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iological basis of “depression with liver-qi stagnation and spleen deficiency syndrome”: A digital 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 study
1
作者 Junling Li Lifu Bi +9 位作者 Kai Xia Kuo Gao Jianxin Chen Shuzhen Guo Tian Wang Xueling Ma Weiming Wang Huihui Zhao Yubo Li Wei Wa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2015年第3期150-158,共9页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biological basis of“depression with liver-qi stagnation and spleen deficiency syndrome”.Methods:A digital 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 method was conducted to explore global changes in the ...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biological basis of“depression with liver-qi stagnation and spleen deficiency syndrome”.Methods:A digital 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 method was conducted to explore global changes in the mRNA transcriptome in a rat model of depression with liver-qi stagnation and spleen deficiency syndrome.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was performed to verify the five genes most interest based on the 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KEGG)analysis.Sini San,which disperses stagnated liver qi and strengthens the spleen,was administered to the model rats to observe whether it could reverse these genetic changes in the liver.Results:Forty-six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were identified.Three of the five genes of most interestdHnf4a,Hnf4g and Cyp1a1dbased on KEGG analysis,were confirmed by realtime q-PCR.Sini San reduced the gene expression changes of Hnf4a,Hnf4g and Cyp1a1 in the rat model.Conclusions:Hnf4a,Hnf4g and Cyp1a1 are involved in“depression with liver-qi stagnation and spleen deficiency syndrome”.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depressed rats with liver-qi stagnation and spleen deficiency syndrome are at risk of liver diseases.Furthermore,our results will inform exploration of the etiology of depression and help in the development of effective therapeutic strateg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PRESSion liver-qi stagnation and spleen deficiency syndrome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 LIVER Biological basis
下载PDF
代谢综合征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中医证型和相关因素分析
2
作者 徐帅 陈恂 +2 位作者 卞昊宇 赵玉清 张立平 《中医药学报》 CAS 2023年第12期74-79,共6页
目的:通过对代谢综合征(MS)伴颈动脉内-中膜(CIMT)增厚患者的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中医证型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于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319例MS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总结... 目的:通过对代谢综合征(MS)伴颈动脉内-中膜(CIMT)增厚患者的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中医证型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于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319例MS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总结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结果:319例患者中年龄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最高,60岁之前男性患者多于女性,60岁之后女性患病率明显上升且高于男性。MS伴CIMT增厚以形成斑块人数最多,不同年龄段间的动脉硬化分级存在差异。MS患者以肝郁脾虚证为主要证型,其他依次为气阴两虚证、痰瘀互结证、气滞湿阻证、脾肾两虚证,与颈动脉硬化分级、年龄、吸烟、BMI、血压、SOD相关(P<0.05)。结论:MS伴CIMT增厚患者以中老年女性为主。年轻且病程较短的患者以肝郁脾虚、气滞湿阻为主要证型,随着疾病进展会出现气阴两虚、痰瘀互结、脾肾两虚。证型分布与年龄、吸烟、体质量指数、血压、SOD较为密切,应密切关注,积极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颈动脉内-中膜增厚 中医证型 肝郁脾虚
