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稀土金属有机骨架吸附CO_(2)研究进展
1
作者 李明扬 王延铭 +1 位作者 杨启山 于戈文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0-273,279,共5页
近年来,稀土金属有机骨架(Ln-MOFs)因具有捕获CO_(2)的优势而备受关注。Ln-MOFs因自身镧系离子存在特殊的电子排布而具有一些独特的功能,在气体吸附方面有一定潜能。综述了Ln-MOFs材料吸附CO_(2)的研究进展,介绍了配体选择及吸附结果,... 近年来,稀土金属有机骨架(Ln-MOFs)因具有捕获CO_(2)的优势而备受关注。Ln-MOFs因自身镧系离子存在特殊的电子排布而具有一些独特的功能,在气体吸附方面有一定潜能。综述了Ln-MOFs材料吸附CO_(2)的研究进展,介绍了配体选择及吸附结果,总结了提高CO_(2)捕获能力的方法,同时分析了Ln-MOFs材料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Ln-MOFs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金属有机骨架 稀土 CO_(2)吸附 配体 捕获
下载PDF
蓝色长余辉发光材料Sr_2MgSi_2O_7:Eu^(2+),Ln^(3+)的合成和性质 被引量:7
2
作者 翟永清 孟媛 +1 位作者 曹丽莉 周健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25-128,共4页
采用凝胶-燃烧法合成了系列稀土掺杂的Sr2MgSi2O7:Eu20.+02,Ln30.+04(Ln=La,Ce,Nd,Sm,Gd,Tb,Dy,Ho,Er,Tm)蓝色长余辉发光材料,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镜(SEM)、荧光分光光度计等对合成产物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掺杂了不同... 采用凝胶-燃烧法合成了系列稀土掺杂的Sr2MgSi2O7:Eu20.+02,Ln30.+04(Ln=La,Ce,Nd,Sm,Gd,Tb,Dy,Ho,Er,Tm)蓝色长余辉发光材料,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镜(SEM)、荧光分光光度计等对合成产物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掺杂了不同稀土离子的Sr2MgSi2O7:Eu2+,Ln3+的晶体结构均为四方晶系结构;其激发、发射光谱的峰形、峰位基本无变化,激发光谱为一宽带,最大激发峰位于402nm处,次激发峰位于415nm处,与高温固相法制得的样品相比,激发峰发生了明显的红移;发射光谱也为一宽带,最大发射峰位于468nm附近,是由典型的Eu2+的4f5d-4f跃迁导致的,不同之处在于其激发光谱、发射光谱强度与余辉性质有所差别,其中Dy3+是最理想的共掺杂稀土离子,Sr2MgSi2O7:Eu2+,Dy3+的亮度最高、余辉时间最长,可达5h以上;而Sr2MgSi2O7:Eu2+,Sm3+的发光强度最低,余辉时间最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2MgSi2O7:Eu2+ ln3+ 凝胶-燃烧法 激发光谱 发射光谱 长余辉
下载PDF
LN油田2井区三叠系储层三维建模技术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瞿建华 王新海 +1 位作者 秦可 江山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6年第4期20-23,共4页
以LN油田2井区三叠系油藏为研究对象,在储层小层对比与划分、流动单元划分、沉积微相、储层非均质等研究的基础上,以完善的储层地质知识库为支撑,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确定等时地质界面,利用“相控建模”方法建立三维地质模型。... 以LN油田2井区三叠系油藏为研究对象,在储层小层对比与划分、流动单元划分、沉积微相、储层非均质等研究的基础上,以完善的储层地质知识库为支撑,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确定等时地质界面,利用“相控建模”方法建立三维地质模型。通过所建立的模型进行了分层、分段储量计算,其结果与原结果基本一致,并且实现了油藏精细描述—油藏精细数字模拟一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控建模 三维地质模型 沉积微相 ln油田2井区
下载PDF
