宫廷文化之中,李白的宫廷应制词、西蜀花间词、南唐词是此时期... 王国维认为,词至李后主"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但唐五代曲词与两宋词的本质区别,主要是宫廷词与士大夫词、市井词的不同。词体在唐五代时期,其主流始终在宫廷文化之中,李白的宫廷应制词、西蜀花间词、南唐词是此时期的三个标志;所谓民间词应该是中唐之后才发生的,真正实现这一转型的标志应为东坡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五代 宫廷词 北宋 士大夫词 王国维
下载PDF
元代诗坛的题画之风 被引量:5
10
作者 查洪德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35-41,59,共8页
元代诗坛盛行隐逸之风、游历之风、雅集之风、题画之风,代表着元代文人心态和生活趣味的两种倾向:隐逸与游历,是诗人们走向自然的标志;雅集与题画,则标志着诗人们对文人生活的雅趣的热衷。这里讨论元人的题画问题。题诗于画是宋以来诗... 元代诗坛盛行隐逸之风、游历之风、雅集之风、题画之风,代表着元代文人心态和生活趣味的两种倾向:隐逸与游历,是诗人们走向自然的标志;雅集与题画,则标志着诗人们对文人生活的雅趣的热衷。这里讨论元人的题画问题。题诗于画是宋以来诗人的一种艺术活动,这种活动在元代形成了风气,于是成为元代一种文学史现象。诗画相资,相得益彰,是建立在"诗画一律""本无二致"理论认识基础之上的,是诗画深度结缘后融二为一的表现。诗人以题画诗表达虚拟境界的心灵寄托。题画活动,也是文人间的一种交谊方式。甚至在元代,多人同题一画,如果其画其诗具有某种特定的主题,或形成了某种指向性话语,人文们还以此影响社会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诗坛 题画之风 文人雅趣
下载PDF
方干诗歌清奇雅正的特色 被引量:1
11
作者 马路路 单芳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7年第3期48-52,共5页
镜湖隐士方干,幼有清才,行吟醉卧,于晚唐纤靡诗风中独创诗艺,名著于江南。其诗意象丰富,意境澄明,题材广泛,以酬赠诗、山水诗、禅院诗、送别诗为多。方干诗歌创作求奇巧、尚雅正,江南隐逸生活促使其形成了清丽脱俗的诗歌风貌,具有清奇... 镜湖隐士方干,幼有清才,行吟醉卧,于晚唐纤靡诗风中独创诗艺,名著于江南。其诗意象丰富,意境澄明,题材广泛,以酬赠诗、山水诗、禅院诗、送别诗为多。方干诗歌创作求奇巧、尚雅正,江南隐逸生活促使其形成了清丽脱俗的诗歌风貌,具有清奇雅正的特色。张为《诗人主客图》将其列为"清奇雅正派"之升堂中七人之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干诗 清奇雅正
下载PDF
魂牵梦绕的草根心结谱系——陕西地缘文学的审美特征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惠霞 冯肖华 《唐都学刊》 2005年第5期76-80,共5页
文化学表明,地缘文学是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历史沿革的综合产物。陕西文学因其特有的山、川、塬俱备的地理形态和积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在人类文明史过程中,逐步衍生出缘于本土事象物象的独特的地缘文学观及其创作特征,即黄土地心结... 文化学表明,地缘文学是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历史沿革的综合产物。陕西文学因其特有的山、川、塬俱备的地理形态和积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在人类文明史过程中,逐步衍生出缘于本土事象物象的独特的地缘文学观及其创作特征,即黄土地心结、父老乡亲心结、三秦女性心结、秦风民俗心结四个维度。从创作理念看,这是陕西几代作家共构的魂牵梦绕的草根心结谱系;从创作审美看,它又与京津、晋冀、江浙的地域文学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 地缘文学 草根心结谱系
下载PDF
试论南宋禅画与文人画的关系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静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4-65,共2页
南宋禅画从广泛的意义来讲是文人画的旁支,与宋元时期发展起来的文人画有着或亲或离、似又非似的微妙关系,同时它对文人画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本文以"逸"和"雅"的角度为切入点来论述南宋禅画与文人画的关... 南宋禅画从广泛的意义来讲是文人画的旁支,与宋元时期发展起来的文人画有着或亲或离、似又非似的微妙关系,同时它对文人画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本文以"逸"和"雅"的角度为切入点来论述南宋禅画与文人画的关系,并得出二者同中存异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禅画 文人画
下载PDF
元代诗歌发展的历史进程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晶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1-100,共10页
在唐宋诗歌辉煌成就的掩映下,元代诗歌历来不被重视,关于元诗的研究寥寥无几,且难见全貌,但事实是,元代诗家众多,篇什浩瀚,有着独特的发展轨迹。全面考察元代诗歌的发展进程可把它分为前、中、后三个时期:元初由于诗人身份与心态的复杂... 在唐宋诗歌辉煌成就的掩映下,元代诗歌历来不被重视,关于元诗的研究寥寥无几,且难见全貌,但事实是,元代诗家众多,篇什浩瀚,有着独特的发展轨迹。全面考察元代诗歌的发展进程可把它分为前、中、后三个时期:元初由于诗人身份与心态的复杂性使诗歌创作融会了宋金诗歌的特色,呈现出“庞以蔚”的丰富性;大德、延祐间是元诗发展的高峰,“雅正”是其主旋律,内容多“治世之音”,风格尚雍容平正;延祐后,诗风丕变,以张扬个体性情为出发点,突破了“雅正”的拘囿,形成了多样化的诗歌风格,其中少数民族诗人的创作功不可没。元诗对唐宋诗歌的继承与对明代诗歌的影响清晰可见,是中国诗歌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诗 庞以蔚 雅正 多样化风格
