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异变”时空下民族“隐言”的表达--以《中国文艺》为中心
1
作者 高姝妮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62-67,共6页
《中国文艺》是沦陷时期北平最有影响的文学期刊,自创刊起便以刊载“纯文学”的办刊原则表明了疏离政治的文化立场,从而引起了北平有识文人的关注与认同。他们以此为文学阵地,秉持着民族心绪发表了大量的文学作品,间接表明了对日伪政权... 《中国文艺》是沦陷时期北平最有影响的文学期刊,自创刊起便以刊载“纯文学”的办刊原则表明了疏离政治的文化立场,从而引起了北平有识文人的关注与认同。他们以此为文学阵地,秉持着民族心绪发表了大量的文学作品,间接表明了对日伪政权的不满。然而在特殊的政治语境下,欲求文学的自救以重振民族精神,终究举步维艰,于是《中国文艺》以“隐言”的表达策略拓展民族启蒙话语空间,展写有识文人的民族情怀,呈现出民族文学的创作追求。在《中国文艺》所集结的作家的共同努力下,荒芜的北平文坛得到复苏,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北平文坛的民族向心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艺》 民族启蒙 “隐言” 华北沦陷区文学
下载PDF
《中国文艺》诗歌的民族“隐喻”
2
作者 高姝妮 《石家庄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115-120,共6页
华北沦陷区严苛的政治语境使含蓄抒情的诗得到了意外发展,在情感意蕴和创作手法上,诗显现着审美意义的现实超越。在北平文学内外交困之时,《中国文艺》诗人将现实的苦闷和压抑化为心灵的疮疤,用忧伤标记着时代的精神烙印,他们的诗作不... 华北沦陷区严苛的政治语境使含蓄抒情的诗得到了意外发展,在情感意蕴和创作手法上,诗显现着审美意义的现实超越。在北平文学内外交困之时,《中国文艺》诗人将现实的苦闷和压抑化为心灵的疮疤,用忧伤标记着时代的精神烙印,他们的诗作不仅抒怀了对社会现实的失望与不满,还以含蓄抒情的方式潜隐地表明创作立场,由此建构了民族“隐喻”的表达方式,拓展了文学启蒙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艺》 华北沦陷区文学 新诗 散文诗 民族“隐喻”
下载PDF
反抗军事入侵与抵制文化殖民——抗战时期北京沦陷区文学中的民族意识与国家认同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泉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2-21,共10页
文化殖民是日本在华殖民统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以北京为中心的华北沦陷区,日伪当局对文坛进行了积极的政治干预,企图把文艺纳入为“大东亚共荣圈”服务的轨道,但北京大多数知识分子和作家没有屈从于法西斯军事统治的淫威,北京文学的主... 文化殖民是日本在华殖民统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以北京为中心的华北沦陷区,日伪当局对文坛进行了积极的政治干预,企图把文艺纳入为“大东亚共荣圈”服务的轨道,但北京大多数知识分子和作家没有屈从于法西斯军事统治的淫威,北京文学的主体仍顽强地沿着五四新文学开创的道路迂曲生长,保持着不能扼杀的民族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中国现代化文学 沦陷区文学 殖民地研究
下载PDF
东亚殖民语境中北方代表女作家的生成——简论北京时期的梅娘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泉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1-7,共7页
1941年5月,梅娘从大阪移居北京沦陷区后,进入了另一个创作的巅峰期。这个时期,梅娘的外国文学以翻译日本文学中的虚构作品为主,侧重女性和家庭问题。在创作中短篇小说的同时,进入长篇小说领域。这些小说以刚柔相济的独特女性视角,书写&q... 1941年5月,梅娘从大阪移居北京沦陷区后,进入了另一个创作的巅峰期。这个时期,梅娘的外国文学以翻译日本文学中的虚构作品为主,侧重女性和家庭问题。在创作中短篇小说的同时,进入长篇小说领域。这些小说以刚柔相济的独特女性视角,书写"满洲"大家庭的兴衰史,以及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的命运和女人的命运,透露出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情怀和女权主义意识,在梅娘的创作中具有重要意义。殖民地/宗主国行旅小说《小妇人》意在描绘在"大东亚共荣圈"内踽踽独行的知识青年的进路和出路,是东亚殖民文学场域中的一个分析殖民地民情世态/国家民族,实况/隐喻的绝佳文本。对于个别涉及时政的作品,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娘 北京沦陷区 文学翻译 沦陷区文学史