新型闪烁晶体Ln_2SiO_5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周娟 华王祥 徐家跃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105-1111,共7页
作为新型无机闪烁晶体材料,稀土硅酸盐系列晶体Ln2SiO5(Ln-Gd3+,Y3+,Lu3+)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Ln2SiO5系列晶体的结构,Ce3+荧光机制及晶体生长研究的进展,总结了它们的闪烁性能,应用和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 ln2siO5 闪烁晶体 掺杂 稀土硅酸盐 荧光机制 晶体生长 闪烁性能
下载PDF
Y_2O_3纳米晶体中Ln^(3+)(Ln=Tb,Tm,Eu)发光浓度猝灭及能量传递的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孟庆裕 陈宝玖 +4 位作者 许武 赵晓霞 杨艳民 狄卫华 王晓君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1-155,共5页
采用燃烧法制备了不同Ln3+(Ln=Tb,Tm,Eu)掺杂浓度和不同粒径的Y2O3∶Ln纳米晶体粉末样品,并通过高温退火获得了相应掺杂浓度的体材料样品。测量了纳米和体材料样品的发射光谱、XRD谱并拍摄了不同粒径样品的TEM照片。研究了纳米Y2O3∶Ln... 采用燃烧法制备了不同Ln3+(Ln=Tb,Tm,Eu)掺杂浓度和不同粒径的Y2O3∶Ln纳米晶体粉末样品,并通过高温退火获得了相应掺杂浓度的体材料样品。测量了纳米和体材料样品的发射光谱、XRD谱并拍摄了不同粒径样品的TEM照片。研究了纳米Y2O3∶Ln晶体粉末中发光中心的浓度猝灭现象和不同发光中心之间的能量传递行为。研究发现,在Y2O3纳米晶体粉末中,Tb3:5D4→7F5和Eu3+:5D0→7F2发光的浓度猝灭与体材料中相似,而Tb3+:5D3→7F5和Tm3+:1D2→3H4发光的猝灭浓度明显高于体材料。这是因为纳米微晶的界面会阻止能量传递的进行,产生较强的尺寸限制效应,抑制发光材料中发光中心之间能量传递的进行,但不同类型的能量传递对粒径尺寸变化的依赖关系不同。尺寸限制效应对长程相互作用类型的能量传递(如电偶极-电偶极相互作用)的抑制作用明显,对短程相互作用类型的能量传递(如交换相互作用)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2O3∶ln(ln=Tb Tm Eu)纳米晶体 浓度猝灭 能量传递 尺寸限制效应
下载PDF
Ln_7O_6(BO_3)(PO_4)_2∶Eu(Ln=La,Gd,Y)的VUV-UV激发和辐射发光 被引量:3
6
作者 初本莉 刘行仁 +4 位作者 王晓君 金伟华 陶冶 王渭 侯雪颖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63-267,共5页
本文报道了Ln7O6(BO3) (PO4 ) 2 ∶Eu(Ln =La ,Gd ,Y)在VUV UV区的激发光谱及Eu3 + 在可见区的发射光谱。其激发光谱包括基质在真空紫外区的激发带和激活剂离子在紫外区的Eu3 + O2 -电荷迁移带 ,随La3 + ,Gd3 + ,Y3+ 离子半径逐渐减小 ... 本文报道了Ln7O6(BO3) (PO4 ) 2 ∶Eu(Ln =La ,Gd ,Y)在VUV UV区的激发光谱及Eu3 + 在可见区的发射光谱。其激发光谱包括基质在真空紫外区的激发带和激活剂离子在紫外区的Eu3 + O2 -电荷迁移带 ,随La3 + ,Gd3 + ,Y3+ 离子半径逐渐减小 ,Eu3 + O2 -电荷迁移带的重心位置逐渐向高能量方向移动 ,Gd7O6(BO3) (PO4 ) 2 ∶Eu和Y7O6(BO3) (PO4 ) 2 ∶Eu在真空紫外区的吸收与Eu3+ O2 -电荷迁移带位于紫外区的吸收的比值要高于在La7O6(BO3) (PO4 ) 2 ∶Eu中的这个比值。激发能可被基质吸收 ,传递给激活剂离子 ,得到Eu3 + 的红光发射。在Gd7O6(BO3) (PO4 ) 2 ∶Eu中 ,5D0 →7F1的发射强度较强 ,在Y7O6(BO3) (PO4 ) 2 ∶Eu中 ,5D0→7F2 和5D0 →7F3的跃迁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UV-UV 激发光谱 发射光谱 EU^3+离子 ln7O6(BO3)(PO4)2:Eu(ln=La Gd Y) 荧光材料 辐射发光
下载PDF
LN_2保存锥栗种子的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郑郁善 陈礼光 邱尔发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9-44,共6页
