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5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模态分解下的无线局域网室内全覆盖通信方法
1
作者 刘凯 郝靖伟 高平 《计算机仿真》 2024年第2期430-434,共5页
室内无线局域网的覆盖率是影响用户网络通信效率的关键因素。若室内面积越大以及墙体过厚,且终端使用环境密封会导致通过折射等途径传输通信信号非常微弱,严重影响无线局域网的通信覆盖范围。为此,提出模态分解下的无线局域网室内全覆... 室内无线局域网的覆盖率是影响用户网络通信效率的关键因素。若室内面积越大以及墙体过厚,且终端使用环境密封会导致通过折射等途径传输通信信号非常微弱,严重影响无线局域网的通信覆盖范围。为此,提出模态分解下的无线局域网室内全覆盖通信方法。通过划分局域网模态单元和确定室内信号振幅阈值,构建模态振幅阈值模型,消除无线局域网室内信号滤波噪声。从终端无线访问节点(AccessPoint,AP)的信号容量和天线传播损耗两方面分析影响无线局域网通信覆盖范围的原因。基于此,利用非朗伯发射器扩充无线局域网终端AP的信号容量,实现无线局域网的室内全覆盖通信。实验结果表明,研究方法应用下无线局域网的室内通信的盲点面积小,覆盖效率更高,实验场景室内通信信息传输率约为6.8Mbit·s^(-1),说明上述方法的可应用性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分解 无线局域网 室内覆盖 非朗伯发射器
下载PDF
基于跨模态交叉注意力网络的多模态情感分析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旭阳 王常瑞 +1 位作者 张金峰 邢梦怡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4-93,共10页
挖掘不同模态内信息和模态间信息有助于提升多模态情感分析的性能,本文为此提出一种基于跨模态交叉注意力网络的多模态情感分析方法。首先,利用VGG-16网络将多模态数据映射到全局特征空间;同时,利用Swin Transformer网络将多模态数据映... 挖掘不同模态内信息和模态间信息有助于提升多模态情感分析的性能,本文为此提出一种基于跨模态交叉注意力网络的多模态情感分析方法。首先,利用VGG-16网络将多模态数据映射到全局特征空间;同时,利用Swin Transformer网络将多模态数据映射到局部特征空间;其次,构造模态内自注意力和模态间交叉注意力特征;然后,设计一种跨模态交叉注意力融合模块实现不同模态内和模态间特征的深度融合,提升多模态特征表达的可靠性;最后,通过Softmax获得最终预测结果。在2个开源数据集CMU-MOSI和CMU-MSOEI上进行测试,本文模型在七分类任务上获得45.9%和54.1%的准确率,相比当前MCGMF模型,提升了0.66%和2.46%,综合性能提升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分析 多模态 跨模态交叉注意力 自注意力 局部和全局特征
下载PDF
定位结构损伤的改进跨模型模态应变能法
3
作者 张雅儒 马俊 伍晓顺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03-508,共6页
为了提高结构损伤定位的精度,提出将跨模型模态应变能与小波分析(Wavelet Analysis, WA)相结合的结构损伤定位方法。首先,计算所有单元的跨模型模态应变能指标。其次,对由各单元跨模型模态应变能指标构成的序列进行小波分析,提取高频细... 为了提高结构损伤定位的精度,提出将跨模型模态应变能与小波分析(Wavelet Analysis, WA)相结合的结构损伤定位方法。首先,计算所有单元的跨模型模态应变能指标。其次,对由各单元跨模型模态应变能指标构成的序列进行小波分析,提取高频细节系数后对其进行重构,以得到改进的损伤指标。最后,根据改进指标判断损伤位置。以某平面桁架为例并考虑5%噪声水平进行蒙特卡洛分析。结果表明,改进指标抵抗噪声干扰的鲁棒性更强,能更好地指示损伤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定位 模态应变能 小波分析 结构健康监测 模态识别
下载PDF
基于语义一致性约束与局部-全局感知的多模态3D视觉定位
4
作者 罗寒 马浩统 +2 位作者 刘杰 严华 雷印杰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03-2208,共6页
3D多模态数据稀缺,使得传统方法进行监督训练时文本与视觉特征缺乏语义一致性。同时传统方法还易忽视局部关系与全局信息,从而导致性能不佳。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语义一致性约束与局部-全局感知的多模态3D视觉定位方法。首先,... 3D多模态数据稀缺,使得传统方法进行监督训练时文本与视觉特征缺乏语义一致性。同时传统方法还易忽视局部关系与全局信息,从而导致性能不佳。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语义一致性约束与局部-全局感知的多模态3D视觉定位方法。首先,该方法通过蒸馏2D预训练视觉语言模型知识,帮助3D模型提取到点云-文本语义一致性特征;其次设计了局部-全局感知模块,不断补充增强候选目标特征,以更精确匹配目标。在现有的3D视觉定位数据集ScanRefer上进行的实验表明,该方法在Acc@0.25 IoU和Acc@0.5 IoU两个指标上分别达到了50.53%和37.67%,超越了现有大多数3D视觉定位算法,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视觉定位 多模态 特征一致性约束 局部关系 全局位置信息
