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itter Productivity and Nutrient Return Characteristics of Three Typical Forest Stands in Golden Mountain
1
作者 Fengchen Yan Jiang Zhu +2 位作者 Juyang Wu Jinshi Chen Zijun Tian 《Open Journal of Applied Sciences》 2024年第2期353-370,共18页
Objective: The paper aims to analyze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litter production and nutrient return of the forest ecosystems in subtropical areas, and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nutrient cycling study i... Objective: The paper aims to analyze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litter production and nutrient return of the forest ecosystems in subtropical areas, and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nutrient cycling study in southwest Hubei Province and carbon sink function of the whole forest ecosystem. Methods: Three typical forest stands (Chinese fir plantation, Cryptomeria fortunei plantation and evergreen and deciduous broad-leaved mixed forest) in Golden Mountain Forest Farm in southwest Hubei Province were investigated and monitored continuously for the litter types and productivity and nutrient return. Results: The annual litter productivity of the three forest stands ranged from 161.77 to 396.26 kg·hm<sup>-2</sup>;Litters of branches, leaves and reproductive organs accounted for 14.14% - 20.85%, 33.26% - 78.33%, 7.52% - 42.18% of the total, respectively;The litter productivity and total litter productivity of each composition in the three forest stands show unimodal or bimodal changes over months, and the total litter productivity reached the highest value in January, April and October respectively. For different nutrient contents of the three forest stands, the common feature is C > N. The order of nutrient return amount from greatest to least is evergreen and deciduous broad-leaved mixed forest, Cryptomeria fortunei plantation and Chinese fir plantation. For different nutrient return amounts, the common feature is C > N, and the nutrient return amounts are 76.51-180.69 kg·hm<sup>-2</sup> and 2.3 - 5.71 kg·hm<sup>-2</sup>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The annual litter productivity and nutrient return amount of the evergreen and deciduous broad-leaved mixed forest are the highest among the three forest stands. Therefore, protecting the evergreen and deciduous broad-leaved mixed forest and studying the litter changes of Chinese fir plantation and Cryptomeria fortunei plantation are of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ustainable forest management in this region and the further improvement of the carbon sequestration function of the whole forest eco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lden Mountain litter Productivity Nutrient Return Amount Nutrient content
