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value of postoperative hepatic regional chemotherapy in prevention of recurrence after radical resection of primary liver cancer 被引量:19
1
作者 Wu ZQ Fan J +2 位作者 Qiu SJ Zhou J Tang ZY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1期131-133,共3页
INTRODUCTIONIn China,primary liver cancer (PLC) ranks secondin cancer mortality since the 1990s.In the field ofPLC treatment,surgical resection remains the best,which includes large PLC resection,small PLCresection,re... INTRODUCTIONIn China,primary liver cancer (PLC) ranks secondin cancer mortality since the 1990s.In the field ofPLC treatment,surgical resection remains the best,which includes large PLC resection,small PLCresection,re-resection of subclinical recurrence,aswell as cytoreduction and sequential resection forunresectable PLC.However,recurr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bject headings liver neoplasms/drug therapy NEOPLASM recurrence/prevention and control regional CHEMOTHERAPY
下载PDF
人工肝支持系统相关血源性病原体感染预防与控制专家共识
2
作者 胡玲利 莫丹 +6 位作者 李康花 张丽辉 汪明明 罗梦婷 陈冲 张志云 袁素娥 《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 2024年第3期98-104,共7页
人工肝支持系统(简称人工肝)是目前治疗肝衰竭的重要手段,因部分患者为血源性病原体携带者或感染者,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及医护人员存在血源性病原体感染的风险。我国人工肝相关血源性病原体感染防控策略相关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缺乏规范性... 人工肝支持系统(简称人工肝)是目前治疗肝衰竭的重要手段,因部分患者为血源性病原体携带者或感染者,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及医护人员存在血源性病原体感染的风险。我国人工肝相关血源性病原体感染防控策略相关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缺乏规范性、一致性认识。为此,中华护理学会传染病护理专业委员会、湖南省护理学会传染病护理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专家,基于国家医院感染防控的相关法律、法规,参考国内外人工肝治疗及血源性病原体感染防控现状,结合我国临床诊疗指南及最佳临床实践证据要求,经反复讨论、修改形成本共识。共识通过对人工肝治疗各环节的风险评估,制定规避风险的安全操作流程,主要包括人工肝室设置、制度管理要求、治疗过程基于患者及医护人员防控细则、暴露处理流程等25项专家共识内容,为人工肝相关血源性病原体感染预防与控制提供临床指导,规避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及院内感染风险,保障患者及医护人员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肝 血源性病原体 感染预防与控制 职业暴露 专家共识
下载PDF
何首乌肝损伤风险的发现、评价与防控策略研究
3
作者 涂灿 高源 +2 位作者 柏兆方 肖小河 王伽伯 《Acupuncture and Herbal Medicine》 2024年第2期271-281,I0014,I0015,共13页
近年来,中草药相关的不良反应/事件频繁被报道,尤其针对新发现“有毒”中药的安全性问题,往往难以做出科学的回答并制定有效解决方案。中药由于自身的复杂性及缺乏系统性研究,使得我们对中草药相关肝损伤的成因机制了解有限。因此,破解... 近年来,中草药相关的不良反应/事件频繁被报道,尤其针对新发现“有毒”中药的安全性问题,往往难以做出科学的回答并制定有效解决方案。中药由于自身的复杂性及缺乏系统性研究,使得我们对中草药相关肝损伤的成因机制了解有限。因此,破解中草药安全性难题亟需在中药毒性认知及安全风险防控方面实现突破。笔者团队以何首乌肝损伤作为典型范例,基于首创中药药源性肝损伤因果关系评价“整合证据链法”,证实了何首乌致肝损伤的客观真实性。进一步基于团队创新性建立的病证毒理学方法,科学揭示了何首乌肝损伤的物质基础及成因机制,也提出并证实了中药免疫特异质肝损伤“三因致毒”机制假说。在此基础上,阐明了何首乌特异质肝损伤易感人群的病证特征,并筛选发现了多种生物标志物,包括基因标志物HLA-B*35:01、免疫学及代谢组标志物。最后,探索创建了基于易感人群识别、易感物质控制以及个性化用药的“人-药-用”三维风险防控的安全用药策略和方法,为全面揭示“有毒”中药毒副反应科学内涵并建立科学有效的风险防控对策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首乌 肝损伤 因果关系评价 机制 风险防控
