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Local Scour Around A Large Circular Cylinder Under Wave Action 被引量:2
1
作者 赵明 滕斌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SCIE EI 2001年第3期371-382,共12页
A horizontal two-dimensional numerical model is developed for estimation of sediment transport and sea bed change around it large circular cylinder tinder wave action, The wave model is based on an elliptic mild slope... A horizontal two-dimensional numerical model is developed for estimation of sediment transport and sea bed change around it large circular cylinder tinder wave action, The wave model is based on an elliptic mild slope equation. The wave-induced current by the gradient of radiation stress is considered and a depth integrated shallow water equation is applied to the calculation of the current. The mass transport velocity and the bed shear stress due to streaming are considered, which are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sediment transport around a structure due to waves, especially in reflective areas. Wave-current interaction is taken into account in the model for computing the bed shear stress. The model is implemented by it finite element method, The results of this model are compared with those from other methods and agree well with experimental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cal scour sediment transport wave action CURRENT numerical simulation circular cylinder
下载PDF
Experimental Study of Sediment Incipience Under Complex Flows 被引量:1
2
作者 LIU Chunrong DENG Liying +1 位作者 HUANG Zhenhua HUHE Aode 《Transactions of Tianjin University》 EI CAS 2008年第4期300-306,共7页
Sediment incipience under flows passing a backward-facing step was studied. A series of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measure scouring depth, probability of sediment incipience, and instantaneous flow velocity field d... Sediment incipience under flows passing a backward-facing step was studied. A series of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measure scouring depth, probability of sediment incipience, and instantaneous flow velocity field downstream of a backward-facing step. Instantaneous flow velocity fields were measured by using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 (PIV), and an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for determining probability of sediment incipience was employed to analyze the experimental data.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obability of sediment incipience was the highest near the reattachment point, even though the near-wall instantaneous flow velocity and the Reynolds stress were both much higher further downstream of the backward-facing step. The possible me- chanisms are discussed for the sediment incipience near the reattachment poi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砂流送 混合流 泥沙运动 粒子图像速度计
