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历史上三次中外文化交流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被引量:4
1
作者 张金荣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1-49,共9页
Through comparing the transmission of Marxism,ancient Indian Buddhism and modern western ideas into China, this paper brings to light the three key factors determining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foreign cultures ... Through comparing the transmission of Marxism,ancient Indian Buddhism and modern western ideas into China, this paper brings to light the three key factors determining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foreign cultures in China, namely, whether and to what extent China calls for them, whether they share similarities with or are intrinsically connect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ideas, and finally, whether they are scientific. The analyses thus not only make clear the underlying laws as well as the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of cultural transmission,but also point out that the transmission of Marxism in China is a historical mu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印度佛教 近代西学东渐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传播 历史必然性
下载PDF
中国佛教社会工作的伦理与实践——基于文化和历史传统的本土经验 被引量:4
2
作者 杜立婕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4-82,共9页
本文主要探讨了中国佛教社会工作作为文化和历史传统的一种本土经验的几个相关问题。第一,论述了中国佛教社会工作伦理,佛教中如平等、慈悲、福田、布施等诸多伦理思想与西方社会工作伦理相通的价值观。第二,回顾了中国佛教社会工作在... 本文主要探讨了中国佛教社会工作作为文化和历史传统的一种本土经验的几个相关问题。第一,论述了中国佛教社会工作伦理,佛教中如平等、慈悲、福田、布施等诸多伦理思想与西方社会工作伦理相通的价值观。第二,回顾了中国佛教社会工作在历史上的实践形态,包括:早期佛教在印度诞生时是对现实人生与社会苦难的回应;佛教传入中国后,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提供了社会流动中的福利;唐宋时期的"悲田养病坊"成为"官督寺办"的制度化福利形式;明末清初时期围绕寺院捐赠形成的地方"士绅社会",寺院提供了一个可在其中将士绅地位变成公共权力的社会领域;近代太虚进行佛教改革,提出"人间佛教"的思想体系;当代大陆地区各个佛教寺院的社会服务状况和基金会的运作,台湾慈济佛教社会工作的成功案例。第三,中国现代佛教社会工作实践面临的瓶颈问题及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佛教社会工作 伦理与实践 本土经验
下载PDF
佛教商业化刍议 被引量:3
3
作者 黄夏年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27-33,共7页
2012年,以国家宗教局为首的政府十部委颁布文件,对佛教商业化倾向做出了规定。本文从印度佛教和中国佛教的传统对佛教商业和商业化进行了探源。从历史与文化发展的角度,对当代佛教商业化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印度 中国 佛教寺院财产 佛教商业化
下载PDF
佛经翻译策略与佛教的中国化 被引量:9
4
作者 陶全胜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108-112,共5页
佛教中国化既是异族文化思想在本士传播规律的必然要求 ,也与佛教界人士所采取的正确传教策略有不可或缺的联系。就佛经翻译而言 ,它既是传播佛学的手段 ,又是佛教扎根于中国的前提。为了适应佛教中国化的需求 ,归化策略必然成为译经者... 佛教中国化既是异族文化思想在本士传播规律的必然要求 ,也与佛教界人士所采取的正确传教策略有不可或缺的联系。就佛经翻译而言 ,它既是传播佛学的手段 ,又是佛教扎根于中国的前提。为了适应佛教中国化的需求 ,归化策略必然成为译经者首选的翻译策略 ,它能在佛经翻译中把统治阶级利益和向往佛法人士的阅读需求结合起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经 翻译策略 佛教 中国化 归化策略 宗教文化