下载PDF
药物性肝病患者中医体质分布和临床特点分析
4
作者 荣文雅 李佳辉 王睿林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01-705,711,共6页
目的:分析药物性肝病患者的性别、年龄、中医体质、中医证型等分布规律。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中医肝病科收治的药物性肝病患者368例,收集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分析药物性肝病患者的性别、年龄、中医体... 目的:分析药物性肝病患者的性别、年龄、中医体质、中医证型等分布规律。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中医肝病科收治的药物性肝病患者368例,收集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分析药物性肝病患者的性别、年龄、中医体质、中医证型等分布规律和临床特征。结果:药物性肝病患者中医体质分布以气郁质(19.02%)最为多见,其次依次为阴虚质(18.21%)、湿热质(15.22%)、阳虚质(13.32%)、血瘀质(11.14%)、平和质(7.61%)、痰湿质(6.25%)、气虚质(5.16%)、特禀质(4.08%)。药物性肝病患者中医体质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均具有差异性,男性以湿热质、阴虚质为多见;女性以气郁质、阴虚质为多见,而阴虚质在男性、女性均多见;青年中以气郁质和湿热质较多见,中年中以痰湿质较多见、老年以血瘀质较多见。药物性肝病患者在中医证型分布中主要为湿热内蕴证125例(34%),其次分别为肝郁脾虚证98例(27%)、肝肾阴虚证56例(15%)、气滞血瘀证46例(12%)、寒湿中阻证43例(12%);药物性肝病患者在体质与证型存在相关性,体质类型决定了该病证型的易感性。结论:根据药物性肝病患者的中医体质以及证型的分布特点以及相关临床特征,提示可以通过调节情志、合理饮食以及药物防治等方面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做到“辨体”“辨证”“辨病”的有机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肝病 体质分布特点 临床特征 中医体质 中医证型 未病先防 既病防变 “辨体”-“辨证”-“辨病”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革兰氏阳性球菌的感染特点及防治效果 被引量:1
5
作者 吴小霞 吴灵俐 +2 位作者 舒琳 谢晨鹏 万齐全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07-715,共9页
目的:革兰氏阳性(Gram-positive,G^(+))球菌是引起肝移植术后早期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对肝移植受者的预后构成了巨大威胁。本研究通过分析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肝肝移植术后2个月内G^(+)球菌感染的病原菌组成、耐药性、危险因素及抗G^(+)... 目的:革兰氏阳性(Gram-positive,G^(+))球菌是引起肝移植术后早期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对肝移植受者的预后构成了巨大威胁。本研究通过分析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肝肝移植术后2个月内G^(+)球菌感染的病原菌组成、耐药性、危险因素及抗G^(+)球菌抗生素使用效果,以期指导肝移植术后G^(+)球菌感染的防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7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行肝移植的256例受者中39例发生的51株G^(+)球菌感染的球菌组成、耐药性及抗球菌抗生素防治效果的数据,并分析球菌感染危险因素。结果:病原菌构成中屎肠球菌处于优势(33/51,64.7%),粪肠球菌次之(11/51,21.6%)。最常见感染部位为腹腔/胆道(13/256,5.1%)及尿道(10/256,3.9%)。51次G^(+)球菌引起的感染中50次(98%)发生在肝移植术后1月内。对G+球菌最敏感的药物为替考拉宁、替加环素、利奈唑胺及万古霉素。考虑到万古霉素的肾毒性,所有病人均未使用万古霉素。达托霉素与替考拉宁预防球菌感染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25(P=0.005)、术中红细胞输注量≥12 U(P=0.013)及术后预防用抗生素>2种(P=0.003)与术后球菌感染发生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MELD评分>25分(OR=2.378,95%CI 1.124~5.032,P=0.024)及术中红细胞输注量≥12 U(OR=2.757,95%CI 1.227~6.195,P=0.014)是肝移植术后G^(+)球菌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预防用抗生素>2种(OR=0.269,95%CI 0.121~0.598,P=0.001)的肝移植受者术后G^(+)球菌感染率降低。结论:肝移植术后早期发生的G^(+)球菌感染以腹腔/胆道及尿道的屎肠球菌感染为主。替考拉宁、替加环素及利奈唑胺均是抗G^(+)球菌敏感药物。达托霉素与替考拉宁预防G^(+)球菌感染效果相当。术前MELD评分高及术中大量输注红细胞患者术后易发生球菌感染,术后兼顾预防G^(+)球菌的大于2种抗生素的预防抗感染方案有助于减少该类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G+球菌感染 耐药性 防治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体质量控制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来自中国人群的证据 被引量:3
