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1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oad Transfer Test of Post-Tensioned Anchorage Zone in Ultra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被引量:1
1
作者 Jee-Sang Kim Changbin Joh Yoon-Seok Choi 《Engineering(科研)》 2015年第3期115-128,共14页
Researches on 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UHPC) have been conducted worldwide owing to its outstanding durability and strength performances. The exploitation of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UHPC will render it po... Researches on 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UHPC) have been conducted worldwide owing to its outstanding durability and strength performances. The exploitation of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UHPC will render it possible to achieve economic design through substantial reduction in the cross sectional dimensions and simplification in the reinforcement arrangement.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experimentally the load transfer in the prestressed concrete anchorage zone. To provide distinctive features of UHPC compared to ordinary concrete, the cross sectional dimensions of the member were reduced and the stress distribution, deformation and cracking pattern of the PS anchorage zone were examined experimentally according to the degree of reinforcement of the members chosen. The distributions of the bursting stress, spalling stress and longitudinal edge stress in the specimens were observed according to the various types of reinforcement. All the specimens satisfied the load-bearing capacity criterion specified by the European ETAG-013 guidelines and their stress distributions were similar to those in the PS anchorages of post-tensioned members applying ordinary concrete. The cracks propagated longitudinally with lengths up to twice the cross sectional dimensions and their width was smaller than when applying ordinary concrete owing to the bridging effect of the steel fibers in UHPC. Accordingly, the exploitation of the high strength of UHPC enabled us to secure the resistance of the anchorage with no need for particular reinforcing devi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HPC PS ANCHORAGE Zone load transfer test BURSTING FORCE SPLITTING FORCE