下载PDF
亚热带树种在未成林造林地的凋落物量和周转与叶片性状的关系
2
作者 贾辉 朱敏 +5 位作者 余再鹏 万晓华 傅彦榕 王思荣 邹秉章 黄志群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8,共7页
【目的】测定亚热带树种的叶片功能性状、凋落叶质量、凋落物量和周转期,揭示叶片性状对凋落物量和周转的影响,为杉木采伐后如何选择造林树种以改善土壤肥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在二代杉木林采伐迹地营造的17种亚热带树种,测定其... 【目的】测定亚热带树种的叶片功能性状、凋落叶质量、凋落物量和周转期,揭示叶片性状对凋落物量和周转的影响,为杉木采伐后如何选择造林树种以改善土壤肥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在二代杉木林采伐迹地营造的17种亚热带树种,测定其在3年生未成林造林地的凋落物量和周转期,同时测定各树种的叶片功能性状(比叶面积、干物质含量、氮含量等)和凋落叶质量(碳氮比、单宁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等),建立叶片性状与凋落物量和周转期的回归关系。【结果】17种树种中,米老排凋落物量最高(6.67 t·hm^(-2)a^(-1)),杉木凋落物量最低(0 t·hm^(-2)a^(-1));江南桤木凋落叶周转期最短(0.09年);深山含笑凋落叶周转期最长(1.09年)。凋落物量随比叶面积增加而增加,随叶氮含量增加而降低;凋落叶周转期随凋落叶碳氮比和单宁含量增加而增加,随凋落叶最大持水率增加而降低。【结论】在亚热带未成林造林地中,凋落物量受比叶面积和叶氮含量的影响,凋落叶周转期受凋落叶碳氮比、单宁含量和最大持水率的影响;杉木在未成林造林地阶段的凋落物归还量极少。经营亚热带人工林时,要考虑种植比叶面积和凋落叶最大持水能力较高、凋落叶单宁含量和碳氮比较低的树种,以提高林地凋落物归还量和周转速率,改善退化人工林的土壤肥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叶面积 叶氮含量 凋落叶单宁含量 凋落叶最大持水能力 杉木
下载PDF
哈尔滨典型林分地表凋落物含水率预测模型
3
作者 张佳薇 张颂 +3 位作者 彭博 李明宝 苏田 支佶豪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0-117,共8页
为构建高精度的森林地表凋落物含水率预测模型,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3种典型林分白桦林(Betula platyphylla)、蒙古栎林(Quercus mongolica)和兴安落叶松林(Larix gmelini)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的便携式气象因子检测仪进行实时检测,通过随... 为构建高精度的森林地表凋落物含水率预测模型,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3种典型林分白桦林(Betula platyphylla)、蒙古栎林(Quercus mongolica)和兴安落叶松林(Larix gmelini)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的便携式气象因子检测仪进行实时检测,通过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和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 Term Memory,LSTM)3种代表性的机器学习方式对3种林分分别构建凋落物含水率预测模型。研究表明,不同的林分在不同的机器学习方式下构建的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均不同;在不同的机器学习构建的模型中3种林分的预测精度均为LSTM>BP>RF;LSTM在地表凋落物含水率预测模型的研究中效果最优。此研究结果说明LSTM在地表凋落物含水率的预测中表现突出,对提高基于气象要素法预测地表凋落物含水率模型精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凋落物 含水率 气象因子 预测模型 LSTM
下载PDF
桂南地区4种桉树林分凋落物持水性及养分特征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陈亮 王家妍 +3 位作者 黄芳 易弘韬 杨梅 莫雅芳 《桉树科技》 2023年第2期47-52,共6页