6
作者 杨晨露 赵欣宇 +3 位作者 胡诗琪 蓝彦琦 冯宝玉 王丽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1期44-49,共6页
基于中国人群的临床试验及队列研究数据,本文系统总结了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水平及其变化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预防及其不良结局发生风险中的意义。结果显示,BMI与NAFLD... 基于中国人群的临床试验及队列研究数据,本文系统总结了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水平及其变化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预防及其不良结局发生风险中的意义。结果显示,BMI与NAFLD发生风险呈显著正相关;对于已发生NAFLD的人群,其基线BMI水平与NAFLD缓解率呈负相关,与死亡或肿瘤等不良结局发生风险呈非线性相关;BMI正常的瘦型NAFLD人群全因死亡、肝脏相关死亡、消化系统肿瘤与肥胖相关肿瘤的发生风险较超重或肥胖型NAFLD、瘦型非NAFLD人群升高。NAFLD人群基线BMI水平与其不良结局的关联性可能受其他代谢指标的影响。控制基线BMI后,虽然多数研究提示体质量减轻可降低NAFLD发生风险,但由于不同研究对BMI变化的评估方法与评估时间窗不同,目前对于如何控制体质量进行NAFLD预防尚未达成一致结论。对于已发生NAFLD的人群,有限的证据显示减重对不同不良结局发生风险产生不同的影响。未来需开展多中心队列研究和试验性研究,充分考虑NAFLD的异质性,针对不同特征人群制订个体化体质量控制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体质量控制 不良结局 预防
下载PDF
肝癌经皮动脉化疗灌注栓塞术后栓塞综合征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治措施研究
7
作者 宋凌梓 范小斌 《淮海医药》 CAS 2023年第6期560-563,567,共5页
目的:分析肝癌经皮动脉化疗灌注栓塞术(TACE)后发生栓塞综合征(PES)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具体防治措施。方法:本文为回顾性研究,病例纳入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0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T... 目的:分析肝癌经皮动脉化疗灌注栓塞术(TACE)后发生栓塞综合征(PES)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具体防治措施。方法:本文为回顾性研究,病例纳入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0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TACE术治疗,根据术后恢复情况,将术后发生PES的40例患者列为病例组,未发生PES的61例患者列为对照组,收集并比较2组患者一般资料、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TACE术后发生PES的危险因素,结合分析结果探讨具体防治措施。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性、Child-Pugh分级B~C级、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体力状况评分(ECOG-PS)≥2分、巴塞罗那临床肝癌分期(BCLC)B~C期、微球栓塞、谷草转氨酶(AST)≥60U/L、谷丙转氨酶(ALT)≥60 U/L、血清白蛋白(ALB)<40 g/L、WBC≥5.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60%、K^(+)≤4.0 mmol/L、Na^(+)≤135 mmol/L占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术前ECOG-PS≥2分、术前BCLC分期B~C期、微球栓塞、ALT≥60 U/L、ALB<40 g/L、WBC≥5.0×10^(9)/L、NE≥60%、Na^(+)≤135 mmol/L是影响患者TACE术后发生PES的危险因素。结论:女性、术前ECOG-PS≥2分、肝功能损伤、微球栓塞、ALT≥60 U/L、ALB<40 g/L、WBC≥5.0×10^(9)/L、NE≥60%、Na^(+)≤135 mmol/L是影响患者TACE术后发生PES的危险因素。完善术前检查、改善肝功能、合理控制术中载药微球应用数量、密切监测术后血液指标,以及纠正电解质紊乱为防治TACE术后发生PES的重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经皮动脉化疗灌注栓塞术 栓塞综合征 危险因素 防治措施