下载PDF
梁山丁《绿色的谷》版本比较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王越 孙中田 《外国问题研究》 2013年第1期25-30,共6页
东北沦陷区文学的发展一直处于日本殖民者的文化统治下。沦陷十四年间,被多重非文学因素牵制、干预、塑造着伪满文学。梁山丁的《绿色的谷》是其时长篇小说代表作之一,特殊的创作历程和版本情况是殖民文化统治在创作环境、创作心理、出... 东北沦陷区文学的发展一直处于日本殖民者的文化统治下。沦陷十四年间,被多重非文学因素牵制、干预、塑造着伪满文学。梁山丁的《绿色的谷》是其时长篇小说代表作之一,特殊的创作历程和版本情况是殖民文化统治在创作环境、创作心理、出版流通三个层面对创作自由进行干预的典型个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沦陷区文学 绿色的谷 文化统治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书写范式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3
6
作者 逄增玉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5-15,2,共11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著述日益繁多,但真正自成体系、有价值和特色的只占少数。中国现代文学史书写,要把港台文学和沦陷区文学、以及少数民族文学和女性文学有机融入文学史,而不是硬性地作为板块嵌入。在价值观与历史观上,应该真正贯彻历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著述日益繁多,但真正自成体系、有价值和特色的只占少数。中国现代文学史书写,要把港台文学和沦陷区文学、以及少数民族文学和女性文学有机融入文学史,而不是硬性地作为板块嵌入。在价值观与历史观上,应该真正贯彻历史主义原则,尽可能呈现历史的原生态,并以开放现代的、具有普泛价值的人性观念和世界文学的普遍原则作为价值标准。在历史与逻辑的关系中,要处理好困扰在文学史写作中的经典与非经典、主流与支流、现象与本质、规律与非规律、进化与非进化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 书写范式 港台文学 沦陷区文学 少数民族文学 女性文学
下载PDF
张深切移居北京的背景及其“文化救国”实践——抗战时期居京台籍文化人研究之一 被引量:5
7
作者 张泉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06年第2期80-88,共9页
日本占领台湾时期,台湾虽与祖国分离,但与大陆、特别是大陆的沦陷区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这使得在殖民语境中出生和成长起来的一代台湾人、特别是文化人的身份认同趋向,交叉纠结。本文在简析不同沦陷区背景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台湾作... 日本占领台湾时期,台湾虽与祖国分离,但与大陆、特别是大陆的沦陷区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这使得在殖民语境中出生和成长起来的一代台湾人、特别是文化人的身份认同趋向,交叉纠结。本文在简析不同沦陷区背景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台湾作家张深切的成长过程,以及他七七事变后移住北京沦陷区的原因和“文化救国”的实践,对抗战时期台湾作家的民族国家认同,作一历时的个案考察,为客观地界定沦陷区作家的立场提供一种叙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沦陷区文学 台湾作家 文化身份认同 张深切
下载PDF
在解构中沉潜:上海沦陷区小说的“五四”底色——兼议抗战时期文学民族化 被引量:1
8
作者 张谦芬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76-183,共8页
