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INCH蛋白和COX-2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
作者 郑燕 李学慧 +6 位作者 孟亚丽 徐淑稳 刘晓丽 崔东升 朱振龙 孙晓峰 张红真 《疑难病杂志》 CAS 2010年第9期667-670,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PINCH蛋白和环氧化酶-2(COX-2)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23例正常子宫内膜、18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和50例子宫内膜癌中PINCH蛋白和COX-2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PINCH蛋白... 目的探讨PINCH蛋白和环氧化酶-2(COX-2)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23例正常子宫内膜、18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和50例子宫内膜癌中PINCH蛋白和COX-2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PINCH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癌间质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7.4%、38.8%、72.0%,呈现逐渐增高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2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癌上皮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6.1%、61.1%、80.0%,呈现逐渐增高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NCH蛋白及COX-2蛋白阳性表达率与子宫内膜癌的分期、淋巴结转移、组织学类型、肌层浸润深度、病理分级等无明显相关性(P>0.05),PINCH蛋白的表达与雌激素作用时间有关(P<0.05)。PINCH蛋白与COX-2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468,P<0.05)。结论 PINCH、COX-2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相关,在子宫内膜癌中二者表达有明显相关性,为肿瘤基因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nch蛋白 环氧化酶-2蛋白 子宫内膜癌 临床病理 免疫组化
下载PDF
老年子宫颈鳞癌中PINCH和环氧化酶-2表达及关系 被引量:2
2
作者 褚静 张永爱 +1 位作者 李静 王立芹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4610-4611,共2页
子宫颈鳞癌临床的发病年龄常表现为双峰特征,年轻患者常表现为与人乳头瘤病毒(HPV)密切相关,而老年人发生时与机体基因和蛋白异常表达相关,与HPV相关性不明显。因此老年人鳞癌发展时基因和蛋白表达异常对病变进展的意义大。PINCH... 子宫颈鳞癌临床的发病年龄常表现为双峰特征,年轻患者常表现为与人乳头瘤病毒(HPV)密切相关,而老年人发生时与机体基因和蛋白异常表达相关,与HPV相关性不明显。因此老年人鳞癌发展时基因和蛋白表达异常对病变进展的意义大。PINCH蛋白是信号传导整合蛋白,其由两个双锌离子结构域使整合素和生长因子的信号连接起来。环氧化酶(COX)-2是一种诱导型酶,可在多种细胞因子或基因的刺激下产生,并与多种肿瘤的细胞增殖、转移密切相关。本实验探讨老年人子宫颈鳞癌组织中PINCH和COX-2的表达及二者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鳞癌 pinch蛋白 环氧化酶-2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MUC1和PINCH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6
3
作者 胡兆鹏 肖波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3575-3576,共2页