下载PDF
白芍总苷对小鼠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42
8
作者 詹可顺 王华 魏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64-666,共3页
目的探讨白芍总苷对CCl4致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建立CCl4诱导小鼠化学性肝损伤模型,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浆中ALT、AST水平和肝匀浆MDA、SOD、GSH-Px含量,HE染色法对肝脏组织作病理检查。结果白芍总苷(60、120、2... 目的探讨白芍总苷对CCl4致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建立CCl4诱导小鼠化学性肝损伤模型,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浆中ALT、AST水平和肝匀浆MDA、SOD、GSH-Px含量,HE染色法对肝脏组织作病理检查。结果白芍总苷(60、120、240mg/kg)灌胃给药均能降低血浆中升高的转氨酶水平,病理检查也发现其可明显减轻肝组织坏死范围及程度,减少炎细胞浸润。同时发现白芍总苷可降低肝匀浆中升高的MDA水平,使降低的肝匀浆SOD、GSH-Px酶活性升高。结论白芍总苷对CCl4致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其抗自由基、提高抗氧化物酶的活性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疾病/化学诱导 肝疾病/预防和控制 白芍/药理学
下载PDF
橙皮苷对急性化学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为 刘娟 +1 位作者 刘干 李俊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46-350,共5页
目的探讨橙皮苷(HDN)对D-氨基半乳糖胺(D-GalN)致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建立D-GalN诱导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模型,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 目的探讨橙皮苷(HDN)对D-氨基半乳糖胺(D-GalN)致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建立D-GalN诱导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模型,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活性、肝匀浆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RT-PCR法检测小鼠肝脏白细胞介素1β(IL-1β)mRNA表达水平,并作肝组织切片病理观察。结果病理学切片显示HDN能明显改善模型组小鼠肝脏组织病变范围与程度,使炎细胞浸润减少;并且HDN能降低D-GalN急性肝损伤小鼠血清ALT、AST、TNF-α水平;降低肝组织匀浆MDA含量;提高SOD、GSH-Px活性;抑制IL-1βmR-NA表达。结论 HDN对D-GalN致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其降低小鼠血清中TNF-α的水平、抑制IL-1βmRNA表达及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疾病/化学诱导 肝疾病/预防和控制 黄酮类/药理学
下载PDF
豹皮樟总黄酮对大鼠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防治作用及部分机制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媛媛 李俊 +6 位作者 曹琦 黄艳 邹宇宏 程文明 李浩 贺晓昕 胡向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9-182,共4页
目的探讨豹皮樟总黄酮(TFLC)对大鼠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防治作用及部分机制。方法以酒精联合脂肪乳剂灌胃,每天2次,连续6周,制备大鼠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模型。给药组同时灌服相应药物。于实验的第6周末采血,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目的探讨豹皮樟总黄酮(TFLC)对大鼠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防治作用及部分机制。方法以酒精联合脂肪乳剂灌胃,每天2次,连续6周,制备大鼠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模型。给药组同时灌服相应药物。于实验的第6周末采血,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基转移酶(γ-G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肝脏TG、TC、SOD、MDA、GSH-PX,并行肝脏病理学检查。