运用LN2 ( - 196℃ )保存手段 ,结合添加和不添加防冻剂预处理 ,通过对锥栗种子LN2 保存前后种子质量特性和胚酶活性的分析 ,对其长期保存的可行性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含水量是影响锥栗种子和离体胚LN2 保存的重要因素 ,LN2 保存应进... 运用LN2 ( - 196℃ )保存手段 ,结合添加和不添加防冻剂预处理 ,通过对锥栗种子LN2 保存前后种子质量特性和胚酶活性的分析 ,对其长期保存的可行性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含水量是影响锥栗种子和离体胚LN2 保存的重要因素 ,LN2 保存应进行适度脱水。当无防冻剂预处理时 ,LN2 保存宜采用 15 %~ 2 0 %含水量区间 ,冷解冻方式采用MF MT。当有防冻剂预处理时 ,各种酶活性的保存要比无预处理的要好 ,LN2 保存宜采用2 0 %~ 2 5 %含水量区间 ,冷解冻方式采用MF 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栗 离体胚 ln2保存 酶活性 防冻剂 种子质量 种子 种质保存
下载PDF
LN_2保存处理后苦槠种子的膜透性 被引量:3
8
作者 郑郁善 陈礼光 +2 位作者 王舒凤 董林水 陈卓梅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15-319,共5页
研究了苦槠种子和离体胚在超低温保存过程中含水量、冷冻方式、解冻方式 ,以及离体胚冰冻保护剂对电导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 :含水量是超低温保存成功的关键 ,适度脱水可大幅度降低苦槠种子和离体胚超低温保存过程中的质膜伤害 ;随着含水... 研究了苦槠种子和离体胚在超低温保存过程中含水量、冷冻方式、解冻方式 ,以及离体胚冰冻保护剂对电导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 :含水量是超低温保存成功的关键 ,适度脱水可大幅度降低苦槠种子和离体胚超低温保存过程中的质膜伤害 ;随着含水量的降低 ,其电导率的变化呈先降后升 ,15 %含水量的电解质外渗率最低 ;而在冰冻保护剂作用下 ,离体胚保存最佳含水量为 10 % ,其质膜所受的伤害比较轻 ,电解质外渗量较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槠 ln2保存 质膜透性 种子处理
下载PDF
LN_2处理板栗种子和离体胚保存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陈礼光 陈羨德 +2 位作者 林国新 王念奎 郑郁善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90-894,共5页
通过对板栗种子超低温保存前后种子发芽率和脱水耐性,以及其离体胚的脯氨酸含量和丙二醛含量的测定分析,来研究板栗种子的超低温保存技术,结果表明:含水量水平是影响板栗种子发芽率以及超低温保存效果的重要因素,超低温保存时板栗种子... 通过对板栗种子超低温保存前后种子发芽率和脱水耐性,以及其离体胚的脯氨酸含量和丙二醛含量的测定分析,来研究板栗种子的超低温保存技术,结果表明:含水量水平是影响板栗种子发芽率以及超低温保存效果的重要因素,超低温保存时板栗种子和离体胚应进行适度脱水,超低温保存宜采用20%~25%含水量范围;采取适当脱水方式和含水量水平,能够较好地保持板栗种子的发芽率.适当的超低温保存因素的组合有利于板栗种子活力的维持、离体胚脯氨酸的诱导和减少丙二醛含量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含水量 ln2保存 脱水耐性
下载PDF
米槠和苦槠LN_2保存材料细胞膜代谢特征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礼光 郑郁善 +2 位作者 邱尔发 周小华 吴擢溪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z1期137-142,共6页
对米槠和苦槠两林木树种的保存材料进行LN2 保存 ,采用不同含水量 (MC)、冷冻方式和解冻方式处理 ,并对保存后种子发芽率、电导率、SOD活性和MDA含量进行了跟踪测定。结果表明 :LN2 保存的技术关健是在于减少保存材料在脱水过程中造成... 对米槠和苦槠两林木树种的保存材料进行LN2 保存 ,采用不同含水量 (MC)、冷冻方式和解冻方式处理 ,并对保存后种子发芽率、电导率、SOD活性和MDA含量进行了跟踪测定。结果表明 :LN2 保存的技术关健是在于减少保存材料在脱水过程中造成的脱水伤害 ,其次是采用适宜的冷冻和解冻方式。米槠种子和离体胚最适含水量均为 12 %MC ,采用MF -QT方式较为适宜 ;苦槠种子最适含水量为 15 %MC ,其离体胚保存时 ,可适当降低含水量到 12 % ,M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2保存 米槠 苦槠 顽拗性种子