下载PDF
CFD prediction of local scour hole around bridge piers 被引量:3
3
作者 祝志文 刘震卿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1期273-281,共9页
In order to predict the local scour hole and its evaluation around a cylindrical bridge pier,the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 and theories of sediment movement and transport were employed to carry out numerical s... In order to predict the local scour hole and its evaluation around a cylindrical bridge pier,the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 and theories of sediment movement and transport were employed to carry out numerical simulations.In the numerical method,the time-averaged Reynolds Navier-Stokes equations and the standard k-ε model were first used to simulate the three-dimensional flow field around a bridge pier fixed on river bed.The transient shear stress on river bed was treated as a crucial hydrodynamic mechanism when handling sediment incipience and transport.Then,river-bed volumetric sediment transport was calculated,followed by the modification of the river bed altitude and configuration.Boundary adaptive mesh technique was employed to modify the grid system with changed river-bed boundary.The evolution of local scour around a cylindrical bridge pier was presented.The numerical results represent the flow pattern and mechanism during the pier scouring,with a good prediction of the maximum scour hole depth compared with test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柱桥墩 局部冲刷 CFD NAVIER-STOKES方程 预测 计算流体动力学 水动力机制 数值计算方法
下载PDF
水下沉箱冲淤特性模型实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书兆 沈晓鹏 +3 位作者 李伟 段明印 唐国强 杨帆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17-226,共10页
水下沉箱是渤海通航区水下生产系统的重要防护装置,但海流冲刷作用可能导致沉箱暴露,使其面临被渔业活动、船舶抛锚等破坏的风险。为支撑渤海浅水水下生产系统水下沉箱方案设计,以某实际工程闭口型水下沉箱为例,通过物理模型实验,研究... 水下沉箱是渤海通航区水下生产系统的重要防护装置,但海流冲刷作用可能导致沉箱暴露,使其面临被渔业活动、船舶抛锚等破坏的风险。为支撑渤海浅水水下生产系统水下沉箱方案设计,以某实际工程闭口型水下沉箱为例,通过物理模型实验,研究沉箱凸出高度、回填砂与原场砂等对沉箱冲淤特性的影响。实验中考虑海床面与沉箱顶面相对位置的不同,设置了凸出式、齐平式(沉箱顶面与海床表面齐平)与掩埋式3种水下沉箱模型实验,研究沉箱在不同掩埋情况下其周边海床土层的冲淤特性。结果表明,闭口型沉箱顶部高于海床面或与海床面齐平时,沉箱来流方向上游发生了局部冲刷,下游则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淤积,且淤积高度随沉箱凸出高度增大而增大;对于掩埋式沉箱,回填沙在极限流速下会被完全冲走,但原场砂会重新回填、淤积并覆盖沉箱;但如果上游泥砂量供给不足,随着时间发展,沉箱周围的泥砂将被冲刷并导致沉箱暴露。综合模型实验结果,建议该工程使用齐平式或者掩埋式闭口沉箱形式。本研究为水下生产系统水下沉箱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浅水水下生产系统 水下沉箱 模型实验 局部冲刷 泥砂输运
