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作为政治动员介质的苏区戏剧:布局、变革与调适
1
作者 陈信凌 许宁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7-156,F0002,共11页
苏区戏剧实际上是作为政治动员的传播介质出现的。为了极大地激发戏剧的政治动员功效,苏区戏剧的组织者实施了三项针对性举措。第一,体制化布局。中央苏区展开了多类别、立体性的戏剧机构体制化建设,其整体布局呈现纵向贯通、横向呼应... 苏区戏剧实际上是作为政治动员的传播介质出现的。为了极大地激发戏剧的政治动员功效,苏区戏剧的组织者实施了三项针对性举措。第一,体制化布局。中央苏区展开了多类别、立体性的戏剧机构体制化建设,其整体布局呈现纵向贯通、横向呼应形态。第二,适配性变革。以新型意识形态熔铸新词直接入戏、推动传统剧社改弦更张、大力推出话剧与活报剧等戏剧类型。第三,在地化调适。征用当地材料编排故事、聚焦所在区域重大事件、吸纳近邻人员介入编演流程。苏区戏剧虽然没有彰显出足够的艺术专业性与仪式感,但是在观念劝服、行为引导、精神激励等方面产生了显著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区戏剧 政治动员 体制化 适配性 在地化
下载PDF
地方高校对小剧种进行保护与传承的实践——以德安潘公戏为例
2
作者 廖珊珊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81-84,共4页
我国传统戏曲历史悠久,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价值,但因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很多小剧种濒临灭绝的困境。本文以德安潘公戏为研究对象,在深入分析其衰落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地方高校保护与传承潘公戏的路径与模式:地方高校应充分利用学校... 我国传统戏曲历史悠久,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价值,但因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很多小剧种濒临灭绝的困境。本文以德安潘公戏为研究对象,在深入分析其衰落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地方高校保护与传承潘公戏的路径与模式:地方高校应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优势,通过开展文化研究、开设小剧种表演课程、送戏进校进社区等方式,探索解决小剧种濒临灭绝问题的新措施、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剧种 潘公戏 地方高校 舞蹈教学 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
下载PDF
当代中国工业题材影视剧之株洲形象建构及改进策略
3
作者 阳海洪 顾晴涛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66-72,共7页
当代中国工业题材影视剧通过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凸显冲突的画面构图和强化真实的视听策略,建构了株洲“宜居之城”“动力之都”和“科创之都”的工业城市形象,但这类工业题材影视剧中建构的株洲形象,也存在内涵缺乏城市个性、叙事消... 当代中国工业题材影视剧通过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凸显冲突的画面构图和强化真实的视听策略,建构了株洲“宜居之城”“动力之都”和“科创之都”的工业城市形象,但这类工业题材影视剧中建构的株洲形象,也存在内涵缺乏城市个性、叙事消解恋地情结以及传播缺乏清晰形象等问题。缘于此,株洲市政府等相关部门要通过加强“产业规划+政府联动”的顶层设计、倡导“工业题材+类型创作”的本土化影视创作、强化“工业优势+互动传播”的宣传推广等方式,推动中国工业题材影视剧在“城影互动”的文化逻辑中,建构更具文化魅力的株洲影像,实现城市影响力和美誉度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题材 影视剧 株洲形象 顶层设计 本土化影视创作 宣传推广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地方戏剧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研究——以苍梧县采茶戏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欧如燕 吴春燕 覃永县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2期6-10,共5页