下载PDF
基于单通道AE盲源分离的结构损伤定位
5
作者 何鹏举 王博成 +1 位作者 刘欣 刘应礼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02-1009,1043,共9页
声发射(acoustic emission,简称AE)能够实现复杂板状结构损伤定位,但多数AE检测定位方法仅针对单AE源的情况,而实际中复杂板状结构产生损伤时会伴随多个AE卷积混合信号。为了解决工程中多AE源定位的问题,提出一种单通道AE盲分离-模态提... 声发射(acoustic emission,简称AE)能够实现复杂板状结构损伤定位,但多数AE检测定位方法仅针对单AE源的情况,而实际中复杂板状结构产生损伤时会伴随多个AE卷积混合信号。为了解决工程中多AE源定位的问题,提出一种单通道AE盲分离-模态提取定位方法。首先,对采集的AE信号进行信号降噪,使用单通道盲源分离算法分离出无回波成分的AE信号,将多源定位转为多个单源定位问题;其次,通过提取单频模态,求取声波传播速度,估计到达时间差来进行疲劳裂纹损伤定位;最后,经过计算机仿真实验和钢箱梁桥断铅半实物仿真实验,验证了方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并通过载荷破坏AE检测实验验证了方法的实用性。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应用于复杂板状结构多AE源定位问题,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状结构体 声发射 多源定位 AE盲分离-模态提取
下载PDF
面向跨模态检索的查询感知双重对比学习网络
6
作者 尹梦冉 梁美玉 +3 位作者 于洋 曹晓雯 杜军平 薛哲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20-2132,共13页
近期,跨模态视频语料库时刻检索(VCMR)这一新任务被提出,它的目标是从未分段的视频语料库中检索出与查询语句相对应的一小段视频片段.现有的跨模态视频文本检索工作的关键点在于不同模态特征的对齐和融合,然而,简单地执行跨模态对齐和... 近期,跨模态视频语料库时刻检索(VCMR)这一新任务被提出,它的目标是从未分段的视频语料库中检索出与查询语句相对应的一小段视频片段.现有的跨模态视频文本检索工作的关键点在于不同模态特征的对齐和融合,然而,简单地执行跨模态对齐和融合不能确保来自相同模态且语义相似的数据在联合特征空间下保持接近,也未考虑查询语句的语义.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面向多模态视频片段检索的查询感知跨模态双重对比学习网络(QACLN),该网络通过结合模态间和模态内的双重对比学习来获取不同模态数据的统一语义表示.具体地,提出一种查询感知的跨模态语义融合策略,根据感知到的查询语义自适应地融合视频的视觉模态特征和字幕模态特征等多模态特征,获得视频的查询感知多模态联合表示.此外,提出一种面向视频和查询语句的模态间及模态内双重对比学习机制,以增强不同模态的语义对齐和融合,从而提高不同模态数据表示的可分辨性和语义一致性.最后,采用一维卷积边界回归和跨模态语义相似度计算来完成时刻定位和视频检索.大量实验验证表明,所提出的QACLN优于基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模态语义融合 跨模态检索 视频时刻定位 对比学习
下载PDF
融合机器学习的空间结构智能损伤识别理论研究
7
作者 吴仁强 殷飞 +3 位作者 郭淼 解旭龙 何建 魏豪 《应用科技》 CAS 2024年第4期100-105,共6页
为应对大跨空间网架损伤定位中动力指纹同损伤情况之间非线性映射关系难以求解的问题,依托实际工程模型验证了一种基于径向基函数(radial basis function,RBF)神经网络的改进空间结构损伤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建立初始损伤工况同动力指... 为应对大跨空间网架损伤定位中动力指纹同损伤情况之间非线性映射关系难以求解的问题,依托实际工程模型验证了一种基于径向基函数(radial basis function,RBF)神经网络的改进空间结构损伤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建立初始损伤工况同动力指纹数据间的映射,通过对比改进前后对验证工况下实测数据对应杆件的损伤指数识别,发现此方法能够提高网架杆件损伤预测结果10%左右的精确度,从而更快更准确地解决大跨空间结构损伤定位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空间网架 非线性 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 权值 损伤定位 识别精度 模态响应
下载PDF
基于模态应变能分析的车辆后门内板结构优化
8
作者 李华清 金栋 +2 位作者 万超 张延杰 彭志波 《时代汽车》 2024年第15期127-129,共3页