下载PDF
桩顶荷载及温度循环对黄土地基中能量桩承载性状影响研究
2
作者 曹卫平 张作鹏 +2 位作者 赵敏 李清源 何展朋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5-172,共8页
为对比分析未经过温度循环的普通桩与能量桩竖向承载变形性状,开展黄土地基中能量桩温度循环试验。模型桩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灌注桩,黄土为人工配制重塑黄土。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循环弱化黄土地基中能量桩桩身侧阻、增强能量桩桩底端阻,温... 为对比分析未经过温度循环的普通桩与能量桩竖向承载变形性状,开展黄土地基中能量桩温度循环试验。模型桩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灌注桩,黄土为人工配制重塑黄土。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循环弱化黄土地基中能量桩桩身侧阻、增强能量桩桩底端阻,温度循环过程中桩顶工作荷载越大,桩侧阻的弱化作用及桩端阻的增强作用越大,这导致能量桩的竖向抗压承载力比普通桩有明显的提高。另外,根据模型试验结果,通过数据拟合建立桩土界面摩阻力-桩土相对位移及桩端土反力-桩端沉降双曲线函数模型,并确定模型参数,其函数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表明本文模型能合理反映温度循环及桩顶工作荷载大小对桩基承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黄土地区能量桩的安全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桩 黄土 模型试验 温度循环 桩土荷载传递函数
下载PDF
IEC/TC108标准解释组发布的信息文件
3
作者 王莹 郭子绮 缠潇潇 《安全与电磁兼容》 2024年第4期99-102,共4页
介绍IEC/TC108近期发布的7个与标准解释相关的INF文件内容,澄清了标准特定要求的适用性,确认了标准中的测试方法并对合格判据进行了解释。帮助相关人员正确地理解标准中安全评估的要求,以及部分安全评估测试的细节。
关键词 灯式电池 强度试验 压敏电阻器过载试验 负载转换
下载PDF
基于扰动理论修正的桩-土接触面荷载传递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友涛 谢康 +2 位作者 陈晓斌 张飞 郝哲睿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0-147,共8页
利用硬化模型、双曲线模型、指数模型以及软化模型模拟的桩-土接触关系存在参数取值困难、误差大的问题。为深入研究土-结构接触面的强度与变形机理,基于扰动理论,假定完整状态接触单元的抗剪强度服从线弹性模型,而扰动部位则服从塑性模... 利用硬化模型、双曲线模型、指数模型以及软化模型模拟的桩-土接触关系存在参数取值困难、误差大的问题。为深入研究土-结构接触面的强度与变形机理,基于扰动理论,假定完整状态接触单元的抗剪强度服从线弹性模型,而扰动部位则服从塑性模型,建立修正的桩-土接触面荷载传递模型。该模型参数分析表明,参数k、η对模型τ-s曲线形态影响大,而参数τf、ζ对模型τ-s曲线形态影响很小;并通过大型桩-土接触面室内直剪试验,量化接触面上剪切应力与剪切位移的关联性,进一步确定修正桩-土接触模型内部计算参数。结果表明模型τ-s曲线与试验曲线吻合较好,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扰动桩-土接触模型既能描述桩侧应变软化也能描述硬化特性,有助于理解复杂应力条件下桩-土接触面的强度计算与变形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土接触面 扰动状态 直剪试验 荷载传递 本构模型
下载PDF
常泰长江大桥组合索塔锚固结构钢-混传剪构造足尺模型试验研究
5
作者 赵灿晖 王康康 +1 位作者 沈孔健 郑清刚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38,共8页