一般认为,上海沦陷时期日伪的严酷统治武力切断了新文学传统;狭窄言路下上海文学的异常繁荣被认为是畸形的、偶然的;异族统治下文学民族化的追求也被视为不可能。然而,异族高压、民族情绪、市民文化等多种话语力量的交错博弈形成了沦陷... 一般认为,上海沦陷时期日伪的严酷统治武力切断了新文学传统;狭窄言路下上海文学的异常繁荣被认为是畸形的、偶然的;异族统治下文学民族化的追求也被视为不可能。然而,异族高压、民族情绪、市民文化等多种话语力量的交错博弈形成了沦陷时期上海的异质文学空间,推动了理论与创作上极有文学史价值的"五四"重审。上海沦陷区小说一方面对"五四"经典主题、情节、人物进行着反讽叙事;另一方面也在题材选择和文学接受的调整中,继承发展了"五四"的精神实质。这一解构与沉潜并进的过程,促进了"五四"先锋质素的落地生根,展示了民族文学发展的另类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沦陷区小说 “五四”传统 解构 沉潜
下载PDF
伪满洲国文学研究中的若干重要问题反思——兼论刘晓丽的《异态时空中的精神世界》 被引量:2
9
作者 吴晓明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29-34,共6页
中国沦陷区文学研究始于海外,改革开放30年以来,国内的研究也有了重要的进展。在此大背景下,进入21世纪后,特定时空下的伪满洲国文学状况的研究,也有了重要改观。一些研究者正视并发掘这一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长期被冷落的主题。例如,近... 中国沦陷区文学研究始于海外,改革开放30年以来,国内的研究也有了重要的进展。在此大背景下,进入21世纪后,特定时空下的伪满洲国文学状况的研究,也有了重要改观。一些研究者正视并发掘这一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长期被冷落的主题。例如,近期重要成果之一的《异态时空中的精神世界——伪满洲国文学研究》[1]一书出版,可视为伪满洲国文学研究领域的一个标志性节点。但是,文学理论探讨的深入和文学史格局在发生突破时,经常会产生新的理论悖论或是困惑。论文借这本专著出版的契机,就近年来伪满洲国文学研究中的若干重要问题进行反思,以期对此项研究的发展方向作些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满洲国文学研究 文学状况 中国现代文学史 沦陷区文学
下载PDF
论异质空间与文学民族化——上海沦陷时期文学启示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谦芬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8-91,共4页
抗战爆发后,文学空间的异质性不仅体现在外部环境与战前的迥异,而且表现在内部不同力量互相作用的动态变化。以上海沦陷区文学来说,政治禁锢、商业媒介、市民文化的互相作用改变了传统文学生长的均质空间,体现出文学民族化发展的另类路... 抗战爆发后,文学空间的异质性不仅体现在外部环境与战前的迥异,而且表现在内部不同力量互相作用的动态变化。以上海沦陷区文学来说,政治禁锢、商业媒介、市民文化的互相作用改变了传统文学生长的均质空间,体现出文学民族化发展的另类路向。考察上海沦陷时期文学空间诸因素之间互相对抗、浸润、妥协的驳杂关系,以进一步反思中国新文学民族化建构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沦陷区文学 异质空间 民族化
下载PDF
沦陷区文学运动与文学理论批评初论 被引量:1
11
作者 高玉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81-87,共7页
沦陷区文学运动及文学理论批评是中国现代文学及文化理论批评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其进行研究,我们不能简单地用衡量国统区和解放区的标准去衡量它。在沦陷区,文学上保持民族血脉、心理上的不屈服、逃避都应该视为一种反抗。大致... 沦陷区文学运动及文学理论批评是中国现代文学及文化理论批评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其进行研究,我们不能简单地用衡量国统区和解放区的标准去衡量它。在沦陷区,文学上保持民族血脉、心理上的不屈服、逃避都应该视为一种反抗。大致说来,沦陷区文学及文学理论批评包括五个方面:抗战文学与批评;汉奸文学与理论;乡土文学与理论;现实主义文学与批评;洋场文学、都市文学及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沦陷区 文学运动 文学理论批评 汉奸文学
下载PDF
伪满洲国文学研究在当前的突破 被引量:5
12
作者 吴晓明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62-67,共6页
