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依达拉奉联合局部亚低温疗法治疗脑出血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姚焱鹏 张龙 白晓宇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8期25-27,共3页
目的:探究依达拉奉联合局部亚低温疗法治疗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2年4月甘肃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各4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急救治疗,试验组在常规组基... 目的:探究依达拉奉联合局部亚低温疗法治疗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2年4月甘肃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各4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急救治疗,试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联合局部亚低温疗法治疗。比较两组颅内水肿以及血肿体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评分、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颅内水肿以及血肿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颅内水肿以及血肿体积均小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两组NIHSS、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NIHSS评分低于常规组,ADL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 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局部亚低温疗法治疗脑出血的效果显著,可缩小脑血肿、水肿体积,对脑组织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还可减轻功能损伤,促进患者自理能力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依达拉奉 局部亚低温疗法
下载PDF
局部亚低温联合血肿清除术治疗外伤性颅内血肿的效果观察
2
作者 张斌 陈飞 张露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10期13-15,共3页
目的:分析局部亚低温联合血肿清除术治疗外伤性颅内血肿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1年9月重庆市十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所接受的干预方式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保守内科... 目的:分析局部亚低温联合血肿清除术治疗外伤性颅内血肿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1年9月重庆市十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所接受的干预方式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保守内科治疗,试验组给予早期颅内微创穿刺联合局部亚低温治疗,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SSS)评分、头部血肿体积、干预后3个月临床预后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S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7、14 d及3个月,试验组SSS分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头部血肿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7、14 d,试验组头部血肿体积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个月,试验组活动能力分数60~100分及40~59分者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实施局部亚低温联合血肿清除术治疗效果显著,能改善患者脑出血量,提升身体活动能力,促进患者疾病转归,安全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亚低温干预 血肿清除术 外伤性颅内血肿
下载PDF
超选择性动脉溶栓并术后局部亚低温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NSE和S-100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吕燕华 曹亦宾 +4 位作者 郭红梅 庄严 王海英 王素洁 刘静华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13-617,共5页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动脉溶栓并术后局部亚低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NSE和S-100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具备溶栓指征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尿激酶静脉溶栓,观察组予以超选...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动脉溶栓并术后局部亚低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NSE和S-100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具备溶栓指征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尿激酶静脉溶栓,观察组予以超选择性动脉溶栓并术后局部亚低温治疗。于溶栓前后不同时点比较NIHSS评分及血清NSE和S-100蛋白含量,比较两组血管再通及临床疗效。结果溶栓后两组血清NSE均逐渐降低(t观察组=5.46—7.10,P〈0.01;t对照组=3.52~5.71,P〈0.05或P〈0.01),且观察组血清NSE均低于对照组相应时点(t=3.23~4.12,P〈0.05)。对照组溶栓前~溶栓后第1天、第3—7天血清S-100蛋白含量变化有统计学意义(t=3.41、4.50,P〈0.05);观察组血清S-100蛋白含量逐渐降低(t=3,40—5.52,P〈0.05或P〈0.01),溶栓后第7、14天均低于对照组(t=3.79、4.83,P〈0.05)。溶栓后30min观察组与对照组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t观察组=6.83,t对照组=5.92,P〈0.01);溶栓后各时点观察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相应时点(t=3.81~6.77,P〈0.05或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88.33%、73.33%,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78.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21,P〈0.05)。结论超选择性动脉溶栓并术后局部亚低温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溶栓后血管再通率较高,术后患者神经损伤恢复较快,血清NSE和S-100蛋白含量快速降低,效果显著优于单纯静脉溶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ACI) 静脉溶栓 超选择性动脉溶栓 局部亚低温治疗