常泰长江大桥索塔锚固结构采用钢箱-核芯混凝土组合结构,为研究该新型组合索塔锚固结构钢-混传剪构造的受力特性,进行钢-混传剪构造足尺模型试验研究。制作2个锚固结构足尺节段试验模型,通过压剪试验研究锚固结构的荷载~滑移曲线及应力... 常泰长江大桥索塔锚固结构采用钢箱-核芯混凝土组合结构,为研究该新型组合索塔锚固结构钢-混传剪构造的受力特性,进行钢-混传剪构造足尺模型试验研究。制作2个锚固结构足尺节段试验模型,通过压剪试验研究锚固结构的荷载~滑移曲线及应力、应变分布等受力特性,并通过有限元模型分析锚固结构的传力机理和各组件的内力分配比例,推导剪力钉剪力计算方法。结果表明:在2.14倍单索最大索力荷载作用下,锚固结构保持弹性状态,钢壁板未产生明显滑移,钢-混界面最大滑移不超过0.25 mm,该锚固结构中钢-混传剪构造至少具有2.14倍的安全系数;荷载作用下,剪力钉剪力从上至下逐渐增大,锚腹板附近底部3排剪力钉剪力较大,钢-混传剪构造至少存在剪力钉和界面摩擦力2种传剪机制,钢-混传剪构造的承载能力显著提高;钢-混传剪构造受力过程分为粘结力传力阶段和局部滑移阶段,剪力钉剪力分布不仅与沿剪切方向长度分布有关,也与荷载的大小线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组合索塔锚固结构 钢-混传剪构造 荷载~滑移曲线 足尺模型试验 有限元法
下载PDF
基于荷载传递法的桩基沉降计算与承载性能分析
6
作者 朱永森 吴艳 《科技和产业》 2024年第17期222-228,共7页
地层由于土体颗粒结构疏松容易产生桩基成桩等质量问题,同时对桩基的承载性能也有较大影响。以自贡市富台家园项目为依托,针对现场两根试验桩开展桩基静载试验,结合理论分析方法,对地层中桩基承载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现场两根桩的荷... 地层由于土体颗粒结构疏松容易产生桩基成桩等质量问题,同时对桩基的承载性能也有较大影响。以自贡市富台家园项目为依托,针对现场两根试验桩开展桩基静载试验,结合理论分析方法,对地层中桩基承载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现场两根桩的荷载-沉降曲线为陡降型,桩端与桩侧各自分担了部分荷载属于端承摩擦型桩。桩的极限承载力接近设计值,冗余量小,不利于结构安全,可以考虑固化地层或增加桩长。提出桩侧双折线模型和桩端双参数指数模型组成的桩基荷载-位移传递简化模型,采用MATLAB编程的迭代算法得到荷载-沉降曲线,发现理论计算值与试验实测值结果吻合度较高,表明此荷载-位移模型合理可行,可为类似地层的桩基承载性能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基 静载试验 荷载传递法 沉降 承载性能
下载PDF
水泥混凝土道面传力杆接缝传荷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7
作者 王宇翔 《交通科技》 2024年第3期24-29,共6页
为建立机场道面传力杆接缝的三维精细模型,采用单因子轮换法,对影响道面接缝传荷能力的诸多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传荷系数LTE与传力杆直径、面层及基层模量呈现正相关关系;与道基反应模量、面层厚度及传力杆间距呈现负相关关系。采用... 为建立机场道面传力杆接缝的三维精细模型,采用单因子轮换法,对影响道面接缝传荷能力的诸多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传荷系数LTE与传力杆直径、面层及基层模量呈现正相关关系;与道基反应模量、面层厚度及传力杆间距呈现负相关关系。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考察多因素的综合影响效果,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道基反应模量、道面板厚度、传力杆间距、传力杆直径、杆-混凝土摩擦系数,而其余因素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模型 传荷能力 影响因子 正交试验 方差分析
下载PDF
焊接锚垫板锚下混凝土锚固区传力性能试验 被引量:1
8
作者 王赞芝 钟洋 +5 位作者 陈道森 王丹 江倩敏 王博 李先一 杨春旭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8-223,共6页
由Q235钢和Q345钢制作的新型环保焊接锚垫板可以替代受力性能差、造价高、能耗高的传统铸造锚垫板。为研究焊接锚垫板锚下混凝土锚固区极限承载力、破坏形态及裂缝宽度,采用微机控制四柱压力机对11个配置螺旋式间接钢筋的混凝土局部受... 由Q235钢和Q345钢制作的新型环保焊接锚垫板可以替代受力性能差、造价高、能耗高的传统铸造锚垫板。为研究焊接锚垫板锚下混凝土锚固区极限承载力、破坏形态及裂缝宽度,采用微机控制四柱压力机对11个配置螺旋式间接钢筋的混凝土局部受压试件进行锚固区传力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预应力混凝土锚固区极限承载力实测值明显大于计算值,焊接锚垫板喇叭管直径的增大会降低预应力混凝土锚固区的极限承载力,焊接锚垫板底板厚度的增加会提高预应力混凝土锚固区极限承载力。基于试验结果,提出了考虑焊接锚垫板喇叭管直径和底板厚度影响的焊接锚垫板锚下混凝土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焊接锚垫板 传力性能试验 锚固区 喇叭管直径 底板厚度