苍梧县采茶戏有着独特的精神内涵和民族文化底蕴。对采茶戏的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成为当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和抓手。为解决当前苍梧县采茶戏市场萎缩、人才断层等困境,应充分挖掘采茶戏价值,茶戏结合,促进学术交流,加大传承人培... 苍梧县采茶戏有着独特的精神内涵和民族文化底蕴。对采茶戏的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成为当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和抓手。为解决当前苍梧县采茶戏市场萎缩、人才断层等困境,应充分挖掘采茶戏价值,茶戏结合,促进学术交流,加大传承人培养力度;充分利用互联网和苍梧县六堡茶资源,实现农文旅结合,带动乡村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从而更好地实现文化强国和乡村振兴战略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地方戏剧文化 采茶戏 保护 传承
下载PDF
情节嬗变、主旨偏移与时代烙印:《祝福》戏剧改编论析
5
作者 苏冉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74-80,共7页
鲁迅短篇小说《祝福》曾多次被改编成各类戏曲作品并广泛传播,但学界对其进行分析的文章却并不多见,相关研究多集中于对越剧《祥林嫂》的探讨。通过对比不同版本的《祝福》戏剧改编作品,能窥见鲁迅小说《祝福》在进行戏剧改编时出现的... 鲁迅短篇小说《祝福》曾多次被改编成各类戏曲作品并广泛传播,但学界对其进行分析的文章却并不多见,相关研究多集中于对越剧《祥林嫂》的探讨。通过对比不同版本的《祝福》戏剧改编作品,能窥见鲁迅小说《祝福》在进行戏剧改编时出现的情节嬗变、主题偏移及时代烙印等现象,这为鲁迅小说的改编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戏改编 越剧《祥林嫂》 《祝福》改编
下载PDF
安康地方现代剧的教化意义及其实现
6
作者 崔德全 《商洛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39-44,共6页
安康地方现代剧有着较大的教化意义,其教化意义的实现,离不开剧中的情节设置和结局安排。突转和发现是安康地方现代剧中最重要的两个环节。突转使人物由顺境走向逆境,并借此引起读者或观众的怜悯、惊慌和恐惧。发现,是剧中人物对某种价... 安康地方现代剧有着较大的教化意义,其教化意义的实现,离不开剧中的情节设置和结局安排。突转和发现是安康地方现代剧中最重要的两个环节。突转使人物由顺境走向逆境,并借此引起读者或观众的怜悯、惊慌和恐惧。发现,是剧中人物对某种价值观或人物身份、人际关系的重新认识,是剧中人物摆脱苦难的契机,也是让读者或观众心灵放松的契机。团圆,即戏剧大团圆的结局,是剧中人物最佳的生命状态,同时也可使读者或观众在悲痛、恐惧之后,重拾生活的信心,重燃生活的希望和勇气。突转、发现与团圆共同起作用,共同促成了安康地方现代剧之教化作用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康 地方戏 现代剧 教化
下载PDF
乡土审美的变奏:21世纪中原剧作家现代戏创作的群体特征
7
作者 陈晶晶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9期58-61,共4页
河南戏曲是中原文化的重要内容,21世纪以来中原剧作家群现代戏创作成就显著,彰显了鲜明的群体特征。在艺术观念上,以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与传统美德为己任,同时追求古典向现代的观念转型,更加注重人物内心世界的展示,力图开掘出更深层次的... 河南戏曲是中原文化的重要内容,21世纪以来中原剧作家群现代戏创作成就显著,彰显了鲜明的群体特征。在艺术观念上,以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与传统美德为己任,同时追求古典向现代的观念转型,更加注重人物内心世界的展示,力图开掘出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在精神品格上,将时代性与现代性相结合,洋溢着浓郁的主体精神,以精神的现代化来深入描写人的现代化;在舞台艺术上,从追求生活真实转向吸收传统梆子戏特质,强化本土剧种特色,传统戏曲美学原则得以复归和突破,重新步入了戏曲化的实践路径,重塑了多元形态的审美品格。21世纪中原剧作家的现代戏创作在中国戏曲现代戏发展中具有示范意义,未来应提炼出更加丰富的表现样式,以促进河南戏曲的创新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剧作家群 现代戏创作 乡土审美 豫剧
下载PDF
文化霸权视阈下女性形象的媒介建构——以20世纪90年代以来内地热播女性本土剧为例 被引量:8
8
