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34篇文章
< 1 2 1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ominent Manifestations of National Thoughts in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Literature in the Qing Dynasty
1
作者 Wang Chunyang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57-262,共6页
It is analyzed from the time and society development background that the social nature was subject to concrete changes in the early Qing Dynasty,middle and latter periods of Qing Dynasty and the late Qing Dynasty due ... It is analyzed from the time and society development background that the social nature was subject to concrete changes in the early Qing Dynasty,middle and latter periods of Qing Dynasty and the late Qing Dynasty due to different China's social development backgrounds,but the establishing target of the national thought subject in the literatur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is not transferred. The revitalization of national development is considered as the fundamental to establish positive national spirit and directly safeguard and defend the national dignity,so that the literature in the Qing Dynasty becomes the cultural thought action force to promote developing and growing Chinese n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发展 民族精神 清代 突出 社会发展 背景分析 社会背景 中华民族
下载PDF
晚清新教来华传教士语境中的literature概念——以米怜为中心 被引量:1
2
作者 段怀清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7-63,136,共8页
作为最早一批新教来华传教士群体的代表人物之一,米怜的大部分传教士生涯是在远离中国内地的东南亚地区度过的。而米怜的传教士生涯,并不仅仅以其实际传教引人注目,其在新教区的开拓及教务管理、位于马六甲的英华书院的开办、《圣经》... 作为最早一批新教来华传教士群体的代表人物之一,米怜的大部分传教士生涯是在远离中国内地的东南亚地区度过的。而米怜的传教士生涯,并不仅仅以其实际传教引人注目,其在新教区的开拓及教务管理、位于马六甲的英华书院的开办、《圣经》中译等方面的贡献同样突出。此外,米怜还是一位勤奋而多产的著述家,其中尤以他先后主持过的《印中搜闻》《察世俗每月统计传》等英、中文期刊,以及他所撰写的《张远两友相论》等中文文本影响久远。米怜在其著述中,亦多次提及literature一词来描述西方语境和中文语境中的某些对象。米怜使用literature一词的经验,无疑是考察此一时期新教来华传教士使用literature实际使用境况的重要个案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传教士 literature 文学 米怜
下载PDF
Bianjing Spectacle: Soundscapes of Bianjing and Identities in Song Dynasty Literature
3
作者 LI Gui 《Frontiers of Literary Studies in China-Selected Publications from Chinese Universities》 2024年第1期77-102,共26页
By closely examining the literary works of the Song Dynasty,such as prose,poetry,rhyme-prose,lyrics,notes,and miscellaneous theses,this paper combines historical and literary evidence to rediscover the 13 types of sou... By closely examining the literary works of the Song Dynasty,such as prose,poetry,rhyme-prose,lyrics,notes,and miscellaneous theses,this paper combines historical and literary evidence to rediscover