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异变”时空下民族“隐言”的表达--以《中国文艺》为中心 |
高姝妮
|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2
|
中国现代文学史书写范式的若干问题 |
逄增玉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3 |
3
|
|
3
|
伪满洲国文学研究中的若干重要问题反思——兼论刘晓丽的《异态时空中的精神世界》 |
吴晓明
|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9 |
2
|
|
4
|
沦陷区文学运动与文学理论批评初论 |
高玉
|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0 |
1
|
|
5
|
伪满洲国文学研究在当前的突破 |
吴晓明
|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5
|
|
6
|
论20世纪40年代国统区与沦陷区文学的互动——从作家迁徙角度分析 |
祝学剑
|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
2017 |
1
|
|
7
|
生存在残酷时代——从沦陷区文学背景看张爱玲散文的价值取向 |
冯凌
|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6 |
5
|
|
8
|
沦陷区文学地图的重绘与“两岸三地”沦陷区文学之比较 |
陶德宗
|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
2005 |
0 |
|
9
|
战时上海的日本人文学团体研究——以“上海文学研究会”为中心 |
李庆保
|
《东北亚外语研究》
|
2020 |
0 |
|
10
|
刘心皇和他的新文学史研究 |
古远清
|
《嘉应大学学报》
|
2002 |
0 |
|
11
|
试论抗战时期沦陷区女性文学的叙事策略 |
朱念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
2008 |
3
|
|
12
|
从苏青的作品看高雅的市民文学 |
陶宣
蒋毅
|
《重庆工学院学报》
|
2005 |
1
|
|
13
|
东北沦陷区的苦难书写 |
潘美玲
|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9 |
1
|
|
14
|
东北沦陷区朝鲜作家的自然抒写和文学治愈 |
裴虹
|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9 |
0 |
|
15
|
荒芜世界里的希望——《女声》儿童栏谈片 |
毛宇飞
|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
2014 |
0 |
|
16
|
《文艺时代》:战后京派重振的先声 |
戎琦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6 |
0 |
|
17
|
近四十年来抗战时期沦陷区女性文学研究述评 |
邱田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