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氮肥水平下中熟籼稻和粳稻产量、氮素吸收利用差异及相互关系 被引量:51
1
作者 殷春渊 魏海燕 +6 位作者 张庆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张胜飞 杭杰 马群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48-355,共8页
选用生育期相近的中熟中籼(138~143d)和中熟中粳(136~145d),于大田条件下探讨了4种氮肥水平即0、150、225、300kghm-2纯氮对产量的影响及不同生育阶段氮素吸收利用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粳稻平均产量呈增加趋势,而籼... 选用生育期相近的中熟中籼(138~143d)和中熟中粳(136~145d),于大田条件下探讨了4种氮肥水平即0、150、225、300kghm-2纯氮对产量的影响及不同生育阶段氮素吸收利用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粳稻平均产量呈增加趋势,而籼稻平均产量中氮水平达最高,高氮水平有所降低。各处理下籼稻产量明显高于粳稻,籼稻有较高的穗粒数和千粒重,平均分别比粳稻高22.45%、7.51%。植株氮素阶段吸收量,拔节、抽穗和成熟期籼稻平均分别比粳稻高24.26%、3.14%和6.45%;植株氮素阶段吸收速率,移栽至拔节、拔节至抽穗和抽穗至成熟阶段籼稻平均分别比粳稻高38.07%、16.05%和23.22%。相关分析表明,籽粒产量与氮素阶段吸收量、阶段吸收速率和氮肥利用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生育期相近的中熟中籼产量高于中熟中粳与籼稻植株较强的氮素吸收特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育期类型 籼粳稻 产量 氮素吸收利用 差异
下载PDF
籼粳稻杂交育成品种的亚种特征性状及其与经济性状的关系 被引量:22
2
作者 徐正进 李金泉 +4 位作者 姜健 荆彦辉 张文忠 陈温福 张龙步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735-739,共5页
采用程氏指数法研究的结果表明 :95个籼粳杂交育成水稻品种均划入粳型或偏粳型 ;6项亚种特征性状中穗壳色、酚反应、稃毛、叶毛及籽粒长宽比全部或大多表现典型粳型特性 ,少量为中间型或偏向籼型 ,穗节长表现中间类型最多 ,极少数为籼... 采用程氏指数法研究的结果表明 :95个籼粳杂交育成水稻品种均划入粳型或偏粳型 ;6项亚种特征性状中穗壳色、酚反应、稃毛、叶毛及籽粒长宽比全部或大多表现典型粳型特性 ,少量为中间型或偏向籼型 ,穗节长表现中间类型最多 ,极少数为籼型和粳型 ;籼粳杂交F1 和育成品种的程氏指数和亚种特征性状与经济性状关系不密切 ,而F2 的相关性明显增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粳稻 杂交品种 亚种 特征性状 经济性状 程氏指数法
下载PDF
两个强优势多倍体籼粳亚种杂交稻生长习性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宋兆建 杜超群 +3 位作者 戴兵成 陈冬玲 陈建国 蔡得田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9,共9页
目的利用远缘杂交和多倍体双重优势选育超级稻是水稻育种的新战略。在获得一批多倍体籼粳亚种杂交稻株系的基础上,为了更大规模地展示这种杂种优势和更全面地研究多倍体籼粳亚种杂交稻的特点。方法以PSR073和PSR120为材料,对其叶龄、分... 目的利用远缘杂交和多倍体双重优势选育超级稻是水稻育种的新战略。在获得一批多倍体籼粳亚种杂交稻株系的基础上,为了更大规模地展示这种杂种优势和更全面地研究多倍体籼粳亚种杂交稻的特点。方法以PSR073和PSR120为材料,对其叶龄、分蘖、开花习性及外部形态等进行观察统计,研究其生长习性。结果PSR073、PSR120在株高、穗长、粒长、粒宽、千粒重等农艺性状上均表现出明显的多倍体优势,并且具有高达83%以上的结实率;叶龄、分蘖及开花习性等方面表现出与二倍体水稻相似的特点。结论这两个多倍体水稻杂种的特点与以前报道的多倍体水稻的情况明显不同,远缘杂交和多倍体化并没有对其生长习性产生不利影响,相反具有强大的杂种优势,这为其应用于生产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倍体 籼粳亚种杂交稻 生长习性 杂种优势