以桂南地区桉树×台湾桤木混交林、桉树×红锥混交林、桉树×大叶栎混交林和桉树纯林为研究对象,对其凋落物持水性和养分特征进行研究和分析,为合理选择桉树混交林模式提供参考。结果表明:4种桉树林分凋落物现存量在4.24~6.... 以桂南地区桉树×台湾桤木混交林、桉树×红锥混交林、桉树×大叶栎混交林和桉树纯林为研究对象,对其凋落物持水性和养分特征进行研究和分析,为合理选择桉树混交林模式提供参考。结果表明:4种桉树林分凋落物现存量在4.24~6.10 t·hm^(-2),桉树混交林凋落物现存量均显著大于桉树纯林;不同类型桉树林林分凋落物最大持水率、拦蓄率、有效拦蓄变化范围分别为206.61%~310.34%、185.11%~279.84%、154.12%~233.29%,最大持水量、拦蓄量、有效拦蓄量差异显著,变化范围分别为8.76~18.85、7.85~16.97、6.54~14.15 t·hm^(-2),桉树混交林持水率和持水量均显著高于纯林。4种林分凋落物中碳含量454.150~464.950 g·kg^(-1),各林型间差异不显著;氮、磷含量分别为8.130~10.878、0.484~0.589 g·kg^(-1),表现为桉树×台湾桤木和桉树×大叶栎混交林凋落物氮、磷含量显著高于桉树纯林;3种桉树混交林凋落物中C/N、C/P均显著高于纯林。综合考虑各项指标,不同树种与桉树混交对凋落物存量、持水性和养分影响显著;台湾桤木、大叶栎与桉树混交,对促进桉树林凋落物存量、持水性和养分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混交林 凋落物 持水性 凋落物存量 养分含量
下载PDF
退化沙质草地恢复过程中植被生物量变化及其与土壤碳的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周静 孙永峰 +4 位作者 丁杰萍 白浩江 马祥 王旭洋 罗永清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457-1464,共8页
植物生物量分配特征及其向土壤中的物质输入是退化沙质草地生态系统恢复,尤其是土壤碳含量增加的关键环节。本研究以科尔沁沙地不同恢复阶段的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固定沙丘和封育草地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草本植被生物量分配特征、根... 植物生物量分配特征及其向土壤中的物质输入是退化沙质草地生态系统恢复,尤其是土壤碳含量增加的关键环节。本研究以科尔沁沙地不同恢复阶段的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固定沙丘和封育草地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草本植被生物量分配特征、根系性状和土壤理化性质特征,厘清生物量分配特征和根系性状与土壤碳的相互关系。结果发现:随着沙化草地逐步恢复,植被地上生物量、根系生物量、地表凋落物以及地下残体均呈显著的增加趋势(P<0.01),相对于沙化严重的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固定沙丘和封育草地的植物总干物质(生物量+凋落物)分别增加了11.0%、116.3%和151.2%。与生物量变化趋势相同,土壤碳含量随沙化草地的逐步恢复显著增加(P<0.05),其中0~10cm层的增加速率高于10~20cm层。结构方程模型(SEM)分析显示,0~10cm层土壤碳含量受地表凋落物、地下残体和根表面积3个因素的影响,10~20cm层土壤碳含量仅受地下残体和根表面积两个因素的影响,同时,两层土壤碳含量均与地上生物量无显著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退化沙质草地恢复过程中,土壤碳含量主要受凋落物输入以及根系性状的影响,而与地上生物量无直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沙质草地 土壤碳含量 植物生物量 凋落物 根系性状
下载PDF
降水变化下红砂凋落物分解对干旱荒漠区土壤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张亚强 解婷婷 梁冠军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45-1453,共9页
为探究降水变化对干旱荒漠区凋落物分解下土壤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本研究以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凋落物下的土壤为研究对象,设置了自然降水、降水增加30%和降水减少30%三种降水处理,测定与分析了不同处理下土壤的有机碳(SOC)、全... 为探究降水变化对干旱荒漠区凋落物分解下土壤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本研究以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凋落物下的土壤为研究对象,设置了自然降水、降水增加30%和降水减少30%三种降水处理,测定与分析了不同处理下土壤的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含量以及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与自然降水相比,红砂凋落物分解15个月后0~5 cm土层下降水增加30%显著提高了SOC含量,而降水减少30%显著降低了SOC,TN和TP含量。对于5~15 cm土层而言,降水增加和减少30%处理均显著降低了TP含量。降水减少30%下0~5 cm土层的C∶P和N∶P均显著降低;5~15 cm土层下降水增加和减少30%处理对土壤的N∶P影响显著。因此,未来降水格局变化下,降水增加有助于干旱荒漠区表层土壤有机碳的积累,对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不显著,但降水减少可降低土壤的养分和化学计量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砂凋落物 降水变化 凋落物分解 碳氮磷含量 化学计量特征
下载PDF