本文针对开发车型后门内板局部模态频率未达到参考车型问题,通过模态应变能分析进行结构优化以提升内板局部模态频率。首先,通过HyperMesh建立后门钣金结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模态分析,识别模态发现内板局部模态未达标;然后,进行模态应变... 本文针对开发车型后门内板局部模态频率未达到参考车型问题,通过模态应变能分析进行结构优化以提升内板局部模态频率。首先,通过HyperMesh建立后门钣金结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模态分析,识别模态发现内板局部模态未达标;然后,进行模态应变能分析找出内板局部模态薄弱点;最后,结合内板结构特点补强刚度不足的地方,提升内板局部模态频率。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模态应变能分析方法针对应变能集中位置补强结构能够有效地提升后门对应模态频率,提升后门动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门内板 局部模态 模态应变能 结构优化
下载PDF
失谐涡轮叶片模态特性分析
9
作者 曹体军 张晓菲 张宏远 《汽车实用技术》 2024年第10期84-87,共4页
针对涡轮增压器的涡轮叶片由于失谐产生的振动问题,建立涡轮叶片子结构模型并进行模态分析,绘制Campbell图,并对不同标准差失谐叶片进行固有频率和振型测量。结果表明,当叶片发生失谐时,周期性被破坏,一个或几个叶片振动异常,表现出振... 针对涡轮增压器的涡轮叶片由于失谐产生的振动问题,建立涡轮叶片子结构模型并进行模态分析,绘制Campbell图,并对不同标准差失谐叶片进行固有频率和振型测量。结果表明,当叶片发生失谐时,周期性被破坏,一个或几个叶片振动异常,表现出振动局部化现象。因此,在设计时应避免应力集中导致涡轮叶片损坏,防止涡轮增压器发生故障。叶片随机失谐及叶盘结构共振特性之间的关系是研究叶片振动特性的关键,而研究这一环节可以保证运行稳定以及提升性能,对叶片失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增压器 模态分析 失谐叶片 振动局部化
下载PDF
基于局部测点模态测试的简支梁桥承载刚度评定试验研究
10
作者 亓圣 施晓 +3 位作者 亓兴军 王宁宁 曹三鹏 王珊珊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93-601,共9页
快速可靠地检测服役桥梁的承载刚度对保障道路交通线路的安全运营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提出一种基于局部测点模态测试的简支梁桥承载刚度评定方法,并以某实际工程中一座简支梁桥为试验对象,对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进行验证。设计传统... 快速可靠地检测服役桥梁的承载刚度对保障道路交通线路的安全运营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提出一种基于局部测点模态测试的简支梁桥承载刚度评定方法,并以某实际工程中一座简支梁桥为试验对象,对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进行验证。设计传统桥梁荷载试验的中载和偏载加载方案,测得各工况下简支梁桥跨中截面的实测静挠度,基于环境激励进行联合测点模态试验和局部测点模态试验,预测简支梁桥跨中截面的模态挠度,并结合桥梁理论挠度计算结构挠度校验系数。结果表明:中载、偏载工况下联合测点模态试验预测的跨中截面模态挠度与静载试验跨中截面实测静挠度的相对误差最大不超过5.7%,基本满足工程精度的要求;联合跨中截面测点和桥面加载点测点的联合测点模态试验能够准确评估桥梁的承载刚度;仅在跨中截面布置传感器的局部测点模态试验预测的模态挠度基本等价于联合测点模态试验预测的模态挠度,两者的相对误差小于2%,局部测点模态测试预测的跨中截面挠度校验系数与静载试验的实测挠度校验系数相比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试验 局部测点 简支梁桥 承载刚度 校验系数 静载试验
下载PDF
基于动力指纹识别桥梁损伤检测方法研究
11
作者 刘德安 刘屺阳 +5 位作者 包琦 耿江玮 郝岩 李一鸣 张军 王明宏 《广东建材》 2024年第6期49-54,共6页
桥梁作为交通网格的关键组成的部分,其结构安全性能日益受到关注。桥梁损伤检测是确保桥梁安全运营的关键环节。然而,长期运营过程中易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出现结构损伤,及时准确地识别这些损伤对于保障桥梁安全运营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 桥梁作为交通网格的关键组成的部分,其结构安全性能日益受到关注。桥梁损伤检测是确保桥梁安全运营的关键环节。然而,长期运营过程中易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出现结构损伤,及时准确地识别这些损伤对于保障桥梁安全运营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动力指纹原理、频率、振型及曲率模态进行分析,旨在单损简支箱梁振型变化值与损伤程度无关,与梁的损伤位置有关,且对应损伤单元处有突变,识别桥梁损伤位置;而受损梁曲率模态分析,在1/2跨中单元(15#、16#)损伤的位置第一阶曲率模态曲线各有一段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损伤检测 动力指纹识别 模态分析 损伤定位 无损检测
下载PDF