下载PDF
Ln/TiO_2催化剂的制备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孙春晖 陈永生 李佳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4-45,共2页
目前中国广泛采用以三氧化二铝为载体、以金属盐作活性组分制备合成甲基异丙基酮的催化剂。合成甲基异丙基酮的关键是催化剂的制备技术。为了改善催化剂的选择性,提高合成产物的收率,以异丁酸和乙酸为原料、以Ln/TiO2为催化剂合成甲... 目前中国广泛采用以三氧化二铝为载体、以金属盐作活性组分制备合成甲基异丙基酮的催化剂。合成甲基异丙基酮的关键是催化剂的制备技术。为了改善催化剂的选择性,提高合成产物的收率,以异丁酸和乙酸为原料、以Ln/TiO2为催化剂合成甲基异丙基酮。研究了催化剂活性组分、催化合成反应温度、原料异丁酸和乙酸的配比、催化剂的再生等因素对催化合成反应的影响。确定了合成甲基异丙基酮的最佳条件:稀土活性组分的质量分数15.0%,合成温度430~450℃,异丁酸与乙酸的物质的量比1.0:1.5,反应空速0.6~0.7h^-1。在此条件下转化率〉90%,催化剂选择性〉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异丙基酮 催化剂 ln/TiO2
下载PDF
hnRNP A_2/B_1、LN-R在非小细胞肺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付强 卢兆桐 +3 位作者 耿明 丁吉元 寇仁业 邹志强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3期13-15,共3页
目的 探讨异质性细胞核核糖蛋白 A2 / B1 ( hn RNP A2 / B1 )、层粘连蛋白受体 ( L N- R)表达对非小细胞肺癌 ( NSCL C)的诊断价值及与 NSCL C临床病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83例原发性 NSCL C、 32例... 目的 探讨异质性细胞核核糖蛋白 A2 / B1 ( hn RNP A2 / B1 )、层粘连蛋白受体 ( L N- R)表达对非小细胞肺癌 ( NSCL C)的诊断价值及与 NSCL C临床病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83例原发性 NSCL C、 32例肺良性肿瘤及 2 0例正常肺组织的 hn RNP A2 / B1 、 L N- R表达。结果  NSCL C组 hn-RNP A2 / B1 、L N- R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79.5 % ( 6 6 / 83)和 6 7.5 % ( 5 6 / 83) ,明显高于肺良性肿瘤组及正常肺组 (P <0 .0 5 ) ,肺良性肿瘤组阳性率与正常肺组无差异 ( P >0 .0 5 )。有淋巴结转移者 hn RNP A2 / B1 、 L N- R阳性率分别为 88.0 %和 76 .0 % ,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 ( 6 6 .7%、 5 4 .5 % ) ( P <0 .0 5 ) ; ~ 期 hn RNP A2 / B1 、 L N-R阳性率 ( 89.1%、 80 .4 % )明显高于 ~ 期患者阳性率 ( 6 7.6 %、 5 1.4 % ) ,P <0 .0 5。结论 hn RNP A2 / B1 、L N- R表达对 NSCL C诊断、预测病情及判断淋巴结转移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NRNP A2/B1 ln-R 非小细胞肺癌 异质性细胞核核糖蛋白 层粘连蛋白受体
下载PDF
LnCu_2O_4(Ln=Gd,Nd)电子结构的XPS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赵良仲 刘芬 张琳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10-313,共4页