下载PDF
局部亚低温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细胞凋亡及斑块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25
4
作者 邹蔷薇 王惠婕 +1 位作者 何欣 陈敏 《疑难病杂志》 CAS 2019年第11期1099-1102,1107,共5页
目的观察局部亚低温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细胞凋亡、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2月—2018年12月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神经内科治疗ACI患者104例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52例。对照组予阿托伐... 目的观察局部亚低温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细胞凋亡、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2月—2018年12月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神经内科治疗ACI患者104例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52例。对照组予阿托伐他汀钙、拜阿司匹林等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局部亚低温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2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及神经功能、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斑块面积、斑块稳定性指标、细胞凋亡相关分子、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92.30%vs.76.92%,χ^2=4.704,P=0.033)。治疗后14 d,观察组NHI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ADL评分则明显高于对照组(t/P=3.784/0.000、5.347/0.000);IMT、颈动脉斑块面积明显低于对照组(t/P=8.004/0.000、8.579/0.000);斑块稳定性指标MMP-2、Lox-1、Cat K及凋亡相关分子sFas、sFas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Bcl-2高于对照组(t/P=13.734/0.000、6.594/0.000、9.364/0.000、8.934/0.000、7.204/0.000,5.694/0.000);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亚低温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ACI疗效确切,可有效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预后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亚低温 丁苯酞注射液 脑梗死 急性 细胞凋亡 斑块稳定性
下载PDF
头颅亚低温治疗神经源性肺水肿的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梁成 王纪佐 李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696-1699,共4页
目的了解神经源性肺水肿(NPE)患者应激激素的变化,并进一步探讨亚低温治疗NPE的临床意义。方法将脑出血致神经源性肺水肿(脑出血NPE组,52例)患者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后,随机分为亚低温组(23例),常规治疗组(29例),两亚组在... 目的了解神经源性肺水肿(NPE)患者应激激素的变化,并进一步探讨亚低温治疗NPE的临床意义。方法将脑出血致神经源性肺水肿(脑出血NPE组,52例)患者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后,随机分为亚低温组(23例),常规治疗组(29例),两亚组在常规综合药物治疗基础上,亚低温组加用局部亚低温治疗;观察两亚组治疗前、治疗后第7 d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血管加压素(AVP)以及血糖水平的应激性变化,并与脑出血无NPE组(一般脑出血组,58例)和健康对照组比较;比较脑出血NPE组2亚组治疗前、治疗后1月按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IHSS)以判断疗效。结果脑出血NPE组和一般脑出血组患者发病时的CRH、ACTH、Cor、AVP、血糖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脑出血致NPE组CRH、ACTH、Cor、AVP、血糖水平均明显高于一般脑出血组(P<0.05)。在脑出血NPE组中:常规治疗组29例中,死亡15例,亚低温治疗组23例中死亡7例。两组的死亡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亚组存活患者的NIHSS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亚组患者治疗7 d后,应激激素CRH、ACTH、Cor、AVP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亚低温治疗组应激激素水平的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神经源性肺水肿(NPE)的发病与机体的应激反应有密切的关系,应激反应可能是NPE发生的基础。亚低温治疗脑出血致神经源性肺水肿不仅降低其死亡率而且提高其存活患者的生存质量。其效果可能与抑制应激和稳定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源性肺水肿 局部亚低温 应激激素
下载PDF
局部亚低温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一氧化氮和内皮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杨健军 程林 +3 位作者 赵修敏 卢英云 杜怡峰 房淑欣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4369-4371,共3页
目的观察局部亚低温治疗和常规药物治疗脑梗死后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的含量变化。方法随机将收治6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治疗组在药物治疗脑梗死的同时加用局部亚低温治疗技术,在发病后1、3、7、14 ... 目的观察局部亚低温治疗和常规药物治疗脑梗死后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的含量变化。方法随机将收治6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治疗组在药物治疗脑梗死的同时加用局部亚低温治疗技术,在发病后1、3、7、14 d进行NO、ET的测定,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0 d,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运动功能采用Fugl Meyer评价法,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Bathel指数评分。结果在治疗后第3、7、14天亚低温组NO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均为P<0.01),在治疗后第7天亚低温组ET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第3、14天亚低温组ET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Bathel指数和Fugl Meyer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亚低温组NIHSS评分比常规治疗组显著降低,亚低温组Bathel指数和Fugl Meyer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局部亚低温治疗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亚低温治疗 一氧化氮 内皮素