下载PDF
基于“一气周流”理论思想探析2型糖尿病的辨治思路
3
作者 李捷 郑雅峰 +1 位作者 沈瑛锴 徐云生 《陕西中医》 CAS 2023年第12期1762-1766,共5页
“中气斡旋,土枢四象”的一气周流理论最初由清末中医名家黄元御提出。中气为一气周流的枢纽,顾护中气应为治疗疾病的首要,中焦脾胃旋转有序,可复四维之升降,有助全身气机顺畅。徐云生教授在传承中医经典理论的同时,结合临证经验,在实... “中气斡旋,土枢四象”的一气周流理论最初由清末中医名家黄元御提出。中气为一气周流的枢纽,顾护中气应为治疗疾病的首要,中焦脾胃旋转有序,可复四维之升降,有助全身气机顺畅。徐云生教授在传承中医经典理论的同时,结合临证经验,在实际诊疗过程中,注重从“一气周流”角度对2型糖尿病(T2DM)进行辨治,认为T2DM发病与中轴失健(脾胃失常)、四维气机失常(肝木不生、肾水不藏)有关,主要病机为肝气郁滞、脾不散精、肾气亏虚、痰瘀互结,治疗原则应包括疏肝理气、助脾散精、补肾益精、化痰祛瘀,注重恢复全身气机通畅。“一气周流”理论思想为基础的T2DM辨证思路体系的提出,突破了传统阴虚燥热论治T2DM的局限性,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一气周流 辨证论治 肝气郁滞 脾不散精 肾气亏虚 痰瘀互结
下载PDF
健脾化湿方联合聚焦超声治疗脾虚湿滞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效果
4
作者 杜瑞超 王学美 +3 位作者 韩秀庆 李玉娟 卢秀花 闫华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第35期27-30,34,共5页
目的 观察健脾化湿方联合聚焦超声治疗脾虚湿滞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8月—2022年8月临沂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脾虚湿滞型CIN患者6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 目的 观察健脾化湿方联合聚焦超声治疗脾虚湿滞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8月—2022年8月临沂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脾虚湿滞型CIN患者6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单纯海扶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健脾化湿方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治疗前后人乳头瘤病毒(HPV)阴性率,T细胞亚群、NK细胞和B淋巴细胞表达。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0.63%,高于对照组的62.50%(χ^(2)=7.053,P=0.008);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84.38%,高于对照组的56.25%(χ^(2)=6.063,P=0.014)。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HPV阴性率为46.87%,高于对照组的21.87%(χ^(2)=4.433,P=0.035);观察组患者CD3^(+)、CD4^(+)较治疗前升高,2组B淋巴细胞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治疗后CD3^(+)、CD8^(+)高于对照组,B淋巴细胞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对照组CD3^(+)、CD4^(+)、CD8^(+)与2组CD4^(+)/CD8^(+)、NK细胞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脾化湿方联合聚焦超声治疗脾虚湿滞型CIN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改善效果显著,可平衡淋巴细胞亚群比例,改善机体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 脾虚湿滞型 健脾化湿方 聚焦超声 临床疗效 中医证候 淋巴细胞亚群 免疫功能
下载PDF
加味六君子汤对脾虚痰湿证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6
5
作者 余臣祖 康学东 +1 位作者 党晓娟 刘翠清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4期36-39,共4页
目的探讨加味六君子汤联合西药改善脾虚痰湿证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作用。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均进行饮食调整及适量运动。2组均给予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每次0.5 g(2周后每次1.0 g),每日2次,口服;阿... 目的探讨加味六君子汤联合西药改善脾虚痰湿证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作用。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均进行饮食调整及适量运动。2组均给予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每次0.5 g(2周后每次1.0 g),每日2次,口服;阿卡波糖片,每次50 mg,每日3次,口服。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加味六君子汤,每次200 m L,每日3次,口服。均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糖、C肽、胰岛素(INS)、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服糖30 min胰岛素净增值/葡萄糖净增值(ΔI30/ΔG30)。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BG)、服糖30 min血糖(30 min PBG)、2 h PBG、Hb A1c、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HOMA-IR均降低,治疗组30 min INS、30 min C肽、ΔI30/ΔG30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BG、30 min PBG、2 h PBG、Hb A1c、空腹C肽、FINS、30 min INS、30 min C肽、HOMA-IR、ΔI30/ΔG3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六君子汤联合西药改善脾虚痰湿证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疗效优于单纯西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六君子汤 2型糖尿病 脾虚痰湿证