下载PDF
水稻宜恢1577的籼粳特性鉴别和产量配合力分析 被引量:15
4
作者 包灵丰 林纲 +3 位作者 赵德明 李云武 曾健 贺兵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72-474,共3页
应用程侃声提出的形态指数法,对宜恢1577从稃毛、酚反应、第1-2穗节间的长度、抽穗时壳色、叶毛和粒形六个性状进行了鉴别,确定了宜恢1577是偏粳型水稻材料;用4个不育系与6个恢复系组成4×6不完全双列杂交作配合力分析,结果宜恢... 应用程侃声提出的形态指数法,对宜恢1577从稃毛、酚反应、第1-2穗节间的长度、抽穗时壳色、叶毛和粒形六个性状进行了鉴别,确定了宜恢1577是偏粳型水稻材料;用4个不育系与6个恢复系组成4×6不完全双列杂交作配合力分析,结果宜恢1577一般配合力效应值为0.226,明恢63为-0.113,认为宜恢1577一般配合力优于明恢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宜恢1577 籼粳特性鉴别 产量配合力分析
下载PDF
用SSR标记初步分析高州普通野生稻的籼粳分化 被引量:11
5
作者 陈雨 杨庆文 +4 位作者 潘大建 曲延英 范芝兰 陈建酉 李晨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8年第2期263-267,共5页
利用34对SSR引物对高州普通野生稻(简称"高野",下同)7个自然居群217份个体进行研究,并结合统计软件进行遗传距离和遗传结构分析。通过已明晰籼、粳类型的中国栽培稻微核心种质作对照检测,所用引物能有效区分籼粳亚种,并在高... 利用34对SSR引物对高州普通野生稻(简称"高野",下同)7个自然居群217份个体进行研究,并结合统计软件进行遗传距离和遗传结构分析。通过已明晰籼、粳类型的中国栽培稻微核心种质作对照检测,所用引物能有效区分籼粳亚种,并在高野材料中扩增出籼稻带型、粳稻带型以及野生稻特殊带型。结果表明,高野群体总体比较原始,已经出现了籼粳分化,其中偏粳多于偏籼,但这种分化是初步的。本研究为进一步明确高野在中国栽培稻的起源演化上的地位、并对其有效的发掘利用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野生稻 籼粳分化 微卫星标记
下载PDF
水稻穗颈维管束性状的类型间差异及其遗传的研究 被引量:68
6
作者 徐正进 陈温福 +2 位作者 张龙步 彭应财 张俊国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67-172,共6页
1987~1990年以包括典型粳型、典型籼型、通过籼粳稻杂交育成的偏粳型和偏籼型4种类型共68个品种为试材,研究了穗颈维管束性状的类型间差异及其遗传。结果表明:无论亚种间还是不同亚种的类型间,穗颈大维管束数均存在显著差异,而亚种内... 1987~1990年以包括典型粳型、典型籼型、通过籼粳稻杂交育成的偏粳型和偏籼型4种类型共68个品种为试材,研究了穗颈维管束性状的类型间差异及其遗传。结果表明:无论亚种间还是不同亚种的类型间,穗颈大维管束数均存在显著差异,而亚种内类型间的差异则未达到显著水平;穗颈小维管束数亚种间差异不显著,但亚种内类型间有一定差异;第2节间与穗颈大维管束数之比和穗颈大小维管束数之比的变异趋势与穗颈大维管束数相似,而且较后者更为稳定,可作为籼粳亚种分类的2个参考解剖指标;籼粳亚种间杂交,穗颈大维管束数在F_1接近双亲平均值,F_2呈连续变异,接近正态分布,正反交F_1表现和F_2分离均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分类 亚种间杂交 穗颈维管束 遗传分析
下载PDF
不同生态区籼粳稻杂交F_2代亚种属性与株型性状的特点 被引量:7
7
作者 金峰 王鹤潼 +6 位作者 徐海 江奕君 赵明珠 杨莉 徐正进 陈温福 郑家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240-1247,共8页