下载PDF
溶洞型基桩承载特性离心试验及承载力计算方法 被引量:2
9
作者 陈慧芸 冯忠居 +2 位作者 夏承明 刘旭照 王逸然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56-866,880,共12页
为确定溶洞对基桩荷载传递规律和承载特性的影响,通过离心模型试验,研究了4种洞高、4种洞跨和3种溶洞层数下基桩的荷载-沉降规律、竖向承载力、荷载分担比、轴力和侧阻的变化;引入敏感分析模型,研究了基桩竖向承载力对两因素的敏感性;... 为确定溶洞对基桩荷载传递规律和承载特性的影响,通过离心模型试验,研究了4种洞高、4种洞跨和3种溶洞层数下基桩的荷载-沉降规律、竖向承载力、荷载分担比、轴力和侧阻的变化;引入敏感分析模型,研究了基桩竖向承载力对两因素的敏感性;采用荷载传递法建立了穿过溶洞的基桩荷载-沉降计算公式。结果表明:洞高、洞跨、层数的增加会削减基桩竖向承载力,洞高对承载力的影响大于洞跨;两因素变化下溶洞处桩身轴力几乎不衰减,单位侧阻骤减至接近零;采用改进的荷载传递法和双曲线模型建立了基桩承载力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相比,最大误差5.96%,具有较高吻合度。研究成果可为岩溶区基桩竖向承载力和沉降计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区 基桩 承载特性 离心模型试验 荷载传递法
下载PDF
桥梁桩基穿越溶洞的荷载传递机制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陈慧芸 冯忠居 +3 位作者 白少奋 董建松 夏承明 蔡杰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05-1415,共11页
为探明公路桥梁桩基穿越溶洞的荷载传递机制,开展了回填法处理溶洞时桩基荷载传递机制现场试验,结合数值仿真方法,研究了回填法处治溶洞时穿越不同高度溶洞的桩基竖向承载特性和荷载传递机制,提出了不同洞高下回填材料引起的桩侧负摩阻... 为探明公路桥梁桩基穿越溶洞的荷载传递机制,开展了回填法处理溶洞时桩基荷载传递机制现场试验,结合数值仿真方法,研究了回填法处治溶洞时穿越不同高度溶洞的桩基竖向承载特性和荷载传递机制,提出了不同洞高下回填材料引起的桩侧负摩阻力最大值及其分布范围占比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岩溶区桩侧负摩阻力的产生受溶洞类型的影响,填充型溶洞桩侧土体沉降较小,可为桩基提供较小的正摩阻力;非填充型溶洞桩侧土体沉降较大,桩侧表面会产生负摩阻力;采用回填法处理溶洞后,穿越溶洞桥梁桩基的竖向极限承载力随洞高增加而逐渐减小;洞高由3 m增加至12 m时,桩基竖向极限承载力对应的桩侧负摩阻力分布范围占洞高的比例由0%增加至27.14%。建议在实际设计中采用回填法处理溶洞时,应考虑穿过溶洞桥梁桩基在溶洞范围产生的桩侧负摩阻力对桩基竖向承载特性的影响;洞高为3~12m时,建议在溶洞顶面以下0、0.106H、0.214H、0.271H(H为洞高)范围内按负摩阻力计算桩基承载能力,以确保溶洞处治后回填材料固结沉降期间桥梁桩基承载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溶洞 桩基础荷载传递机制 现场试验 负摩阻力
下载PDF
多支盘锚杆的原型试验与荷载传递特征分析
11
作者 黄炜 简文彬 +2 位作者 杨坚 豆红强 罗金妹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20-530,共11页
多支盘锚杆是新近研发的新型锚固结构,与普通锚杆相比具有优良的工程特性。在多支盘锚杆室内模型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极限平衡理论推导出多支盘锚杆极限承载力理论计算公式,计算模型结果与室内实测数据基本一致,验证了计算公式的有效... 多支盘锚杆是新近研发的新型锚固结构,与普通锚杆相比具有优良的工程特性。在多支盘锚杆室内模型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极限平衡理论推导出多支盘锚杆极限承载力理论计算公式,计算模型结果与室内实测数据基本一致,验证了计算公式的有效性。为了进一步掌握多支盘锚杆的荷载传递特性,开展了现场边坡锚固原型试验,利用现场多支盘锚杆拉拔测试所得数据研究了多支盘锚杆的支盘直径、支盘间距和支盘个数对多支盘锚杆极限承载力和变形控制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粉质黏土中,当支盘间距大于等于4倍支盘直径时,可认为各支盘能独立工作,充分发挥多支盘锚杆的承载力;在相同条件下,与普通锚杆相比,随着多支盘锚杆的支盘直径从300 mm增大到500 mm以及支盘个数从1个增加到3个,多支盘锚杆的抗拔承载力提高非常明显,其变形控制能力也大幅度增强;多支盘锚杆的轴力传递曲线在支盘位置发生突变,呈陡降型,充分体现支盘在抗拔方面的贡献作用。该研究成果为多支盘锚杆的工程应用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支盘锚杆 极限承载力 拉拔试验 荷载传递 原型试验