目的探讨黏蛋白-1(MUC1)和PINCH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以数字法抽选35例NSCLC患者癌组织为观察组,同时病理检查时选择35例正常肺组织为对照组。应用RT-PCR方法观察并比较两组肺组织中MUC1和PINCH蛋白的表达... 目的探讨黏蛋白-1(MUC1)和PINCH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以数字法抽选35例NSCLC患者癌组织为观察组,同时病理检查时选择35例正常肺组织为对照组。应用RT-PCR方法观察并比较两组肺组织中MUC1和PINCH蛋白的表达。结果对照组标本中均MUC1和PINCH蛋白的阳性表达,观察组中MUC1和PINCH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9%(22/35)和57.1%(20/3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MUC1和PINCH蛋白的阳性表达水平间无明显差异(P>0.05);MUC1和PINCH蛋白表达情况与NSCLC患者性别差异、年龄、分型、分期等因素无关,与淋巴结转移发生与否密切相关,有淋巴结转移者的MUC1和PINCH蛋白阳性表达分别为86.9%和73.9%,明显高于未淋巴结转移者;MUC1和PINCH蛋白阳性表达者的术后5年生存率为22.7%(5/22)和30%(6/20),明显低于MUC1和PINCH蛋白阴性表达者的77.3%(17/22)和70%(14/20)(P<0.05)。结论 NSCLC患者癌变组织中MUC1和PINCH蛋白可高度表达,并且淋巴结转移者中,两者表达程度高于非淋巴结转移者,因此,MUC1和PINCH蛋白可作为NSCLC检测和病情评估的指标,并且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黏蛋白-1 pinch蛋白 RT-PCR方法
下载PDF
基于OpenSEES的木框架-剪力墙抗侧力性能数值模拟 被引量:2
4
作者 詹安栋 陆伟东 +1 位作者 郑维 刘杏杏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42-248,共7页
利用OpenSEES建立木框架-剪力墙的有限元模型,选取OpenSEES中的Pinching4材料本构模型来模拟钉连接的非线性、强度退化、刚度退化和捏拢现象,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论证了Pinching4材料模型可以同时适用于"单剪"和"... 利用OpenSEES建立木框架-剪力墙的有限元模型,选取OpenSEES中的Pinching4材料本构模型来模拟钉连接的非线性、强度退化、刚度退化和捏拢现象,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论证了Pinching4材料模型可以同时适用于"单剪"和"双剪"两种形式的钉连接。通过在OpenSEES中建立木框架-剪力墙的参数化模型,分析钉间距和高宽比对木框架-剪力墙承载能力的影响,发现随着钉间距的减小,抗侧性能显著提高;高宽比对墙体抗侧性能影响不大;面板边缘钉连接对墙体承载力的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ENSEES pinching4 木框架-剪力墙 参数化 钉连接
下载PDF
地质-地球物理综合岩性边界刻画技术及其在C油田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娄敏 蔡华 +3 位作者 何贤科 黄鑫 刘英辉 王伟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22-634,共13页
上倾尖灭型油气藏是重要的岩性油气藏类型之一,岩性尖灭边界刻画是论证圈闭有效性的关键。为了提高圈闭刻画的有效性,降低勘探开发的风险,本文提出地质-地球物理相结合的方法综合刻画储层边界。通过西湖凹陷C油田花港组岩心相-测井相-... 上倾尖灭型油气藏是重要的岩性油气藏类型之一,岩性尖灭边界刻画是论证圈闭有效性的关键。为了提高圈闭刻画的有效性,降低勘探开发的风险,本文提出地质-地球物理相结合的方法综合刻画储层边界。通过西湖凹陷C油田花港组岩心相-测井相-地震相分析、地震沉积学分析、储层构型分析等地质方法开展储层平面展布精细刻画,厘定沉积相类型,定性预测砂体展布规模。在此基础上,采用地震多属性分频融合分析和神经网络聚类分析、波形聚类分析以及砂描解释等多种地球物理技术方法精细落实储层尖灭位置。结果表明,研究区为浅水三角洲沉积,三角洲平原河道宽约1000 m,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宽约680 m;利用地震多属性、波形聚类以及砂描解释联合确定了西块三角洲平原河道砂体的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地球物理综合方法 岩性尖灭 地震沉积学 花港组 西湖凹陷
下载PDF