the 13 types of soundscapes and their corresponding spaces in the Bianjing City,the capital of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and it reveals the causes and historical-cultural significance of these soundscapes.Focusing on the key issues of soundscape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ound spaces,identities,discourses,and literary achievements depicted in the writings about Bianjing.It argues that the“Bianjing Spectacle”of vendors’cries described by the Southern Song people can be used as a summary of the soundscape characteristics of Bianjing.Furthermore,it interprets the special silence,crying,and the absence of the sounds of production from an aesthetic perspective.By rediscovering,analyzing,and interpreting the soundscapes of Bianjing,this paper reveal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at the sound level and differentiates various“auditory communities.”It thereby demonstrates the portrayal of Bianjing in Song literature,addresses theoretical hot topics in literature and geography,and builds on Marx’s arguments to propose that a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history,the world,and ourselves requires an in depth study of the soundscapes in lit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ng literature Bianjing in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soundscapes IDENTITIES transformation during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原文传递
论元宫词的新变
4
作者 张建伟 王文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1-8,F0002,F0003,共10页
元代宫词的新变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内容与作者方面,写作内容由后宫嫔妃宫人的生活逐渐转移到宫殿文武百官的政治活动,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作者为多民族构成。二是民族特色,表现在名词事物、宗教信仰两个方面。三是创作主张,题材扩大,... 元代宫词的新变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内容与作者方面,写作内容由后宫嫔妃宫人的生活逐渐转移到宫殿文武百官的政治活动,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作者为多民族构成。二是民族特色,表现在名词事物、宗教信仰两个方面。三是创作主张,题材扩大,语言典雅,风格上要求清和雅正。四是形式上的创新,表现为宫词中出现详细自注、以宫词唱和、语言多样和形式多样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词 元代文学 民族文学
下载PDF
论北朝的文学竞争与创作精神
5
作者 胡大雷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52-59,F0002,F0003,共10页
北朝以文学评比引领优秀作品的产生,以“文人相轻”激励文学创作竞争,批评不良风气倡导正当竞争,与南朝文学既竞争又学习、融合。北朝的文学竞争既是推动文学事业发展的动力之一,又是其积极向上的文学创作精神的表现。
关键词 北朝 文学竞争 文学评比 流派 融合
下载PDF
六朝洛阳至建康驿路的文学担当
6
作者 李德辉 《中原文化研究》 2024年第1期101-108,共8页