下载PDF
黏土中基于SPT静载试验锤击数能量修正方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嘉豪 何欢 +3 位作者 刘松玉 鲁泰山 顾浩磊 邓向振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132-140,共9页
标准贯入试验(SPT)是最广泛使用的原位测试方法之一,但存在在黏土地层中可靠性低、可重复性差以及试验结果单一的缺点。将SPT-N值修正为参考能量水平下(60%锤击系统理论最大势能)的N_(60)方法是提升SPT试验可重复性的有效举措。本文提出... 标准贯入试验(SPT)是最广泛使用的原位测试方法之一,但存在在黏土地层中可靠性低、可重复性差以及试验结果单一的缺点。将SPT-N值修正为参考能量水平下(60%锤击系统理论最大势能)的N_(60)方法是提升SPT试验可重复性的有效举措。本文提出了SPT静载试验(SPT-L)测试方法及数据解译方法,提出了黏土地层中基于SPT-L试验的能量传递效率(ERi)计算方法及N_(60)修正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通过SPT-L试验补充测试数据能对SPT-N值进行能量修正;与SPT试验相比SPT-L试验能有效改善试验的可靠性低、可重复性差及测试指标单一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测试 标准贯入试验 静载试验 能量传递效率 SPT-N值
下载PDF
静压PHC管桩承载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史永强 杨军 刘晓伟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96-199,205,共5页
基桩承载特性研究对合理地进行桩基设计、施工和试验都具有重要意义。辽沈地区应用静压PHC管桩多以桩侧为黏性土,桩端为砂类土的地层为主,且桩长多以中短桩为主,为满足辽宁省修订地方标准的需求,为揭示辽沈地区应用静压PHC管桩的区域特... 基桩承载特性研究对合理地进行桩基设计、施工和试验都具有重要意义。辽沈地区应用静压PHC管桩多以桩侧为黏性土,桩端为砂类土的地层为主,且桩长多以中短桩为主,为满足辽宁省修订地方标准的需求,为揭示辽沈地区应用静压PHC管桩的区域特点,通过在桩端植入应变片的试验方案,根据辽沈地区典型地质条件下静压PHC管桩的静载荷试验及内力测试数据,分析了桩身压缩量与桩顶沉降的关系,各测试截面轴力及桩侧摩阻力随桩顶荷载的变化规律,桩侧摩阻力与桩顶沉降的关系,桩侧摩阻力与桩端阻力分担桩顶荷载比,研究了静压PHC管桩的承载特性和破坏模式。结果表明静压PHC管桩在辽沈地区应用有着明显的区域特点,是一种优势明显的桩基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压PHC管桩 静载试验 内力测试 荷载传递
下载PDF
UHPC锚固区传力性能试验与拉压杆模型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蒋欣 郭骥超 +4 位作者 孙柏林 顾箭峰 石龙 伍贤智 章龙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9-53,共5页
针对公路桥梁中应用2300 MPa级超高强钢绞线可能导致锚固区劈裂的问题,以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的梁端锚固区为研究对象,开展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UHPC)和普通混凝土锚固区传力性能试验并对比二者的抗裂性能,... 针对公路桥梁中应用2300 MPa级超高强钢绞线可能导致锚固区劈裂的问题,以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的梁端锚固区为研究对象,开展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UHPC)和普通混凝土锚固区传力性能试验并对比二者的抗裂性能,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锚固区的应力分布,构建静定拉压杆模型分析UHPC超高强预应力锚固体系的劈裂效应。结果表明:应用UHPC超高强预应力锚固体系是可行的;与普通混凝土相比,UHPC锚固区的开裂荷载更高,裂缝发展更缓慢,抗裂性能好;基于静定拉压杆模型,计算得到小箱梁UHPC超高强预应力锚固区内的劈裂力为873 kN,结果偏安全,可用于指导梁端的配筋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桥梁 UHPC锚固区 传力性能试验 拉压杆模型 劈裂效应