作者 许加彪 韩青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1-29,共9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内地热播女性本土剧虽改写了女性在电视媒介建构现实中"符号灭绝"的地位,但女性在电视媒介上的"出场"机制仍是一种被选择的建构,女性形象被不断类型化与脸谱化,依然遵循着男权文化主导的加工再现... 20世纪90年代以来,内地热播女性本土剧虽改写了女性在电视媒介建构现实中"符号灭绝"的地位,但女性在电视媒介上的"出场"机制仍是一种被选择的建构,女性形象被不断类型化与脸谱化,依然遵循着男权文化主导的加工再现与叙事逻辑。在这种男权主导的符号框架下,随着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社会表达机制进行策略创新,为女性留下了一些必要的空间和舞台,成为妥协的场域。在面对文本的开放与多元中,女性在解读女性本土剧中可能获得了"麻醉性"的自我需求满足,而放弃了社会改良的要求。因此,面对内地热播女性本土剧这个具有典型意义的样本,必须理性辩证地看待,以期在女性自我救赎与社会共同进步中取得男女的和谐与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媒介形象 本土剧 文化霸权 媒介建构
下载PDF
安顺地戏的武术文化解读 被引量:5
9
作者 郭振华 白晋湘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8-110,共3页
运用田野调查法对安顺地戏所包含的武术文化进行解读,研究发现:发端于明朝军傩的安顺地戏,以演习武事为目的;以武戏为主要内容,兼有武术套路程式化的倾向和戏曲开打的特点。它的格斗不但用真刀真枪进行,即使是面具也彰显武韵,伴奏音乐... 运用田野调查法对安顺地戏所包含的武术文化进行解读,研究发现:发端于明朝军傩的安顺地戏,以演习武事为目的;以武戏为主要内容,兼有武术套路程式化的倾向和戏曲开打的特点。它的格斗不但用真刀真枪进行,即使是面具也彰显武韵,伴奏音乐击鼓鸣金演绎出浓厚的战争气氛。由于它集娱人、自娱、求神、健体于一身的多功能特性,使它至今留存明朝风貌,为研究武术的发展提供了直接的证据,不愧是优秀的武术文化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武术 地戏 傩戏 安顺
下载PDF
地方戏剧中的前景化语言英译——以商洛花鼓戏《月亮光光》为例 被引量:5
10
作者 孙李丽 彭治民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126-129,140,共5页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的提出,地方文化受到了翻译界的关注。地方戏剧中的前景化语言却成了使之走出国门的拦路虎。本研究以商洛花鼓戏《月亮光光》中的前景化语言为切入点,分别从质量凸显和数量凸显两个方面探讨并提出花鼓...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的提出,地方文化受到了翻译界的关注。地方戏剧中的前景化语言却成了使之走出国门的拦路虎。本研究以商洛花鼓戏《月亮光光》中的前景化语言为切入点,分别从质量凸显和数量凸显两个方面探讨并提出花鼓戏的翻译原则,采用对等替换、移植、转换、舍弃等技巧试译,旨在为地方戏剧的翻译提供切入点,产生兼具文学性和表演性的花鼓戏英译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戏剧 商洛花鼓戏 《月亮光光》 前景化 翻译
下载PDF
省级公共图书馆地方特色资源建设研究——以湖南地方戏剧资源库建设为例 被引量:7
11
作者 杨敏 《高校图书馆工作》 CSSCI 2017年第6期52-54,共3页
文章从湖南地方戏剧资源库建设背景、建设举措及建设成果,对湖南地方戏剧资源库建设情况进行阐述,介绍了湖南图书馆地方戏剧资源库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成果,为公共图书馆地方特色资源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 省级公共图书馆 特色资源 湖南图书馆 地方戏剧
下载PDF
戏曲与民歌音乐元素在歌剧《白毛女》中的吸收与运用 被引量:8
12
作者 万和荣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117-120,共4页
作为20世纪中国民族歌剧的代表性作品,歌剧《白毛女》是音乐家们探索几十年后,在总结前人的失败与经验教训基础上创作的一部较为成熟的民族新歌剧。该剧在音乐创作上充分吸收并借鉴戏曲与民歌音乐元素,通过加工与改编,使之适合并发挥剧... 作为20世纪中国民族歌剧的代表性作品,歌剧《白毛女》是音乐家们探索几十年后,在总结前人的失败与经验教训基础上创作的一部较为成熟的民族新歌剧。该剧在音乐创作上充分吸收并借鉴戏曲与民歌音乐元素,通过加工与改编,使之适合并发挥剧本所表现的内容。歌剧《白毛女》在创作中深受秧歌及秧歌运动的影响,并把秧歌的一些形式与内容运用到创作中;在创作中突出地方性戏曲音乐元素的作用;充分利用民歌音乐元素展示人物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戏曲 民歌 秧歌 秧歌运动 民歌音乐