两个籼粳稻杂交F2群体(F2-A:晚轮422/沈农265;F2-B:泸恢99/沈农265)分别在辽宁和四川种植,研究生态环境对亚种属性及其与株型性状相互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态环境下F2代植株籼粳属性均呈接近正态的连续变异,相对于四川,辽宁呈现... 两个籼粳稻杂交F2群体(F2-A:晚轮422/沈农265;F2-B:泸恢99/沈农265)分别在辽宁和四川种植,研究生态环境对亚种属性及其与株型性状相互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态环境下F2代植株籼粳属性均呈接近正态的连续变异,相对于四川,辽宁呈现明显的偏籼分布,生态环境对程氏指数六性状的影响并不完全一致。生态环境对株型特性也有较明显的影响,从四川到辽宁,株高和穗弯曲度显著提高,而穗长、剑叶长、剑叶宽及剑叶张角则表现降低趋势。不同地区株高的类型间差异没有明显规律性,剑叶长表现为籼型显著大于其他类型的趋势,剑叶张角地区和类型间大多无显著差异,不同地区剑叶宽的类型间差异因组合而异。总之不同地区从籼型到粳型,均有穗长递减而穗弯曲度递增的趋势。籼粳稻杂交F2代植株个体籼粳属性与株型性状表现出一定的相关性,但相关的方向和程度在不同地区和组合间不完全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生态条件 籼粳杂交 亚种属性 株型性状
下载PDF
不同生态条件下籼粳稻杂交后代亚种特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8
8
作者 徐海 刘宏光 +5 位作者 杨莉 朱春杰 王嘉宇 杨乾华 徐正进 郑家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70-377,共8页
以中优早8号×丰锦F6重组自交系群体为试材,在辽宁和四川两个不同的生态区种植,研究亚种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试材在两个地区都呈偏粳分布。不同生态条件下亚种特征性状发生了明显变化,总体上四川表现比辽宁更加偏粳。进一步分析显... 以中优早8号×丰锦F6重组自交系群体为试材,在辽宁和四川两个不同的生态区种植,研究亚种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试材在两个地区都呈偏粳分布。不同生态条件下亚种特征性状发生了明显变化,总体上四川表现比辽宁更加偏粳。进一步分析显示,籼及偏籼型四川比辽宁表现更加偏籼,而粳及偏粳型更加偏粳。生态条件对程氏指数6性状的影响因性状而异,1-2穗节长、叶毛四川比辽宁偏粳,籽粒长宽比、抽穗时壳色四川比辽宁偏籼。生态条件对程氏指数6性状间和程氏指数与维管束性状间的相关性也有显著影响。籼粳稻杂交后代的维管束性状在不同生态条件下有显著变化,四川穗颈大维管束数比辽宁明显减少,而穗颈小维管束数和第二节间小维管束数明显增加,大小维管束比降低,大维管束比增加。总体上虽然有大小维管束比籼型>粳型,大维管束比籼型<粳型的趋势,但是大小维管束比和大维管束比不能作为籼粳稻分类的指标,籼粳稻杂交后代亚种特性与维管束性状已经重新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生态环境 籼粳杂交 籼粳亚种分类
下载PDF
基于RAPD标记进行水稻籼粳分类研究 被引量:28
9
作者 姜树坤 钟鸣 +3 位作者 徐正进 张丽 马慧 刘少霞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39-641,共3页
应用RAPD标记方法对30个水稻栽培品种进行了籼粳分类研究。从8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了扩增出具有多态性的谱带的18个引物,并从中选出重复性高、稳定性好的S1004,S1012,S1019,S1048,S1049,S1053,S1063,S1070,S1075共9个引物进行反应。依... 应用RAPD标记方法对30个水稻栽培品种进行了籼粳分类研究。从8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了扩增出具有多态性的谱带的18个引物,并从中选出重复性高、稳定性好的S1004,S1012,S1019,S1048,S1049,S1053,S1063,S1070,S1075共9个引物进行反应。依据随机引物对不同品种水稻总DNA扩增出的特异性扩增条带,用Ne i’s公式计算30个水稻品种间的相似系数,并以UPMGA法进行聚类分析,其结果与品种系谱基本吻合,证明RAPD标记可应用于水稻的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籼粳分类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下载PDF