结果TFLC(200、400mg/kg)组能明显降低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血清AST、ALT、ALP、γ-GT水平;降低血清和肝匀浆中TC、TG、MDA含量,增强SOD和GSH-PX活性;同时病理组织学显示TFLC能明显改善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的肝细胞脂肪变性。结论TFLC对大鼠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抗氧化和调节脂质代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酒精性/预防和控制 脂肪肝 酒精性/预防和控制 豹皮樟总黄酮
下载PDF
异丙酚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李侠 李元海 +2 位作者 李磊 徐志荣 李俊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8-50,共3页
目的探讨异丙酚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Ⅰ组:假手术组;Ⅱ组:模型对照组,经尾静脉持续输注0.9%NS1ml/kg.h;Ⅲ组:异丙酚5mg/kg.h组;Ⅳ组:异丙酚10mg/kg.h组;Ⅴ组:异丙酚20mg/kg.h。分别在肝门阻断30min、再灌注60mi... 目的探讨异丙酚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Ⅰ组:假手术组;Ⅱ组:模型对照组,经尾静脉持续输注0.9%NS1ml/kg.h;Ⅲ组:异丙酚5mg/kg.h组;Ⅳ组:异丙酚10mg/kg.h组;Ⅴ组:异丙酚20mg/kg.h。分别在肝门阻断30min、再灌注60min取腹主动脉血,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测定肝组织丙二醛(MDA)含量、黄嘌呤氧化酶(XOD)、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并电镜观察肝组织超微结构。结果Ⅱ、Ⅲ、Ⅳ、Ⅴ组血清ALT、AST活性均高于Ⅰ组(P<0.01),Ⅲ、Ⅳ、Ⅴ组血清ALT、AST活性均低于Ⅱ组(P<0.05或0.01),Ⅲ、Ⅳ、Ⅴ组间血清ALT、AST活性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或0.01)。与Ⅰ组比较,Ⅱ、Ⅲ、Ⅳ、Ⅴ组肝组织MDA含量升高、XOD活性升高(P<0.05或0.01),Ⅱ组肝组织SOD活性降低,Ⅲ、Ⅳ、Ⅴ组肝组织SOD活性升高;与Ⅱ组比较,Ⅲ、Ⅳ、Ⅴ组肝组织MDA含量降低、XOD活性降低、SOD活性升高(P<0.05或0.01)。Ⅲ、Ⅳ、Ⅴ组间肝组织MDA含量、XOD活性、SOD活性差异亦具有显著性(P<0.05或0.01)。Ⅲ、Ⅳ、Ⅴ组肝细胞病理学改变轻于Ⅱ组,且Ⅲ、Ⅳ、Ⅴ组间肝细胞病理学改变有差异。结论异丙酚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具有明显保护作用,与其抗氧化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异丙酚/药理学 肝/血液供给 再灌注损伤/预防和控制
下载PDF
复方益肝灵预防抗结核药物致肝损伤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12
作者 朱岩 朱文丽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年第1期43-45,共3页
目的:探讨复方益肝灵预防抗结核药物致肝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对384例门诊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复方益肝灵治疗组192例和对照组192例,前者予复方益肝灵(主要成分为水飞蓟素和五味子提取物五仁醇浸膏)和抗结核药物... 目的:探讨复方益肝灵预防抗结核药物致肝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对384例门诊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复方益肝灵治疗组192例和对照组192例,前者予复方益肝灵(主要成分为水飞蓟素和五味子提取物五仁醇浸膏)和抗结核药物联合治疗,后者进行常规抗结核治疗并加服葡醛内酯片,6~8个月为1疗程,疗程结束后比较2组的临床症状、体征和肝功能变化情况。结果:加用复方益肝灵后,治疗组肺结核患者发生药物性肝损伤41例,病情轻微,而对照组发生药物性肝损伤138例,发生率分别为21.4%和71.9%,2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抗结核治疗过程中治疗组有7例(3.6%)、对照组有21例(10.9%)中断抗结核治疗,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益肝灵可有效预防抗结核药物所致的肝损伤,不良反应少且轻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损伤 抗结核药 预防 控制 复方益肝灵
下载PDF
肝复健冲剂对大鼠肝癌C-myc IGF-Ⅱ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钱妍 凌昌全 金岩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8期1702-1705,共4页