用 XPS测定了 LnCu2O4(Ln=Gd, Nd)的内层和价层电子能谱,观察到 LnCu2O4中稀土金属的 3d电子结合能比相应的稀土金属简单氧化物的 3d结合能低 0.8~ 0.9 eV,而 Cu的 2p电子结合能比 CuO的高 0.4~ 0.5 eV,因此推断在 LnCu2O4的 Ln- ... 用 XPS测定了 LnCu2O4(Ln=Gd, Nd)的内层和价层电子能谱,观察到 LnCu2O4中稀土金属的 3d电子结合能比相应的稀土金属简单氧化物的 3d结合能低 0.8~ 0.9 eV,而 Cu的 2p电子结合能比 CuO的高 0.4~ 0.5 eV,因此推断在 LnCu2O4的 Ln- O- Cu链中存在 Cu→ O→ Ln电荷转移 .XPS分析还表明 LnCu2O4的 Cu原子上有较低的电荷密度,但不存在混合价态 .此外,通过比较价电子能谱,发现 NdCu2O4的 Ln 4f Cu 3d O 2p价带中心比 GdCu2O4的价带中心向 Fermi能级移近了 3.4 eV,而且 NdCu2O4的价带谱更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结构 X射线光电子能谱 铜基稀土复合氧化物
下载PDF
络合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级Y_2O_3∶Ln(Eu,Dy)发光体 被引量:6
14
作者 牛淑云 付晓燕 +2 位作者 玉占君 张洪武 辛勤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3期272-274,共3页
以PEG(聚乙二醇)2000为络合剂采用溶胶 凝胶法制备纳米级Y2O3∶Ln(Eu,Dy),并用TEM、XRD、IR、FP对其进行一系列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Y2O3∶Ln(Eu,Dy)纳米粉体粒径为50nm左右,并具有很好的发光性能.
关键词 纳米材料 纳米粒子 制备方法 Y2O3:ln(Eu Dy)发光体 发光性能 络合溶胶—凝胶法 稀土荧光粉
下载PDF
吸光度对Ce0.9Ln0.1O2-δ固溶体氧缺位浓度观测值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岚 郭明 +2 位作者 普志英 鲁继青 罗孟飞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40-844,共5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系列Ce0.9Ln0.1O2-δ固溶体,通过Raman光谱和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 DRS)考察了吸光度对氧缺位浓度观测值(A570/A460)的影响。结果表明,氧缺位浓度观测值取决于Ce0.9Ln0.1O2-δ固溶体样品对Raman激发光的吸收。...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系列Ce0.9Ln0.1O2-δ固溶体,通过Raman光谱和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 DRS)考察了吸光度对氧缺位浓度观测值(A570/A460)的影响。结果表明,氧缺位浓度观测值取决于Ce0.9Ln0.1O2-δ固溶体样品对Raman激发光的吸收。当样品对激发光吸收较弱时,观测到样品整体信息;当样品对激发光吸收较强时,只观测到样品表面信息。由于氧缺位的表面富集,使得样品表层的氧缺位浓度观察值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0.9ln0.1O2-δ固溶体 RAMAN光谱 氧缺位
下载PDF
Ln(NO_3)_3·6H_2O与水杨醛缩酪氨酸席夫碱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德军 范玉华 +1 位作者 毕彩丰 刘峙嵘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10-214,共5页
合成了Ln(Ⅲ)(Ln=Gd,Dy,Tm,Ho,Sm)与水杨醛缩 L 酪氨酸的5种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摩尔电导和热重分析,得到了配合物的组成为[Ln(C16H14NO4)(H2O)3(NO3)](CH3CH2OH)(NO3),研究了Dy配合物的热分解反应动力学机理。
关键词 ln(NO3)3·6H2O 水杨醛缩-L-酪氨酸 氨基酸席夫碱 过渡金属配合物 合成 表征 热分解反应动力学
下载PDF
[Ln(Phen)_2(5-Fu)_3(NO_3)](NO_3)_2的体外抗艾滋病毒活性 被引量:1
17
作者 钟文远 陈顺方 +1 位作者 范春兰 崔永春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45-447,共3页