Radiotherapy as valid modality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with portal vein tumor thrombosis 被引量:23
12
作者 Jeong Il Yu Hee Chul Park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6年第30期6851-6863,共13页
Although the current standard treatment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 with portal vein tumor thrombosis(PVTT) is sorafenib, many previous studies have established the need for a reliable local modality for PVTT co... Although the current standard treatment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 with portal vein tumor thrombosis(PVTT) is sorafenib, many previous studies have established the need for a reliable local modality for PVTT control, which is a major cause of liver function deterioration and metastasis. Additionally, there is growing evidence for the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PVTT classification according to the location of tumor thrombosis. Favorable outcomes can be obtained by applying local modalities, including surgery or 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especially in second-order or distal branch PVTT. Rapid control of PVTT could maintain or improve liver function and reduce intrahepatic as well as distant metastasis. Radiotherapy(RT) is one of the main locoregional treatment modalities in oncologic fields, but has rarely been used in HCC because of concerns regarding hepatic toxicity. However,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advanced techniques, RT has been increasingly applied in HCC management. Randomized studies have yet to definitively prove the benefit of RT, but several comparative studies have justified the application of RT in HCC. The value of RT is especially noticeable in HCC with PVTT; several prospective and retrospective studies have reported favorable outcomes, including a 40% to 60% objective response rate and median overall survival of 15 mo to 20 mo in responders. In this review, we evaluate the role of RT as an alternative local modality in HCC with PVT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Portal VEIN tumor THROMBOSIS RADIOTHERAPY local modalITY Alternative
下载PDF
Two-Phase Genetic Algorithm Applied in the Optimization of Multi-Modal Function 被引量:5
13
作者 Huang Yu-zhen, Kang Li-shan,Zhou Ai-minState Key Laboratory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2, Hubei,China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s》 CAS 2003年第S1期259-264,共6页