籼粳稻杂交分类性状遗传研究初报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金泉 姜健 +2 位作者 徐正进 张龙步 陈温福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33-237,共5页
应用程氏指数法研究了不同类型杂交组合。结果表明:粳×籼F1为偏籼型,F2呈正态分布,大部分为籼粳中间型。粳×爪F1为偏粳型, F2为偏粳型和粳型。粳×粳F1与F2均为粳型。程氏指数法叶毛、稃毛、 穗壳色、i... 应用程氏指数法研究了不同类型杂交组合。结果表明:粳×籼F1为偏籼型,F2呈正态分布,大部分为籼粳中间型。粳×爪F1为偏粳型, F2为偏粳型和粳型。粳×粳F1与F2均为粳型。程氏指数法叶毛、稃毛、 穗壳色、i~2穗节长、籽粒长宽比、酚反应6个分类性状间相关密切,对总分均有较大贡献,适于分析籼粳交F2以后各世代。粳×籼F2代各性状的分离除酚反应为双峰曲线外,其它5个性状均呈单峰曲线分布;除穗节长性状具有超亲现象外,其它5个性状均介于双亲之间,为部分显性。抽穗期与亲本及F1程氏指数呈极显著的负相关,结实率与F2程氏指数呈极显著的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粳稻杂交 籼粳亚种分类 程氏指数 性状遗传
下载PDF
基于SSILP、InDel和SSR标记的杂草稻籼粳分类 被引量:14
11
作者 徐群 许红云 +3 位作者 魏兴华 汤圣祥 李东宣 陈丽娟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86-692,共7页
采用40对SSILP、30对InDel和43对SSR标记对来自斯里兰卡的28份杂草稻和14栽培稻,来自国内外的9份籼型栽培稻、7份粳型栽培稻和4份代表性杂草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SSILP、InDel和SSR标记分别检测到84、61和213个等位基因,其平均多态性... 采用40对SSILP、30对InDel和43对SSR标记对来自斯里兰卡的28份杂草稻和14栽培稻,来自国内外的9份籼型栽培稻、7份粳型栽培稻和4份代表性杂草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SSILP、InDel和SSR标记分别检测到84、61和213个等位基因,其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257、0.255和0.543。聚类分析显示供试的42份斯里兰卡杂草稻和栽培稻均为籼型。SSILP与InDel标记的相关性很高(r=0.989),而它们与SSR标记相关性较低(0.812和0.808)。结果表明,SSILP和InDel标记可高效鉴别各类稻种资源的籼粳属性,而SSR标记更适用于亚种内的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草稻 栽培稻 分子标记 籼粳分类
下载PDF
“Lemont/特青”重组自交系的六性状籼粳分类研究 被引量:19
12
作者 梅捍卫 黎志康 +4 位作者 王一平 余新桥 钟代彬 罗利军 应存山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93-197,共5页
研究了287个“Lemont/特青”重组自交系的六个籼粳分类性状(程氏指数法)和154个RFI.P位点的遗传组成。群体的六性状总分呈连续分布,略偏向粳型,该方法将把大部分株系分入籼粳中间类型。遗传组成的分布略偏向特青并有更多的极端株... 研究了287个“Lemont/特青”重组自交系的六个籼粳分类性状(程氏指数法)和154个RFI.P位点的遗传组成。群体的六性状总分呈连续分布,略偏向粳型,该方法将把大部分株系分入籼粳中间类型。遗传组成的分布略偏向特青并有更多的极端株系,六性状总分和分子标记的相关不明显。还就单个性状的分布和性状间重组情况,以及不同性状间及其与总分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自交系 灿粳分类 群体分布 水稻 性状
下载PDF