下载PDF
旧课题与新理论:研究“佛教中国化”的脉络 被引量:2
5
作者 魏道儒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29-35,共7页
笔者分析、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研究“佛教中国化”逐渐兴起的原因,涉及的内容、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分歧。本文认为,在“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新理论指导下研究“佛教中国化”这个“旧课题”,其考察的视野更为宽广,其探讨的内容更... 笔者分析、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研究“佛教中国化”逐渐兴起的原因,涉及的内容、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分歧。本文认为,在“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新理论指导下研究“佛教中国化”这个“旧课题”,其考察的视野更为宽广,其探讨的内容更为丰富,其针对性、实践性、政治性、创新性也更为强烈。本文还探讨了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指导研究“佛教中国化”应注意的问题,应弥补的短板,应关注的重点,并且肯定了这是对运用“宗教本土化”范式研究中国佛教的深化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本土化 佛教中国化 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
下载PDF
清代中国蒙藏地方立法中的藏传佛教因素探析
6
作者 田庆锋 侯洁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1-47,共7页
藏传佛教的生命法思想、公平正义的理念,对清代中国蒙藏地方法制理念、行政立法、军事立法、刑事立法、经济立法、证据制度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从整体上促使清代蒙藏地方立法逐渐文明化,为清代国家的西部政治法律整合提供了一定条件。
关键词 清代中国 蒙藏地方立法 藏传佛教 宗教法制
下载PDF
汉唐时期佛经汉译及其特点
7
作者 张雨薇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4-118,共5页
佛经汉译的方式由早期的"私译"发展为东晋南北朝时期政府主导的"译场"和译经集团的集体译经,再到隋唐时期官办的翻译馆译经;译本由早期的节译逐步发展为全译;译经主体由以外来僧人为主发展到以本土僧人为主;译经方... 佛经汉译的方式由早期的"私译"发展为东晋南北朝时期政府主导的"译场"和译经集团的集体译经,再到隋唐时期官办的翻译馆译经;译本由早期的节译逐步发展为全译;译经主体由以外来僧人为主发展到以本土僧人为主;译经方法由东汉时期的偏于直译到三国西晋时期的重视意译和"格义",再到东晋南北朝时期的"案本而传"和"依实出华",发展到唐代玄奘开创出调和直译与意译的"新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唐时期 佛经汉译 佛教中国化
下载PDF
《大乘大义章》与印度佛教中国化
8
作者 吴丹 《铜陵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79-82,共4页
《大乘大义章》是研究罗什与慧远佛学思想的重要著作,也是研究印度佛教思想和印度佛教中国化的重要著作。《大乘大义章》显示出罗什与慧远在佛学思想上的差别,同时也反映出中印佛教文化在本质上的不同。这两种不同文化的冲突预示着印度... 《大乘大义章》是研究罗什与慧远佛学思想的重要著作,也是研究印度佛教思想和印度佛教中国化的重要著作。《大乘大义章》显示出罗什与慧远在佛学思想上的差别,同时也反映出中印佛教文化在本质上的不同。这两种不同文化的冲突预示着印度佛教中国化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乘大义章》 罗什 慧远 印度佛教中国化
下载PDF
浅论隋唐佛教隆兴的主要原因
9
作者 张礼刚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37-39,43,共4页
隋唐佛教的繁荣和发展是特定历史环境的产物。隋唐帝王的崇佛及官僚阶层对佛教的态度和政策为佛教繁荣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佛教本身的中国化成为佛教在隋唐繁荣的文化根基;隋唐经济繁荣为佛教事业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基础。
关键词 隋唐佛教 帝王宠佛 佛教中国化 寺院经济
下载PDF
后魏檄魔组文的中国本土化特征
10
作者 林小燕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60-62,66,共4页