This paper presents a two-phase genetic algorithm (TPGA) based on the multi- parent genetic algorithm (MPGA). Through analysis we find MPGA will lead the population' s evol vement to diversity or convergence accor... This paper presents a two-phase genetic algorithm (TPGA) based on the multi- parent genetic algorithm (MPGA). Through analysis we find MPGA will lead the population' s evol vement to diversity or convergence according to the population size and the crossover size, so we make it run in different forms during the global and local optimization phases and then forms TPGA. The experiment results show that TPGA is very efficient for the optimization of low-dimension multi-modal functions, usually we can obtain all the global optimal solu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timization of multi-modal function genetic algorithm global optimization local optimization
下载PDF
DAMAGE DETECTION IN BUILDINGS USING A TWO-STAGE SENSITIVITY-BASED METHOD FROM MODAL TEST DATA
14
作者 ZhuHongping ChenXiaozhen ChenChuanyao 《Acta Mechanica Solida Sinica》 SCIE EI 2005年第2期150-156,共7页
Many multi-story or highrise buildings consisting of a number of identical stories are usually considered as periodic spring-mass systems. The general expressions of natural frequencies, mode shapes, slopes and curvat... Many multi-story or highrise buildings consisting of a number of identical stories are usually considered as periodic spring-mass systems. The general expressions of natural frequencies, mode shapes, slopes and curvatures of mode shapes of the periodic spring-mass system by utilizing the periodic structure theory are derived in this paper. The sensitivities of these mode parameters with respect to structural damages, which do not depend on the physical parameters of the original structures, are obtained. Based on the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these mode parameters, a two-stage method is proposed to localize and quantify damages of multi-story or highrise buildings. The slopes and curvatures of mode shapes, which are highly sensitive to local damages, are used to localize the damages. Subsequently, the limited measured natural frequencies, which have a better accuracy than the other mode parameters, are used to quantify the extent of damages within the potential damaged location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a 3-story experimental building demonstrate that the single or multiple damages of buildings, either slight or severe, can be correctly localized by using only the slope or curvature of mode shape in one of the lower modes, in which the change of natural frequency is the largest, and can be accurately quantified by the limited measured natural frequencies with noise poll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mage localization damage quantification sensitivity modal test data