江苏省杂草稻的传播与籼粳分化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陈晓锋 强胜 +4 位作者 杨金玲 张帮华 张峥 宋小玲 戴伟民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2-90,共9页
21世纪初,杂草稻仅在江苏省局部区域发生,目前已扩大到全省,并对粳稻的高产和稳产造成严重威胁。为了掌握其快速发生机制,便于杂草稻的防除工作,需要进一步明确江苏省13市杂草稻是独立发生还是相互传播,以及江苏省杂草稻籼粳地理分布。... 21世纪初,杂草稻仅在江苏省局部区域发生,目前已扩大到全省,并对粳稻的高产和稳产造成严重威胁。为了掌握其快速发生机制,便于杂草稻的防除工作,需要进一步明确江苏省13市杂草稻是独立发生还是相互传播,以及江苏省杂草稻籼粳地理分布。采集了江苏省13个市58个样地的58个种群,总计205份的杂草稻样品。所有样品在南京农业大学江浦农场田间种植,并测量了38个形态学性状和6个程氏指数鉴别性状。欧氏距离聚类分析,表明江苏省13个市的杂草稻是相互混杂的。籼粳地理分布表明,江苏省杂草稻主要以籼型和偏籼型为主,籼型和偏籼型杂草稻在全部58个样点中都有分布,分别占样品总量的54.15%和42.40%;偏粳型和粳型仅分布于6个样点(淮安、苏州、盐城与扬州),分别占样品总量的2.93%和0.48%。此外,对比江苏省杂草稻的籼粳地理分布与江苏省地方品种的籼粳地理分布,未显示对应关系。籼粳比例和地理分布揭示了江苏省杂草稻主要为籼型,其中极少数为粳型杂草稻,粳型杂草稻的比例与杂草稻和栽培稻之间的自然基因漂移比例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草稻 形态学性状 程氏指数 籼粳分类
下载PDF
籼、粳型转基因水稻花粉源基因飘流差异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何美丹 徐立新 +3 位作者 尹昭坤 王旭静 王志兴 袁潜华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59-565,共7页
【目的】在同等条件下研究比较籼、粳型转基因水稻花粉源基因飘流差异,为控制转基因水稻基因飘流提供参考。【方法】以籼型转基因水稻Bar9311和粳型转基因水稻B2为花粉供体材料,常规籼稻特籼占25和籼型不育系博A为受体材料,在自然条件... 【目的】在同等条件下研究比较籼、粳型转基因水稻花粉源基因飘流差异,为控制转基因水稻基因飘流提供参考。【方法】以籼型转基因水稻Bar9311和粳型转基因水稻B2为花粉供体材料,常规籼稻特籼占25和籼型不育系博A为受体材料,在自然条件下研究籼、粳型转基因水稻向不育系和常规稻的基因飘流频率。【结果】当受体为不育系时,无论花粉源是籼型还是粳型转基因水稻,在不同距离点的基因飘流频率均为粳型>籼型。10m试验区内籼型转基因水稻向不育系各点平均基因飘流频率为1.325%~23.948%,粳型为3.906%~45.934%;而当受体为常规稻时,籼型转基因水稻向常规稻各点平均基因飘流频率为0.015%~1.189%,粳型为0.041%~0.435%。此外,随着距离的变化,在6m内的基因飘流频率是粳型<籼型,之后两者出现交互现象。无论籼型还是粳型转基因水稻,向不育系基因飘流的频率远高于向常规稻的飘流频率,且基因飘流频率均随与花粉源距离的递增而递减。【结论】不同类型的花粉供体或受体,都会对基因飘流频率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型转基因水稻 粳型转基因水稻 不育系 常规稻 基因飘流频率
下载PDF
籼、粳稻及其杂种谷粒苯酚染色反应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程新奇 严钦泉 +1 位作者 周清明 易哪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2-74,共3页
用典型籼稻和粳稻进行双列杂交并与不同籼粳成分的重组自交系杂交研究籼、粳稻及其杂种谷粒酚反应,结果表明:水稻谷粒的苯酚染色反应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染色对不染表现为显性;典型粳×粳交F1表现为不染,而籼×籼交F1、籼×... 用典型籼稻和粳稻进行双列杂交并与不同籼粳成分的重组自交系杂交研究籼、粳稻及其杂种谷粒酚反应,结果表明:水稻谷粒的苯酚染色反应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染色对不染表现为显性;典型粳×粳交F1表现为不染,而籼×籼交F1、籼×粳交F1和粳×籼交F1表现为黑染或褐染;在含不同籼粳成分的9个重组自交系(RILs)稳定品系中,籼型和偏籼型品系表现为典型籼型染色反应(黑染)的特点,而偏粳型和一个偏籼型品系则表现为典型粳型染色反应(不染)特点。利用酚反应难以鉴别籼粳交后代的籼粳特性,也难以用于籼粳稻杂交种子的测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粳稻 谷粒 酚反应 籼粳分类
