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轮船-桥墩碰撞简化荷载模型 被引量:7
1
作者 宋彦臣 王君杰 +1 位作者 尹海蛟 刘慧杰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0-70,共11页
目前各国桥梁设计规范普遍将船舶撞击力处理为等效静力,忽略了冲击荷载引起的结构动力效应,为建立更加合理的实用荷载模型,建立了5艘轮船的有限元模型,采用正撞刚性墙模型,通过数值仿真获得了45条不同撞击速度下的撞击力时程样本。提出... 目前各国桥梁设计规范普遍将船舶撞击力处理为等效静力,忽略了冲击荷载引起的结构动力效应,为建立更加合理的实用荷载模型,建立了5艘轮船的有限元模型,采用正撞刚性墙模型,通过数值仿真获得了45条不同撞击速度下的撞击力时程样本。提出采用修正半波正弦函数近似描述撞击力样本过程,通过数理统计确定了模型的实用参数。最后,以一座连续梁桥为例进行了接触碰撞反应分析与撞击力时程反应分析,并将修正半波正弦荷载模型的响应求解误差分为3类,分别讨论了3种误差对结构响应误差的贡献大小。算例分析结果表明,建立的轮船修正半波正弦荷载模型具有良好的求解精度,具有很好的工程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桥碰撞 轮船 动力效应 撞击力时程 简化荷载模型
下载PDF
单桩负摩阻力的双折线模型理论解 被引量:2
2
作者 庄宁 周小刚 赵法锁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06年第1期62-64,共3页
基于荷载传递函数的概念,提出了一种用双折线模型来计算桩负摩阻力的方法。根据单桩承载受力时桩侧土与桩尖土所处于不同的弹性和塑性状态,运用该双折线模型,建立桩身轴向力和桩土相对位移的微分方程,得出桩相对位移解式,再以此推导出... 基于荷载传递函数的概念,提出了一种用双折线模型来计算桩负摩阻力的方法。根据单桩承载受力时桩侧土与桩尖土所处于不同的弹性和塑性状态,运用该双折线模型,建立桩身轴向力和桩土相对位移的微分方程,得出桩相对位移解式,再以此推导出桩轴向力、中性点位置和负摩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摩阻力 荷载传递 简化模型 单桩轴向力 中性点
下载PDF
机器人腕力传感器动态性能测定中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正士 陈心昭 葛运健 《计量学报》 CSCD 1996年第1期54-60,共7页
本文探讨机器人腕力传感器动态性能测定中的几个基本问题:腕力传感器的简化力学模型、负载效应、动态性能的测量以及提高测量准确度的方法。
关键词 腕力传感器 动态性能 测量 机器人
下载PDF
竖向力与扭矩共同作用下单桩承载特性试验 被引量:3
4
作者 江杰 王顺苇 +2 位作者 欧孝夺 龙逸航 张探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433-2438,共6页
为研究竖向力(V)和扭矩(T)共同作用下单桩的承载特性及内力分布规律,通过自主设计的试验装置,进行了一系列的竖向力和扭矩组合加载试验。为方便推广应用,对试验结果进行拟合,得到了竖向力和扭矩共同作用下单桩承载力计算公式。研究表明:... 为研究竖向力(V)和扭矩(T)共同作用下单桩的承载特性及内力分布规律,通过自主设计的试验装置,进行了一系列的竖向力和扭矩组合加载试验。为方便推广应用,对试验结果进行拟合,得到了竖向力和扭矩共同作用下单桩承载力计算公式。研究表明:在V-T组合荷载的作用下,单桩的承载力较单一荷载作用下降低,且当先施加的荷载(V或T)大于其极限值的1/3时V-T组合效应更加明显;V→T加载路径下的桩身扭矩和T→V加载路径下的桩身轴力,均随着桩深的增加而减小,且减小的速度加快;V→T加载路径下的桩身轴力和T→V加载路径下的桩身扭矩,分别会随着T和V的增加而减小,但减小的幅度较小;V→T加载路径下的单桩承载力较T→V加载路径下要高,因此应尽量避免单桩预先受到扭矩作用,防止因形成T→V加载模式而造成单桩的极限承载力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桩 承载特性 桩身内力 模型试验 V-t组合荷载
下载PDF
ANSYS在闪速炉钢结构受力分析中的应用
5
作者 刘涛 黄文华 《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 2016年第1期15-17,共3页
以某冶炼厂闪速熔炼炉的炉体框架为例,对该闪速炉钢结构进行了载荷分析,利用ANSYS软件建立了炉体结构受力分析模型,并进一步对炉体钢结构做了静力和地震力分析,为炉体钢结构的优化设计提供指导。
关键词 ANSYS 闪速炉钢结构 简化模型 载荷 地震力分析
下载PDF
新型装配式法兰外环板式节点恢复力模型研究
6
作者 涂家祥 周立超 +1 位作者 陶忠 包圩正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22年第4期25-29,共5页
为了解决钢结构建筑在构件的运输以及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设计开发了一种全部连接均采用螺栓的新型装配式钢结构柱梁连接节点。针对此类节点进行了低周循环加载试验,通过对试验现象的总结及构件破坏特性的分析,对试验数据进行回... 为了解决钢结构建筑在构件的运输以及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设计开发了一种全部连接均采用螺栓的新型装配式钢结构柱梁连接节点。针对此类节点进行了低周循环加载试验,通过对试验现象的总结及构件破坏特性的分析,对试验数据进行回归计算后建立了新型外环板式节点的骨架曲线模型和恢复力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装配式方钢管柱-H型钢梁的三折线恢复力模型,可以作为此种类型的钢结构装配式柱梁连接节点的地震响应分析以及设计计算提供理论及实际应用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节点 低周反复试验 骨架曲线 刚度退化 恢复力简化模型
下载PDF
海上平台冰力识别的简化模型方法
7
作者 卢敏 初良成 李桐魁 《中国海上油气(工程)》 1991年第5期57-61,共5页
本文介绍利用一种筒化模型方法识别在平台冰力测量中,由加速度记录转化为冰力时程曲线的方法。该方法在辽东湾JZ20—2—1测冰平台冰力分析中,成功地解决了平台冰力计算分析的复杂难题。为载荷识别这个古老的逆运算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关键词 海上平台 简化 模型
下载PDF
装配式内置钢管混凝土异形柱T形节点滞回性能及恢复力模型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武立伟 陈海彬 +2 位作者 郭雪源 郭佳佳 王帅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117-124,共8页
为研究装配式内置钢管混凝土异形柱节点恢复力模型,进行了3个足尺T形节点试件的低周往复加载试验,试验变化参数为轴压比,分析了节点试件的破坏形态、滞回特性,结果表明:不同轴压比试件滞回曲线形状基本一致,破坏模式为梁端塑性铰破坏;... 为研究装配式内置钢管混凝土异形柱节点恢复力模型,进行了3个足尺T形节点试件的低周往复加载试验,试验变化参数为轴压比,分析了节点试件的破坏形态、滞回特性,结果表明:不同轴压比试件滞回曲线形状基本一致,破坏模式为梁端塑性铰破坏;随着轴压比增大,骨架曲线上升段和下降段斜率增大,承载力衰减加快,延性增强;轴压比由0.2增加到0.4,承载力分别增大了3.2%和9.4%,延性系数分别增大了7.2%和19.2%。在试件骨架曲线模型和刚度退化规律的基础上,建立了装配式内置钢管混凝土异形柱T形节点恢复力模型,模型采用了定点指向、承载力突降处理方式,模型特征值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形柱 钢管混凝土 t形节点 低周往复加载试验 恢复力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