下载PDF
平面射流冲刷初期的流场特性与输沙率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罗爱泽 程年生 +1 位作者 卢叶盛 魏茂兴 《泥沙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7-23,31,共8页
平面射流冲刷是局部冲刷的典型案例,由于冲刷初期水沙相互作用剧烈、床面形态变化迅速等原因,相关研究在文献中鲜有报道。利用图像处理技术详细观测了平面射流冲刷坑的形态演变和流场变化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冲刷坑的发展过程因输沙特... 平面射流冲刷是局部冲刷的典型案例,由于冲刷初期水沙相互作用剧烈、床面形态变化迅速等原因,相关研究在文献中鲜有报道。利用图像处理技术详细观测了平面射流冲刷坑的形态演变和流场变化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冲刷坑的发展过程因输沙特性的不同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即初始阶段的“剪切冲刷”和充分发展阶段的“涡体冲刷”。针对剪切冲刷,应用推移质输沙模型,分析了其输沙规律。研究结果得到了试验数据的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冲刷 涡体冲刷 平面射流 局部冲刷 输沙率
下载PDF
海啸波作用下泥沙运动——Ⅳ.建筑物局部冲刷 被引量:11
6
作者 陈杰 蒋昌波 +3 位作者 隆院男 邓斌 伍志元 刘静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30-835,共6页
基于波浪水槽实验,以沿海公路为对象,对海啸波作用下建筑物局部冲刷机理开展研究。实验采用1/10与1/20的组合坡度,选取N波作为入射波。实验对波高、波浪的上爬、回落和水跃过程、每个波作用后的地形进行了测量和记录。实验结果表明,N波... 基于波浪水槽实验,以沿海公路为对象,对海啸波作用下建筑物局部冲刷机理开展研究。实验采用1/10与1/20的组合坡度,选取N波作为入射波。实验对波高、波浪的上爬、回落和水跃过程、每个波作用后的地形进行了测量和记录。实验结果表明,N波作用下地形发生冲淤变化,在回落水流所形成的螺旋流作用下,路基向海侧形成明显的冲刷坑。路基所在位置是最主要因素,波高是次要因素,路基深度影响较小。路基位于滩肩侵蚀发生处,则最大冲刷深度相对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啸波 局部冲刷 泥沙运动 实验
下载PDF
水库坝前冲刷漏斗平衡形态的数学模拟 被引量:8
7
作者 曹志先 谢鉴衡 魏良琰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617-625,共9页
应用作者提出的水沙两相流立面二维数学模型和基于算子分裂的数值计算方法,对水库坝前冲刷漏斗平衡形态及相应水、沙流动特性进行数学模拟。分析表明:在邻近孔口的局部范围内,漏斗平衡形态直接依赖于孔口的布置形式与调度运行;对于孔口... 应用作者提出的水沙两相流立面二维数学模型和基于算子分裂的数值计算方法,对水库坝前冲刷漏斗平衡形态及相应水、沙流动特性进行数学模拟。分析表明:在邻近孔口的局部范围内,漏斗平衡形态直接依赖于孔口的布置形式与调度运行;对于孔口影响域以外的区域,则主要取决于上游来水、来沙条件。对黄河小浪底水库和三门峡水库在概化条件下的实例计算结果与现有观测成果和预测分析基本符合,对工程实际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输移 冲刷漏斗 数学模拟 水库
下载PDF
射流冲沙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齐梅兰 陈稚聪 府仁寿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71-75,共5页
作者通过实验和分析,研究了横流中加入平面冲击射流对防止局部泥沙淤积的影响。水槽实验中观测了水射流局部紊动强度变化、射流冲沙范围内局部紊动剪应力分布、泥沙不淤积临界断面的底部垂向紊动强度和射流强度与泥沙防淤尺度的关系。... 作者通过实验和分析,研究了横流中加入平面冲击射流对防止局部泥沙淤积的影响。水槽实验中观测了水射流局部紊动强度变化、射流冲沙范围内局部紊动剪应力分布、泥沙不淤积临界断面的底部垂向紊动强度和射流强度与泥沙防淤尺度的关系。得出了射流影响区水流紊动能随距离的衰减规律和保持泥沙不淤积所需的水流临界紊动强度。统计分析了射流强度与紊动能的变化关系。根据泥沙悬浮理论和射流紊动输沙机理,建立了水射流局部无泥沙淤积长度经验计算式,并以不同特性泥沙的射流输沙实验资料对所建立的计算公式进行了验证,二者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射流 紊动 泥沙淤积 局部输沙 紊动能
下载PDF
桥台局部冲刷形态的CFD动态仿真 被引量:13
9
作者 祝志文 喻鹏 刘震卿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3-111,共9页