下载PDF
籼粳稻杂交后代维管束性状与穗部性状的关系 被引量:7
16
作者 陈书强 徐正进 +5 位作者 陈温福 徐海 刘宏光 朱春杰 王韵 王嘉宇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14,共7页
以籼稻中优早8号和粳稻丰锦杂交育成的重组自交系F6代群体为试材,研究了水稻维管束性状与穗部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稻穗颈和倒二节间大小维管束数、大维管束效率和一次枝梗效率与一二次枝梗数、一二次枝梗总长度、一二次枝梗实粒数... 以籼稻中优早8号和粳稻丰锦杂交育成的重组自交系F6代群体为试材,研究了水稻维管束性状与穗部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稻穗颈和倒二节间大小维管束数、大维管束效率和一次枝梗效率与一二次枝梗数、一二次枝梗总长度、一二次枝梗实粒数、一二次枝梗总粒数、二次粒率、穗颈粗、穗长、穗重、着粒密度、穗实粒数、穗总粒数和单株产量都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穗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且与二次枝梗性状关系更为紧密。倒二节间大小维管束数比、大维管束数比、小维管束数比与穗部性状关系却相反。维管束性状与结实率、千粒重、穗型指数和第1节位长度关系不大。逐步回归及通径分析表明:一次枝梗效率对穗总粒数、一二次枝梗数、一二次枝梗总粒数的直接作用都较大,对单株产量直接作用最大;而大维管束效率对穗部性状的间接作用都较大,对单株产量间接作用最大。籼型和偏籼型水稻大维管束效率>1/2,而粳型和偏粳型<1/2。粳型和偏粳型水稻一次枝梗效率接近1,而籼型和偏籼型在1/2左右。大维管束效率和一次枝梗效率与穗部性状和单株产量关系密切,在亲本及杂交后代中所分化的程度明显不同,能反映出穗部性状良好的形态和机能,可以作为选择良好穗部性状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籼粳稻杂交 维管束性状 穗部性状 大维管束效率 一次枝梗效率
下载PDF
水稻籼粳中间型RIL系主要农艺性状杂种优势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程新奇 严钦泉 +1 位作者 周清明 赵东海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2期161-165,共5页
分析了遗传背景相同的籼粳中间型重组自交系(RIL)9个品系与5个籼、偏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杂交的F_1主要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结果表明:9个农艺性状均表现为正向超亲优势,以单株产量、穗实粒数、株高和穗总粒数表现的优势较强,有效穗数、... 分析了遗传背景相同的籼粳中间型重组自交系(RIL)9个品系与5个籼、偏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杂交的F_1主要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结果表明:9个农艺性状均表现为正向超亲优势,以单株产量、穗实粒数、株高和穗总粒数表现的优势较强,有效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表现的优势较弱;F_1单株产量仅与父本穗长呈显著负相关,而与杂种有效穗数、穗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F_1单株产量的超亲优势与父本单株产量、有效穗数、结实率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父本抽穗天数和千粒重却呈显著负相关,而与杂种的抽穗天数、有效穗数、穗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优势呈极显著正相关.亚种间杂交稻超高产的获得关键在于要协调好产量目标、亲本产量构成因素和其杂种优势三者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籼粳中间型 重组自交系 杂种优势