松辽盆地主要次生岩性圈闭形成条件 被引量:11
6
作者 宋铁星 师继红 王雪峰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1年第4期17-18,21,共3页
次生岩性圈闭是松辽盆地进入高成熟期后挖掘潜力的对象。次生岩性圈闭是由后期地质作用如构造作用、成岩作用以及地层压力作用形成的圈闭。松辽盆地次生岩性圈闭包括岩性上倾尖灭圈闭、成岩圈闭、致密储层圈闭以及泥岩裂缝圈闭等类型。... 次生岩性圈闭是松辽盆地进入高成熟期后挖掘潜力的对象。次生岩性圈闭是由后期地质作用如构造作用、成岩作用以及地层压力作用形成的圈闭。松辽盆地次生岩性圈闭包括岩性上倾尖灭圈闭、成岩圈闭、致密储层圈闭以及泥岩裂缝圈闭等类型。物源方向和构造倾向以一定的方向相配合是形成岩性上倾尖灭圈闭的重要条件 ,即当沉积物源与构造倾向交角为 90°~ 2 70°时 ,尤其是交角为 180°时 ,易于形成砂岩上倾尖灭圈闭。成岩圈闭一般形成于成岩作用强烈的深部地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岩性圈闭 成岩圈闭 松辽盆地 形成条件 成岩作用 地质作用
下载PDF
利用地震特征参数识别储层岩性横向变化 被引量:1
7
作者 蔡希玲 赵波 +1 位作者 贺振华 黄德济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47-51,共5页
地震数据中蕴含着丰富的地下地质信息 ,合理利用地震信息可以有效地识别复杂地区的储层特性。本方法利用地震数据的自相关函数 ,提取其特征参数来识别储层的特性 ,分析岩性的横向变化 ,为解释人员提供可参考的依据。经实例应用研究表明... 地震数据中蕴含着丰富的地下地质信息 ,合理利用地震信息可以有效地识别复杂地区的储层特性。本方法利用地震数据的自相关函数 ,提取其特征参数来识别储层的特性 ,分析岩性的横向变化 ,为解释人员提供可参考的依据。经实例应用研究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特征参数 自相关函数 储层岩性 尖灭线 不整合面
下载PDF
安县运动对四川盆地中西部上三叠统地层划分对比与油气勘探的意义 被引量:35
8
作者 罗启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1-27,122-123,共7页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包括原来川西北地区所称的上三叠统须家河煤系(组)和盆地其余地区所称香溪群。一直以来,对这2套地层各段间的对比关系存在着激烈争论,有多种对比意见,但都缺乏有力证据。安县运动的发现并被证实广泛存在于四川盆地中西...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包括原来川西北地区所称的上三叠统须家河煤系(组)和盆地其余地区所称香溪群。一直以来,对这2套地层各段间的对比关系存在着激烈争论,有多种对比意见,但都缺乏有力证据。安县运动的发现并被证实广泛存在于四川盆地中西部地区,为解决上述问题找到了一条路径。分析认为:盆地中西部地区上三叠统原来划分的香一段中海相化石层的广泛分布以及孢粉的组合特征,表明这些地区存在卡尼克—诺利克期的沉积;香一段顶部侵蚀面的被发现、香二段砂岩超覆在香一段的不同层位上,以及区域地震大剖面解释成果,均表明安县运动也强烈影响到这些地区。以安县运动所形成的侵蚀面为界,可将该区上三叠统划分为上、下两部分沉积。由此可知,川西北地区的须二段砂岩应在川中和川西地区南部香二段砂岩之下,改变了原来"砂对砂"、"泥对泥"的格局,出现了须二段大套砂岩往川中方向尖灭,往川西地区南部变为原香一段中上部的粉、细砂岩夹泥岩的现象;须四、须五段横向上的岩性也有明显变化,并往川西北方向尖灭。这一对比结果,为在该区寻找地层尖灭油气藏、岩性油气藏指示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县运动 四川盆地 中西部 晚三叠世 侵蚀面 划分对比 地层尖灭油气藏 岩性油气藏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泰康—西超地区萨尔图油层组沉积相特征分析及目标预测 被引量:2
9
作者 张银国 陈建文 厉玉乐 《海洋地质动态》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5-22,共8页