以现有半圆形桥台冲刷试验研究报道为基础,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数值模拟冲刷发展过程中桥台周围复杂的三维流场及变化,依次确定河床切应力、泥沙运动状况和输沙率,基于计算区域边界的动态变化和相应的网格跟踪,通过连续的CFD模... 以现有半圆形桥台冲刷试验研究报道为基础,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数值模拟冲刷发展过程中桥台周围复杂的三维流场及变化,依次确定河床切应力、泥沙运动状况和输沙率,基于计算区域边界的动态变化和相应的网格跟踪,通过连续的CFD模拟和河床泥沙输运计算,获得桥台周围冲刷坑的发展和最大冲刷坑形态。平衡冲刷状态下桥台周围水流速度场分布、河床切应力分布,以及冲刷坑形态等与试验研究结果的较好吻合,说明基于CFD模拟和泥沙运动理论的方法可用来研究桥台局部冲刷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台 局部冲刷 CFD 泥沙运动 漩涡
下载PDF
海洋平台桩基的冲刷机理 被引量:11
10
作者 黄莹 佘昌莲 严仁军 《船海工程》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5-88,共4页
从桩基周围的水流结构和此水流条件下泥沙的运动来叙述桩基冲刷的过程,总结平台桩基冲刷的机理及影响冲刷坑位置与大小的因素,综合前人的研究,认为海洋平台周围水流状态对桩基的冲刷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
关键词 海洋平台 局部冲刷 动力条件 泥沙起动 输沙率
下载PDF
黄东海悬浮泥沙输运结构及其形成机制 被引量:10
11
作者 庞重光 杨扬 刘志亮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4-30,共7页
选取典型的水色遥感反演得到的悬浮泥沙浓度资料,并配合同期海表面温度遥感资料,对特定年份黄东海冬季悬浮泥沙的平面分布及其动力成因进行了分析,得出了黄东海冬季悬浮泥沙的平面分布主要是由本海域的环流结构所决定的结论;同时利用悬... 选取典型的水色遥感反演得到的悬浮泥沙浓度资料,并配合同期海表面温度遥感资料,对特定年份黄东海冬季悬浮泥沙的平面分布及其动力成因进行了分析,得出了黄东海冬季悬浮泥沙的平面分布主要是由本海域的环流结构所决定的结论;同时利用悬浮泥沙浓度和海表面温度的相关性得出了东中国海冬季清晰的环流结构,并给出了各主要环流分量的悬浮泥沙浓度特征值和温度特征值。利用1998-2002年表层悬浮泥沙浓度的月平均资料,结合卫星风场资料,研究了南黄海和东海北部悬浮泥沙浓度与局地风速在季节尺度上的相关关系。得出在季节变化尺度上,悬浮泥沙浓度与风速的关系密切并存在一定的时间滞后,约1-2个月;悬浮泥沙浓度季节内变化与风速的关系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东海 悬浮泥沙浓度 输运结构 环流配置 局地风速
下载PDF
基于CFD的水动力与泥沙输移模型研究及其在海洋海岸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梁丙臣 杨博 张嶔 《海岸工程》 2022年第4期388-411,共24页
随着海洋、海岸工程日益趋于复杂化,无论是在工程施工还是在设施运营过程中都存在流体-结构物-泥沙相互作用的过程。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复杂因素影响下的流场及泥沙输移过程的精细化模拟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本文从... 随着海洋、海岸工程日益趋于复杂化,无论是在工程施工还是在设施运营过程中都存在流体-结构物-泥沙相互作用的过程。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复杂因素影响下的流场及泥沙输移过程的精细化模拟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本文从计算流体力学的角度出发,总结归纳了目前在海洋、海岸工程中广泛应用的水动力模型和泥沙输移模型。通过梳理各类模型中的湍流模拟方法和泥沙输移模拟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阐明了现有模型存在的问题及技术挑战,并且从模拟精度及求解效率等方面对流场水动力及泥沙输移过程的数值模型的未来发展趋势做出了合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输移 局部冲刷 多相流 CFD 湍流模型
下载PDF
当卡水电站下游局部冲刷三维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吴彰松 张根广 +2 位作者 寇潭 王新雷 赵建永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12,17,共8页
为预测闸坝下游局部冲刷坑形态和发展,基于Fluent动网格技术对当卡水电站下游局部冲刷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采用VOF水-气界面追踪方法来处理闸坝下游冲刷坑内复杂的自由液面,将床面瞬时剪切应力作为泥沙起动及运输的水动力学条件,计算... 为预测闸坝下游局部冲刷坑形态和发展,基于Fluent动网格技术对当卡水电站下游局部冲刷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采用VOF水-气界面追踪方法来处理闸坝下游冲刷坑内复杂的自由液面,将床面瞬时剪切应力作为泥沙起动及运输的水动力学条件,计算出不同方向上床底泥沙单宽体积输沙率,以此为基础得到河床高程坐标的瞬时变化;采用改进的泥沙起动临界剪切应力计算公式,有效地避免了床面坡度接近泥沙休止角时造成的输沙率数值计算的异常;采用弹簧光顺模型及局部网格重构模型实现了闸坝下游局部冲刷坑的三维演化过程。通过分析对比冲刷坑最终形态表明,数值模拟值与模型试验实测值吻合良好,说明数学模型计算准确,结果可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卡水电站 局部冲刷 动网格技术 VOF 剪切应力 输沙率 冲深及形态