下载PDF
二维变分模态分解联合快速非局部均值的医学超声图像去噪方法 被引量:1
15
作者 闫洪波 刘霈 +2 位作者 徐洋 杨文英 赵蓬勃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60-265,共6页
针对医学超声图像成像过程中出现的斑点噪声,提出一种基于二维变分模态分解(2D-VMD)联合快速非局部均值(FNLM)的去噪算法。该算法利用2D-VMD获得一系列高频至低频的本征模态分量;对保留绝大部分信息的低频模态进FNLM滤波,从而实现对超... 针对医学超声图像成像过程中出现的斑点噪声,提出一种基于二维变分模态分解(2D-VMD)联合快速非局部均值(FNLM)的去噪算法。该算法利用2D-VMD获得一系列高频至低频的本征模态分量;对保留绝大部分信息的低频模态进FNLM滤波,从而实现对超声图像的去噪。实验结果与传统滤波方法进行对比,提出算法在去噪的同时较好地保留边缘信息,有更好的客观评价参数,尤其是在高噪声方差中去噪效果明显优于其他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噪声 二维变分模态分解 快速非局部均值 客观评价参数
下载PDF
微重力模拟装置中悬吊弹簧局部模态动力学建模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马超 刘磊 杨鸿杰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79-285,311,共8页
微重力模拟下的地面试验是验证隔振器能否在轨可靠工作的重要措施之一。通常采用悬吊法进行微重力模拟时,悬吊弹簧局部模态处的振动很容易引入隔振上平台。针对悬吊弹簧阻尼低,局部模态振动限制主动隔振控制性能的问题,采用PVC胶带与悬... 微重力模拟下的地面试验是验证隔振器能否在轨可靠工作的重要措施之一。通常采用悬吊法进行微重力模拟时,悬吊弹簧局部模态处的振动很容易引入隔振上平台。针对悬吊弹簧阻尼低,局部模态振动限制主动隔振控制性能的问题,采用PVC胶带与悬吊弹簧并联的方式提高弹簧阻尼;建立了微重力模拟装置中加胶带悬吊弹簧的连续动力学模型,对比研究纯悬吊弹簧模态振动和加胶带悬吊弹簧模态振动对隔振上平台的影响;搭建了地面试验验证系统并通过试验验证了悬吊弹簧动力学模型的准确性。试验结果表明,粘贴PVC胶带能够起到增加悬吊弹簧阻尼的效果,可以将弹簧的模态振动降低到1μg以下,从而减小模态振动对被动隔振的影响,并有效缓解模态振动对主动隔振控制性能的限制,这种状态能够更准确地反应在轨工作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重力模拟 隔振器 悬吊法 弹簧 局部模态
下载PDF
斜拉桥塔−索−梁耦合面内整体动力学模型与1:1内共振影响性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柯帆 李源 +2 位作者 贺拴海 宋一凡 徐珂瑶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010-2026,共17页
为研究塔−梁模态间耦合作用对斜拉桥整体模态及1:1内共振影响,考虑由斜拉索初始垂度及横向振动大位移引起的几何非线性,建立固结体系斜拉桥塔−索−梁耦合面内整体动力学模型.其中桥塔和主梁被简化为参数质量体系,基于塔−索、索−梁及塔−... 为研究塔−梁模态间耦合作用对斜拉桥整体模态及1:1内共振影响,考虑由斜拉索初始垂度及横向振动大位移引起的几何非线性,建立固结体系斜拉桥塔−索−梁耦合面内整体动力学模型.其中桥塔和主梁被简化为参数质量体系,基于塔−索、索−梁及塔−梁动态平衡关系推导得到斜拉桥整体模型的动力平衡方程.通过有限差分法对参数体系的微分方程进行代数转换,运用模态拖拽法和分离变量法得到结构的运动方程和模态函数,观察到局部−整体模态间、主导−非主导模态间的模态翻转现象,并采用Runge-Kutta积分方法对无阻尼的系统方程进行数值仿真,系统分析了塔−梁耦合作用对1:1内共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文章塔−索−梁耦合模型中,塔−梁耦合作用对结构的低阶对称及高阶整体模态没有影响作用,塔或梁的振动模态完全主导了该阶结构整体模态;塔−梁耦合作用对结构的低阶反对称整体模态具有显著影响作用,此时结构整体模态呈现为塔和梁振动模态共同参与的混合整体模态.拉索的振动模态与此两种整体模态1:1耦合都将产生剧烈内共振,各构件的模态局部化程度系数是量化内共振参与度的重要因素.在完全整体模态内共振中,非主导模态不参与结构内共振,能量转换仅发生在主导的构件模态与拉索的振动模态间;在混合整体模态内共振中,非主导模态将参与内共振能量转换并改变拉索振动响应的动力特性,其影响效应随整体模态阶次与构件参数变化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动力学 桥梁工程 塔−索−梁模态耦合 1:1 内共振 有限差分法 模态局部化
下载PDF
电力电子主导的交直流混联电网振荡分析与评估 被引量:5
18