目的 观察中药方剂肝复健冲剂对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导大鼠肝癌形成过程 C- m yc,IGF- 基因表达的影响 .方法 建立 DEN诱肝癌模型的同时预防性应用肝复健冲剂 ,采用原位杂交方法及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检测了大鼠肝癌发生过程中 C- m y... 目的 观察中药方剂肝复健冲剂对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导大鼠肝癌形成过程 C- m yc,IGF- 基因表达的影响 .方法 建立 DEN诱肝癌模型的同时预防性应用肝复健冲剂 ,采用原位杂交方法及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检测了大鼠肝癌发生过程中 C- m yc,IGF- 基因的表达变化及肝复健冲剂对其异常表达的影响 .结果 在大鼠肝癌发生过程 C-myc,IGF- 基因阳性信号随着诱癌的进展呈协同增高趋势 ,肝复健冲剂可明显抑制诱癌全过程 C- myc的阳性表达(130 .7± 3.7~ 146 .3± 3.7) ,(4 wk) ;(99.5± 1.9~ 114.6±2 .7) ,(8wk) ;[(84.1± 1.4~ 12 9.3± 1.3) ],(12 wk) ;(80 .1± 2 .5~ 10 0 .6± 7.6 ) ,(16 wk) ;[(76 .1± 0 .8~ 92 .0±3.8) ],(P<0 .0 5 ) .显著抑制 IGF- 阳性表达 (12 5 .4± 6 .9~141.1± 7.5 ) ,(4 wk) ;(95 .7± 8.4~ 116 .1± 5 .6 ) ,(8wk) ;[(10 1.0± 4.5~ 12 2 .1± 1.2 ) ],(12 wk) ;(79.5± 4.8~10 4.5± 4.1) ,(16 wk) ;[(80 .8± 1.5~ 10 1.3± 1.7) ],(P<0 .0 5 ) .结论 肝复健冲剂对 DEN诱导大鼠肝癌的预防作用可能与抑制癌变过程 C- myc,IGF- 等癌基因在肝组织的过量表达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复健冲剂 中国传统医学 肝癌 预防 控制 癌基因
下载PDF
龙芽楤木皂甙对急性乙醇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杜施霖 张亚平 +4 位作者 姚晨玲 薛渊 栾骁 樊帆 童朝阳 《中国临床医学》 2010年第6期847-848,共2页
目的:探讨龙芽楤木皂苷(As)对乙醇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乙醇灌胃法制备小鼠急性乙醇性肝损伤模型。50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急性乙醇性肝损伤模型组、As低剂量干预组(30mg.kg-1)和As高剂量干预组(6... 目的:探讨龙芽楤木皂苷(As)对乙醇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乙醇灌胃法制备小鼠急性乙醇性肝损伤模型。50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急性乙醇性肝损伤模型组、As低剂量干预组(30mg.kg-1)和As高剂量干预组(60mg.kg-1)。比较各组小鼠肝脏指数、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及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含量及肝组织病理形态变化。结果:10d时急性乙醇性肝损伤小鼠肝组织SOD、GSH-Px活性降低(P<0.01),血清ALT、AST活性、肝脏脂质及肝组织MDA含量增加(P<0.05),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给予不同剂量As后,急性乙醇性肝损伤小鼠肝组织SOD、GSH-Px活性均升高(P<0.01),血清ALT、AST活性和肝组织MDA含量降低(P<0.05),肝脏组织病理损伤不同程度地改善。结论:As能有效地改善肝功能、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对乙醇所致大鼠急性肝损伤具有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芽楤木皂甙 乙醇 急性肝损伤 脂质过氧化作用 预防和控制 小鼠
下载PDF
心脏死亡供者肝移植受者胆道并发症风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俞军 谢尚奋 +5 位作者 夏伟良 程龙宇 张武 俞松峰 张珉 郑树森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64-669,共6页