下载PDF
中国传统美学“典雅”说的规定性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天道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8-84,共7页
按照"典雅"说的规定意义,对古代典籍的学习是文艺创作的"根柢",是联系古今的纽带,创作者必须通过"模经"、"积学",汲取前人思想精华,纳其精粹,从而才能进入"典雅之懿",即在审美创构... 按照"典雅"说的规定意义,对古代典籍的学习是文艺创作的"根柢",是联系古今的纽带,创作者必须通过"模经"、"积学",汲取前人思想精华,纳其精粹,从而才能进入"典雅之懿",即在审美创构活动中进入"典雅"之境。可以说,正是这种重视历史文化积累的美学精神,形成了中国美学雅俗论中的"典雅"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美学 典雅
下载PDF
文人画推崇逸品探因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健毛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116-120,共5页
文人画之所以崇尚笔简形具的逸品,是因为文人画家绘画的目的不是为了再现物象,而是为了在绘画中寄寓、消解心中由怀才不遇所激发出的郁勃不平之气,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境界。文人画家这一寄兴寓意的创作心理机制赋予了文人画... 文人画之所以崇尚笔简形具的逸品,是因为文人画家绘画的目的不是为了再现物象,而是为了在绘画中寄寓、消解心中由怀才不遇所激发出的郁勃不平之气,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境界。文人画家这一寄兴寓意的创作心理机制赋予了文人画逸品的审美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人画 神品 寄兴寓意 逸品
下载PDF
《玉树后庭花》的历史与形态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安潮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CSSCI 2012年第1期19-27,共9页
《玉树后庭花》的创作来自陈朝后主后期,是陈后主及其后宫集体创作而成的,因其音乐魅力而流传至隋唐,作为唐宫的一部有影响的"清乐大曲"被日本遣唐使带至东亚。它在唐代诗文中有着不同的评价。通过对乐谱解译成果的音乐本体解... 《玉树后庭花》的创作来自陈朝后主后期,是陈后主及其后宫集体创作而成的,因其音乐魅力而流传至隋唐,作为唐宫的一部有影响的"清乐大曲"被日本遣唐使带至东亚。它在唐代诗文中有着不同的评价。通过对乐谱解译成果的音乐本体解析,我们发现其音乐之美的旋律和结构之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音乐体裁 清乐大曲 文人音乐 隋唐俗乐
下载PDF
论秦观对东坡词的接受 被引量:1
18
作者 彭文良 木斋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14-20,共7页
秦观对东坡词是有所接受的。具体表现为对东坡词"雅化"品质的认同;词作功能、词学观方面,与东坡暗合;对东坡豪放词、构思技巧方面有明显的模仿等。秦观对东坡词的接受,不是机械的效法,而是既学习,又创造。秦观词独特的风格特... 秦观对东坡词是有所接受的。具体表现为对东坡词"雅化"品质的认同;词作功能、词学观方面,与东坡暗合;对东坡豪放词、构思技巧方面有明显的模仿等。秦观对东坡词的接受,不是机械的效法,而是既学习,又创造。秦观词独特的风格特征,是秦观结合自己的才情,在对东坡词有所吸收的基础上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观 东坡词 接受 雅化 词学观
下载PDF
以曲为史:中国古代文人的历史剧创作 被引量:2
19
作者 孙书磊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10-16,共7页
由于受史学意识的支配,中国古代文人创作历史剧以展示历史材料、总结历史规律为主要价值取向,而以戏剧的艺术审美取向为辅。其具体表现形式主要有三种:演史、补史、改史。;由于创作中坚持史学意识的主导性,所以,即使在补史、改史中有与... 由于受史学意识的支配,中国古代文人创作历史剧以展示历史材料、总结历史规律为主要价值取向,而以戏剧的艺术审美取向为辅。其具体表现形式主要有三种:演史、补史、改史。;由于创作中坚持史学意识的主导性,所以,即使在补史、改史中有与正史记载出入的成分,也并不因此而改变历史剧的本体属性。形成以曲为史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无庸讳言,以曲为史存在着缺陷,然而其对现代历史题村文艺创作所提供的经验却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剧 文人创作 演史 补史 改史
下载PDF
“清新淡雅”:宋代瓷器文人气质的彰显 被引量:1
20
作者 翁梅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66-68,共3页
本文以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宋代五大名窑为研究对象,从瓷器的釉色和造型角度阐述宋代瓷器的时代特征,以及宋代瓷器在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的士大夫阶层审美所形成的"清新淡雅"的文人气质。
关键词 五大名窑 宋代理学 清新淡雅 文人气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