下载PDF
水稻籼粳杂种IR36/Kamairazu花粉育性的遗传 被引量:1
18
作者 吕川根 高艳红 +1 位作者 宗寿余 邹江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69-471,共3页
检测了47个水稻籼粳杂种F1的花粉育性,平均值为(79.9±31.2)%,其中68%组合的花粉育性低于90%。研究了代表性组合IR36/Kamairazu不同世代的花粉育性,F1的花粉育性为79.5%,其衍生的63个F2单株的平均花粉育性为(91.0±15.7)%。花... 检测了47个水稻籼粳杂种F1的花粉育性,平均值为(79.9±31.2)%,其中68%组合的花粉育性低于90%。研究了代表性组合IR36/Kamairazu不同世代的花粉育性,F1的花粉育性为79.5%,其衍生的63个F2单株的平均花粉育性为(91.0±15.7)%。花粉育性高达98.3%的F2单株A4-3衍生的81个F3单株的平均花粉育性为(95.9±11.1)%,而育性为61%的A4-6衍生的51个F3单株的平均花粉育性仅为(74.3±35.2)%。在A4-3衍生的F3中选用2个花粉育性分别为99.2%和99.5%的单株,其衍生的F4群体的平均花粉育性分别为(93.0±7.4)%和(94.9±3.5)%,而2个花粉育性均为69.2%的单株衍生的F4群体的平均花粉育性则分别为(88.5±22.1)%和(89.8±6.7)%。IR36/Kamairazu的花粉育性受多基因控制,符合多基因座单位点孢子体-配子体互作模式。在F2、F3和F4群体中,平均育性水平较高的群体,单株花粉育性与小穗受精率无显著相关性,而在平均育性水平较低的群体中,花粉育性与小穗受精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亚种间杂种 花粉育性 遗传
下载PDF
水稻栽培稻分类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6
19
作者 程新奇 周清明 严钦泉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3期72-75,共4页
简述了稻属、栽培稻种分类研究的现状,我国栽培稻种主要分类系统及籼、粳亚种的鉴别方法.全世界稻属植物的种共归纳为22个种,分属9个染色体组;栽培稻在亚种分级上主要可分为籼、粳两亚种或籼、粳和爪哇三个亚种,多数学者倾向于只分籼、... 简述了稻属、栽培稻种分类研究的现状,我国栽培稻种主要分类系统及籼、粳亚种的鉴别方法.全世界稻属植物的种共归纳为22个种,分属9个染色体组;栽培稻在亚种分级上主要可分为籼、粳两亚种或籼、粳和爪哇三个亚种,多数学者倾向于只分籼、粳两个亚种;亚种以下可分为生态群、生态型、品种或生态群、生态型、变种和品种,生态群、生态型的性状和指标不一,尚未统一;在分类方法上主要以形态特征,杂交亲和力,同工酶和植物学性状综合数值等来划分,而籼粳分子水平上的鉴别与分类也开始得到应用.栽培稻亚种间亲缘关系、亲和性及其与杂种优势的关系仍然是栽培稻分类研究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种 栽培稻 生态群 稻种 稻属 生态型 水稻栽培 分类研究 现状 展望 分类系统
下载PDF
耐冬山茶叶组织结构与品种分类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奎玲 黄鑫 +3 位作者 刘庆华 牟少华 刘庆超 张启翔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91-296,共6页
对14个耐冬山茶品种的叶组织结构进行了比较解剖研究,探讨了叶组织结构与品种分类的关系.结果表明,耐冬山茶叶表皮、气孔、栅栏组织、海绵组织、晶细胞等可以作为品种分类的依据.
关键词 耐冬山茶 叶结构 品种分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