下载PDF
不同注浆材料作用下后压浆桩桩-土界面力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臧诗齐 戴国亮 钱晓楠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96-503,共8页
为了研究不同注浆材料对后压浆桩桩-土界面的加固效果,开展了大型界面剪切实验.针对后压浆桩在各类土层中的应用,设置了砂土、风化岩、黏土3种不同土样,以研究不同土层环境下压浆对界面剪切性状的影响.采用双曲线模型及考虑剪切应力软... 为了研究不同注浆材料对后压浆桩桩-土界面的加固效果,开展了大型界面剪切实验.针对后压浆桩在各类土层中的应用,设置了砂土、风化岩、黏土3种不同土样,以研究不同土层环境下压浆对界面剪切性状的影响.采用双曲线模型及考虑剪切应力软化的剪切力学模型对剪切数据进行拟合,通过荷载传递法对压浆桩和未压浆桩的承载特性进行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注浆材料作用下桩-土界面力学特性均有所改善.在砂土和风化岩中桩-土界面剪切应力与剪切位移之间的相互关系未受压浆影响;在黏土中,压浆改变了桩-土界面的力学特性,呈现出与未注浆接触面不同的软化现象.算例中桩基压浆前极限承载力为7.936 MN,粉煤灰基地聚合物、粉煤灰-水泥以及纯水泥浆液压浆后的极限承载力分别为13.492、13.647、13.926 M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压浆灌注桩 注浆材料 直剪实验 桩土界面 荷载传递法
下载PDF
青岛胶东国际机场人工挖孔桩载荷试验数据分析与探讨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军舰 隋倩倩 +1 位作者 郭幔 殷坤宇 《力学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65-776,共12页
考虑人工挖孔桩施工过程演化影响和护壁与桩芯作为竖向叠合受力构件,依据青岛胶东国际机场人工挖孔桩载荷试验数据,分析探讨了大直径嵌岩桩竖向载荷传递特性。分析表明,桩孔开挖卸土对上部填土、全风化岩扰动明显,而对下部强风化岩、中... 考虑人工挖孔桩施工过程演化影响和护壁与桩芯作为竖向叠合受力构件,依据青岛胶东国际机场人工挖孔桩载荷试验数据,分析探讨了大直径嵌岩桩竖向载荷传递特性。分析表明,桩孔开挖卸土对上部填土、全风化岩扰动明显,而对下部强风化岩、中风化岩扰动较小。护壁与桩芯为竖向受力叠合构件,桩在较大竖向载荷下,上部护壁在分节处会开裂。在护壁端下继续开挖,会对护壁端及周边岩体产生扰动,进行护壁未至桩底的“悬挂式”护壁端阻力计算时应考虑实际开挖的影响。同时桩嵌岩深度为1.92D~3.15D(D为桩直径)时,桩端阻力占比为10.5%~31.5%,表现出摩擦桩特性。桩嵌岩深度调至1.0D~1.5D,桩端阻力占加载量比例可至38.2%~76.1%,使桩受力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直径嵌岩桩 挖孔桩护壁 竖向载荷传递特性 现场载荷试验 叠合构件
下载PDF
低压差线性稳压器噪声测试研究
17
作者 林卓逸 王小强 +3 位作者 吴朝晖 李斌 罗军 余永涛 《电子器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99-1203,共5页
输出负载、输出电容是影响低压差线性稳压器输出噪声特性的重要因素,但国内外缺乏系统性研究。在宽范围的输出负载和输出电容的条件下,开展了正电压输出的LDO噪声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稳压器件输出噪声电压功率谱密度曲线表现出先减小... 输出负载、输出电容是影响低压差线性稳压器输出噪声特性的重要因素,但国内外缺乏系统性研究。在宽范围的输出负载和输出电容的条件下,开展了正电压输出的LDO噪声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稳压器件输出噪声电压功率谱密度曲线表现出先减小然后增大,并在达到拐点峰值后快速减小,最后基本不变的特征。不同的输出负载、输出电容条件下,LDO的输出噪声存在显著差异。随着输出电流的增大或输出电容减小,输出噪声电压功率谱密度曲线拐点右移,频率增加,输出噪声电压增大。输出负载、输出电容与LDO输出噪声的相关性在于输出电阻或输出电容的改变,会直接影响影响LDO环路的主极点频率,进而影响环路增益和带宽,最终导致器件输出噪声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差线性稳压器 噪声测试 输出负载 输出电容 传输函数