下载PDF
健脾理气方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45例及对胃肠激素的影响 被引量:16
6
作者 胡学军 何桂花 +4 位作者 吴子安 刘刚 何家鸣 欧阳博文 蔡安和 《中国药业》 CAS 2018年第5期29-32,共4页
目的观察健脾理气方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对人体成分和血清胃促生长素(Ghrelin)、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影响。方法将收治的餐后不适综合征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后因脱落3例,最终治疗组44... 目的观察健脾理气方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对人体成分和血清胃促生长素(Ghrelin)、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影响。方法将收治的餐后不适综合征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后因脱落3例,最终治疗组44例,对照组43例。治疗组给予健脾理气方,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口服,疗程均为4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更高(81.82%比55.81%),中医症状积分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组患者血清Ghrelin水平明显提高,血清CGRP水平下降(P<0.05)。两组人体成分去脂组织指数均较本组治疗前上升(P<0.05)。结论健脾理气方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疗效显著,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虚气滞型 功能性消化不良 餐后不适综合征 健脾理气方 胃肠激素
下载PDF
脾虚痰湿型2型糖尿病患者Th1/Th2细胞亚群漂移与糖代谢指标的关系 被引量:16
7
作者 汪晓娟 曾慧妍 +2 位作者 周钦云 赵玲 张园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876-880,共5页
目的:探讨脾虚痰湿型2型糖尿病(type 2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Th1/Th2细胞亚群漂移及其比例变化与糖代谢指标的关系.方法:共入选45例T2DM患者,根据中医症候分型分为脾虚痰湿组(23例)与非脾虚痰湿组(22例)2组,另招募20例健康者作为... 目的:探讨脾虚痰湿型2型糖尿病(type 2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Th1/Th2细胞亚群漂移及其比例变化与糖代谢指标的关系.方法:共入选45例T2DM患者,根据中医症候分型分为脾虚痰湿组(23例)与非脾虚痰湿组(22例)2组,另招募20例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观察各组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glucose,FBG)及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 Alc)等糖代谢相关指标,同时采用流式细胞仪单克隆免疫荧光法检测CD4+T细胞亚群Th1、Th2的细胞比率,并对Th1/Th2比值与糖代谢相关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脾虚痰湿型T2DM组的Th1细胞比率、T h1/T h2比值明显高于非脾虚痰湿T2D M组及正常对照组(均P<0.05);Th2细胞比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但与非脾虚痰湿型T2DM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脾虚痰湿型T2DM组的Th1细胞比率及Th1/Th2比值均分别与FBG、Hb A1c呈显著正相关(r=0.898、0.678;0.869、0.630),而Th2细胞比率与FBG、Hb A1c未见明显相关关系.非脾虚痰湿型T2DM组Th1细胞比率及Th1/Th2比值均分别与FBG、Hb A1c亦呈正相关(r=0.751、0.589;0.658、0.545),而Th2细胞比率与FBG、Hb A1c未见明显相关关系.结论:T2DM患者体内均存在明显的Th1/T h2细胞比率失衡且与糖代谢紊乱严重程度明显相关,在脾虚痰湿型患者中这种变化尤为显著.改变T2DM患者的细胞免疫学特点可能是脾虚痰湿加重T2DM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流式细胞术 糖代谢 T细胞亚群 脾虚痰湿
下载PDF
加味四逆散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谷春雨 李春梅 +4 位作者 滕垂月 任丽 张淑敏 孔令阳 刘建军 《中医药导报》 2017年第18期73-76,共4页
目的:研究加味四逆散治疗腹泻型(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12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按照1∶1原则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用加味四逆散治疗,对照组用匹维溴铵治疗,疗程均为6周。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主要症... 目的:研究加味四逆散治疗腹泻型(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12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按照1∶1原则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用加味四逆散治疗,对照组用匹维溴铵治疗,疗程均为6周。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主要症状量化评分、IBS-QOL量表维度积分评分和治疗效果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主要临床症状量化得分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量化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BS-QOL积分及总分均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健康忧虑积分和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1β和IL-8水平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IL-1β和IL-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四逆散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型)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腹泻型 肝郁脾虚型 加味四逆散