下载PDF
局部冲刷坑发展过程的泥沙输运特性 被引量:8
14
作者 齐梅兰 石粕辰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471-1480,共10页
为揭示水流作用下沙质河床结构物周围床面冲刷过程中的泥沙输运特性,采用三维紊流、考虑推移质和悬移质运动的河床变形数值模拟,研究了清水冲刷和动床冲刷条件下,墩柱型结构物局部冲刷过程中悬移质和推移质泥沙输运贡献及其与马蹄涡流... 为揭示水流作用下沙质河床结构物周围床面冲刷过程中的泥沙输运特性,采用三维紊流、考虑推移质和悬移质运动的河床变形数值模拟,研究了清水冲刷和动床冲刷条件下,墩柱型结构物局部冲刷过程中悬移质和推移质泥沙输运贡献及其与马蹄涡流特征量、床面切应力以及泥沙悬浮指数的相关性。研究发现,清水冲刷条件下,悬移质输运占比较小,推移质泥沙输运占优;动床冲刷条件下,悬移质输运的贡献随悬浮指数的减小迅速增大;冲刷过程中悬移质和推移质输沙率与床面切应力变化趋势一致,结构物周围局部切应力的大小与马蹄涡涡量呈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冲刷 床面切应力 马蹄涡流 泥沙输运 悬移质 推移质
下载PDF
海流作用下海底管道局部冲刷数值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文君锋 勾莹 +2 位作者 宋伟华 黄俊 吕林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5-82,共8页
在任意拉格朗日-欧拉参考坐标系下,采用基于雷诺平均的Navier-Stokes方程组(RANS)、流线迎风有限元方法、泥沙输运模型以及底床变形方程,对海流引起的海底管道局部冲刷进行了数值模拟。着重讨论了均匀来流流速和海底管道直径对局部冲刷... 在任意拉格朗日-欧拉参考坐标系下,采用基于雷诺平均的Navier-Stokes方程组(RANS)、流线迎风有限元方法、泥沙输运模型以及底床变形方程,对海流引起的海底管道局部冲刷进行了数值模拟。着重讨论了均匀来流流速和海底管道直径对局部冲刷发展过程及平衡冲刷深度的影响作用。数值结果表明,在冲刷的初始阶段,冲刷深度随时间迅速增加,之后缓慢逼近极限平衡深度;在管径一定的情况下,管道附近的局部平衡冲刷深度与流速大致呈线性关系;当流速超过某一临界区域后,最大平衡冲刷深度出现的位置并不在管道正下方,而是随流速的增加向管道下游方向移动;另外,管道直径也会对平衡冲刷深度产生比较明显的影响,在相同流速下,平衡冲刷深度大致随管径呈线性增大。在本文的计算范围内,海底管道的相对局部平衡冲刷深度基本随雷诺数线性增加,但流速对冲刷深度的影响作用要比管径的影响作用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管道 局部冲刷 数值模拟 泥沙输运 恒定海流
下载PDF
河道冲刷和清水水流河床冲刷率 被引量:39
16
作者 王兆印 黄金池 苏德惠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11,共11页
在冲积河流里,水流条件变化如洪水、水库泄放清水、河道渠化等使挟沙力不饱和引起冲刷,称为河道冲刷。这与水工建筑造成的局部冲刷不同。河道冲刷深度主要决定于冲刷率和冲刷历时。本研究通过对各种泥沙大量实验,证明了河床冲刷率正... 在冲积河流里,水流条件变化如洪水、水库泄放清水、河道渠化等使挟沙力不饱和引起冲刷,称为河道冲刷。这与水工建筑造成的局部冲刷不同。河道冲刷深度主要决定于冲刷率和冲刷历时。本研究通过对各种泥沙大量实验,证明了河床冲刷率正比于水流提供的冲刷功率并依赖于泥沙粒径和容重,首次提出了冲刷率公式。经验证,该公式可以用于非恒定流输沙和河流洪水冲刷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冲刷 河床冲刷 水流条件 输沙 冲积河流 挟沙力 泥沙粒径 冲刷率 渠化 局部冲刷
下载PDF
海底管道局部冲刷的二维数值模拟研究
17
作者 徐风 吕豪杰 +1 位作者 郭俊杰 周香莲 《低温建筑技术》 2017年第4期93-96,共4页
建立了一个定常流下二维管道冲刷的数值模型。流场模型通过求解时均N-S方程,结合RNG湍流模型进行封闭。床面剪切力采用壁面函数方法。泥沙运输模型分别考虑了推移质和悬移质两种运输方式。数值模型工况采用了Mao(1986)室内实验。结果表... 建立了一个定常流下二维管道冲刷的数值模型。流场模型通过求解时均N-S方程,结合RNG湍流模型进行封闭。床面剪切力采用壁面函数方法。泥沙运输模型分别考虑了推移质和悬移质两种运输方式。数值模型工况采用了Mao(1986)室内实验。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模型能准确地模拟冲刷深度以及轮廓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海底管道 恒定流场 局部冲刷 泥沙运移
下载PDF
稳定流态下海底管线局部冲刷有限元数值模型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海登 陶祥海 李玲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0-54,共5页