下载PDF
摩擦型螺栓连接冲击载荷传递特性试验 被引量:1
18
作者 丁振东 赵振华 +2 位作者 罗刚 张峰旗 陈伟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5-111,共7页
为了研究接触、摩擦和预紧力等非线性因素对摩擦型螺栓连接动态载荷传递特性的影响,利用空气炮装置发射钛合金圆柱弹、钢球和冰球,开展了高速冲击试验,获得了冲击响应曲线。试验结果表明:金属弹体的撞击不能忽略弹体本身结构变形带来的... 为了研究接触、摩擦和预紧力等非线性因素对摩擦型螺栓连接动态载荷传递特性的影响,利用空气炮装置发射钛合金圆柱弹、钢球和冰球,开展了高速冲击试验,获得了冲击响应曲线。试验结果表明:金属弹体的撞击不能忽略弹体本身结构变形带来的影响,相较圆柱弹,球形弹冲击产生的冲击载荷峰值小,载荷传递率大;金属弹体撞击产生的冲击载荷波形杂乱且变化剧烈,螺栓连接的摩擦滑移导致的能量耗散使载荷传递率小于1,冰球撞击的载荷波形变化平缓,结合面的摩擦等非线性因素对载荷传递的影响较金属弹体冲击的情况小;加大拧紧力矩、增大结合面粗糙度会导致冲击刚度增大,冲击刚度基本不受外激励影响;减小拧紧力矩、结合面越光滑、加大冰球冲击能量会使载荷传递率降低;载荷传递率和损耗因子呈线性关系,当损耗因子小于0.59时,结合面处的摩擦耗散将使载荷传递率小于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栓连接 冲击载荷 载荷传递 冲击刚度 损耗因子 高速冲击试验 非线性因素
下载PDF
空间弧形抗滑桩支护结构模型试验及参数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邓友生 彭程谱 +2 位作者 杨彪 孟丽青 冯爱林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47-856,共10页
为充分利用边坡滑体周围的稳定土体,改善抗滑桩受力状态,本文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对空间弧形抗滑桩支护结构的受力状态、荷载传递规律和桩前土压力进行分析;并建立有限元模型,考虑冠梁刚度和桩位对抗滑桩受力状态和边坡整体稳定性的影响... 为充分利用边坡滑体周围的稳定土体,改善抗滑桩受力状态,本文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对空间弧形抗滑桩支护结构的受力状态、荷载传递规律和桩前土压力进行分析;并建立有限元模型,考虑冠梁刚度和桩位对抗滑桩受力状态和边坡整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整个支护结构中,冠梁可约束抗滑桩,改善抗滑桩受力状态,协调桩间位移,并将荷载向两侧桩体传递;通过增大冠梁刚度可进一步改善桩体受力状态,但无法进一步约束桩顶位移;边桩桩前土压力最大,其峰值是其他桩体土压力峰值的2倍以上,沿桩身高度不断增大,抗滑结构中的边桩位于坡脚时,可最大程度利用稳定土体的抗力,边坡整体稳定性最强。研究结果可为滑坡的治理方法以及抗滑桩支护结构的优化提供一种基本可行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弧形抗滑结构 模型试验 冠梁刚度 桩位 传力路径 边坡稳定性 土体抗力
下载PDF
气缸盖火力板传热影响规律研究
20
作者 李鹏 文洋 +3 位作者 赵志强 顾维东 靳东 何晓东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0-45,共6页
基于平板传热理论和正交试验方法,探明了影响气缸盖火力板壁温的各换热边界的主次顺序和影响规律,研究结论可应用于气缸盖设计,为热负荷控制提供方向和参考。在某气缸盖研发过程中,结合上述理论,以控制火力面温度最低为目标,确定火力板... 基于平板传热理论和正交试验方法,探明了影响气缸盖火力板壁温的各换热边界的主次顺序和影响规律,研究结论可应用于气缸盖设计,为热负荷控制提供方向和参考。在某气缸盖研发过程中,结合上述理论,以控制火力面温度最低为目标,确定火力板厚度为首要的控制参数,并确定了最优值,同时验证了平板传热理论应用于探寻火力板温度影响规律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缸盖 平板传热理论 正交试验 热负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