六朝尽管国家分裂,但洛阳到建康仍有一条驿路沟通南北,驿路走向、沿途风物、风俗人情均对六朝文学的文体、题材、主题产生了影响。永嘉南渡后,该驿路应时势的变化,变成乱世士人的奔亡之路,文官从征奉使之路,奉使交聘行记、从征行记、交... 六朝尽管国家分裂,但洛阳到建康仍有一条驿路沟通南北,驿路走向、沿途风物、风俗人情均对六朝文学的文体、题材、主题产生了影响。永嘉南渡后,该驿路应时势的变化,变成乱世士人的奔亡之路,文官从征奉使之路,奉使交聘行记、从征行记、交聘语录、从征唱和诗、轶事小说从中而出。不仅如此,还对传统的行旅文学有明显的推动,这一时期产生的诗文,主要写此路的避难、奉使、征伐、交聘,带有鲜明的乱世特征。题材虽非新增,但内容和风格有新变。这些诗文创作提高了六朝行旅文学的水平,使得汉魏以前还默默无闻、尚未独立成类的行旅诗,成为士人熟悉的常用题材。这表明贯通南北的驿路交通是六朝文学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阳 建康 驿路 六朝 文学
下载PDF
清代音乐赋的留存状况及文献价值
7
作者 侯立兵 郑云彩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75-80,共6页
清代音乐赋文献亟待系统整理,经过初步梳理辑目,共有589篇。按题材可分为乐器赋、乐曲赋、乐事赋、乐论赋、舞蹈赋五类,其中乐器赋数量最多,有357篇。在体裁形式上以律赋为主。清代音乐赋兼具文学价值和音乐价值。与此同时,它还融汇了... 清代音乐赋文献亟待系统整理,经过初步梳理辑目,共有589篇。按题材可分为乐器赋、乐曲赋、乐事赋、乐论赋、舞蹈赋五类,其中乐器赋数量最多,有357篇。在体裁形式上以律赋为主。清代音乐赋兼具文学价值和音乐价值。与此同时,它还融汇了乐教合一、审音听政、律历融通等综合文化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赋 清代 留存状况 文献特征 文献价值
下载PDF
汉晋南朝买地券镇墓功能探析——以砖质买地券为中心
8
作者 张剑光 李忠民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64,共10页
汉晋南朝买地券书写模式的转变,经历了东汉初、汉末吴晋、南朝三个演变阶段,其镇墓功能也随着书写模式的转变而发生改变。东汉初年初兴之际的买地券,书写模式更接近实用买卖契约,但其随葬明器的性质和买卖契约的书写格式,决定了它本身... 汉晋南朝买地券书写模式的转变,经历了东汉初、汉末吴晋、南朝三个演变阶段,其镇墓功能也随着书写模式的转变而发生改变。东汉初年初兴之际的买地券,书写模式更接近实用买卖契约,但其随葬明器的性质和买卖契约的书写格式,决定了它本身所具备的镇墓属性。这种镇墓属性是买地券作为“冥契”的固有属性,其存在与否与券文中宗教神仙色彩的有无强弱无关。汉末吴晋时期,买地券诸要项日渐完备,宗教神仙色彩日益浓厚,并出现了程式化演变趋势,但买地券的镇墓方式并未发生改变,其镇墓功能亦并未实现根本性的增强。汉末出现的糅杂了解注文内容的特殊买地券,不代表这一时期买地券演变的主流趋势。南朝时期由于道教的深入影响,一系列厌镇神仙鬼吏、慰抚亡魂、护佑生人的宗教语言出现在买地券文之中,至南梁时期,这种新式的券文书写模式已成为南朝各地买地券文的主流。南朝买地券书写模式的转变拓展了买地券的镇墓方式,增强了买地券的镇墓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晋南朝 买地券 镇墓 砖刻文献
下载PDF
《江右文库》文献编《易》类著作提要七则
9
作者 王利民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47-54,共8页
介绍著作人的生平仕履情况,各书之卷次结构、各卷内容、学术源流以及版本流传情况等,并交代《江右文库》本次影印各书所依据的版本。
关键词 江右文库 宋代 周易 易学
下载PDF
唐代战争文学研究的关键词及其发展路径
10
作者 田恩铭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27-39,共13页
一个世纪以来,唐代战争文学研究以文学史本位、过程书写、边域文化为关键词展开并取得突出的成绩。以胡云翼、洪讃、王福栋为代表的战争文学史研究呈不断深化的趋势;以胡可先、吕蔚、彭万隆为代表的历史事件与战争文学研究重在梳理并取... 一个世纪以来,唐代战争文学研究以文学史本位、过程书写、边域文化为关键词展开并取得突出的成绩。以胡云翼、洪讃、王福栋为代表的战争文学史研究呈不断深化的趋势;以胡可先、吕蔚、彭万隆为代表的历史事件与战争文学研究重在梳理并取得创新性突破;以胡大浚、阎福玲、佘正松、余恕诚为代表的边域文化与战争文学研究侧重边界辨析而硕果累累。战争文学概念辨析带来的是不断拓展研究视野,战争文学的内涵变得更加丰富。依据战争文学新概念的提出,战争进程关联的内与外、战争与民族关系及民族文学演进,战争文学的研究空间逐渐清晰化。战争文学研究要重新发现传统并检视过往,组建学术团队陆续完成以“中国古代战争文学通史”命名的系列成果,从而建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区间,以推动中国古代文化与文学研究向纵深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战争文学 关键词 发展路径
下载PDF
清代蜀道文献的特点及其历史文化价值
11
作者 马强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05-113,共9页
清代蜀道文献主要由行旅文献、诗歌文献及碑刻文献构成。蜀道行旅文献之多超过前代总合,多糅合日记、诗歌于一体,其中不乏有重要史料的佳作,是清代行旅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蜀道诗歌文献浩繁庞杂,多见于清人别集稿本,作者群体庞大,其中... 清代蜀道文献主要由行旅文献、诗歌文献及碑刻文献构成。蜀道行旅文献之多超过前代总合,多糅合日记、诗歌于一体,其中不乏有重要史料的佳作,是清代行旅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蜀道诗歌文献浩繁庞杂,多见于清人别集稿本,作者群体庞大,其中既有名家巨擘,更多为非知名士人,具有写真纪实的风格特点,感叹自然奇险、忧患战乱与民生是其重要主题;碑刻文献主要是清代学者对蜀道沿线汉魏两宋碑石书法的史事考证、碑刻释文及转录。清代蜀道文献在反映蜀道交通历史变迁、蜀道地带生态环境及其社会风貌方面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同时也与清代川陕诸多重大历史事件息息相关。大量的清代蜀道诗不仅承载了清代士大夫艰难的人生行迹,也是山地生命体验的典型写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行旅文献 蜀道诗歌 蜀道碑石 文化价值