关于伪满洲国时期的文学状况,以及身处其中的文化人特殊的生活体验、精神感受和审美追求的研究,始终没有很好地呈现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叙述中。进入21世纪,这一情形有重要改观。一些研究者开始正视这一现代文学研究中长期被冷落的主题... 关于伪满洲国时期的文学状况,以及身处其中的文化人特殊的生活体验、精神感受和审美追求的研究,始终没有很好地呈现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叙述中。进入21世纪,这一情形有重要改观。一些研究者开始正视这一现代文学研究中长期被冷落的主题。这些研究涉及对伪满洲国文学整体的把握,对具体作家具体创作的分析,以及原始文献的系统搜集和整理。伪满洲文学研究在当前的突破值得关注,这涉及到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缺失的补充和创新认识,涉及到重新评定日本侵略背景下的中国现代文学经验,由此出现了对以往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的新的表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满洲国 文学状况 中国现代文学 沦陷区文学
下载PDF
论20世纪40年代国统区与沦陷区文学的互动——从作家迁徙角度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祝学剑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112-115,共4页
20世纪40年代众多作家从沦陷区迁徙到国统区,也有不少作家从国统区迁徙到沦陷区。作家迁徙过程中主编的文艺刊物促进了国统区文学与沦陷区文学之间的交流互动。从作家迁徙角度来看,国统区文学与沦陷区文学之间的互动显示出两者文学关系... 20世纪40年代众多作家从沦陷区迁徙到国统区,也有不少作家从国统区迁徙到沦陷区。作家迁徙过程中主编的文艺刊物促进了国统区文学与沦陷区文学之间的交流互动。从作家迁徙角度来看,国统区文学与沦陷区文学之间的互动显示出两者文学关系的复杂性,突破了以往研究者将国统区文学与沦陷区文学孤立起来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迁徙视阈 国统区文学 沦陷区文学 互动
下载PDF
生存在残酷时代——从沦陷区文学背景看张爱玲散文的价值取向 被引量:5
14
作者 冯凌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6期36-39,共4页
张爱玲的散文作品从多个角度反映了上海沦陷区普通人尤其是女性的生活,在人们日常生活的平常琐碎之中,表现战火纷飞的年代安稳的世俗社会生活的乐趣和生存的要义。本文试把张爱玲还原于上海沦陷区那样一种严酷而独特的社会政治背景和时... 张爱玲的散文作品从多个角度反映了上海沦陷区普通人尤其是女性的生活,在人们日常生活的平常琐碎之中,表现战火纷飞的年代安稳的世俗社会生活的乐趣和生存的要义。本文试把张爱玲还原于上海沦陷区那样一种严酷而独特的社会政治背景和时代氛围中,历史、辩证地看待其文学活动,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其文中所表达的对现实、对人生飞扬一面的否定和对物质、对人生安稳一面的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散文 沦陷区文学
下载PDF
日伪时期南京的翻译文学
15
作者 赵献涛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9-102,共4页
因为日本的残酷统治,日伪时期南京的翻译文学,整体上呈现出一片萧条的景象,无论翻译文学的数量,还是质量,都无法与同是沦陷区的上海、北京同日而语。日伪时期南京的翻译文学,期刊上登载的译作数量有限,译者多为名不见经传的人物,翻译文... 因为日本的残酷统治,日伪时期南京的翻译文学,整体上呈现出一片萧条的景象,无论翻译文学的数量,还是质量,都无法与同是沦陷区的上海、北京同日而语。日伪时期南京的翻译文学,期刊上登载的译作数量有限,译者多为名不见经传的人物,翻译文学的选择带有鲜明的战时体制影响的痕迹。尽管日伪统治时期南京的翻译文学成就极其有限,但只有将之纳入考察的视野,民国翻译文学史才会完整地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伪时期南京 翻译文学 民国翻译文学史
下载PDF
沦陷区文学地图的重绘与“两岸三地”沦陷区文学之比较
16
作者 陶德宗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8-41,共4页