下载PDF
局部亚低温治疗对急性脑出血患者应激激素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刘雪平 张秀洲 +1 位作者 王敏忠 马春燕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79-181,共3页
目的观察局部亚低温治疗对急性脑出血患者应激激素的影响。方法将78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组(38例)和常规治疗组(40例),两组在常规药物综合治疗基础上,亚低温组加用局部亚低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第3d、第7d血浆促肾上腺... 目的观察局部亚低温治疗对急性脑出血患者应激激素的影响。方法将78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组(38例)和常规治疗组(40例),两组在常规药物综合治疗基础上,亚低温组加用局部亚低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第3d、第7d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肾上腺皮质释放激素(CRH)、皮质醇(CS)和醛固酮(ALD)的变化,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比较各组治疗前、治疗第21d两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ACTH、CRH、CS和ALD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均P<0.01);治疗第3d、第7d逐步下降,与常规治疗组相比亚低温组各项指标下降更明显(均P<0.01)。治疗第21d亚低温组ND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显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均P<0.01)。结论局部亚低温治疗可降低脑出血患者应激激素分泌,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明显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亚低温治疗 脑出血 应激激素
下载PDF
头部局部亚低温联合纳美芬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凌志安 曾光 +1 位作者 张剑锋 李若林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330-334,共5页
目的:研究头部局部亚低温联合纳美芬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的脑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84例STB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 目的:研究头部局部亚低温联合纳美芬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的脑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84例STB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头部局部亚低温联合纳美芬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第7、第14天的颅内压(ICP)、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两组治疗后第1、第7、第14天的神经功能指标S100β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双侧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及治疗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ICP和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7、第14天,观察组ICP明显低于对照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1天,两组Vs、Vm、PI及血清S100β、GFA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在治疗后第7、第14天,观察组血清S100β、GFAP水平及PI均明显低于对照组,Vs、Vm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部局部亚低温联合纳美芬能有效降低STBI患者的ICP,改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亚低温 纳美芬 重型颅脑损伤 脑保护
下载PDF
局部亚低温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后继发脑梗死33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9
作者 文上康 李越 杨朔 《海南医学》 CAS 2011年第7期1-4,共4页
目的观察局部亚低温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后继发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The NI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法评估三组治疗前及治疗后7d、14d、30d的临床疗效,采用多田公式计算三... 目的观察局部亚低温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后继发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The NI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法评估三组治疗前及治疗后7d、14d、30d的临床疗效,采用多田公式计算三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d、7d、14d的缺血灶大小。结果治疗7d后,三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后,联合治疗组缺血灶大小较单纯亚低温组明显减少(P<0.01),依达拉奉组缺血灶大小较单纯亚低温组也明显减少(P<0.05);但联合治疗组和依达拉奉组缺血灶大小减少差异依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对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后继发脑梗死患者进行局部亚低温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能显著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减小缺血灶体积,挽救缺血半暗区神经元,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继发脑梗死 局部亚低温 依达拉奉
下载PDF
局部亚低温对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和甲状腺轴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睿 刘雪平 +1 位作者 王敏忠 马春燕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74-376,共3页