下载PDF
消费视阈下地方戏剧的范式转变及审美认同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伟 詹向红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1期69-73,共5页
消费社会的到来创造了多元共生状态的文化形态,它在给传统地方戏剧的传承发展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创造了新的机遇。地方戏剧必须在创作题材、传播途径及方式、发展空间选择等方面进行必要的内部范式的转变,才能适应消费社会的需要,增强社... 消费社会的到来创造了多元共生状态的文化形态,它在给传统地方戏剧的传承发展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创造了新的机遇。地方戏剧必须在创作题材、传播途径及方式、发展空间选择等方面进行必要的内部范式的转变,才能适应消费社会的需要,增强社会的审美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 地方戏剧 文化形态
下载PDF
“安顺地戏”中的武术文化现象探究——兼论武术与戏曲的渊源关系 被引量:1
14
作者 鲍巨彬 王明建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5-58,76,共5页
武术与戏曲存在着本质的鸿沟。武术是一种"技击之术",对于戏曲,"以歌舞演故事"则成为其发展的主要艺术特征。但在安顺地戏中,诸多的武术文化现象却在地戏表演中、丧葬仪式中衍生,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在本源上戏剧需要... 武术与戏曲存在着本质的鸿沟。武术是一种"技击之术",对于戏曲,"以歌舞演故事"则成为其发展的主要艺术特征。但在安顺地戏中,诸多的武术文化现象却在地戏表演中、丧葬仪式中衍生,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在本源上戏剧需要武术的参与来丰富其内容和形式;另一方面在于安顺地区的"屯堡人"作为外来军事移民形成的族群心态与族群表达。但更为重要的是,丧葬仪式本身就存在戏剧、武术生存、生长的空间。在丧仪中诞生戏剧,在地戏中与武术融合,有其独特的成因和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顺地戏 武术文化 祭祀仪式 族群心态
下载PDF
清代地方戏表演的艺术成就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廷信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7-101,共5页
清代地方戏的主要成就体现在表演艺术上。首先是各种表演手段的戏剧化 ,板腔体音乐成为主流 ,从音乐体制上为地方戏表演提供了自由灵活的创作手段 ;其次是脚色分工的细致化 ,地方大戏从传奇的“老生”和“小生”之间创造出“正生”这一... 清代地方戏的主要成就体现在表演艺术上。首先是各种表演手段的戏剧化 ,板腔体音乐成为主流 ,从音乐体制上为地方戏表演提供了自由灵活的创作手段 ;其次是脚色分工的细致化 ,地方大戏从传奇的“老生”和“小生”之间创造出“正生”这一独立的脚色 ,地方小戏的脚色体制由“二小”扩大为“三小”;再次是表演艺术地位的提高 ,演员的资质和表演风格受到人们的重视 ,舞台表演十分注意演员对戏曲人物情态的表现 ,在各个行当中都出现了较为出色的演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地方戏 表演艺术 戏剧化 脚色体制 老生 小生 正生 表演风格 演员
下载PDF
民间文学艺术如何署名——也评“安顺地戏”案 被引量:2
16
作者 郑颖捷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8-91,共4页
民间文学艺术的群体性特征造成相关权利主体主张署名权时的法律适用困境。著作权法意义上的署名权应突破机械的字面理解,还原其确保作品真实来源不被隐匿和歪曲的实质含义。要求标示正确的来源是民间文学艺术合适的署名方式,安顺地戏案... 民间文学艺术的群体性特征造成相关权利主体主张署名权时的法律适用困境。著作权法意义上的署名权应突破机械的字面理解,还原其确保作品真实来源不被隐匿和歪曲的实质含义。要求标示正确的来源是民间文学艺术合适的署名方式,安顺地戏案原告的诉讼请求应当获得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文学艺术 署名权 标示来源 安顺地戏
下载PDF
文化共享工程地方特色资源推广有效途径探究——以湖南地方戏剧知识进校园为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敏 《图书馆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64-67,共4页