步长对白栎和马尾松凋落物含水率预测精度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武广源 田玲玲 +1 位作者 张运林 刘璐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84-92,99,共10页
【目的】凋落物含水率的高低,决定林火发生的可能性和火行为指标,对预测森林火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缩短预测步长是提高含水率预测精度的重要途径,但步长过小,则会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因此,选择合适的步长来预测凋落物的含水率,对于研... 【目的】凋落物含水率的高低,决定林火发生的可能性和火行为指标,对预测森林火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缩短预测步长是提高含水率预测精度的重要途径,但步长过小,则会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因此,选择合适的步长来预测凋落物的含水率,对于研究步长对预测凋落物含水率的准确度是必不可少的。【方法】本研究以西南林区常见的阔叶树白栎和针叶树马尾松为研究对象,在森林防火期以1 h为间隔监测凋落物含水率,得到不同的步长含水率变化情况,对变化情况的影响因子进行分析,选择气象要素回归法和直接估计法建立预测模型,确定最适宜的步长预测含水率。【结果】1)监测步长低于4 h时,基本能够反映凋落物含水率日动态变化情况。2)随着采样时间延长,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与凋落物含水率的相关性先增加后下降。白栎凋落物含水率动态变化主要受空气温湿度的影响,而马尾松凋落物含水率的变化则主要受风速的影响。3)对于气象要素回归法,两种不同类型的凋落物选择不同步长时的含水率预测精度都没有显著差异;对于直接估计法,白栎凋落物含水率以1 h为步长时预测精度显著高于其他步长,而不同步长对马尾松凋落物则没有显著影响。【结论】本研究得到的步长适用于西南林区典型凋落物含水率预测,有利于理解凋落物含水率动态变化,对构建凋落物含水率预测模型和火险预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物 含水率 步长 直接估计法 气象要素回归法
下载PDF
综合抚育对人工林土壤和枯落物碳含量影响的研究
8
作者 贾丹 孙清芳 刘滨凡 《林业科技》 2023年第4期31-34,共4页
以大兴安岭地区不同林龄综合抚育后的樟子松和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未抚育的人工林作为对照,对林地内枯落物与土壤碳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抚育经营对樟子松和落叶松林地土壤碳含量的影响显著(p<0.05);抚育经营对枯落物层碳含... 以大兴安岭地区不同林龄综合抚育后的樟子松和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未抚育的人工林作为对照,对林地内枯落物与土壤碳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抚育经营对樟子松和落叶松林地土壤碳含量的影响显著(p<0.05);抚育经营对枯落物层碳含量影响较小;抚育经营可以增加土壤碳含量;土壤碳含量与枯落物层碳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抚育样地之间的碳含量相关性高,未抚育样地之间的碳含量相关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抚育 人工林 土壤碳含量 枯落物碳含量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固沙林枯落物-土壤连续体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9
作者 杨京 张延文 +4 位作者 李灿 拓卫卫 王逸聪 董文煊 佟小刚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45-352,共8页
为揭示不同固沙林模式恢复过程中主要养分含量变化关系与差异特征。以榆林毛乌素沙区半固定沙地以及恢复25~56年的人工灌木和乔木林地为对象,测定和分析从枯落物层到腐殖质层,再到矿质土层碳(C)、氮(N)、磷(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随恢复... 为揭示不同固沙林模式恢复过程中主要养分含量变化关系与差异特征。以榆林毛乌素沙区半固定沙地以及恢复25~56年的人工灌木和乔木林地为对象,测定和分析从枯落物层到腐殖质层,再到矿质土层碳(C)、氮(N)、磷(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随恢复年限和连续体剖面的动态变化特征及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恢复年限2种林地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均表现为枯落物层>腐殖质层>矿质土层。但随林地恢复年限延长,2种林地枯落物、腐殖质及矿质土层C含量均显著增加,到恢复56年时,分别比半固定沙地平均增加1.76,35.70,6.45倍;P含量在腐殖质层和矿质土层中显著增加,平均增幅分别为1.67,2.11倍;N含量仅在矿质土层显著增加,平均增幅为4.16倍。2种林地化学计量变化则表现为,随恢复年限延长,腐殖质层C∶N呈显著增加趋势,到恢复56年时,比半固定沙地平均增长18.6倍;N∶P只在灌木连续体中显著增加,C∶P未显著变化。相关分析表明,2种林地连续体各层间C含量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矿质土层C与N、P之间也呈极显著正相关,腐殖质层C∶N、C∶P与矿质土层C∶P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综上,榆林毛乌素沙地植被恢复过程中,枯落物—土壤连续体C含量为协同增长,N、P含量仅在矿质土层中增长明显,C∶P是连续体中相对平衡稳定的化学计量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氮磷含量 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枯落物—土壤连续体 人工固沙林 毛乌素沙地