目的研究局部亚低温治疗急性重症出血患者临床疗效及其对甲状腺激素的影响。方法随机将78例脑出血患者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在药物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局部亚低温治疗,对照组为单纯药物综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7、... 目的研究局部亚低温治疗急性重症出血患者临床疗效及其对甲状腺激素的影响。方法随机将78例脑出血患者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在药物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局部亚低温治疗,对照组为单纯药物综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7、15d血浆甲状腺激素的变化及治疗前及治疗后30、90d临床神经功能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局部亚低温组血浆FT3、FT4、TSH第7、15天逐渐恢复正常,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30、90d后局部亚低温组临床ESS神经功能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局部亚低温组治疗可改善脑出血患者甲状腺轴功能紊乱,并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明显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亚低温 脑出血 FT3 FT4 TSH
下载PDF
局部亚低温对急性重症脑出血血管活性物质及自由基的影响及临床疗效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睿 刘雪平 +1 位作者 王敏忠 马春燕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 研究局部亚低温治疗急性重症脑出血患者临床疗效及其对血管活性物质NO、ET、神经肽AVP及自由基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 78例脑出血患者分为局部亚低温组 38例和常规治疗组 (对照组 ) 4 0例 ,治疗组在药物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局部亚... 目的 研究局部亚低温治疗急性重症脑出血患者临床疗效及其对血管活性物质NO、ET、神经肽AVP及自由基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 78例脑出血患者分为局部亚低温组 38例和常规治疗组 (对照组 ) 4 0例 ,治疗组在药物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局部亚低温治疗 ,对照组为单纯药物综合治疗 ,动态观察两组血浆NO、ET、AVP、MDA的变化及治疗 2 1d脑水肿带的变化和治疗 30d后临床神经功能评分。结果 治疗 15d ,局部亚低温组ET、AVP较对照组明显下降 (P <0 0 1) ,NO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5 ) ,血浆MDA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 (P <0 0 5 ) ;治疗 2 1d ,局部亚低温组脑水肿体积较对照组明显减小 (P <0 0 5 ) ;治疗 30d后局部亚低温组临床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局部亚低温治疗能明显抑制血管活性物质ET、AVP、MDA的过高分泌 ,调节NO分泌的减少 ,减轻脑出血患者脑水肿 ,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亚低温 脑出血 脑水肿 一氧化氮 精氨酸升压素 丙二醛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后局部亚低温的治疗效果观察 被引量:4
12
作者 董广宇 兰周华 +2 位作者 杨谦 林智敏 林锦波 《海南医学》 CAS 2009年第8期23-25,共3页
目的观察高血压脑出血(HICH)微创术后局部亚低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68例HICH微创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3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局部亚低温治疗,观察发病后第5天血糖、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脉... 目的观察高血压脑出血(HICH)微创术后局部亚低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68例HICH微创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3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局部亚低温治疗,观察发病后第5天血糖、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脉动指数(PI)、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发病后3个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及Barthel指数(BI)。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血糖、出血侧PI显著降低,出血侧Vm显著增高(P<0.05);应激性溃疡发生率、NDS显著降低(P<0.05);而BI则无统计学意义(P=0.094)。结论局部亚低温治疗可抑制HICH微创术后患者的过度应激反应,改善出血侧脑循环,促进缺损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微创手术 局部亚低温 预后
下载PDF
局部及全身亚低温疗法针对早产儿窒息治疗效果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彤 王丽娟 +1 位作者 付洪涛 郝玲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4期727-731,共5页
目的:探讨局部及全身亚低温疗法在早产儿窒息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在唐山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二科临床确诊的90例重度窒息早产儿(胎龄30~32周)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常规组30例,仅行常规治疗;治疗A组30例... 目的:探讨局部及全身亚低温疗法在早产儿窒息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在唐山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二科临床确诊的90例重度窒息早产儿(胎龄30~32周)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常规组30例,仅行常规治疗;治疗A组30例,常规+局部亚低温疗法治疗;治疗B组30例,常规+全身亚低温疗法治疗。比较3组患儿生后12 h不良反应,入院时及治疗24 h、48 h、72 h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高迁移率族蛋白-1、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以及矫正胎龄达40周后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A组、治疗B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均P<0.05);治疗A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治疗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矫正胎龄达40周后治疗A组第14天新生儿NBNA评分明显高于第3天(P<0.05),第3天和第14天,3组之间的NBNA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4 h、48 h、72 h,治疗A组及治疗B组患儿血清指标均低于常规组(均P<0.05),治疗后72 h,治疗A组高于治疗B组(P>0.05)。结论:经全身亚低温疗法治疗的患儿脑损伤最轻,恢复最快,对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害治疗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亚低温疗法 全身亚低温疗法 早产儿 窒息