大庆油田属于高勘探开发油田,以岩心、钻/测井资料为基础,分析了研究区萨尔图油层组沉积相、亚相、微相的沉积特征,划分出辫状三角洲相、三角洲相、湖相3种沉积相,同时划分出辫状三角洲平原、辫状三角洲前缘、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 大庆油田属于高勘探开发油田,以岩心、钻/测井资料为基础,分析了研究区萨尔图油层组沉积相、亚相、微相的沉积特征,划分出辫状三角洲相、三角洲相、湖相3种沉积相,同时划分出辫状三角洲平原、辫状三角洲前缘、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浅湖5种沉积亚相,以及辫状分流河道、泛滥平原、辫状水下分流河道、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河口坝、远砂坝、前缘席状砂、砂坝、砂滩、滨浅湖席状砂、滨浅湖泥坪12种沉积微相。根据各单井沉积相、亚相、微相的划分,分析泰康—西超地区萨尔图油层组各砂层组沉积微相的展布特征。在沉积相分析预测的基础上,结合油气地质特征,认为研究区存在两大有利油气区带,一是江21—杜65—来20井斜坡带,二是杜53井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微相 萨尔图油层 齐齐哈尔物源 英台物源 北部物源 上倾尖灭油气藏 岩性油气藏
下载PDF
隐蔽油藏开发技术研究——以SD油田戴一段油藏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海妹 李理 +3 位作者 郑永旺 周光哲 于海丽 李怡葶 《复杂油气藏》 2012年第3期50-52,76,共4页
针对隐蔽性油藏难识别、难评价的特点,SD油田采用勘探开发一体化的模式,整体部署,分步实施。通过地震反演技术、沉积模式的应用、关键井位的部署、小层精细对比技术等方法摸清了SD油田戴一段的砂体分布规律,准确识别了戴一段砂体的砂岩... 针对隐蔽性油藏难识别、难评价的特点,SD油田采用勘探开发一体化的模式,整体部署,分步实施。通过地震反演技术、沉积模式的应用、关键井位的部署、小层精细对比技术等方法摸清了SD油田戴一段的砂体分布规律,准确识别了戴一段砂体的砂岩尖灭线。利用逐步外推的办法,结合构造描述和钻井结果,逐步认清了戴一段油藏油水界面的分布规律。在SD油田戴一段隐蔽油藏共部署开发井19口,井距300~440m,单井产能3~15t/d,预计建产3.2×104t。实施过程中,及时跟踪、及时反馈、及时调整,保证实施成功率、钻井成功率、降本增效,降低了隐蔽性油藏的开发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蔽油气藏 岩性-构造复合型油藏 油田开发 尖灭线
下载PDF
不整合背景下砂岩边界识别——以SH地区戴一段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星 彭佳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2年第6期33-40,共8页
SH地区戴一段以岩性油气藏为主,单砂体厚度不超过10 m,由于戴一段底部不整合面的影响,不整合强反射背景屏蔽了附近砂岩的有效信息,因此准确预测砂体边界是寻找油气藏的关键。为了准确识别不整合背景下的薄砂体,对比强反射分离算法,确定... SH地区戴一段以岩性油气藏为主,单砂体厚度不超过10 m,由于戴一段底部不整合面的影响,不整合强反射背景屏蔽了附近砂岩的有效信息,因此准确预测砂体边界是寻找油气藏的关键。为了准确识别不整合背景下的薄砂体,对比强反射分离算法,确定强反射分离流程,讨论强分离过程中去强参数的选取,建立正演模型检验处理后地震数据的可靠性。研究证实,基于层约束的动态快速匹配追踪方法能够消除断层等因素引起的异常值、加强运算稳定性和提高运算速度。根据研究区井旁道地震数据、测井数据、属性分析结果等,确定分离系数为0.7时的强反射分离处理的地震数据相对合理,能显示有效储层信息。利用强反射分离后的地震数据提取三相属性,认为振幅属性与有效储层厚度具有正相关性,振幅属性结果能反映储层展布特征,可提高砂岩尖灭线识别的精度。所部署的井位钻遇油层,证实了强反射分离方法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不整合 砂岩尖灭 强反射分离 快速匹配追踪 去强参数 岩性圈闭
下载PDF
东濮凹陷文西地区岩性油气藏勘探方法初探
12
作者 杨小波 刘军 +3 位作者 李献 陈发亮 陈红岳 阮梅 《资源调查与环境》 2006年第4期297-300,共4页
随着构造油气藏的全面勘探,岩性油气藏已成为渤海湾盆地内各大油田进一步展开勘探的重要对象。本文根据对东濮凹陷文西地区文248块和文6块的地层、构造,以及油气水关系的综合研究,结合隐蔽油气藏勘探的原理,提出了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新方... 随着构造油气藏的全面勘探,岩性油气藏已成为渤海湾盆地内各大油田进一步展开勘探的重要对象。本文根据对东濮凹陷文西地区文248块和文6块的地层、构造,以及油气水关系的综合研究,结合隐蔽油气藏勘探的原理,提出了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新方法———“滚动勘探法”,并已经在文西地区进行了应用,预计将取得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上倾尖灭 岩性油气藏 滚动勘探
下载PDF