下载PDF
基于GA-BP神经网络的兴安落叶松枯落物引燃概率研究
10
作者 贾慧敏 辛颖 +1 位作者 池泓颖 张德新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292-1297,共6页
基于室内试验数据,研究风速、可燃物含水率和飞火源尺寸对引燃概率的影响,探究GA-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引燃概率的适用性,为森林飞火行为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以兴安落叶松地表可燃物为燃烧材料,以兴安落叶松树枝为飞火源,调节风速、可燃物... 基于室内试验数据,研究风速、可燃物含水率和飞火源尺寸对引燃概率的影响,探究GA-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引燃概率的适用性,为森林飞火行为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以兴安落叶松地表可燃物为燃烧材料,以兴安落叶松树枝为飞火源,调节风速、可燃物含水率和飞火源尺寸进行燃烧试验。通过SPSS分析多种因素对引燃概率的影响程度,采用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建立GA-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引燃概率,模型以风速、可燃物含水率和飞火源尺寸为输入变量,以引燃概率为输出变量,选择最优隐含层神经元个数进行模型训练和预测,与BP神经网络模型比较预测能力。结果表明,引燃概率与风速呈正相关趋势,与可燃物含水率呈负相关趋势,大直径飞火源的引燃概率显著;单因素引燃能力由强到弱为:风速>飞火源尺寸>可燃物含水率;多因素交互作用引燃能力由强到弱为:风速与飞火源尺寸>可燃物含水率与飞火源尺寸>风速与可燃物含水率>风速、可燃物含水率与飞火源尺寸;GA-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能力好,有利于森林火灾飞火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安落叶松 枯落物 风速 含水率 引燃概率 GA-BP神经网络
下载PDF
孝文山林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凋落物及土壤养分含量分析
11
作者 李莉 《山西林业科技》 2023年第2期11-13,共3页
在山西省关帝山国有林管理局孝文山林场以4种不同林分密度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其凋落物和土壤养分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除林分密度为2250株/hm^(2)外,其他林分密度凋落物的全磷、全碳、全氮含量均随分解程度的增加... 在山西省关帝山国有林管理局孝文山林场以4种不同林分密度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其凋落物和土壤养分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除林分密度为2250株/hm^(2)外,其他林分密度凋落物的全磷、全碳、全氮含量均随分解程度的增加而减少。不同林分密度下,土壤全磷、全碳、全氮、有机质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变化规律不同。除全磷含量外,各林分密度的凋落物养分含量均高于土壤养分含量。土壤全碳含量和凋落物全磷含量,土壤全氮含量和凋落物全碳含量、全磷含量极显著相关;土壤和凋落物的全碳含量显著相关;凋落物和土壤其他养分含量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 林分密度 凋落物 土壤 养分含量
下载PDF
沙漠绿洲过渡带柽柳灌丛沙堆-丘间地系统土壤养分空间异质性 被引量:23
12
作者 刘进辉 王雪芹 马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79-990,共12页