下载PDF
清代满汉关系研究综述
12
作者 刘小萌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5-24,共20页
清朝统治268年,满汉关系始终是影响社会发展进程的一条重要线索。这一线索的演变,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清朝的兴衰,而且对近代中国的走向产生了深远影响。本着详近略远的原则,本文将海内外研究分为四个部分加以综述。第一部分是基础研... 清朝统治268年,满汉关系始终是影响社会发展进程的一条重要线索。这一线索的演变,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清朝的兴衰,而且对近代中国的走向产生了深远影响。本着详近略远的原则,本文将海内外研究分为四个部分加以综述。第一部分是基础研究,梳理研究史发展的基本脉络;第二部分至第四部分包括三个主题:清入关前的满汉关系研究、以八旗制度为中心的满汉关系研究、鸦片战争至辛亥时期的满汉关系研究,附带介绍民国时期满汉关系研究。为推进这项研究,结语从研究时段、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视野、史料挖掘、概念澄清等六个方面略陈己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八旗 满汉关系 研究综述
下载PDF
地方诗歌总集中诗歌批评文献挖掘研究——以明清福建地方诗歌总集为例
13
作者 范丽琴 《安康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9-74,共6页
明清福建地方诗歌总集中富含诗歌批评文献:一是诗歌总集编纂者自撰的诗话文献,如清代郑杰《注韩居诗话》、梁章钜《退庵诗话》、郭柏苍《柳湄诗传》、郑王臣《兰陔诗话》、涂庆澜《荔隐居纪遗》《续梅花百咏斋附记》等。二是人物小传辑... 明清福建地方诗歌总集中富含诗歌批评文献:一是诗歌总集编纂者自撰的诗话文献,如清代郑杰《注韩居诗话》、梁章钜《退庵诗话》、郭柏苍《柳湄诗传》、郑王臣《兰陔诗话》、涂庆澜《荔隐居纪遗》《续梅花百咏斋附记》等。二是人物小传辑评中富含诗歌批评文献。诗歌总集编纂者在人物小传后自撰评语对人物进行评价,或引用各种文献资料,包括正史、方志、笔记小说、各家诗话等资料对人物进行集中评注。三是诗歌评注中富含诗歌批评观点。诗歌总集编纂者在诗题之下,或诗中某句之后,或整首诗歌之后以双行小注的形式说明诗中相关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福建 地方诗歌总集 诗歌批评文献
下载PDF
文本细读、文献考辨与“文心”前置:朝鲜杜诗学研究的基本维度——以左江《杜诗与朝鲜时代汉文学》为中心
14
作者 王成 《杜甫研究学刊》 2024年第3期69-77,86,共10页
杜诗学作为朝鲜古代诗学重要研究领域之一,单一的文本分析很难挖掘出杜诗在朝鲜文坛接受、传播与变化的丰富状貌,只有多维度阐释才能达成整体性的学术关照。左江《杜诗与朝鲜时代汉文学》以文本细读作为研究基础,重视文献考辨。该书秉... 杜诗学作为朝鲜古代诗学重要研究领域之一,单一的文本分析很难挖掘出杜诗在朝鲜文坛接受、传播与变化的丰富状貌,只有多维度阐释才能达成整体性的学术关照。左江《杜诗与朝鲜时代汉文学》以文本细读作为研究基础,重视文献考辨。该书秉承旧文献新用、新文献智用的研究原则,将义理阐释与文献考辨相结合,体现出“文心”前置的鲜明特点,进一步丰富了东亚汉文化圈的杜诗学研究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诗与朝鲜时代汉文学》 朝鲜杜诗学 文本 文献 “文心”
下载PDF
功力深厚 严谨踏实——记穆克宏先生的学术人生
15
作者 叶枫宇 詹淑然 《天中学刊》 2024年第1期56-61,共6页
穆克宏先生致力于六朝文学研究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他在六朝文学尤其是《文心雕龙》与《文选》学研究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穆克宏先生治学注重从目录学入手,以客观史料说话,将六朝文学与文论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循序渐进,自成体系。穆先... 穆克宏先生致力于六朝文学研究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他在六朝文学尤其是《文心雕龙》与《文选》学研究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穆克宏先生治学注重从目录学入手,以客观史料说话,将六朝文学与文论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循序渐进,自成体系。穆先生乐此不疲的治学热情、深厚踏实的学术功底和坚韧不拔的治学精神,均堪称学界楷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穆克宏 六朝文学 《文心雕龙》 《文选》