应用振幅的调谐作用探测地层厚度小于1/4波长地质目标 被引量:72
13
作者 凌云研究小组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68-274,共7页
凌云研究小组 .应用振幅的调谐作用探测地层厚度小于 1/ 4波长地质目标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 0 0 3,38(3) :2 6 8~ 2 74  由于大地吸收作用和干扰波的影响 ,在一个地区地震采集能获得的成像主频往往有一个极限—— 1/ 4波长的分辨... 凌云研究小组 .应用振幅的调谐作用探测地层厚度小于 1/ 4波长地质目标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 0 0 3,38(3) :2 6 8~ 2 74  由于大地吸收作用和干扰波的影响 ,在一个地区地震采集能获得的成像主频往往有一个极限—— 1/ 4波长的分辨率限制。但是 ,地震勘探的 1/ 4波长极限却难以满足地质家对探测薄互层地质目标的要求 ,特别是开发地震中的要求。本文通过对存在储层尖灭 (埋深为 5 10 0 m、厚度为 0~ 35 m)条件下的实际三维地震数据进行处理和解释 ,研究了厚度小于 1/ 4波长的储层尖灭线的识别问题。通过采用保持振幅和提高分辨率处理 ,并在声波测井、VSP数据的标定和精细构造解释的基础上 ,进行沿层振幅提取、沿层波形识别、正演模型和相关信息的综合分析。分析结果表明 ,根据振幅的调谐作用可以识别厚度小于 1/ 4波长的薄砂层透镜体、岩性尖灭等地质体。这套处理和解释方法特别适合我国陆相沉积环境下的岩性油气藏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幅 调谐作用 高分辨率 波长 薄砂层 岩性尖灭 地震勘探 地质体
下载PDF
陆丰南珠江组下段#2370层岩性圈闭识别方法 被引量:2
14
作者 贾连凯 张卫卫 +4 位作者 肖张波 何雁兵 赵庆 阙晓铭 孙阳子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6-49,共14页
目前,砂岩储层尖灭的判别方法主要是通过针对地震振幅变化和地震属性进行分析,而针对高速灰岩屏蔽影响下砂岩储层尖灭的判别方法研究较少。受灰岩高速、高密度影响,灰岩之下的薄砂岩与围岩的弱反射特征往往被淹没,常规识别方法难以有效... 目前,砂岩储层尖灭的判别方法主要是通过针对地震振幅变化和地震属性进行分析,而针对高速灰岩屏蔽影响下砂岩储层尖灭的判别方法研究较少。受灰岩高速、高密度影响,灰岩之下的薄砂岩与围岩的弱反射特征往往被淹没,常规识别方法难以有效判断砂岩的尖灭线形态,影响岩性圈闭的落实。通过三维地震资料分析,提出了一种针对该地区编号为#2370层砂岩尖灭线的地质地球物理综合判别方法,即以统计地震反射特征为主线,以正演模拟为验证,以地震属性和反演为辅助,以地质模式类比为依托,综合刻画砂岩尖灭线。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该方法所刻画的砂岩尖灭线与实钻结果基本吻合。同时,结合砂岩尖灭线和局部构造背景,初步落实了该地区南部的#2370层岩性圈闭分布。该方法对灰岩广泛发育地区高速灰岩下岩性圈闭的落实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丰凹陷 岩性圈闭 尖灭线 正演反演 地震属性
下载PDF
台北凹陷西部差异逆冲推覆体系与油气聚集规律
15
作者 刘护创 关中南 《吐哈油气》 2006年第4期316-321,共6页
台北凹陷西部构造活动晚期形成的差异逆冲推覆体系与该区构造格架的定型、油气的运聚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该体系所产生的近东西向逆冲断裂体系和南北向展布的走滑断裂体系,将西部地区分割为若干棋盘格式构造块体。东西向逆冲断裂体系... 台北凹陷西部构造活动晚期形成的差异逆冲推覆体系与该区构造格架的定型、油气的运聚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该体系所产生的近东西向逆冲断裂体系和南北向展布的走滑断裂体系,将西部地区分割为若干棋盘格式构造块体。东西向逆冲断裂体系起到阻断油气、控制油气成排成带分布的作用,南北向走滑断裂体系起到沟通深部油气使之进行垂向运移和分隔封堵油气、形成油气藏块体的作用,西部地区主要含油气,层段砂层的沉积厚度变化较大,从而使平移断层错断砂体产生砂、泥对接成为可能,在侧向岩性尖灭或砂体的不连通等因素的配合下,二者共同构成了台北西部构造-岩性油气藏形成要素。根据差异推覆体系与油气分布规律,凹陷中部断褶带和北部山前逆冲推覆背斜及断阶带具有广阔的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异推覆 走滑断裂 逆冲 油气成藏 岩性尖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