檄魔文是一种独特的文学样式,它用檄文文体宣扬佛教。后魏时期释僧懿创作的檄魔组文即是一组颇具特色的作品,为了更好地宣扬佛教,它在创作中采用了一些富有中国本土化特色的元素,呈现出中国本土化的特征,在文体上采用中国传统檄文,内容... 檄魔文是一种独特的文学样式,它用檄文文体宣扬佛教。后魏时期释僧懿创作的檄魔组文即是一组颇具特色的作品,为了更好地宣扬佛教,它在创作中采用了一些富有中国本土化特色的元素,呈现出中国本土化的特征,在文体上采用中国传统檄文,内容上使用中国本土典故故事、官职名号等。分析这种中国本土化特征在檄魔组文中的体现、产生的原因、造成的结果等,必会促进檄魔文的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檄魔组文 佛教 中国本土化
下载PDF
无庙不成村:清末民初晋北庙会密集性分布——以繁峙庙会为例
11
作者 魏鸿敏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122-127,共6页
庙会记录着一个地区特有的民俗风情和生产生活,它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清末民初,庙会广泛流行于晋北地区,其中五台山脚下的繁峙最具代表性,该地庙会随农时而变,环集镇辐射,呈现出密集性分布特点。这一特点的形成与当地特殊的自然环境和... 庙会记录着一个地区特有的民俗风情和生产生活,它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清末民初,庙会广泛流行于晋北地区,其中五台山脚下的繁峙最具代表性,该地庙会随农时而变,环集镇辐射,呈现出密集性分布特点。这一特点的形成与当地特殊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密不可分,在推动五台山佛教地方化、满足当地民众需求、传承地方文化等方面对晋北民众的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此外,密集分布的庙会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堵塞交通、污染环境、诱发治安问题等,所以地方政府要加强对传统庙会的引导和管理,使庙会的正功能得以充分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集性 晋北庙会 清末民初 五台山佛教 地方化
下载PDF
华亭石拱寺石窟初探 被引量:1
12
作者 马丽 《西部考古》 2017年第2期180-201,共22页
石拱寺石窟坐落于甘肃华亭县上关乡半川村与陕西陇县新集川镇的交界处。现存的14个窟龛保存了北魏晚期到唐朝的石雕艺术,是研究陇山地区北朝至唐佛教及其历史、交通的珍贵实物资料。唐代营建工作由于受玄宗尚道思想而停滞,后期沦陷于吐... 石拱寺石窟坐落于甘肃华亭县上关乡半川村与陕西陇县新集川镇的交界处。现存的14个窟龛保存了北魏晚期到唐朝的石雕艺术,是研究陇山地区北朝至唐佛教及其历史、交通的珍贵实物资料。唐代营建工作由于受玄宗尚道思想而停滞,后期沦陷于吐蕃以及'会昌法难'致使营建终止。石拱寺石窟地理位置重要,位于'回中'古道上,与陇县龙门洞相望。特殊的地理位置、时代背景及造像思想都表明石拱寺并非简单的宗教活动场所,而是北魏地方政权为稳定社会秩序修建的具有军事意义的石窟。总体来看,石拱寺石窟作为西北地区北魏晚期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窟群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拱寺石窟 北魏地方政权 回中道 佛道造像碑 吐蕃入侵
原文传递
云冈石窟中期洞窟建筑空间探讨
13
作者 吴娇 《云冈研究》 2022年第4期10-17,共8页
洞窟建筑空间变化是外来佛教汉化的表现形式之一,云冈石窟中期洞窟一改昙曜五窟的椭圆形、穹窿顶的布局形式,出现了前廊后室的仿木结构单体建筑形式,第6窟则完整呈现了地面寺院组群建筑,前塔后殿,回廊与殿堂围合形成封闭的寺院,中期洞... 洞窟建筑空间变化是外来佛教汉化的表现形式之一,云冈石窟中期洞窟一改昙曜五窟的椭圆形、穹窿顶的布局形式,出现了前廊后室的仿木结构单体建筑形式,第6窟则完整呈现了地面寺院组群建筑,前塔后殿,回廊与殿堂围合形成封闭的寺院,中期洞窟形制从对单体建筑的模仿逐渐发展为对组群建筑的模仿。洞窟平面也出现前方后圆的独特布局,这种布局融合了云冈石窟早期的椭圆形平面与中期的方形平面,是石窟建筑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极大推动了佛教中国化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冈石窟 中期洞窟 建筑空间 佛教中国化
原文传递
“中国佛教”与“佛教中国化”——佛教在中国发展史中两个概念的综述
14
作者 翟兴龙 《宗教与历史》 2019年第2期66-72,256,共8页
"中国佛教"与"佛教中国化"是中国佛教史研究中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本文梳理这两个概念的来龙去脉,发现"中国佛教"和"佛教中国化",都为中外学者所习用,西方学者以"佛教中国化"指隋... "中国佛教"与"佛教中国化"是中国佛教史研究中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本文梳理这两个概念的来龙去脉,发现"中国佛教"和"佛教中国化",都为中外学者所习用,西方学者以"佛教中国化"指隋唐之前佛教在中国的发展,日本学者多用"中国佛教"指代隋唐及其以后的佛教。国内学者相对喜用"佛教中国化",且将之涵盖佛教在中国的全部发展阶段。"中国佛教"侧重于佛教在中国发展的结果,"佛教中国化"则多谈佛教在中国发展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佛教 佛教中国化 佛教发展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