下载PDF
威灵与恶力:唐宋精怪世界中红赤系色彩的文化意象考论
16
作者 李婕 贾文龙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9-82,共4页
红赤系色彩是唐宋志怪文学中刻画精怪形象的重要手段。文化象征源于火焰的红赤系色彩与鲜血的文化意象相叠加,衍生出两元文化象征:一方面红赤色成为唐宋精怪世界中位高而权重、辟邪与降福的威灵象征;另一方面红赤色在唐宋精怪世界中也... 红赤系色彩是唐宋志怪文学中刻画精怪形象的重要手段。文化象征源于火焰的红赤系色彩与鲜血的文化意象相叠加,衍生出两元文化象征:一方面红赤色成为唐宋精怪世界中位高而权重、辟邪与降福的威灵象征;另一方面红赤色在唐宋精怪世界中也具有灾异与不祥、邪祟与厄运的恶力象征。这种两元文化象征属性,使红赤色精怪成为唐宋志怪文学中的重要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 红赤色 精怪文学 文化意象
下载PDF
清代《荀子》文献整理研究述要
17
作者 周新凤 刘延福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37-42,共6页
得益于朴学的兴盛,清代的《荀子》及荀学研究进入了一个千年未有之复兴时期,无论是义理研究还是考据研究,清代的荀子研究成果远远高于以往任何一个朝代。就笔者掌握的材料来看,清儒研究《荀子》的著作约为56部,傅山《荀子评注》、惠栋... 得益于朴学的兴盛,清代的《荀子》及荀学研究进入了一个千年未有之复兴时期,无论是义理研究还是考据研究,清代的荀子研究成果远远高于以往任何一个朝代。就笔者掌握的材料来看,清儒研究《荀子》的著作约为56部,傅山《荀子评注》、惠栋《荀子微言》、王念孙《荀子杂志》、俞樾《荀子平议》、王先谦《荀子集解》是其中的佼佼者。本文从整理清代《荀子》研究的相关文献入手,主要对清儒整理、校勘、注疏、辑佚《荀子》的工作进行梳理,以展示清儒考据整理《荀子》工作的全貌,并探究荀学复兴的内在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文献研究 清代
下载PDF
《武威汉代医简》治痹药方研究
18
作者 宁义菲 田雪梅 +1 位作者 杜小正 张枫帆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4年第13期9-12,共4页
《武威汉代医简》中治痹方药分为内服和外用,内服方包括治伤寒逐风方、治痹手足臃肿方、治鲁氏青行解腹方、瘀方、治东海白水侯所奏方五首方剂,外用方包括羊粪热熏方和治千金膏药方两首方剂。文章重点阐述各方的药物组成、功效、主治以... 《武威汉代医简》中治痹方药分为内服和外用,内服方包括治伤寒逐风方、治痹手足臃肿方、治鲁氏青行解腹方、瘀方、治东海白水侯所奏方五首方剂,外用方包括羊粪热熏方和治千金膏药方两首方剂。文章重点阐述各方的药物组成、功效、主治以及组方特点,从用药特点、剂型和服药特点以及各方异同方面进行论述,为进一步研究《武威汉代医简》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威汉代医简 痹证 治痹药方 文献研究
下载PDF
清代八旗驻防“事宜”类文献概况及史料价值
19
作者 潘洪钢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25-35,共11页
在民族史、清史、满学等学科对八旗驻防的研究中,除档案、文书与官、私著作和为数不多的驻防志以外,尚有各地驻防“事宜”类文献,鲜有关注。驻防“事宜”类文献修纂时间早晚不一,虽系官修却无统一名称与体例,内容也不一致。有些仅见于... 在民族史、清史、满学等学科对八旗驻防的研究中,除档案、文书与官、私著作和为数不多的驻防志以外,尚有各地驻防“事宜”类文献,鲜有关注。驻防“事宜”类文献修纂时间早晚不一,虽系官修却无统一名称与体例,内容也不一致。有些仅见于旧籍引文,少量为旧时刻本,大部以抄本、稿本传世,流传不广,部分善本则鲜为人见。从性质上看,或类于条例、则例一类政书,或为记录各地八旗驻防事务专书,或可视为初具雏形的方志文献。由于它大多取材于驻防营的案牍,许多是当地独有的历史记录,可补正史与方志之不足,且多有旧籍与志书所未载者,反映出各地驻防制度的原委与变迁,故不仅可信度高,且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八旗驻防 事宜 文献
下载PDF
宋太宗的崇文表现及其与朝政转向的关系
20
作者 陈峰 《中原文化研究》 2024年第1期80-87,共8页
出生于五代乱世的宋太宗,原本文化修养有限,但在位期间却表现出浓厚的崇文倾向,无论是在政策措施层面、与文臣及士人的关系上,还是在自身的行为方面,都做出了罕有的积极姿态,因此被后世宋人视为“崇尚儒术”的君王。宋太宗与宋太祖这种... 出生于五代乱世的宋太宗,原本文化修养有限,但在位期间却表现出浓厚的崇文倾向,无论是在政策措施层面、与文臣及士人的关系上,还是在自身的行为方面,都做出了罕有的积极姿态,因此被后世宋人视为“崇尚儒术”的君王。宋太宗与宋太祖这种明显不同的特点,是伴随着两次北伐失败而逐渐形成的,其根源则与当时朝政导向的转变存在密切的关联。在边患压迫的紧张形势下,武功之路却遭遇到碰壁,宋太宗只得转而追求文治。宋太宗时代,文官士大夫开始崛起,逐渐成为统治的核心力量。皇权与文官集团的紧密结合,为宋朝文治路线及其朝政导向的确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由此,折射出宋太宗朝文治路线的基本确立,并对后嗣君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太宗 崇文抑武 文臣士人 朝政导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