以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策勒沙漠绿洲过渡带为研究区,选取植被盖度依次为30%、15%—20%、10%和<5%的4个典型样地,对各样地的柽柳灌丛沙堆-丘间地系统典型部位0—10 cm和10—20 cm土壤进行系统采样,分析土壤枯落物、有机质、全效N、P、... 以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策勒沙漠绿洲过渡带为研究区,选取植被盖度依次为30%、15%—20%、10%和<5%的4个典型样地,对各样地的柽柳灌丛沙堆-丘间地系统典型部位0—10 cm和10—20 cm土壤进行系统采样,分析土壤枯落物、有机质、全效N、P、K和速效N、P、K含量,从风沙地貌的角度研究过渡带沙漠化进程中土壤养分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随着植被总盖度的降低,灌丛沙堆表层0—10 cm土壤的枯落物、有机质、全N、全K、速效K含量呈降低趋势,平均降幅为69.3%、37.0%、35.3%、8.3%和24.5%。全P含量没有明显的变化,速效N和速效P含量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2)从灌丛下→沙堆边缘→丘间地→风影区,土壤枯落物、有机质、全N、全P、速效N、速效P、速效K含量表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最大值位于灌丛下部位,最小值位于丘间地,但在植被盖度<5%的样地,沙堆-丘间地系统各部位之间养分含量无显著性差异;(3)与0—10 cm土层相比,10—20 cm土层的枯落物、有机质、全N、全P和速效P含量显著降低,平均降幅为40.0%、27.0%、25.0%、4.5%和2.0%,全K、速效N和速效K含量明显增加,平均增幅为4.8%、103.3%和12.1%。随着植被盖度的降低,10—20 cm土层的养分含量具有与0—10 cm土层相对一致的变化趋势;(4)灌丛的生物反馈作用使得灌丛下部位具有明显的养分富集效应,但随着植被总盖度的降低和风沙活动不断加剧,非生物因素逐渐占据主导,灌丛的养分富集效应趋于减弱和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绿洲过渡带 柽柳灌丛沙堆 枯落物 土壤养分
下载PDF
典型喀斯特峰丛洼地植被群落凋落物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134
13
作者 潘复静 张伟 +3 位作者 王克林 何寻阳 梁士楚 韦国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35-343,共9页
为了解典型喀斯特峰丛洼地植被群落凋落物养分空间分异以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分析了4个不同演替阶段植被凋落物现存量、C、N、P含量及C、N、P元素比值关系在不同坡位间的差异。结果表明:(1)不同演替阶段群落凋落物现存量和C、N、P含量... 为了解典型喀斯特峰丛洼地植被群落凋落物养分空间分异以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分析了4个不同演替阶段植被凋落物现存量、C、N、P含量及C、N、P元素比值关系在不同坡位间的差异。结果表明:(1)不同演替阶段群落凋落物现存量和C、N、P含量、N∶P值随植被正向演替而升高;C∶N值和C∶P值随植被正向演替而下降。(2)凋落物C含量、C∶N值、C∶P值和N∶P值在不同坡位表现为上坡位较高、下坡位较低;P含量的变化规律与之相反,N含量则没呈现很明显的规律性(P<0.05)。典范对应分析(CCA)结果表明演替阶段和坡位对凋落物积累、养分分布和存储影响最大,坡度、坡向和裸岩率也有较大影响。(3)N∶P值是制约凋落物分解和养分循环的重要因素。凋落物在P素较低的情况下具有较高的N及木质素含量(即较高的N∶P值),分解速率较低,较低的N∶P值使凋落物更易分解。N素在3个坡位的不显著差异以及P素的显著差异反映了P含量波动对喀斯特峰丛洼地植被凋落物N∶P值和分解速率变化的影响。推测下坡位及幼龄林群落由于具有较低的N∶P值,其凋落物分解速率相对较快,养分的存储量较少。因此,上坡位、成熟林群落的凋落物有利于积累养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峰丛洼地 凋落物 养分含量 养分归还 C∶N∶P生态化学计量
下载PDF
凉水自然保护区主要可燃物类型凋落物层的含水率 被引量:23
14
作者 单延龙 刘乃安 +1 位作者 胡海清 张启昌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1-43,共3页
从凋落物层含水率研究着手,通过实际测量,获得了4种可燃物类型凋落物层熄灭含水率,并建立了凋落物层含水率与气象因子的回归模型。根据熄灭含水率和回归方程,可以确定森林着火的可能性,进而采取不同的防火措施。同时进行了雨后天数与含... 从凋落物层含水率研究着手,通过实际测量,获得了4种可燃物类型凋落物层熄灭含水率,并建立了凋落物层含水率与气象因子的回归模型。根据熄灭含水率和回归方程,可以确定森林着火的可能性,进而采取不同的防火措施。同时进行了雨后天数与含水率的相关分析,得出降雨影响凋落物层含水率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水自然保护区 凋落物层 含水率
下载PDF
利用锥形量热仪研究不同含水率的树种枯落物燃烧性 被引量:7
15
作者 周国模 周宇峰 +2 位作者 余树全 白尚斌 卢凤珠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6-101,共6页
利用锥形量热仪对木荷、马尾松和杉木3个树种的叶子和小枝枯落物在10%、15%、20%、25%、30%5种不同含水率条件下的燃烧性进行测定,比较它们在不同含水率下的燃烧特性变化情况。不同的含水率是通过枯落物中叶子和小枝绝干后精确加水后获... 利用锥形量热仪对木荷、马尾松和杉木3个树种的叶子和小枝枯落物在10%、15%、20%、25%、30%5种不同含水率条件下的燃烧性进行测定,比较它们在不同含水率下的燃烧特性变化情况。不同的含水率是通过枯落物中叶子和小枝绝干后精确加水后获得的。枯叶和小枝分别选择20kW.m-2和30kW.m-2的辐射强度。结果表明:木荷落叶与小枝在含水率小于15%时着火感应时间(TTI)比马尾松和杉木叶子和小枝更短,更易燃。而含水率大于20%时木荷落叶与小枝着火感应时间比马尾松和杉木叶和小枝长,不易燃烧。木荷落叶与小枝热释放速率(HRR)和总释放热(HTR)均比马尾松和杉木的释放热量速度慢,释放热量少。表明木荷枯落物中的叶子和小枝比马尾松和杉木的难燃且释放热量少,木荷比马尾松、杉木抗火性强,适宜于作防火林带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量热仪 枯落物 含水率 燃烧性