下载PDF
调神针法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腹泻型IBS(肝郁脾虚证)疗效及血浆SP、VIP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陈果 骆建兴 扈晓宇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5年第8期1303-1307,共5页
目的:研究调神针法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肝郁脾虚证)疗效及血浆P物质(substance P,SP)、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的影响.方法:将108例入组病例随机分到治疗组... 目的:研究调神针法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肝郁脾虚证)疗效及血浆P物质(substance P,SP)、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的影响.方法:将108例入组病例随机分到治疗组及对照组,各为54例.治疗组给予真刺头针胃区(双)和头针肠区(双),假刺天枢(双)、足三里(双)、太冲(双)治疗;对照组给予真刺天枢(双)、足三里(双)、太冲(双),假刺头针胃区(双)和头针肠区(双)治疗.疗程均为4 wk.观察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证候疗效及血浆SP、VIP水平.结果:共有96例(治疗组49例)患者完成4wk的研究.临床证候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89.80%(44/49)vs65.96%(31/47),P<0.05].疗程结束后治疗组、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开始前明显降低[(26.4±3.6)vs(8.5±1.8);(25.3±2.5)v s(15.6±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下降幅度比对照组大[(8.5±1.8)vs(15.6±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治疗组、对照组血浆SP、VIP水平均较治疗开始前明显降低:两组SP:[(43.68±15.15)vs(22.08±11.47);(45.24±15.07)vs(34.52±14.76)];两组VIP:[(38.44±13.57)vs(16.31±13.72);(37.13±10.19)vs(25.47±12.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SP、VIP水平下降幅度均较对照组大[(22.02±11.47)vs(33.52±14.76);(16.31±13.72)vs(25.47±12.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中治疗组、对照组均未发现不良反应病例及血清学转换患者.结论:调神针法可显著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腹泻型IBS(肝郁脾虚证)疗效,且优于传统针灸疗法;调神针法可通过影响血浆SP、VIP含量进而通过调节脑-肠轴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腹泻型IBS(肝郁脾虚证)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神针法 慢性乙型肝炎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肝郁脾虚证 P物质 血管活性肠肽
下载PDF
平肝健脾法治疗肝郁脾虚证抑郁障碍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许文杰 秦勇 周一心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16期2048-2050,共3页
目的观察平肝健脾法治疗肝郁脾虚证抑郁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抑郁障碍病人随机分为3组:西药组、中药组及中西医结合组,各50例。西药组给予盐酸舍曲林口服;中药组给予平肝健脾法汤剂治疗,中西医结合组给予盐酸舍曲林联合平肝健脾... 目的观察平肝健脾法治疗肝郁脾虚证抑郁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抑郁障碍病人随机分为3组:西药组、中药组及中西医结合组,各50例。西药组给予盐酸舍曲林口服;中药组给予平肝健脾法汤剂治疗,中西医结合组给予盐酸舍曲林联合平肝健脾法汤剂治疗。3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3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中医证候量表评分变化。结果 3组病人治疗后HAMD评分、中医证候量表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第2个月、第3个月,中药组病人HAMD、中医证候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西药组(P<0.05);治疗后第1个月、2个月、3个月,中西医联合组病人HAMD、中医证候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中药组(P<0.05或P<0.01)。结论平肝健脾法联合盐酸舍曲林治疗抑郁障碍疗效显著,无明显毒副作用,提示中医辨证治疗抑郁障碍具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障碍 肝郁脾虚证 平肝健脾法 盐酸舍曲林 中医证候 郁证
下载PDF
209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及其证治思考 被引量:1
11
作者 史锁芳 魏瑜 +11 位作者 熊侃 叶德梁 高坤 万凌峰 汪为民 陈永昶 吴迪 张月清 李昀泽 崔磊 陈明祺 朱汇滨 《中医学》 2020年第4期319-326,共8页