地方戏剧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家颁布了一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保护并推广地方戏剧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湖南,为了保护和传承地方戏剧文化,湖南图书馆自主建设了湖南地方戏剧资源库,并与戏剧界、教育界... 地方戏剧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家颁布了一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保护并推广地方戏剧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湖南,为了保护和传承地方戏剧文化,湖南图书馆自主建设了湖南地方戏剧资源库,并与戏剧界、教育界合作开展了一系列地方戏剧知识进校园活动,为推动地方戏剧文化传承与发展做出了新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书馆 地方戏剧 推广 传承 戏剧进校园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视野下闽剧的发展及其传承探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胡铁龙 《长春大学学报》 2014年第7期1001-1004,共4页
闽剧是目前福州地区现存的惟一一种以福州方言进行表演的地方戏剧,是我国优秀的民间传统艺术瑰宝。研究认为闽剧是福州特有的地方传统戏曲,其在福州这片沃土上产生、融合、发展、兴盛,而且伴随着福州人不断向海外移民,闽剧也随之漂洋过... 闽剧是目前福州地区现存的惟一一种以福州方言进行表演的地方戏剧,是我国优秀的民间传统艺术瑰宝。研究认为闽剧是福州特有的地方传统戏曲,其在福州这片沃土上产生、融合、发展、兴盛,而且伴随着福州人不断向海外移民,闽剧也随之漂洋过海,在海内外唱响,成为联络海内外福州乡亲的重要文化载体。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视角,梳理闽剧的历史沿革及其发展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 闽剧 传承发展 地方戏剧艺术
下载PDF
2014年中国戏剧热点现象述评 被引量:6
19
作者 任晟姝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5年第1期46-52,共7页
2014年中国戏剧行业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发展。在戏剧创作方面,本土原创剧目佳作频出;在戏剧交流展演层面,大量优质的外国戏剧第一次登上了中国舞台,引发了强烈的关注;戏剧文化与演出市场热络繁荣;"剧网融合"模式的推广为戏剧... 2014年中国戏剧行业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发展。在戏剧创作方面,本土原创剧目佳作频出;在戏剧交流展演层面,大量优质的外国戏剧第一次登上了中国舞台,引发了强烈的关注;戏剧文化与演出市场热络繁荣;"剧网融合"模式的推广为戏剧行业带来了更可期待的发展远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4 本土原创戏剧 海外戏剧展演 区域戏剧文化 剧网融合
下载PDF
民间祭祀戏剧的仪式化悖论及其反思——广昌孟戏的田野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平锋 谭文 《艺术探索》 CSSCI 2022年第4期82-88,共7页
在现代化语境下,作为一种酬神祭祖的地方戏曲,广昌孟戏的传承现状与困境体现了一种具有普遍性的仪式化悖论。一年一度的孟戏表演,在广昌甘竹人代代相承的反复操演中,已化为当地民众的集体记忆,维系着以宗族情感为基础的社区认同和地方... 在现代化语境下,作为一种酬神祭祖的地方戏曲,广昌孟戏的传承现状与困境体现了一种具有普遍性的仪式化悖论。一年一度的孟戏表演,在广昌甘竹人代代相承的反复操演中,已化为当地民众的集体记忆,维系着以宗族情感为基础的社区认同和地方认同。另一方面,仪式化与程式化的展演结构又使其陷入内卷化和固化境地,成为束缚其发展的桎梏。因此,在重要的节庆及世俗仪式场合拓展孟戏表演空间,可拓展孟戏传承路径,以赢得新的生机和活力,或许是广昌孟戏打破其仪式化悖论,进而走出内卷化困境的一条出路。广昌孟戏的个案研究,亦可为处于类似困境的其他祭祀戏剧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戏 仪式化悖论 地方戏曲 祭祀戏剧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