为了获得海底管线局部冲刷发展过程中不同时刻的床面形态,建立了一个有限元数值模型来模拟稳定水流下海底管线的局部冲刷。采用非定常雷诺平均N-S方程和标准k-ε湍流模型模拟水流流动,通过求解Exner方程计算床面变化,利用动网格技术展... 为了获得海底管线局部冲刷发展过程中不同时刻的床面形态,建立了一个有限元数值模型来模拟稳定水流下海底管线的局部冲刷。采用非定常雷诺平均N-S方程和标准k-ε湍流模型模拟水流流动,通过求解Exner方程计算床面变化,利用动网格技术展现床面变化历程,分别采用特征线法和有限元法对方程进行时间和空间离散。通过二维方形钝体绕流和Mao的清水冲刷试验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较好,所建模型可用于模拟海底管线局部冲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管线 局部冲刷 有限元法 稳定流场 泥沙输移 特征线法 动网格
下载PDF
输沙率公式对桥墩局部冲刷数值模拟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安斌 张根广 +1 位作者 Chandara Man 周双 《泥沙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5-22,共8页
基于Melville桥墩局部冲刷试验模型,采用FLOW-3D软件,利用大涡模拟方法模拟了桥墩绕流局部冲刷过程,通过分析冲刷坑形态、深度的变化过程,评价了Meyer-Peter和Van Rijn推移质输沙率公式在桥墩绕流局部冲刷模拟中的适用性,并结合两输沙... 基于Melville桥墩局部冲刷试验模型,采用FLOW-3D软件,利用大涡模拟方法模拟了桥墩绕流局部冲刷过程,通过分析冲刷坑形态、深度的变化过程,评价了Meyer-Peter和Van Rijn推移质输沙率公式在桥墩绕流局部冲刷模拟中的适用性,并结合两输沙率公式结构分析了模拟结果存在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大涡模拟方法能够有效模拟桥墩绕流的复杂流态,采用Meyer-Peter推移质输沙率公式的局部冲刷模拟结果较好,预测的冲刷坑形态更接近试验观测结果;当时间为30 min时,最大冲刷深度与试验观测结果相对误差为2.3%。采用Van Rijn推移质输沙率公式的预测结果相对较差,最大冲刷深度与试验观测结果相对误差为1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墩局部冲刷 Flow-3D LES模型 推移质输沙率公式
下载PDF
LOCAL SCOUR AROUND A LARGE-SCALE VERTICAL CIRCULAR CYLINDER DUE TO COMBINED WAVE-CURRENT ACTION 被引量:4
20
作者 ZHAOMing TENGBin LILin-pu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SCIE EI CSCD 2004年第1期7-16,共10页
The local scour around a large -scale vertical circular cylinder due tocombined wave-current action was experimentally and numerically studied in the present paper.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to research the affect o... The local scour around a large -scale vertical circular cylinder due tocombined wave-current action was experimentally and numerically studied in the present paper.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to research the affect of the wave height, current velocity and thediameter of the cylinder on the scour process. The topography near the cylinder in various casesduring scour was measured. The cylinder diameter affects the distribution of scour and depositionarea. The maximum scour depth increases evidently when the current velocity increases. The maximumscour depth does not increase after the wave height retains a certain value. A numerical model usinga finite element method for simulating the scour process was established. And the numerical resultsagree well with the measured, data. The numerical model is more applicable in the case oflarge-scale cylind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cal scour wave current sediment transport circular cylinder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