目的:探索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恢复期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为COVID-19恢复期患者诊治提供证治参考。方法:纳入2020年2月14日~2020年3月31日武汉江夏方舱医院(86例)、武汉黄石有色医院(67例)、武汉江夏区中医院(20例)、淮... 目的:探索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恢复期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为COVID-19恢复期患者诊治提供证治参考。方法:纳入2020年2月14日~2020年3月31日武汉江夏方舱医院(86例)、武汉黄石有色医院(67例)、武汉江夏区中医院(20例)、淮安市中医院(20例)、扬州市中医院(10例)、镇江市第三人民医院(6例),总计209例均符合出院标准处于恢复期的普通型COVID-19患者,收集患者基本特征(年龄、性别、来源)、四诊信息,分析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209例符合出院标准处于恢复期的普通型COVID-19患者,男女比例为0.86:1,年龄11~79岁,平均年龄(48.90 &#177;14.02)岁。中医证型分布以肺脾不足证占65.1%,气阴两虚证占34.9%,兼夹证以湿热证最常见(14.4%),肝气郁结与心神失养证也可见到。结论:肺脾不足证为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患者主要证型,气阴两虚证次之,可以兼夹湿热证,也可出现肝气郁结与心神失养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 恢复期 证型分布 肺脾不足证 气阴两虚证 湿热证 肝气郁结证 心神失养证 证治
下载PDF
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探析结直肠息肉癌变中西医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婷婷 肖君 +2 位作者 史丽萍 周青 程海波 《山东中医杂志》 2021年第1期15-20,共6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息肉癌变进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及中医证型与不同病理阶段的相关性。方法:采集结直肠息肉确诊患者的住院病历1428份,制定相应信息表,建立中医证型与影响因素数据库,对结直肠息肉疾病进展中结直肠腺瘤病变和结直肠癌变与... 目的:探讨结直肠息肉癌变进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及中医证型与不同病理阶段的相关性。方法:采集结直肠息肉确诊患者的住院病历1428份,制定相应信息表,建立中医证型与影响因素数据库,对结直肠息肉疾病进展中结直肠腺瘤病变和结直肠癌变与各影响因素及中医证型之间的关联性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年龄、胆囊疾病或胆囊切除史、结直肠息肉家族史为疾病进展过程中的危险因素(P<0.05,r>1),胃炎病史、结直肠炎病史、结直肠息肉病史、心脑血管病家族史为疾病进展过程中的保护因素(P<0.05,r<1);中医证型对结直肠息肉腺瘤病变的影响强度由强到弱依次为脾虚湿盛证、湿热蕴肠证、气滞血瘀证、脾胃虚弱证;对结直肠息肉癌变影响强度最大的中医证型为气滞血瘀证。结论:结直肠息肉癌变进程与年龄、胆囊疾病史及结直肠息肉家族史等多种影响因素具有相关性,且特定的中医证型与不同病理阶段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息肉 癌变 LOGISTIC回归 影响因素 中医证型 脾虚湿盛证 气滞血瘀证
下载PDF
加味痛泻要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型38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芳侠 毛靓瑶 +1 位作者 邹维 万强 《现代中医药》 CAS 2014年第3期39-40,共2页
目的观察加味痛泻要方对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西安市中医院脾胃科门诊及住院部辨证为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分成治疗组(服用加味痛泻要方)38例,对照组(服用马来酸曲美布汀片)38例,两组均以7 d为1疗程,分别... 目的观察加味痛泻要方对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西安市中医院脾胃科门诊及住院部辨证为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分成治疗组(服用加味痛泻要方)38例,对照组(服用马来酸曲美布汀片)38例,两组均以7 d为1疗程,分别在治疗2个疗程后及治疗后1个月评定效果。结果治疗组38例中,治愈23例,显效9例,有效率84.21%。对照组38例中,治愈16例,显效12例,有效率73.68%。两组症状及体征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对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型,服用加味痛泻要方既能抑肝扶脾,又能调理气机、恢复肠道正常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痛泻要方 肠易激综合征 肝郁脾虚型
下载PDF
针刺背俞穴配合中医汤药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疗效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安利 杜培学 袁周萍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171-174,共4页
目的探讨针刺背俞穴配合中医汤药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3月在医院就诊的肝郁脾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12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针刺背俞穴配合解郁健脾通经汤的治疗组(n=43例),普通针刺治疗的... 目的探讨针刺背俞穴配合中医汤药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3月在医院就诊的肝郁脾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12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针刺背俞穴配合解郁健脾通经汤的治疗组(n=43例),普通针刺治疗的对照组A(n=43例),逍遥散治疗的对照组B(n=43例),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疲劳症状积分、不良反应、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1个月后3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积分、疲劳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A和对照组B(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6.05%(37/43)显著高于对照组A 53.49%(23/43)和对照组B 60.47%(26/43)(P<0.05);3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后治疗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A和对照组B(P<0.05)。