下载PDF
头部局部亚低温对实验性脑出血大鼠脑组织TNF-α、NF-κB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高宏艳 徐宝林 吴江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972-975,共4页
目的建立大鼠实验性脑出血(ICH)模型,研究头部局部亚低温对大鼠脑组织炎性细胞因子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从而探讨头部局部亚低温的脑保护作用。方法选用Wistar大鼠,采用大鼠脑内缓慢注入非肝素化自体血的方法,建立实验性... 目的建立大鼠实验性脑出血(ICH)模型,研究头部局部亚低温对大鼠脑组织炎性细胞因子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从而探讨头部局部亚低温的脑保护作用。方法选用Wistar大鼠,采用大鼠脑内缓慢注入非肝素化自体血的方法,建立实验性ICH动物模型。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常温组、假手术组。亚低温组在建立模型后立即应用头部局部亚低温治疗48h。48h后用HE染色法观察实验组与对照组脑组织的病理变化,用免疫组化法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NF-κB在各组表达的差异。结果成功地建立了大鼠实验性ICH模型。ICH后48h,亚低温组血肿周围炎细胞较常温组显著减少,脑组织水肿明显轻于常温组,胶质细胞反应较轻,周围小血管出血现象轻于常温组。常温组血肿周围及注血侧皮质、胼胝体、脉络丛内TNF-α、NF-κB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多(P<0.01),亚低温组的表达较常温组有显著减少(P<0.05)。结论 (1)大鼠脑内缓慢注入非肝素化自体血,可建立可靠、重复性好的实验性ICH动物模型。(2)大鼠ICH急性期脑组织内NF-κB和前炎性细胞因子TNF-α显著增加。(3)头部局部亚低温治疗可以抑制大鼠ICH后脑组织TNF-α和NF-κB的表达。(4)头部局部亚低温治疗在抑制实验性ICH炎症反应方面的脑保护作用与它抑制NF-κB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头部局部亚低温 TNF-Α NF-ΚB
下载PDF
自由基清除剂联合亚低温对急性脑缺血大鼠氧自由基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肖天祎 王培福 +1 位作者 李继来 杜继臣 《北京医学》 CAS 2012年第1期41-43,共3页
目的探讨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联合亚低温对急性脑缺血大鼠氧自由基的影响。方法取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模型对照组、依达拉奉组、依达拉奉联合亚低温组,每组10只,依达拉奉组大鼠在脑缺血模型成功后,给予依达拉奉腹... 目的探讨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联合亚低温对急性脑缺血大鼠氧自由基的影响。方法取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模型对照组、依达拉奉组、依达拉奉联合亚低温组,每组10只,依达拉奉组大鼠在脑缺血模型成功后,给予依达拉奉腹腔注射,依达拉奉联合亚低温组在依达拉奉腹腔注射后,给予亚低温,检测各组大鼠SOD、MDA含量变化。结果依达拉奉联合亚低温组SOD水平显著高于依达拉奉组,MDA水平均显著低于依达拉奉组(P<0.001)。结论依达拉奉可以有效改善脑缺血大鼠的SOD、MDA水平,依达拉奉联合亚低温治疗效果优于依达拉奉的单独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缺血 自由基清除剂 亚低温
下载PDF
高原地区局部亚低温联合高压氧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姚小军 王晨 +1 位作者 原爱中 程传斌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0年第2期144-146,共3页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局部亚低温(localmild hypothermia,LMH)联合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H)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将我院119例HIH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55例)和...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局部亚低温(localmild hypothermia,LMH)联合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H)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将我院119例HIH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55例)和LMH联合HBO组(治疗组,64例)。对照组给予脱水、降低颅内压、营养脑神经、控制血压、清除氧自由基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于入组后6h内给予头部亚低温治疗3~5d,入组第7d后开始给予高压氧治疗。观察颅内血肿体积、血糖、外周血白细胞(WBC),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随访12个月,根据远期生活质量评估(KPS)判定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生活质量提高明显,KPS80分以上基本正常活动为50例(78.13%);对照组为26例(47.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原地区局部亚低温联合高压氧治疗能够降低HIH的病死率、致残率,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高压氧 局部亚低温 高原
下载PDF
局部亚低温对脑出血患者临床疗效及脑水肿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雪平 李春敏 +1 位作者 王敏忠 马春燕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4年第4期291-293,共3页
目的 :研究观察应用局部亚低温治疗重症脑出血患者临床疗效及对脑水肿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 74例脑出血患者分为治疗组 36例和对照组 38例 ,治疗组在药物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局部亚低温治疗 ,对照组为单纯药物综合治疗 ,治疗开始前及治疗... 目的 :研究观察应用局部亚低温治疗重症脑出血患者临床疗效及对脑水肿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 74例脑出血患者分为治疗组 36例和对照组 38例 ,治疗组在药物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局部亚低温治疗 ,对照组为单纯药物综合治疗 ,治疗开始前及治疗后 2 1天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脑血肿、脑水肿体积对比观察。结果 :治疗 2 1天后 ,治疗组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治疗组脑水肿体积较对照组明显减少 ,两组有显著差异 (P <0 .0 1) ;两组血肿体积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局部亚低温可促进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明显改善预后及减轻脑水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亚低温 脑出血 脑水肿