在抗战文学研究中,那种仅以“七七”事变后的大陆时空而绘制的沦陷区文学地图是残缺的。自19世纪末开始,日本帝国主义不断的侵华战争,在中国的“两岸三地”先后形成了一片又一片沦陷区。所谓沦陷区文学,除“七七”事变后的大陆沦陷区文... 在抗战文学研究中,那种仅以“七七”事变后的大陆时空而绘制的沦陷区文学地图是残缺的。自19世纪末开始,日本帝国主义不断的侵华战争,在中国的“两岸三地”先后形成了一片又一片沦陷区。所谓沦陷区文学,除“七七”事变后的大陆沦陷区文学外,还应包括“九一八”事变后的东北文学,日殖统治下的香港文学和整个日据时期的台湾文学在内。在由这样一个时间维度、地理维度和精神维度构成的沦陷区文学地图中,从比较视角对“两岸三地”沦陷区文学进行打量,将会对沦陷区文学的整体风貌、个性差异与抗战文学的多元构成有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绘 沦陷区 文学地图 “两岸三地” 比较
下载PDF
战时上海的日本人文学团体研究——以“上海文学研究会”为中心
17
作者 李庆保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20年第3期32-39,共8页
上个世纪40年代的上海,存在过一个由在沪日本文化人组成的国策文学团体,名为“上海文学研究会”。研究会创办同人杂志《上海文学》,从1943年4月至1945年5月共发行五期。本文以仅存四期的《上海文学》复印本①为基础,并依据同一时期在上... 上个世纪40年代的上海,存在过一个由在沪日本文化人组成的国策文学团体,名为“上海文学研究会”。研究会创办同人杂志《上海文学》,从1943年4月至1945年5月共发行五期。本文以仅存四期的《上海文学》复印本①为基础,并依据同一时期在上海发行的《大陆新报》②《大陆往来》③《大陆年鉴》④等日语报刊史料,对这一战争后期存在于上海的唯一的日本人文学团体的成立背景、性质与活动、文学主张等进行了初步的考查与揭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人文学团体 沦陷区 上海文学研究会 《上海文学》 占领地国策文学
下载PDF
东北沦陷区的翻译文学
18
作者 赵献涛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87-90,共4页
东北沦陷区的翻译文学,是中国翻译文学史不可缺少的一面,但却没有被写入翻译文学史中。在东北沦陷区,众多期刊报纸刊载译文,翻译家众多,翻译的国别更是多种多样。东北沦陷区的翻译文学与日伪的文化统制存在着一定关系。东北沦陷区的翻... 东北沦陷区的翻译文学,是中国翻译文学史不可缺少的一面,但却没有被写入翻译文学史中。在东北沦陷区,众多期刊报纸刊载译文,翻译家众多,翻译的国别更是多种多样。东北沦陷区的翻译文学与日伪的文化统制存在着一定关系。东北沦陷区的翻译文学与其他沦陷区的翻译文学一样,蕴含着丰富的内容,有待进一步研究,应该被纳入翻译文学史的视野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沦陷区 翻译文学 殖民
下载PDF
论沦陷区文学中的隐喻
19
作者 冯昊 《绥化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67-70,共4页
隐喻是在殖民统治的残酷镇压下,沦陷区作家用来曲折表达真实思想和情感的一种方式。沦陷区文学作品常常借用历史典故、梦等多种喻体来反映出沦陷区人们的民族认同心理,并从中暗示出他们在沦陷的困境中对生存、道德、苦难以及战争等进行... 隐喻是在殖民统治的残酷镇压下,沦陷区作家用来曲折表达真实思想和情感的一种方式。沦陷区文学作品常常借用历史典故、梦等多种喻体来反映出沦陷区人们的民族认同心理,并从中暗示出他们在沦陷的困境中对生存、道德、苦难以及战争等进行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沦陷区文学 隐喻 历史典故
下载PDF
华北沦陷区的翻译文学
20
作者 赵献涛 《惠州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13-15,24,共4页
华北沦陷区的翻译文学,是中国翻译文学史不可缺失的一环。在华北沦陷区,众多期刊报纸继续刊载译文,出现了众多的翻译家,翻译的国别多种多样,翻译理论的建设继续进行。华北沦陷区的翻译文学呈现了自身的复杂性、多样性。中国翻译文学的... 华北沦陷区的翻译文学,是中国翻译文学史不可缺失的一环。在华北沦陷区,众多期刊报纸继续刊载译文,出现了众多的翻译家,翻译的国别多种多样,翻译理论的建设继续进行。华北沦陷区的翻译文学呈现了自身的复杂性、多样性。中国翻译文学的发展史,在华北沦陷区没有中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沦陷区 翻译文学 翻译家 翻译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