目的:分析心脏死亡器官捐献( DCD)肝移植受者术后胆道并发症发生的高危因素。方法:收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施行的109例DCD肝移植手术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供者因素对受者胆道并发症的影响。结果:109... 目的:分析心脏死亡器官捐献( DCD)肝移植受者术后胆道并发症发生的高危因素。方法:收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施行的109例DCD肝移植手术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供者因素对受者胆道并发症的影响。结果:109例DCD肝移植受者术后共24例发生胆道并发症,发生率为22.0%。单因素分析显示胆道并发症组与对照组间的热缺血时间( P<0.001)及ICU住院天数( P=0.0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BO血型是否相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使用升压药及患者脂肪肝有增加术后胆道并发症的趋势。多因素分析显示热缺血时间(P=0.001,OR=1.328,95%可信区间为1.124~1.526)和ICU住院天数( P=0.012,OR=0.840,95%可信区间为0.732~0.963)是术后胆道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胆道并发症仍然是DCD肝移植术后的主要难题,热缺血时间和ICU治疗是受者术后胆道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供肝紧缺的情况下,使用ABO血型不相容的供肝不失为拯救生命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疾病/预防和控制 胆道疾病/病因学 肝移植/副作用 手术后并发症 组织供者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肝得健和甘利欣对老年癌症化疗患者肝功能保护作用的自身对照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殷铁军 李绵巍 +2 位作者 胡长耀 刘菁菁 刘承平 《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315-316,共2页
对 2 8例化疗药物性肝功能异常的老年癌症患者 ,再次按原方案化疗时加用肝得健和甘利欣护肝治疗 ,从而形成自身对照研究。确定上述两种治疗方式对肝功能的影响。护肝治疗方法 :肝得健 2 0mL/d、甘利欣 15 0mg/d ,平均用药 13d。结果单... 对 2 8例化疗药物性肝功能异常的老年癌症患者 ,再次按原方案化疗时加用肝得健和甘利欣护肝治疗 ,从而形成自身对照研究。确定上述两种治疗方式对肝功能的影响。护肝治疗方法 :肝得健 2 0mL/d、甘利欣 15 0mg/d ,平均用药 13d。结果单纯化疗组与化疗 +护肝治疗组比较 ,肝功能损害发生率明显高 ,Ⅰ~Ⅳ度肝功能损害发生率分别为 64 2 9%和 2 6 87% ,χ2 =11 75 ,P <0 0 0 1;其中Ⅱ~Ⅳ度肝功能损害 2组分别为 7例、3例 ,经秩和检验证明 ,两组肝功能损害程度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0 1。初步研究结果提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药物疗法 肝功能衰竭/药物疗法 药物毒性/预防和控制
下载PDF
茅台酒诱导金属硫蛋白的作用及其对肝星状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程明亮 吴君 +10 位作者 王海琴 徐列明 谭英姿 刘平 李诚秀 黄能慧 姚玉梅 任兰振 叶兰 李铃 贾美琳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1年第12期1369-1373,共5页
目的探讨饮用贵州茅台酒(下称茅台酒)不发生肝纤维化的可能机制。方法 SD大鼠用茅台酒灌胃连续56d,断头取血测生化指标,剖服取肝称重计算肝系数及测肝组织金属硫蛋白;鼠分离培养肝星状细胞及对人体肝星状细胞作用,观察肝星状细胞增殖... 目的探讨饮用贵州茅台酒(下称茅台酒)不发生肝纤维化的可能机制。方法 SD大鼠用茅台酒灌胃连续56d,断头取血测生化指标,剖服取肝称重计算肝系数及测肝组织金属硫蛋白;鼠分离培养肝星状细胞及对人体肝星状细胞作用,观察肝星状细胞增殖和胶原生成的情况。结果茅台酒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大鼠肝脏MT含量分别为 216.0ng.g^(-1)±10.8ng.g^(-1)和10.0ng.g^(-1)±2.8ng.g^(-1),茅台酒组明显增加(P<0.05).经茅台酒诱导的动物CCL_4中毒与对照动物CCL_4中毒相比,肝脏MT含量分别为304.8ng.g^(-1)±12.1ng.g^(-1)和126.4ng.g^(-1)±4.8ng.g^(-1),茅台酒组明显增加(P<0.05);MDA含量分别为102.0nmol.g^(-1)±3.4nmol.g^(-1)和150.8nmol.g(^-1)±6.7nmol.g^(-1),茅台酒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动物CCL_4中毒时肝MT与MD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8023,n=20,P<0.01).茅台酒浓度为0,10,50,100,200g.L^(-1)增殖HSC的各管570nmA值分别为0.818,0.742,0.736,0.72,0.682,0.604.自10g.L^(-1)浓度起,茅台酒对肝星状细殖有明显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增强(P<0.05,P<0.01).茅台酒浓度为0,10,50,100,200g.L^(-1)增殖HSC细胞层中蛋白Ⅰ型胶原含量分别为61.4,59.9,49.2,50.1,48.7,34.4μg.g^(-1),100~200g.L^(-1)浓度的茅台酒对细胞Ⅰ型胶原分泌有明显抑制作(P<0.05).