目的:研究稀土配合物体外抗艾滋病毒作用。方法:用7种稀土配合物[Ln(Phen)2(5-Fu)3(NO3)](NO3)2作为测试对象,Ln为稀土元素Y,La,Ce,Sm,Gd,Dy,Er,Phen为邻二氮菲,5-Fu为5-氟尿嘧啶。用MTT方法测定它们对C8166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 目的:研究稀土配合物体外抗艾滋病毒作用。方法:用7种稀土配合物[Ln(Phen)2(5-Fu)3(NO3)](NO3)2作为测试对象,Ln为稀土元素Y,La,Ce,Sm,Gd,Dy,Er,Phen为邻二氮菲,5-Fu为5-氟尿嘧啶。用MTT方法测定它们对C8166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用合胞体形成抑制实验测定它们对H9/HIV-1IIIB感染细胞合胞体的半数效应浓度(EC50)。以IC50/EC50计算配合物的治疗指数(TI),测试结果与抗艾滋病药物齐夫多定(AZT)作阳性对照。结果:镧(La)配合物的TI为68.03,铈(Ce)配合物的TI为33.1。结论:镧、铈配合物有一定的体外抗艾滋病毒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配合物 5-氟尿嘧啶 抗艾滋病毒活性 体外
下载PDF
Na_3[Ln{C_5H_3N(COO)_2}_3]·14H_2O(Ln:La-Pr,Sm-Tb)的三斜晶相结构 被引量:1
18
作者 胡盛志 董振超 +1 位作者 张慧珍 刘启旺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514-518,共5页
用X光衍射方法研究了标题化合物三斜晶相结构,对其中的五个化合物(Ln:La,Ce,Sm,Eu,Tb)的晶体和分子结构作了精确的测定。除描述它们的Na-O 畸变配位八面体堆积特征外,还讨论了反映在Ln-O和Ln-N距离中的镧系收缩及其意义。
关键词 晶体结构 稀土离子 络合物 吡啶
下载PDF
茂基烷氧基稀土化合物[(MeC_5H_4)_2Ln(μ-OCH_2CH_2NMe_2)]_2的合成、晶体结构及催化ε-己内酯开环聚合 被引量:1
19
作者 邓明宇 周玉芳 +2 位作者 姚英明 沈琪 翁林红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26-630,共5页
将N,N 二甲基乙醇胺按1∶1的摩尔比与三(甲基环戊二烯)稀土化合物在四氢呋喃(THF)中反应,合成了含N官能基的茂基烷氧基稀土化合物[(MeC5H4)2Ln(μ OCH2CH2NMe2)]2(Ln=Sm,Y,Nd)。产物经元素分析和红外表征,并测定了钐化合物的晶体结构。... 将N,N 二甲基乙醇胺按1∶1的摩尔比与三(甲基环戊二烯)稀土化合物在四氢呋喃(THF)中反应,合成了含N官能基的茂基烷氧基稀土化合物[(MeC5H4)2Ln(μ OCH2CH2NMe2)]2(Ln=Sm,Y,Nd)。产物经元素分析和红外表征,并测定了钐化合物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具有二个不对称氧桥的双分子结构并存在着由氮原子向中心金属钐经分子内配位而形成的三环骨架,中心金属钐的配位数是九,整个分子呈中心对称。这类配合物对ε 己内酯开环聚合显示良好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茂基烷氧基稀土化合物 [MeC5H4)2ln(μ-OCH2CH2NMe2)]2 合成 氮官能化烷氧化合物 晶体结构 Ε-己内酯 开环聚合反应 催化活性
下载PDF
组成改性对BaO·Ln_2O_3·nTiO_2介质材料温度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戴维迪 靳正国 +1 位作者 步绍静 石勇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2003年第5期32-35,共4页
在Ba4 5Nd9Ti18O54 主相中引入Bi2 O3 ,Pr2 O3 改性添加剂 ,考察了改性离子对材料温度稳定性的影响 ,研究表明 :随Bi2 O3 含量的增长 ,介电常数εr 显著提高 ,谐振频率温度系数τf 呈V型变化 ,这与 [TiO6]8-八面体畸变程度和Bi2 O3 ... 在Ba4 5Nd9Ti18O54 主相中引入Bi2 O3 ,Pr2 O3 改性添加剂 ,考察了改性离子对材料温度稳定性的影响 ,研究表明 :随Bi2 O3 含量的增长 ,介电常数εr 显著提高 ,谐振频率温度系数τf 呈V型变化 ,这与 [TiO6]8-八面体畸变程度和Bi2 O3 在材料中的固溶限相关 :在含Bi2 O3 的体系中引入适量的Pr2 O3 ,温度稳定性得到较好改善 ,并提高了介电常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成改性 BaO·ln2O3·nTiO2 介质材料 温度稳定性 Ba4.5Nd9Ti18O54 BI2O3 Pr2O3 添加剂 陶瓷材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