作者 宗皓翔 张琛 蔡旭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844-3855,共12页
电力电子变流器主导的交直流混联电网极易产生各类振荡问题,为了对其进行有效的抑制和预防,需对系统进行全面的振荡分析与评估。对此,频域模态分析法(frequencydomain modal analysis,FMA)作为振荡诊断的有效工具,已成功应用于电力电子... 电力电子变流器主导的交直流混联电网极易产生各类振荡问题,为了对其进行有效的抑制和预防,需对系统进行全面的振荡分析与评估。对此,频域模态分析法(frequencydomain modal analysis,FMA)作为振荡诊断的有效工具,已成功应用于电力电子变流器主导的交流电网中。然而,FMA在对交直流混联电网振荡的评估中存在一定局限,即无法准确刻画广域/局域振荡特性。为此,该文结合FMA和对角占优理论,提出一种面向交直流混联电网的振荡分析与评估方法,能够准确反映广域/局域振荡特性,并获取振荡源、振荡传播以及振荡阻断等信息。首先,揭示交直流系统特有的局域振荡现象及其形成机理。其次,建立振荡评估指标体系,包括谐振模式指标、节点/支路/回路振荡指标和广域–局域振荡指标。最后,在MATLAB/Simulink平台上搭建一个风电场经多端柔直送出的测试系统,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上述振荡评估方法的有效性,所得振荡相关信息能够指导系统镇定方案的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 振荡 模态分析 对角占优 广域/局域
下载PDF
基于伪极值点的ALIF方法及其应用
19
作者 吴占涛 曹清泉 +3 位作者 袁毅 程军圣 杨宇 李宝庆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78-186,共9页
针对自适应局部迭代滤波(Adaptive Local Iterative Filtering,ALIF)方法的模态混叠问题,提出了基于伪极值点的自适应局部迭代滤波(Pseudo-extrema-based Adaptive Local Iterative Filtering,PEALIF)方法.此方法采用增加伪极值点的方... 针对自适应局部迭代滤波(Adaptive Local Iterative Filtering,ALIF)方法的模态混叠问题,提出了基于伪极值点的自适应局部迭代滤波(Pseudo-extrema-based Adaptive Local Iterative Filtering,PEALIF)方法.此方法采用增加伪极值点的方式使得信号极值点的分布更均匀,有效地抑制模态混叠问题的同时,亦保证了算法分解的顺序性.详细介绍了EPALIF方法的原理,同时构建仿真信号,将此方法与EMD、EEMD、CEEMD和ALIF方法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表明PEALIF在分解能力、抑制模态混叠和抗噪声干扰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最后,将此方法应用在双半内圈轴承故障诊断中,实验结果表明PEALIF方法能获取更突出且易于辨识的故障特征信息,证实了该方法应用在轴承故障诊断分析上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局部迭代滤波 伪极值点 模态混叠 故障诊断 双半内圈轴承
下载PDF
基于双流结构的跨模态行人重识别关系网络
20
作者 郭玉彬 文向 +1 位作者 刘攀 李西明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03-1810,共8页
针对可见光-红外跨模态行人重识别中模态差异导致的识别精确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双流结构的跨模态行人重识别关系网络(IVRNBDS)。首先,利用双流结构分别提取可见光模态和红外模态行人图像的特征;然后,将行人图像的特征图水平切分... 针对可见光-红外跨模态行人重识别中模态差异导致的识别精确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双流结构的跨模态行人重识别关系网络(IVRNBDS)。首先,利用双流结构分别提取可见光模态和红外模态行人图像的特征;然后,将行人图像的特征图水平切分为6个片段,以提取行人的每个片段的局部特征和其他片段的特征之间的关系,以及行人的核心特征和平均特征之间的关系;最后,在设计损失函数时,引入异质中心三元组损失(HC Loss)函数放松普通三元组损失函数的严格约束,从而使不同模态的图像特征可以更好地映射到同一特征空间中。在公开数据集SYSU-MM01(Sun Yat-Sen University Multi Modal re-identification)和Reg DB(Dongguk Body-based person Recognition)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虽然IVRNBDS的计算量略高于当前主流的跨模态行人重识别算法,但所提网络在相似度排名第1(Rank-1)指标和平均精度均值(m AP)指标上都有所提高,提高了跨模态行人重识别算法的识别精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人重识别 可见光-红外跨模态 双流结构 异质中心三元组损失 局部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