下载PDF
川西高山林线交错带凋落叶分解初期转化酶特征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亚梅 和润莲 +5 位作者 刘洋 张健 邓长春 宋小艳 杨林 刘军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4099-4108,共10页
胞外酶对于有机质的降解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凋落物分解过程中,酶活性不仅受到凋落物种类或基质质量的影响,还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转化酶催化蔗糖水解为葡萄糖和果糖,因此在凋落物分解早期,转化酶比降解难分解物质的酶具有更重要的作用... 胞外酶对于有机质的降解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凋落物分解过程中,酶活性不仅受到凋落物种类或基质质量的影响,还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转化酶催化蔗糖水解为葡萄糖和果糖,因此在凋落物分解早期,转化酶比降解难分解物质的酶具有更重要的作用。以川西高山林线交错带12种代表性凋落叶为研究对象,对林线交错带不同植被类型下的凋落叶转化酶活性以及物种和环境因子对转化酶活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同一植被类型下,12个物种转化酶活性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物种、环境因子及其交互作用对转化酶活性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初始纤维素含量与转化酶活性极显著正相关(P<0.01)。初始木质素和总酚含量与转化酶活性极显著负相关(P<0.01),能够共同解释转化酶活性变异的50.8%。不同植物生活型中,禾草类转化酶活性均为最高,这可能与禾草类较高的初始纤维素含量、较低的木质素和总酚含量有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凋落叶含水量能单独解释转化酶活性变量的62.1%,是环境因子中最重要的变量。从植被类型来看,大多数物种的转化酶活性在针叶林中均极显著高于高山草甸和灌丛(P<0.01),这可能与针叶林中凋落叶的含水量最高且雪被最厚有关。历经一个雪被期分解后,凋落叶初始质量与环境因子的综合作用能够解释转化酶活性变异的79.1%,表明川西高山林线交错带凋落叶分解前期转化酶活性主要受初始木质素含量、总酚含量和含水量的调控。在全球气候变化情景下,凋落物水分含量的变化将会强烈的影响凋落叶分解前期的转化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酶 林线交错带 凋落物质量 含水量 凋落物分解
下载PDF
抚育对长白山两种林分凋落物分解及土壤的影响 被引量:12
17
作者 梁晶 王庆成 +1 位作者 许丽娟 吴文娟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97-303,共7页
以长白山林区杨桦林和落叶松白桦林为研究对象,研究在不同间伐强度下林分凋落物积累和分解特征,研究土壤养分元素的变化规律,以及凋落物和土壤碳密度与间伐强度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间伐强度条件下,杨桦林和落叶松白桦林凋... 以长白山林区杨桦林和落叶松白桦林为研究对象,研究在不同间伐强度下林分凋落物积累和分解特征,研究土壤养分元素的变化规律,以及凋落物和土壤碳密度与间伐强度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间伐强度条件下,杨桦林和落叶松白桦林凋落物积累量和分解量都有显著差别;凋落物养分含量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大都有降低的趋势;凋落物碳含量则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大而增大;土壤p H值随着间伐强度增大升高较明显;土壤容重和含水量受间伐影响较小;土壤含碳量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大呈现出先降低后增大的趋势,但是土壤碳储量密度则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大而减小。研究结果充分说明抚育间伐是影响林分凋落物分解以及土壤碳素积累的重要因素。鉴于本次研究设置间伐梯度较少,不能够充分判定适宜该地区研究林型间伐抚育的强度,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增加间伐梯度设置,找到更加适宜的间伐强度,达到维持林分生长和碳素积累的营林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伐抚育 间伐强度 凋落物 养分含量 碳密度
下载PDF
城市森林群落枯落物层中重金属的含量与储量 被引量:14
18