将其中茅台酒浓度0,50,100g.L^(-1)组细胞进行基因表达分析,计算机图象分析β-actin(n=3)基因表达的灰度值分别为0.88,0.74,0.59,100g.L^(-1)浓度的茅台酒能明显抑制Ⅰ型前胶原基因表达(P<0.05),而50g.L^(-1)低浓度组作用不明显(P>0.05).10g.L^(-1)浓度茅台酒组与10g.L^(-1)浓度酒精组相比,对体外培养人肝细胞的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16.4±2.3和-8.4±2.3,茅台酒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茅台酒诱导肝脏金属硫蛋白含量增加,从多环节抑制易状细胞的活化及其胶原蛋白生成可能是干预肝纤维化形成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芭台酒 金属硫蛋白 诱导 肝星状细胞
下载PDF
肝癌的综合治疗 被引量:19
18
作者 王在国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0年第4期443-445,共3页
1 肝癌治疗的基本原则 1.1 综合治疗 由于肝癌至今尚无特效疗法,包括手术切除在内的各种疗法,均非100%根治,为此必须采用综合治疗的方针。近年资料表明,无论通过外科或内科手段进行的各种非切除治疗,由于较合理地综合使用一些单独使用... 1 肝癌治疗的基本原则 1.1 综合治疗 由于肝癌至今尚无特效疗法,包括手术切除在内的各种疗法,均非100%根治,为此必须采用综合治疗的方针。近年资料表明,无论通过外科或内科手段进行的各种非切除治疗,由于较合理地综合使用一些单独使用时无根治希望的方法而使治疗效果明显提高,即“三联”的疗效优于“二联”,而“二联”又优于单一治疗。综合治疗不仅有量的变化,而且有质的差别,即1+1可>2;除不同治疗方法的同时应用外,尚可序贯应用。综合治疗可根据患者的肿瘤及肝功能状况、术者的临床经验及单位所具备的具体条件灵活开展。 1.2 积极治疗 积极治疗包括几个方面的内容:①对于没有黄疸、腹水和远处转移者,应积极手术探查并力争一期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治疗 复发 预防 肝移植
下载PDF
启东肝癌高发区15年肝癌防治工作评估 被引量:22
19
作者 陈建国 《中国肿瘤》 CAS 2001年第1期3-7,共5页
简要回顾及评估了启东15年的肝癌防治工作,并提出了建议。高发区流行概况:启东肝癌发病率80年代以来仍居高不下,90年代达到60/10万-70/10万;发病高峰在50岁左右;男女性别比大于3:1。但近年年龄别发病率似有... 简要回顾及评估了启东15年的肝癌防治工作,并提出了建议。高发区流行概况:启东肝癌发病率80年代以来仍居高不下,90年代达到60/10万-70/10万;发病高峰在50岁左右;男女性别比大于3:1。但近年年龄别发病率似有下降趋势。研究进展与成果:癌症登记制度得到了巩固;癌症登记资料已收录入IARC编撰的《五大洲癌症发病率》。对肝癌高危人群进行了周期性的有随机对照的筛检研究,显示筛检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在此基础上评价了人群筛检对肝癌死亡率的影响。落实了“防治肝炎、防霉去毒、改良饮水。适量补硒”等综合防治措施。防治特色及评估:有一张现场防治网络;有一个组织管理基础;有一支专业研究队伍;有一套协作研究机制。发展方向及建议:重视现场研究并增加经费投入;坚持开放扩大国内外研究协作;发展综合有效的肿瘤诊疗手段;强化防癌宣传并加强康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流行病学 预防和控制 高发区 评估 江苏 筛检
下载PDF
低氧预适应对肢体缺血/再灌注大鼠肝脏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谭志鑫 陈显兵 +1 位作者 肖本见 张晓蓉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7期791-793,共3页
目的:探讨低氧预适应(HPC)对肢体缺血-再灌注(I/R)大鼠肝脏的保护作用。方法:重复性低氧5次建立大鼠HPC模型,以橡皮带环绕结扎大鼠双后肢跟部,阻断血流4h后再灌注4h复制肢体I/R模型,设立对照组、I/R组和HPC+I/R组。检测各组血中天门冬... 目的:探讨低氧预适应(HPC)对肢体缺血-再灌注(I/R)大鼠肝脏的保护作用。方法:重复性低氧5次建立大鼠HPC模型,以橡皮带环绕结扎大鼠双后肢跟部,阻断血流4h后再灌注4h复制肢体I/R模型,设立对照组、I/R组和HPC+I/R组。检测各组血中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乳酸脱氢酶(LDH),血中和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黄嘌呤氧化酶(XOD)、丙二醛(MDA)的含量变化及肝组织的湿/干重比值(W/D)。结果:I/R组大鼠血中ALT、AST、LDH含量升高;血中和肝组织中XOD、MDA含量升高;血中和肝组织中SOD活性降低;肝组织的W/D增高。HPC+I/R组大鼠上述指标较I/R组均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低氧预适应对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肝脏的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疾病/预防和控制 再灌注损伤 @低氧预适应 四肢 模型 动物 大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