结论针刺背俞穴配合解郁健脾通经汤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疲劳症状和中医证候,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生活质量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背俞穴 解郁健脾通经汤 肝郁脾虚型 慢性疲劳综合征 中医证候积分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疏肝健脾方离子导入治疗肝郁脾虚型睑板腺导管阻塞型干眼症74例 被引量:9
15
作者 宋艳 赵红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5年第10期15-17,共3页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方离子导入治疗肝郁脾虚型睑板腺导管阻塞型干眼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诊断为肝郁脾虚型睑板腺导管阻塞型干眼病患者146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72例,治疗组74例,疗程1月。对照组给予常规处理:睑板腺热敷、按摩,白天滴...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方离子导入治疗肝郁脾虚型睑板腺导管阻塞型干眼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诊断为肝郁脾虚型睑板腺导管阻塞型干眼病患者146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72例,治疗组74例,疗程1月。对照组给予常规处理:睑板腺热敷、按摩,白天滴左氧氟沙星眼液、羧甲基纤维素钠眼液,睡前涂红霉素眼膏治疗;观察组除给予常规处理,同时给予疏肝健脾方离子导入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泪膜破裂时间(SUT)、泪液分泌量(ST)进行比较,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泪膜破裂时间延长,泪液分泌量增加,且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78%,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健脾方离子导入治疗肝郁脾虚型睑板腺导管阻塞型干眼病的临床效果较单纯使用睑板腺热敷、按摩加眼药治疗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眼症 直流电离子导入法 肝郁脾虚型 疏肝健脾方
下载PDF
厚半甘姜汤合五苓散治疗水湿内阻兼脾肾阳虚型腹水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茵 易鑫宇 《大众科技》 2017年第9期73-75,共3页
目的:观察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厚半甘姜汤合五苓散治疗水湿内阻兼脾肾阳虚型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水湿内阻证兼脾肾阳虚证肝硬化腹水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2组均给予常规护肝、利尿、营养支持等基础治疗,治... 目的:观察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厚半甘姜汤合五苓散治疗水湿内阻兼脾肾阳虚型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水湿内阻证兼脾肾阳虚证肝硬化腹水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2组均给予常规护肝、利尿、营养支持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经方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合五苓散加减,观察治疗前后2组症状、影像学、肝功能、凝血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的变化情况,分析判断疗效。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82.5%,对照组65.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的腹胀、纳差、便溏、腹围等主要症状及体征均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组在改善上述症状及体征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的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腹水量积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在改善门静脉内径、腹水量积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肾功能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在改善肾功能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电解质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电解质方面较对照组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厚半甘姜汤合五苓散治疗水湿内阻兼脾肾阳虚型腹水疗效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湿内阻兼脾肾阳虚型腹水 厚半甘姜汤 中医药疗法 临床观察
下载PDF