下载PDF
老年脑出血后局部亚低温治疗对应激激素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秀洲 李文华 +4 位作者 刘雪平 陈睿 王敏忠 冯亚波 邹建文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85-387,共3页
目的研究老年人急性脑出血后局部亚低温治疗对其应激激素的影响。方法将96例老年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局部亚低温组(47例)和常规治疗组(49例),常规治疗组单纯药物综合治疗,局部亚低温组在药物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局部亚低温治疗,观察两组... 目的研究老年人急性脑出血后局部亚低温治疗对其应激激素的影响。方法将96例老年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局部亚低温组(47例)和常规治疗组(49例),常规治疗组单纯药物综合治疗,局部亚低温组在药物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局部亚低温治疗,观察两组入院时、治疗后1w血浆促肾上腺皮质释放激素(CRH)、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的变化以及应激性疾病的改变。结果两组经治疗1w后,应激激素(ACTH、CRH、Cor)明显下降(P<0.05),应激性疾病(高血压、高血糖和应激性溃疡)明显好转(P<0.05);但同常规治疗组相比,局部亚低温组对应激激素和应激性疾病的影响更明显(P<0.05);同样,在应激性高血糖组也得到了相同的结果。结论颅脑局部亚低温治疗可稳定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 P A)轴,显著降低脑出血的应激反应,改善应激性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亚低温 脑出血 应激激素
下载PDF
局部亚低温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和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及一氧化氮浓度变化分析 被引量:19
19
作者 阮晓兰 刘春英 苗瑞杰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8年第1期26-29,共4页
目的观察局部压低温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并通过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及一氧化氮(NO)浓度变化分析治疗机理。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7年4月因急性大面积脑梗死至本院治疗的患者98例,... 目的观察局部压低温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并通过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及一氧化氮(NO)浓度变化分析治疗机理。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7年4月因急性大面积脑梗死至本院治疗的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予以吸氧、脑保护剂、脱水降颅压、抗血小板等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局部亚低温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NIHSS神经功能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Bathel指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测定并比较2组血清中NSE浓度、SOD活力及NO浓度。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NIHSS评分、Fugl-Meyer评分及Bathel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3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1天2组NSE浓度和NO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7、14天观察组NSE浓度和NO浓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1、3天2组血清中SOD活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7、14天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局部压低温治疗对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有显著的神经功能保护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促进SOD生成,避免氧自由基过氧化损害和抑制NO释放,减轻NO的毒性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面积脑梗死 局部亚低温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一氧化氮
下载PDF
局部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兰周华 董广宇 +4 位作者 杨谦 林智敏 林锦波 杨亚敏 刘子科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8年第9期6-9,共4页
目的观察局部亚低温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60例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亚低温组30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局部亚低温治疗,观察血糖、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脉动... 目的观察局部亚低温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60例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亚低温组30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局部亚低温治疗,观察血糖、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脉动指数(PI)、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BI)变化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亚低温组血糖水平、血肿侧PI、应激性溃疡发生率、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血肿侧Vm、BI评分明显增加(P<0.05)。结论局部亚低温治疗可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应激反应,改善脑血流动力学,具有明显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亚低温 高血压脑出血 术后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