作者 张银龙 陈平 +1 位作者 王月菡 张金池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9-22,共4页
以南京市区、近郊、远郊的6个典型城市森林群落枯落物层Cu、Pb、Cr、Zn、Cd等5种重金属元素为研究对象,运用ICP法测定其含量.结果表明:枯落物层中重金属元素平均含量大于其对应的南京市土壤背景值和地上部分含量,已分解层(Y层)重金属含... 以南京市区、近郊、远郊的6个典型城市森林群落枯落物层Cu、Pb、Cr、Zn、Cd等5种重金属元素为研究对象,运用ICP法测定其含量.结果表明:枯落物层中重金属元素平均含量大于其对应的南京市土壤背景值和地上部分含量,已分解层(Y层)重金属含量>未分解层(L层)重金属含量;南京城市森林枯落物层中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分布格局为:市区和远郊较高,近郊相对低,不同群落类型的变异系数在17.91%~63.47%;枯落物层中5种重金属储量大小关系排序为:m(Zn)>m(Cr)>m(Pb)>m(Cu)>m(Cd),其中Zn的储量达到0.909 2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枯落物 重金属 含量 储量 南京
下载PDF
马尾松林下补植阔叶树后森林凋落物量、养分含量及周转时间的变化 被引量:63
19
作者 林德喜 樊后保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15,共9页
在25年生的马尾松林下分别补植拉氏栲、青栲、闽粤栲、格氏栲和苦槠,形成针阔混交异龄林.补植16年后,对上述5种混交林类型及马尾松纯林的森林凋落物量、养分含量及周转时间进行研究.上述5个混交群落和马尾松纯林的年凋落物量分别为6149.... 在25年生的马尾松林下分别补植拉氏栲、青栲、闽粤栲、格氏栲和苦槠,形成针阔混交异龄林.补植16年后,对上述5种混交林类型及马尾松纯林的森林凋落物量、养分含量及周转时间进行研究.上述5个混交群落和马尾松纯林的年凋落物量分别为6149.1、7533.2、6741.1、7151.5、8041.7和3442.8 kg·hm-2.各混交群落总凋落物量的季节动态呈双峰型,第1次峰值出现在2-4月份,第2次峰值出现在8、9月份.在凋落物组成中,枯叶占绝对优势,占凋落物总量的50%~71%,其余依次为枯枝6%~26%、树皮9%~19%、果实和其他组分5%~17%.各混交群落中来自马尾松的凋落物占50%~58%,来自阔叶树的凋落物占42%~50%,且两者的组成有明显差异.凋落物各组分的养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N、P、K、Ca、Mg的含量范围分别为3.25~12.98、0.24~0.97、0.37~6.55、12.77~35.40、2.35~6.10 g·kg-1.各林分类型凋落物中养分元素的年归还总量为Ca>N>Mg>K>P.5个混交林群落及马尾松纯林凋落物中的养分年归还总量分别为238.05、213.77、223.93、289.90、304.12和142.01 kg·hm-2.6个群落的森林地被物现存量分别为8 448.0、15 565.8、11993.7、12 718.6、6 974.2和5 020.0 kg·hm-2,其中L层在各群落中所占比例分别为47.2%、59.6%、51.3%、61.0%、85.4%及86.3%,平均为61.7%.森林地被物中各养分元素的含量在群落和组分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但总的趋势表现为Ca>N>Mg>K>P.最后,通过对年凋落量和林地凋落物积累量的比较分析,上述6个群落的凋落物周转时间预测值依次为0.76、1.42、0.97、1.17、0.84及1.52年,其中枯枝的周转时间明显大于枯叶,且马尾松的枯叶和枯枝的周转时间普遍大于阔叶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 森林凋落物 森林地被物 养分含量 凋落物周转时间
下载PDF
岷江上游人工油松林凋落量及其持水特征 被引量:26
20
作者 鲍文 包维楷 +1 位作者 丁德蓉 何丙辉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67-571,共5页
通过对人工油松林凋落量及其持水性动态变化的监测和研究。结果表明,观测期间(2002.9~2003.10)凋落量是5.900t/hm2·a,月凋落量在0.166~1.775t/hm2之间变化,其中以10月凋落最盛,该月占了全年凋落量的30.09%;而凋落最少则出现在5月... 通过对人工油松林凋落量及其持水性动态变化的监测和研究。结果表明,观测期间(2002.9~2003.10)凋落量是5.900t/hm2·a,月凋落量在0.166~1.775t/hm2之间变化,其中以10月凋落最盛,该月占了全年凋落量的30.09%;而凋落最少则出现在5月,本月凋落量仅2.81%。凋落物自然含水量在13.75%~63.62%之间变化,半分解凋落物含水量普遍高于未分解凋落物,但2者月动态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凋落物自然含水量与其饱和持水率也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并且2者有较好的拟合关系。未分解和半分解凋落物饱和持水率分别在85.05%~323.41%,147.66%~251.11%之间波动,半分解凋落物饱和持水率变幅相对较小,未分解凋落物呈现明显的"凸"形月变化,半分解凋落物则无明显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油松林 凋落物 自然含水量 饱和持水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