肝郁脾虚型疲劳性亚健康者疲劳状况、体质体能状态及两者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雅静 薛晓琳 +9 位作者 王天芳 李冠儒 王佳佳 韩萍 钟燕宇 李力 王庆波 汤宇 李真 王文萍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探讨肝郁脾虚型疲劳性亚健康人群疲劳状况和体质体能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主观指标疲劳评定量表FSAS及客观指标GMCS-2型体质检测仪等,分别对符合纳入标准的200例肝郁脾虚型疲劳性亚健康人群的疲劳类型程度及特征、基本体质体能及... 目的:探讨肝郁脾虚型疲劳性亚健康人群疲劳状况和体质体能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主观指标疲劳评定量表FSAS及客观指标GMCS-2型体质检测仪等,分别对符合纳入标准的200例肝郁脾虚型疲劳性亚健康人群的疲劳类型程度及特征、基本体质体能及认知功能(简单反应时)状况进行测评。结果:疲劳性亚健康肝郁脾虚型受试者的FSAS中躯体疲劳分别与体重、简单反应时呈显著正相关;精神疲劳、疲劳后果和疲劳程度总分分别与肺活量、台阶指数呈显著负相关;疲劳对睡眠休息的反应、疲劳的情境性分别与肺活量呈显著负相关;各因子均与简单反应时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疲劳性亚健康肝郁脾虚型人群的疲劳状况和体质体能间有较为显著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郁脾虚型疲劳性亚健康 疲劳 体质体能
下载PDF
脂肪肝严重程度与中医证型关系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楠 王阳 +4 位作者 袁慧琴 李小圳 刘磊 宋志超 陈正光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5期748-754,共7页
目的:分析脂肪肝轻中重度分型与中医证型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采用R-3.5.1软件进行Meta分析,以率、95%可信区... 目的:分析脂肪肝轻中重度分型与中医证型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采用R-3.5.1软件进行Meta分析,以率、95%可信区间(CI)表达效应值。结果:共纳入12项观察性研究,样本量总计3379例。Meta分析结果:肝郁脾虚型中,轻度脂肪肝高于中、重度脂肪肝;痰湿内阻中,中度脂肪肝高于轻、重度脂肪肝;湿热内蕴中,轻度脂肪肝高于中、重度脂肪肝;痰瘀互结中,重度脂肪肝高于轻、中度脂肪肝;肝肾亏虚型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基于目前证据,轻度脂肪肝以肝郁脾虚型及湿热内蕴型为主,中度脂肪肝以痰湿内阻型为主,重度脂肪肝以痰瘀互结型为主,肝肾亏虚型无统计学差异,其在脂肪肝分型中的分布情况需要更大的样本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肝郁脾虚型 痰湿内阻型 湿热内蕴型 痰瘀互结型 肝肾亏虚型 超声 MRI CT META分析
下载PDF
肿瘤相关性抑郁中医证型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戴欣 于靖宜 李慧杰 《山东中医杂志》 2020年第1期34-38,共5页
目的:研究肿瘤相关性抑郁患者中医证型的影响因素。方法:根据中医诊断标准及辨证论治思维确定患者的中医证型,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经济情况、肿瘤分期、化疗周期、抑郁程度等相关因素与中医证型间的相关性。结果:肿瘤... 目的:研究肿瘤相关性抑郁患者中医证型的影响因素。方法:根据中医诊断标准及辨证论治思维确定患者的中医证型,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经济情况、肿瘤分期、化疗周期、抑郁程度等相关因素与中医证型间的相关性。结果:肿瘤相关性抑郁患者主要有肝郁脾虚证、心虚胆怯证、肝肾亏虚证、气滞血瘀证、痰火扰心证5个证型,其中以肝郁脾虚证最为多见。肿瘤相关性抑郁中医证型与患者收入情况及既往化疗史无明显相关性,而在年龄、性别、肿瘤分期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方面存在差异(P<0.01)。在5个证型中除肝郁脾虚证外,男性患者多见于肝肾亏虚证、气滞血瘀证,女性患者以心虚胆怯证较为多见;患者年龄与肝肾亏虚证呈相关性,与其余各证型无明显相关性;肿瘤分期中Ⅰ期患者以痰火扰心证、气滞血瘀证多见,Ⅱ期患者以气滞血瘀证、肝郁脾虚证多见,Ⅲ期患者以肝郁脾虚证、心虚胆怯证多见,Ⅳ期患者多为肝肾亏虚证、心虚胆怯证;轻度抑郁患者主要见于气滞血瘀证、痰火扰心证;中度抑郁患者主要见于肝郁脾虚证、心虚胆怯证;重度抑郁患者主要见于肝肾亏虚证。结论:肿瘤相关性抑郁患者以肝郁脾虚证最为多见;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分期及抑郁程度与中医证型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相关性抑郁 中医证型 肝郁脾虚 相关因素 年龄 性别 肿瘤分期 抑郁程度
下载PDF
82例湿疹中医体质与证型相关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盛义 田静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5年第12期3-5,共3页
[主要目的]分析湿疹体质与证型相关性。[资料来源]选取辽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1月到2015年1月湿疹门诊患者,发放多因素调查表。[选择文献量及依据]研究类型:问卷调查。研究对象:1年龄18~75岁。2辨证分型:血虚风燥、湿热... [主要目的]分析湿疹体质与证型相关性。[资料来源]选取辽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1月到2015年1月湿疹门诊患者,发放多因素调查表。[选择文献量及依据]研究类型:问卷调查。研究对象:1年龄18~75岁。2辨证分型:血虚风燥、湿热浸淫、脾虚湿蕴。3能配合填写问卷,保证调查资料的正确性和完整性。排除自身合并其他重大疾病者;不能配合调研人员,准确完成问卷内容者。发放问卷85份,回收85份,有效82份。[数据提炼规则及应用方法]观测中医体质、证型。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一般数据用频数法,相关性分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数据综合得出结果与结论]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气郁体质34例,阴虚体质29例,湿热体质19例。证型分布:血虚风燥55例,湿热浸淫18例,脾虚湿蕴9例。气郁体质与血虚风燥(P=0.005)证型相关,提示气郁体质湿疹患者易见血虚风燥证,湿热质与阴虚质方法同前。湿热体质与湿热浸淫、脾虚湿蕴(P=0.000;P=0.004)证型相关。阴虚体质与血虚风燥(P=0.008)证型相关。[未来展望]未来可针对不同人群,不同体质提供个体化治疗方案,根据体质自身倾向性,由生活环境,饮食,情志等方面进行调养,从而为疾病预防提供良好的思路与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疹 中医体质 证型 气郁体质 阴虚体质 湿热体质 血虚风燥 湿热浸淫 脾虚湿蕴 相关性 循证医学 系统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